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s still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and there are many areas to be improved. Because of their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s have a unique advantage in the wave of their own businesses.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high proportion of students who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ies nationwide. Therefore, study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quality education and solving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earch group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put forward a training mode of "4+5+9" new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rough the "4" aspects and "9" ability analysis, then put forward the higher school to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school practice base 5 starting point as the focus, the form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system.
Keywords the major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mode; construction
2016年甘?C省为大力推进全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首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2180万元,主要用于省属11所高校2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引导高等学校有效地优化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引导高等学校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明确创新创业思路,鼓励高等学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
1 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根据对100名2010-2013 届甘肃政法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发现该专业毕业生总体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市场适应能力欠佳,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就业市场要求;创新创业意识不足,缺乏捕捉创业机会的能力。总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求。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而如何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2 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因素分析
通过对100名2010-2013届甘肃政法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总结出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因素主要是政策导向、创业氛围、就业环境、社会关系、个人性格特点、学科专业知识、人文通识知识、创新创业动机、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技能、风险应对能力、机会把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经济状况、精神支持等15项指标。100个调查对象中,认为大学生的性格特点(60人)、创新创业意识(70人)、对机会的把握能力(63人)、对创新创业资源的整合能力(55人)、以及创业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50人)等这5项影响因子是非常重要的。
3 “4 + 5 +9”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本课题组认为应该从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15个影响因素为出发点,构建一个全新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以4个层面的培养主体为研究对象,5个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抓手为重点,提升大学生9个方面个人能力为终极目标”的“4+5+9”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如图1 :
3.1 宏观层面:国家政府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国家创新创业环境的完善和优化。一方面需要国家政府加大创业政策制定和完善力度,通过制定系列配套的创新创业政策,从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创新创业政策执行和监督力度,否则会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3.2 中观层面:社会环境
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深受经济环境、文化氛围、传统观念等社会环境的影响,全社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才能吸引更多的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加入创新创业大团队。而社会关系这一因素是创新创业必须依赖的社会资源,是一种无形资产,促进创新创业者对机会的识别与开发能力,社会资本是创新创业的经济基础。为缓解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解决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自身来说,创新创业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和选择。[1]
3.3 中观层面:高等学校
本课题组经过调查分析,总结提出高等学校要以实践教学平台、学科专业竞赛、课外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等5个抓手为重点,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1)实践教学平台。为了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甘肃政法学院设有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财会综合实验室、商务电子模拟实验室等8个专业实验室。针对目前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调整教学计划,着重从提高实践教学平台的教学质量。[2]
(2)学科专业竞赛。学院以组织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参加财会类专业竞赛作为一个重要突破点。以“学科专业竞赛、科技创新项目、创新创业训练”为一体的专业竞赛模式。[3]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甘肃省大学生“福斯特”手工会计竞赛、“新道杯”会计信息竞赛、“科云杯”财会技能竞赛、“网中网”财务决策竞赛等,训练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
(3)课外实践活动。在紧密衔接学科专业竞赛的基础上,将学院级的课外实践活动项目作为整个层次的基础,学校级课外实践活动项目承上启下,甘肃省级课外实践活动项目示范辐射,激励学生争取参加国家级课外实践活动项目,形成了“学院重视竞赛、教师参与竞赛、学生争取竞赛、家长关心竞赛”的浓烈氛围。[4]
(4)课程体系建设。学校为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开展了以财务管理复合型应用人才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突出“课程结构显重点,课程设置多维度,实践应用有方法,创新创业高效用”的“四层次”课程体系定位,从教学理论基础、实践应用能力、方式方法技能三方面形成独特的创新??业课程体系。[5]
(5)校外实践基地。2017年,学院加强与工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财政部门、公安局、法院等部门联合建立的1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协调工作。并与之在教学、科学研究、学生专业实习、实践性教学、创新创业和引导就业等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创业实践成果。
