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消费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
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可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么零花钱了。但是对父母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的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以下的几种消费心理特点:
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鲜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
4、盲目性。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
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俭以养德。养成刻苦节俭习惯,可以避奢侈,取道义,去邪心,有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坚韧意志。有道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和个人,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青少年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应负起管教指导责任。家长要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从中学习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学校应该进行消费观念教育,灌输量入为出的用钱方法,通过学习理财知识,了解借贷责任,力戒享乐奢靡陋习,帮助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二
xx世纪90年代出生的90后青少年,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时期,是伴随着春天的故事不断成长起来的时代宠儿。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物质环境,中国特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的家教理念,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融和碰撞,媒体网络的大发展等,使现今9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就尤为显著。现在,90后青少年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青少年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
一、 实践目的和调查背景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 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平何其重要。
二、 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3.调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xx1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6.调查内容:(1)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2)是否有记账习惯;(3)大学生的消费观念(4)大学生的消费方式;(xx)大学生的消费行为;(xx)大学生的消费倾向;(6)对品牌的观念。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 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 调查情况
总体情况:根据附录一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属于中等小康水平的,他 们的消费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理性度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主要包括:伙食、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等带来的消费及恋爱中的开销。大家购物时,总会选择实惠的小店选购,对于流行新产品,会在自己的消费水平限度内选择性购物,并没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另外,同学们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普遍较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或者攀比。同学们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较高,大多数集中在每月xx0400元左右,而学习、恋爱、旅游、送礼和装饰等方面的支出较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并不支持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来源于父母,少部分同学会选择打工、做兼职或创业等自主方式换取生活费用。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较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无计划性、冲动性,观念矛盾且不成熟,消费状况中存在攒钱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弱、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消费的选择力较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原因分析:
(1)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7%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2)理性消费是主流。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在购物时,首先考虑的是商品的价格。多大87%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这些大学生大多数来自贫穷家庭;而6.1%的大学生则是通过兼职等形式换取生活费和2%的大学生通过勤奋学习而获得奖学金来补助生活。
(3)消费无计划性。仅有xx.2%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40.8%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14.3%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
(4)储蓄观念淡薄。
2、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总体健康,部分异常。当前大学消费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但其中出现部分消极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
(3)社会原因:
①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把节俭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
初中生肯德基消费群体的调查报告一
引言:
研究的问题:肯德基消费群体分析
研究的背景:西方快餐在国内的日益火爆。
研究的目的:了解消费群体,发掘火爆的原因。
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
研究结果及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肯德基有132个座位,青少年约占70%,儿童约占15%,剩余5%是陪同来的家长们,大部分家长对这里的食品感兴趣,主要陪孩子,;有少一部分家长愿意在这吃。
我认为,以西方快餐主要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之间比较受欢迎,并没有完全被中国所接受,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年龄段里。
小结:
此次调查研究我个人认为是比较科学的,调查出了消费群体,但由于调查范围较小,有一定局限性,可以更加深入研究,深究其原因。
结论:
肯德基、麦当劳消费群体主要存在于儿童与青少年中,并深受欢迎,说明他们接受能力强,但是我认为,中国青少年在消费这些西方食品的同时,也应坚持对中国传统的接受。
初中生肯德基消费群体的调查报告二
一、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对肯德基的满意和喜爱程度,以及消费者选择肯德基这种洋快餐的理由,我特地在天河区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范围和对象
(一)调查范围
我们此次调查是以肯德基天河南路店为中心,进行实地调查。
(二)调查对象
因为我主要是调查消费者选择肯德基的理由,还有他们对肯德基店的满意程度,所以我们主要选择了经常光顾肯德基的年轻人以及小朋友。
三、调查的主要内容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问卷共设计了8个题目,其中有关肯德基情况调查的题目共有6个,有关被访者背景资料的题目共有2个,内容基本涵盖了消费者比较关注的多个方面的情况,以便于我们进行相关方面的调查。 四、调查方法
(一)调查方式和方法
这次关于肯德基消费者行为分析的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方法采用了人员面访方法。
(二)分析研究方法
1.审核问卷
检查回收的调查问卷是否齐全,有无重复、遗漏,保证记录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2.汇总整理
对经过审核的问卷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汇总整理。
3.统计分析
对整理后的数据计算相应的频数与百分比,做出所需的表格与分析图,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相应分析。
四、调查分析
此次调查活动共回收有效问卷50份。调查对象主要是肯德基周边及内部的年轻人及部分老年人和学生,参与此次调查活动的男生占总人数的52%,女生占总人数的48%,其中,50人中,18~25岁的有23人,占总人数的46%,25~40岁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44%。在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审核、数据录入、汇总、整理和统计分析。从中可以看出:
(一)对于人们去肯德基的原因也大有不同,调查结果示:
大多数人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去肯德基的,换一种说法来说就是喜欢吃肯德基的人并不是我们想象之中的那么多。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人们对肯德基的喜爱呢?我觉得原因有两个:首先:肯德基面临着很多的竞争者,除了他们最大的竞争者就是麦当劳以外,还有想麦肯炸鸡、麦乐鸡和农场农夫烤鸡等等。其次: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很多人都认为肯德基是垃圾食品,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二)消费者对肯德基的服务质量也不是很满意,具体结果表示:
一个企业的服务将影响着消费者的购物情绪,肯德基作为一个餐饮场所,服务只有好与不好之分,一般就代表着不好,这样计算下来也就是只有12%的人对肯德基的服务质量给予肯定,那么这就说明了这个企业在人员的管理上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们的管理者是否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呢?
