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创业实训总结

创新创业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创业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创业实训总结

创新创业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18

现阶段,各省市、各自治区都在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掀起了创新创业新浪潮。如今,大学生创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环境与好机遇。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能为创业团队提供创业实训、创业培训以及创业孵化等综合。

一、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1.建立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基地建设应以项目为引领,解决企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基地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实现专业课程体系与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校企双方应共同探讨制订相关核心课程,把涵盖企业生产过程、典型任务、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内容作为创新创业课程的核心内容。同时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以授课教学与互动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导师团,以企业项目为引领,让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完成创业训练(实践)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报告撰写以及成果展示与交流等工作。同时,让学生通过项目模拟企业运行,实现项目从雏形到正规、成熟、产出的规范管理,逐步探索、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训练模式与体系,实现从理论知识培养到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转变,最终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和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运行流程

创业实训基地采取“公益、市场化运营”以及“先参与、再主导”的创业实训与孵化模式,规划并建设分享交流区、创业实训区、创业孵化区、成果展示区、管理服务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同时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科专业特点,创建真实的创业实训项目,比如实体商业、互联网+、电子商务、高新技术、文化创意、金融投资等,帮助大学生通过创业实训了解市场运行规律,学习企业经营管理。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到创业实训基地先参加创业实训,积累一定的能力、经验、资源、人脉之后再自主创业。该模式的流程如下。

1.人员入驻

创业实训基地投入运营后,大学生实训基地管委会择优选择个人或团队成员组成实训基地的项目管理团队,参与实训基地的运营管理工作。学生按该要求自行组织团队,提交入驻申请表,并在规定的时间,参与学校组织的汇报会,由学生团队负责人就团队组成、管理构架、经营思路、预期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汇报。确定入驻后与学校签订孵化协议书、承诺书,交纳入驻保证金并办理好其他相关手续再入驻。

2.团队管理

团队入驻后,需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主要包括对创业团队运营管理、场地管理、卫生管理、安全管理以及针对创业团队的服务。同时学校聘任由校内外指导老师担任的导师,扮演风投机构、战略顾问公司等指导学生设计管理策略与运营方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危机并确定解决方案。

3.考核总结

团队在入驻期间以及期满后需要向创业实训基地汇报经验状况,包括创业团队项目的运营情况、团队成长及日常管理情况等,同时需要撰写项目报告并制作汇报PPT,实训基地导师组会就学生的表现以及实训运营情况进行审阅及指导,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并逐步提升自我实践与运营管理能力。

高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各地的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高校的创业实训基地仍需要加以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创新创业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着力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实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各高校积极加强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共享,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帮助。

一、构建高校创新创业APP管理平台的重要性

创新和创业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大学生的创新活动能带动创业,而创业活动又有助于促进创新。这决定了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统筹考虑,建立系统的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近年来,在各级教委以及高校的高度重视和着力推动下,校园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9339项,参与学生人数共计120345人,投入项目经费共计4.98亿元。但是,创新创业活动中,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如一些高校的创新与创业教育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有限的资源投入一般仅惠及较少部分的学习优秀者;各高校的创新创业的项目很多,但配给的指导老师很少,部分指导老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但当面对创业这个有着很多学科交叉的项目时,很难给出学生全面专业化的指导;立项初期,老师很难找到有潜质、积极主动的好学生,学生也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校园创新创业体制不顺、信息不对称、资源共享不充分有关。因而积极构建创新创业APP管理平台,不仅有利于打破不同管理部门、院系之间的隔阂,实现校内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便于广大师生借助平台交流实现创新创业项目信息、在线咨询、项目组面向全校在线招募成员、大创项目及双创课程的在线管理等多项功能,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加专业、高效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创新创业APP管理平台的发展现状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创业扶持政策的积极推动下,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创新创业热情高涨,一大批创业辅助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且发展迅速。这些软件中有侧重于为早期创业者提供创业与融资资讯的创业邦、36氪等,有侧重于为创业者、大学生提供在线视频教学及实训、创业技能服务的优米创业、创业之星等,还有侧重于帮助创业者找寻合作者、提供项目投资服务的创投圈、i黑马、拉帮结伙以及为创业者答疑解惑的我懂等。