3.4 微观层面:学生家庭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主要有自筹资金和外部资助两种,启动资金要依赖政府政策资助、社会资源捐赠、高等学校项目支持等外部资金来源,但随着创新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外来资金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创业需求。因此,创业资金最重要的来源还是家庭的经济资助。另外,家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态度也十分重要,会很大程度地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志。[6]因此,应该最大限度争取大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有力保障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项目化管理 创新创业教育 就业能力 就业去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80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project management has been used by more and m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ode of education. This project from the projec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and employment whereabouts of the impact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in the university to carry out the projec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mployment ability; employment whereabouts
1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去向
1.1 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
就业能力的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在1909年提出,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即“可雇用性”。①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就业能力三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剖析,但对基于项目化管理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研究不多,特别是苏州大学部分工程类专业已经开展相关教育多年,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沟通技能、团队合作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原创与进取技能、规划与组织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等就业能力,使学生尽早发现自己的兴趣,确定就业去向。
1.2 大学生就业去向分析
就业去向是指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的发展方向,包括直接就业、国内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及自己创业等,就业意向的选择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重大。②
近年来,“考研热”开始明显降温,大部分“考研党”的“考研观”越来越偏向理智。与此同时,出国留学受到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青睐,特别是苏州大学全面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以来,出国留学学生比例递增。公务员考试已经超过高考成为竞争最激烈的考试;自己给自己打工是当下毕业生向往的生活,然而在毕业后随即选择创业需要勇气和实力。
2 项目化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模式
2.1 项目化管理的内涵
项目化管理是由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组织,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项目特征,为其引入项目化管理提供可能,运用项目管理的核心理论,可以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基于项目的学习或面向问题的学习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项目管理,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
2.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宏观层面上分析是在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不断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树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③从本质上讲仍然是一种素质教育,其核心目标是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在于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价值,发掘自身创造潜能,其落脚点是全面育人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④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以“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等为龙头的创新创业类竞赛影响力不断扩大,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最普遍的教育载体之一。苏州大学部分院系工程类专业本科生参加此类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已达到60%以上的比例,基本形成本科生项目化教育的规模效应,是开展此项研究的基础,也正是开展此项研究的必要条件。
2.3 高校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
高校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包括项目立项、项目计划、项目执行、中期答辩、项目结项、成果汇报等环节。项目执行中还需要参加相关经验分享会、实验知识培训、论文写作培训、报销规范培训等业务培训,符合现代项目管理的知识内涵和理论框架。
在项目立项环节主要分为项目确立与《立项申请书》撰写两个环节。项目确立采取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的形式。《立项申请书》撰写是在导师指导下,学生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对研究的意义、形式、内容、成效等方面进行描述,审核成功即可完成立项。这个环节对学生的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有较大锻炼。
项目计划环节主要体现是工作分解、任务分工、进度安排等,而项目执行环节即按照既定的计划而完成任务,这期间可以体现规划与组织技能、团队合作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原创与进取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等。
中期答辩是项目的阶段性总结工作,采用结合PPT答辩汇报形式,是主办方了解项目进展的手段,对项目团队来说是一种鞭策与阶段性展示,有利于最终按时完成既定目标,也是团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的学习借鉴机会,对演讲与沟通技能、规划与组织技能等都有多提升。项目结项需提交《结项申请书》,对照《立项申请书》总结梳理一年来取得的成果,也是对整个项目管理成效的检验。
成果汇报包括论文式研究成果的汇编成册和结合PPT总结汇报两个部分。将自己一年来研究的成果写成专业的论文样式,对大部分大三年级的本科生来说是第一次,措辞、图表、格式等都是挑战。现场的总结汇报则可从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总结分析,对项目成员的演讲演绎能力、原创与进取技能、团队合作技能等方面提升明显。
3 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分析
3.1 从就业去向角度分析就业能力的提升