中学生的消费与消费观虽已渐渐独立,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由于中学生所处于的年龄阶段,既有叛逆又有彷徨,中学生的消费渐趋自主,但其经济又不能独立,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的消费,健康的消费,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把握好度。社会也应对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及消费观,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此项调查是对海棠中学八年级学生的消费情况,从而能初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及问题。
二、调查范围
海棠中学八年级学生
三、调查方法及时间
四、调查分析
调查男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4.68%,女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5.32%
近日,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出版的中小学生“轻负高质”的调查报告中对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作了量化:对照成人的工作时间,小学生的学习相当于每天“工作”9小时以上,初中生每天“工作”11小时,高中生每天“工作”12.5小时;而且他们的工作没有任何报酣,顶着压力,奋力拼搏。
8成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小学苗苗科学社的同学们在“多元智能促进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发展”主题研讨会上阐述了他们一年来对饮料危害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8成学生只喝饮料,不喝学校的白开水。据了解,该社成立于2009年,下设“环保与科学”、“生活与科学”、“知识与科学”、“习惯与科学”四个工作站。
103所
2012年12月24日,“百所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仪式”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首批签约的北大、清华等103所高校免费向社会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其中既包括专业性课程资源,也有大众化学习资源。
44%
从目前的《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中发现,被调查家庭每月用于教育消费支出的平均金额为1370元,占家庭总支出的44%。从用于孩子消费支出额上来看,从小学到大学阶段,随着教育阶段的提升,消费支出额度也随之增加,大学阶段消费支出额度最高。从教育消费支出比例上来看,随着教育阶段的提升,教育消费支出所占比例也随之增加,尤其在高中阶段,教育支出比例增幅最为明显。
声音
学在民间,教育因你而改变!
――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虎妈狼爸”的教育,绿领巾、红校服等“色彩缤纷”的教育,令举国震惊的校车悲剧,是2011年刻画出强烈年代特征的重大事态。但身边越来越多自下而上的、局部的、个体的、非制度化、非主流模式的自主创新正在出现,故倡导每一个力量应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
正确的分配应该是爷爷和奶奶一间,爸爸和妈妈一间,平平自己一间。如果家里房间不够,平平也应该和爸妈一间。
――人教版小学课文《平平搭积木》中的房间分配方案是:爷爷和他的书一问,奶奶和平平一间,爸爸和妈妈一问。家长认为描述有导向错误,不符合现代伦理。
盛怒发微博等于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酒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1月2日下午开始在微博上炮轰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认为顾秉林涉嫌贪贿行为,并与一个叫“波士顿设计院”的机构有不正当合作关系。但一天以后,尹稚又发微博称,一天前的“大义举报”不过是一席“酒话”。
在量子物理这个领域,智力没有太大的差别,成功与否就看耐心。有耐心就不怕失败,失败可以再来一次,至少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愉快的。
――2011年当选中科院最年轻院士的潘建伟认为成功=兴趣+耐心+幸运。他曾为一实验耗费4年,研究成果至今仍是其科学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实验论文。
摘 要:手机上网已经影响到高中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分析手机新媒介具有的特征,手机新媒介的变革性意义,以及高中生使用手机新媒介的生活价值。认为要对高中生使用手机进行科学管理,以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手机;新媒介;高中生;管理;德育;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1;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3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新媒体,对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对手机媒体进行深入研究,解决高中生使用手机带来的问题,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本文基于高中生手机用途视角,对手机新媒介进行哲学思考。