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这些软件各有所长,比如优米创业、创业之星所提供的课堂视频和模拟实训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创业邦的融资服务比较便捷,我懂等软件的回答比较及时等,但也存在着其课程比较贵、回答者的身份与学科背景不一定与问题匹配、回答者的专业性无法掌控等具体问题。可见,上述软件的目标客户是全社会有意创业的各界人士,而非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尚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为更好地高校学子服务,应建立专门化服务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实践实训的服务平台。

三、高校创新创业APP管理平台的构建

1.APP管理平台的搭建目标

高校搭建创新创业实训信息服务平台,是为了创新创业实训体系中的日常运作工作进行信息化,通过利用高等院校教师的碎片化时间,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训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实时咨询服务,从而实现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一体化管理。为此,高校创新创业APP管理平台应依托于第三方平台(IOS平台,安卓平台)开发,实现如下主要功能:

1.1项目组成员招募

在线完成项目成员和伙伴招募,包括学生招募学生和老师招募学生。

1.2在线指导

大创项目、大赛项目以及孵化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学生可通过平台将问题推送到相关专业的教师手机上,教师进行在线或者线下的解答。

1.3项目资源库检索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校园创业帮上检索到相关的项目和专利技术资料,这些项目来源于大创项目、比赛项目、孵化项目和科研项目。

1.4创新创业在线课程管理

借助平台实现老师在线授课,学生在线提问、课程作业也可在线、上传及批改。

1.5大创项目管理

建立大创项目各个阶段的评价标准,将大创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和评奖过程管理纳入统一在线管理。

1.6大赛管理

对于高校组织的各类比赛或者选拔赛,承担大赛信息、网上报名、网上评审和网上结果公布等职能。

1.7考评管理

氛围教师考评和学生考评两个系统,前者根据教师对大赛、大创项目、在线咨询和孵化项目的指导对教师进行考评,后者根据学生参加大赛、大创项目和入驻孵化基地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学分。

2.推进APP管理平台建设的措施

2.1建立平台运营管理机制

首先要成立学校层面的平台管理机构,协调好人事调配、资金落实、院系课程安排等一系列平台运行的相关内容,统一调配资源;其次要健全日常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师生团队进驻平台的准入资格审查和实践活动质量考核制度,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措施,确保平台各项子功能的实现;最后还要及时总结平台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优化,使平台以最佳状态运行。

2.2打造优秀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创新创业活动要顺利开展,必须要有具备较高专业水平和强烈创新意识的导师队伍。为此,应鼓励专业教师结合科研项目开展学术研究和项目指导,并吸收一批具有创造力的工程师、创业者、校外导师、博士生、硕士生等以专职或兼职身份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使平台运营资源更为丰富,项目任务对接更为顺畅。

创新创业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业训练;能力培养;内容构建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88

实践性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C结合,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而设置。作为实践性教学方式之一,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目的在于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高校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1项目背景和内容介绍

11项目背景简介

2016年6月,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此次论坛以“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为主题。作为创新、创业和科技领域首屈一指的全球性盛会,总理指出要借助改革创新的“东风”来推动中国经济科学的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 “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两会”期间,总理再次提出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国家鼓励,学校支持,老师出力,学生愿学的大背景下,我们市场营销专业的同学组建了大创项目团队,通过模拟一个运营项目,在辅导教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达到此项训练的设定目标。作者所辅导的“天津城建大学生售楼实训中心创建与运营”(以简称“城建售楼实训中心”)属于此类项目。

12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

学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大力支持。项目组部分成员课余时间在不同项目售楼处从事渠道开发工作。第一指导教师从事市场营销实践性工作多年,从事创业管理、消费者行为学等多门课程的授课工作。第二指导教师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学生组织和管理能力。项目成员和导师训练时间的保障。团队成员对具有挑战性的新的知识和新的环境的兴趣。知不如好,好不如乐。兴趣是一个学生获得知识的动力,挑选有创新意识和挑战意识的学生是项目成功开展的基础。

