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之初性本善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全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之初性本善全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之初性本善全文范文第1篇

《三字经》读后感1500字

"人之初性本善",耳边仿佛回荡着几百年前,私塾里的学童正咿咿呀呀地诵读声,我就情不自禁地拿起书,有滋有味地看起来。

读到"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刚掘出的碧玉,经过工匠长年累月地精雕细琢,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人也是这样,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可我有时候也不能坚持到底,有些计划实行一两个星期就以失败告终。有一次,我计划每次写完作业就要检查,提高正确率。开始时我还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一遍,检查出些小问题。三四天后,就没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两下,就做别的事去了。凑巧"屋漏又逢连夜雨",有几天作业特别多,我一写完连看也不想看了,热情从沸点降到冰点。后来几天又偷懒,隔两天检查一次,最后还是没能持之以恒。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我们是小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回想以前,真是惭愧。有一次,我在做一些奥数题,每一道题就像一座座迷宫,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看电视了。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没有丢下那一座座迷宫,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节目,不久就把我的思绪带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晚上,我才记起奥数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后来,我才发现其实题目很容易解答,早上却因为偷懒没有认真思考。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也没用。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值得我们深思。每天读一读,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

《三字经》读后感1500字

寒假里,我的书房中多了一个新成员:《三字经》,那是我特地去新华书店买来为自己"补课"之用的。闲暇之时,随手翻阅,细细品味,其味无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寒假回家,看到读小学的侄儿正在背诵《三字经》,便随手翻阅起来,读后竟爱不释手,感叹自己幼时没能阅读之,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三字经》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

我出身农家,蒙学时期没有师长指点诵读过《三字经》,其实那时家庭也没有条件给我买课外书。高中时被分流到理科班,从此与国学类书籍更加疏远。尽管求学中耳闻过《三字经》及其中的少量名句,但是从来不曾全文通读过。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古国的文明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尽管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书于封建时代的书籍难免会夹带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但这并不影响《三字经》成为我们特别是儿童学习中华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入门之书。据资料介绍,《三字经》最初版本是由南宋学者王应麟所作,后来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被许多人增补加工,形成了多个版本。《三字经》是中国近800年来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中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较好地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许多名言警告,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为人、勤学、处事、交友、行为的座右铭。关于为人,如"首孝弟,次见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关于教子,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关于劝学,如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苟不学,曷为人"; "勤有功,戏无益"等,可谓金玉良言。

吸取全面的知识营养,方能成就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角度而言,《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全营养",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谨严,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包括成人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对儿童而言,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即使对于理解了其内容的成人而言,也是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三字经》作者具有非凡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却集其要点和精华,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远望、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寥寥48个字,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顺序、"三王"所指、三个朝代的开国君王、延续时间,以及从夏朝开始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富的知识。回想自己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在学习中国历史,却仍然对于各个朝代先后顺序、重要历史事件、延续时间等颠三倒四或者一知半解,真是感慨万千。

人之初性本善全文范文第2篇

世上的确是有这样一些作品,被人鲜明地分成两个阵营:一路喜欢得如醉如痴;一路则厌烦到看都不想看第二眼。

木心,就是这样一位作家。

传奇文人引文坛争论

木心1927年出生在浙江乌镇东栅,原名叫孙璞,号牧心,是大户人家的少爷。孙家花园距茅盾家不远,木心幼时常到沈家借书。而他的私塾先生便是著名词人夏承焘。木心喜欢《诗经》,从小诗书浸润,这在他的文字里不时显现。他在国内生活到1982年才赴美定居,时年55。人们不熟悉木心,这也难怪,一则浙江人才辈出,二则他先前的主要身份是画家。还算好,他够有闯劲——他在55岁时自费出国赴美,两年后靠卖画立住脚跟;还算好,他够有文艺情结——在历经、、之后,他依然能够握紧手中的笔;还算好,他够健康够长寿——他活到2011年,84岁时才在故乡优雅地仙逝。这一生,烟柳繁华地里待过,温柔富贵乡中离尘,若要没有期间的苦乐年华,他岂能成为“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

他的确是个传奇。他的身世本身就是传奇;他的美术作品也是传奇;在七八十岁上因为文学作品闹得文坛上一阵喧嚣,更是传奇!在这个阅读泛滥的时代,有谁,还会为了一个老头子的文字而吵吵闹闹呢?

正方:要早点读到木心

吵闹的甲方代表人物是木心的弟子陈丹青和阿城、何立伟、陈子善、陈村及巴金先生的女儿李小林等,他们是最早一批在内地传说木心的人。

一个年过半百、跑到美国去讨生活的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个能量?

