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师值周总结

幼师值周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师值周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师值周总结

幼师值周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实施策略

G613.7

传统的主题性教学活动通常是以集体活动为主,由教师掌握教学时间、材料和场所,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与自主性,无法兼顾到每一位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活动特长。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该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尊重幼儿在学习方式、发展潜力、能力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因生施教,从而使每一位幼儿都可以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因此,幼儿园必须倡导探索性教学,而主题性区域活动正好满足这一要求。所谓“主题性区域活动”,就是指幼师根据主题活动目标,针对性地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区域活动情境,让幼儿们在区域范围内按照个人意愿及能力,以独立操作为主要方式来进行学习,并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种有效的自主性学习活动。

一、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实施的必要性

1.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愉悦幼儿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知结构理论”,并认为儿童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操作而获得的。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因其独特的个性、鲜明的特色等,深受幼儿们的喜爱,他们自由学习、快乐游戏、解放天性和提高能力,因此每一位幼儿都可以在自己原先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新主题下达后,幼儿们会立即自发分成多个小组,并在幼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区域活动有哪些?如何创设区域环境?主题材料有哪些?……在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幼儿们能积极地、快速地投入到游戏之中,让他们乐于探索不同等级的主题材料,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幼儿在这样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探究并快乐着。

2.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满意家长

开展多样的主题性区域活动,可以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有所化,并逐渐认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具备的社会修养、道德品质等非智力营养在课堂学习中无法进行汲取和开发的。只有通过参与主题性区域活动,才能实现尊老爱幼、保护同伴等诸多情感目标。幼儿通过表演或模仿方式获取到的直接经验往往要比课堂说教中的间接经验更有效,而且更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家长们也由刚开始的被动状态转变为积极参与,进而使主题活动顺利实施。此外,对于这种新领域的开发、组织和引导,家长们也纷纷各抒己见。

3.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激励幼师

在区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幼师都表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经验无法适用于主题性区域教学,无论从《教学纲要》还是各类教学辅导书籍,他们总能找到理论参考,但实际操作与经验却只能依赖于教师的自我摸索。首先,幼师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是观察者、指导者和学习者,结合具体的主题材料制定出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接着,创设活动区域,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状况和发展情况,并作出及时的调整;最后,在这一过程中应不断激励幼师严格审视、纠正教育行为,才能寻找出其优缺点,提高教研能力和职业成就感。

二、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实施的具体策略

1.合理地设定并解读主题

要想充分发挥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效能,就必须合理地设定主题。任何主题都具有中心思想,只有活动主旨具有“承载量”,才能将与主题有关的内容汇聚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开放性,能够获得一些生活经验,才能符合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要求。倘若不具上述条件,是难以进行实施的。此外,在解读主题内涵时,我们不能只侧重主题名称,还需要解读隐藏于主题背后的信息,这是因为有些主题名称仅仅是主题的切入点。待确定主题后,我们应寻找并构建主题拓展链,进而细化主题。

2.以材料投放与环境创设共同促进主题发展

材料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载体,幼师在实施区域活动前应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以此满足每位幼儿的学习需求。皮亚杰认为:操作是儿童一切智慧的源泉。而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教育作用就在于通过不同难易程度的操作材料来达成教学目标。另外,环境作为一种静态的教育资源,其对幼儿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主题性区域活动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幼儿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幼师通过自主设计教学方案,为每位幼儿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尤其是各类活动材料,从而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

3.利用幼儿反馈来推动主题发展

幼儿是主题性区域活动的主体。幼师通常会费劲心思地将所有知识传授给幼儿,但有时达到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倘若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地探索,当他们集中对某一问题感兴趣时,那将是接下来主题的一个分支。这样形成的主题内容不仅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而且也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解决了幼师们长期苦恼的问题。每一位幼儿都是主题教学中的“活点子”,幼师应将注意力放置于他们身上,细致观察并记录,进而找到解决的答案。

4.积极反思与总结

在主题性区域活动实施之后,必须进行积极地反思与总结。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一切无反思的经验都是狭隘的,是不存在生命的。”因此,必须采用自我反思及集体总结的方式来增强区域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侧重区域活动过程来决策教学行为、凸显幼儿活动成果等。反思主题是否恰当,材料投放是否合理,幼儿兴趣何在等问题成为决定下一步的发展导向。

