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入户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基本情况
街道组建于5月,区域面积52.788平方公里,下辖51个行政村,2个社区,有农民13126户,村民39031人。经调查,低收入农户1962户,低收入农户人口数4239人,户数占街道总户数15%,五保户20户,低保户169户,绝对贫困户343户,低收入户1430户。
二、致贫原因
1、因缺少生产资金而致贫的农户有240户。
2、因自然灾害而致贫的有11户。
3、因子女上学致贫的有145户。
4、因大病和慢性病致贫的有853户。
5、因缺少劳动力而致贫的有528户。
6、因缺少耕地林地而致贫的有40户。
7、因其他原因致贫的有145户。
三、最需要的帮扶措施
1、要求解决生产资金的有477户。
2、要求落实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带动的有11户。
3、要求解决农产品销路的有45户。
4、要求发展来料加工的有115户。
5、要求发展农家乐的有13户。
6、要求进行农业技术培训的有83户。
7、要求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的有76户。
8、要求介绍外出务工的有297户。
9、要求解决遇灾救助的有390户。
10、要求解决子女上学费用的有295户。
11、要求解决医疗费用的有1137户。
12、要求下山脱贫的有18户。
13、其它的有551户。
四、脱贫措施
1、政府要发挥桥梁作用,引导农村信用合作社向缺少生产资金低收入农户收放贷款,使农户生产得以正常进行。
2、农产品难卖,不但严重阻碍农产品的商品化,使投入得不到回报,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应加大农产品信息平建设投入力度,及时农产品供求信息,确保供求顺利实现。引导低收入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从打造过硬的农产品品牌,拓展农产品市场份额中实现自身的经济收入增加。
3、大力发展适宜家庭手工加工的来料加工产业,使低收入农户足不出户即可取得加工劳动报酬,以补贴日常生活开支。
4、劳动力素质低是低收入农户存在的普遍现象,也使他们的劳动局限于传统的种养殖范围,科技含量低难以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使增收难以实现。因此,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应该摆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5、为低收入农户牵线搭桥,跟用人企业单位接洽,签订用人合同,使劳务输出的家庭实现劳务输出,增加收入。
6、遭受自然灾害而该家庭又无法予以克服的受灾户,街道应积极沟通,协同有关部门提供财政资金,帮助度过难关,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7、高度重视低收入农户子女上学费用给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对这些家庭的上学费用,考虑给予适当减免或全免,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8、医疗费用问题是围绕低收入农户的紧迫而突出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应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新农合制度,报销费用是否可以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国家也要加强对医院和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以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合法权益。
为做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达标的评估考核工作,根据《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15976-2006)》的疫情控制标准,特制订本方案。
一、考核范围与组织形式
1.范围
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5省的血吸虫病疫情未控制县。
2.组织形式
国务院血防领导小组办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公室负责领导、组织疫情控制达标考核工作,成立达标考核工作组,考核工作组负责完成现场考核。
二、考核内容
(一)血吸虫病人群感染情况;
(二)血吸虫病家畜感染情况;
(三)急性血吸虫病发病情况;
(四)资料管理情况。
三、考核方法与工作程序
(一)查阅资料和选点
1.听取汇报:听取被考核省关于2004年以来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汇报。
2.查阅疫情资料:全省疫情未控制县2004年以来血吸虫病疫情和防治措施的资料。
3.选点:在核实省级疫情资料的基础上,每个省随机抽取3个县作为考核县。
在考核县,查阅2004年以来该县以行政村为单位的血吸虫病疫情和防治资料,并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作为考核村,进行现场考核调查。
(二)现场考核调查
1.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在考核村随机选取至少100户(不少于200人)6-60岁的本地居民,进行人群血吸虫病感染调查。考核村总户数不足100户,全村居民全部调查。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检查采用Kato-Katz粪便检查(一粪三检),以确定考核村人群感染率。Kato-Katz粪便检查方法详见《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15976-2006)》附录**。
2.血吸虫病家畜感染率:随机抽取考核村的敞放牛、羊共100头。采用塑料杯顶管法进行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的检查。考核村牛、羊总数不足100头时,全村牛、羊全部调查。塑料杯顶管法家畜感染检查方法详见《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15976-2006)》附录**。
3.急性感染情况调查
