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范文第1篇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译文

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范文第2篇

在中国诗的历史上,李白与杜甫,不必说是最好的诗人,但一定是说到诗的时候最绕不开的诗人。为什么绕不开?我想,首先因为他们是与生俱来用诗来思维的伟大的人。这样的人,这样的诗人历来少见。这就让中国诗的历史获得了一种高贵和尊严,或许也因此,中国有理由称之为诗的国度。

人的一生在诗的思维中度过,这是何等奇异的人生状态。而李杜就是这样在一千多年前一生记录着他们诗的思维。譬如李白的成名之作《蜀道难》。可以想象和确信,这是李白兴之所至吟成的。同时还可以想象和确信,如果李白再写一遍,甚至是当时连写两遍,一定是不一样的。李白哪里是写诗,他只是听凭蓬勃骀荡的思维,喷泄在笔底纸端而已。也因此,李白的诗,特别是他最擅长的古风,气势非凡,来时排山倒海,去时击溃重围。世界上最纷繁芜杂的是思维,最难以安置的也是思维,李白的诗就是这样的纷繁芜杂和难以安置的状态。《蜀道难》一开始十几句时的李白,凭空一一成文字的奇崛和崔嵬,读来不由你不惊为天人。而之后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些句子,实在是劈头盖脸的没来由。之后又是没来由的突然煞尾。李白的一番思维,乘兴而来又乘兴而去了。他的诗,即使是像《蜀道难》那样的伟大的诗的行进也不得不戛然而止。千百年来,很少有人注意到《蜀道难》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类的文字是多余的。原因想来也就一个,就是李白才气太大,自然可以英雄欺人。

不但是李白,杜甫也是这样。譬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起先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到结尾竟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就难免让郭沫若嘲笑了,你家好富裕的“三重茅”,给受冻的“群童”拿去,你就咬牙切齿了。怎么相信你会甘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呢?问题也就在郭没明白杜甫和李白一样,也是以诗来思维的。这首诗里,他怨恨盗他三重茅的群童,是当时的真实想法,接下来突然想起“天下寒士”,也是当时又真实地想到了。就这首诗而言,前后可能不切,然而,一个伟大的人的思维,可能纷繁芜杂,但到底不会沦陷于平庸,何况这个伟大的人还是诗人。

李白与杜甫注定与众不同,还因为他们出现在历史和诗的伟大拐点,和必然会到达和站立在那儿的诗的坐标上。李白注定和盛唐连在一起,杜甫注定和中唐不可分离。

盛唐是古代中国的一个伟大时期,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还是古代中国的一个伟大的文化巅峰时期。李白是盛唐诗人,他为盛唐贡献了最伟大的、同时具有史诗意义的诗篇《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得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杨玉环天宝四载封为贵妃。天宝三载,沈香亭前牡丹盛开,唐玄宗和她前往观赏,她的身份还是女道士杨太真。李白应命别创新词。这是一次旷世的会见,历史上站在最高峰巅的帝王、最美丽的女人,和最伟大的诗人的会见。李白43岁,他来到了帝王的身边,觉得从未离自己报国的梦想这么近。第一首说,牡丹和云彩,都渴望像杨太真的容颜和衣裳一样美。因为她就住在群玉山、瑶台那样的仙境。第二首说,赵飞燕要精心、出彩的梳妆,才可能和杨玉环相似。杨玉环时年25岁,从这里开始了她12年的惊艳。相传就为这个比拟,高力士进了谗言,李白当年离开了长安。其实美是无从谴责的。譬如杨玉环,到今天,人们不是还念着她的美吗?第三首说到沈香亭赏牡丹本事。是名花,更是美人,让君王笑颜常在。这年唐玄宗60岁了。这位伟大的帝王渐渐老去,他平生的波澜,在这时候,谁也会觉得,已经离他远去了。他在晚年得到杨贵妃这样的知音,是对往日所有的消解。《清平调词三首》,当场就谱了曲,由唐代伟大的歌者李龟年歌唱,唐玄宗吹笛伴奏。当时的盛况,这样的盛唐,真是千载难逢。李白《清平调词三首》,自然可以不朽。