陈丹青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与其他朋友听取先生开讲《世界文学史》课程,历时长达五年。课程结束后畅谈感想,我说:我可以想象不出国,但无法想象出国之后我不曾结识木心先生。”“木心先生可能是我们时代极少的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陈村是第一位将木心的文章逐字逐句全文打入电脑,于新世纪在网站上的人。他说他读到《上海赋》,“如遭雷击”,乃为文宣告说:“不告诉读书人木心先生的消息,是我的冷血,是对美好中文的亵渎。”他指出:“企图中文写作的人,早点读到木心,会对自己有个度量。因为:木心是中文写作的标高。”

木心实际在年轻时代就一直在写作。从14岁起,他创作了一百多个短篇和八个中篇,写了整整20本,但在1970年的抄家中全部遗失。1984年至2000年,木心写出了12本小说、散文和诗集。散文集有《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诗集有《西班牙三棵树》、《巴珑》、《会吾中》、《我纷纷的》;小说集有《温莎墓园日记》。2006年初,木心的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个月内就曾加印三次……事实上,早在1984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便为木心特设“散文展览”专号,风靡台湾。而那时木心的部分散文与小说也已经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这些名校教授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拥有许多忠实的读者。

反方:很失望木心的文字

可恰恰就是陈丹青他们这些拥趸的声音与木心作品的热卖,引来了以《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人民文学》的邱华栋等“反方辩手”。朱伟写下了《木心的尴尬》。他说:“在我看,木心作为一种文化标本,有他自己的价值。一个八十多岁人,从走进社会到1949年十多年,中国传统文化接触一个尾巴而已。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二十多年,洗心革面,尽管不情愿,烙印还是根深无法剔除。这是木心先生最主体的文化根基,他所写《上海赋》,其实也是五六十年代蝇营狗苟之上海市井。然后到美国,以美国态度来看他实际只接触一个尾巴的文化五千年与二十年的文化贫乏。”邱华栋则干脆认为陈丹青是个“托”。他说:“陈丹青领衔主演,推荐木心的文章让大家看。由于陈丹青是勇敢的教授,说了些真话,又是杰出的画家,我自然很重视他的推荐,买了一本木心的书。看了之后,非常失望。这么一个小里小气的老文人的东西,被陈丹青托成这样,实在不理解。我实在是很失望木心的文字,零碎,无聊,散漫。我看他从来都不可能写出来一本有长度、厚度和难度的东西的。”

有意思吧?皆是文学圈里的人物,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事实就是如此,木心的作品就是喜欢的奉为经典,贬低的说他矫揉造作,语言太过雕琢。这冰火两重天,倒让这木心充满了魅力。

评说木心,为时还早。

不妨撷取一点木心的句子,给你看看:

刚从睡梦中醒来的人,是人之初。

际此一瞬间,不是性本善也非性本恶,是空白、荏弱、软性的脱节。

英雄的失策,美人的失贞,往往在此一瞬片刻。是意识和潜意识界线模糊的一瞬,身不由己的片刻。

人的宽厚、浅薄、慷慨、吝啬,都是后天的刻意造作。从睡梦中倏然醒来时,义士恶徒君子小人多情种负心郎全差不多,稍过一会见,区别就明明显显的了。

然而高妙的战略,奇美的灵感,也往往出此将醒未醒的刹那之间,又何以故?

那是梦的残象犹存,思维的习性尚未顺理成章;本能、直觉正可乘机起作用,人超出了自己寻常的水平——本能、直觉,是历千万年之经验而形成的微观智慧,冥潜于灵性的最深层次,偶尔升上来,必是大有作为。

宏伟、精彩的事物,都是由人的本能直觉来成就的。

……

2011年12月24日,伴着莫扎特与巴赫的钢琴曲,穿着黑色呢子大衣、戴着格子围巾的木心躺在鲜花中,与这个世界告别。他身后留下的作品,任人评说,却已与他无关。你若喜欢,你会看到诗意、看到智慧、看到典雅、看到俏皮;你若厌烦,那么,就让它静静放在那里吧。现在评说木心,似乎还早些。

人之初性本善全文范文第3篇

列夫·托尔斯泰写《复活》前后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当时的他已进入老年,世界观已发生激变,他彻底否定了沙皇制度,而俄国社会正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十月大革命的前夜。托尔斯泰是一个正义之士,他在创作《复活》上所花费的心血是惊人耳目的。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复活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复活读书心得1这本反映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现实的《复活》,透过身为贵族的聂赫留朵夫年轻时做下“荒唐事”,作为陪审的他,看到遭审判的受害者卡秋莎而引起的内心动荡、挣扎,以至于和旧我决裂,脱胎换骨的变化,真实地暴露了“阶级身份”的不可逾越以及当时社会的丑陋和人性的扭曲。列夫·托尔斯泰,不愧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富人有富人的得瑟,穷人有穷人的活法。