核查被考核村自2005年以来的急性血吸虫病周报记录,掌握其急性感染病例数和急性感染暴况。通过入户调查,核实2005年以来的实际急性感染病例数。对出现过急感暴发的村,除入户调查核实急感病例数外,还需现场核实暴发处置措施。
4.资料核查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核查被考核村2004年以来能反映当地血吸虫病情、螺情逐年动态变化以及防治措施的各种图帐、卡、册、报表等血吸虫病防治资料。档案资料内容参阅《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15976-2006)》附录D。
报告的发现包括,中国家庭储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储蓄率为60.6%。中国较高储蓄的根本原因是储蓄分布的差异,广大民众并不缺少消费动机,而是没有足够的收入。
在住房资产方面,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68%,远高于市场想象和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家庭第一套住房市价与成本之比为4.4,城市住房收益可观。
该报告历时三年,对全国25个省份、80个县(市)、320个社区(村)进行了入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8438份,调查成果将建成中国家庭金融微观领域的基础性数据库,与社会共享。
家庭金融的相关数据直接反映了家庭在经济金融活动中的行为决策,对于央行进行宏观调控,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是美联储投入巨资与芝加哥大学合作完成的一项长期性调查。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为直观了解美国家庭财务受金融危机影响状况,甚至将本因2019年进行的调查提前到了2019年。而我国,之前在此领域仍是空白。
收入前10%家庭储蓄占比74.9%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在全国范围收集并统计家庭金融行为的微观信息,主要包括:住房资产和家庭金融财富、家庭负债和信贷约束、家庭保险与社会保障、家庭支出与收入等方面内容。
报告显示,中国的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是没有足够的收入。 目前,中国家庭的高储蓄率日益成为世界的焦点。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刺激国内居民消费需求,但效果甚微。
截至2019年8月,中国家庭总储蓄占总收入的19.25%,处于较高水平。然而从储蓄的分布来看,家庭储蓄分布极为不均。一方面,有55%的家庭在调查年份的支出大于或等于收入,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另一方面,收入最高的前10%的家庭储蓄率达60.6%,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的74.9%。可支配收入占所有家庭可支配收入的56.96%,收入不均现象非常严重。也就是说,中国家庭储蓄都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
“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最有效的政策是减少收入不均。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是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是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收入去消费。”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西南财大经管学院院长甘犁教授认为,可以通过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来改变收入不均的现象,从而实现中国政府《xx发展规划纲要》中
提出的“工资增长和GDP增长速度要求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认为,增加消费可以通过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升级完成。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结构正在改变,市场力量正在推动着消费力的提高。“消费力从20xx年开始,每年提高0.7%。原因就是劳动力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廉价劳动力供给开始小于需求,可支配收入在提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微博)补充道。
自有住房拥有率近90%
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68%,高于世界平均住房拥有率为63%的水平。2019年,中国城市户均拥有住房已经超过1套,平均为1.22套,农村为1.15套。我国的自有住房拥有率,农村高于城市,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但这并不与市场上旺盛的刚性需求存在矛盾。
“一方面,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群离开已有房产的家乡,到外地或大城市生活,这是房产刚性需求的一种表现。”李稻葵解释。
另一方面,房产已成为中国家庭资产增值最快的财产。“拥有房产的家庭这几年都有很高的收益率,有房子的家庭还想买两三套。”甘犁补充。城市中第一套住房的总收益率均值为340.31%,第二套为143.25%,第三套为96.70%。
甘犁教授认为,此份报告提供了详尽的基础数据,人口结构、家庭信息、教育需求、储蓄状况等。希望社会各界能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资源,从不同角度和视野来分析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中国经济问题。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二)