13项目的研究内容

项目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真题真做”,将项目售楼处设立在学校内,使得学生就近实习,进行理论与实践交叉学习。申报项目包括项目运营平台的设立和实践训练两个部分。

项目运营平台设立主要内容:

第一,建设售楼实训中心。按照公司组建的模式,模拟构建天津城建大学生售楼实训中心,真实模拟售楼中心的组织架构、职能部门、员工管理等运营管理。

第二,社会实践。学生通过参与天津城建大学售楼实训中心一系列的组建和运营过程,学习公司创建和运营的技能,提高专业技能。

实践训练部分主要内容:

主要是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展售楼活动。主要内容包括:销售人员的职业要求;语言表达能力,与客户接触、交流、达成购房意向的技巧;与发包方在广告、业务发展等方面的合作技能;开发客户的基本能力;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适应的能力。

14项目的成果管理

(1)学生实践性活动总结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楼盘的广告设计、客户渠道开发的相关手段等总结;学生实训情况总结;此类训练对于参与者创新和创业水平提高的影响总结等。

(2)实训中心运营总结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中心成立的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与仁爱团泊湖项目发包方的合作情况;中心模拟运营的情况;公司运营人员创新和创业的水平提高程度;公司运营过程中系列管理文件等。

2项目的阶段性总结

由于项目正在进行过程中,对项目的全局还不是很全面的掌握,所以,只能对项目进行阶段性总结。

21项目的主要创新点

培养岗位创业意识和能力为导向开展创业教育,同时,在校内构筑具有转化、提升、孵化功能的专业创业工作室、学院创业中心、学校创业园三级联动创业教育实践载体,为学生免费提供创业实践场所。同时,在校外利用本地优势多渠道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天津各地房地产建设校外大学生岗位创业实践基地,从岗位创业意识培养、岗位创业能力培养以及岗位创业实践三个层次,培养学生成为在所从事的岗位工作上能够发挥专业特长又兼具创业精神的岗位创业人才。

为了弥补原有的通过理论授课、软件模拟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不足,设立一个实际楼盘的销售,将学生放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销售真实的产品,增加市场营销训练的真实感。以往学生只有在实习公司才能接触到的营销机会,我们在学校给其一个平台,运营实训中心,使得学生真实体会公司创建和运营过程。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管理学、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营销等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运用网络销售,开发客户,提高销售业绩。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预备”训练。

创新创业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问题 对策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但是当前,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研究和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质量。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

高校普遍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导致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全面,认识程度不深入。其中有部分观点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适合全部同学参与学习,只适用于少数能力强、学习优异的学生。也有部分观点把创业等同于创办公司,也有的误认为学生的勤工助学就是创业[2]。由于高校和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造成很多学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一部分,没必要单独开设一门专门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有的学校即使开设了一门创新创业课程,也只是初步的课堂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上明显欠缺。

高校和政府部门的沟通缺少有效性,使得高校的创业政策的宣传会滞后,对创业政策的理解不深入,不全面。这样会导致很多有创业意愿的同学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国家政策,错失了很多的良机,也使得很多创业的同学未获得相应的国家政策的扶持。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机制落后、教育模式单一、学科体系不完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机制多数比较陈旧、教育模式单一,基本多以课堂教学和讲座为主。特别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重视不够,形成了很多“纸上谈兵”的空洞理论。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和制度,难免会造成授课教师成为中心,成为主体,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的客体的局面。这种模式难免使教学脱离实际,学生为了完成学分而应付学习,会限制很多同学的发散思维,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不利的。同时,也有很多高校并没有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列入到正式的人才培养计划中,造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零乱,授课教师各自为政的情况。

(三)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待加强。大学生由于受到个人能力、专业水平、家庭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对创新创业活动缺少积极性,仅仅是由于学校的学分规定而被迫接受创新创业教育。而高校的创新创业大赛,覆盖面太窄,能参与其中的学生人数不多。这些因素都使得很多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理解,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四)高校缺少一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

高校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不健全,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由于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为选修课,很多授课教师是从其他专业临时抽调过来的,多数是理论型的教师,真正有过创业经历的教师为数不多。使得学生无法从课堂上获取创新创业的最真实的感受和实战管理经验。

