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就业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蓝莓产业化;协会功能;挖掘;提升;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 S6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36-01
安徽省蓝莓协会立足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开展强化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和建设“美好安徽”中的功能研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验主体,整合产业链,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产业、要素、利益联结,进一步挖掘科技服务及产业技术升级的功能。推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研究,执行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探索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通过利益纽带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推广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技术升级,促进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在提高产业化组织整体经营利润的基础上,使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得到提高,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目标[1-2]。
1 安徽省蓝莓产业现状
蓝莓属于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为多年生灌木小浆果。蓝莓果实风味独特,富含花青甙,具有抗氧化能力和营养保健功能,因此蓝莓资源的开发前景极其广阔。我国自1981年开始引种试栽,经过30多年栽培技术的探索,初步形成蓝莓北方高丛品种的种植模式和兔眼蓝莓品种的种植模式,截至2014年6月,我国的蓝莓种植面积2万hm2以上,种植面积还在逐年增加,蓝莓产业化发展已经初步形成。
安徽省位于长江中下游亚热带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900 mm以上,年均气温15~20 ℃。全省酸性土壤面积达234.3万hm2,酸性土壤、湿润气候和充足降水给蓝莓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适宜南高、北高、兔眼等品种适生,长江流域被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蓝莓重点发展区域。种植蓝莓能够合理开发和利用荒山、荒坡、低产林地,蓝莓的栽植和果实采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而促进了当地人员就地务工创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所以蓝莓产业符合国家政策支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根据安徽省蓝莓协会调查情况表明,安徽蓝莓种植面积超过6.67 hm2的企业83家,截至2015年1月,安徽省蓝莓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 333.33 hm2,年产蓝莓鲜果达1万t,蓝莓生产、种植、加工及销售的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以上,且还在逐渐增加。蓝莓产业被纳入安徽省优先发展的产业体系后,推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联合经济优势和良性经济结构的形成。
2 存在的突出问题
蓝莓产业具有产业链条较长、产品品种较多、涵盖范围较广的特点,涉及农业生产、贮运与精深加工等不同领域。我国虽然在蓝莓品种引选、育苗技术、栽培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现在的研发水平仍落后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蓝莓生产国。目前,我国主要存在着品种资源缺乏、栽培模式混乱、贮运和加工技术落后等突出问题[1-2]。
安徽省蓝莓协会各会员单位多为资本投资企业,初入蓝莓行业时,是通过土地扭转承包农村土地,种植蓝莓。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引种的蓝莓品种层次不一,造成蓝莓种植不能形成标准,增加了种植成本;在蓝莓栽培管理技术上的缺乏,使得蓝莓树生长缓慢,蓝莓产量达不到预期;在贮运加工技术方面的短板,造成蓝莓鲜果销售货架期短,加工的产品多为低端产品,产品销售不畅,蓝莓的直接经济效益不能得以显现。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走市场道路,因此有个别会员单位在蓝莓种苗、蓝莓鲜果及加工产品方面采取以次充好,恶意降价,扰乱了蓝莓产业的正常规律。安徽省蓝莓协会为了能够有效地服务会员,规范市场,以蓝莓精深加工技术为切入点,形成产业技术间的无缝对接模式,通过强化协会功能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持续发展,挖掘协会功能,提高蓝莓产业升级。
3 研究目标
农业产业化技术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环节,且各环节间都有一定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从蓝莓产业链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入手,引进国内外蓝莓新品种,通过气候条件、土壤结构及加工需求来筛选出江淮流域适生性品种,改进江淮流域蓝莓种植的品种结构;开展蓝莓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在园区规划及选址、土地平整及土壤改良、品种选择及田间管理、早晚熟促成栽培等方面进行技术集成,提升江淮流域蓝莓果品品质及产业价值;进行蓝莓采收、前处理、贮运、保鲜等技术的研究与实施,制定相关技术规程,延长蓝莓鲜果市场货架期,满足蓝莓鲜果市场需求,实现错峰上市,提高蓝莓种植的经济效益;针对高中低不同消费群体开发出相应的深加工产品,将蓝莓资源综合利用,加工成食品原料、添加剂及日化原料,拓宽蓝莓产品市场面、延长蓝莓产业链。通过江淮流域蓝莓产业一体化标准模式应用示范推广,对蓝莓产业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3-4]。
4 研究展望
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蓝莓产业的实际,集成已有的技术成果,科学设计研究攻关方向,开展蓝莓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和集成研究。在此基础上组织大面积的生产示范,通过加大会员单位间的理性合作,提高技术的集成度和创新性,同时分区域、分类型加大示范推广面积,可有效降低会员单位间的恶性竞争风险。
从市场需求来看,近年来国内外对蓝莓,特别是优质蓝莓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现有生产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蓝莓产业已成为我国许多区域的农业支柱产业。本课题的技术成果,顺应了蓝莓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安全,有利于提高蓝莓的经营规模和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5 参考文献
[1] 董克锋,郑建立,岳清华,等.高效产业化蓝莓生产基地建园的几个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4):8136.
