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课堂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理课堂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课堂教学范文第1篇

一、物理定律教学法

在学生学习物理时,首先接触的就是定律.对于怎样能学好定律很多学生都会很茫然,也是每个物理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在进行一项定律教学时,教师都会有意识的补充大量与这一定律有关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溯源”教学.任何一个重要物理定律的建立,都会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探索一个成功的定律,最后这个定律一定能够得到确立,其中一定离开不科学的研究和正确的思维推理,这是人类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也是我们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

例如,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时,我们从第谷对行星进行几十年的观测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讲起,然后是开普勒在拥有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计算总结出描写天体运动的经验规律(开普勒三定律),最后才是牛顿用定量的动力学原理对这些规律予以解释,终于发现了对天上、地上的物体具有普遍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学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我们还着重向学生介绍了“归纳法”、“理想化”和“间接验证”三种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欧姆定律时,很多学生开始时都以为研究导体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是不困难,只要用电流表、电压表再加电源和可变电阻器等组成电路即可.可是在欧姆那个年代,非但没有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连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定义和单位都没有,欧姆面临的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他到底是怎样得到这个电学中最重的定律的呢?顿时让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在学习欧姆定律如何诞生的过程时,我们还结合欧姆的实践,介绍了用图线探新规律的方法.

通过一系列系统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有些学生在得到深刻体会时说到:学好物理定律是宝贵的,但搞懂研究物理定律的科学方法更宝贵,掌握了这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就能探索出大自然层出不穷的奥秘.

物理本就是一门自然学科,它的规律都是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观察和在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思考总结得出来的.

二、习题研究教学法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习题练习上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物理习题教学也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习题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想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解、分析、推理等能力,在做我们要求学生物理习题时就应该有目的性的习题来进行练习.

1.围绕解题方法做习题

课本上一般都是按照力、热、电、光等系统性的顺序来讲解,但是当我们讲解习题时,应该围绕解题方法分类来讲解物理练习题.例如,对称法、图象法等等,这样有系统的划分和分类集中把一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在学习到某个阶段的时候,集中将一批解题方法相同的习题安排给学生练习,使他们深刻的记牢这个解题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这种题类,能够应用自如.

2.阶梯练习法

阶梯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难度高的题类比较有效.例如,在学生遇到一道难题不会做时,老师不应该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做,这时应该通过课堂讲解一些题型相同,但难度较小的让他们做做.或者讲解一道内容完全不同,但解题方法相似的题给他们去理解,直到学生领悟出这道难题应该怎样解为止.这样让学生一步一步自己往上爬,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学习的水平,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三、特优学生特殊实验

物理课堂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教材 教法 实验 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备课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培养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要求。而怎样让45分钟课堂教学既提高效率又能培养学生能力,这就需要每一个物理教师上课前做更多更仔细的准备。因为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过程。而备课通常可以有四个环节:备教材、备教法、备实验、备学生。下面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备课进行分析。

一、备教材――对教材的再加工

(一)对教科书的再加工

教师应该掌握大纲的最新要求,深刻了解教学目的。在准备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之前,都要认真把握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在抓住学科教学的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全面地理解教科书,确定教学内容的取舍。但又不仅仅是让教师教教科书,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这时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方面应不再是教教科书,而是以教科书为参考。因而教科书的内容只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点,而不是教学的全部,而教学的大部分内容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与学生水平进行再加工,做到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备课时可以教科书为参考,但是有的教科书从编写到出版再到使用已有几年时间,有的知识已经不符合当前的科技发展的现状。故教学切不可以拘泥于教科书,应旁征博引,拓宽学生视野,从而充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课堂内容紧凑丰满,充满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物理学科知识再加工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飞速发展,物理各前沿学科发展迅猛,知识无需几年就更新一次。若教学还是停留在对课本知识教授,那么很可能学生掌握的这些知识在若干年后将不起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及时把学科发展前沿知识以科普形式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那么教师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应结合本学科发展情况,借鉴国内外教学经验,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科学素养。这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才能通过自身知识广度和深度来引导学生探究的广度和深度,以达到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个人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备课从课前走向平时,从为上课而备课走向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从备课走向终身学习。