沦为的卡秋莎(马丝洛娃),要生活,要生存,于是她在穷人与富人的夹缝中求生存,最终却被穷人诟陷而入狱。不公正的抓捕,不公正的审判,都没有让卡秋莎彻底绝望。当聂赫留朵夫与之相遇,直至相帮、相随,更是燃起了她对生活的渴望。随着狱中革命者的出现和对马丝洛娃的青睐,更是让卡秋莎找到了自信。

聂赫留朵夫为卡秋莎申诉的路,其实也是他自我救赎的路。在不停地奔走中,他愈发厌恶他所赖以生存的圈子——这个圈子,势利、虚伪。而逐渐理解了农奴的善良和苦楚。拯救卡秋莎,改善农民的生活,这个目标也越来越清晰。

看过《复活》,对比当下,惊喜地发现:“幸福”再也不只是口头上的东西。蓦然明白:人活一生,重要的是,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道和怎样来活。

珍惜当下,好好活吧!

复活读书心得2“人之初,性本善”。然而这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人处在一个好的环境当中。在自由的环境下,人的精神和心理才会处于善良和纯洁的状态。而从《复活》当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人的心理变化。

《复活》当中讲述的是一个精神复活的过程。主人公卡秋莎曾是一个善良的姑娘,而男主人公涅赫留多夫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然而大学毕业后由于他优厚的家庭背景,他开始混迹于上流社会,从而放弃了对自己理想的追求,走上了坠落的道路。而他也利用卡秋莎对他的喜欢,将她带上坠落之路。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涅赫留多夫在法院里看到了被控告杀人的卡秋莎。这令他那已经坠落的心感到了无限的惭愧与不忍。让他的灵魂重新复活!于是他用尽办法帮助卡秋莎洗脱罪名,但是最后失败了。他放弃了自己的荣誉和财富与卡秋莎一同发配边疆。最终在政治犯西蒙松的启发与帮助下,卡秋莎从精神的阴影当中走了出来,并与西蒙松结为夫妻。

书当中两个主人公的精神复活过程展现出了人的本性之美,而作者也通过用这一手法,清晰而有深度的揭示了当时国家制度,教会制度,社会制度以及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并且表现了作者对被侮辱者的无限同情,对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与猛烈的抨击!

全文以“复活”作为基本主旨,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性格,心理活动等的变化,展现了各种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各种不堪表现!也通过这些事例与文章刚开始时在乡村那段时间人物的善良以及纯洁作对比,显示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孟母三迁”等过历史上的经典故事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从这书我明白了进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决定人生!

复活读书心得3近期,我读完了俄19世纪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又一大著作——《复活》。

“复活”,故明思意指死去的人再一次或得生命,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种事。我对托尔斯泰颇有了解。其并不是一个科幻作家,因而我怀着兴趣翻开了这本书。

书中讲述了一任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早年与一个女仆卡秋莎·玛丝洛娃发生了爱情。聂赫留朵经历了军旅生涯后,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后来对卡秋莎·玛丝洛娃做出了无法弥补的丑恶行为,并抛弃了她,至使其堕落。在多年后,两人以犯人和陪审员的身份重逢于法庭,做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谴责。为了“赎罪”,他开始了对玛丝洛娃的“救助”。在为此奔波的途中,聂赫留朵夫亲眼目睹了俄-国农民的痛苦与贵族的压迫。最后“救助”终末成功。于是,聂赫留朵夫决定与卡秋莎·玛丝洛娃同赴西伯利亚流放地。这时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复话”。

读过后,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后。才渐有所悟:

精神是肉体的支柱,有些人虽仍活在世上,却只是行尸走肉。受人唾骂。相反之,有的人虽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过上千万,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于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复活是精神上的第二次生命啊!

复活读书心得4一个人对于人生的醒悟在于自己。

在《复活》一文中,卡秋莎与聂赫留朵夫都从各自的生活中再次复活。

卡秋莎由于生活被迫沦为,她与另外两人曾误毒死了一位商人,因此判了四年的苦役。而聂赫留朵夫是这场案件的陪审员,无意中见了卡秋莎不禁让他追忆起了往事,他发现自己已不是那个充满抱负的军人而是一个沉迷于金权的伪君子。他欺骗了卡秋莎,回想起这些他自愧地低下了头。聂赫留朵夫在心中祈求上帝清除心中的一切污垢,他心中的上帝已在他的意识中醒过来,同时也感到了善的力量,于是聂赫留朵夫决心帮助卡秋莎尽自己的力量来减轻她的厄运。但当聂赫留朵夫去看她时,发现卡秋莎变了许多,已不是那个纯洁活泼善良的她了,但这并没有使他为拯救卡秋莎而失去信心,相反却更加坚定了。经过几次的上诉都没有改变原判,虽然这是一个不好的消息,但可喜的是卡秋莎在牢中对生活感悟了许多进入了—个新的世界,聂赫留朵夫也感到了欣慰些……

我们的人生观又怎么样呢﹖在我们眼里或许住在豪华的屋子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才是至高无尚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对吗﹖也许未必全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也是一种追求吗﹖陶渊明一生平淡,悠闲不受束缚。“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是他的人生观?