调查苏州大学2015届工程类390名本科生毕业去向发现,90%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学生参加过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其中60%的学生曾担任项目负责人,20%的学生进入到国家级、省市级创新创业类竞赛。在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中,参加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更多选择自己申请国外高校,并且成功率高,申请到全球前100位的著名高校比例较高,这与其较好的英文基础和突出的科研成果有较大关联。在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上,参加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创业意识远高于普通同学。在40名选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中,30位曾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说明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形成起着推动作用。
调研发现,在大三时,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同学已有90%确定了清晰的就业意向,并开始着手准备,而且95%的同学与最终的就业去向一致。而没有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同学中,仅有75%确定清晰就业意向,且就业意向与其最终就业去向仅63%一致,说明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意向和就业去向的确定起着重要作用。
3.2 不同角色参与者的就业能力提升不同
项目化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一般由3~5名成员组成,其中1名担任项目负责人,其在项目管理中对应“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对整个创新创业项目起着决策作用,通常也是由其与导师先期联系,达成一致。项目负责人在团队中担任领导角色,需控制整个项目的进展,经常与导师、实验师、学长学姐、项目组织方、项目成员等多方位沟通,以及后期研究结论的撰写,在整个创新创业项目的运作中付出更多,锻炼更多。调查发现,98.3%的项目负责人能坚持完成整个项目的立项到结项,不会中途退出,仅有80.6%的项目成员能坚持到底。项目负责人选择保研、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等就业去向的比例为78.7%,高于普通成员。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坚持到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学生的毅力、责任心、抗压能力等多种就业能力与品质,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与提升。
3.3 不同年级参与者的就业能力提升不同
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从迎新开始便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进入新生视野,从大一时“新兵连”到大二时的“作战部队”,再到大三大四时的“特种兵”,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中,对参与者心态的把握尤其重要。
大一参与到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专业领域知识的涉猎成为其着重想提升的就业能力。大二时,很多积极备战的学生早已蓄势待发,培养耐心细心、提高专业技能、增强沟通水平、提升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对专业不感兴趣或有其他发展愿景的学生顿时显现,参与到其中的部分同学会选择中途退出,另寻发展方向。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学生专业认同或职业兴趣的炼金石。大三大四时学生参加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原因是参加高级别大赛、成为学生导师、转变就业意向等。
4 结语
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变为“任务驱动”法,使得学生主观规划、能动参与到团队化的项目管理实践中。在自我修养和个人品行上,点滴积累;在创新意识和专业理论方面,精益求精;在思维逻辑和自主学习方面,突出方法;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及时准确;在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方面,注重实效;在职业生涯和就业策略方面,及早规划,多方着眼综合打造,有效地提高了自己和未来工作的匹配性,在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就业去向的确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注释
① 王晓红,杜文洁.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28-29.
② 马书明.纺织类本科生的就业意向及工作启示[J].纺织服装教育,2012(12):473-475.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专业特点及创新创业特征
高职院校中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一般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和职业高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是零基础的学习,所以很多专业课程会从基础开始教学,而职业高中毕业生中一般都是职高时本身就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所以考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后会有一定基础。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有着不同于其他普通专业的一些特点。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有独特的见解和创新的视角,这样才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艺术设计类专业也是一门较其他普通专业自由度更大的一门学科,专业所要传授的不止是理论知识上的东西,更多时候需要接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灵感,这便赋予了这个专业更多更自由的开放度。现在是信息数字化时代,网络和各种媒体科技非常发达,创意产业正迅速的发展起来,各种品牌的策划、网络媒体的设计、生产生活的创意化及广告宣传设计等等都成为了重要的发展领域,这正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多选择的机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在校接受的都是学习与实践并驾齐驱的教育模式,具有丰富的创新思维,和良好的实践能力等特点。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这些特有的专业特色能够很好的运用起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包括了很多专业分类,包括美术、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园林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广告与会展、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等,这就决定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服务和发展范围是很广泛的,大到工程建筑小到衣食住行,艺术设计类专业所学到的知识足够于服务社会多范畴。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形式大多为工作室或小型的设计公司,这类企业本身的投入相对低,风险也较小,经济效益见效较快,不需要过多的投资,不需要大规模的场地和设备等都是优势所在。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国家不断鼓励和推动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业的大潮中,大学生创业成为了社会各方面都关注的焦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具备很好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强,并且善于利用独特的创新思维创造新的事物新的创业点。全国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或就业方面进行过调查问卷或调查分析,在这些调查问卷中院校内学生明确表示考虑进行创业或已经在创业的概率过半,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认为本专业创业会比就业更加容易,就业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眼里是一种小范围却竞争性大的事物,并且会收到很多的制约,这跟他们喜爱自由、讨厌被约束的观念背道而驰。