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汽车广告策划书

汽车广告策划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汽车广告策划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汽车广告策划书

汽车广告策划书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中国文化产业的兴起,需要越来越多熟悉艺术管理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的艺术管理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差异化地进行专业定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实践活动,同时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评估体系。

艺术管理就是艺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为实现文化艺术传播的目的而对管理对象实行的有计划的管理活动。[1] 而艺术管理专业,则是一门以现代管理观念与管理理论为依托,以文化市场需要为根据的专门培养艺术管理人才的新型专业。该专业的特点将多种现代文化学科与现代管理学科予以交叉、有机融合。[2]20世纪6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设立开设了全球第一个艺术管理专业。从2004年起我国高校也开始开设艺术管理专业。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有五十多所高校开设了艺术管理或相似专业。[3]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艺术管理成为近年来高校新办专业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但由于该学科尚没有一套被证明成熟有效的课程体系,所以各个学校只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对该学科的理解建立起相应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有不少高职院校艺术管理专业只是在本科的模式上加以简化,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没有特点也没有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在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时,首先要明确自己培养的学生将来的主要就业岗位是什么,要在就业市场上找到符合高职特点的细分市场,扬长避短地与本科院校的同类专业进行差异化竞争,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将来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以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以下简称上电艺管)的为案例,探讨高职院校应该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差异化地进行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一、案例分析

(一)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简介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一所民办三年制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该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开设于2007年,学制三年,迄今共有三届共160位毕业生。

(二)毕业生的基本就业情况

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达到97%以上。具体的就业单位可以分成三大类:文化艺术类公司,包括戏剧影视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各类传媒等。广告营销及公关活动策划类公司,包括广告策划公司、企业形象策划公司、婚庆公司等。其他各行业,包括各种实业公司、贸易公司、投资公司等。

对部分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上电艺管的毕业生只有约一半能进入到与文化艺术相关的行业或企业中去就业。其中能真正进入到戏剧、影视类公司的比例大约在30%左右。所以要想成为制作人、制片人、经纪人是很难的。

同时毕业生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可以分成这几类:广告策划类、市场推广销售类、活动策划执行类、行政管理类、演出及影视类和其他种类工作,根据调查,不管学生进入那个行业就业,管理、策划和营销性的工作都占了较大的比例,尤其是各种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工作最为普遍。

(三)毕业生对课程的看法

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校目前的课程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帮助并不是很大。多数认为所学课程过于宽泛,好像什么都学,又好像什么都没学到。他们希望课程能更有针对性,由于每个人的工作不同,对于应该学哪些课程也意见不一。总体而言,管理类、市场营销和公关活动类的课程被认为是对工作最有帮助的课程。

同时,多数毕业生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欠缺的并不是专业技能,而是沟通与管理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讲,由于艺管的毕业生较多从事营销、活动执行类的工作,所以沟通与管理其实也是专业技能的一种。不过,毕业生大多认为实践活动和实习是比较有用的,认为在校期间应该增加实践活动的比例。

二、上电艺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由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培养评价四个方面组成。[4]

根据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以及目前上电艺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艺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一所电影学院开设的艺术管理专业,比较传统的状况是以“制作人或经纪人”为主要的培养方向,但是这样一来毕业生要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就非常大了。应该看到,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接下来“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过程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大有所为的时候,各行各业都急需艺术的融入来树立品牌,提供高层次的产品、服务和体验。如汽车公司进行品牌建设和营销时就需要大量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和手段:广告宣传片需要用到电影拍摄、广告宣传手册需要用到平面设计、一个车展活动需要用到灯光、音效、舞美、演员表演(车模)等诸多艺术手段。因此,假如把在文化艺术类的公司就业当作是狭义的行业就业,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对口的工作,那么进入广告营销及策划类的公司,就可以看作是广义的行业就业,也就是从事那些虽然不是直接属于戏剧影视、文化传媒等行业,但是也需要运用到大量的艺术手段和方式的工作岗位。根据上电艺管学生目前就业的现实状况和对未来就业市场的预期,应该避免与其他本科院校的正面竞争,而要抢占并扩大在第二个层次广义就业市场的份额。