三、结束语

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丰富的实施价值。实践证明:主题性区域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认知水平和增强求知欲,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传情达意,从而争做活动的小主人。幼师、家长在活动教学过程中也能加强交流与合作,并最终推动着幼儿园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方静. 主题性区域活动的环境、材料与指导[J]. 学周刊. 2015(04)

幼师值周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师生 普通话水平 教育策略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幼儿期是人类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学家认为幼儿一般都能在1-6岁的时间里,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习得母语。在幼儿园,语言是幼儿教师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塑造幼儿美好心灵的重要载体,因此幼儿教师能否掌握与使用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与幼儿语言发展的成效。幼儿师范教育是培养幼儿师资的专业教育,普通话是幼师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也是其必须具备的职业用语。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已把普及普通话纳入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纳入师范生教育教学及职业技能训练,纳入学校管理常规,把普及普通话同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以促进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以提升幼师生的普通话水平从而增强幼师生职业语言素养已成为目前广大幼儿师范院校亟待思考与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中夯实普通话理论基础

提升普通话水平,首先要掌握普通话的理论知识,认清自身语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达到实质性的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应明确普通话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为幼师生普通话水平的提升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应充分利用为提升幼师生语言素养所开设的“现代汉语”、“教师口语”等课程,系统的传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使幼师生掌握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相关理论。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以语音学习为主,词汇、语法学习为辅的三要素兼顾原则,明确语音的改变是普通话水平提升的首要任务,并将语音教学中的声、韵、调以及语流音变等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学习语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普通话的发音与正音的训练。在普通话语音教学中,教师应从语音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普通话声、韵、调及语流音变做系统的分析与发音规律的总结,使学生对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形成一定程度的认知,并通过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的讲解与示范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形成规范发音的意识。并指导学生参照所学理论进行自我语音诊断,找出所使用的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才能有的放矢,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人强化训练,有效做好方音的矫正,从根本上解决不同学生的发音差异,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切实达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在实践训练中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目前,广大师范院校已将大力推广普通话、在课堂教学与校园日常交际中使用普通话,从而营造语言规范的校园环境视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师范院校应重视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幼师生普通话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把所学到的普通话知识理论转化为语言表达与运用的实际能力,使幼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实践训练是普通话理论教学外的“第二课堂”,亦是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阵地,幼儿师范院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将幼师生普通话的培养落到实处。每年9月份第三周是全国普通话的“推广周”,幼儿师范院校应抓住此契机做好普通话的宣传与推广工作,在学校宣传栏、教学楼等醒目位置张贴推广普通话的海报、宣传画及倡议横幅,聘请普通话测试人员做相关知识讲座,并可在校园内公开选拔“普通话形象大使”,为普通话在校园中的普及与推广营造良好氛围。同时,为强化普通话的表达及运用能力,可借助学生社团的力量,在学生戏剧协会、歌咏协会、朗诵协会等人员招募及协会活动、演出中,将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标准来执行,并在校园中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绕口令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乐趣中逐渐实现普通话水平的真正提升。

三、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满意成绩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我国为加快共同语普及进程、提高全社会普通话水平而设置的一种检验应试人员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促进了普通话的培训与推广,同时普通话的培训和推广又是提高测试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为提升幼师生的普通话水平,使其在测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幼儿师范院校应定期举办考前辅导班,帮助幼师生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程序与内容。按照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对测试的内容与评分标准进行具体的讲解与说明,使幼师生了解测试的过程、标准和要求,充分做好考前的心理准备,从而保证测试的顺利进行。同时,在考前培训的过程中,对于应考学生要提出明确的达标要求(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外教育单位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其中语文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为考生指明现实目标与努力的方向。在测试的几项内容中,提醒考生尤其要注意命题说话这一环节,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查和评定,因此,考生应时刻注意个人在自然会话状态下所呈现出的语音面貌,按要求说满三分钟即可,口头写作的水平并非考查的重点。其次,为确保考生考出真实、满意的成绩,学校应抓住考前培训这一关键时期,开展考前模拟测试,并做好测试后的成绩评定工作,使学生对个人的普通话水平与努力整改的方向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促使幼儿师范院校的普通话培养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结语

幼儿师范院校担负着为祖国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作为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幼儿师范院校应积极探索有效提升幼师生普通话水平的培养策略,夯实幼师生的从教技能与从业素质,为祖国的幼教事业培育与输送合格的幼教人才。

