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课堂课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了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准确的采取具体措施来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笔者根据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几下几点:
1.对新课改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追求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积极自主的学习。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相关教育理念的培训且自身也很少主动补充关于新课改的理论知识,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很多老师对学生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虽然部分老师在新课改的带动下在教学环节上增加了诸如分层教学法的教学形式,但是由于老师对新课改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并没有带来突破性的提高,学生甚至开始厌烦小学数学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成果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讲解的也是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严重缺乏创新性,导致没有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并且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老师也没有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最终导致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成果低下,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是他们系统的接受数学知识的开端,但是关于数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甚至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对于低年级的基础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一些老师并没有对这一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没有认识清楚,即便一些老师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基础良莠不齐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也采取了分层教学的形式,但是由于没有深入理解分层教学的实践意义,导致在实践过程中生搬硬套,学生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数学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新课改教学理念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力求为学生创建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所以,在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后,应该采取科学高效的具体措施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创新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了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作用,在课堂开始前,老师的导入环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形式一定要注意趣味性,主要有以下两种导入形式:其一,利用故事进行导入。小学生由于还是处于孩童阶段,故事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用小故事的形式把数学知识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利用游戏进行导入。小学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爱动,老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同时给学生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圆的半径,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常常认为这是一门既枯燥又难以理解的学科。但是,事实上,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具体事例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多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数学知识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将抽象的数学具象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老师还以将生活中的实例制作成动态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呈现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探究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争取实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再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深入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建立反馈机制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应该建立反馈机制,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及课堂教学之后都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更要及时纠正。同样,这样的反馈机制有利于方便学生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给予指导,有针对性的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反馈机制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实现整合和生化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三、结束语
关键词:课改;高效;英语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学生所学的课程越来越多,英语的学习时间逐渐被减少,然而,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对英语关注程度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同时学生还要受到考试的压力。因此,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并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高效英语课堂的特征
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高效的课堂?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不能简单依据教师教的如何,学生的考试得分多寡来评判。评判标准应该包括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培养受益程度,受益大则课堂教学的效率愈高。鉴于此,笔者认为高效的英语课堂有其以下四个明显的特征:
1.高效的英语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内容都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
2.高效的英语课堂应集密度、广度、深度为一体。教师应围绕某一教学内容进行密集的快速的活动。如果一堂课能达到充分而适当的密度,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注意力就会集中。其次,学生的活动面要广,教学所涉及的面也要广,但要在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之内。再者,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达到一定的难度。
3.高效的英语课堂的教学手段应灵活多变,并且能很好地适应该堂课的教学。教学的手段是多样的,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应该不同,但共同点是适应该班级的该课程的。讲、问、做、看图片、讨论和课堂竞赛等各种手段加以综合,合理地选择使用。
4.高效的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应非常明确,并且能够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才是高效课堂的落脚点,也是评判课堂是否高效的准则之一。
二、为什么要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诸多困难,从教学实践来看,其中最大的困难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很少,大多学校每天只有一节英语课,课后操练英语的机会少。也许从下面表格我们可以了解学生花在英语学习时间的情况。