同样,杜甫也为他的中唐写下了最伟大的、也是最具史诗意义的诗篇《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大历三年,杜甫从四川奉节乘船回故乡,路过潭州时,遇见了阔别多年的开元著名歌手李龟年。杜甫当年在洛阳岐王李范和唐玄宗近臣崔涤的家里,多次听到过李龟年的歌声。那时正是大唐盛世,谁都怀抱着光辉的愿望和灿烂的人生。不料盛世有时比人生要短命得多,重新相见时,两人都已是沦落天涯、行将就木之人了。杜甫流传到今天的诗有1400多首,其中绝句不到十分之一。这首七绝应该是他的最后一首。而这首诗的字面出奇地平静,杜甫汹涌了一辈子的诗的思维,被江南的不置可否的好风景,看上去淡淡消解了。这就是到达和站立在了中唐的杜甫。中唐就是这样,除了好风景可以敷衍,所有的悲凉和沉痛,都已失去了诉说的必要。杜甫很少写绝句,甚至绝句被认为是杜甫的短板,然而这首《江南逢李龟年》不可替代也无从替代。甚至可以说,单单就这首诗,杜甫就可以被称之为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范文第3篇

缤纷的落花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伤感主题的核心意象,在诗人笔下焕发出种种奇异的光彩,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华章。

一、睹落花而伤春

花落使人生悲。从开花到凋零,美丽而短暂的事物,愈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落花虽美,却总是伴随着一种消逝的悲伤和遗憾,因此,落花成了伤春题材诗词的核心意象。伤春诗句在古诗中是最多见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借落花飘零,将时光暗逝与春意阑珊的无名惆怅宣泄无遗。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春,匆匆归去,暗寓着时光过得太快,人随着春去而老,颇有壮志未酬之憾。春去是无法挽留的,现在已是“落红无数”的时候了。落红,引起作者无限的伤感。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 欧阳修)愁至深处,以落花之悲亦不能解。风卷残红飞过秋千的场景背后,衬托出的是一种更为浓郁的悲凉。

以落花意象抒发伤春情怀,表现得最突出的莫过于曹雪芹的《红楼梦》了。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葬花词》)暮春,正是花谢花飞的季节,枝头上的红花凋落了,花的香气也没有了,春天要走了。林黛玉一个人带着锦囊,收集落下的花瓣,并将它埋葬,一面哭,一面吟着这首诗。落花,意味着美丽的凋零,青春的消逝,生命的陨落,它在黛玉心中引起的是无限的哀伤。“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是《葬花词》的最后几句,黛玉由葬花想到自己的身后事,蕴藏着浓重的感伤。春残花落,红颜老去,娇艳之花被人践踏,陷入泥潭之中。黛玉由此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父母双亡,寄居外婆家,虽然宝玉很爱她,但彼此不能做主,将来的命运或许就像这落花一样,无人怜惜。于是睹落花而伤怀,落花意象的伤感情调达到极致!

二、以落花表达忧时伤世之叹

睹落花而忧时伤世,最著名的便是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一觉醒来,想象一夜的风吹雨打,百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诗中不见一个愁字,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了诗人对时光、对生命及包含在其中的人生价值的流逝的感伤。此时的孟浩然已年过四十,仕途的不幸让他不得不借写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积压的情感。

还有杜牧的《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坠楼人”是指金谷园里的绿珠,以美色招致亡国破家之祸坠楼而死,以身殉情,把“落花”比作“坠楼人”可见其凄凉感伤。诗人把对国家的衰危和自身的遭遇,都融进这旷达又颓放的“落花”意象之中,流露出深邃的感伤。

时光易逝,岁月难留。杜甫一生的遭遇就如落花一般,都是在漂泊与困苦中度过,直至客死他乡。他辗转两湖,飘泊潭州时,遇李龟年所作《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少年时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唱歌,想不到几十年后又在江南相遇,抚今追昔,无限感慨,江南美景依旧,可诗人与李龟年都已近暮年,好景不再,再加上国势江河日下,昔盛今衰,令人无限感喟。“江南好风景”以美景反衬其衰,使衰倍增。“落花时节”景中寓情,寄托着对国家之衰之慨,身世飘零之悲,更突出对战乱现实的感伤。

借落花忧时伤世,表达亡国之衰,伤世之叹,在李煜的词中是最多见的。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花雨晚来风。”(《乌夜啼》)借落花表达政局变迁后,物是人非的悲叹。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由于成了亡国贱俘,自己像落花一样漂流在外,恐永远也回不去了,大有一在天上,一在人间,相隔无限遥远之恨,不是亡国之君怎写出这样的感伤之作!

