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设计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国内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者都认为有必要在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课上引入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增加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李卫清曾在《思维方式与英语写作》一文中提出,在打稳、打牢、夯实语言的同时,如何多侧面、多渠道、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使学生有意识地理解、接受异族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社会规范,消除自己对文化差异、思维差异的误解、尽量避免汉语思维,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写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李卫清,87-93)与传统的写作方法对比,刘华指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语法正误,或单纯教授英语句法、篇章结构的特点,而应把英语写作这一文化行为置于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中,通过对比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语言特色(必要时,要进行一些专题讲座),以加强文化导入的力度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中国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在写作教学中,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帮助他们逐渐转换思维模式,或至少限制中式思维在英语作文中的体现。(刘华,61-63)国外一部分二语写作的研究者也提出了文化比较的重要性。Rivers认为在写作中,不仅要让学生们注意该语言的语意的区别差异(semanticdistinctions)和句法结构(syntacticstructures)的运用,还要让他们适应该语言思维表达的逻辑方式以及掌握段落展开的模式的不同,甚至包括写作的风格等等都要他们学会与之适应。(Rivers,317)而Atkinson更进一步讨论了如何把二语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融入二语写作课堂中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Atkinson,49-63)

2设计与方法

2.1实验对象

本实验随机抽取英语系一年级随机分班中的一个班作为实验对象,人数为40人左右。另随机选取一个班为比较班,人数要求相同。

2.2设计

实验采用前测、后测定时作文的方法。作文限制时间相同,作文类型相同,作文要求相同。前后测的作文由同一教师评分。实验进行20周,约为一学期。实验班和比较班由同一教师采用相同教学方法授课。在实验班增加有关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具体活动包括:1)制定课外阅读书目,分组阅读,以书中所论文化现象为讨论主题,每周一次组织课外讨论,每组轮流做host,时间为60分钟。2)课堂report,每周一次,每次由2人(班内随机组合)作10分钟左右的report。Report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书目,或者由学生自己查阅,在做report前一周征询教师意见。教师务必确保report内容的连贯、非重复性以及一定的理论价值。参考书目:1.徐行言主编,2004,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张从益等,编著,2004,AComparativeStudyofWesternandChineseCultures,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3.郑春苗著,1994,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2.3步骤

2.3.1前测

实验班和比较班同时进行时限60分钟的当堂作文。作文要求可参考《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两个班级作文要求完全相同。

2.3.2实验

实验班和比较班其他课程完全一样。实验班学生分为20组,每两人一组。在活动1,即课外阅读输入活动中,每组同学向全班展示自己挑选的阅读书目中有关文化的内容,提出讨论主题,组织讨论,并邀请教师参加点评。在活动2中,即课堂report,一人搜集中国文化,一人收集英语国家文化。每周一次,用课前10分钟作report。实验持续20周,约一学期。

2.3.3后测

实验班和比较班同时进行时限60分钟的当堂作文。作文要求完全相同,且作文类型与前测相同。

2.4结果评论

2.4.1实验班前后测结果评论

对实验班前后测结果采用t检验,可以得出前测和后测是否差异显著。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阅读和语法水平均有提高,这也可能是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的原因。所以,为了检验文化阅读及中西文化比较report是否对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有显著效果,还需要进行其他分析。

2.4.2实验班和比较班后测结果评论

利用方差分析对实验班和比较班的后测结果检验,即可以得出实验班和比较班差异是否明显。如果差异显著,即可以得出文化阅读和中西文化比较report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3结语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一、非常规实验的内涵和价值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有研究者(张伟,2005)从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将物理实验分为两大类:非常规物理实验和常规物理实验。“非常规”物理实验,主要就是指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易得物品、废旧材料、器具、人体或人体局部以及儿童玩具等开发进行的一类体现自创性、体验性、趣味性、简易性、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2]。

人们在教学实践中早就发现,与使用“厂家生产的专门器材”做的实验相比,开发“非常规”物理实验对于实现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常规实验所无法取代的,因而是一种有待深入开发的重要物理课程资源。其深层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对教师而言,热衷于实验研究,致力于实验开发,会极大地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尤其在非常规实验的开发中,教师将发现,自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我的理论素养,特别是学习新技术、新材料、新发明的有关知识。在提升自我素质的同时,也将使更多的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意义和价值,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对学生而言,非常规实验具有取材的熟悉性、结构的形象性、操作的简单性、现象的直观性等特点。利用这些特点,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熟悉的生活用品所发生的物理现象去探索物理本质,这将会大大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也更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另一方面,非常规实验由于其取材的便利性和制作的简单性,可以使实验器材在数量上得以保证,这就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器具的制作和实验过程的操作体验中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出,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大大提升。这样做不仅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很好平台和途径。因此,英、美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这类实验的开发与应用。在我国,虽然这类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材中早有体现,在物理教学中早有运用,对其教学功能也有一些专题研究,但仍没有引起物理教育领域的普遍重视,既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更缺乏系统有效的实践探索[3]。