除上课的45分钟外,课后学习和使用英语时间平均仅有31分钟。同时,英语教学整体目标基本没有变化,可见这一节仅有45分钟的英语课需要承载多少的内容,所以,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是学会、学好英语的客观必然要求。
其次,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是课改精神的真正体现。课改后,许多教师谈“讲”色变,每节课几乎都创造“民主”氛围,几组同学坐在那里分组讨论,经常会出现“热闹”的场面,然而课后,很多同学不知所云。语言知识是构成一定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英语学习不同于母语习得。母语中的一些语言知识可以直接从生活中习得,而英语学习则更多的依赖教师的传授和书本,在初中阶段,英语的起始阶段尤其如此,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把握住课改的实质,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和教师的教授合理结合。
再者,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笔者在新接手七年级的一个班级中,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除此之外,有的学生每节课几乎都可以用英语交流对话,有的学生除跟读外,就不再会用英语交流;入学后第一次英语基础考试中最高的成绩是满分,最低的只有18分(仅以此来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情况)。为了使本来英语水平较好的同学更好,使一般的同学迎头赶上,就必须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以便尽快缩小同学之间的差距。
三、怎样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面对目前的现实情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高效课堂也成为了摆在每一个英语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来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1.课前准备
(1)要充分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善于分析学情,即学生是什么样的水平,具备了哪些知识;这节课上应该引导学生做什么,说什么,分别由谁来做,谁来说;该课之后不同的学生分别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应该获得哪些知识,这是制定精确目标的基础。如上文所述,学生存在差异性,作为教师,大概一周左右的时间基本可以摸清所任班级学生的性格、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所具备的英语水平。
(2)从学生实际出发,精确定位教学目标。《英语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一标准是我们英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如七年级的课程目标是: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信心,能与教师和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等。但这只是整体目标,我们应该细分到每月、每周,以至每堂课。我们每堂课所设计的目标应该是班级的80%的同学可以达到的,过高,学生达不到,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过低,起不到培养的作用,也就是说,目标设计要有层次,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不可能每位同学达到相同的目标,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3)研究教学内容,合理选用教学资源。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内容构建和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角色,而教材只是教师自主构建和开发课堂教学资源的基础和核心。新课标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读教材并进行灵活运用,包括补充、删减、扩展和调整教学顺序和方法。教师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树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以言语为中介,使学生获得语言运用规则和技巧的教学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4)设计合理而又流畅的教学流程。这是课前准备的最重要内容。教学流程的设计是在以上三点基础上进行的,设计教学流程。除了常规教师设计外,笔者认为其中两个内容特别重要:
其一,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控制好教学环节,特别要设计好各个环节的衔接;预想各个教学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也就是说,设计好新旧内容之间的衔接语言或动作、使学生明确所学内容或活动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活动大致的时间、教师对教学内容或活动的结束提示、预留学生提出疑问的时间、总结所学内容或活动并能够进一步升华。在设计时,可以考虑把生活中的要素引入课堂,贴近学生生活,使英语课堂具有真实的言语交际性质,以便培养学生得体运用英语的能力。
其二,设计新颖的开头,努力让学生上课开始就进入积极状态。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堂开始非常重要,它或多或少决定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如果一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都调动起来,接下来就不可能存在任何纪律问题。上课开始尽量少用和不用默写单词、读课文,可以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英语课的状态。
2.课堂的组织教学
课堂的组织教学基本是按照教师自己所设计的进行下去,但要注意几个方面:
(1)如何解决语法错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语法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教师听学生讲句子还要同时惊醒纠错,或者为了尊重学生不纠正都是不合理的。不停的纠错会削弱学生的信心,也不能培养大声说英语的习惯。在实践中,笔者特意安排几位上课容易走神的同学来给其他同学纠正,前提是等其他同学讲完,这一方法起到一举两得作用。如果这几位同学纠正不出,通常笔者先肯定同学所讲内容,再纠正其中的错误。
(2)活动时纪律太乱怎么办。语言需要多元活动进行实践,英语课活动多了,纪律就难控制了。有的学生活动时过分活跃,大声嚷嚷,有的却躲在一边开小差,是每次大声批评指正呢,还是干脆停止活动?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训斥和过多的管理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曾经听一位教师说到,如果纪律太乱,他就开始放几秒钟录音机,学生都可以注意了。
在此,笔者介绍自己的分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有43人,接班伊始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了解,两周后笔者把他们分成7组(适合三人活动和四人活动)。分组原则是,班级座次基本不变(便于班级管理),以环状为基础,爱说的和文静的同学搭配、爱动的(基本都爱说)和老成的同学搭配,这便于培养学生的性格,按考试成绩搭配,也可以适当地调整座次。要选好组长,要挑选负责任的,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成绩不是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这是为了培养中坚力量),同时安排三位容易走神的同学专门纠错,组长和纠错的同学两周换一次,设置平时课堂活动考核,以刺激他们的上进心。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每个小组都有了充分发展。比如在九月份只有十来位同学能和教师对话交流,到十二月份接近四十位同学能达到这一水平,其中合理的分组起到很大的作用。
(3)课堂上教师应站在哪里。讲台不是教师唯一的位置,除了要在黑板上板书外,其他时间教师等本不需要站在讲台上,而是要到学生身边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更靠近他们,学生会感到更亲切,对于英语水平不好的学生看来,这是一种鼓励,当然应以鼓励的眼光看他们;当有的学生上课走神和做小动作的时候,教师的走动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在学生活动时,走到学生身边,可以去鼓励一般的同学,也可以解决一些同学的质疑,提供一些新的词汇和表达方法。
(4)学生在课上提出新问题怎么办。毫无疑问,及时解决,鼓励提出问题。学贵有疑,疑则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学生认真参与学习、积极思考的表现,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的需要。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释疑,成为主动探究者,有时还会提出新的观点,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英语的领会能力。
(5)留有四五分钟对本课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这是许多教师忽视的一点。
从表格可以清楚看到注意前十五分钟内容和黑板上内容的人数,而前十五分钟和黑板上的内容当然是教师上课的重点,如果在最后五分钟进行总结,至少有98人可以掌握的更好些。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主要是针对本堂课的内容,要告诉学生所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什么时间完成。在下课前布置作业,如果学生有疑问,他们可以提出,但是等下课后布置,有的同学即使有疑问也未必提出。
