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庄清洁行动工作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十一五”发展重大成就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创第一、中部进十强、全国争百强”奋斗目标,坚持“工业强县、特色富民”战略不动摇,闯出一条科学发展的崛起新路,创造出惊人的“速度”。2008、年荣获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第一名,年跻身全国百强,名列第94位、中部第10位,提前一年实现“创争”大业,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大幅攀升,财政收入由7.26亿元增长到29.03亿元,是2005年的4倍;地区生产总值由70亿元增长到255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工业总产值由91亿元增长到550亿元,工业投资由5.8亿元增长到1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5.1亿元增长到260亿元,规上企业数由58家增加到383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由6家增加到35家,分别是2005年的6倍、20.7倍、10.4倍、6.6倍和5.8倍;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5万元增长到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09元增长到67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3.1亿元增长到36.9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1倍、2.1倍和2.8倍;三次产业比由22∶44∶34调整到14∶62∶24。
过去的五年,发展思路明晰,定位准确,重点突出。年,中国中部城动工建设,现代农业翻开新篇章;年,桃花工业园拓展区全面启动,园区建设跃上新台阶;2008年,大拆迁、大建设全面铺开,城市建设掀起新;年,经营城市深入人心,融资实现新突破;年,派河大道、金寨南路商业板块雏形初现,城市发展迈出新步伐。五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以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为核心,倾力推进工业强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园区发展势头强劲。全县园区基础设施投入70亿元,面积由2005年的13平方公里迅速扩展至68平方公里。年,桃花工业园成为全省首个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县域工业园,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全面与市对接。9个工业聚集区投入37亿元,建成平台32.5平方公里。年,1.42平方公里合肥出口加工区获批。与高新区联合开发柏堰科技园7平方公里、与经开区联合开发新港工业园10.5平方公里,在全省率先创立了县区合作新模式。“四园四镇”千亿大桃花工业板块基本形成。
项目招商成效显著。重点围绕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瞄准世界500强、大企业、大集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格力、美的电器、联强国际、广州万宝等一批投资总额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项目相继入驻。五年引进项目744个,到位市外资金451.5亿元、境外资金1.7亿美元,建成投产项目586个,总投资800多亿元。
产业集聚日益凸显。全县亿元以上企业49家,十亿元以上企业8家,百亿元以上企业2家,上市公司10家。汽车、家电产业年产值均超百亿元。汽车、家电、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5%,分别为57.5%、19.9%、7.6%。获中国驰名商标4件,分别是JAC、格力、安利、富光;省级著名商标12件,授权专利1120件。桃花镇入选全省产业集群专业镇。
——以金寨南路改造和潭冲河综合治理为重点,强势推进副中心建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城市建设力度空前。五年累计投入90亿元,新建桥梁6座,城市道路47条,总里程220多公里,城区骨干路网体系形成,全面拉开80多平方公里城市新框架。先后实施李湾片、金寨南路、老中街等改造,拆迁3万多户、300多万平方米。300多幢高楼拔地而起,200多幢在建。卫星、张郢、凉亭等九大安居工程全部竣工,安置人口近10万人。宾馆、公安指挥中心综合楼及投资1.29亿元的派河大桥等一批重点项目基本竣工。新桥国际机场建设加快,航站楼主体工程即将完成。
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投资3亿元实施潭冲河综合治理,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水清、树绿的生态景观河。全省园林县城、全省文明县城创建成功。派河公园、丽景湖公园、王老堰湿地公园及人民西路游园相继开放,城区主干道照明装置率达100%,城区绿地面积达8360亩,绿化覆盖率38%。全面完成塘西河综合治理,铺设城市污水管网130多公里,城区实现污水全处理。开通城际公交,融入合肥速度加快。一座六桥飞架、“四水”环绕,宜人、宜居、宜商的现代滨河生态园林城市英姿初展。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40平方公里,达80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13万,城镇化率提高14.3%。三河镇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卫生镇称号,山南镇、柿树岗乡荣获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官亭、丰乐、高刘镇荣获合肥市“十快”乡镇,上派、三河、桃花、小庙镇荣获合肥市“十强”乡镇。
——以花木城建设和丰乐河综合治理为抓手,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投资1.2亿元的中国中部花木城,成为国家级苗木花卉专业市场。在花木城成功举办第五届安徽省花卉博览会和第六、第七、第八届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家禽出栏量、苗木花卉面积稳居全省第一。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59个,国家级示范村1个、省级3个。温氏、森淼、老母鸡集团等不断发展壮大,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77家,加工型龙头企业38家,年营销收入亿元以上10家。安徽省著名商标3个。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0亿元。投入1.3亿元的丰乐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成功抵御1984年以来最大的强降雨。除险加固小型水库57座,完成滨湖泵站技改项目,新建和维修各类桥梁64座。解决22.9万人不安全饮水问题。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工作连续7年评为全省先进。投入5.2亿元,新建村村通水泥路1128公里,组组通砂石路2000公里,农村客运班车实现全覆盖。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官亭、严店万亩土地整理和整村推进项目成为全国样板。整合各类资金40多亿元,集中投向新农村,建成各类示范村65个、新型农村社区63个,涌现出上派三岗、山南小井庄等一批全国、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实施绿色长廊工程600公里,国、省道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以三河和紫蓬山创建4A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第三产业亮点纷呈