非常规实验的开发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仅可以解决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乡镇中学实验器材不足的困难,为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奠定资源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农村中学实验装备政策提供有益的宏观政策参考和有效的具体方案支持。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非常规”物理实验并不是“非科学”和“无目的”,恰恰相反,它追求科学本质、崇尚科学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追求丰富的教育内涵和全维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信息交合法简介

非常规物理实验的开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所以实验的开发必须以创造学理论为指导。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现已有数百种创造技法。学习这些创造技法,将会大大开阔我们的视野和实验开发的思路。其中信息交合法就是大家公认的在各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创造技法。

信息交合法是华夏研究院思维技能研究所所长许国泰副教授于1983年首创的一种在信息交合中进行创新的思维方法。简言之,就是把物体的总体信息按照其特征和该物体与人类实践活动相关的用途分解成若干个要素,并把这两种信息要素分别设为信息标的X轴与Y轴,两轴垂直相交,构成“信息反应场”,每个轴上各点的信息可以依次与另一轴上的信息交合,从而产生新的信息。

信息交合法有两个基本论点:一是不同信息的交合可产生新信息;二是不同联系的交合可产生新联系。依据这一原理,人们在掌握一定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交合与联系可以获得新的信息,提出新的创造设想。比如,独轮自行车本来与碟、碗、勺等日常生活物品没有必然联系,但杂技演员将它们交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精彩的杂技节目。同样,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表面上本来也是互不相干的信息,但通过一个实验主题,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为物理教学服务。

三、基于信息交合的非常规物理实验的设计思路

任何一项新实验的开发,总要针对某一具体问题。非常规实验开发的问题来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4]:(1)来自物理教学:为引出某一概念或规律,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等,均可考虑设计一个新的实验;(2)来自于生活用品或材料:生活中的大量物品,大到冰箱、彩电、录像机,小到一枚硬币、纸杯、铅笔、尺子和橡皮等,都具有物理实验开发和利用的价值;(3)来自于其它学科:即借助其它学科的原理、方法、设备、装置等为物理教学服务。如医学上打吊针的装置就是一件很好的物理仪器,它里面的水总能保持匀速下滴而不受水面高度变化的影响。

【案例1】“来自物理教学”的非常规实验设计思路

下面我们将任选一个实验主题“压强”进行非常规实验的设计尝试,具体说明基于信息交合法的非常规实验设计思路:其设计依据也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其次,教学内容的特点;第三,还要考虑学校拥有的实验条件和当地生活环境资源的可利用情况。具体设计程序如图所示[5]。

图1 “非常规”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程序

第一步,确定中心,即确定实验的主题和实验目标,也就是零坐标的设定——突破压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即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形成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公式,并知道如何根据需要增大或减小压强。

第二步,划坐标线,即围绕实验主题,确定坐标的横轴和纵轴——分别为实验材料和影响压强大小变化的两个因素,即受力面积S和压力F。

第三步:注标点,在信息标上注明有关信息点。这是应用信息交合法的最关键的环节。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则,围绕控制物体“受力面积和压力”两个变量来考察“压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根据本课题要求,我们把实验设计重点确定为寻找生活中具有“同一物体各端面积不同”结构特点的物品或器具上。为此,我们首先把实验材料分为文具、服饰(包括鞋)、日常用品、常见工具、人体结构(或肤觉的利用)以及其它类别;然后通过发散思维,尽可能多地列举出身边环境中方便获取的每一类可供利用的资源。

