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工专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加入《华盛顿协议》,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工程教育质量获得了国际认可,是我国工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进展,但同时也意味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要接受验收与监督,这就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要以此为契机,在工科主要专业领域逐步扩大认证范围,积极主动采用国际化通用标准,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水平,促进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真正实现“实质等效”,加快完成从《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到正式成员的转变。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47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1.5%;高校共开设工科本科专业14085个,占全国本科专业点总数的32%;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452.3万人,研究生60万人,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的32%,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对中国整体高等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如何提升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使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并以此带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要求我们学习国际上通用的实践模式和先进经验,结合本国特点,努力探索与国际接轨且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经过了初步研究探索、小范围试点和全面推进三个阶段。1992年,教育部委托原国家建设部组织,在土建类学科领域包括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六个专业内开展评估,这是我国进行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初步实验探索阶段。土建类专业认证工作力求认证标准达到国际水准,认证程序与认证方法符合国际通用做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土建类专业认证工作成效显著,截止2007年7月,全国已有53所高校的141个土建类专业点通过了认证,约占该类专业点总数的15%。2006年,我国开始在土建类以外的工程专业领域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通过借鉴《华盛顿协议》成员组织及一些国际通行做法以及土建类专业认证十几年来积累的经验,初步构建了专业认证的组织和制度体系。第一批4个试点专业,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7年,试点认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5个新的工程类试点专业。2007年底,教育部组织召开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监督委员会,并设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和各专业领域的认证分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到目前为止,已对四百多个专业点开展了认证工作。
2认识与体会
在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的背景下,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提交了参加2014年工程教育认证的申请,在专业认证的整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专业应从微观具体的问题出发,对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订的通用标准和水利类专业的补充标准查找本专业的优势和劣势,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使工科学生更好地承担未来的实践工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要求毕业生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具有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管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具备设计和实验技能;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获取能力;懂得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组织管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以上基本要求反映出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新趋势和国际动态,可以归纳为综合性、知识性、能力性和潜在发展性。综合性就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同时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懂得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与法律知识;知识性即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理论知识;能力性即学生应用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文献与资料获取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在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国际性视野,可以进行跨国交流、竞争与合作,这一能力与学生的长远发展紧密相关。三峡大学以建设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综合大学为目标,水利与环境学院依据专业认证标准,结合大学的定位,通过对用人单位的深入调研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密切关注相关产业和领域对专业人才的现实和未来需要,研究修订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知识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增强为核心,以素质提升为宗旨,培养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水利工程师。
