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形势与政策的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学校内部行政关系;问题;对策
“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这是人们对校长岗位重要性的认识,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一所好学校必须要有一支好的管理团队。学校管理团队就是学校行政班子,影响这个管理团队效能的因素很多,团队中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学校组织内部行政关系中的问题与对策作以探讨。
一、学校内部行政关系的界定
学校内部行政关系,是指学校行政班子作为学校内部管理组织,在其运行过程中,成员之间因工作而产生的相互联系。这种关系体现在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内部、管理工作过程中和行政人员的思想深处,这种关系好坏对学校整体工作往往会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表现在组织的集体战斗力高与凝聚力强,往往能攻坚克难,带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消极的影响则表现在组织内耗的出现,会给组织带来的诸多问题,甚至可以使一个组织瓦解崩溃。所以,学校组织内部行政关系的协调,需要予以高度关注。
二、学校内部行政关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行政组织分工带来的问题――缺乏整体观念和整合能力
1.部门工作过分强调,学校整体工作观念不强。主要表现:一是视野狭窄,缺乏整体观念。有些行政工作人员只关注自己分管或主办的事情上,过分突出和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不合时宜地与其他部门或人员争夺资源,不能把自己的工作放到学校整体工作中来考虑。二是自以为是,缺乏横向沟通。工作准备时不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寻求合作与支持,而是部门独干,到过程中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时往往认为那是别人应该的,到矛盾出现时,上交给主要负责人来处理,增加了组织运行成本。三是山头主义、部门权利之争。分管或主管部门负责人没有学校整体意识,总是觉得自己的部门工作应该得到肯定,权力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利益要最大化,在工作安排中要独立自主、在利益分配时竭力争取,其意图是突出自己的贡献和为本部门的成员争取最多利益。
2.成员工作自由无序,部门工作集体力量没有整合。主要表现:一是同一部门内工作,各自为政,安排一项工作,分管领导不知道,其他人员不清楚;二以职位代替部门,部门工作会议还没有通过,就向外随意信息,部门工作处于松懈、散漫状态:在学校集体讨论一件重要事情的时候,向行政会议提交的不是部门集体意见而是个人意见,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代表;三是部门分工后,只管自己一块,其他工作不闻不问,部门内出现缺位时没有人能及时补位,四是责任互相推诿,出了差错,部门无法仂调解决,必须报告上级,由上级来处理,部门没有达“自组织”状态。
(二)学校行政组织“科层化”带来的问题――缺乏主动沟通和信任合作
现在的中小学内部管理基本上都是“科层化”的,校长处在最高层级,再到副校长、中层干部等;几个副校长各分管一块,对应着一个或两个科室,或教学或教研或后勤或安全,一个部门的成员和分管副校长在一起有三个人左右,便于讨论商量问题:在议事上主要采用:部门工作会议、校长办公会、行政会议、一事一议的教师代表会等等。学校规模较大,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作用,起到分块管理减轻整体压力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但在中等规模及以下的学校,就会带来较多的不便,反而会出现效率低下、信息失真,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现对各岗位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
1.校长岗位
对校长负责制,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集权”认识,如“一切由校长说了算,所有的会议都是形式”、“有问题都得向校长汇报,其他人都没用”,这种认识将校长的权力扩大化,忽略了民主监督和群体智慧参与,容易出现校长的“专制”作风和工作上重大失误,若是校长本人的观点,则导致下属成员的积极性丧失;若是下属的观点,则是容易过分依赖,缺乏工作的主动力性;这都是不正常的现象,导致的问题是集权过度和无人干事。
2.副校级岗位