旅游创建成果丰硕。三河、紫蓬山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投资5亿元建成小井庄纪念馆、紫蓬山山门广场、舒王墩汉墓等旅游景点。多次举办国际自行车赛、安徽青年集体婚礼、三河水文化节等活动。发起组建环巢湖旅游合作组织,加强与黄山、九华山等主要景区合作联动,主动融入全省大旅游。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6亿元,全省旅游强县地位确立。
商贸流通稳步推进。金寨南路商圈建设全面启动,豪生、港中旅等世界500强酒店经营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一核多心”的商业区。引进合家福超市、红府超市、辉隆集团、徽商农家福等连锁企业。新建、改造农家店487家,乡镇、村覆盖率分别达100%、70%。扎实开展“家电下乡”活动,产品销售数量、补贴金额居全市第一。规划机械化屠宰场8个,建成6个。
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完成投资93亿元,竣工销售面积280万平方米。龙飞花园、星河家园等一批精品小区相继建成。启动新桥机场临空物流园和合肥出口加工区临港物流园规划建设,着力构建全省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引进美国UPS等服务外包企业,逐步建立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
——以民生工程建设为主线,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筹资6亿多元,打造上派初级中学、新五小等一批省市一流精品学校。农兴中学顺利通过省级示范高中验收。中小学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普通、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县医院住院病区、县中医院门诊楼、县保健所门诊综合楼竣工,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0个、村卫生室200个。基层医改试点工作全省领先。新建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3个农家书屋,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通过国家验收。圆满承办全国汽车短道拉力赛、四体会35项赛事等。成功举办年全国计划生育现场会,计划生育实现升类进位,居全省一类县中上游水平。第六次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五年投入各级财政资金50亿元,用于各类民生工程。“515”敬老工程扎实推进,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城镇低保不断提标扩面。企业职工五项社会保险稳步推进,累计参保12.3万人。被征地农民参保3.26万人,村干部养老保险参保1420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并轨运行。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荣获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县。建设廉租保障住房1200套。民生工程项目由12项增加到33项,惠及全县人民。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安保任务。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省级“平安县”创建成功。视频监控实现乡镇全覆盖,乡镇、园区专业治安巡逻队全部建立,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坚持县领导定期接访制度,加强和改进工作,积极化解各类矛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面建立人防应急工作机制,群体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明显提升。
——以投融资和土地置换为引领,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社会发展更具活力
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投融资、招投标、招商引资、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四大中心”。率先在全省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蓝海、科源、汇商、泰来等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运营。五年来完成政府融资50多亿元,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资金支持。在全省率先探索支农资金整合有效模式,近三年共整合各类支农资金13亿元,带动社会投入25亿元。
有效破解用地难题。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共清理低效闲置用地3486亩。大力开展建设用地置换,完成2.26万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95万亩。在全省率先出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二十条》,组建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机构,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市场,全县流转土地28.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2%,多次在中央新闻联播头条报道,受到多家中央媒体的广泛关注,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以效能革命和优化环境为根本,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行政效率明显提高
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实施行政审批、综合执法权延伸等多项改革,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开展县直机关及百科室政风行风评议,推进效能革命,优化流程,完善服务,让广大客商投资放心、发展安心、生活舒心。切实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开通政府热线和县长信箱,广泛接受监督,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度不断提高。五年共回复县长信箱、政民直通车、受理各类投诉1700多件,办结率100%;效能问责32人。