2.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是关键的第一步,课程体系建设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学委员会成员包括多名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以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更加贴近行业需求,突出“教育产出”特征,以便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水利专业补充标准提出课程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但是对其中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有特别规定。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方面构建了课程设置体系,具体包括:通识核心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针对本专业工程性和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学院构建了由实验、实习和设计三大模块组成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五大部分,共计38.5个必修学分,占总学分的22.1%。毕业设计是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工作的桥梁,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必须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均来自于生产实践,与专业内容密切相关、与生产和科研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本专业多次邀请企业工程师做辅导讲座对毕业生进行指导,使同学们尽早接触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2.3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水利专业补充标准均对师资队伍有严格的规定,尤其强调教师的工程背景。要求从事本专业专业课和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教师中,80%以上有参与工程实践的经历,10%以上有在相关企事业单位连续工作半年以上的经历。从事专业课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要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应有本专业领域的科研经历。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专职教师队伍中,75%以上的教师毕业于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院校,约20%具有高职称的专职教师来源于国内著名的科研机构和大型水电单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69%的专职教师具有企业单位工作的经历。大部分专业教师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开展工程实际问题研究,突出了水电专业的教学注重实践的特色。对于获得博士学位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学校和学院也采取多种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丰富工程实际知识,同时了解企业行业需求,起到优化培养目标和丰富教学内容的双重作用。除此之外,学院从三峡集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聘任了多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行业或企业专家兼职授课,承担一定数量的教学、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任务。
2.4实践基地的建设
各县(市、区)政工取评办、市直各有关单位:
为了切实做好****年度全市政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
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对象和条件
全市政工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范围、对象和条件按照渐少
政职[****]**号,浙企政职办[****]*号,政职办[****]*号、政职办[****]*号、职改办[****]*号文件精神执行。
二、申报时间和组织工作
各地各单位要认真做好申报对象的资格审查工作,于月*O目前
将审核盖章的《申报___职务评审对象花名册》(并带软盘)及相关材料送市政工职评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干部处),市政工职评办公室将于*月下旬对申报中级政工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月中旬召开评审会进行评审,同时完成申报高级政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推荐工作。
三、报评材料
、高级政工师评审材料仍按浙企政职办[****]*号文件执行
****年度申报高级政工师岗位人员培训班拟定于*月底在杭州举办,
各地各单位要在*月*0日前将本地本单位准备参加培训班
的人员名单报我办。
*、政工师评审材料
()材料清单一式*份(一份贴在材料袋上);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人一式*份。其中呈报
单位意见栏要求概括地反映申报者政治、业务表现情况,表明推荐态度;
(*)业务总结一式*份。内容为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以来的专
业水平、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情况,字数在*千字以上;
(*)《晋升(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
表(公示表)》,一式**份,要求申报对象如实准确地填报并公示有关材料,推荐单位要根据申报对象公示情况如实签署有关意见;
(5)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聘书复印件各一
式*份;
(*)有关著作、论文、研究报告、奖励证书等复印件各一式*份。须提供任用级专业技术职务以来的专业论文*篇和三个最能反映本人工作实绩的工作成果(包括策划和组织的活动、调研报告、工作总结、工件报告、经验推介或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案例等);
()外语考试合格证书(综合C级或省外语等级考核英语二级、日语三级)复印件一式*份;
(*)所在单位是企业的,要如实填写《企业基本情况表》一式*份,并经主管部门盖章确认。所在单位属事业性质的,必须提供《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复印件一式*份;
()破格申报的,还需提交所在单位填写的《破格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表人对照破格条件写出破格理批注明符合哪几条破格条件;
(0)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结果挂钩的,需提交相应的证书;
()填报经本人和所在单位领导签名的《如实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保证书》;
(*)二寸半身免冠近照*张;
(*)所有复印材料必须携带原件,由评委会办公室验审原件。所有申报材料(除《晋升(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公示表)》用A*纸外),须中文打字,统一周A*纸复印。除《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和《晋升(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公示表)》外,其它材料一式*份整理成册。
*、助理政工师评审材料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份。
(*)《晋升(推荐)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公示表)》一式0份,要求申报对象如实准确地填报并公示有关材料,推荐单位要根据申报对象公示情况如实签署有关意见。
(*)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份。
(*)所在单位是企业的,要如实填写《企业基本情况表》一式