副校长应该是和校长在一起构成学校管理的核心,科层化的管理带来的副校长本人认识上的问题有一是单线联系,分管一块,容易产生“这块我分管,我的地盘我作主,我办事,你们应放心,过程结果不要问”、“下属和其他校领导谈本部门工作,是对我分管这一块蔑视”等“割据思想”,二是“副校长是领导层,领导就是决策,具体事务由二级机构去做,我只要在办公室遥控就行了”的“官僚作风”;三是“我分管这一块,这里的事务,我要全面掌控,事事必须我得清楚,事事我必须亲为”的集权型副校长;四是“有事情,来汇报,其他事,各干各,都轻松,期末再总算”的放任型副校长;五是“有好事?我来定,你二级机构点什么头!有问题?叫二级机构负责人去先顶一下,我直接面对不好,应该回避”的投机型副校长。
3.二级机构
二级机构人员在科层化管理模式下常常会形成以下几种典型表现:“有困难找领导,我们说话不算数”――习惯性无助:“这事我已请示领导,如果错了,别找我,领导让我这么做的”――无解释的责任推卸:“这件事,如果领导放权给我,效率和后果比现在要好得多”、“这件事,要是按我的意见,后果不是这样的”――责任推卸加报怨:等等。这些现象表明二级机构在三级科层管理下的职、权的弱化时,在自我保护意识下自然产生的“责任推卸”、“抱怨”、“不作为”的消极行为。
(三)学校行政组织虚实岗位设置带来的问题――不平衡与消极心态
学校内的实职、虚职与公务员系列不尽相同,本文中的学校内的实职主要是指校长、副校长、办公室、教总两处等校务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岗位职员,“虚职”则是指学校根据有关文件需要而设立、不经常运转的机构中的岗位,现在中小学主要有督学、调研员、关工委、工会等岗位上的职员,这些人一般是由其他岗位人员兼职或由临近退休的人员担任,这些岗位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办学方向的保证和监督、特殊群体的关照、人际关系的协调上,有利于学校稳定、和谐。
目前学校内的实职和“虚职”并存是客观事实,鉴于我国历史传统和社会现实,实职“虚职”一般都被纳入学校行政工作范围,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认识不到位常常引发一些、口]题
“实职就是干实事,不要务虚”――实职人员认识偏颇,没有认识“务虚”在学校整体工作中重要的协调作用;“实职多干事,待遇和虚职一样,甚至还不如他们,没意思”――心里不平衡而抱怨,不能换位思考、缺乏移情体验,“虚职就是不重要的岗位,可有可无,可以不干任何事”、“我在虚职就是图个清闲,什么具体事情我都不要参与”――“虚职”人员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失去其对学校整体工作的补充、协调和促进等应有作用。
(四)学校行政组织人员管理方式带来的问题――组织分裂与冗员现象
学校行政班子的组成般来自三个渠道:一是校长和副校长的任命都是由上级组织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任命的,关于副校长的任命,是否必须听取校长的意见或校长的意见在副校长的任命起多大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没有明文规定,事实情况是,上级在调任学校副校长时,可以听取所在学校校长意见也可以不听,二是二级机构成员一般是学校原有班子成员或由校长室提名报上级部门批准的新任人员,所以这里面也是既定的成员多,除非是一所新开办的学校,二级机构成员全是新组合的校长班子选用的。三是其他行政人员当地政府任命或临时调任,如党、团组织负责人,是当地党、团委考察任命的。
在对副校长的管理方式方面,有利的是上级组织部门可以控制一所学校的校级班子的组成,防止出现校长的专权失控现象;有害的是容易出现副校长不好管理,有意与校长意见相左直至工作关系破裂、组织分裂,学校付出较高的发展成本。在对二级机构的管理方式方面,有利的是校长室能对他们进行控制;有害的是容易出现二级机构的冗员现象,原有成员能干的要保留,不能干的又不能轻易让他下岗,还要留在班子内,真的不能胜任的,只有在教师中再提任一个,这样二级机构队伍是越来越大,所以在新闻媒体上有报道一所千人学校行政人员达十七人之多的不正常现象,这些冗员容易引起行政班子内和校内职工中的不平衡和消极心理。
三、学校内部行政关系协调的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全面联系的整体观念,整合多方力量,形成组织合力
1.在思想认识上树立全面联系的整体观念。一是校长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行政人员加强思想教育,认识到学校是一个整体、部门工作是全面联系的,认识到学校组织内部行政关系协调的重要性,做到用整体观念、大局观念思考学校工作和部门工作;二是加强自我教育,遵守工作规范,学习必要的工作规范和礼仪,提高自我要求,重视自我纠正和调适。
2.在协调机制上坚持整体性和规范性原则。形成合力的关键在协调,协调的基础是要坚持学校工作的整体性原则。首先,学校要有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整体工作方案,并通过行政工作例会、协调会、检查监督等机制来协调沟通,将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规划到整体工作中来,整合各部分的力量。其次,个人和部门要将工作目标与言行纳入到整体工作之中,全方位联系开展工作。协调的标准是要坚持执行工作规范,要建立相关部门之间工作联系的制度,明确工作联系程序,规范工作运行机制,以求组织内部各成员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协调;个人力求按规范行事,避免组织内的矛盾产生,减少工作的阻力。