(五)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过于形式化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把理论转化为应用的最好的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最好途径之一。但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过于形式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基地数量不足,建设质量参差不齐。这是因为高校和政府没有形成开放的、互动的合作模式,社会支持不足,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参与企业管理和经营。(2)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课时少,时间短,安排也不规范,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也只是“走马观花”的参观为主,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实际操作中。(3)很多高校有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但多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而不会真正将比赛的成果应用于实际。

二、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高校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应及时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高校要理顺领导机制、统筹安排、明确分工与职责来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教育、实践基地教育和创业政策扶持等工作的有条不紊的开展。高校应加强与产业界的沟通与合作,力争获得人才支持、实习岗位和资金的帮助。同时,高校也应加大理论研究,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咨询、指导和服务工作,要定期召开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调研会,互相学习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总结推广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二)高校应构建和完善合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课程体系建设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高校急需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课程体系,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高校制订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应贯穿大学四年教育的全过程。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应围绕以下三个层次建立:(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的通识课程体系,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其中开设的课程可以包括创新思维和方法、创业学原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等。(2)针对有较强创业意愿和创业潜质的同学开设专门课程,其中包括创新创业技术和方法、市场营销、法律法规、沟通管理能力等。(3)针对有创新创业项目、课题的同学开设的各类实践课程,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帮助这部分同学进行指导教学。可以开设创新创业团队组建于管理、商业模式创新、创业实训指导等课程。

(二)高校要努力培养过硬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是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高校在师资队伍的培养上应坚持“专兼职结合”,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全面、深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授课教师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高校要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创新创业的兼职教师。同时,学校要积极组织授课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定期进行教师的培训和交流,达到不断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创新创业的实践水平。

(三)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强化创新创业的实训活动环节

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应采取校内创业基地、校外示范基地相结合的模式建设,来确保大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即掌握了创新创业的知识又能动手进行实际操作。校内基地的建设主要依托学科专业的特色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科学研究相结合。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实训时,可以引入“模拟公司制管理”模式,引入“创业导师”,引入“孵化器”。在校外要依靠政府和产业界的支持,高校应积极加入创业孵化基地产业园和社会的商业活动中。

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民国创业精神,提升国家及地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高校能否开展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社会、高校和学生个人的发展。因此,高校要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完善合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过硬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强化创新创业的实训活动环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2]屠火明,刘吕高等.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和突破[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48-51.

[3]刘丰安.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2-14.

[4]唐根丽,王艳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26):76-78.

[5]曹剑辉,周合兵等.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96-197.

创新创业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无论对高职教育本身还是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都十分重大。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商管理类开设最普遍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也称工管专业、企管专业),由于其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和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就业渠道十分广泛,其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如某非“211”本科院校的工管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2009年就业率达98%、2010年达100%。就业率较高,并不等于就业质量高。就业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两个指标:一是表现为工作与专业对口率,二是表现为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在麦可思(MyCOS)-2009年度中国高职高专主要专业(小类)就业率排名的就业指标中,工商管理类就业率排30名,而专业对口率只有51%;高职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普遍不高,均在50%左右。显然,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并不高。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创新型人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更需要创业型人才,而我国近几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约为1%。要提升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质量,关键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其真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注重实践的教育,创新创业型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助推器。本文试图从创新和创业的视角,运用实证分析现行高职工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构建创新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工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高职工管专业创新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指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实务技能训练教学的总和,包括专业课的设置与课内实践教学、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课的设置与实践教学(实验课、岗位实训、企业见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以及专业技能以外(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实践等教学环节。为了探讨现行高职工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针对实践教学情况和创业教育情况设计了39个封闭式问卷题目,对某校高职高专07级(已毕业)和08级工管专业两届110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文中以下有关数据均来自该问卷调查),并考察其他院校的教学情况,整理归纳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业课程部分偏离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不明显。高职教育的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决定了应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但是,现阶段多数院校工商企业管理高职生的课程体系,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已有教学资源优势,没有鲜明突出高职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技能性特征。忽视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致使一些专业理论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如某校工管专业高职生对开设的14门“专业理论课重要性”认识的问卷结果统计,有5门课重要性没达到6%。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兴趣,各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基本相似,专业特色不明显,造成了人才培养结构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结构性偏差,学非所用现象普遍。这是造成不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主要原因。所以,一方面,社会急需的具有良好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能被动地求职,“就业质量差”的问题比较普遍。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不佳。学生对“印象最深、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学实践环节”评价是“实验教学”36.0%、“企业见习”31.2%,其它环节评价都不高。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教学方法有待创新。教师多数仍然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为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课堂上唯一的信息源,而学生则是学习过程的客体,是被动的信息接收器。课堂教学的启发性、互动性、讨论性氛围不够,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练习等重要实践环节置于教学的从属地位。学生对“教师注重启发教学,注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评价结果是:“较好以上”31.7%、“一般”55.0%、“差”13.3%。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毕业后,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差,工作满意度低。