[2] 张珊珊,鹿永华,林德荣,等.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2015,37(5):68-71.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高等教育首要的和基本的目标。社团工作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社团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促进了大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本文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团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
社团工作计划书范文一.社团宗旨:
二.社团成立背景:
三.社团活动意义:
四.活动安排
五.未来发展
1社团宗旨
传承名族文化,弘扬武术精神,提高身体素质,争做文武全才。
2社团成立背景
武术是中华民族史册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承载着一种历史的厚重,展现一个民族的性格,引领一个民族的灵魂。塔里木大学武术协会吸收了上届比赛的武术精英而建立,以南拳、太极拳、长拳等拳种发展成为学校最有活力和各项能力的学会之一。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会举办各种活动将武术带进大家的生活。
3社团活动意义
通过校园武术活动丰富和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升校园文化魅力,弘扬时代主旋律,丰富青年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倡导高尚、健康文化武术生活,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品味和武术修养,全面拓展广大青年学生素质,展示我校师生良好精神风貌,引领大家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了扩大武术协会的知名度,进一步在广大青年大学生中扩 大影响,加强对中国武术的认识,我校将隆重举办武术比赛,借此机会,宣扬中华民族国粹武术,使更多的人了解武术、喜欢武术,并能够参与武术运动.
4活动安排
我们在这学期有:1校园金腰带活动
2华山论剑武术比赛
3我爱武术武术交流活动
6未来发展
一、吸收人员,为协会助添希望和活力.本次纳新将基于上界经验,注重招纳有功底的会员.本着协会建会的宗旨,扩大招生范围.
二、分组管理.改变协会建制,使武术协会由散打社、双节棍社构成(跆拳道社、剑术社).各社工作由武术协会安排,各社活动由各社内部自行策划,是否实施将由武术协会议会决定.开展活动时要以安全为基础,创新为目的,作到人性化、科学化.
三、改变对新人的培养方法.针对新入会的会员要从武德讲起,讲解学武的宗旨和目的(以及学校的校纪校规),再进行专业训练.
四、协助院、系各个部门工作,积极参加一切活动.加大会员积极性,重视科学发展和良性循环.
五、加强对外发展.与校外相关部门加大合作力度,增强对别人优点的学习.不断做协会自身的发展和自我完善.
六、主动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例如:到东亭为残疾人、老年社区表演)给自身创造一个锻炼的机会,也为学校取得好的名声。
七、尝试申请某公司赞助,加强我们对外部交流能力,以增加商业表演的形式来加强会员的兴趣和协会的实力。
八、在武术协会内部(主要是双截棍这边)一月来一次比武,比武形式以系为单位通过对学习双截棍技艺的多少和标准程度来评判,第一名给与精神和物质奖励。
九、考虑对学校和协会的正面影响,我们将计划分出部分会费奖励给学习优异、表现良好、工作积极的成员,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十、组织武术协会与其他协会共同举办一些趣味、公益活动,加深各协会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还有诸多工作计划在我们下学期的工作中将陆续实施,我想在我们09界武协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武术协会将会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壮大!
