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报告

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报告

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一、领导重视,充分动员,认真准备

学院党政领导始终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把实践活动列入学生培养的总体框架之中,并作为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组织好2007年暑期社会实践,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布置,精心实施,学院专门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余传杰为组长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有关学校和校团委关于社会实践的各项要求,做好暑期社会实践的各项准备工作。暑假前夕,我们通过召开班主任、辅导员会议、班会、年级会、社会实践动员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发动,并对今年的暑期实践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任务和时间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把社会实践成绩纳入综合测评分的计算中。同时为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安全进行,凡是组队参加社会实践的小分队,我们都落实了指导老师,带队参加实践。

二、精心组织,内容丰富,注重实效

为保证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学院适当转变组团方式,注重点面结合,把集中组团与分散实践的方式结合起来,以学院社会实践重点团队为重点,以建立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实现组队形式多样化,课题多样化,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与地方特点相结合,与热点话题相结合为目标,本着“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能力”的活动宗旨,采用“二多样”、“三结合”的组织方式(提倡组队形式多样化,课题多样化,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与地方特点相结合,与热点话题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全院学生均按照要求参加了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重走路,传承报国志——赴栾川、鲁山、安康、天水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去年“重走路,传承报国志”调研服务活动的基础上,今年我院社会实践小分队以红二十五军“栾川—鲁山——安康——天水”为路线,继续深入调研途中在当地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博物馆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路上的新农村建设状况,挖掘精神,让广大同学在实践中感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并在新时期新的议题下,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化交流、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支教新农村,支援老区人民,宣传2008北京奥运会等活动。并以建团85周年为契机,组织扬五四精神继续革命道路活动,把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做到基层支援老区建设。活动得到了安康日报社“汉江晨报”,安康电视台“金州播报”栏目、栾川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

(二)和谐社会千里行,中原崛起献青春——赴周口、南阳、驻马店、内黄开展科学发展观调研、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

以“三下乡”活动开展十周年,建团85周年和88周年为契机,以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原崛起为切入点,组织“和谐郑州社区行”、“和谐农村支教行”、“和谐城乡调研行”、“和谐校园科创行”、“和谐奥运宣传行”、“和谐实践自觉行”六支小分队,组织大学生利用暑假走访各地,尤其是我省经济发展较快和欠发展到的地区,以及有特别代表性的地区,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考察、学习和调研各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成功经验,为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建言献策。

调研服务团赴南阳小分队开展了“关爱老人、共建和谐社会”活动、“关注环保,关注奥运,共建和谐社会”主题签名及问卷调查宣传活动以及“关注三农献爱心,共建和谐社会”活动,活动得到了南阳日报、南阳电视台的报道;调研服务团赴周口开展了“牵手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和新农村建设调研服务活动,活动得到了周口电视台、周口日报的报道;调研服务团赴驻马店嵖岈山卫星公社开展科学发展观调研服务活动,活动得到了市天中晚报等媒体的采访和报道。调研服务团赴内黄小分队开展了以“不忘红色历史,体验革命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服务新农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被新闻媒体报道,并在国家人文、革命圣地二帝陵建立了“工业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抓学风,长才能”——赴青岛开展专业实习见习实践活动

以“抓学风,加强专业学习、长才能,增强就业能力”为中心,组织学生根据专业特点,赴青岛了开展专业实习和就业见习等方面的活动。小分队以调查走访的形式在市6个社区,300户小区居民中开展了“合理使用空调,共建绿色家园”主题宣传调研活动,让广大居民对如何正确使用空调,了解室内装修的注意事项,增强环保意识,共建绿色家园,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活动得到了青岛早报、青岛开发区电视台的报道。;小分队还结合专业赴青岛海信集团开展了专业实习见习调研活动,在公司负责同志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海信日立空调高科技展览馆,生产车间、成品检验室、机械实验室等,并对各种实验设备和实验原理进行了认识和了解,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对在课本上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同学们的专业思想,也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指明了目标,打下了基础。