所以,上电艺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中国文化产业培养具有一定创意能力,熟悉影视制作、演艺活动及文艺商务活动策划的方法和流程,并能有效执行的专门人才。这个目标明确了上电艺管培养的三大方向:制作与制片方向、文化艺术经纪方向和文艺及商务活动策划方向。其中针对文化产业培养创意策划和执行人才,这是上电艺管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以实践课为核心的课程模块

在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和主要方向后,就要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课程体系。在设计课程体系时,最重要的是了解所培养的人才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些技能去安排课程,这样可以让课程更有针对性。

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制作人或制片人需要广博的知识,既要了解戏剧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又要具有管理、营销甚至财务方面的能力。但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理论素养相对欠缺,而且只有三年的时间学习,不可能像本科院校那样从理论知识开始,面面俱到地学习。所以上电艺管的课程设置改变思路,进行逆向思维:那就是假如学生毕业后成为一个制作或制作人,他首先的必须掌握的技能是什么?毫无疑问,他首先要知道一台演出或者一部电影是如何产生出来的。于是我们就把该方向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要能够制作一台1小时左右的舞台演出,以及制作一个10分钟左右的视频作品。假如学生能够达到这个目标,那么他既可以更进一步向专业的制作人或制片人方向发展,也可以进入其他行业,如广告公司参与广告片的制作、网络媒体的各种微电影、各大企业内部企业文化宣传所需要的各种宣传片等。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我们改变了以理论课为核心的模式,代之以制作课程为核心,辅以一系列其他相关课程和活动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作为核心课程的演出制作流程与管理以及电影制片流程与管理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制作出一台演出及一部视频作品。因此在这个模块中所有相关课程都以此为目的,本着“有用就上,没用不上,需要多少上多少”的原则进行开设和教学。

同样,对文艺商务活动策划这个模块而言,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技能?我们认为学生需要的是策划与执行各种活动的能力,策划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是会规范地撰写各种策划书。基于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析,最实用的策划书包括:市场调查策划书、市场营销策划书、公关活动策划书和广告创意策划书。同时在执行方面,虽然活动的种类很多,但是最常见的文艺商务活动包括品牌/产品推广、庆典、年会和公益四大类。因此以掌握撰写这四类策划书和策划执行四类活动为目标,我们开设了品牌学概论、公共关系实务、市场调查实务、市场营销实务、广告创意与策划实务、大型活动流程与管理以及活动策划与执行实务等系列课程。

(三)探索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现在不少专业都与企业合作,引进项目让学生参与。但是对艺术管理这个专业而言,校企合作也面临几个问题。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做的项目并不多。企业不是公益组织,他们最希望的是用最少的成本(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高质量的作品。真正重要的大项目事关自己的声誉和效益,是不可拿来给学生操练的。

另一方面,企业的首要目的是盈利,所以失败的项目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学校的首要目的是教育,对教学来说失败的、或者不完美的实践活动也是有价值和意义的,有时候它能让学生学到更多东西。同样,对企业来说不可能留着能力不足的员工,但对学校而言,老师不能把能力差的学生抛在一边,只顾培养几个尖子。这就是商业机构与教育机构最大的区别。很多实践活动中都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大部分学生被撇在了一边,而且越是重大的项目这种情况越明显。因为结果很重要,所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就被摆在了第一位,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少数学生得到了真正的实践。

为了让实践活动更有效率,能顾及更多的学生,我们本着“点面结合”和“过程与结果兼顾”的原则,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基础到高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的做法,一是,在纯理论课程中增加实践性活动,二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提高实践活动的比重,鼓励以实践或比赛的形式进行考核,三是,毕业综合训练紧紧围绕策划与执行的主题,四是,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实习,五是,选派优秀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践项目中去。

(四)建立全面的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体系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这都需要相应的评估手段进行验证。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职业技能而非理论知识,所以传统的书面考试无法检验学生掌握技能的真实情况。因此,为我们将评估分成专业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估两个层面,专业评估涵盖专业质量基本评价、办学优势、发展前景、存在缺陷及改进途径等。我们用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行业情况及岗位分布、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用人单位反馈这几个指标进行评估。每年对毕业生的四联单签约率、实际就业行业及岗位进行分析来判断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与我们预期的就业方向是否相符。

教学质量评估层面,改革以书面考试为主的方式,变成了以实践活动、策划作品和当众汇报相结合的考察方式。另外,把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情况,学生参与市级全国级比赛的情况列为评估体系中的参考指标。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估体系能够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有效性。

三、建议

在今后的发展中,首先要继续将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料库,长期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企业的反馈,并以此为基础调整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

其次要进一步探实践教学的新形式和新手段。实践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如何针对艺术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在现有的条件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所在。

最后,要完善评估体系,无论是每一门课程的评估,还是整个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估都需要尽快建立起一个定量化的指标体系,要在大量第一手数据的基础上,提炼出有效的指标,并确定相应的比重。

总之,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兴起,未来必然需要大批的文化艺术管理类的人才,只有准确把握市场发展的脉络,才能让高职院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成乔明.艺术产业管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 凌.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核心概念[J].山东艺术学院院报,2009(5).