3.在工作视野中正确把握全面关注与局部深入的关系。基于学校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原则,学校所有管理人员都应该有全面关注的工作视野,要将自己的工作放到学校整体工作中来考虑,做到局部与整体的有机结合,一是为了确保自己的工作有利于学校整体工作的提高,与学校大局和方向保持一致不走样,与校内其他部门协作不矛盾:二是立足本职工作、关注学校整体工作,联系其他部门时,可能会发现其他部门的不足,即时给予有益的提醒。但同时又耍做到局部深入:局部,就是自己分管经办的那一块:深入,就是要做实做细做好,要主动地、系统地思考自己的工作,拿出可行性方案,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在具体事务上正确处理分工与协作、独立思考与兼听则明的关系。学校具体事务主要是通过分工来落实的,但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开展具体工作时要做到:准备时相互通气、过程中协同配合、有成果共同分享,也就是要将沟通“贯穿于全部管理内容和整个管理过程中”。自己经办或负责的事情要主动地、系统地思考,拿出自己的意见和方案;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听取其他人或部门的意见,使方案更加完善、科学,有助于自己分管或经办的工作顺利进行。
(二)设置合理简约的层级结构,协调各层关系,达到协调高效
1.合理设置层级,构建低重心、扁平化的学校行政组织结构。首先要精减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
“在组织实践中,在管理体制上,要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减少、甚至不设各级行政主管的副职。”如副校长可以兼任部门负责人,能更好地深入第一线、接触具体事务,保证工作重心下移,这样就能形成低重心、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也可以避免副校长岗位的“悬浮”现象出现。其次,要改变以岗位定层级的不合理现象,建立以机构定层级的模式,如校长、副校长组成的校长室为第一层级,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等部门构成第二层级,这样就形成简约的两个层级的学校行政组织结构。第三,各层级要以制度规范部门工作形式(如部门工作会议),形成部门工作统一意见,才能对外联系,避免个人工作行为的随意性和片面性。
2.准确定位组织内的个人角色,切实履行岗位职责,保证组织协调运转。不同岗位上的行政人员担任着相应的组织角色,学校应当明确各岗位职责及相互之间的正式联系方式,各岗位人员应将自己的岗位纳入到学校这个系统内思考行事,提高自我角色认识,准确自我定位,要在系统的观点下来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履职情况,避免角色>中突;提高对他人的角色认同,消除误解和矛盾。具体到各岗位上要求有所不同:校长岗位要做到立足全局、整体组织、全面协调、合理分权、抓大放小,但又要深入第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在具体工作中率先垂范;在副校长岗位,要做好校长的助手、部门的领导,要上下协调、全面关注的同时,主要抓好部门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在二级机构岗位上,要勤于思考、主动汇报、积极作为,协调和团结本部门成员并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做好本职工作。
3.做到既独立自主又相互尊重,建立信任和谐的组织内人际关系。在科层化的学校行政组织中,每位行政人员都有自己的分工,首先要能在学校的整体目标统领下独立自主地做好本职工作,带好自己的人、干好自己的事,同时还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是单打独干,而是提出议案、争取支持、协调组织、发动实施),提升本部门的工作质量,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提高,成为学校行政工作中的骨干。同时还要认识到在学校行政组织中,职位虽有不同,但
人格平等,部门不同,但岗位都很重要。在工作交往中,要求我们每一位行政人员尊重和信任校内其他行政岗位和行政人员,不可越位侵权,在言语(口头的、书面的)和行为上要谦虚谨慎、遵守规范和既定程序,如在正式场合,是别人要说的话自己不要轻易说、是别人要做的事自己不要轻易做,除非是善意的提醒或经过授权补位,这是行政人员的基本素养,也是行政礼仪。