(四)热情迎奥运、文明我先行——赴郑州绿城广场开展倡议宣传活动

以“贡献一份力量,让北京奥运更美”为中心,学院社会实践郑州小分队,在市绿城广场开展了奥运知识宣讲、志愿服务宣传、文明礼仪宣讲、奥运筹备建设状况调研等方面的活动,活动得到了大河报、商报等媒体的报道。

(五)志愿社会、泽被你我——赴市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学院社会实践郑州小分队以“志愿服务社会,展现工大形象”为中心,积极倡导志愿服务行为的重要性,赴市郊开展“牵手——留守子女”、助残助困、支教支农、勇作义工、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等多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六)增强艺术修养,传承建筑文化——赴桂林阳朔、郑州城隍庙开展建筑学实习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专业特色,土木建筑学院建筑学05级学生赴桂林阳朔进行为期半月的写生实习实践活动,写生实习社会实践就是根据同学们所学知识,一边实习,一边感受当地的自然风光、民风民情,体味名胜建筑的文化底蕴,以在实践中让同学们放开思维的翅膀,去理解、感悟中国古建筑的无穷魅力,增强自身艺术修养,传承中国古老而崭新的建筑文化。建筑学04级学生在我院古建测绘实习基地——明初所建的郑州城隍庙内,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古建测绘实习,并制作了同学们在古建测绘实习中所做的郑州城隍庙内各建筑的等比例缩小全仿真木制模型。

(七)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和谐新农村——拓宽渠道,创新思路,开展各种社会调研实践活动

为了增加社会实践的影响,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我院组织学生参与返乡社会实践,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并提供介绍信等政策支持。学生们根据专业和年级特点,按照一年级学生以了解和认识社会、进行社会调查为主;二年级学生以到工厂、农村参加劳动为主;三年级学生及研究生以利用所学专业为社会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为主的指导思想的要求,同学们以地区为单位,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中心,对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生态开发、能源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践调研与研究;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农民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状况、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农村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态等问题进行调研实践。各调查小组深入农户家、到达田间、进入村支部。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掌握了许多具体的现实情况,每位同学都写了详尽的调研报告。学生们在活动中了解、体验了国情民情,纷纷表示此次社会实践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八)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展“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备赛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同学,进行专题培训,并做好立项、调研、资料整理等“挑战杯”备赛工作,为做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九)加强基地建设,建立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

学院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积极主动地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努力建立多种类型的、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和建立规范、有效的社会实践机制。今年我院分别与市西化县南关小学、县二帝陵、豫西革命纪念馆、区康乐养老院、县后河镇等5个单位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

三、辛勤耕耘,效果显着,硕果累累

传承红色精神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校报 新媒体 《南京师范大学报》

报纸,从诞生至今,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且作为最有公信力的媒体之一,被受众广泛认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改变。在新的传媒语境下,传统纸质媒体的发展空间被严重挤压,高校校报该如何应对,怎样转型与发展,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校报的独特功能与优势决定了其仍有发展空间

面对新的严峻的媒介环境,盲目悲观、不思变革显然不可取,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来势汹涌的新兴媒体有其明显独特的优势,但是我们应该乐观地看到,纸质媒体还有空间。报纸因其具有的“方便携带、便于收藏和长于深度报读”等独特优势,在数字化全媒体时代,在我国,仍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发展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校报作为党委机关报,是高校唯一的正式官方纸质媒体,面向全体师生员工公开发行,是高校上情下达的主渠道和维系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纽带,也是搭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园地,发挥着“凝聚人心、汇聚智慧、积聚力量”的作用,具有其他社会媒体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发挥着组织传播媒介独特的功能与作用。

报纸本身不仅是信息载体,而且是思想载体、文化载体,更是学校的一本“文化日记”,是学校师生学习、生活与心灵的生动记载,是经过精加工的系统的文化产品,在学校形成与传承组织文化中发挥积极的建设作用。