[3] 马 瑄,韩学周.北京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现状调查与问题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

汽车广告策划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研究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点及其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原则

国贸专业是一个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具极强综合性的专业。目前国内大中专院校普遍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高等教育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实际操作

国贸专业由于是从实践中发展而来的一门学科,因而比较注重实际操作。由于高校国贸专业定位为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评价其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水平时,在理论上不仅够用,而且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即能够分析解决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标准,在实践上则是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业务操作问题的能力。

(二)多样性的素质培养方式

社会需要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具备较宽泛的知识,不能仅限于国贸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包括国际市场营销、管理、交际、心理、商务谈判等在内的其他社会学科知识,特别是对直接从事国际贸易具体工作的学生更是如此。这些素质的培养,单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往往是达不到效果的,因此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时,应该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包括校外实训教育,就校外实习基地而言,应该具有能够满足综合素质培养的较为合理的行业、企业以及岗位结构。

(三)专业应用灵活,实训投入经济

国际贸易工作是一种高智力、高情商表现的工作,其工作能否取得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团队精神和情商状况,而不依赖于硬件设备条件。根据高校目前的培养目标,其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应该围绕这一目标而开展。从国际贸易专业来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企业多元化。校外实训的实施需要一个载体,而企业便是这个载体的主要形式。很多专业在选择企业作为实训载体时,都强调所选择的企业具有典型性,这种典型的企业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但作为国际贸易专业来说,更应该强调企业规模上的多元化。国贸专业知识在运用上具有很强灵活性,不论在什么规模的企业,都可以进行运用,如果一味强调典型企业,势必会阻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我们在实训基地的选择上,可以依托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这样既降低了实训基地建设的难度,又可以让每个学生有足够的实习机会,尤其是发展中的中小企业,缺乏比较完善的机制,管理比较松散,体制不健全,面对他们的主要问题是急需完善和提高,因此让学生有大量的实际操作机会,了解、参与整个企业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经验。

2、结构合理化。结构的合理化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根据国贸专业课程特点,可将实训划分为经营实训、推销实训、管理实训、策划实训以及商务实训等五个实训模块,要求我们的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这五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上,除了要求建设的数量上要达到要求外,在结构上也应该符合国贸专业的培养结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次,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方便学生的就业,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上,还要保证有较好的行业结构,避免过于集中在单调的行业上。如在常德地区,主导行业是烟草、机械等,广东省的主导行业是电子、食品、汽车、家具等,那么在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上应该尽量满足各种行业的人才需求。

3、实习内容丰富化。根据从企业反馈回来的信息,目前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如国贸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营销策划书甚至一个简单的申请报告的撰写上还存在语句不通的情况,至于毕业生的流动率高、敬业精神不足等情况就更加突出。要解决以上问题,除了在课堂上加强训练和学习以外,实训基地的作用不可忽视。如解决学生敬业、团队精神的问题,单靠课堂是没法解决的,这要求学生到实际工作环境中,通过具体的工作和企业相关人员的言传身教,来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实习内容一定要丰富,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还有加强对学生基本素质方面的培养,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更好地适应工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4、实践设计合理化。根据国贸专业特点,学生学习知识包括:专业知识、营销类基础知识等,因此,学生的专业学习,应该根据所学课程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这样才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这也与过去各高校所采用平时满堂灌,毕业前边找工作边实习有所不同。毕业实习,只是综合实习,不是专业课程实习,如果专业课程不进行实习,到综合实习时,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而从事国际贸易,必须具有相关知识,而这单靠毕业实习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只有进行专业课程实习,学生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走向工作岗位以后,才能将所学专业知识综合、灵活运用。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校外实习基地的能力有限