社团工作计划书范文在学期的开始,创协要继承和发扬上学期团结务实的工作精神,积极热情工作的态度,要总结以前的工作失误,争取在新的学期中把社团的各项工作做的更好,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把社团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工作任务目标:
1.狠抓社团常规工作,完成制度建设到文化建设的顺利过渡;
2.切实加强学生自主管理社团,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3.重视干部队伍的建设,由内而外壮大自我;
4.充分调动社团积极性,使社团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工作宗旨
社团以和谐、热情、求实、拓新为工作理念,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术、文化、体育、实践及公益活动。
三、活动项目
1、召开动员大会,让干事更加了解创协,规划创协未来一年的走向,展望创协的发展前景,描绘创协未来蓝图。
以动员大会体现创协整体的精神面貌和内部团结,提高团体部门的凝聚力。鼓舞士气。(十月十四)
2、部门例会,协会包括副部长在内的干部负责人会议每一周或两周固定时间召开,会议中办公室要做好会议记录,组织部记录到会情况;
各部例会时间由部长民主商议后决定,但必须有会议记录和考评纪录(十月十五日起)。
3、创办《路》杂志,及时全面向学生传递国家有关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及创业的理论知识,也作为本协会对外宣传的途径和
平台(商务部与办公室负责)。
4、创业设计大赛,并择优给予奖励,推荐到报刊杂志,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设计大赛(即日起开始筹划)。
5、与各大高校创业联盟组织联系交流,取得经验支持和科学指导,建立起共青地区的创业团体组织示范点(即日起开始筹划)。
6、网站宣传,以南大共青学院百度贴吧,师妹及南大共青学院网站为平台对创协进行宣传。
7、为创协邀请一位指导老师,以指导老是的影响力获得学校团委的支持,并且提高我社团工作积极性。
8、其他活动,
简历设计评比(招聘会开始的前两周开始)
原则:量身定做、简洁精练、特点突出、真实可信、中英两份
结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婚姻状况,联系方式等。
教育背景:按时间顺序列出初中至最高学历,学校,专业,主要课程。所参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工作经历:按时间顺序列出参加工作至今所有的就业记录,包括公司名称,职务,就任及离任时间,应该突出所任每个职位的职责,工作性质等。
其他:个人特长及爱好,其他技能,专业团体,著述,证明人等。
以 学会创业赢在中国 的口号的视频观看及写感受。
赢在中国视频 (每周一次或每两周一次)
创业协会举行的辩论大赛
(时间待定)
9、总结大会,对本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回顾一年来的努力、汗水、遗憾、成功等各种各样的历程。
总结失败经验,表彰优秀个人和团体,
社团工作计划书范文新学年、新气象,在新学期的开始,团体部要继承和发扬上学期团结务实的工作精神,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要总结以前工作中的失误,争取在新的学期中把学生团体的各项工作做的更好,顺利开展社团各项活动,将我校的学生团体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工作思想
以十精神为准,本着更好的为同学服务的态度,将常规工作与评建工作相融合,以饱满的精神和青春的活力迎接新学期的挑战,不断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优化部门的工作形式,丰富部门的工作内容,锻炼部门干部与干事的工作能力,完善部门的工作制度,更好地发挥社团的作用,协助团委、学生会谱写出辉煌的工作乐章。
二、工作宗旨
主席团以培养销售精英,打造管理干将为工作理念,积极引导、服务、协调、监督和考核各部门,组织社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术、文化、体育、实践及公益活动。
三、工作主题
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围绕全校工作的具体安排,以社团发展为核心,以满足广大会员爱好为目标,以保证广大会员权益为目的,以开展社团会员为手段,以社团稳定发展为基础,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校园文明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的监管力度,对校级大型社团活动给予大力支持;进步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维护学生社团成员的合法权益,为评估做出最大努力。
四、重点工作
(一)营销策划大赛
具体计划:1时间:四月初
2地点:安徽新华学院
3比赛流程:三月中旬向团委递交活动申请书,活动申请后,安排具体人员对比赛进行前期宣传,对报名选手进行分组并对比赛规则进行简单的培训
4比赛规则:分组(4-6人为一组)由我社进行商家联系提供比赛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产品进行销售,比赛结果以销售额为准
5比赛奖励:设一、二、三等奖
6活动预案:具体活动时间、地点以宣传单通知为准,(由于天气或其他特殊原因另行通知)活动期间我社将以社团指导老师及主席团组成后勤保障及处理突发事件
(二)百元创业大赛
具体计划:1时间:四月底
2地点:安徽新华学院
3比赛流程:三月中旬向团委递交活动申请书,活动申请后,安排具体人员对比赛进行前期宣传,对报名选手进行分组并对比赛规则进行简单的培训
4比赛规则:分组(4-6人为一组)由我社提供一百元创业资金由组员自行发挥创造最大利润,比赛流程有我社成员全程监督,比赛结果以利润额为准
5比赛奖励:设一、二、三等奖
一、 补贴性培训业务
(一)就(创)业培训业务
主要服务失地农业与应届毕业生,一是根据市场分析,大部分就业人员受限于专业、经验,尤其是单一技能的束缚,外部我们要加深与西咸物业协会沟通,合理利用企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炉再造”,内部根据西咸城服公司项目需求开展“定制化”的培训业务,通过提升就业率,吸引更多学员主动报名培训;二是拓展市场范围,争取获批除沣西新城以外行政区域培训资格,同时适当增加培训专业、工种,如酒店客户服务、电工技能、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技术、电器维修等就业需求量大的技能培训,提升就业与培训效率。
(二)开展惠民性业务
积极争取人社部门惠民培训业务名额,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在街办、村组、社区等机构开展惠民培训工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需求开展养生课堂、防诈骗知识讲座、心理知识辅导等多样化课程活动,同时利用雅致培训学校、海鑫培训学校等长期合作机构资源,共同开展养老护理员、月嫂、家政、物业经理人、客服等就业面广的收费型培训,或以社区为开展茶艺、插花、养生、手工艺、餐食等提升生活品质的培训业务。