*份,并经主管部门盖章确认。所在单位属事业性质的,必须提供《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复印件一式*份。
(5)必须提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以后撰写专业论文篇和*个最能反映本人工作实绩的工作成果,并提供复印件*份。
(*)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以后获得的荣誉称号的证书或奖状的原件及其复印件一式*份。
()二寸半身免冠近照*张。
凡大、中专以上毕业生,见习期满需确认政工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的,要填写《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大中专以上毕业生见习期满确定任职资格审批表)》一式*份,并提供学历证书和二寸半身免冠近照*张。
四、材料要求
根据职改办[****]*号文件的要求,各申报对象要翔实、准确地提供能反映本人专业水平、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情况的书面材料和相关证明。对于必须由推荐单位人事部门(职改)部门提供的材料,申报对象不得自行填写;对于要求公示的材料,必须按有关文件要求,全面及时地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否则无效。
五、答辩事项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答辩主要是考察评平对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意识以及提供业绩材料的真实性。答辩时间另行女排。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职称评审;建议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183-02
0 引言
职称评审工作实施20多年来,在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刻苦钻研、促进企事业单位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一制度的制订和实施毕竟是基于20年前的企事业单位现状制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一制度对于规范当前的职称工作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至今仍是一项相对复杂、矛盾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本人结合职称评审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提出改进职称评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 人力资源管理中职称评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职称评审条件不符合实际,不利于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现行各系列职称的评审针对具体岗位的考核标准还没有形成客观的考评标准,往往把参评人员的资历、学历、业绩成果、著作论文、计算机及外语考试等各方面综合起来作为评审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参评人员就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历、或科研成果上,所以有一些实践能力和业绩一般,并且对自身职务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专业技术人员较早的获得任职资格。而那些评审条件由于缺少论文和科研成果的专业技术人员,尽管实践能力强,业务水平也较高,但仍不能获得任职资格,这样一定会使一些优秀的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因此目前的职称评审条件和标准与实际情况不符,存在很大的问题,对企事业单位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造就产生很大程度的制约。
1.2 工作岗位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目前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主要采取结构比例和最高职务档次控制的办法,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只能按照上级规定的设岗比例实行岗位总量控制,难以真正做到“以事定岗,因事设岗”。正因为如此,给职称评审工作带来一些困扰和负面影响,在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密集的科研、教育等单位,一些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可能受到岗位职数限制,不能及时评审相应职称资格。
1.3 职称评审的评价机制阻碍优秀人才的培养 一评价标准相对落后。比如晋升职称资格条件,这些限制条件,就成为限制有突出贡献人才、积极上进人才的依据,从充分激励人才的角度看,这些限制条件,明确规定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任职年限等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的选拔。二是评价考察的内容僵化单一。这一要求限制了部分基层单位技术人员晋升评审高级职称,按现行政策,统一要求外语、计算机考试,才能参加评审,另外目前职称评审中对专业知识及能力考试,造成各专业技术系列之间评审条件差异很大。三是评价方法相对落后。目前职称评审中工作创新能力,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很难用量化测评、评审答辩准确地考察。
1.4 职称评审后续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虽然按照政策规定专业技术职称已实行了评审分开,但由于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不少单位还不同程度存在着一聘定终身、聘约管理弱化、竞争聘任力度不够、任期考核简单等现象,致使竞争聘任机制未能真正形成。
1.5 政工职称评审政策缺乏连续性 除了企业化管理的企事业单位以外,其他企事业单位政工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已经停止,对于多年从事党群等政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转评其他系列职称自然处于劣势,即使能顺利转评到其他系列,晋升高一级职称也比其他同等条件人员晚了一年,这样不可避免地将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 职称评审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2.1 改进职称评审方法 ,调整评审条件和标准 目前,会计方面的职称评定就是把考试和评审相结合范例,职称的参评人员要统一进行业务方面的知识考试,并且伴随着客观合理的评审。通过实践可得出,职称评审工作只有将考试和评审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解决单一情况下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才能得到更加客观公正评审结果。
2.2 严格实行评审分开,科学设岗、竞争上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专业技术人员评审分开的有关规定,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企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职责任务,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合理定编、定员;要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制,人员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建立动态的激励机制,对岗位和人员进行动态管理,使人才资源得到优化,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从而增强企事业单位的竞争力的发展,让专业技术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