前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在北京金融街正式全国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该报告是西南财大与中国人民银行联手基于全国25个省、80个县、320个社区共8438个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形成,涉及家庭资产、负债、收入、消费、保险、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数据,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家庭金融的基本状况。
此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的问世,共历时三年,其权威性和详实的内容填补了行业空白。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张健华局长表示:“此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调研数据的出炉,不仅为目前对家庭消费金融行为的了解提供有价值的补充,还将为政府和监管层制定重要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城市家庭平均资产247.60万元
高收入家庭储蓄占总额74.9% 77%的炒股家庭没从股市赚钱
80后大学毕业比例19%硕士最赚钱
投资兴业家庭比例是美国1倍
城市家庭年进账70876元
人情支出远大于人情收入
报告显示,中国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均值是51569元,城市70876元,农村22278元。从数据中发现有0.5%的中国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过100万元,有150万中国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过100万元,10%的收入最高的家庭收入占整个社会总收入的57%,说明中国家庭收入不均等的现象已经较为严重。
报告还显示了中国家庭人情往来的收支情况。数据显示,中国家庭人情支出方面,全国平均水平为6051元,占总收入比的22.1%。城市平均为7837元,占总收入比的25.5%。中国家庭人情收入方面,全国平均水平为1944元,占总收入比的7.1%。城市平均为2305元,占总收入比的7.5%。 城市家庭资产远高于农村 10%家庭储蓄占总额74.9%
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8月,中国家庭资产平均为121.69万元,城市家庭平均为247.60万元,农村家庭平均为37.70万元。城市家庭中,金融资产11.2万元、其他非金融资产145.7万元、住房资产93万元,负债10.1万元、净资产237.5万元。相应的农村家庭数据为3.1万元、12.3万元、22.3万元、3.7万元、34万元。
报告显示,中国家庭负债平均为6.26万元,总体资产负债率为4.76%。其中,城市家庭平均负债100815元,农村家庭平均负债36504元。
从全国平均水平看,在家庭资产中,金融资产为6.37万元,仅仅只占总资产8.76%,而非金融资产为66.40万元,占91.24%。
【关键词】狂犬病例;影响因素;防治宣传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共患传染病,是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100%,并且无特效药物,但是潜伏期长,有的可能持续人的一生[1]。2009年国际卫生组织最新数字显示,仅我国每年就报告8000例狂犬病死亡病例,其中50%左右是小儿,但是狂犬病在这些地区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了解狂犬病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提高狂犬病疫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本文狂犬病疫情资料来源于本省2009-2010年传染病疫情统计资料及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报告,动物狂犬病检出资料来源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资料。狂犬病毒检验单位均为本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方法为小鼠感染法(MIT)培养分离狂犬病毒。
1.2 调查方法
同时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将调查的6个镇(街道)按城市和农村分为两层,城市化镇抽取一个居委进行调查,农村地区抽取一个村进行调查。由被调查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医师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设计之后,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确保调查人员掌握问卷内容及答卷方法。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狂犬病防治知识、免疫办证情况等。资料的录入和分析调查员在检查无漏填、无逻辑错误后收回问卷,并进行编号,利用excell完成数据录入,应用SPSS17.5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狂犬病疫情情况
本次共调查50例狂犬病例,其中城市地区出现19例,农村地区出现31例。被感染人中男性29例,女生21例。感染年龄最小1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20.5岁,多为小儿。职业分布:离退30.0%、工人25.0%、农民26.0%、职员10.0%、其他14.0%。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5.0%、大专12.0%、高中、中专25.0%、初中40.0%、小学及以下18.0%。感染时间分布:一年中每个月份都有动物伤人,冬季最少,一月份以后,被咬伤人数逐月上升,至每年7-8月达到高峰,后又逐渐下降。这与人的活动,夏季穿衣较少容易被犬咬伤等有关。
2.2 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在感染患者中,95.0%以上的感染者或者亲属对象知道狂犬病是一种不能治愈的传染病;在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方面,92.5%的感染者知道被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会感染狂犬病;且有80.0%的感染者知晓在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伤口,说明感染者狂犬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城市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与农村的存在显著性差异(P