除在行政班子内建立正常的工作联系机制外,还需要增强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通过各种形式的感情交流,形成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彼此包容、不断进取、共同提高的积极人际关系,有助于消除组织内的摩擦,做到协调一致、和谐共处,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发挥各种岗位的积极作用,虚实工作并重,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首先,要正视这种情况的客观存在,并认识到其对学校发展的积极意义,只有虚实并举,学校工作才能全面发展,如督学和调研员岗位上的老同志,一般都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威望,可以请他们诊断学校工作中的问题、协调一些人际和校际关系:其次,发挥每一职位的积极作用,将虚事做实,将一些看起为来虚无的、不重要的工作,通过有形的系列活动开展,展示其巨大的实际价值,如工会组织,可以组织座谈、调查等形式收集民意,实现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i也可请工会代表参与重大决策,进行民主监督,协调校内干群关系,再如关工委,可以开展系列的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活动,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这些有益的活动开展,可以提升学校办学的内涵深度和文化品位;第三,要适当给予老同志和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体现集体的温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文明社会应有的公德,也是道德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实际行动。
(四)规范教育行政的人事管理,优化班子结构,力求团结精干
>> 产业援疆 增强克州自我发展动力 关于依托内地省市援疆与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论自我意识与自我发展 援疆形势下新疆阜康煤炭产业发展研究 产业援疆 激活发展 对口支援背景下对新疆兵团自我发展能力的探讨 提高深度贫困群体素质 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自我发展与写作教学 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叙述方式\自我视角与自我发展 论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县域自我发展能力视角下的农村贫困状况分析与评估 人口较少民族自我发展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 论现代教师的自我发展 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自我发展 培养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桂西资源富集区自我发展能力探讨 高职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05-17.
[3] 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分析经济运行 巩固发展新疆经济好的势头[EB/OL].,2013-07-13.
[8] 产业援疆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EB/OL].,2011-06-20.
[10] 我区园区建设“快马加鞭”[EB/OL].,2011-11-30.
[12] 谢理超.加大产业援疆支持力度,提升新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基于对新疆乌苏市工业园区调查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
2012,(53).
[13] 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14] 陆立军,等.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15] 黄华强,李青春.援疆天地[M].乌鲁木齐:新疆援疆工作组宣传部,2010.
[16] .论西部开发与区域经济[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0.
[17] 方创琳.区域发展战略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新跨越——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实[M].乌鲁木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2.
[19] 新疆统计局.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4.
[20] 红梅.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政策研究——兼论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民族经济政策的完善和发展[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
士学位论文,2004.