2.3 加大聘后管理力度,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创造性 考核内容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品质,客观量化考核业务能力水平和业绩成果等,在聘用期满时专业技术人员要实行重新严格的考核,要结合岗位工作目标进行公正客观的考核,要全面公开考核的标准、程序和结果。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终身制要废除,进行续聘要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同时,考核工作要把量化考核、平时考核、领导考核为主,并且把定性考核、定期考核、群众考核作为辅助。对专业技术职务要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重新聘任,使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
2.4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新机制,促进复合型人才成长 把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主要目标。新形势下人才评价机制要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价值取向,对各系列、专业间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行结合,并围绕能力和业绩两个方面,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要求。
2.5 企事业单位政工人员转评职称问题要妥善处理
对待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要妥善处理,要遵循逐步到位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企事业单位中,政工人员贯彻执行着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政工人员在转评其他职称时,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在评审标准和条件上给予倾斜,帮助其获得职称资格,减少由于政策变化给政工专业技术人员带来的影响,进而促进企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珍.浅议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1-02-08.
[2]黄慧.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08-20.
关键词: 专业技术职称; 网络评审; 构想
中图分类号: G2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057-02
一、白银有色集团职称评审工作概况
白银有色集团目前职称自主评审的范围有工程技术专业副高级、工程技术中级、政工专业中级以及集团公司现有专业系列中符合评审要求的初级专业系列。
集团公司职称评审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职称评审制度正常开展,在评审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在以衡量个人专业技能、业绩成果为导向的前提下,采用评聘分开、量化考核的申报评审方式对申报人的资格、水平进行评判。经过不断地改革与完善,有效地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学术繁荣,起到了吸引人才、盘活人才资源的积极作用。
职称评审是一项内容繁琐、程序复杂、任务繁重的工作。随着集团公司“走出去”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将呈大幅上升,职称申报评审人数也将不断增长,且因集团公司在国内外诸多分、子公司的成立,人数的增多尤其是地域的限制都对目前职称评审的方式提出了考验,材料申报、专业考试及论文答辩等环节已无法用传统方式进行。首先,申报人员需提供申报表、评审表、推荐材料、信息录入简表等纸质材料,以及证书、科研项目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而这些纸质材料的分类整理及审核都需要做大量工作,如按专业学科、申报系列、申报级别分开整理;申报人基本条件及申报的相应论文、科研、业绩等的审核确认;送审论文的整理送审等等。其次,专业不对口、学历达不到要求的申报人员须参加专业考试,申报晋升高级职称人员还须参加由专家评委组成的评议组组织的考评答辩,这对集团公司派驻在省外、国外工作的申报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对集团公司下一步职称评审工作提出了考验。为化解矛盾,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建立一套含申报、评审、管理于一体的网络评审系统,使申报人通过网络轻松完成申报、身份审核、专业考试、论文答辩等环节已是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
二、Web 2.0概要
Web 2.0的概念最早是由O’Reilly媒体公司总裁兼CEO提姆奥莱理提出,是相对Web 1.0的新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Web 2.0在模式上实现了由纯粹的“读”向“写”、“单方面的接收”向“共同建设”的发展;对于Web用户来说,能够从被动地接收信息向主动创造信息转变;从Web的构成单元上来看,是由静态“网页”向“发表实时信息”的发展;从使用的工具上来看,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总之,Web2.0给人们带来的是可读可写、参与性、互动性很强的互联网世界。
三、评审系统与Web2.0结合的意义
以往,集团公司职称评审要使用大量的人工,工作量大,申报、评审的及时性、准确性也不容易达到预想的标准,尤其是集团公司近几年确立了“创新式规模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在国内、外已建成投产好几个矿业公司,这些单位的员工职称申报与评审工作靠原始的办法根本不能达到时效性。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开发一套基于Web2.0技术的集申报、评审、结果整理的职称网络评审系统,利用Web2.0的互动性强的特点,为充分展示申报人的条件,提高申报材料的审核效率、便于评委给予公正客观评价提供一个平台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四、网络评审系统构想
利用互联网技术,突破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分布广、远的限制,解决集团公司在省外、国外员工申报评审职称时要提供一大堆纸质材料且必须在集团总部参加考试、答辩等的不方便因素,从而实现如何展现申报人的各方面条件,全面反映申报人的工作能力、业绩水平,方便评审专家客观公正的给予评判是系统功能的重点,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合理的架构。
(一)用户分类和数据流程设计
评审系统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分类如图1所示。
系统的基本数据流如图2所示。
(二)申报、评审流程设计
1.申报人根据集团职称评审年度规划的时间要求,登录申报系统后可以方便快捷的在系统内填写职称申报数据信息,包括各类评审用表,业绩成果、论文论著,荣誉称号等,各级管理员可按申报程序逐级处理申报数据,按申报类型核对整理上报数据,确定是否符合评审条件、是否参加专业考试等,条件及材料审核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将及时反馈给申报人进行整改,最终完成申报材料的审核。
2.有专业考试要求的申报人将在规定的时间段在本单位专门的多媒体会议室登陆考试系统后统一参加对应自已专业、级别的考试,由系统评定考试成绩并反馈给申报人。