(三)生活经验的再加工

物理学的课程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虽然生活中常见的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或是社会需要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但教师要对这些生活经验进行再加工,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物理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新的教学形式决定了教学的一部分内容是由师生的互动活动中产生的,学生来自于社会的不同家庭,对于同一知识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在学习中会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各种问题随时可能会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如果教师课前没有任何准备,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因而,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备课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基本点,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从常见的生活现象走进物理课堂。

二、备教法――关注学生的学法

(一)促学生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统一和优化学生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方法。我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教师备教法若还简单停留在对教师的教法的熟练程度上,很可能就满足不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明确教学方法使用要求的情况下,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他们所学会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到他们日趋丰富的情感和渐渐形成的价值观,及时地准备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统一。而教师在备教学方法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的是备学生的学法,学生的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发展个性过程中使用的方式。要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切,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水平在课前就制定大量有针对性的策略。如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学生容易主观地认为物体确定位置后,像能在相应区域内任意地点都能找到,或者只注重完成实验没有想到物体与成像位置是否固定。教师此时就要起到优化学生学法的作用,可以事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联系上,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用语言等形式暗示学生,让学生通过学法的优化在不断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备探究式教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中,探究式教学越来越显示其重要地位,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要将探究式教学活动开展得效果显著,就要求教师从原来的注重备传统教法转向注重备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采用更好的学习方法。

探究式教学活动并非仅仅让学生进行探究就行了,还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更需要教师在学生发现问题时帮助其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加以实验论证。如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使探究内容更加丰富,方法更加多样,过程更加科学严谨呢?只知道学科知识和探究过程远远不能满足教学活动实际需要,此时需要教师过硬的科学素养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备探究式教学实际上是备教师的科学知识贮备和科学素养水平。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自身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活动时,就能使学生更易体会到科学的严谨、创新等精神。教师以自身不断地学习先进科学知识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实现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相长。

二、备实验――重在探究

(一)物理情境的预设

所谓预设问题情境,就是在实验前通过教师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独立探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实验,师生共同探讨,完成实验。那么这将要求教师在备实验的过程中问题情境预设合理,能够引导学生自发通过实验来探究解决问题。

(二)能解决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实验教师要认真研究实验的基本理论,通过学习实验教材、相关的理论课教材和仪器说明书,弄清实验目的、基本原理、设计思想、实验装置技术规格、安装调试程序、操作规范、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在理论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进行操作性备课。操作性备课应按实验教学计划安排项目,按照理论准备要求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准备齐全。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一起按照规定的方法、步骤进行预做实验。在预做实验中,要注意环境条件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并将学生在具体操作、观察现象、读数及数据处理等过程中易出现的困难和错误,仪器设备易发生的异常现象及处理方法等归纳整理,做到心中有数,以保证授课质量。能够在学生发现问题的时候,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物理知识培养能力。

三、备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如果你所要讲解的内容,引不起学生足够的认知兴趣,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愿望,那么,尽管你讲的都是金玉良言,学生却仍处于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状态,或者用学生自己的话说:“我不知不觉的听着听着,很快就走神了,实际上什么也没听进去。”这样讲课,会有什么效果呢?所以,我们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手段,更新课堂教学的观念,为自主学习创造环境,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的真实对话在自主学习的数学课堂上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准备相关的材料,先保留自己的想法,提出一些激发思考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为了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必须事先就对不同观点涉及知识内容做准备。

参考文献:

物理课堂教学范文第3篇

    1 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标准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物理教学活动应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因此,需要物理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再现教学知识。