业务开展情况表1
序号
运营年份时间
专业课
类别
专业课
期数
(期/年)
每期
班级数
(班/期)
每班
学员数
(人/班)
可获得补助
资金的学生
数(人/年)
补贴标准
(元/人·年)
获得补助资金(万元/年)
备注
1
2020年
就业
技能培训
4
1
50
120
1080
12.96
学员均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
创业
培训
6
1
25
150
1000
15
学员均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
惠民
培训
2
1
50
60
300
1.8
合计
29.76万元
二、业务拓展方面
学校拥有标准化实训场地,设施设备完善,自身资金高于同类型培训学校,劣势在于现阶段交通不便,位置较远,住宿及餐饮不便,自身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在开展合作办学增加营利性业务时,不适宜承接远距离培训,封闭式培训,长期培训,学员来源初步确定为辖区内居民、园区内企业以及新区范围内人员密集型企业,主要进行以下培训:
(一)技工技能资质培训
在就(创)业培训与社区培训的同时,根据培训人员诉求,寻找有鉴定资质的院校、鉴定中心合作开展安全应急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职业资格证考试等业务,同时可借鉴沣西咸信息技术培训学校业务开展模式,在上级主管单位申请继续教育培训资质,依托西咸集团系统内职工、能源金贸区入区企业进行宣传,开办职称类继续教育培训业务,为区域职称提升提供保障服务,增加自身造血能力。
(二)服务入区企业培训
根据入区企业需求,践行新区营商环境提升工作,针对企业需要制定培训计划,与商贸学院进行合作,为企业提供专业师资力量以及课程体系,并组织实施。具体可以开展企业团队建设拓展、人才发展培训、新员工培训及心理类型培训课程等,业务开展初期依托文创小镇企业孵化平台,学校与华源人力公司合作为企业提供服务,为方便业务宣传沟通,可以由华源人力公司不定期安排专人驻场提供服务。
一是为入驻企业的人力提升、管理、营销等,提供专业化课程辅导;二是根据需要可以邀请省、市知名的学者、作家、艺术家、企业家等人士,为入区企业分享创业经验和生活体会,同时依据需求不定期举办沙龙、分享会、创业讲座等,为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三是提供资质证书类培训,与鉴定中心合作根据企业职工需要开展中低端,中高端证书培训,为本土企业中有需求的中高端人才提供自我提升机会。
(三)开展少儿培训业务
一是依托文教园区优质的教育资源,与第三方机构共建“少儿素质教育基地”,开展教育实践基地、中小学师资培训、学生大脑思维创新培训、学生社会实践拓展、少儿艺术培训、在线教育等合作项目,丰富学生课后课内容,提升辖区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二是依托学校现有场地基础,结合周边市场资源与陕西新育心理培训学校合作,打造少儿“研学、托育”品牌化培训基地,前期以学校为主探索运营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后期可在新区内开展品牌运营工作。
业务开展情况表2
运营年份时间
专业课
期数
(期/年)
每期
班级数
(班/期)
每班
学员数
(人/班)
收费标准/每人
预计收入(万)
备注
2020年
3
1
40
200(根据工种不同费用浮动)
2.4
合计
3
120
关键词 校企协同创新;顶岗实习平台;运行机制;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6-0070-04
教育部、财政部在2011年联合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多数高校开始制定协同创新计划。如何推动校企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运行机制构建及实践。
一、协同创新与顶岗实习
(一)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和类型
协同创新是1971年德国学者Haken在系统论中提出的,其结果是为了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此后,协同的思想在创新系统理论中得到重视和深化[1]。当前,虽然学界对于协同创新的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无论何种定义其基本内涵都指向创新主体以利益共赢为目标,以协同合作为方式,共同构成深度交叉融合的创新系统,各创新主体组成了一个有机的、联系紧密的整体[2]。协同创新类型因主导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主导、产业组织和高校主导等。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按其合作主体,分为校校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和国际协同等;按其协同领域,分为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等[3]。
(二)校企协同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发展到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阶段后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直接参与的主体不仅有学生、学校,还有社会各个组织群体(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用人企业、社会组织等)。
顶岗实习的良好运行依赖于校企深度合作。顶岗实习通过建立校企协同顶岗实习战略联盟,确立各方利益共赢目标,明确行业、企业和学校三个直接联系的主体要素,以协同合作的方式,建立稳定的三级校企协同新型组织,由此构建顶岗实习平台及相关机制,并在该机制作用下,理顺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持续改进其运行方式,最终产生“1+1>2”的协同效应,顶岗实习质量就会获得全面提升,见图1。
二、建立校企协同顶岗实习战略联盟
(一)价值观和文化上协同
由于各方在创新过程中的定位、资源和能力、发展目标上都存在一定差异,形成了不同甚至潜在对立的组织文化和行为准则,因此校企需打破双方的藩篱,在价值观和文化上建立认同和包容,形成互赢的心理预期,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基于信任与交流的愿景协同
信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各方对自身优劣势的准确判断,找准自己在创新中的定位,厘清各自的关注点,实现教学科研与生产效益有机链接。信任源于沟通,建立共赢模式下的相互信任,能最大程度消除交流中的信息损耗,最终使合作双方获得协同效应。