表1:不同地区居民狂犬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比(n)
2.3免疫办证情况
虽然有100.0%的被调查者中认为应该给犬注射预防狂犬病的疫苗,但现养犬的免疫率为80.0%左右,城市居民养犬免疫率96.2%,农村居民养犬免疫率75.2%。城市与农村居民的免疫率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当前本地狂犬病流行趋势和全国的趋势大致相同。从上世纪80年代的狂犬病的严重流行到90年代中期得到有效的控制,再到近年来发病的再度回升[3]。近年来,狂犬病疫情不稳定,且发病县市疫情范围呈扩散趋势,给全省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狂犬病作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其发病具有季节性升高的特点[4]。发病以夏秋季相对较多,冬春季较少。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专家磋商会报告,根据侵入的病毒量和侵入部位,狂犬病的潜伏期2周到6年不等[5]。狂犬病暴露高峰比发病高峰要提前2-3月,本处人被动物伤害发生高峰与全国的一致[6-7],提示狂犬病防治部门要加强夏秋季狂犬病防治工作,每年在夏秋季到来前,要充分利用“9.8”世界狂犬病防治日及时做好狂犬病知识的宣传,按照犬咬伤处置规范正确清理伤口、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本次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及家庭养犬情况调查显示,被感染者家庭养犬率为7.5%,城市的养犬率6.5%,农村的养犬率6.98%,远高于2007年和2008年根据到犬咬伤门诊就诊病人数推算的动物伤害发生率。不过感染者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比较高,95.0%以上的感染者或者亲属对象知道狂犬病是一种不能治愈的传染病;在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方面,92.5%的感染者知道被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会感染狂犬病;且有80.0%的感染者知晓在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伤口,说明感染者狂犬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城市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与农村的存在显著性差异(P
总之,本省2009-2010年狂犬病疫情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疫情范围呈扩散趋势。狂犬病发病数存在地区差异,男性多于女性,以儿童居多,职业以农民多见,呈现明显的夏秋季节性。同时感染者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比较高,咬伤后人群对伤口处理和接种免疫率高,但是城市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与农村的存在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Hyun BH,Lee KK,Kim IJ,et al.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rabies virus isolatesfrom South Korea[J].J Virus Res,2005,114(12):113-125.
[2]Nagarajan T,Mohanasubramanian B, Seshagiri EV, et 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rabies virus isolates in India[J].J Clin Microbiol.2006,44(9):3218-3224.
[3]Merlin AE, Rybakov S,Gruzdev K,et al.Genetic heterogeneity of Russian,Estonian and Finnish field rabies viruses[J].Arch Virol,2007,1 52(9):1645-1654
[4]熊成龙,郝宗宇,卢思奇,等.河南省两株狂犬病毒白和糖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3):261-267.
[5] 张永振,俞永新.防制狂犬病需长期坚持综合防制的策略[J].疾病监测,2005,20(5):225-226.
[6] 胡家瑜,徐天强,伍稚梅等.上海市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预防控制策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1):11-13.
病的发病率及发病的高危因素倍加关注。国内尚无全面详尽的报道。此病在我国的流行分布情况以及
发病高危因素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 尿失禁 ,压力性;流行病学研究;综述文献
压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 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和卫生问题 ,影响患者家庭和生活质量。国际尿控协会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 提出的压力性尿失禁定义为:腹压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 ,不是由逼尿肌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引起的。其特点是正常状态下无遗尿 ,而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它虽然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 ,但难于启齿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交活动、体育锻炼和性生活 ,并能引起精神抑郁、孤[1,2]独、心理障碍 ,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和卫生问题 。