一、手机新媒介具有的特征
现在高中生所使用的多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具有以下一些特征。第一,随时性。虽然学校要求学生不把手机带进课堂,但有时很难杜绝。智能手机的随时性就在于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上网,浏览网上的各种内容,或玩一些手机游戏。这种随时性,导致学校管理难度加大。第二,随意性。智能手机具有多种功能,学生可以不经家长和教师审查,随意各种信息。同时,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各种游戏泛滥,有时给涉世未深的高中生造成伤害。第三,中介性。智能手机作为新媒介是高中生进行信息搜集、情感交流的工具之一,也是高中生接触不良信息的“中介”。调查显示,个别高中生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抢劫盗窃等不良社会行为,有些是通过手机网络“学习”到的。第四,被动接受信息性。智能手机的多功能和网络管理的困难,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一些不法分子经常肆意不良信息,干扰高中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让涉世未深的高中生在心理上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第五,置换性。智能手机能够随时随地把任何信息发送出去,部分高中生于是通过手机网络抒发心情,记录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有些学生甚至为了拥有一定的粉丝和点击量,而不分好歹随意信息。这让人们陷入思考:人不再是手机的主人,而处于奴隶或仆人的位置。
二、手机新媒介的变革性意义
手机新媒介给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使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处理问题的途径、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悄然发生改变。第一,人机交互新时代。手机新媒介的出现,代表一个人机交互新时代的来临。人们使用智能手机,实现信息随时随地沟通,一些公众活动、日常生活购物以及银行支付功能,皆可以通过手机来完成。第二,人类信息传递新模式。过去手机功能有限,一般只作为单纯的通讯工具,而现在智能手机功能众多,各种信息都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传递,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文化传播更加方便自由。第三,日常智力考量。智能手机带来信息传递便利化的同时,也给学校管理者提出新问题。一是部分高中生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手机依赖症。对部分高中生来说,手机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刻都不能离开手机。一旦离开手机,就有莫名的失落感和烦躁感,甚至出现认知能力下降的现象。二是手机弱化部分高中生的智力。在学习过程中,部分高中生遇到问题不再独立思考,而是把一切问题的解决办法都交给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查询的手机。部分学生通过手机网络搜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再冥思苦想,或求助于同学、老师,这使得自己的智力开始弱化,情感开始淡漠,合作精神开始淡化,影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三、高中生使用手机新媒介的生活价值分析
从信息沟通、情感交流的角度来看,高中生可以有一个具备基本通讯功能的手机,但不能沉溺于智能手机的世界。高中生使用手机新媒介的生活价值,可作如下分析。一是看对高中生的学习有没有促进作用。高中生必须以学业为重,远离各种对学习造成负面影响的诱惑。调查显示,部分高中生意志薄弱,沉溺于光怪陆离的手机世界,而越是沉迷于手机,学习上就越糟糕。二是看对高中生言行与理想有没有负面影响。绝大多数高中生能够正确看待手机,理智地使用手机进行网络学习,或与父母、老师、同学进行情感交流。但也有极少数高中生受手机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思想道德水平开始下降。据报道,某初中生因母亲反对他玩手机而在大街上出手打母H、某高中生不满手机被没收而将班主任杀害。这虽是个案,但也说明越是沉迷于手机的学生,则越言语粗俗、行事粗暴、没有远大理想。三是看对高中生消费观有没有不健康的影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高中学生之间有时也出现攀比现象,影响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束语
手机作为一种新的通讯工具在学校普及率越来越高,手机拥有多种功能,逐渐成为高中生进行网络学习、情感交流、资源共享、游戏娱乐的工具,对高中生的校园生活影响日益加大。因此,学校要对手机新媒体进行深入研究。要解决好学生使用手机带来的问题,避免出现“手机焦虑症”“低头族”等不良现象,并将手机新媒体建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更好地引导高中生健康成长。
基金项目:本文是省级课题“中学生手机使用现状调查和教育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5]GHB0830
作者简介:董艳红(1981-),女,甘肃通渭人,一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婷.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调查报告――以江苏省南通地区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