[21] 刘建军.对口支援政策研究——以广东省对口支援哈密地区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2] 王二建.新形势下对口支援新疆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支援叶城县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3] 罗斌.当前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现状研究——以哈密地区为例[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4] 艾丽斯·哈布西.对口援疆政策的研究——以昌吉州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5] 熊文钊,田艳.对口援疆政策的法治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26] 吴锦.加快推进产业援疆的理论思考和实战技法[J].新疆农垦经济,2013,(4).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高术刚(1964- ),男,河北安国人,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叶红(1983-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41-01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策性、实效性、针对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就是培养大学生分析形势与政策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迅速,他们的思想行动和行为方式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要求,除了教学内容要反映时政信息、解读时政热点、引导正确思考人生外,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等方面也有较多期待。但是,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
1.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不够。大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已在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不落实,在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教学所需的场所和设备等方面,落实不到位,对课程缺乏长远规划,与形势政策教育的相关科研课题也难以得到支持。
2.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够,实效性不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形势政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重大时事教育、社会热点问题剖析等,具体内容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变化,这就决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动态体系。但由于教师认识不到位,讲授时不能面对时展和社会现实所呈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帮助学生正确解决思想困惑和人生矛盾,缺少针对性、时效性,缺少师生互动,致使新鲜的教学内容讲起来枯燥无味,课堂氛围沉闷,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大学生的期待相去甚远。
3.教师队伍不稳定,科研能力不强。一些高校配备专职负责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老师很少。根据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形势与政策课的任课老师中,70%左右为兼职教师,他们投入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科研精力有限;同时由于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没有足够的价值认可和激励措施,也导致任课教师队伍不稳定,科研意识、教学能力不强。
4.学生认识模糊。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要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4%的学生认为很重要,要认真学;32%的学生认为重要,但由于课业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学;30%的学生认为经常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学习形势政策课等于浪费时间,应该把时间花在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这些硬本领上。
二、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的途径与方法
1.精选教学内容,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鲜活感。第一,增强针对性。形势与政策课不同于政策理论学,它不需要完整地阐述有关政策的理论,而是以重点分析国际国内重要形势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该课程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广,课时有限,因此不应当也不可能全面介绍各种形势。应根据教育部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了解学生关心什么、关注什么和什么与他们相关,积极而灵活地把握现实工作的重点、焦点和难点,掌握学生的思想热点和兴奋点,坚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有针对性地分析某一方面或某一范围的形势,阐明相关的政策,重点突出、分析深入、资料翔实,从而使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确立形势观和政策观①。第二,追求热点性。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迅速,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局势的变化非常关心。形势与政策课必须始终把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重点,跟踪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跟踪世界特别是我国周边地区的局势变化。如一直牵动着学生的心,学生之间认识也有失偏颇,讨论很激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设置了专题“分析”,引导学生及时了解我党的政策立场,使学生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看清事物的本质。几年来,我们先后开设了“知识经济”“理国”“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等二十多个既紧扣国际国内形势,大学生们又迫切想了解的专题,深受大学生喜爱。
2.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多数学校采用学术论文成绩为主、日常综合考核成绩为辅的考核制度。学生对这种考核制度已经略感枯燥,可以结合现实情况,对考核方式进行一些改进。如引导学生站在主讲教师的角度,运用学过的计算机多媒体知识,制作出以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内容为主的“精彩一课”教学软件,组织师生进行统一评定。此项活动不仅推动学生主动读书、学习和查找资料,而且寓教于乐,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专业课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也可以采取论文答辩这种方法,发动学生自己找材料、写论文,主讲教师组织答辩,统一考评。
3.注重教学的多样性、实践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适当的课堂提问,让师生互相提问。对于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可以变课堂的讲授为学生的讨论、辩论等形式,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点评总结。在讨论中允许不同意见和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对整个讨论过程只进行隐形的控制和引导,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师生也可以课后通过QQ、博客进行问题探讨。这样,通过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第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以丰富的音像资料,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充满感染力和渗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课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拓展到社会上②。