(三)风险与利益观念上协同
利益相关主体协商找准“风险与利益”的平衡点,建立基于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校企联盟,使得校企协作关系趋向长期、稳定和互惠,推动各方在资源共享上承担更多的义务,促进合作在风险共同承担和利益共同分享基础上进行。
三、构建顶岗实习平台及运行机制
(一)确立校企协同顶岗实习的目标
校企协同各方主要涉及行业协会、用人企业和学校,需要确定利益共赢的基本目标,即立足本地,面向区域,辐射珠三角及广东省,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二)明确校企协同顶岗实习三个主体要素
顶岗实习主要涉及行业协会、用人企业、学校三个直接联系的主体要素。
行业协会是非营利性组织,却具备指导和管理企业的属性,是企业的上层管理组织。协同关系一旦确立,行业成为协同创新的决策主体,与学校在协同关系中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用人企业是营利性的经济实体,其根本目的是追求经济利润。协同关系一经建立,用人企业则成为协同创新的保障主体,是顶岗实习的实施者,与学校在协同关系中组成紧密合作的整体。
学校是教学顶层的设计者,既是协同创新决策主体又是责任主体,是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主导,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实现者。某种程度上,学校、企业是利益共同体。
(三)建立稳定的三级校企协同新型组织
在实施校企协同创新的过程中,顶岗实习涉及到不同利益目标的创新主体,这是一种独特的混合型跨组织关系,其中单个主体不可能获得合作的全部控制权,需要有新的管理技术和组织设计。可建立该组织机构的三级组织机构管理协同创新,同时在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下设管理办公室。
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成立校企协同创新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与行业领导任组长,校方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企业分管生产的厂长任副组长,学校、企业相关部门中层领导及各二级学院院长为组员。委员会负责校企协同创新宏观统筹规划以及高层决策、政策咨询和创设校企协同创新环境等。通过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拟定双方协同创新促进条例,突破双方操作层面上的瓶颈,营造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规划二级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协同创新。
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在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领导下,成立由二级学院领导负责,学校与企业相关中层领导组成的校企协同创新管理指导委员会,进行校企协同创新中观管理指导,负责中层合作的协调和管理,出台二级学院层面加强校企协同创新的若干意见,制定顶岗实习运行管理等制度。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下设管理办公室,负责校内外合作单位联络接洽,由专人负责。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聘请校外专家参与学校各项教学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交流沟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室;邀请企业名师走进课堂,组织学校为企业开展培训、科技服务等。
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在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协调及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成立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由专业教研室、企业生产运行部门与企业相关基层组成的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该委员会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事宜与顶岗实习密切结合,并将共同制定的顶岗实习计划落到行业工作计划和企业生产计划之中,在微观上指导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专业教师下企业和企业员工培训工作。
(四)校企协同顶岗实习平台运行机制保障
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配机制。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通过顶岗实习平台互动,激发企业合作的动力,在共赢目标作用下,依托行业及其自身资源优势,进行各类科技项目开发、人才培养和服务培训,创新合作形式,最终形成基于“持续合作、共同研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制度。
建立运行保障和成果转化机制。顶岗实习平台的运行是系统工程,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不仅需要在制度、管理和操作上建立保障平台平稳有效的运行机制,而且还需要借助行业企业资源优势,开展创新活动,并进行科技成果转让和孵化。
建立科学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顶岗实习平台是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开放式平台,平台运行过程中需要科学指导与管理,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通常需要协助第三方介入的绩效评价,按照明确的计划任务,加强目标管理和阶段性评估,完成平台利益分配和人员考核机制的实施。
四、践行顶岗实习运行机制