这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各国学者对此病的发病率及发病的高危因素倍加关注。现就 sui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1 sui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不同地区发病率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描述性研究主要采用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和生态学研究等方法 ,研究疾病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 ,进行疾病监测和提出病因假设。分析性研究主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两种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疾病危险因素和病因的探讨 ,主要用于对危险因素的评价和检验假设。实验性研究主要用临床试验、人群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等方法 ,评价各种预防、治疗措施的效果。很多文献应用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进行 sui的流行病学调查。minas2[1]sian等 提出尿失禁 urinary incontinence,ui是影响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所有年龄段妇女的一个全世界卫生问题。近来很多机构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3,4]查 ,但是 ui的发病率差别很大 ,波动在 6%~72%之间 , (可能与被调查对象 年龄、居住地区、种族 、调查方法 问)卷 /入户、症状 /医院诊断 、医疗条件等因素有关。
问卷调查适用于大规模调查 ,可以根据症状问卷调查、制订问卷调查和应用权威机构问卷如布里斯拖问卷进行调查。在挪威大型 epincont研究对 1995~1997年间 27 936名 20岁以上乡村居民症状的问卷调查表明 , 25%有不自主[4]溢尿症状 , sui是 ui最常见的类型 ,约占 50% 。hunskaar[5](等 等通过邮寄问卷 制订问卷 ,包括 13个问题 ,如是否有) (咳嗽、大笑时漏尿等 对欧洲 4国 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 29 500名成年家庭女性进行问卷调查 ,表明 sui在西班牙人中发病率最低 23% ,在法国、德国、英国发病率分别为 44%、41%和 42%。入户调查适用于小范围特定人群研究。亚洲地区部分学者对中国台湾 1581名 20岁以上社区女性用布里斯拖问卷进行入户调查 ,ui发病率为 53. 1%,[6]sui发病率为 18% 。日本对 1743名 65岁以上社区老人[7]入户调查表明 ,ui发病率为 10% 。sui发病在不同种族中有差异 ,黑人发生 ui的危险因素与白人不同 ,白人妇女ui的发病率是黑人的 2倍。研究表明 ,虽然 sui的发病率[8]逐年增长 ,但只有不到 40%的 ui患者就医 。从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可见 ,因受心理、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 sui实际发病率比临床统计的发病率更高 ,问卷调查也比入户调查的发病率高。我国 sui的发病率尚无全面、准确、多中心的调查。
2 sui发病的高危因素
很多研究都报道了 sui发病的高危因素 ,如年龄、结缔组织薄弱、分娩、肥胖、便秘、严重的盆腔器官脱垂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 1 年龄因素 挪威 epincont大样本研究调查了 27 936名社区居住的各年龄段成年女性 ,表明随年龄的增长 ,ui的发病率也增加。sui在中青年中较常见 ,约占 50%, 45~55岁是 sui的发病高峰 ,55~70岁较为平缓 ,70岁以后略有增[9] [10]长 ,认为年龄与 ui的发病密切相关 。samuelsson等 调查了 487名 20~59岁的妇女表明 ,ui是女性常见病 , sui在ui中最常见 ,年龄是 sui发病的高危因素 or =2. 5 。mi2[1]nassian等 提出 sui发病高峰年龄为 40岁 ,后缓慢降低 ,80岁为发病最低点。
2. 2 妊娠与分娩 孕期发生 sui的病因尚不明确 ,有解剖改变如子宫增大压力增高、肾功能改变、膀胱和尿道功能改变等。妊娠与分娩对盆底肌肉、神经的影响和孕期激素的作用及分娩方式都可能与 sui发病有关。
2. 2. 1 对盆底肌肉的影响
研究表明 ,分娩能够损伤盆底肌肉 ,造成泌尿生殖道的支持组织损伤 ,并和产后 ui发病相关 ,可能与支配盆底的肌肉和尿道括约肌受机械性损伤有[10]关。ui发病随产次增加 or =1. 7 、助产和新生儿体重增加而升高。盆底肌肉锻炼 kegel锻炼 对 sui治愈、改善率一般为 50%~80%。[11]
2. 2. 2 对盆底神经的影响 dolan等 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对 1985~1987年 96例孕妇进行调查 76例随访 7年 ,)55例随访 15年 ,研究初产妇是否存在盆底神经损伤及与sui发病是否相关。研究表明 ,盆底运动单位电位时间延迟 ,推测产后存在盆底神经损伤。sui的发病率不仅在孕期明显上升 ,而且随产后随访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孕期出现sui症状的女性 15年后发生 sui的风险将增加一倍。kane[12]等 研究会阴神经挤压伤后早期应用雌激素对会阴神经及尿道外括约肌远端神经纤维超微结构的作用。发现在自然分娩时盆底组织被损伤 会阴神经是其中之一 ,会阴神经损伤与 sui的发病相关。