我们不要抱着一种贪婪的信念,以为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这样的生活显然是空虚的,也许苦难会成为我们生活的又一个升华呢。让我们从污浊的过去中醒悟吧?让我们活得洒脱一些,不被一切身外之物所束缚,快快乐乐地进入一个新的世界。让生命焕发光彩,变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好比“吃是为了活着,活着并不是为了吃?”人生短暂,犹如彩虹,让我们将最美好的时刻留下。

复活读书心得5全文的前半部分写聂赫留朵夫为拯救玛丝洛娃,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争取玛丝洛娃自由做出的努力。通过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变化和其他官员的表现,充分反映了当时俄国上流人士的腐败和社会的败落。后半部分是全书思想的升华,通过描写政治犯的生活,揭示了人们对贵族的反抗,同时也展现了各种不同宗教的斗争。这是继《牛虻》之后又一本让我对宗教知识深深领悟的书。

聂赫留朵夫为自己玛丝洛娃而感到痛苦,他受到良心的谴责,决心拯救玛丝洛娃。同时他要放弃私有土地,断绝与上流社会的联系,这对一个贵族青年来说是困难的,他经历着心理上的巨大冲击,自己也一直在矛盾当中。特别是后来玛丝洛娃思想的改变和现实的社会对他带来的巨大打击使他的心理受到了更加严酷的考验。

在囚徒往西伯利亚走的路上,政治犯的热情、勇敢给聂赫留朵夫带来了全新的思想,他也在这种新的思想下逐渐成长。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然抛弃家产,去西伯利亚当苦役的决心令人钦佩。

最后玛丝洛娃为了不让聂赫留朵夫跟着自己受苦,含痛拒绝了聂赫留朵夫,并同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走向新生,而聂赫留朵夫也悟透圣经的真谛,理解了人生,走向一个新的生活。不过我还是为聂赫留朵夫没能找到一个漂亮的姑娘感到惋惜。

人之初性本善全文范文第4篇

《七号房的礼物》电影里有一心为女儿的傻子父亲,因为要给女儿买美少女战士书包,遇上了一场灾难。电影里有一个十分可爱的漂亮女儿,一向和父亲快乐地生活在一齐,因为父亲被担负上了莫须有罪名,她的人生也开始改变了。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七号房的礼物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七号房的礼物观后感1不得不承认,这又是韩国的一部低成本高票房的温情催泪电影。看其宣传海报,各个角色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个人物的动作幅度也都非常大。再看电影画面,全片都是暖色调,光线明亮,大多时候都有着阳光。这一切,都和这部电影的类别——喜剧片显得十分贴切。但是,如果你还没看过这部电影,想抱着看了之后开开心心睡上一觉的想法的话,个人建议还是别看了,因为在看片子的过程中与喜剧元素相比,出现更多的,将会是你的眼泪。

艺胜像个大人,李龙九像个孩子

看看这部电影的人物角色定位:一个只有6岁智商的父亲,一个7岁的可爱女儿。从客观角度来讲,女儿比父亲还“大”上那么一岁。电影中回顾艺胜和父亲的那段故事线的开头时,有这样的镜头:7岁的艺胜在清晨送爸爸出门上班,艺胜将一个水杯递给爸爸,并且嘱咐道“不要喝自来水,要喝开水”,然后蹲下将爸爸的裤脚折了折,再嘱咐道“中午不要吃面包,要吃饭,记住了吗”。这个片段,应该很多观众都印象深刻,它交待了小女主艺胜和爸爸之间的美好感情,也交待了艺胜懂事聪明的性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的感情位置虽是定在了父亲和女儿身上,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有时会出现错位。当一个7岁的小女孩儿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一个只有6岁智商的成人时,你仿佛会看到母子之间那种体贴疼爱亦或是姐弟之间的那种亲密无间的影子,再或者是如胶似漆的夫妻俩那种难舍难分,或许就是这样的感情错位变换,让你在观影的时候流下了更多的眼泪。再或者说,导演也是有意要表达,深刻的爱,在这些不同的情感关系面前都是相通的道理!这就是为什么艺胜的年龄比爸爸还“大”一岁的原因吧。爸爸李龙九在被冤入狱后,脑子里想着的全是艺胜,知道艺胜在等他,怕他担心,妄想通过警局的电话打回家里和艺胜说句话。在狱中,他不停地在沙子上写着艺胜的名字,在名字外画着爱心的框框。而艺胜,在被送到孤儿院之前,在家门上留下了自己的去向和电话,父女心有灵犀,彼此思念。