    教师可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在讲台上放一辆小车,并问学生:“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由于问题简单学生争着回答“用手推”“用绳子拉”……待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对小车施加力的作用,小车就运动了,那么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吗?”接着做演示实验。用手轻轻地推小车,车动了;松开手,车立即停下来;用较大的力推小车,松开手后,车继续滑行一段距离才停下来。第一个实验情境说明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第二个实验情境说明不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也能运动。这矛盾的结果使学生产生疑问,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学生迫切要求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究竟如何”,由此学习进入了主动状态,为后续探究做了知识和情感准备。

    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物理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 多角度解读教材(教科书)

    物理教材是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文本资源,但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课堂教学绝不仅仅是展现教材上现成的结论和论证在形式上的汇聚,更重要的是揭示隐含于其中的精彩而独特的思维过程。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把教材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教师从多角度解读教材,既使知识本身的价值得以体现,又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教师可利用物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比如在“超重和失重”教学中,可设计一实验:每组同学分发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钩码。教师指导学生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先静止或匀速运动;然后加速向上运动;最后加速向下运动,要求他们观察上述三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接着分析并总结出超重和失重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

    3 师生积极互动

    新课标强调“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要达到该要求,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同时,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学关系是一种双向的关系。这种教师与学生间特殊的关系,决定了教师对物理教学过程的引导,需要通过教师的个人品质来感染学生。一方面,教师不仅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使知识富有感召力;另一方面,学生也不是简单地储存学到的知识,每个学生都是以独特的方式理解知识。因此,这要求教师进入课堂要充满激情,使每个学生都能置身于物理情境中,形成互动式的教学探究模式,以理解、合作、探究、交流方式实施教学。例如在“力的合成”教学中,教师提来一桶水。让两位同学先后分别提这桶水,然后再共同竖直向上提这桶水,并问他们:第一次提水与第二次提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回答:第二次提水省力。教师继续问:“省多少?”学生可能回答:“省一半力”。此时要求两位同学提着水,上半身慢慢地远离水桶。教师:“感觉如何?”学生:“越来越费力”。这样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问答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4 及时练习反馈

    由于物理课时相对较少,学生的练习、反馈通常被教师安排在课后进行。这使得师生在课堂上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机会,这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易失去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及时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不仅是教育中一项重要的课程策略,对于教师提升专业能力,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检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指导和修正作用。同时,对于学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存在的问题也具有督促、强化和纠正的作用。这就提醒教师要将练习与反馈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其纳入课堂教学环节,加以重视,并适当、合理地安排这一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与实施的时间。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做如下课堂练习: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现因故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是5m/s2。求汽车从刹车开始(1)经过3秒的位移;(2)经过5秒的位移。一部分学生应用位移公式计算得出两问的结果都是37.5m。学生对这个结果容易产生疑问,从而把学生的注意、思维活动凝聚在一起。

    5 自觉反思与灵活迁移

    由于现在的物理课堂中引入了电脑、电视等仪器设备,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反思意识逐渐淡化和形式化。然而,物理课堂教学不是预先设定好的剧本再现于荧屏的过程,而是需要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互动、合作,在“预料之中”的探索过程,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体现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与情境性,需要教师针对具体的情境作出即时的调整和灵活的迁移。

    5.1 自觉反思

    教师被视为“反思性的实践者”。根据反思的对象不同,有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回忆性反思。行动前反思,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期盼性的反思,有助于以一种有组织的、决策性的、有备无患的方式处理课堂教学情境。行动前反思需要教师仔细考虑教师与学生相处时可能发生的一切可能性,并能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应对某一偶然情况做出敏捷的反应。教师在具体的情境中做出及时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行动中的反思,它是一种交互性的反思行为。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意识到教学时机,思索教学问题,修正教学方案。通过这样的反思,可以对自我行为、课堂教学给予肯定和强化,也可以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这也需要一种总结性的反思行为,即对过去经历追溯性的反思,有利于对经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助于使教师成为更有经验的实践者。教师对教育的各种看法和主张,教师所接受的各种理论和学说,只有在与实践结合中,特别是在实践的反思中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升华为一种智慧。每一个物理教师都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是否有更有效的教学?”。