依法行政不断增强。扎实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深入开展“法治”创建活动,“五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坚持和完善政府内部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积极邀请县人大、政协领导出席县政府常务会议。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小金库清理工作,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五年办理县人大代表议案30件、建议284件、县政协提案580件,按时办复率100%。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克难奋进、成就最大的五年;是深化改革、发展最快的五年;是改善环境、招商最多的五年;也是城乡面貌巨变、人民群众得实惠最为显著的五年。五年来,人民武装、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工作、外事侨务、未成年人保护、工青妇、老龄、残疾人事业都有新发展,抗震减灾、物价、工商、保密、档案、宗教、地方志、消防、科协、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年,是“十一五”时期县域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一年。一年来,工业经济大幅增长,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呈现出政通人和、社会稳定、团结向上的大好局面。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亿元,增长18.8%;财政收入29.0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8亿元,分别增长44%、35.1%;规上工业产值530亿元、增加值132亿元,分别增长44.8%、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增长2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亿元,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1万元,分别增长10.8%、8.2%,圆满完成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完美收官。
一年来,以“十件大事”为抓手,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力推进产业集聚。汽车、家电、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新型工业示范园起步区、柏堰科技园西区建设全面提速,桃花工业园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功能配套日益完善,小庙、紫蓬等乡镇工业聚集区竞相发展,产业特色日益彰显。精心组织杭州、广州等专业招商推介活动,成功引进一批知名企业;预计全年引进省外资金126亿元,增长26%,到位境外资金6000万美元,增长34.4%,进出口总额1.12亿美元,增长8.6%。
二是大力推进城市建设。以道路、安居工程为重点,加快副中心建设,完成投资17亿元。派河大桥建成通车;天海路、青龙南路等相继竣工。丽景湖安置点顺利回迁,灯塔、凉亭二期等安居工程加快实施。环球世家、书香雅苑、泰来傲城等精品住宅小区陆续建成,“城市高度”快速攀升。深入推进肥光入城口等三大片区改造,平稳拆迁100多万平方米。建成潭冲河湿地景观42万平方米,高标准完成幸福坝义务植树基地、云谷路、青年南路绿化工程,城区排水设施工程全面整改,城市防洪排涝功能进一步增强。
三是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开展“绿化乡村、清洁家园”活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新建743公里村组砂石路,完成105公里延伸联网工程。丰乐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和滨湖泵站技改竣工,除险加固11座病险水库,改造农村危桥37座。大力推进“南苗北移”工程,建成合六叶高速两侧37公里、1.1万亩标准化苗木基地,小庙草莓基地初步形成。
四是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整合、清理政府融资平台,组建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完成政府性融资15.2亿元;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家,石银村镇银行挂牌运营,新成立农民生产互助合作组织5家。完成建设用地置换指标9766亩,全面完成违法用地整改,顺利通过第10次卫片执法检查,全年报批18个批次5043亩建设用地。积极开展基层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土地流转、集体林权等改革;全面推进山南农村综合改革。
五是合力推进社会民生。大力实施30项民生工程,投入4.54亿元,惠及城乡居民70余万人。农村低保、五保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并轨,城乡医疗救助、白内障复明工程等救助项目全面落实。4所五保供养中心投入使用。廉租房建设有序推进,224户住房困难家庭入住新居,发放廉租住房补贴800万元。资助困难学生6888人。新建63个农家书屋、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投资2亿多元建成185项校安工程。实验中学一期工程如期竣工。新农保试点工作全面启动,11.1万达龄老人全部领取养老金。扎实推进“积案化解”活动,总量持续下降。
各位代表,回顾“十一五”我们深感光荣和自豪。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新的发展理念逐渐形成,新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新的物质基础初步奠定。过去的五年,的每一点变化、每一项成绩、每一个进步,都源于县委的坚强领导、统揽全局;得益于县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归功于广大干群的辛勤耕耘、团结奋进;来自于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多方配合。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驻人民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投资者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五年,实践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必须始终坚持把跨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更实的举措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必须始终坚持把争先进位作为第一追求,用更高的目标鼓舞士气、勇攀高峰;必须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用更好的方法破解难题、激活内力;必须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责任,用更多的精力倾听民意、为民解忧;必须始终坚持把依法治县作为第一方略,用更牢的准绳维护稳定、构建和谐。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够大,人均水平不够高,产业结构不够优,农民增收不够快,城镇化水平不够高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决不辜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信任,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
二、“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又具备更好更快发展的有利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经济结构深入调整进入关键时期,为我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乘势跨越为主题,以转型升级、统筹城乡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全面融入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为取向,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当先锋、全国百强争先进、率先建成全省城乡一体化小康示范县”三先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特色富民、城镇带动”四大战略,努力把建成合肥经济圈核心区、安徽城乡一体化小康示范县、中部县域发展先行区。