在更多时候,艺胜都表现得像个大人,表现得似乎比李龙九成熟更多。在看到爸爸因为美少女书包在文具店被陌生叔叔欺负之后,她在晚上睡觉之前告诉爸爸其实自己不要美少女书包也没关系;在晚上20:16分见爸爸还没回家,出于担心,自己拿起来印有“死了不用担心”字样的包之后出去找爸爸;而在爸爸被关入狱后,老师找她谈话时,她问老师有没有身份证,因为有身份证就能带她去见爸爸……正是因为这种与年龄不符的行为,这种因为现实生活逼迫不得不的快速成长的行为,让观众替小艺胜心疼,为小艺胜流泪。也正是这种有意安排的错位情感,让我们更能体会到其细腻深刻的感情。

礼物的贯穿

这部电影的名字是全文的贯穿,“七号房的礼物”,最早开始送礼时是在善良的李龙九为七号房的黑帮老大挡了一刀之后,出于还人情,黑帮老大想送份礼物给李,而李的内心最渴望的,也是唯一渴望的,就是自己的爱女艺胜了。神通广大的黑帮叔叔果真将小艺胜装入盒子,通过宗教表演,偷运到了七号房中,给了李一份大礼,也给了小艺胜一个礼物。

而第二次送礼,则由黑帮大哥换成了牢狱里的科长,理由则是善良的李龙九在大火中不顾性命地救了他一命。出于报答、更是出于感恩、同情和理解(科长自己曾有个儿子),科长冒着“回家种田”的风险,将小艺胜再次作为“七号房的礼物”送给李龙九。

无可否认,艺胜就是七号房最好的礼物,这不仅仅是对于爸爸李龙九来说。

对于黑帮大哥来说,艺胜给他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学会了认字,电影中也多次运用了搞笑的镜头叙述了识字的过程,这也和他出狱后成为了一名牧师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对于申奉植来说,作为一个准爸爸,艺胜给他带的最好的礼物就是那部从“高富帅男友”那儿借过来的手机,让他在自己老婆单独分娩之后可以听到他的声音,收到他最直接最感动的慰问,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他开心的呢?

艺胜,也是给电影观众最好的礼物,她让我们看到了“七号房”监狱的美好,每一个人在她的视线里都有着最善最真的笑容,爱护着她,帮助着她爸爸。他们的这种善良,是真实的、持久的,哪怕在几十年后,也会毫不犹豫地做出庭证人,为冤死的李龙九翻案。

善的主题,不善的结尾

影片的结尾,最终还是没让可怜的李龙九活下来,因局长开出了要让李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小艺胜的平安成长的条件。虽只有6岁的智商,但那一刻,李也知道,无论自己要用什么代价都必须让小艺胜好好的。李龙九傻,傻到不知道自己被冤枉,不知道自己被判死刑,不知道如果接受局长的威胁后自己便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艺胜,而他唯一知道的,就是去爱自己的女儿艺胜,知道美少女战士的主题曲怎么唱,知道美少女战士的舞怎么跳,更知道发了工资要给女儿买美少女书包!

抱着对艺胜的爱,李龙九死了,承认了所有自己不曾犯下的罪行。这个结局让我想到了另外两部韩国电影《熔炉》和《素媛》,它们都有着共同特点,就是法庭上最后的判决一定会让观众悲恸愤怒!好人被惩罚,坏人却没得到该有的处决,或许这就是我们的真实生活、真实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有太多让人无法抗拒、难以改变的现实因素存在,也是这些因素阻碍这个社会的进步。而导演想表达的另一个理念也是在这里:虽然现实生活中有太多邪恶,但人心仍可以温暖我们。“最美丽的风景,就是人”这也是这部电影里所传达的,导演并不是在传递“恶”,而是夸大了“善”的主题去努力传送,温暖观众。

记得电影中热气球上升飞远那一刻,所有七号房的天使们扑上前阻挡那些出于职责要拦下气球的狱警们,用了各种滑稽可爱的姿势和手段,现实生活中那些蛮暴的狱警被轻松制服。当李龙九和女儿即将飞离监狱时,他们开心地向大家挥手道别,而那些站在哨岗上的军人们也开心地和他们挥手再见。这些都是电影中对善的传递。

导演终究是没让热气球飞出去,或许,外面的世界再不会像七号房那样美好,外面世界的人也不会像那帮狱友们一样善良真实,七号房,才是最美的天堂!