[本论文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幼儿师专普通话培训策略的研究――以黑幼专为例》课题号HWZC2013-11]

参考文献:

1、孟广智.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09

2、于洪涛,田宗会,孟晨.浅谈普通话水平培训策略[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12)

幼师值周总结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 心理学是幼师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之一,学好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幼儿感知觉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作为幼儿教师应该遵循这些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才能对幼儿感知觉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心理学是幼师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之一,幼师心理学教学目标主要是要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与未来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如心理活动主要规律,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矛盾,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心理因素等;要使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提高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幼师心理学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教师人文意识的培养,心理学教学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指导未来的幼儿教师教好书、上好课,还应该注重他们人文精神的培养,使之更多地关心爱护学前儿童的成长,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由于幼师心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是理论深奥难懂,讲解枯燥乏味;但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却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指导性。幼师心理学教学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幼儿教师,而不是培养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保证教学目的的师范性上来。对于刚刚步入幼师校门的初中毕业生来说,基本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他们来说是很抽象和陌生的。他们的认知及个性发展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抱着好奇的心态学习心理学,总想自觉不自觉地把心理学知识和自己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对于这些十五六岁的青年学生,如果不加以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他们内心体验的误差,或自卑,或自傲或是不系统,或是自我矛盾。可见幼师心理学的教学任务还应包括引导学生们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能力。

1 优化课程结构,让学生迅速融入教学过程

作为幼师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心理学,应做到从一般规律到特殊规律的纵向有序及同层次学科的横向结合和有机联系。要以快速高效地提高幼师学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素养为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材结构。教材的结构是幼师学生形成心理学认知结构的依据,教材的结构与现实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越接近,就越易使幼师学生将所学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比如紧密结合学前教育学、教材教法、幼儿园管理、幼儿游戏以及心理测量、幼教科学研究等学科,丰富充实幼师心理学的内容,真正能用科学理论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尽可能把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发现融入到教学中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活思维,紧紧跟随科学时展的潮流,及时触摸心理学领域研究发展的前沿,使学生能领悟到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和价值。转变封闭式的教育观念,转变“重知轻能、重专轻宽、重智轻德”观念。要以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活动为主线,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有机地组织起来,构建适合幼师教育的心理学的教材结构。这可以使学生形成完善的心理学认知结构。最主要的是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幼师心理学的积极性为目标,合理组织教材内容。要强化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典型的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幼师学生掌握解决心理学问题的技能技巧。在设计课程结构时,要加强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典型的心理现象的解释、诊断和控制的内容,提高对心理学概念、原理阐述的可操作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纳入教学工作的日程中,针对幼师学生年龄小、文化素质偏低的情况开展相关课外心理咨询活动,加强学生自我修养以及人生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为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教育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

从幼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幼儿心理学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幼师心理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到幼儿园多看、多听、多想、多用,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即调查目的是什么,采用什么形式,调查问题有哪些,调查步骤如何,结果如何分析等等,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不仅掌握了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还懂得了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提升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对幼儿进行较长时间的调查了解。遵循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用事实说话、用科学说话。帮助学生学会选择行为样本,进行客观测量和标准化测量。让学生从幼儿的活动中去发现一些有趣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现成的量表进行测量,也能根据一定的测试目的和要求设置和编制出简单的心理测试量表,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科学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邀请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成绩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学生介绍经验与成就,跟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沟通,取得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这种亲临现场、亲临其境、亲临教师的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提供了心理学中“教”与“学”背景知识的融合,而且锻炼了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了心理学教学的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培养了学生初步应用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和方法来设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从而巩固、理解、运用和消化已学过的心理学理论知识。