“十二五”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一个进位、两个倍增、三个两番、四个提升”。“一个进位”,即县域综合实力挺进全国百强中游。“两个倍增”,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1倍以上。“三个两番”,即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产值、财政收入实现翻两番。“四个提升”,即非农产业比重明显提升,占GDP的90%以上;城镇化率明显提升,达60%;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提升,城镇绿化覆盖率力争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率和居民饮用水合格率均达100%。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重点推进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等战略机遇,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大发展,园区建设大提升,突出重点,培育优势,着力打造汽配、家电、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四大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生物制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环保设备等四大新兴产业,着力提升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构建工业发展体系,加快新港工业园、新型工业示范园和合肥出口加工区发展,全力打造派河工业走廊,优化工业园区布局,培育千亿元园区、百亿元产业、十亿元企业,推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坚持特色富民不动摇。大力培育特色、延伸特色、壮大特色,为全县城乡居民开辟就业、创业、创新、致富的新途径。坚持示范引导、政策推动,大力发展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家禽、水产等特色产业的生产、销售及市场服务,优化区域布局,扩大特色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不动摇。按照建设城乡一体化小康示范县的要求,重点建设新市镇,全面建设新农村,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进“和谐农村”的建设进程,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乡统筹水平。
坚持创新推动不动摇。坚持用改革的理念、创新的方法谋划发展全局,以创新化解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以创新应对社会转型出现的新情况,以创新带动跨越发展;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技术与管理创新,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三、年重点工作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为“十二五”规划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综合考虑,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6.4%;财政收入增长2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2%;引进省外资金增长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9%;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7.7%和11.9%;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市控指标。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打造千亿大桃花工业板块,做大工业经济总量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产业集聚工作,加快“四园四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园区面积10平方公里,确保完成工业产值700亿元。
不断提升载体功能。按照国家级开发区标准推进“大桃花工业板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绿化、排污等市政配套设施,做好桃花工业园国家级开发区、省级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申报工作。快速推动玉兰大道改扩建工程和柏堰科技园西区道路建设,启动35万平方米堰湖山庄和创新大道等6条道路建设。完成柏堰科技园西区和新港工业园派河以北区域征地拆迁工作,建设2—3个千吨级泊位。启动新型工业示范园集贤路和40万平方米新型家园安置点工程,强力推进新桥机场临空产业园首期7平方公里及乡镇工业聚集区建设。
更加注重项目质量。强化招商引资工作,重点瞄准投资体量大、辐射带动强的500强、国字号企业以及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的高科技企业、上市公司等,确保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力争在引进20亿元以上特大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落实前景广、效益好的350个重点项目,完善亿元项目服务、定期调度、双向约束等项目推进机制,加快格力家用和中央空调、美的中央空调、创宇产业园、力源电力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见效。
继续推进产业集聚。紧紧围绕汽车、家电、装备制造、塑料制品、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等6大主导产业,引进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学研融合,努力将我县打造成国家中部乘用车制造基地、合肥家电制造基地。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改力度,扶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围绕合肥出口加工区建设和合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新兴产业项目招商,壮大新兴产业规模。
(二)加快拉大城市框架,增强城市承载力
坚持大投入、大建设不动摇,重点打造两条城市发展主轴,实施三大片区改造,建设四大安居工程,全年计划投入30亿元,推动大建设再提速。
加快城市建设。以派河大道建设为重点,完善金寨南路配套工程,打造城市发展主轴;加快肥光入城口、上小路出城口、合铜路出城口改造步伐,提高城市承载力。改造巢湖路、人民中路、上小路、合铜路,新建滨河北路、宝成路、馆驿路等城区道路,完善城区路网,畅通微循环。加快王郢、卫星二期、滨河小区、李湾二期等安置点建设,推进凉亭二期、馆驿、灯塔等安置点建设,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稳妥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加快停车场、汽配专业市场等项目建设,完善老城区服务功能。加速名邦·西城国际、科创·和谐园等精品小区建设,促进住宅建设上档次、提品位。启动市民服务区建设,拓宽城市发展空间。规划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和档案馆,打造城市发展亮点。