    5.2 灵活迁移

    灵活迁移是一种实践智慧。这种实践性智慧是基于反思意识基础上的,即只有当物理教师在新的教学情境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反思时,迁移才能发生。它是教师在反思中产生了内部认知冲突和观念失衡,并对具体情景做出理性思考,对所处的教育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做出思考和权衡,对自我行为表现及其依据做出正确解析和修正。

    6 明确关注与放弃

    6.1 关注每一个学生

    走进课堂中的学生,都应该被关注。教师不能以任何“虐待”方式对待学生,即身体、心理和被动性。身体上的指:教师对学生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和危害的行为;心理上(精神上)的指:教师的责骂、辱骂、讽刺、谴责、恐吓、限制等对孩子心理和精神上产生不良影响和刺激的行为;被动性方式,简言之就是常以忽略的形式对待学生,包括排斥、不理睬、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等行为。当教师在教学中有这些行为时,即使课堂组织严密,情境创设丰富,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6.2 放弃唯一标准

    教师不能以单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应该关注每个学生自身的成长。这需要教师具有“教育性理解”能力,“教育性理解”是基于对学生如何体验课程的理解,基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长处和短处所进行的评价,教师需要知道对学生现有的能力和潜在的能力如何做出评价。一个没有真正理解教育意义的教师会用相同的方式来对待所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这样的方法符合平等、公平和一致性原则。但是,不同学生在性格、能力和背景方面都不一样,故公平对待学生的同时教师要能够看到学生们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权,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创设情景、多角度解读教材等方面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前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余文森.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J].教育发展研究,2007,40

物理课堂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氛围 纽带 核心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社会紧密结合”的现代教育观。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面向全体,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新成就;改进评价体系;教学要求灵活多样,有弹性。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摸索出适应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的新形式,是我们每个物理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就我自身在这几年来一些课堂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 1.以愉悦为氛围的教学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创设一种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如何来创设这种愉悦的氛围呢?

 1.1 面向全体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有用的人。对因学习差而抬不起头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同情,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勤奋努力,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教师能够围绕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对教学内容津津津有味,课堂充满和谐、活跃的气氛。比如在上运动和静止这一节的参照物时,我就给学生唱“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歌的前两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青山两岸走”,让学生说出这两句歌词中各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 1.2 尊重学生

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形成鼓励学生提问、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评价和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建立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从而达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目的。比如我在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你再想想有无另外的因素影响呢”,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

 1.3 互换角色

教师将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教师要有甘当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这样能准确地观察学生,体验其情感,如果教师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向学生提出单向要求,就容易使课堂气氛受到严重影响。

 2.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新理念认为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 2.1 创设符合需要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符合需要的问题情景,积极引导、诱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上摩擦力这一节时,我先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播放人和马在冰面上滑倒的录像;然后在拧紧的瓶盖上涂上油,让班上力气较大的学生拧开(学生不容易拧开);再用细线拴住重物,让学生不打绳结,而将重物挂在木棍上。学生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人在冰面上易滑倒?为什么涂上油的瓶盖不容易打开?为什么拴有重物的绳子在木棍上绕几圈就能挂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也要对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的态度给予肯定和表扬。