本课题中,基本符合要求的实验材料有:(1)文具类:一头削尖的铅笔、中性笔或笔芯、文具盒、笔筒、长方形橡皮、墨水瓶、书籍等;(2)服饰类(包括鞋):冰鞋、旱冰鞋、高跟鞋与平底鞋等;(3)日常用品:板凳、桌子、椅子、肥皂、图钉、勺子、杯子、筷子、两端粗细不均的各类瓶子等;(4)常见工具:钉子、刀具、螺丝刀、锥子、斧头、铲子等;(5)人体结构(或肤觉的利用):脚与膝盖、指肚与指甲、手指与手掌、站立与趴下等;(6)其它类:砖块、硬纸盒等,或者还可以利用木材、泡沫板等材料自制一些具有“同一物体各端面积不同”结构特点的物品。同时,为了突出压力作用效果,便于学生观察和体验,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我们还需要选择以下实验材料对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如细沙、海绵、泡沫板、橡皮泥等,如图2所示。

图2 “压强”概念实验设计思路

第四步:相交合,确定实验的设计方案。即以一标线上的信息为母本,以另一标线上的信息为父本,相交和后可产生新信息;接着对这些信息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估,筛选出有价值的创造设想。比如横坐标上的信息“受力面积”与纵坐标上的信息“文具”相结合设计实验:根据一头削尖的铅笔、中性笔或笔芯、文具盒、笔筒、长方形橡皮、墨水瓶等文具都具有“一端粗一端细或两端面积不同”的结构特征,可设计如下学生实验:让学生把铅笔(或中性笔)夹在两手的食指之间,稍稍用力,体验两手指的不同感觉:与铅笔尖端接触的手指会感觉痛,同时会看到指肚凹进,而与笔端接触的手指仅有挤压感。通过这种短暂的体验就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为什么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明显——即压强的值也就越大。

【案例2】“来自生活物品或材料”的非常规实验设计思路

我们选择生活常见物品——饮料瓶作为实验材料,说明实验开发思路。根据信息交合法的设计原则,我们首先要把饮料瓶的各种物理特性一一列举出来,如形状规则,上端呈圆锥漏斗形,下端多呈圆柱形、空心、底面向内凹成碗状;质地柔软、皮薄易裁剪和加工;可用瓶盖密封;导热性良好,遇热易变形;导电性差,绝缘性好;相同的饮料瓶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等等;其次,列举中学物理教学中有关的实验研究课题,进行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物体的浮沉条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热传导现象、静电现象、惯性等等。第三,以饮料瓶的各种特性为信息标的X轴,以相关的物理实验课题为信息标的Y轴,两轴垂直相交,即构成“信息反应场”。最后,我们让每个轴上各点的信息依次与另一轴上的信息交合,研究可以产生哪些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并设计实验方案。具体如下:

选择饮料瓶的形状特性,与信息标Y轴上的信息相结合,可以产生的实验研究课题有:进行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大小的比较研究;利用饮料瓶两端面积不同的特点,在瓶中装入一定量的的沙子后,研究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如果装入的是不同量的水,则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具体做法是:在几个饮料瓶中盛入不同深度的水,将瓶口移至嘴边吹气,可以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产生。空气柱越短的,音调越高,反之,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

选择饮料瓶在拧紧瓶盖之后具有很好的密封性的特点,自制“浮沉子”实验装置,用以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可以演示气体液化现象:拧开瓶盖,滴入几点乙醚,拧紧瓶盖后,稍待一会,蒸发,乙醚液体不见了。当用手挤压瓶体时,乙醚液体重新出现在瓶壁上。这表明压缩气体体积,气体被液化。

选择饮料瓶质地柔软、易裁剪的特性,可设计如下实验装置:第一,用烧热的针尖在一个大饮料瓶底端烫一个小孔,并用胶带暂时封住,在将瓶中装满水,用来研究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第二,将饮料瓶的瓶底剪掉,用气球的胶膜包住并绷紧,在用细线固定。可以用来演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压强的变化;第三,用大饮料瓶与玻璃管和橡胶塞配合,可以制作一个溢水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等等。

选择饮料瓶透明、易密封的特性,可以演示光的直射、反射、折射现象。具体做法是:找一个比较大的饮料瓶,在其中充满香烟(或是卫生香)的烟雾,拧紧瓶盖,就制成了一个简单的光路显示器。用激光笔从瓶底照向瓶口,能清晰地显示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若将瓶底放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从侧面向瓶底的平面镜照射时,会清晰地观察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反射现象的表象。若一半是盛有未澄清的石灰水,一半是烟雾时,从侧面向石灰水面照射时,会清晰地观察到光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此外,选择饮料瓶皮薄、易导热的特性,可以研究热传导现象;选择相同的饮料瓶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这一特点,可以充当等量重物;选择饮料瓶异变形的特点可以演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可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等等。

综上所述,借助信息交合法,将会大大开拓我们非常规实验的开发思路,突破思维定势,使实验的设计不再是件令人生畏、遥不可及的事情。普通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创造技法,在思考问题时学会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技法,就一定可以开发出更多的非常规物理实验。

参考文献

[1] 张伟,郭玉英.非常规物理实验:有待深入开发的重要物理课程资源.物理教师,2005(9).