七号房的礼物观后感2《7号房的礼物》是一部韩国电影,或许大家会以为这是什么感情电影,但这却是一部让人笑让人哭的亲情电影。它讲述的是一个智障爸爸和女儿以及监狱伙伴的感人故事,这看完之后让我久久不能平复我的情绪。

以下是我的一些观后感:

人的好坏之分不能一槌定音。影片中,智障爸爸李龙九为了帮女儿艺胜买一个美少女书包,而不幸被冤入狱,在狱室里认识了几位狱友。一开始,狱友都以为他是诱拐奸杀未成年少女的坏蛋,便对他拳打脚踢。倘若不是李龙九是被冤枉的,我倒觉得这几个狱友还有几分良心。之后有一次,善良天真的李龙九不计平日之仇,为其中一个狱友挡了伤,狱友在调查后不再相信龙九是这样一个禽兽不如的人。慢慢地,狱友们都想尽一切办法,把艺胜偷偷带进狱房,让龙九能够和女儿相见。这样的举动无疑让我很感动!

狱友都是什么黑社会老大、诈骗犯、赌博等,他们在社会中做了很多让人痛恨的事,几乎是人都会认为他们就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永远也不能被原谅。但是,在他们进入监狱理解劳教之后,我们就可能不能用之前的想法去断定他们是坏人了。人都会改变,我们不能因为他们走错了方向而认定他们会这样一向走下去,总会有一天,在经历一些事之后他们会觉悟,从而回到正轨上来。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做什么重大决定的时候要有凭有据。龙九事件中死亡的女孩正好是警察局局长的女儿。或许是因为痛失爱女,心灵找不到慰藉,也找不到一个让自己理解事实的理由,所以就算他明白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智障的龙九会奸杀他的女儿,他也用尽一切办法去让龙九承认这个罪名。其中就是威胁龙九如果他不认则让艺胜遭受和他女儿同样的遭遇。这无疑是龙九的死穴,龙九为了女儿,他不得不承认了这个罪名。这样的举动,让我觉得寒心、愤怒,作为一个警察局局长,这样公私不分明,根本不依据真凭实据来判案!正是因为这样的自私,让一个好人白白断送了性命!

七号房的礼物观后感3一次爱与自由的逃亡,虽然被绳索捆绑,却能通过悬浮在高空的热气球看到最美的夕阳;

一趟体验监狱的奇妙之行,即使凌越了法律与制度,却也是罪犯们洗尽铅华的恩赐;

一场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视听盛宴,不在乎时间长短,都是赋予我们感恩父母的美好礼物。

龙九,一个智障的父亲,却固守心灵的净土,坚持一如既往的心地善良,并将女儿艺胜视为自己全部的生命。父女两相依为命多年,走过风雨,穿过荆棘。即使一无所有,也愿意用生命给你此生最美。

他糊里糊涂卷入一桩幼儿的奸杀案子,却始终没有考虑自己的个人安危,而是一心记挂着在家无依无靠的女儿,凡事以女儿为重。在最后一刻,龙九还是选择了妥协,不顾狱友们的反对,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坚持用自己的死亡换得了孩子的生存。在他看来,这是非常值得的。谁又能说他傻呢?汶川地震中那些父母托举几小时为孩子换来一线生机,何尝不是这般用心良苦。试问普天下那个父母又不会这样做呢?在父母眼中,不论年岁的增长,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似乎具有与生俱来的魔力,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血浓于血的脉脉亲情。近乎本能的、无意识的似巨人般张开强健有力的双臂,保护着儿女不受一丝一毫的伤害。

在死亡面前,她等候他再一次回头,只是这是最后一次,从此再无法促膝长谈,再无法嬉笑打闹。那声嘶力竭的呼喊,再大声也都是给你。这些细小的情节都渗透着浓浓的父女之情。我不禁想到龙应台说的那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确实,我们都行走在人生道路上,从青涩的不敢迈步到大步流星,昂首阔步。不变的是父母总在身后默默目送着我们,望眼欲穿。一方面是要让我们走自己的道路;又仿佛有意无意的告诫我们,不论在外面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只要你一回头,这儿会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至情至深,如此这般。

我们永远无法改变生养自己的父母,也无从选择自己的家境与身份,这就是命运。在平凡的苦衷面前,说爱说痛都太笼统。被故事选中,我们没有任何资格懵懂。父母可能无法让我们拥有全部,却无私的把他们所拥有的全部给了我们。这份爱如此炽热与沉重,足以撼动心底固守的坚冰,我们却出人意料的习惯了心安理得地接受,总是向父母索取,却不曾发自心底的真诚道谢。