(一)人才培养的协同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参照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依托顶岗实习平台,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指导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直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例如,与美容行业知名企业广东华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华好学院”,双方按照高素质、强技能且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美容行业管理及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三双、四跟”的人才培养模式[4]。“三双”即学生双重身份,教师双重角色,领导双重责任;“四跟”即专业跟着行业企业走,课程跟着服务管理走,教学跟着岗位标准走,教材跟着项目任务走。在体制、机制上保证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方位地内植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2.实践教学改革
双方为突出“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办学理念,依托顶岗实习平台,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制定教学计划,协同构建“岗位认知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创作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例如,与广州机床工具行业协会共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机床学院”,实施人才“订单”培养,双方在“校中厂”和“厂中校”实训基地协同指导学生进行岗位认知、专业技能提高、创新创作能力提升,经过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考证和创新创业等环节,形成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外校、初级到高级、分立到综合,与理论教学紧密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5]。
3.监测体系改革
由于第三方人才评价机制缺失,人才培养结果难以监控和测评。首先,校企统筹规划委员会需要建立健全第三方人才测评的工作机制。其次,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需要重构测量和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指标体系。再次,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需要设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方法。最后,将能力测评结果反作用于教学,加强人才培养。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通过与长隆集团深度融合,实施“前店后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以“准职业人”身份学习和工作,接受企业化管理。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与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合作建立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最终完成学生职业能力的测评。
(二)学生发展的协同
1.职业能力专修课改革
当今人才需求已从单一技能型向复合型高素质乃至创新创业型人才转变。为了适应转变,学校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作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抓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通过校企管理指导委员会参与开发开放式职业能力专业选修课程,融入企业用人需求和专业发展要求,围绕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进行一体化课程设计。在创新创业项目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设计、计划实施、答辩验收等环节完成创新创业学习。
2.创新职业技能大赛
依托顶岗实习平台,与企业开展系列的技能大赛。校企实践服务委员会策划大赛赛项,大赛项目都源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贴近现实,企业深度参与大赛过程、学生参与大赛后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自发建立起课程与技能的横向联系;学校通过大赛推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促进校企的协同创新。
(三)企业需求的协同
1.人力资源需求
高职院校能够为企业输送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校企协同创新以人力资源为纽带,促进双方广泛的合作,双方遵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原则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2.技术创新需求
企业的技术革新和研发工作需要与学校合作进行,学校能够提供场地、设备等资源,使其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去,还能针对企业特定需求,直接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通过采取校优秀研发团队进驻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或者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建专门实训室和新产品研发及新技术再创新中心,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攻关项目《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协同培养的探索与研究》,主持人:何静)
参考文献:
[1]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2):165-174.
[2]唐阳.关于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2(7):14-16.
[3]李祖超,梁晓春.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2(7):81-84.
[4]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校企共同华好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典型案例[C].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高峰论坛,2012:18-22.