3 坚持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向学生讲清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幼师心理学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在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以大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独立地去获取知识,而不是向他们灌输知识。同学们解决不了的难点,教师再给以重点讲解。在教学中要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借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以便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有效地做好知识的传递工作,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增设可操作性知识,如心理实验、心理测量等内容。在心理学教材中引入一定的心理实验的内容,使心理学知识更直观、形象,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通过心理实验内容的学习,可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记忆,轻松地掌握理论知识。如在学习认知过程内容时,以往过于注重心理现象规律的介绍,导致学生只记住了规律的文字描述,却不会用这些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引入心理实验后,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通过操作实验加强理解,实验结束后还要及时讨论总结这些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教学实际中应如何利用。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主动从心理学的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还要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开展课程学术报告,介绍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前沿和最新成果。以报告为契机丰富课程学习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积极吸引学生参加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4 充分利用课外知识,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心理现象虽然复杂多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它终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心理学中所涉及到的大多数心理现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许多心理现象带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它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学习充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后不断观察周围和反思自我,举一反三,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更有主动性,能学有所用。典型案例中心理现象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典型性,它是在比较特殊的条件下产生的特殊心理现象,通常情况下是观察不到的;同时又能科学的解释心理学中最为基本的心理规律和现象。古今中外这样的典型案例很多,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和间接知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文学作品是一种间接知识,是经过艺术加工或虚构的“间接知识”,经过选择,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近似的“典型案例”。在心理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众所周知的典型人物及其行为表现进行心理现象分析,具有特殊的效果。引导学习者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或同伴曾遇到的心理体验或困惑作为心理学教学资料,充分提取过去的认知经验,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和理论进行讨论和分析。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学习问题、感情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自我意识偏差等问题都能成为学生感兴趣的重要话题,这不仅对学好心理学有帮助,同时对学习者本身心理健康成长起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怎样帮助学生解决由生理上的巨大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困扰,以及其它方面的心理问题,理应成为我们心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5 改革考试模式,让学生心理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改革考试形式,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方法:闭卷、部分开卷部分闭卷、开卷、论文、口试、实验、研究报告等。选择何种考核方式应根据课程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和应用程度来确定。幼师心理学对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可采取部分开卷部分闭卷的方式考核。对于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采取部分闭卷考试,而对于要求学生实际应用的部分采取开卷考试。考试内容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整体化,既要注重学科内部的整合,也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注重试题与生活,与学生实际的联系;注重基础知识应用的测试。成绩的评定方式决定了教与学的取向,在对成绩评定方式改革时应以注重基础、注重能力、注重创新为指导,合理确定动态评分原则。要改变过去那种一门课程的成绩由一次考试决定的做法,强调过程考核。过程考核要细化成几个模块:课程参与情况+课堂互动+平时测验+实验(践)情况课后作业,每一模块有一定的权重,系统规划几个模块的评价体系。考核模式的改革是幼师心理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优化的幼师公共心理学成绩考核模式,应确立科学的成绩考核目标体系,建立多种考核方式相互补充的机制,建立系统的成绩考核的管理规范。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幼师心理学教学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正如巴班斯基所说:“现代课堂教学的鲜明特色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乃是有意识地选择某一课题的主要教学方法,所选的方法要能很好地解决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中的任务。”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心理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人生境界。另外,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应用学科、基础学科,既具有自然科学的严格性、谨慎性、实验性,又具有人文科学的社会性、灵活性和生动性。因此,教师要在工作之余,开展学术活动,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扩充知识,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言波.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考试周刊》,2011年第80期.

幼师值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团队合作教学;男幼师生;活动设计与实施;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6C-0076-04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学前五年制大专男幼师生的培养已成为社会热点,对于男幼师生而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实践能力是其专业素质集中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所学理论知识消化应用程度的一个显著体现,这也是其日后在幼儿园工作的“看家本领”。根据笔者对学前五年制大专学生实习调查发现,学生在校所学与幼儿园实际存在脱节现象,即学生在校学习的是五大领域的分科教学,但在幼儿园开展的都是综合主题活动。很多学生到了幼儿园自己不善于设计综合主题活动,对于已经设计好的综合主题活动在具体组织实施的时候,也存在着机械模仿、照搬教育活动设计、对幼儿年龄特点把握不准、对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分析不具体细致等问题。

那如何提高男幼师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实践能力呢?本文通过对男幼师生这一特定主体进行研究,采用校内外资源精密合作,组建由学前教育专家、园长、幼儿园男教师工作室成员、师范学校专业课教师、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的2011级的30名男幼师生共同构成的合作教学团队,就基于团队合作教学的男幼师生活动设计实践能力提升作初步的探索。

二、男幼师生活动设计实践能力的内涵理解

实践能力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处理问题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品质,它由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构成。一般实践能力泛指处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通常包括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是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专业训练能够从事某种专业工作所需要的专门能力。