2. 2. 3 孕期激素的作用 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可影响组织和器官间的胶原成分 ,损害控尿机制 ,但是否成为 sui的病因[13]尚有不同见解。kristiansson等 对 200例早孕妇女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检测孕妇血孕酮、雌二醇和松弛素浓度 ,运用多因素分析得出:血松弛素水平与 sui发病相关 ,孕早期血松弛素水平高者不易患 sui,但作用机理不清。血孕酮、雌二醇水平 ,母亲年龄、孕期体重增加、与前次分娩时间间隔、吸烟等因素均与 sui发病无明显的相关性 ,推测可能是样本量过少所致。孕期激素的作用与 sui发病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 2. 4 分娩方式的影响 自然分娩对盆底肌肉、神经有损伤 ,剖宫产是否能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 近来对剖宫产与 sui[14]发生之间的研究报道甚多。chalinha等 对选择性剖宫产与阴道分娩 sui发病率差别进行研究 ,他选取选择性剖宫产40例 ,阴道分娩 80例 ,每组均分娩 3次。阴道分娩组 36%发病 ,而剖宫产组 3%发病 ,阴道分娩组 sui发病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 ,是否所有类型剖宫产均能起到保护作用 ?[15]groutz等 随访了 145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与 100例剖宫产 梗阻性难产 、118例选择性剖宫产 ,至分娩后 1年 ,并进行前瞻性研究。认为剖宫产 梗阻性难产 术后 sui发生率与自然分娩相似 ,但选择性剖宫产术后 sui发病率较低 ,可能系梗阻性难产行剖宫产患者产程进展较慢 ,盆底组织损伤较广泛所致。
2. 3 雌激素水平 绝经后 sui病因一般认为是盆底松弛。正常育龄妇女主韧带、宫骶韧带、肛提肌和阴道后穹窿组织均有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 er 。绝经后妇女阴道壁β组织中 er表达与血雌二醇水平呈正相关 ,阴道壁中 er2表达缺失。有关补充雌激素治疗 sui的研究尚有争议。动物实验表明 ,去卵巢大鼠的会阴神经挤压伤后 ,予以雌激素治疗 ,支配尿道外括约肌的神经纤维首先发生变性 ,继而再[12]生和修复 。但有的患者经过激素替代治疗 ,疗效并不明显 ,可能与盆底组织 肛提肌、盆底神经等 er水平低有[16]关 。补充雌激素虽可改善膀胱、尿道的血液供应 ,增加尿道黏膜的厚度和阻力 ,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盆底支持结构的薄弱。
2. 4 生活方式 研究报道 ,吸烟、体育锻炼、饮酒、咖啡与女性 sui发生密切相关。吸烟患者多伴随咳嗽 ,重者伴有哮喘、呼吸困难 ,长期腹压增加而易发病。有学者报告即使戒烟 ,仍不能降低其发病率 ,但戒烟、戒后能否改善患者症状尚无报道。喝茶和过度吸烟可能是发病的高危因素 ,高强度体育锻炼、饮酒、咖啡与发病无关 ,增加低强度体育锻炼与发病负相关。通常尿失禁患者因害怕漏尿、佩带尿垫或有难闻的[17]气味而减少或终止锻炼 ,但 stach2lempinen等 发现盆底肌肉收缩与体育锻炼强度无关 ,他认为 ,虽然体育锻炼患者漏尿量较多 ,但她们生活质量与未锻炼的患者是相同的 ,且漏尿并不影响患者的体育活动。对于不经常锻炼的患者 ,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是主要影响她们生活质量的原因。elias[18]son等 通过问卷调查瑞典女跳高运动员中 sui发病情况 ,35名运动员平均 15岁 12~22岁 ,80%的运动员在训练时有不自主溢尿。这种现象从训练 2. 5年后开始出现 ,年龄训练时间、训练频率与溢尿明显相关。应用会阴收缩力计检测 10人盆底肌肉收缩情况 ,均无异常。
代谢性疾病如各种原因导致的 bm i升高 ,糖尿病等与[19]ui的发病相关。最新报道 , sui发病与饮食有关 ,全脂肪 (摄入 特别是饱和脂肪酸 与 sui发生明显相关 or =2. 02,)95%ci1. 09~1. 84 ,胆固醇摄入增加也增加患 sui的风险or =2. 09,95%ci1. 40~3. 14 。碳水化合物是 sui发病 (的保护因素。维生素 b 与锌 zn 在肉类食物 特别是瘦12)肉 中含量高 ,摄入量过多会增加 sui风险 ,血浆过高 zn浓度能改变血浆脂蛋白结构 ,损害肌体免疫系统 ,间接增加sui风险。
2. 5 盆腔脏器脱垂与 sui发病关系 盆腔脏器脱垂 pelvicorgan prolapse, pop 和 sui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并已成为较突出的社会生活问题。50%以上的妇女会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和盆底功能障碍 ,50%~65%的妇女患有尿失禁。sui和 pop紧密相关 , 50%的 pop患者伴有sui, 80%的 sui患者伴有 pop。sui和 pop患者盆底支持组织平滑肌纤维变细 ,排列紊乱 ,结缔组织纤维化和肌纤维萎缩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3 结 语
sui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高额医疗费加重了她们的经济负担。在国家健康和医疗保险服务方面也增加了相当[20]大的开支。美国每年用于尿失禁的医疗费用约 160亿 。sui是一个全世界的卫生问题 ,英国有报道 sui患者不仅医疗条件较差而且缺乏健康指导 , sui是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5]问题 ,卫生组织应对此多加关注。hunskaar等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西班牙和英国 ui中只有 25%的患者就诊过 ,法国和德国就诊率稍高 ,分别为 33%和 40%。总体来讲 ,数百万的欧洲女性患 ui,就诊及治疗率都非常低。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给她们提供恰当的治疗。我国妇科泌2尿学及对 sui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sui在我国流行分布情况 ,发病高危因素都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minassianva,drutzhp,al2badra. urinary incontinenceas a worldwide problem[j ]. int j gynecolobstet, 2003,82: 3272338
[2] dugan e,cohen sj,blanddr. the association of depres2sive symptoms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 among older a2dults[j]. j am geriatr soc,2000,48:4132416