父母或贫或富,或沧桑或年轻,揭开外表的面纱,谁能说他们的本质不是一样的呢?都是一颗单纯的“护子之心”,不掺杂任何功利思想。他们总是装作一副轻松的样子,把子女藏在身后,独自承受生活赋予他们的全部苦难,只要一想到你那天真无邪的笑容,便为之振奋,力量大增。

我在荧幕前落泪痛哭,品味浓浓的亲情震撼力之余,从光影之中,回归生活。父母平淡的生活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卷入错综复杂的黑暗漩涡中。只是历史的车轮不断转动,时光始终不肯为谁停留,逝者如斯,不可更改,父母亦终将老去。

我只愿时光走得慢一些,用一切换你们岁月长留,华发不再。希望我每一份微不足道的关心,都能够使父母在付出之余得到多一些的欣慰。谁又能说,最亲爱的父母,不是我们此生最美的风景呢?

七号房的礼物观后感4假期是一个观看电影的好时间段,我也毫不例外紧抓这能让我放松的分秒。这次无意中观看的电影并不是我常看的欧美大片,而是一部讲述亲子之爱故事的韩国电影——《第七号房的礼物》。与我在暑假观看的《隐秘而伟大》一般,这是一部我猜中了开头却猜错了结局,会随着电影情节笑并哭着的电影。

这部电影是韩国史上最高票房的喜剧电影,虽说是喜剧片,但是韩国的催泪煽情已经是登峰造极的程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你会跟随着它痛并快乐着。智商只有6岁的龙九含冤入狱最多凶犯的第七号监狱。超级溺爱7岁女儿艺胜的龙九和女儿的亲情感动了同一间房间的重犯,大家联手帮助运送艺胜进入监狱。在监狱的日子里,艺胜给一众监狱犯人带来欢声笑语,也因为龙九的朴实善良,感动了全监狱的犯人和管理监狱的监狱长,监狱长申请机会让龙九恢复清白之身,可惜由于权贵,龙九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受伤,他放弃这个机会,最终被执行死刑,长大后,成为律师的女儿含泪为父亲翻案。

我犹记得有这么一个场面,飘扬的五彩斑斓的汽球,成为了傻爸爸与乖女儿最后一次美好的定格画面。绳索被铁丝网轻轻勾住,隐喻着即便是再绚烂浮华的梦境,也有被现实所羁绊住的那一刻,这时候该如何去选择?大多数人基本都会选择奋力挣扎,纵使徒劳无功,也要用尽最后一份气力。但傻爸爸与乖女儿,却选择静静享受这份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的停留瞬间,什么都不去想,也不知道去想什么,只是安分守己、知足常乐的看着夕阳西下、鸟雀归巢。真正的自由,是内心的自由,把心放手,任由飞翔。

一整部电影,我最忘不了爸爸龙九的笑容,是对女儿的爱的淳朴的笑容,为了女儿他可以放弃一切,哪怕是自己的性命,即使是智商只有6岁,仍然散发着父亲的光芒,这些笑容耀眼得能灼伤他人,也使观众为这部电影流下了动人的眼泪。

无论在何时何刻,父亲永远爱着女儿,女儿也永远爱着父亲。与父母间的争吵矛盾只是一瞬,唯爱是永恒。

七号房的礼物观后感5纵使他贵为警察局局长,但身为智英的爸爸,他情愿自己心爱的女儿背负着被诱拐奸杀的肮脏死因,也不愿幼小的女儿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地走。他可曾为自己善良的女儿想过,善良的智英会想让一个无辜善良的智障爸爸为自己的意外身亡背负莫名的罪名最后还被判处死刑吗?

他明知李龙九不是杀死自己女儿的罪犯,可他却一定要让李龙九的死来为他女儿的死祭奠,只因是为了李龙九,她女儿才会出意外。他在法官判决李龙久死刑时露出的得意满足的嘴脸,让我为智英有这样的一个爸爸而感到可耻!

善良的智英碰巧买走了艺胜日夜盼着的美少女书包,可她记着李龙九父女对书包的渴望。刚好在李龙久拿到工资要给女儿买书包的那天,她碰到了李龙九,要亲自带他去有卖美少女书包的店铺,实现他们父女长久以来的心愿。

只是哪知那天天气极度寒冷,温度低到路面上的水都结冰了。还没走到店铺,他们就一前一后摔倒在了光滑的地面上。李龙九虽然摔倒了,但他站起来还是安然无恙,只是可怜的智英啊,一摔就断送了性命。智障的李龙九凭借着他那点救生常识笨拙地抢救智英,哪知被路过的女士误以为他奸杀了智英这个小女孩。警察可以不顾事实,弄虚做假,捏造假象,编造假话,拿李龙九心爱的女儿威逼利诱强迫智障的李龙久认下莫须有的罪名。

为什么社会总是要这么脏?为什么有权有势的大官就可以草菅人命?官大权大的人总是坏人,是衣冠楚楚的禽兽!