加强城市管理。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洁质量,保持对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网格化,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强化市政设施建设改造,推进“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启动创建全国园林县城,实施老城区绿化改造,提升绿化档次,让城市绿起来、美起来。大力整治交通秩序,扎实开展“三车”整治工作,加大治超力度,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加速城镇发展。以集镇建设为抓手,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完成三河、紫蓬、高刘等新市镇规划编制,督促实施重点区域村庄规划。以“七个一”工程为抓手,着力提高8个区域性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增强城镇融合产业发展、承接农民转移的能力。完善集镇社区服务功能,结合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和土地流转,引导农民有序集中,提高集镇发展水平。
(三)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面貌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速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农业转型、农民转岗和农村转变。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两点、两岸、四线”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在官亭、严店两个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区发展蔬菜产业;以丰乐河沿岸百里长堰为基础,新建万亩网箱黄鳝等精品特色水产养殖基地;以巢湖沿岸内圩为重点,再建万亩水生蔬菜基地;打造合铜路沿线15公里高效农业、合界路精品蔬菜、合六路草莓、上小路苗木花卉产业带。大力实施“双十”工程,引进、扶持、培育10个农业骨干企业,带动10万亩产业结构调整。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农业科技示范园10家,争创省级名牌产品10个、国家绿色和有机产品4个。新增4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项目,突出抓好农村“水、电、路、林、渠”配套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丰乐河综合治理扫尾工程,加强农村末级渠系整治工作,实施上派、花岗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加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危桥改造力度,开工建设小官塘、宝教寺、张大冲等1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升18万亩农田灌溉能力。完善粮食仓储设施,确保库存安全。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6.2万人不安全饮水问题。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完成行政村规划编制任务。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村人口居住相对集中、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新建14个中心村,实施1个以上整村推进试验区和14个村庄环境整治示范点。重点打造合铜路以三河为中心、合六路以官亭为中心、杨桃路以山南为中心的三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加大各类农民技能培训力度,确保培训6000人次。强化农业科技应用推广,主推实用技术20项、农作物新品种10个以上。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做大做强农机合作组织,力争机耕、机收、机插面积分别达90万亩、75万亩、10万亩。
(四)扩大三产项目引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围绕打造合南组团商贸中心、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构建服务工业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联动农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发挥旅游主推手作用。开展三项创建活动,围绕三河创建5A、老母鸡家园、小团山香草农庄创建4A,提升旅游软硬环境。引进1—2个重大旅游项目,培育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极。打造三河餐饮娱乐一条街,创作汇聚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丰富“夜三河”内涵。推广紫蓬山体育赛道,实现从观光游到体验游的转变。办好全国山地自行车赛、三河水文化节等品牌活动。规划建设主要景区旅游商品购物区,推出一批“购物放心店”,带动旅游消费。加大融入发展,力争将三河、紫蓬山纳入安徽重要旅游线路。努力实现年接待游客24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16亿元。
加强服务业项目建设。围绕金寨南路和派河大道两条城市主轴,加快推进百大购物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引进大型商场、高档餐饮、品牌专卖店,形成集高端商业、写字楼、宾馆酒店、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加快宾馆招租、幸福紫廷等五星级酒店建设。积极发展便民购物、家政服务、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社区服务业。加快青龙湾等4个农贸市场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商贸连锁、乡村超市等流通业态,尽快形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交易便捷的城乡市场体系。
拓展服务业新型业态。重点围绕工业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技术研发、产品检测、金融服务等生产业,特别是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旅游、商务、科技等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空港、河港优势,加快建设新桥机场临空物流园和合肥出口加工区临港物流园。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办好第九届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加快家居建材、汽车配件等专业市场培育、建设,打造一批有特色、上规模的专业市场,扩大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推进发展要素集聚,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推进各项改革,创新发展思路,强化生态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强势推进绿化大会战,以城市景观、绿色长廊、苗木花卉、退耕还林、成片造林和村庄绿化等六大会战为抓手,实施合界高速、南淝河源头等五大片区建设和50个村庄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5万亩。继续推进“绿化乡村、清洁家园”行动,稳步推进生态县创建。巩固派河、塘西河治理成果,加快县城及官亭、山南等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秸秆综合开发利用,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