[2] 张伟等.论“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教学地位.课程.教材.教法,2007(12).

[3] 张伟等.论高师物理师范生“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研究,2007(5).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视发射机;功率放大器;组成及设计

中图分类号:TP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286-02

1 引言

我国的各大电视台发射机至今仍基本处于模拟阶段,数字发射机的研制工作也刚刚起步。在数字发射机中,通常情况下,数字电视信号经COFDM方式调制后输出中频模拟信号,通过上变频送入放大部分。该调制方式包括IF-FT(8K)和IFFT(2K)两种模式,分别由6817和1705个载波组成,每个载波之间频率间隔非常近,所以交调信号很容易落在带内,引起交调失真,线性较差的放大器将会严重影响数字发射机的关键指标MER(调制误差率)和Shoulder(带肩)。因此,要求放大部分应工作于线性状态,以免影响信号质量。本文的内容是根据问题产生,研究电视发射机中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模块以及设计的相应方案。

2 电视发射机的功率放大器概述

2.1 电视发射机功率放大器的基本要求

电视广播对发射机的最基本要求是功率放大器应有足够高的功率增益。功率放大器是宽带放大器,能覆盖整个UHF波段,在发射的频道改变时无须进行逐个频道的调整,各级功率放大器模块采用最先进的进口全固态放大管。基本的要求是:放大器具有高线性、宽动态范围,即数字调制信号在动态峰值范围内时发射机仍有良好的线性;即使在有模块缺损的状态下,发射机仍旧能播出;发射机应有足够高的频率精度和频率稳定度、低的相位噪声,以保证被传输信号具有尽可能低的误码率和信杂比。

2.2 电视发射机功率放大器的技术指标

DVB_T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中功率放大器的具体常规指标主要如下:

频率范围:470MHz到860MHz;放大方式:甲乙类线性放大;输入阻抗:50Ω;输出阻抗:50Ω;反射损耗:≥15dB;输入功率:1W(额定);输出功率:1000W(最大);电源输入:120VDC±15%;功率消耗:1800W(最大);射频输入接口:N头(阴头);射频输出接口:DIN7/16头;保护:射频反射功率过大(≥50W)、过流、过热;冷却方式:强迫风冷;环境温度:-5℃到45℃;海拔高度:最高3000m;重量:大约15kg。

2.3 电视发射机功率放大器的构成

DVB_T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中主要有500(W)和1000(W),其中500(W)有两个功放模块,1000(w)有4个功放模块。功放单元大体包括以下九个功能模块:射频控制模块;100W功放模块(射频驱动级);四路功率分配器;270W功放模块(射频放大级);四路功率合成器;电源软启动;3.5kw DC/DC开关电源;控制和显示模块;冷却系统。

3 电视发射机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案

3.1 射频控制模块

输入功放的射频信号先送到本模块,经过处理后,再放大,然后送到100W功放模块(射频驱动级)。具体处理过程,按先后排列如下:

(1)增益控制电路。调节功放前面面板上的增益调整电位器,通过功放的控制模块,产生增益控制命令。该命令送到本模块。调节射频信号的增益。调节范围:+1-3 dB。

(2)相位调整电路。调节功放前面面板上的相位调整电位器,通过功放的控制模块,产生相位调整命令。该命令送到本模块,通过MB藕合器来调节射频信号的相位。调节范围:+35-35度。

(3)放大电路。射频信号经3dB耦合器后,分为2路,由MRF6522-10放大,再经3dB耦合器合成。其中包括:输入射频信号功率测量,射频预驱信号功率测量以及偏置控制等。

3.2 270W(末级)功放模块

由于数字发射机的信号是宽带信号,所以要求功放模块具有很好的线性度和内均匀的增益。功放模块由两块AB类BLF861 LDMOS、偏置电路和匹配网等构成,使用3dB定向耦合器作为二等分功率分配器和功率合成器。270W功能模块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

3.3 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的作用:采集来自射频模块的采样信号,进行处理,产生控制功放源模块的命令;将功放的状态通过显示板,显示在功放单元的前面板上;接受来自控制器的命令,同时将功放的工作状态送到控制去。