第二,“创新创业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创新创业型”高职教师是指既获有大学教师资格证书,又获有经济师、工程师等职业岗位技术资格证书和实践技能师资证书,还具有一定社会创新创业实践经历的教师。一支优秀“创新创业型”高职的教师队伍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实践技能教学效果的关键。但仍有不少教师缺乏业界实践经验,缺乏对职业岗位的了解,善于讲授理论性内容,而不善于组织学生进行企业专业见习、企业岗位实训、专业课程设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实践技能环节的教学。

第三,实践教学的投入不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存在误区。现行多数院校高职工管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不够,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哪些方面需要加强”的评价是:毕业顶岗实习42.5%、仿真实训38.0%。显然,毕业顶岗实习和仿真实训实践教学的提高,依赖于校内和校外两个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完善。首先,校内实训基地普遍存在实验室的软件不全、技能实训的设备设施不足、学生亲自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不够等现象。其次,校企合作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性还不尽人意,主要存在二个误区:一是认知差异。目前大部分企业认为培养人才的主要责任是政府和学校,企业只需选人。部分企业出于维护生产正常秩序等因素的考虑,把校企合作视为一种额外负担;在学校方面,虽然都认为校企合作重要,但对校企合作的运作体系与本校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关联性缺乏深入系统研究。二是制度缺失。校企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学校、协会、政府等多个部门和行业,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进行规范。目前,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但雷声大、雨点小。就企业来说,开展校企合作,缺乏明确的奖励机制,积极性不高;在学校方面,主要精力放在抓“校企合作”的企业数量上,忽视了对“校企合作”的质量、评价机制的建设。同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

第四,过多考虑岗位证书教育,忽视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就是麦可思研究的“高职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在这主要指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力素质,包括社会沟通与协调能力、实际应用与动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诚信观念、责任意识等,这些能力素质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往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您觉得学校要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哪部分素养”的问卷调查数据是:社会沟通与协调能力29.6%、实际应用与动手能力24.6%、实际操作能力22.3%。对“面临毕业的压力来源”问卷调查结果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35.8%、社会适应能力差23.9%、专业知识不扎实27.5%、组织能力不强12.8%。

(三)创业教育薄弱,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创业教育在西方国家的大学中已有较长的历史,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始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至目前为止,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开展了14年,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2010年5月,中国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一些本科院校首次计划在2010级新生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概论》课程,而对其高职生却被排除在外。在高职教育中推行以创业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无论对高职教育本身还是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都十分重大。在高职工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具有独特优势,因为 “企业管理”等创业课程就是其专业课。我们在对某校工管专业110位高职生创业教育的问卷调查,“对创业的看法”很有兴趣为22.2%、比较有兴趣为39.7%、没兴趣是零,说明创业教育已得到高职大学生的共识。但现行的高职创业教育多数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上,其教学往往局限于片段性和点位式知识传授,没有融入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创业教育的开展仅局限于少数学生,其落后局面让人担忧。如“对创业计划书的书写要求的认知程度”熟悉仅为4.8%,“对现有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满足”满足只有4.5%、说不清和不满足占80.5%,“参加创业方面讲座的次数”统计为0次33.3%、1~2次60.3%、3~5次6.4%,“在校期间参加的创业实践竞赛人数”统计为挑战杯6%、职业规划4.4%、广告策划1.5%、数学建模7.4%、市场调查16.2%、没参加任何竞赛63.0%。现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只有就业体系,没有创业体系,使得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创业意识低、创业精神缺乏、创业能力不强。