初探课改,着重从以下几个层面研讨、尝试、建构、磨合:
一、注重有效预习,渐入高效佳境
要真正实施和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抓好游离于教师监控之外的有效预习,有效预习是新课程背景下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学校课改组实行学案制,探索有效预习问题,在预习学案中秉持预习的几个原则:(1)预习的计划性:按课程标准,根据教学进度,实行预习时间与课程时间隔天前置预习方式以及据预习检查反馈情况再次指导预习的“二次预习”方式,归避一旦预习不好便要进入新授课学习的“过场秀”;(2)知识的基础性:根据新授课知识点,理清需要哪些知识作铺垫,将所需知识“准备”设计好学案;审视好知识点的内涵及外延并将之预设成问题或题式,引领学生独立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3)方法的指导性:如何将自己的疑惑及时在小组内展示或向教师质疑?让学生在预习时产生的疑惑通过学案或设计好的“小组问题生成单”传递给教师,使老师充分了解学情;预习学案中如何对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概括与提炼等,教师要切实加强方法的引领与指导,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4)完成的可行性。有效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保证,预习的重点为学生预习明确了方向;预习的知识为学生明确了对象,预习的检测为学生的预习明确了评价,疑难问题的设置、知识的预设为学生由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过渡作好了铺垫,便于教师真正掌握本班的“学情”,为教师引领学生渐入后面的合作探究、展示分享、评价提升等环节提供了切实的可行性和实现了“随风潜入夜”的自然过渡性。
二、强化临“贴”践“模”,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上必须要求教师创新教与学方式,践行“班班通环境下的五环生本课堂”模式(即紧扣目标自主学习――对照学案合作探究――围绕问题展示分享――点拨引领评价提升――反馈巩固应用拓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动手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教学策略,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课堂上放手但不放任,学生自主却不自流,从而让学生全力以赴,紧张而愉悦的学习。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转变一种观念,必须把学权交还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目标意识和时效意识,把打造激情课堂作为高效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第二、培养一种习惯,重点引导学生“四会”,即会预习、会交流、会听课、会作业。课前预习,教师据目标定内容与要求,严禁随意、盲目地让学生预习;听课要专心,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杜绝课堂上假讨论、假思考、假作业现象;第三、建模践模,即组建好学习小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要求,将学生按照各自学业状况有机分组,便于学生间相互交流、合作竞争,对小组呈现的形式不限,但必须能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三、细化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效
一、物理教师自身具备高素质和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自身素能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是决定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基础。物理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素养有:
(一)教学设计能力。一部好的电影取决于一个好的导演,一节高效的课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设计,我们要注重分析学生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想尽一切办法寻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方案。
(二)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新课改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咨询者,教师能否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事关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善于组织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安排,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较强的实验能力。一是熟悉中学物理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实验原理,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只有精通实验原理,才能准确地抓住关键环节,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适时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使实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二是善于因陋就简,具备自制仪器和教具的能力。教师能从实际出发,自己动手解决困难。三是改进实验的能力。教材所介绍的演示实验和实验分组实验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物理教师必须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设计实验、改进实验的能力。
二、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障。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的高效取决于学生的学科情感,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表现情感,从而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例如讲到《摩擦力》时,可问学生在走路时假设不小心踩到香蕉皮会怎样?学生哄然大笑,笑余问学生既然人受到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这样,在谈笑中学习了判断摩擦力的方法――“假设法”。其次,不管课内课外,都要乐于为学生辅导和解答疑难,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积极的期待。课堂上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会使学生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学生会由于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
三、授课紧密联系实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界的现象、生产技术中的问题、生活经验中的事实等各个方面与物理知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观察自然现象和研究社会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把教学与生活问题、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不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产,认识世界,源源不断地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又通过所学的知识解释分析这些问题,使学生觉得生活中充满着物理,物理就在他们的生活中,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充分发挥物理固有的优势,加强实验教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二学生对物理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都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积极的心理因素,创造条件,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收获知识。如引入“光的折射”这一节新课时,我从课本后面的一个学生实验入手,在碗里放一枚硬币,先让学生的视线从碗口上方向下移动,直到刚好看不见硬币。此时慢慢向碗中加水,结果又能重新看到硬币了。在学生兴奋之时,问:“之前为什么看不见硬币?”学生回答:“因为光是沿直线的。”再问:“加水后却看到了,光还是沿直线传播吗?”答:“不是,传播方向发生了弯折。”由此自然导入“光的折射”。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操作好的同学在教学时演示,这样即使是“学困生”也会带着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看书,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自然高效。
五、小组合作学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
一、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材必修和选修并用,教材新,容量大,课时紧,教材如何选用,时间如何安排?