学校连年扩招,使国贸专业学生人数激增,但实习基地的数量严重不足,其功能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学院对到底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实习基地,要建几个、几种类型等问题,在建设过程中考虑欠周,实践基地建设的计划性欠缺。怎样对在校学生进行入学至毕业间的系统社会实践锻炼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缺少相应的硬件和软件。

(二)企业为校外实习安排的空间不足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能够接收实习生的单位数量却远远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加,这就造成校外实习难。有些实习单位受规模、场地、办公条件的限制,要兼顾员工的正常工作,留给学生的实习空间很小。一些企业理解实习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但面临激烈的竞争,开放实习存在现实压力,另外,担心泄露商业秘密等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一些单位对以前接收的实习生在企业期间的不良表现印象深刻,对实习工作产生心理排斥。一些企业出于与学校的关系或个人的关系接收了学生实习,把它当成一种任务来应付,学生一两个月下来不但不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反而会耽误宝贵的时间。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把实习当成一种制度,实习生的安排、使用等问题,没有一个制度化的设计。实际上,把实习生安排好了,不论是对实习者本人还是企业都是一种效率。但如果利用不好,反而会成为双方的负担。于是,这种实习纯粹地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甚至变成参观游览。

(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足

教师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一方面,在选拔和任用教师时,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十分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提高。根据对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队伍状况的分析,目前实践教学教师严重不足。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学历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他们大都缺乏专业实践经验,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都不强,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途径

(一)校企合作

跟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具有操作简单、投资小、适应强等特点,是目前建设校外实习基地采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校企合作必须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相互服务的原则进行,一味依靠企业,希望企业无偿提供实训条件的做法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是不可能持久的。我们应该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在享受企业提供的良好实训条件时,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积极为企业服务,达到双赢的效果。校企合作途径可以采取积极吸收企业家加入到专业建设中来,通过企业家的影响力在其所属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模式,也可以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还可以采取合作办学的方式。

(二)创办专业实体

建立责权利相统一、教科产相结合的专业实体。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根据市场的需求,将原来国际贸易教研室的职能加以扩充,建立专业实体。如果将该专业与市场紧密结合,在很多领域可以发挥作用,创造可观的效益。在创建专业实体时,行业可以是高新行业,也可以是传统行业,实体规模可以大也可以小,一切根据自身条件来定。通过建立专业实体的方式,即可以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和教师优势,重要的是可以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专业实体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建立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以便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影响师生的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创业

国家不仅鼓励社会人士积极创业,而且也越来越倾向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并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创业是一种非常好的实训方式,这种形式直接将学生融入到了实体的经营活动中去,使其承担了全部责任和风险,势必会使其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创业活动尽管具有一定的风险,但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从为生产企业或国外品牌做开始,不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只要有一个场地和电子化的办公设备就可以了。此外聘请学生作为员工,进入门槛相对而言不高,因而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如果能够出现几个成功的创业案例,必然会形成群动效应,那么学校也就不必要花大力气通过其他途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四)交易会

各种形式的交易会可以成为长期稳定的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如广交会、大连交易会、上海华东交易会、农博会、汽车博览会等等。通过与主办方签订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书,将这些交易会确定为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十几天的实习机会。可以解决几百个学生同时实习的问题。交易会可以成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了解中国社会、经济、外贸、金融状况的窗口,以及锻炼外语、应用专业知识的大舞台。

(五)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指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具体做法是:教师联系合作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合同;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头从事分工的各项工作,明确各位在小组中的角色和作用;学生在学习专业校程内容的同时,收集相应资料并进行市场调查;制定项目计划并与企业合作实施项目;企业进行打分和方案实际应用,并提出运用中遇到的新问题,教师总结项目执行结果,从而又开始下一轮新的循环。如《国际结算》校程,可以把学生分为信用证审核组、单证制作组、单证审核组、公务单证申领组,从事操作性的工作,将所学理论贯穿运用其中。又如《市场营销》课程,可以把学生分为战略策划组、产品线决策组、分销渠道设计组、广告策划组、促销策划组;每组学生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一定要针对某个企业的实际问题,拿出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策划方案,并在企业中试行或实施。此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达到了与企业互利互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瑞华.国贸专业人才“两难”现象的原因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5).

2、杨水根.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

3、柴利.对国际经贸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再思考[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7(2).

4、王娟,李立民.加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践环节管理的几点设想[J].广西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