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未来高等职业教育要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认为男幼师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要重视知识的学习;二是重视知识的转化;三是后天习得,通过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实践体验、反思总结,再如此循环反复、逐步提升而获得的。[1]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了“幼儿园教师的七项专业能力,即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和反思与发展能力。”本文所指的“男幼师生”活动设计实践能力,特指学前教育五年制大专男幼师生的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

三、团队合作提升男幼师生活动设计实践能力

(一)制定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团队合作教学成员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把男幼师生的活动设计实践能力定位在观察了解3~6岁幼儿,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分析幼儿园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特别是能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针对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积极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的兴趣为线索来设计综合主题活动与组织实施。

(二)搭建实践能力的教学平台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实施者。组建由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幼儿园男教师工作室成员、学前教育专家、园长和师范学校活动设计任课教师共同组成的团队合作教学,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理论优势、幼儿园教师的经验优势和学前教育专家的专业引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障碍是人才培养过程和市场需要之间缺乏有效对接。学校和学前教育专家、园长及幼儿园男教师工作室领头人签署“男幼师生带教师傅”协议,并成立了5所附属幼儿园,在常州市、武进区大约20家幼儿园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这就在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连接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和组建团队合作教学开展幼儿园教学研究、教育观摩、教育见实习、科研课题研究等系列活动,既为男幼师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教学机会,又丰富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园男教师和一线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至为重要的是,通过搭建团队合作教学和合作平台,可以加强理论研究人员和幼教一线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人才培养方和人才使用方形成实践指导合力,不断提高幼教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构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常以教学内容为轴心展开,教育改革也常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因此,培养男幼师生的活动设计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教学首先要审视师范学校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教材,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和幼儿园实际工作的需要,调整、重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教学内容,增大实践性知识的比重,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

1.听发言。即由师范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学前教育专家、幼儿园园长、幼儿园男教师工作室成员一起听取幼儿师范学校的两位省级课题组长关于《学前五年制“男幼师生”培养机制》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团队合作教学的行为研究》的发言。

2.观行为。即团队合作教学成员围绕课题提出的研究内容,实地考察师范学校的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

3.齐号脉。即进入协作联动,互相交流的实质性环节。要求团队合作教学成员一起协作联动,深层交流:围绕主题发表观点、寻求良策。

4.达共识。即团队合作教学成员梳理以上考察、交流、讨论的内容,在原教材基础上,细化、扩充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的教学内容,补充“综合主题课程”(综合主题课程是指以某一主题为中心组织课程,它打破学科和领域的界线,把学习内容融汇成一种新的课程体系)的教学,从而使教学内容符合幼儿园实际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以应用性强、适用性广为原则,以能力标准为主线,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强调理论内容与实践应用的融合。

团队合作教学将各方资源进行整合,对教材进行重构,使其内容更具有发展性、指导性、实用性、针对性。强化与幼教工作实际的接轨,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把能够转化成能力训练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转化,从而一定程度上把教学内容进行了技能化改造。

(四)强化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

学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常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教学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且各途径发挥不同的作用。团队合作教学启用起航、诊研、浸悟三大教学方式来推进教学,改变以往单纯接受式的学习,转向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调动男幼师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从“教”向“学”转变,“知识授受”向“问题解决”转变。

1.起航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由团队成员根据自身优势承担相应的项目教学。如由体育特色幼儿园的一线骨干男教师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任课教师组成备课小组,完成健康领域中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教学项目。以“自助”“他助”“互助”相辅相成的互促形式,突破单个领域教学实践技术难关。在整个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适当增加课堂练习时间,以减少学生课外负担。在教师讲课中贯彻设疑(提出矛盾)、析疑(分析矛盾)、解疑(解决矛盾)三个环节的启发式教学,引发学生对幼儿教育的好奇心,并能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问题的思路。教学中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网络、视频、摄像等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采用网络视频方式,组织男幼师生在教室里就能即时观摩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进行研讨和评析;拍摄制作幼儿园男教师工作室成员的教学活动录像,引入课堂教学,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等等。