校报是一个育人的平台,是校报与社会媒体相比所独有的属性。新闻与传播素养是现代人必备的综合素质。接纳学生参与办报不仅是学生发展兴趣的一个选择,更是发展专业才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基地。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认识,笔者认为,校报不仅不应该削弱与取消,相反,应该顺应数字化全媒体发展的形势,实行全媒体发展策略,结合学校发展与师生的实际需求,继续发展校报。

要寻求校报发展新路径和新突破,就得深入分析校报在新媒体时代的现状,规避短处,发挥优势,追求创新。一方面,校报新闻时效性减弱,造成师生的关注程度大打折扣。新闻的时效性是报纸的生命,校报作为一份新闻出版物,应该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但是目前的高校校报最缺少时效性。目前高校校报以旬报、半月报、月报居多,即使是办成周报,在这个信息传播迅捷的时代,校报的时效性也不敌网络。校报报道出来的新闻基本都是一些过时的“旧闻”,新闻的时效性较差。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的时效性越显突出,“旧闻”会让读者失去阅读兴趣,甚至失去对整张报纸的关注。另一方面,校报的内容和版式都显得僵化,不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校报的版面一般就是四版,因为版面篇幅的局限性,高校校报所能传播的信息量根本无法与网站或是其他社会媒体相比。加上校报程式化的内容,报道的范围狭窄,趣味性也因此而受到限制,读者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与新媒体上信息爆炸,话题转瞬即逝的特征相比,纸媒受限于出版周期,在时效性、突发性方面确实力不可及。挖掘“新闻背景”,深入“新闻调查”,整合“新闻分析”,给已有的新闻增添了附加价值,信息免费、观点无价,信息泡沫后沉淀下来的是这些经过深度思考后留下来的东西,客观公正、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的新闻展现,将成为纸媒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或许就是在切中新的媒介时代脉动基础上提供网络不能提供的东西,或者是颠覆性的视觉形式,或者是纸张质感的触觉,或者是报道内容的超级深度。报纸要以内容为王,深度报道。

二、校报应与时俱进、立足实际,拓展新的生存之道

报纸编辑只要与时俱进,立足实际,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将取得的成果及时反馈到办报实践中,仍有拓开新的生存发展之道。

结合当前纸质媒体的一些改革思路,以《南京师范大学报》为例,谈谈高校校报如何寻求创新和突破。

(一)拓展新闻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以新闻调查、新闻评论、新闻相关常识内容链接的形式进行报道,增强信息的整合能力。在当下信息爆炸时代,强有力的信息整合可以更立体、真实地还原新闻事件本身,为受众提供更全面、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在校党委和部门领导的关心下,校报着力加强内涵建设,紧紧围绕学校建设中心工作,发挥舆论引导、营造氛围的作用,着力提高办报质量,努力完成学校各项宣传任务。在办报过程中,一方面做到及时、全面报道校内新闻、先进典型,另一方面围绕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努力把学校新闻做精、做深,提高新闻品质,既要让学校党委行政满意又要让老师和学生喜闻乐见,在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寻求突破,保证校报内容的全面性、思想性、理论性、丰富性和可读性。