三、借落花写闺怨

古人写幽怨、乡思一类的诗,往往以良辰美景作为反衬,如此,就更可以烘托出怨思的气氛来。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春天是大好时光,春天的庭院也应该是春意盎然,诗人用“寂寞”二字顿使人感到主人公春光中的孤独冷落。“梨花满地”是梨花飘落殆尽了,说明春即将过去了。“不开门”又是寂寞。一个少女独居深院,陪伴自己的只有泪痕,“满地梨花”反更能勾起自己的伤感情怀。

“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温庭筠《菩萨蛮》)本词写一个女子通宵达旦地想念一些往事,描绘相思和失眠之苦。月亮残缺之夜,凋零的落花在思妇眼中是伤感之物。

温庭筠还有一首《梦江南》也是思妇之作。“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丈夫远出,似在千里万里之外,日思夜想,但此情此意既无人知晓,也无处倾诉。白天,江南的风把眼前的花朵吹落,春将归去了,可远在天涯的人又何时归来呢?落花,烘托了思妇的失望,失落,失魂,倍增感伤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范文第4篇

1 识记文学常识;2 默写名句;3 理解诗意;4 把握意境;5 品味用词;6 赏析诗句;7 理解思想感情;8 理解诗中用典等。

[新题演练]

一、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鉴赏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诗中____________几个字概括了诗人被贬谪的区域,“_________”一句饱含诗人的无限辛酸,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之情。

2 诗中哪几句运用了典故?诗人通过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传诵的名名,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着什么哲理?

4 通读全诗,说说诗人的情感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赤壁》鉴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本诗作者是_______,他与_______在文学史上被并称为“小李杜”。

2 认真阅读诗歌。说说这首诗的首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3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什么意思?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周瑜取胜是不是真的在于东风之便?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王安石《登飞来峰》鉴赏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侧面写飞来峰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 结合诗歌及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诗中“浮云”的理解。

4 认真阅读诗歌,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蕴含着怎样的哲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龚自珍《己亥杂诗》鉴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诗歌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历来为人称颂,请谈谈你的理解。

3 结合实际说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五、《行路难(其一)》鉴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_。

2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和南朝宋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中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太息”相比,你认为哪两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歌形象描写“行路难”的句子是:这两句诗有比兴的意味,它的比喻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哪几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诗歌内容,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鉴赏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范文第5篇

诗眼实际上是指诗歌中的最传神最精炼的字或诗句,也就是指诗中最能开拓题目意趣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主要是靠炼字(包括炼字和炼句)和炼意体现出来的,正因为反复的锤炼,才有了千百年来被人们称道的妙词佳句。一方面诗眼可以加强诗歌的形象性。比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另一方面诗眼还可以使诗意更精确,比如齐己《咏早梅》的诗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由此看来,发现和抓住诗眼,就找到正确理解诗歌的关键。

诗眼可以分为“句中眼”和“篇中眼”。

所谓“句中眼”即是指关键词,是指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致“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性的字,大多是诗人着意锤炼的句子中的某个字。“句中眼”并无定位,但它往往是奇妙之字,是平凡质朴之中的别有深意的字。它往往可以使整个句子乃至整首诗都会增色,从而焕发新意,收到平中见奇的效果。在阅读杜甫的《蜀相》时,有人往往忽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这两个字,其实这两个字恰恰是“句中眼”,只有读懂这两个字我们才能准确地体会到祠堂的凄凉、冷落的气氛,才能更准确地领悟诗人的感情。

所谓“篇中眼”即是关键句,是全诗中最为传神的,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句子或是具有统摄全文作用的诗句。此句如人的心脏,可集人身之血液;又如人之骨骼,可支全身之血肉。“篇中眼”的位置也不固定。注意区别“篇中眼”与名句,比如柳永的《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但它只是对别后之苦的设想,并不是统摄全篇的关键句。

理解诗词,需要抓住“诗眼”,那么“诗眼”又应该如何从诗歌中找寻呢?

一、注意“句中眼”的词性

从词性来看,它们往往是动词、形容词,或是副词、数词。如《江南逢李龟年》中的“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又”字,就是此诗中的“句中眼”。“又”有何深层含义呢?表面上看,是在写二人重逢之后的喜悦,不要忘记诗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落花时节”,它包含了对景物、人物、情感的一种另外的情感――物非、人非、情非的慨叹。这是以“乐”写“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破”“弄”,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均属于“句中眼”。注意词性就要注意词类活用,尤其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名词动用、形似动用等。词性的变化必然带来词义以及意境的变化,上面的例子中的“绿”就属于词类的活用。

二、注意“句中眼”“篇中眼”的修辞

相关期刊更多

江南论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无锡市委宣传斗酒只鸡;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等等联合主办

大江南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江南大学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