[3] hunskaar s,arnold ep,burgio k, et al. epidemiology andnatural history of urinary incontinence[j]. inturogynecolj pelvic floordysfunct,2000,11: 3012319
[4] brown js,nyberglm, kusek jw, et al. proceedingsof the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2eas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pidemiologic issues inurinary incontinence inwomen[j]. am j obstet gynecol,2003,188: s77288
[5] hunskaar s,lose g, sykesd,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uri2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j]. bju int,2004,93: 3242330
[6] chen gd,lin tl,hu sw, et al. prevalence and correla2tion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overactive bladder in tai2wanesewomen[j]. neurourolurodyn,2003,22: 1092117
[7] nakanishin, tatara k,naramura h, et al. urinary and fe2cal incontinence in a community2residingolderpopulationin japan[j]. j am geriatr soc,1997,45:2152219
[8] abrams p,cardozol, fallm, et al. the standardisation of
terminology of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 report from thestandardisation sub2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ti2nence society[j]. neurourolurodyn,2002,21:1672178
[9] rortveit g, sandvik h,hannestad ys, etal. a community2based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female urinary inconti2nence: the norwegian epincont study. epidemiology ofincontinence in the county ofnord2trondelag[j ]. j clinepidemiol,2000,53: 115021157
[10] samuelsson e, victor a, svardsudd k, et al. determi2nants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a population of youngand middle2aged women [ j ]. acta obstet gynecolscand,2000,79:2082215
[11] dolan lm, hosker gl,mallettvt, et al. stress inconti2nence and pelvic floor neurophysiology15 years after thefirst delivery[j]. bjog,2003,110,110721114
[12 ] kane dd, kerns, jm, lin dl, et al. early structuraleffects of oestrogen on pudendal nerve regeneration inthe rat[j]. bju int,2004,93:8702878
[13] kristiansson p, samuelsson e, von schoultzb, et al. re2productive hormones and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inpregnancy[j ].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2001, 80:112521130
[14] chaliha c,digesu a,hutchingsa, et al. caesarean sec2tion isprotective against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nanalysis of women with multiple deliveries[j ]. bjog,2004,111: 7542755
[15] groutz a, rimon e, peled s, et al. cesarean section:does it really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postpartum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 prospective study of 363women one year after their first delivery[j ]. neurourourodynamics,2000,23:226
[16] zhul,lang jh, feng r, et al. estrogen receptor in pel2vic floor tissues in patients with stress urinary inconti2nence[j]. inturogynecolj pelvic floordysfunct,2004,15: 3402343
[17] stach2lempinen b, nygard ch, laippala p, et al. isphysical activity influenced by urinary incontinence[j]? bjog,2004,111: 4752480
[18] eliasson k,larsson t,mattsson es. prevalence of stressincontinence in nulliparous elite trampolinists[j]. scandjmed sci sports,2002,12:106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