校报新闻的深度是校报在锐意发展中获得成效的最大筹码。校报的不断改革真正将校报由原先的新闻纸、信息纸变成观念纸、思想纸,这不仅体现了广大师生对校报报道深度的需求,而且这正是我国报纸特色的一个发展趋势。第三版由原先的以反映学生生活为主的版面改为深度报道版面,深入报道学校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社会服务、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有效举措和典型人物,获得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例如第三版报道了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生科院博导王文教授,王文教授团队的“经济水生甲壳动物新型病原螺原体的发现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成果经历十多年的研究,46篇,SCI收录期刊论文32篇,其中1/3以上为本领域排名前10%(SCI-Top)期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该团队取得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不仅拓展了水产病害研究的新领域,形成了系统的研究体系,取得系列化的自主创新研究成果,而且开发了可以在生产实际推广应用的技术。校报以大篇幅的深度报道介绍了王文教授潜心教学科研、刻苦钻研、勇攀科学高峰的先进事迹,并配以深度评论,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校报还与社会科学处共同合作,发表《立足江苏,聚焦法治,着眼发展,致力研究,南京师大江苏法治发展研究院建设巡礼》一文,并专访了社社会科学处处长,以《理论联系实际繁荣社科研究》为题,介绍了学校文科科研的整体情况。文章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对于社科建设的思路就是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出真知,大力推进科研的协同创新。学校目前在加强和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大力提倡和加强应用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希望更多教师能够投身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做到社科科研与现实紧密结合,注重研究成果转化,提升我校文科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学校的科研影响力和辐射力。该文发表以后,鼓励我校更多教师和研究者更积极地为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社会企事业单位献计献策,提供决策咨询、法律与政策建议和调研报告,自觉将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取得极为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张报纸除了表现新闻性之外,还应体现的是其理论性、文化性和艺术性。新闻性、理论性、文化性、艺术性在当今时代是构成一张优秀报纸的四个要素,互相影响,不可或缺。下半年,校报将原先的第二版――“综合新闻”版改为“理论与文化”版,围绕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反腐倡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校园文化等时事热点和教育热点,邀请学校的有关专家学者为校报撰写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的文章,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颠覆原有思维。新闻工作者从业多年后,往往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包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价值取向的取舍、写作模式等。所以对于一些事件报道,尤其是一些常规性报道,要打破原有思维惯式,在采写前对于已获得的新闻线索、素材进行质疑或逆向思考,在写作上大可抛却“大全空”的写法,避免长篇大论,争取以人见事、以事见理。

以2015年1月1日这期校报为例,通过精心策划,以颠覆式的思维,出版一期史无前例的全新特色的校报。一版专门邀请美术学院设计专业的骨干教师设计,喜庆的大红色打底,饰有传统剪纸图案的“2015”很有吸引力,显示学校元素的仙林敬文图书馆和随园一百号迎宾室跃然纸上,简洁扼要的导读,让读者第一眼看过来,就相当有吸引力。二版是新年贺词,以喜庆祥和的图案衬托,非常大气磅礴。第三版和第四版以众多图片反映学校丰富多彩迎新年活动,“读图时代”的特征彰显无疑。整张报纸“雅致、疏朗、清秀、大气”,既符合广大师生的审美趣味,又让版面形式更好地服务于报道内容。

(三)增加策划性报道。新闻策划报道是一项有规模、有层次、有深度的报道活动,较之普通报道,它胜在鲜活性与全局性。因为在之前的策划中,策划者已对新闻线索和材料进行了剖析,在新闻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可能预见的全局进行了预测、设计,其新闻涉及面既深入全面又有独特的视角,不至于流入俗套。另外,为了增强可读性与互动性,报纸可以打造一些属于自己的栏目,以发挥亲民的作用。

以2014年迎新生报道为例。我们一共策划了四篇新闻。一是全方位报道学校迎新生工作的综合新闻;二是《遇见南师感受与书记、校长的零距离》,报道党委书记、校长与新生亲切合影的生动画面;三是《遇见爱――我与南师的第一个故事》,记者全程跟拍采访一位新生,报道了从下火车、到学校办理手续、到宿舍入住等全过程;四是《学院迎新有新招――温情,惊喜,独立》,全面报道各学院的迎新特色。这四篇新闻均在迎新当天下午2点之前全部完成,并于当天下班前后上传于学校新闻主页,反响很好,点击量比较高,这次新闻策划是“报网融合”的一次有效尝试。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具有百年传承的传统报纸媒体提出新的挑战,甚至对其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这就对报纸编辑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校报编辑只有深刻理解创新的必要性和探索正确的创新途径,才能切实做好新媒体时期的校报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林云.网络时代报纸版面编辑策略初探[J].编辑之友,2010,3.

[2]冯丽.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报纸编辑[J].今传媒,2010,12.

[3]王伯瑛.新媒体冲击下传统报纸的生存与发展态势[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Vol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