(二)学习内容繁多,学习流程繁复,学生学习缺少积极性,师生价值错位,如何使语文课堂摆脱虚假的热闹,提高实效?
(三)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跳跃性大,检测方式单一,如何使语文课堂真正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通过课题研究和具体的教学实践以及广泛的同仁交流,我发现问题,也尝试着用相应的方法解决,希望借此与诸位分享。
二、提高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
1.扭转教学目标随意、模糊、呆板甚至无效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根据学生的学情,我认为有效的方法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裁剪,宁可一堂课的目标单一点,确定一个重点,突破一个难点,课堂“靶子”鲜明。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目标展开,教学内容的增减,教学方法的设计、应用,教学环节的衔接都始终如一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如《林黛玉进贾府》可研讨的内容多,就要取舍,第一课时我紧抓小说线索——林黛玉观察贾府,先介绍前五回故事,强调了“每回故事是怎么引出来的”,小结中国章回体小说叙述的几种方法,学生阅读时就依法顺势理清了课文故事的情节结构和弄懂了小说中描写的环境:而第二课时就抓住人物写法——分析王熙凤出场和性格,探究作业为分析贾宝玉出场及性格,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三课时比较林黛玉出场及性格,巩固提高。精心设计目标则教学时间结余,我才拓展探究“金陵十二钗”的不同描写和个性特点,最大限度的扩充课堂总量,提高效率。
当然,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教学目标存在着生成性和不可预知性,可通过事先的集备组的交流,集思广益,教师对几种目标了熟于心,然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求知欲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思维的张力,活跃教学气氛,促进教学活动朝着高效快速的方向发展。
2.不必盲目追求新教法,贵在得法
课改使教育教学思想、理论、观点、模式、方法和技巧日益丰富了起来,我们应该将之正确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极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我坚决反对迎合教流的各种课堂作秀,刻意模仿一些名师的示范课、公开课,矫揉造作,孰不知我们自己认真钻研教材的有个性地设计才可以创造出真正的课堂效率。
课堂遵循的原则是“因文而定、因课而改、因时而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样的文本,教学内容侧重的选择不同,训练目标选择的重点不同,语文课堂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采。
3.不要天马行空,课堂流程规律化,加强效果
教师上课若随意,天马行空,想到什么讲什么,看似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实则盲人摸象,乱打乱撞,教学情节颠来倒去,教学活动松松垮垮,教学时间无情流失,课堂是少、慢、差、费的课堂。加上课堂练习活动组织无序,放任自流。完全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课堂上看不见任何有效的操练活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表面是全体学生参与,实则出现图形式、凑热闹、放而难收的低效局面。
我认为教学结构既要考虑单课趣味性、实效性,又要关注单元、模块学习梯度。本着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使教学结构明确,形式多样,稳步提高,使课堂教学成为合乎教学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的教学行为。
单课重视激发思维,巧设梯度。提问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和变直为曲,引人入胜。设疑新颖,激趣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设置探究性,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可大胆引入 “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课堂内的“课题式研究性学习”的尝试,积极构建体验、过程和开放的课堂模式。
4.合理开发课堂资源,使课堂构建与之融合
我们必须拓宽语文教学渠道,放大语文教学资源的范围,将狭小的语文时空通向广阔的语文天地。我认为不盲目开发资源,也不能“一本教参打天下”,干巴巴授课,语文教材以及课堂教学的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丰富复杂的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必需进行综合和多样化的统一,构建的有效的语文课堂必需再现为语文教学资源。否则教学资源的泛化必定构建烂化的课堂。
我也重视合理使用多媒体,发挥其作用,认清它的辅助作用。适量的声音、背景色、图片、文字和视频剪辑及动画效果,方不可夺语文之本。
忽视了对教材的钻研,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唯资源天花乱坠,唯课件精美第一,必然使语文课堂从“死气沉沉”走向“浮躁”和“花哨”,使语文课堂在热闹中失去了阅读活力和思维效率。
5.不唯考卷定成绩,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