2.诊研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强化男幼师生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例如,一方面可以利用微格教学技术,在幼教模拟室开展单项技能训练,借助微格模拟室的录像、回放等设施,帮助学生在单一环境中反复循环学习,逐一练习掌握诸如集体教学活动、教学导入环节、教学过渡环节等单项教学活动的组织,为学生进入幼儿园半日见习、一周见习和实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参与幼儿园男教师工作室的研讨活动,到幼儿园现场,从观摩到参与,步步深入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在实施途径上“以团队合作集体诊断研讨”为载体,首先强调改善男幼师生的教学活动实施效果,奠定其专业发展基础。其次通过集体诊断及时解决男幼师生的实践困惑,快速促其积累经验并生成具有一定价值的、以教学策略为主的实践性知识。

3.浸悟教学。旨在提高男幼师生反思和教育科研能力,助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例如,可以先请幼儿园园长、教育专家进校为男幼师生做幼儿园教玩具制作、轻器械操、主题墙的创设和综合主题活动的设计等专题讲座,然后让男幼师生相互组队,参加这样的专项比赛。由幼儿园园长、教育专家、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组成评委团打分、评析。比赛结束后男幼师生撰写活动感悟,通过团队合作教学综合培训加强其自我剖析。经过这样的专题研讨、群体共策、档案回顾、知识分享,引导个体反思和群体互助反思。

团队合作教学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教学做合一。

(五)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管理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实践能力是一种复杂的高级技能,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团队合作教学合理统筹安排男幼师生的半日见习、一周见习和实习,从而为男幼师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真实的学习、体验机会。为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必须加强对教育半日见习、回乡见习和实习的管理与指导,我们通过团队合作教学改革教育见习、实习过程、指导方法、评价指标和考核方式等,提高教育见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改变。变放养式教育实习管理为目标化教育实习管理。如团队合作教学成员一起制定男幼师生在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一年半时间里的各阶段半日见习、一周见习和实习的不同任务、目标要求及评价指标,将其写入学生实践指导手册,用目标管理引导学生的教育见实习过程,提高实践教学的任务意识;制定幼儿园见实习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要求和任务,强调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细化管理。

2.调整。调整教育半日见习、回乡见习和实习的评价方法。例如,每一次学生进幼儿园组织教学或开展主题活动都加上多视角评价环节,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对实践教学的准备、中间过程及结果均进行评价,从而对教育见、实习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和指导;改变评价主体,变过去单一评价为多主体评价,有本人自评、同学互评(下次实践的学生,即是对他人实践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将要实践的提醒)、幼儿园男教师工作室成员或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评价、师范学校活动设计任课教师评价、园长或学前教育专家评价,按一定的权重计算到学生的考核成绩中,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在这中间,团队合作教学成员要把握三个关键点:第一,“眼中有人”。男幼师生们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需求。要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给予自主交流、沟通、表现的空间,创设自主发展的教研文化。第二,“关注有效”。评价点要小而实,关注男幼师生的现状与实际问题,通过教学活动前后的追踪,科学合理的安排,多样多元的方式,以真实情境体验和团队教学互助为主,有效提高男幼师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第三、“逐步推进”。以往培养学生时我们总是急于要“给”,现在我们要适时而“退”,以团队合作教学互助研讨为主,使男幼师生有自己的思考力和行动力。

3.规范。规范实践过程指导。通过团队合作教学分工,明确幼儿园男教师工作室成员、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园长、师范学校活动设计任课教师和学前教育专家各自的职责、任务,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团队合作教学让学前教育五年制大专的男幼师生充分感受到合作是幼儿园工作的基本方式,使他们在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中,能掌握合作的全过程,形成合作的观念和习惯,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团队合作的教学过程,基于项目导向,开展情景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强调全员参与;利用多种资源,强化自主学习,使男幼师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幼儿园工作,这是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秦金亮,步社民,朱宗顺.全实践进行时――反思性幼儿教育实践者的专业养成[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11.

The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he Kindergarten Male Teacher-student Activity Design Ability Based on Team Cooperation Teaching

ZHANG Hua

(Changzhou Normal School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hangzhou 213164, Jiangsu Province)

幼师值周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幼师舞蹈的“即兴创作”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编舞技法后,在事先没有计划准备的情况下,随着歌、乐或某种节奏、主题进行即兴创作。笔者自04年从事幼师舞蹈教育开始,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思考如何培养幼师生的即兴舞蹈能力,经过7年的不断摸索,加上笔者自身孜孜不倦的努力,得出了如何更加有效的激发幼师生创编即兴舞蹈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即兴舞蹈 幼师 能力