但是调查同时也表明,在明确在创业或者考虑创业的大学生里,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的也只有百分之十左右,所以说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希望实施创业的出发点大多太过理想化,要做到一个真正生存型的创业是不那么容易的。这也造成了很多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周期短,可行性不高等结果。创业认知上的模糊。调查中不难发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想创业和正在创业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占比很大,但是真正开始了创业实践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这就是因为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这些方面的认知过于模糊。调查中很多正在创业的大学生会因为准备不足冲动创业、资金无法持续、收益效果不明显等原因出现问题,他们在创业前期就没有清晰的认识到专业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把自身的感知当成了最直接的决定权。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专业上会有很多与普通大学艺术设计类专业存在教学上的差异,各种师资力量、教学环境、教学目的上的差异,是影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个重大板块。盲目的认同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选项有90%的大学生都是认同的态度,只有10%左右的学生表示这样风险太大,不是很认同。认同是一种默认的跟风模式,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出发点是乐观的,他们认为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个自由的多方向的创业专业。所以在创业中成功的例子也是有的,调查发现这些成功的大学生中大多明白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也明白创新创业的具体方向,对社会的需求和大众的方向更加了解。他们很多在多方面进行了数据性的收集,然后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进行细化分析,得到明确的方向后才展开“布局”。其中有大学生讲到网络这个点,现在的社会网络从不离身,不论电脑还是手机或是更大型的网络布局,都已经成为了现代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利用生活中重要的事物方向进行专业性的创新,带来的创业效果是最佳的。很多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也进行了很完善的活动开展,譬如进行各类的艺术设计类竞赛或者跟一些已经毕业的成功的创业人才进行合作活动。调查中60%的大学生都参加过此类的活动。学校的专业竞赛无疑是很好的创新平台,使得学生在校就能够进行各类创新,无限制的开发自己的智慧和专业上的知识,给自身带来全方面的更正和提升,也更学校带来更好的创业冲击。通过这样的竞赛和合作活动,能够让学生得知创新创业中利弊,为真正的实行创业做好更完善的基础措施。创业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艺术设计是一个范围广泛的方向,而创新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在很多时候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矛盾,创新要资金,而不创新创业可能就没有出路,所以现在很多创业的大学生因为资金不足而进行方向的更改或者直接放弃创业的也不在少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很多的创业方向与本专业无关。高职院校专科的教育学制为三年,跟本科院校相比较,其年限较短,所以学生在专业上水平的较之偏低也是无法高质量就业的一个原因,所以很多学生在认为自己找不到合适岗位的时候,便开始寻求创业的机会,而这些创业有一部分是为了先让自己有事干有收入,就难免偏离专业本身轨道,譬如摆小摊、开办一些小型培训班等,这类创业并不利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发展,同时也限制甚至扼杀了所学知识,也很难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三、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制定和落实创业的扶持政策
良好的制度是一项事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必须制定和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上的积极性。据统计,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将近2000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政策,包括了资金扶持、创业补贴、培训指导等各个方面,可是这些政策落实性极差,真正采取了措施的也极少,很多政策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给大学生创业者带来指引和赞助,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创业受阻。
(二)提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我国相较于很多欧美日韩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方面是较落后的,创业教育引进高职院校的时间较短,很多院校缺乏创业课程的设置,没有创业实习的场地,没有创业教师的指导,这造成了大学生创业的意识模糊,能力较低。艺术设计类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加指引的创业类型,必须提升创业教育,学生才能明确专业知识的方向,有效的指引和良好的实践环境能够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更为合理也更为易成功。
(三)加强创业实践能力
创业实践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成功必经的阶段,也是培养创业型学生的重要途径,有了良好的创业环境,艺术类学生才有了创业成功的保障。高院应该多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创业者搭建交流平台,创造创业实践的机会。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大多感性认识重,对于创业的分析和创业的认知不够,造成创业定位不准,因此只有真正的参与到了创业实践中去,才能够在除去理论以外的方面去理性创业。
(四)校企合作,建议一个由高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链
跟一些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创办一些创业设计大赛,拓展艺术类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多次的模拟和创新,提升自己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认知,感受企业的创新魅力。高校给予学生创业方向的锻炼,企业给学生展现创新创业的机会,学生在这个创业服务链中扮演付出和收获的双重角色,对真正实施创新创业有实质上的帮助。
四、总结
21世纪一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更是一个创新创业的世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意味着国家意识到了创新创业的重大意义,开始从国家的层面去鼓励和支持院校的创新创业,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力量,它能够推动创新创业的快速发展,并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更为完善的创业条件和前所未有的创业机会。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实践强于理论的院校性质存在,它与社会高科技有着紧密的联系,理所应当的成为创新创业大潮中备受关注的群体,而艺术设计类专业更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专业方向,与人、与科技、与创新都是中关重要的科目。从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各类高职院校、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全社会都要共同参与,加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作者:郑蕾 邵丽平 单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毛泽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EB/OL].(2015-05-14)[2016-12-02]..
[2]蓝少鸥.艺术类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与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10.4.