 2.2 设置供讨论引伸的问题,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设置能引起讨论、引伸的素材,使研究的物理问题显得具有活力,思维具有广度和深度。如在讲压强一节时,我问学生:我们新修的水泥公路为什么不到几年的时间就被压坏了呢?为什么说汽车超载是公路杀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多思、多问,在一系列的师生、生生讨论引伸过程中,使知识网络化,问题深度化,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新情景、新问题,活跃思维,从而实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 2.3 敢于向权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任何人都不能说对自己的学科无所不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水平当然远在学生之上,但也难免"千虑一失";同样,我们使用的新教材大多是由著名的教育专家和学者来编写的,但受时代局限或其他原因,决不能说完美得无可挑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不迷信教师、教材编者及各种问题的现成答案,提倡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惟真理是从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 3.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曾经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三个孩子在花丛中玩耍,追逐飞来飞去的蝴蝶。突然,飞来了一群蜜蜂,发出嗡嗡的响声。孩子们非常好奇:为什么蝴蝶飞舞时没有声音,而蜜蜂飞舞时会发出嗡嗡的响声呢?于是三个孩子回家后,各自向他们的父亲请教了这个问题。第一个孩子的父亲说:“只要在学校考试能考好成绩就行了,其他的你管那么多干嘛?”第二个孩子的父亲回答道:“因为蜜蜂的翅膀扇动得比蝴蝶快。”第三个孩子的父亲面对孩子的提问,没有直接地做出正面回答,而是取出了一张纸。他先慢慢地抖动,纸没有发出声音,接着加快抖动速度,纸发出了哗啦啦的响声。孩子看后,想了一会,又自己抖了抖纸,然后兴奋地跳了起来,他将答案告诉了父亲。

这个故事使我感慨颇多。孩子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来了解和认识世界。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适合学生发展的呢?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怎样的环境呢?是像第一个父亲那样,只关心考试成绩?还是像第二个父亲那样,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亦或者像第三个父亲那样,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他们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呢?我们每个教师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因此,初中阶段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不仅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现代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呢?

 4.以多元为评价的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评价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物理学习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上,应该体现评价的多元化,具体实施方法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4.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往的教学活动,学生的一切行为往往均由教师评价。而这样的评价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中,除教师评价外,通过自我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往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4.2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学习行为表现的评价,不赞成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注意评价手段与方法的多元化。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的开放实验和探究活动,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实验和探究的过程上,不应放在结果上。要通过评价,调动学生参与实验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 4.3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物理课堂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高物理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6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职高教育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职高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职高物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教师必须以教育改革为方向,转变物理教学观念,革新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职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职高学校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探索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生产和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下的职高物理教学目标弱化了学科理论知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生产,强调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双重提升,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相关特征。

虽然我国的职高教学改革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水平不高。许多职高物理教师认为职高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型人才,像物理这样的公共基础课程没有精讲的必要,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支配下,教师固守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照本宣科,缺乏物理创新意识与改革能力,导致职高物理教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

2.W生物理学习积极性不高。与普通高中学校相比,职高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意识淡薄,自制力差,教师如果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导致物理教学与学生脱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降低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3.物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职高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但许多教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物理理论教学,使得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专业技术出现了失衡现象,导致学生在就业时不能满足企业社会的综合需求。因此,在充分肯定职业教学改革成果的同时,学校和教师必须不断反思,以职高教育改革和物理教学大纲为依据,落实物理教学观念与目标,提高职高物理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

一、转变物理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虽然职高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生产一线输送技能型人才,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综合素质成为企业在选择人才时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职高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在这种前提下,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与时俱进,摒弃过去职高教学重技能、轻素质的思想,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以此来指导教师进行正确有效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在以后的就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教师必须仔细解读职高物理教学大纲,明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物理教学目标,认识到教师的物理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满足学生对物理理论与技能的需求,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帮助学生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竞争环境。其次,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要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物理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习效率。为了提高职高物理教学水平,教师在提升自己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论的学习,在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物理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为学生制定更加合理高效的物理学习模式。虽然物理学科是职高学校的基础课程,但教师的物理教学活动除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之外,还应该与专业技能教育相联系,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寻找物理理论与专业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将二者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双重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物理有了学习兴趣,那么物理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撑。就现阶段的学习课程而言,物理是许多学生的弱势学科,不仅因为物理理论本身的抽象难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高,更因为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导致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对物理学习失去耐心,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物理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必须改变满堂灌的理论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提问、创设情境等方式刺激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研究兴趣。例如,在静电教学时,以黑暗中脱毛衣为什么有时会看到小火花,听到噼啪声为提问内容,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思考,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其次,学生对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物理理论教学感到厌倦,对新鲜的物理实验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物理实验,以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物理教学与职业学习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