[5]刘君义,方健.“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2):10-13.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rnship Operational Mechanis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JIE Ping-ying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83, China)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全民创新全民创业活动和加快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规划的要求,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主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健全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五大体系”,激活创业主体,完善创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放宽创业领域,保护创业成果,城市充满创业活力,社会形成创业氛围,激发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创业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
二、目标任务
鼓励劳动者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力争用2年时间,健全政府职能部门共同组织、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的管理服务和组织领导体系,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新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崇尚创业、支持创业、竞相创业的局面。2009至2010年,我市全员创业活动指数达到20%以上。创业带动就业比例为1:5,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达到30%,创业活动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创业环境满意度明显增强。具体目标是要实现“六个一”:
一是树立一批创业示范基地。新增40个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30个;建设24个创业示范街道(或示范社区)。
二是培育一批创业实体。新增私营企业600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5000户,企业(个体户)存活率(存续一年以上)为70%。
三是扶持一批返乡创业典型。新增返乡农民工创业品牌基地30家,规模以上返乡创业经济实体1000家,带动农民就地就业10万人以上。
四是培训一批创业“小老板”。组织开展创业培训10000人,培训后自谋职业或创业成功率50%以上,大中专技校学生参加创业指导和创业活动的人数达到60%,毕业生当年创业人数达到5%以上。
五是建立一个创业项目库。针对不同的创业群体,采集开发5000个的创业项目。
六是组建一支创业指导专家队伍。依托市、县(区)、开发区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平台,组织一支200人的创业指导服务专家队伍。
三、主要工作
(一)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形成政府促进创业的工作推动机制
在市就业工作联系会议机制下,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劳动保障部门及各有关单位组成,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工作摆在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同时,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及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的作用,探索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化运作机制,明确各自职责,落实工作目标任务。
(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不断改善企业环境
放宽市场准入,切实改善行政管理和办证手续,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劳动者创业。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优化我市创业环境。
(三)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
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使创业培训工作形成点多、面广、覆盖率高的新格局。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加大力度支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推进创业实训工作。
(四)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
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和创业项目库。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扶持一批创业示范基地,发挥良好导向和典型作用。完善“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创业培训”的联动工作机制。
(五)建全工作考核体系,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根据我市实际工作情况,建立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指标作为全市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之一,作为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实行月统计、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度考评,强化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确保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各项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
四、工作步骤
分三个阶段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
(一)2009年1-3月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开展调研,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明确目标任务,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各级各部门职责。
(二)2009年4月至2010年11月为组织实施阶段。主要工作:
1、认真研究及时完善扶持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组织劳动保障、工商、税务、财政、人事、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部门研究促进创业的措施,提高政策的操作性和灵活性,不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
2、加强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师资培训,提升创业师资的能力和水平。开展面向全体城乡劳动者的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
3、完善创业服务机制。开展项目开发、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创业服务活动。加强创业指导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改进各级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工作,提升创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创业专家队伍的作用,开展针对性的创业服务活动。完善创业者协会或创业者俱乐部有关章程和制度,定期举办创业者沙龙、创业者论坛等,为创业搭建交流创业经验的平台。
4、建设创业项目库,举办创业项目推介会。在全社会开展“创业金点子”征集活动,分批由专家进行点评,广泛收集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库。各县(区)、开发区举办2场以上的创业项目推介会,开展技能展示、创业指导、现场咨询、创业讲座等活动。
5、创新创业融资机制。深入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完善评估认定标准,推进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创业培训联动工作模式,降低融资门槛。
6、开展“邕城创业行”主题系列活动。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推进返乡农民工“凤还巢”工程,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由人事部门牵头,劳动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和共青团配合,结合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实施“创业进校园”主题活动。由共青团牵头,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配合,组织开展“青春与创业同行”活动。由妇联牵头,劳动保障部门配合开展“女性创业就业”活动。由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创业实践宣传”活动。由工会牵头,开展培训、帮扶下岗职工、困难职工“五一创业”等行动。
7、组织创业竞赛活动。在全市组织由各类创业者参加的创业竞赛活动,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
8、开展“创业促就业”宣传活动。通过加强舆论引导,开展政策宣传、项目推介、表彰先进等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9、开展专项督查。从各相关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检查组,每半年对各县区和责任单位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保证活动取得实效。
10、举行“凤还巢”、“创业进校园”等工作现场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推广工作成果,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三)2010年12月为总结验收阶段。主要工作为总结活动经验,建立推动我市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管理制度,通过召开总结表彰会,表彰一批创业带头人、创业明星、创业示范基地、创业示范街道(社区)、支持创业工作先进单位(个人),举办创业成果展,推广各级各部门先进工作经验。开展涉及政策环境、公共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创业环境满意度调查,改进不足,将我市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向深入。
五、有关要求
(一)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公厅、劳动保障、财政、发改委、民政、税务、工商、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以及县、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人民政府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协调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要求,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