[3]刘志,张宗登,杨勇波,田飞《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实践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8-4.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为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国家到2020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达到3900万人,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必修课,落实教育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的要求。
但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关键是要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而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这个体系,能够真正拓展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技能和培育创业精神。
(一)政策支持
根据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的指示精神,鼓励和提倡所有高校从2008年起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目前,教育部尚未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体系之中,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导致学生对创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创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欠缺。
(二)理论价值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过渡,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趋势明显,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更难,尤其是在当前发达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并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对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解决当前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三)实践意义
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能够促使高等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大学生经过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实现就业。
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纵观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我国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培养体系,但就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对于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一)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步成型,基本上由三个部分组成: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举办各种创业竞赛与活动、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这与发达国家或者是国内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载体,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材、软件质量
目前,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就是通过实施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以提高创业知识素养;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课程,以提升创业技能,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现阶段最重要而且最有效的途径是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软件方面的研发和完善。
(三)夯实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伴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选拔与培养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也提到重要日程上来。一要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同时制订激励措施,鼓励专职或兼职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二要聘请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三要组建创新创业团队,推行创新创业团队导师制。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加强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实践衔接,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通过建立理论、实践以及实战演练三个平台,以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
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开设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相关课程由企业家和大学教师联合开设,包含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活动,并且将网络学习活动融入到了课程理念和设计之中,使其成为整个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借鉴英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3次讲座:其中1次在课程的开始,1次是邀请企业家进行客座演讲,还有1次是在课程结束的总结讲座;每周1次小组研讨活动,把有用的文章带到小组研讨活动中去;学生通过网上博客交流,并每周在网上提交1次作业。
(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开设《模拟企业》、《创业软件模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等课程,并依附于相应的实验实训室,研发或购买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软件,紧紧围绕创业导向和创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加以展开的基础上,努力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和增强实践性。使学生置身于比较真实的创业环境中,尽力使学生直接从事对新建企业至关重要项目的活动,以提高创业教育课的效果。
(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战演练体系
高职院校要构建、创新、丰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各种实践载体,包括大学生社会实践、技能大赛、创业工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等实战演练体系。
1.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实践技能,鼓励各专业积极参与社会的的交流与沟通,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校外基地。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学校、科研单位开展顶岗实习、科技帮扶、法律援助、专项调查活动等。社会实践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同时对优秀社会实践项目进行奖励,并对符合要求的实践活动为学生计入相应学分。
2.技能大赛
职业技能大赛是加快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的最有效途径,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既能发现、造就、选拔一批技术精湛、技艺超群的优秀技能人才,也能促进教师全面掌握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标准,提高教师的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同时,获奖选手可优先推荐到重要的技能岗位。
3.创业孵化
高职院校应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或者于当地政府合作,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做好前期创业孵化的扶持工作,制定配套政策,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质量。(作者单位:淄博职业学院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林.试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得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创新是特质,创业是目标。大学生群体富有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同时在我国人口问题的背景下,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在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一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素质,以此来联系和反思目前高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达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经过高考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们对于“创新创业”是一无所知的,甚至包括部分高校的有关工作人员也不是很了解“创新创业”的具体内涵,在这样的情况下几无可能去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实现大学生创业,成为企业家的目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表现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任何个人或者团队要进行创业必须是具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创新为特质的创业风险性更高,创业者需要面临的质疑、挫折和打击将更多。大学生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需要能够应对危机和面对挫折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是需要成熟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这样看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给大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健康的心理状态下,人们往往能够接受新的观念和新的思维方式,人们往往就能够从多角度地去理解和解释事物。
三、校园安全稳定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大学生不同于成熟“社会人”的区别在于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规划,而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会懂得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为自己所在的环境思考。校园安全稳定问题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最尖锐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在这些方面受到侵害的大学生大多是因为缺少对自我的保护意识;同时也有因为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地从事危险活动或者在虚拟网络世界浪费时光,以致生理出现问题。
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是成体系的一门通识教育,各个教育阶段都有对应程度的课程和实践设计,从幼儿教育开始,创新创业教育就试图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自我意识、责任感。一般认为要做到创新创业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对社会的灵敏思考、对国家的责任感,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高效社会化,实现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过度。反过来看,一个校园安全稳定可靠,学生的生活也必然是健康而自由的,这给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思想土壤和安全的基础保障。
四、学风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现在大学校园的学习气氛已经不如以前了,大学里考试挂科和作弊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学生群体中间吃喝玩乐之风远胜于求学好问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校园进行学风建设是必要的。创新创业的特质是创新,对于学生而言,创新的基础是专业的科学知识,要创新创业必须对专业的科学知识进行专研。在这其中,学生需要去主动的查阅文献、采集数据、做实验、分析总结,这样带着极强的兴趣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比起坐在教室里对着课本听不太熟悉的老师讲课更有用。我们必须要承认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促进的,学生通过课本学来的知识终觉浅,要融汇其中的道理还是要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不断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