二、构建高职工管专业创新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

(一)整合工商企业管理课程体系,突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高职层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鄙弃长期追求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的顽症,彻底改变针对已有教学资源优势开课的做法。企业对高职学生的专业要求是“必须”、“够用”、和“实用”。因此,高职工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重心,围绕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开发课程。第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行业很广,专业课程设置应与职业岗位相关。对地方综合性高校,除了订单教育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一般以工业企业管理应用为主,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中小企业的生产主管、质量主管、人事主管、营销主管等,或者自己创业。在准确判断其岗位后,专业课程必须与其相对应。 第二,设置创业课程。创业课程包括创业专业课程和创业教育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课程两部分,《创新创业教育概论》为创业专业课程,企业管理导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公关与礼仪、商务谈判等专业学科都是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这些课程知识对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以及创业能力的提高都是必需的。教师在进行专业学科授课时,应巧妙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例如,在《企业管理导论》课程中可结合“校园创业企业调查”等创业教育课程,笔者在高职财管专业和一些工科专业开设的《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这样做,取得较好效果。第三,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能力的发展,应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并实行学分制,拓宽学生自主选修的空间,例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选修课可多设置一些如演讲与口才、人员沟通技巧、团队训练、拓展训练、公司法与合同法、创业财税基础、企业家精神等课程及讲座。

(二)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后对教学对象(学生)产生的最好效果,这种效果既包括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也包括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态度等职业素养能力产生积极的、持久的、实质性的影响。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既关注课堂教学,也关注课外教师的备课和对学生的指导;既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习环境的营造、关注对现有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其实质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本位”,关注学生的需求、进步、成长与发展,倡导学生自主有效学习能力的培养。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计划性强、课堂利用效率高、学习主动性好,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科学评价。

(三)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学评价体系。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习惯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必须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学评价体系。一是要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化为注重过程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知识的增减,更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知识授受结果,更关注师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过程评价主要为学生平时作业、课堂展示、问题调研、撰写课程论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二是要由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多元化评价标准,学生对“专业课考试应采取的形式”问卷结果是:综合设计占45.5%、开卷为18.%、闭卷为15.6%、论文为13%,在学习评价上,应采取包括课堂观察、测试与练习、学生作品评价、学生体验等多元化评价标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标准应加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活动成绩的比重。

(四)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师的智能储备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实习基地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鼓励教师参与社会业界的创新创业科研实践活动;鼓励青年专业教师参加全国各类专业技术资格和高职技能教师的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高校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完善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的激励机制。

(五)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首先,完善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文科实验室在总结以生产管理为核心的ERP软件实验、模拟工商经营管理的沙盘实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还要加强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策划等专业课程设计与实验;对承担生产技术基础实训的金工实训中心,如不能尽快添置相关设备,可采取外包方式以保证金工实习的教学质量;在校园内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如开辟创业商业一条街或指导学生开网店,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创业实战演习场所和创业平台。其次,着力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它主要指承担专业管理课程企业见习、专业课程设计、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以及专业教师定期挂职实习、通过社会实践等形式来开展创业教育多项职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完善有两个途径:一是政府的政策扶持。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公共政策消除认知差异,在校企合作教育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才有可能确保校外合作的可持续性:健全约束机制。既要明确企业接受学生实习是企业应尽的义务,更要明确企业、学生、学校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奖励制度。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如按接纳的学生数,划拨一定的学生实习费;或在税收和信贷上享受校办产业的优惠政策等;成立跨企业的高职教育实训中心,弥补学生顶岗专业实习企业不足。二是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院校和企业按照“校企合作”的签约,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教学质量的保障和评价考核系统;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全面协调和指导专业开展工学结合的实施工作。院校和企业每学期,或至少每学年开展一次校企联谊会,共同探讨“校企合作”中的经验与问题,实现校企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