深化土地和融资改革。高标准完成土地规划修编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严格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制度,抓好土地复垦整理,力争新增耕地2000亩。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严格控制项目投资强度,着力解决土地指标瓶颈问题。密切关注国家信贷政策,完善投融资体制,充分发挥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融资作用,力争融资20亿元。拓展融资渠道,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农村生产互助合作组织和小额贷款公司,引进1—2家国有或民营股份制银行。扩大信贷投放力度,争取企业债券成功发行,力争2家企业上市。
创优为企服务环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行项目集中审批,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办结,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继续推进县四大班子领导联系乡镇、园区及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制度和科级领导干部帮扶企业制度。加大银企对接、企业用工服务力度,为企业加快发展提供资金、人力资源保障。
(六)大力改善社会民生,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坚持民生工程优先,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构建和谐,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致力实施惠民工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建立布局合理、高效便捷的就业、社保服务网络,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组织第二批农民工创业园企业入园,加快第三批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完善社会保险政策体系,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享受待遇,提升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好“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提高廉租房保障能力。完成省、市下达的民生工程任务。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双基”达标创建活动,严格安全生产问责制度,严密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加强学校餐饮卫生和农村集贸市场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人防民防应急工作,进一步健全公共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化解社会矛盾。规范秩序,畅通渠道,解决合理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积极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识。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均衡城乡教育发展,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实施老二中改扩建,新二小、实验中学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大力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扩大职教规模。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深化基层医改成果,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成20个村卫生站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启动县精神病院和官亭、丰乐、江夏卫生院建设,开展创建省级“康复示范县”工作。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打造体育赛事品牌,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完成县级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做好产业项目规划。建设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25个“农家书屋”。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夯实“村为主”工作机制,创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县。加快花岗等4所“515”敬老工程建设。继续开展“双拥”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支持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未成年人保护等事业发展,加强气象和防震减灾等工作。
(七)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塑造勤政务实政府新形象
抢抓发展机遇,应对发展挑战,实现发展目标,必须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为民行政。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用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上。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致力于倾听民声,体察民情,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强化创新意识,坚持高效行政。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重点改革,主要领导要亲历亲为,分管领导要全力以赴;善于从细节中抓关键环节,下大力气研究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抓住各项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的关键环节去推动工作;善于研究和落实推进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具体对策,强化责任制,提高工作效能,使机关运转更加规范协调、办事更加公平公正、工作更加高效便民。
强化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使决策更加务实高效、切实可行。强化行政问责,加强综合行政执法,规范自由裁量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不断提高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质量,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