3.4 四路分配器和四路合成器

四路分配器和四路合成器都利用微带线实现功率分配或功率合成。四路分配器将100W功放模块放大后输出的射频信号,分配到四个270W功放模块的输入端,作为功放模块的激励信号。由于考虑到各个端日之间的隔离度以及反射功率的吸收,安装了平衡电阻。为了减小的反射功率,设计了多段1/4的阻抗变换电路。

四路合成器将4个270W功放模块放大后输出的射频信号,进行合成。为了减小的反射功率,同样设计了阻抗变换电路。四路合成器的输入通过L29接头,送往功率合成器。

3.5 开关电源系统

开关电源系统,将来自电源的+140VDC,通过开关变换的方法,转变为功放模块所需的+32VDC。同时,把电流和输入输出电压的采样信号送给控制板,根据控制板的命令,提供过流保护和过压保护。开关电源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sign checking calculation of horizontal overhang protective shed from compilation basis, calculation ways, construction process, regular check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disclosure.

关键词:水平悬挑;防护棚;安全;验算

Key words: horizontal overhang;protective shed;safety;checking calculation

中图分类号:TU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1-0161-02

0 引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在中国二、三线城市也逐渐增多,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经常遇到搭设悬挑水平防护棚工程。目前许多承包商技术人员良莠不齐,针对悬挑水平防护棚大多采用以往经验,或者从网络下载施工方案直接施工,存在不重视方案的审核及验算程序,为后期施工过程埋下安全隐患。如何进行悬挑主梁的设计与验算,才能保证该类型防护棚安全可靠,现通过具体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1 编制依据应注意事项

①搭拆安全要求必须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即《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

②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定期检查、修正,保证整个防护体系的安全稳定。

2 工程案例

本工程为郑州市凯旋广场广场二期工程(5#、6#、7#、8#楼),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北路,建设用地面积13645m2。总建筑面积为75000m2。

二期工程由二栋高层住宅组成,为剪力墙结构,均有地下室。6#楼建筑高度为99.25m,建筑面积为29316.60m2,地上34层、层高2.90m,地下1层;8#楼建筑高度为99.25m,建筑面积为29638.10m2,地上34层、层高2.90m,地下1层;5#楼为框架结构,二层,一层层高5.80m,二层层高2.90m,建筑面积为3274.30m2;7#楼为框架结构,四层,一层层高5.80m,二层以上层高2.90m,建筑面积为3621.10m2。

3 构造要求

水平防护棚的悬挑骨架是?准48×3.5mm钢管,要求用两个锚环将每根挑杆设与主体结构连在一起,锚入主体结构段长1.5m,且钢管悬挑杆间距为1.5m,悬挑段长3m。

在挑杆端部斜拉?准13钢丝绳,且要求该钢丝绳与建筑物拉结点设在防护棚以上第二层各转角处,其间距不能超过6m,如此可有效确保防护棚的安全性。

将三根水平钢管设在各钢管挑杆的悬挑段上,同时将竹跳板铺在水平钢管上,然后用竹胶板将其封闭起来。

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需在悬挑钢管室内尾部加设一根水平连接钢管,如此可保证整个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进而确保整个施工的质量。

应在防护棚外侧临边水平杆上设置间距间距1.5m、高1.2m的防护立杆,并且为了保证其安全性,应在立杆上端及中部各设一根水平杆。此外,还应该用竹胶板将防护栏杆内侧封闭起来。具体如图1。

4 搭拆安全要求

①只有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才能正式开始施工。

②所有的高处作业人员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且必须持证上岗。

③防护棚的相关材料,比如钢管、扣件等,必须符合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

④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三宝”,确保自身安全。

⑤在搭拆防护棚施工中,最好将操作时间错开,避免上下同时作业。

⑥施工过程中各材料和工具严格依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堆放,其堆码高度不能超过1m,且距离建筑物外边线至少2m。

⑦拆除后的材料禁止高空抛掷,应传递到楼层内及时运走。

⑧施工过程中应在地面设置警戒区,并安排专人负责。

⑨应安排专人负责指挥防护棚搭拆。为了确保人员安全,应安排专人负责指挥施工,且安排的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应对各种危急情况。