幼师舞蹈的“即兴创作”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编舞技法后,在事先没有计划准备的情况下,随着歌、乐或某种节奏、主题进行即兴创作。这种学习方式在当今构筑素质教育的框架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价值,其目的除可提高人的审美感知能力、思维表达能力外,在独立能力、应变能力、联想能力、方面更突现它的作用,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顿悟能力。这种训练不但应该运用在幼师舞蹈教学课堂中,而且在幼儿舞蹈教学中也应该是教学常用手段之一,但在幼师生舞蹈教学中,即兴舞蹈确实开展得比较少,原因很多,如:课时少、学生多、学生能力不够等等,但即兴舞蹈对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它可培养学生在一瞬间抓住音乐情绪的能力、创编动作的能力等。笔者认为在幼师专业舞蹈教学中添加即兴舞蹈这项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教学中也把即兴舞蹈作为舞蹈创编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尽如人意,但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

在教学中,笔者把即兴的内容安排在第二学年下学期,每周在课堂中抽出20―25分钟进行训练,每次两到三首曲目或命题。一般采用音乐即兴和命题即兴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即兴舞蹈的能力。

一、以音乐为主的即兴

音乐即兴最主要的是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具备快速把握音乐主题的表达能力,瞬间打开思路并思考这首音乐让你想起了什么,用肢体语言正确地表达出来。实现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完美表达的目标。

教师可准备大量风格迥异的音乐素材,内容可以包含节奏欢快型、旋律优美型、激情洋溢型、悲伤痛苦型、活泼可爱型等等。素材曲风可涉猎各个民族,国内国外,尽量让时间控制在2分钟之内,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风格的音乐,学会从音乐中找出最原始、最基本动律或情绪,然后用身体语言来表现。以期达到音乐即兴的教学目的。训练初始,大部分学生存在心理紧张,恐惧害羞,无法完全释放自我。对此,笔者通常会采用缩短音乐时间,增加音乐播放频率以及给予更多思考时间等方法,让同学们放松心理进入状态。或者选择一些表现积极的同学即兴表演,调动其他同学的情绪,反复几次后,大部分同学都能被积极引导,有些还能准确抓住音乐的情绪,呈现出一段有质量的即兴动作。如笔者选了一首动画片《犬夜叉》中的插曲《桔梗》,这是学生们很熟悉也很喜欢的一首音乐。这首音乐的旋律中透着不可言说的忧伤,加上女歌手无词哼唱,令人产生一种莫名的忧郁。在即兴的时候,有的学生快速的蹲下抱着自己的膝盖;有的学生分别用两只手遮住眼睛,再甩开;有的学生不做任何动作,只是抬起头,随着音乐慢慢的后退。笔者让这些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那位蹲下的学生说:“这首音乐让我觉得很悲伤,我觉得难过的时候就想抱抱自己”;而用手遮住眼睛的学生说:“我用手遮住眼睛,因为我不想让别人看见我哭的样子”;抬起头后退的学生说:“抬起头是因为不想让眼泪掉下来”。他们虽然没有很精彩的动作,但都抓住了音乐的情绪,用比较恰当的身体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很好的训练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为今后的幼儿舞蹈创编打下基础。

二、命题即兴

命题即兴就是教师给一个主题,让学生根据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捕捉情绪,在短时间内用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命题即兴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功底,能比较准确的捕捉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这个练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很多时候不能很好的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如:笔者给学生出了一个“鸢飞”的题目,结果有一部分同学连这个“鸢”字都不认识,更不知道“鸢飞”是个什么意思。所以刚开始的时候,笔者对题目进行一定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如何审题,找出所要表达的情绪。如“鸢飞”,“鸢”就是风筝的意思,这个词说的是风筝飞翔,那么笔者让学生思考风筝在天上飞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感?学生给出了很多答案,有的说:风筝在天上自由的飞翔,很轻松愉快;有的说风筝在天上飞翔,其实是很伤心的,因为不知道会飞到哪里去;有的说:风筝虽然在天上飞翔,但其实它的心牵挂着在底下拿绳子那个人。那么笔者根据学生所表述的这些话,让她们分别在飞的动作中加上轻松愉快、伤心难过、心有牵挂的情感,表演一段4个8拍的即兴舞蹈,这样每个人虽然都是飞的动作,但因情感不同,所呈现出来的舞蹈也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