3.经集团职改办审核,对符合评审条件及有专业考试要求且成绩合格的申报人将由管理员对其送审论文转对应专业评委(2名)审阅并给出书面的论文鉴定结果等,申报工程技术高级职称的还将通过多媒体系统和4-5名学术组专家面对面参加答辩,接受评委就其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成果、发展方向等的质询,同时查看发送的代表作以及申报人的其它论文科研情况,便于充分考察申报人的实际学术科研水平,最后在系统中给出答辩成绩。
4.经集团职改办审核,对论文鉴定及答辩成绩合格的申报人,根据申报人级别、系列分别组织召开一定数量评委参加的评委会,由主任委员组织,和其他委员一起,通过多媒体系统,根据申报人专业技术成果、业绩贡献等,采取差额评审的办法投票评审,评审结果经集团职改办审核后经系统确认公布。
(三)特色服务设计
根据用户类型的不同,用户所进行的操作也不同,可对申报人增加特色服务设计。对于申报人来说,系统将提供全面的展示机会,在登录系统后通过填写各种类型的评审用表完成申报,并且可以选择相应的个性化服务。
1.个人学术博客
在这里既可以撰写表达和阐述个人的学术观点的文章,也可以是对当前热点问题,对本专业领域发展及方向的一些看法;既方便评审专家从学术科研角度方面评判申报人是否达到评审条件,也给专家提供了一个全面看待申报人条件的参考资料,同时申报人的业绩成果和学术博客也可以接受监督加强交流,便于进一步端正学术风气,提高学术水平。
2.定制服务
定制服务是为增加申报人对评审过程的了解,增强职称评审工作的公正公开而设置的,申报人可以选择定制系统服务消息,如:了解评审工作进度,材料审核进展以及材料审核反馈情况。
(四)数据库服务
由于申报评审所涉及的表格类型比较多,数据量大,加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用户权限的问题,数据服务将是系统设计的另一个重点,数据服务将根据申报数据接收系统的要求对申报材料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过滤、转换、消除不一致性,提供必要的质量保证,比如数据一致性,安全,访问控制和数据管理等。
结束语
网络评审系统是简化申报评审工作,突破集团公司地域限制、提高效率的一个改进方案,随着集团公司“走出去”战略及跨越式发展,来自国内、外各地职称申报人数将不断增加,申报、评审的工作压力将越来越大,因此,网络评审管理系统无疑是改进工作方法的一个重要举措。
关键词:陈四楼煤矿;人才队伍建设;思考;实践
1.前言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是在党和国家工业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处于特殊生产环境下的煤炭企业,人才队伍面临着人才匮乏、流失严重的困境,煤炭企业人才建面临着严峻考验。
永煤陈四楼煤矿坚持把“调整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以“为企业培养卓越员工、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为己任,努力让每个员工都迅速成长成才。投产10多年来,为集团公司输送了大量副科级以上管理人员,培养的各类技术人员更是不计其数,化解了企业飞速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吃紧的矛盾,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2.多措并举做好人才储备
建立后备人才库。按照“德才兼备、以德驭才”的原则,该矿结合矿井生产实际,建立了后备人才库,从工程技术、经营管理、机电运输、岗位操作等方面建立分库,通过专业知识考核、面试答辩、组织考察等方式进行筛选,将那些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人才纳入后备人才库。通过矿内培训和外委拓展训练对他们进行培养,使他们快速成长。后备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集中调整一次,平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调整补充,使后备人才库的人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
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大学毕业生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后备力量,该矿通过实施“大学生班组长”制度,创造各种环境促进大学生快速成长。把新入矿的大学生聘任为副班组长,安排在生产一线锻炼,与工人同上同下同劳动,并协助班组做好安全生产技术、施工组织、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台账完善等工作。同时把班组作为大学生技术创新的试验田,培养他们树创新之法、取创新之经、谋创新之道,培养一批“创新型”、“专家型”班组长,让大学生成为班组长,让班组长成长为“大学生”。
确定职业生涯规划。为帮助员工准确定位职业方向,突破生活格线,塑造全新自我,陈四楼煤矿根据每位员工的特点和强项,制定出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重识自身价值,扬长避短,获得长期职业发展优势。通过委以重任、岗位交流、改进薪酬等措施,提升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层次,打造员工实现职业生涯设计的平台,逐步成长为优秀人才。
3.多管齐下提升人员技能
为了尽快实现新员工角色的转变,入矿伊始,就必须接受为期两个月的强化培训。新员工要完成从入学典礼、准军事化训练、拓展培训,到理论学习、实操培训、闭卷考试、结业典礼七道程序。通过合理利用井上、井下培训基地,特聘专职培训师编制教学计划,抽调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理论教师、区队岗位技术能手担任实际操作培训教师,确保新员工上岗前做到了解3个工种的理论知识、通过2个工种理论考试、精通1个工种的理论和实操考试,真正实现“精一懂二会三”的目标。
提出了“每日一题 ,每周一课”全员安全学习教育活动,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和“培训重在实效”的原则,由本单位自行规定“每日一题,每周一课”学习内容,并根据学习内容由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使员工日积月累地加强专业技能,提升基本素质。
该矿培训基地集理论知识学习、实操技能培训、技能技术比武、岗位练兵于一体,可满足30余个岗位的实操培训需要。走进陈四楼煤矿占地约1800平方米的员工实操培训基地,仿佛置身于井下现场。综采工作面、轨道运输巷、皮带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开拓工作面、机电硐室、斜巷轨道运输、通风设施等8个实操模拟现场逼真,基地内的巷道建设、电缆吊挂、风墙材料、风水管路等设施均严格按井下现场标准、要求施工,人为创设的教学环境,结合煤矿员工熟悉的设备、工具等实物进行教学,让学员置身于该环境中,通过现场演练和操作使学员在模拟的环境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并学到解决现实问题所需的技能。
此外,该矿的“2+5”实操培训、“1+n”组合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让员工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让员工如“点菜”般自由选择培训,轻松提升。
4.投入巨资支持人才创新
为有效激励矿优秀人才尤其是技术人员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积极鼓励各类人才为矿井持续快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陈四楼矿不但对创新成果、成果推广、发明专利、进行奖励,还在全矿全矿范围内开展“W”型三通道“人才成长树”工程考核,每半年对技术人才的论文、科技创新、知识测试等工作进行一次考核和对标排序,根据半年考核成绩,按照60%的比例,评比出技术协办、技术主办、副技术员、技能大师、能工巧匠、高级技师等,给予每月1000元-6000元的岗位津贴,进一步加大对优秀员工的职业化塑造,培养更多有精湛技术、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从评选至今,已有120余人被授于称号,累积奖励近百万元,通过奖励注重向创新人才倾斜,激发员工创新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