⑩特殊天气应停止施工,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确保防护棚安全。

{11}防护棚搭设完毕后,只有经过相关人员和机构的验收才能投入使用。

5 计算书

5.1 悬挑钢管应严格验算

?I48×3.5钢管特性:A=489mm2,I=12.19cm4,W=5.08cm3,i=15.8mm。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弹性模量E=2.06×105N/mm2。

考虑承受上部坠落物件荷载:1.0kN/m2。

竹串片脚手板自重:0.35kN/m2。

水平悬挑杆计算简图如2。

6 结束语

验算悬挑水平防护棚体系的目的就是从量化指标的角度复核设计方案的安全系数,确保整个工程的安全稳定。本工程的悬挑水平防护棚的经历了一年的实践检验,整体安全,未出现构件、支撑失稳,位移等不安全要素,与前期验算结果相符,为后期工程的施工及开展提供的可靠地样板。

参考文献:

[1]陈杏祥.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下方悬挑水平防护棚设计与应用[J].施工技术,2012(2).

[2]陈建刚.悬挑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与监管应注意的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8).

[3]付志斌,等.大悬挑脚手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江苏建筑,2014(04).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网络综合布线 实验室建设方案 网络工程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是江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课程的任务是解决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规划、工程设计和安装施工、测试、验收与鉴定过程等方面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的国际、国内标准;常用网络传输介质;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施工、测试和验收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好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网络布线问题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缺乏实验环境,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只能由教师在课堂讲授,在实训课中却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只能让学生参观校内建筑的布线工程。如何才能将建筑物的布线能完整、自然地浓缩到一个实验室中,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参与其中,通过现场演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网络系统工程设计能力。本文根据江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个完整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建设方案。

1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和基本原则

网络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应满足以下设计目标和基本原则:

(1)功能完整性。网络工程实验室内可开设的实验应满足网络工程类课程的所有应用。对于布线中的建筑群、管理、垂直、设备间、水平、工作区、双绞线布线、光纤布线、防火及消防各子系统都应能开设相应的实验项目。

(2)技术先进性。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短。在网络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中应运用当前主流技术和产品,而且也要具有一定前瞻性。

(3)应用性。实验室实训教学环节根据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置.提供的实训环境符合应用现状。鉴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极为迅猛。实训环节必须跟上当前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最新水平,有能力对相关模块在总体框架不作大幅调整的情况下,根据需要随时作出扩充和更新。

(4)综合性。为了尽量减少投资。设备配置不搞“单打一”,做到一机多用、一室多用。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训基地中实训模块的设置在满足网络专业学生实训外.应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具体要求,不搞重复建设。建设成多功能、复合型实训基地。

2综合布线实验室主要功能

2.1网络系统工程原理展示和理论教学功能

全透明微缩建筑模型由一栋园区网络中心,1栋三层综合楼和园区室外管网系统组成,配套有灯光指示系统和智能语音解说系统。全面展示和介绍园区网络系统工程全貌,包括网络中心和综合楼网络系统。网络拓扑图实物展示系统以工业应用产品和1:1实物模型相结合,全面直观展示网络结构和拓扑图,把神秘飘渺的网络拓扑图实物化展示,把复杂的网络结构用简单的方式集中展示,把分散在园区或者多栋建筑物的复杂网络系统集中展示,直观展示网络系统全貌,使网络结构简单,层次清晰,好学易记,快速理解和掌握网络拓扑图。

2.2网络系统工程设计功能

以西元网络系统工程教学模型作为工程实例,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出入口子系统设计。完成点数统计表、系统图、施工图、端口对应表、材料表、预算表、施工进度表等工作任务。

2.3实验室的组成结构

整个实验室主要分为展示区、实验区两大部分。

(1)展示区为已制作安装完毕的一个基于标准的综合布线系统,展示区的作用是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这五个子系统。

(2)实验区由2个小实验分区和一个独立的设备间组成,可以完成分组实验;所有实验分区的线缆,最终接入该子系统。每个试验区的数据光纤主干已经安装完成,只需接上光纤跳线链路即可,语音大对数电缆已敷设完毕,学生只需对大对数电缆进行端接即可。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需学生参照展示区亲自动手安装。

3江汉大学网络工程实训室平面布局图

4结语

本方案可以完成2个组,4个工位,大约30个同学可以同时进行网络综合布线的实验,每个组能单独使用各自的设备,也能进行联合测试完成整个综合布线方案的设计和施工。其实验效果能达到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掌握网络综合布线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晓玲,赵景晖.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实践[J].职业技术,2006(14):105-106.

[2] 何晓青.高职院校网上实训室建设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