七号房的礼物观后感6又是一部让人流泪的电影。

虽然也是监狱题材的电影,但是和《和声》又是完全不同的感动点。

影片讲述的是一对父女的故事。父亲李龙九是一个智障患者,女儿艺胜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艺胜喜欢美少女的书包,李龙九想买给她,却发现最后一个被另一个女孩儿买走了——那个女孩儿是警察局厅长的孩子。那个女孩儿想告诉龙九哪里可以买到这个书包就带着他走,可是却因为意外,女孩儿摔倒死去,而可怜的龙九就被怀疑成,与其说怀疑,还不如说是被认定是杀人凶手,只因为他为女孩做人工呼吸急救,被看做是其他的事情,也因为,那个孩子是警察厅长的女儿。于是,他被抓走了。艺胜一直等待他,从早到晚,一直坐着,静静地等待,可是他再也没有出现过。

在指认现场的那天,艺胜看见了他,而龙九当时想到的只有一件事:不要淋雨,当心感冒!面对自己所处的情况,也许是因为智力有问题,但是更多的是对孩子的爱,想不到别的,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孩子。那个场面,实在是令人难忘:当天下着雨,父女俩却被分隔,父亲在警车内撕心裂肺地叫着艺胜的名字,告诉她不要感冒,而女儿也同样撕心裂肺,叫着爸爸,爸爸……两人越来越远,雨丝朦胧了两人的视线,就这样分离……

即使到了狱中,龙九还是经常念叨着艺胜的名字,于是他的狱友们——虽然是犯人,但是他们依然很善良——帮助艺胜来到了他们的监狱——七号房中。活泼可爱的艺胜给那个房间带来了很多的欢乐和笑声。那段时间是十分美好的,即使有时候会招来狱警的怀疑,但是聪明的艺胜总会躲开,只有那一次,被发现了。分离的时候总是十分伤感的,龙九抱着艺胜,嘴里一直喊着她的名字,不愿她离开。

龙九最后被判定是死刑,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他其实并没有犯错,也想尽办法帮他洗尽冤屈,但是单纯的他相信了厅长的话:只要承认自己犯的错他的女儿才能幸福生活。于是在法庭上,纵然练习了一遍又一遍自己没有犯罪的发言,那一天,他依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一直说着:对不起,对不起……那一刻,眼泪真的是不禁留下,宁愿付出自己的生命,宁愿去承认自己并没有做过的事情,他想着的一直是自己的女儿,只是希望她能快乐的生活,能茁壮成长。他的世界只有他的女儿,对她的爱,无法用言语表达。

龙九的死刑期就在艺胜的生日之后没几天,每个人都送了艺胜礼物,龙九也送给了她最喜欢的美少女书包。在执行死刑那天,那个分别场面,不知道要怎么描述,催人泪下。

影片中曾出现过一个热气球,父女俩坐上热气球,难的得享受着属于两个人的时间,没有别人,没有压力,只有那个美丽的夕阳,还有那些彩霞陪伴着他们,静静地,静静地享受着那个时间。

艺胜长大后当上了律师,整个故事是一个插叙,艺胜为已经死去的父亲辩论,一幕幕的回忆充斥着她的脑海。我想,她永远不会忘记父亲那种深入骨髓的爱,那是无法取代的。“深夜里悄悄找来的,上天的一份大礼物,全世界被白雪覆盖,我们在那么做着梦,即使路途黑暗悲伤难过,天使们也会对我们微笑,在那天空的边缘,我们的歌声,您听得见吗,传达大又温暖的,那份爱,闪亮美丽,都准备好了吧。”龙九已经化成了天使守护者艺胜,看着她一天天长大,看着她为自己洗清冤屈,看着她望着自己,微笑着,想念着自己……

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父爱,他们就是彼此的全部,生命中,只有他和她才是最重要的,他们的心里已经容不下其他人,容不下其他事情了。

那个热气球,在以后被网给绊住,也许只是想告诉我们,美好的事情总会有一个羁绊,那段时间再美好,却也只是浮华,现实的羁绊我们无法改变。影片最后的那场雪,那个纯白的世界,就像龙九,像艺胜,像他们之间的爱那样纯洁,没有瑕疵,没有污点。

相关期刊更多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教育厅

中国文化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人文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