如到改制发展较好的国有、民营企业参观访问,邀请企业负责人作报告,组织学生到农村了解国家的三农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听听农民对三农政策的感想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亲身实践中提高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引导和帮助学生增强分辨是非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使形势与政策内化为学生的共识,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三、优化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精干的专职教师队伍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必须有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的特点,需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求政治上坚定,思想境界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拥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所谓思想境界高,是指授课教师把教育当成事业追求,把教育放在育人的高度来研究,把教育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出现混乱的情况下,能立场坚定,激浊扬清。在此基础上,可聘请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党校、讲师团专家学者、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来作报告,做到专兼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都可以视为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的必要补充。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学、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举止文明,这些都是这门课教学的可靠保障。学校要为教师进修、查阅文件、进行社会考察提供条件,使教师不断开阔眼界,开阔思路,把握时代脉搏,丰富教学素材。
教学实践证明,当代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有着内在需求,他们关心政治、关注社会、关怀人生。关键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高等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方式。
[注释]
1、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马哲论和"三个代表"形势与政策、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 育;
2、专业基础课: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与设备、建筑力学、建筑工程测量、经济管理学基础、建筑制图测绘实训、建筑工程测量实习;
3、专业主干课: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建筑工程预决算、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与建设监理、建筑结构;
4、实训项目: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关键词】科研成果;分析;统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这对高等学校科技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由数量提高逐步转向质量提升,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成为地方院校未来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学校必须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我们在总体规划发展目标中提出期望“科技创新、服务社会能力大幅提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创新科技评价激励机制”,为了调动广大教师踊跃投身到科技工作中,学校分别在2008年,2011年对科研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以期科技工作迈向新台阶,达到规划的目标。为此,我们对2006―2014年学院的部分科技工作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修订前后的科研管理条例进行回顾,分析的数据也可以为以后的科技工作及政策制定提供数据依据。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 V13.0,三个总体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 t 检验。
1 2006―2014年我院取得的部分科研成绩
从数量来看,我院的科研工作成绩稳步上升,时间节点与学校科研管理条例的修订时间相符,科研工作与管理政策呈现相互促进的态势。经过分析,获得横向课题经费的金额无明显差异,横向课题数量、文章、四大索引均有统计学的差异(P
2 各部分科研成绩的分析
2.1 发表文章数量的分析
各个阶段我院教师发表的文章呈平稳增长之态,但经过分析,第3阶段阶段发表的文章明显多于第一阶段(P
2.2 四大索引收录数量的分析
第1,第2阶段被四大索引收录的文章相近,第3阶段被收录的文章数明显多于第1阶段(P
2.3 横向课题项目的分析
从直观上看,课题数量呈现阶梯式上升趋势,3个阶段总体均数有差异(P
2.4 横向课题经费的分析
多年来获得的科研总经费逐年增长,但经过统计学分析,3个阶段的总体均数差异不够显著,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
3 小结
由表1可以看到,我院2006―2014年的论文数量、横向课题逐年增加,由此说明我院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在不断提高,反映广大教师踊跃参加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科研工作,这样的现象与学校的政策导向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反映出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反之亦然。2008年,学校对科研成果奖励条例进行修订,其中就包括鼓励全体教师发表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大幅提高高水平论文的奖励等内容。修订的政策出台后,我院教师受政策的鼓舞,撰写论文的热情大大提高,如图1图2所示,2009年以来发表的论文大幅度提高。然而,由统计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中文期刊的论文数量明显多于四大索引的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点数高的英文文章数量比较少。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拓宽视野,加强与高水平学校的专业合作,包括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科研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才能撰写并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争取社会上的各类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对学校科学研究的支持与投入,2011年学校对横向课题的管理费这部分细则进行下调的修改,修改后的条例更有利于教师开展各种类型的横向合作。如图3所示,横向课题的数量大幅增加,说明在政策的引导下,教师们的目光、视野逐渐放远、变宽,横向合作的类型,内容,范围随之不断扩大。图4显示的横向课题经费直观上逐年增长,但没有统计学的差异,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我们跟不同单位合作的横向课题可能存在只有广度没有深度的问题,提示我们在以后的科研合作中,要更加努力的取得合作单位的深度认可,合作研究的内容与范围才能更加的深入,取得的研究经费才能进一步扩增,如此,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数据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和依据,科研管理工作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科研工作的统计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充分利用科研统计数据是制定科研政策、编制科技发展规划的数据基础和支撑。通过观察科研统计工作获得的数据,可以深入了解到学校的科研工作现状,揭示学校科研工作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检验和评价过去科研管理政策和规划的实施效果,促进科研管理工作者及时调整政策方向,使管理工作更快的适应需要。关于科研统计数据与科研管理的关系,不少科研管理工作者都发表了基本一致的意见[1-6]。我们应该从积累的数据中发现问题,预见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令管理政策更加的科学,有成效,以及人性化。
【参考文献】
[1]王硕,冯莉,何俗非,等.加强科技统计工作,提升科教管理水平[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5):303-305.
[2]沈晓红,谢楠.基于科技统计指标的高校科技激励对策分析[J].丽水学院学报,2014,36(2):93-96.
[3]夏雪,陈永富,郎青,等.发挥科技统计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6):249-250.
[4]刘娟娟.科技统计中的点、线、面、体[J].科技管理研究,2011(3):21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