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店铺月度总结

店铺月度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店铺月度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店铺月度总结

店铺月度总结范文第1篇

刘先生是国内最早一批做电商的“淘宝者”,他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自己就与爱人一起在淘宝上创业,专门做品牌化妆品网上代销。2012年天猫成立时,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皇冠店和公司,并第一时间入驻,但这次转型B2C结果并不理想。

“在天猫上,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拥有皇冠店的信用评价,然而天猫平台本身有企业保证金的限制,所以信用只能作为消费者购物的辅助参考指标,所以我们的竞争力并不强,”提起当年的失败,刘先生显得非常理性:“我们的实力并不强,为了扩大知名度,打造爆款,开始投了很多广告冲首页。同类品牌的化妆品太多,我们又开始降价。拼价格、拼广告,资金跟不上,效果自然不理想。很快,我们就发现店铺运营成本提升太大,再这样搞下去公司就会倒闭。”

据刘先生介绍,为了让店铺的颓势停止、盈利增加,他先后与返利网、网推公司合作,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商城发展的道路。“接触到众划算也不能说是偶然,我之前与该公司旗下的试客联盟有过合作,当众划算成立后我意识到这会是一个机遇,挺看好他们的体验式模式。2012年6月份我把月度广告预算取消,产品直接以批发价挂在众划算上,”对于众划算,刘先生非常推崇:“刚在众划算上线的当天,我直接以成本价出手的名牌化妆品,店铺在2小时之内浏览量超过2W,300份促销品5分钟内全部抢光,效果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趁着行情大好,我再次追加了两次活动,仅上线当天店铺的销量就超过了1000份,这差不多是我半个月的销量了。当月我的店铺销量过万,登上了天猫销量榜和天猫畅销榜的前三,这个成绩完全可以媲美“双11”的业绩,众划算真的创造了一个奇迹!”

借助于众划算平台,刘先生开始尝试总结出B2C电商平台全新经营模式,他开始意识到将商品直接让利给消费者,用产品替代广告费的体验式营销,是带动网店销量、扩大店铺知名度最快速的方式。“众划算体验式导购平台,借助于口碑营销,将宣传推广费用直接让利于消费者,彰显低价高质的性价比优势。在B2C时代,它绝对是天猫卖家打造爆款、塑造品牌的不二之选!”采访最后,刘先生激动的说道。

店铺月度总结范文第2篇

普通的面孔,朴实的话语,刚毅的性格,率真的秉性。他十几年如一日地认真工作、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就是县电力局营销部副主任。

1997年5月,23岁的走进了县电力局,先后在抄表员、线损管理等岗位上工作。十几年来,为了防止违章用电和窃电行为发生,维护全县的正常供用电秩序,保护企业合法利益,营造和谐的供用电环境,他立足本职,认真研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反窃电工作成效显著。

学以致用,反窃电工作出成果

熟悉电力营销管理的人都知道,反窃电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刚开始,由于对工作不熟悉,总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只要有机会,他就会虚心向老员工请教。在他看来,只有积极探索、学无止境,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反窃电工作向现代化管理思路转变。

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注重提高反窃电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每季度他都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把自己在互联网和报纸杂志上学到的有关知识整理成册,为每一位反窃电人员提供参考。

文明宣传,让用电环境洁净和谐

在县电力局相关负责人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员工加大反窃电宣传力度,深入工厂和临街店铺,使广大客户形成“电是商品,盗窃电能就是犯罪”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反窃电、反违章用电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全县加大反窃电检查力度,贯彻“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将依法打击窃电行为纳入月度计划和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

为了及时掌握用电情况,还组织员工每月以营业普查的形式,实抄一条10千伏线路和三个低压台区,然后对线损率进行分析,遇到线损高的要弄清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违章用电和窃电现象的发生。,县没有发生一起窃电案件,线损率也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为降损增效和营造和谐的供用电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益求精,13年行路1.5万千米

对待工作有一股拼劲儿。4月,他采取内查和外查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各供电所在供区内进行一次认真的自查,并将自查情况写出报告。然后,再根据反窃电工作方案,与公安部门积极配合,对全县的供用电情况进行随机检查,特别针对个体商业、娱乐餐饮业及临街店铺、夜市等场所,进行严格检查。同时,结合抄、核、收“五分离”条形码粘贴工作,掌握客户计量装置的运行情况,全面开展以查处窃电和违约用电为重点的专项行动。通过这次专项行动,该所有效地降低线损,增强了广大客户的依法用电意识。

店铺月度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体零售业;价格竞争力;成本控制;综合竞争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036

1国内实体零售店发展现状

零售业是一个国家最古老、最重要的行业之一。人类早期的商业活动就是从沿街叫卖这种形式起步的,并逐渐发展成坐商形式,即现在的零售店铺。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零售行业发展旺盛,零售企业正朝着规模化、专业化、制度化的方向前进着。在最新的2014年美国《财富》杂志所公布的世界五百强中,上榜的零售企业共计48家,占500强企业的96%。其中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重回500强榜首,4家中国零售企业上榜,分别是华润集团、怡和集团、和记黄埔、中粮集团。可见零售业发展状况是较好的,但激烈的竞争也同样存在。

在中国,伴随着改革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零售业发展迅速,但世界顶级零售巨头的纷纷涌入及网络销售平台的兴起所带来的冲击与震荡是巨大的。据商务部典型零售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5月我国零售企业销售额平稳增长,增速略高于今年一季度水平,从业人员和营业面积小幅增长。便利店、网络零售发展态势良好,部分业态经营压力加大,传统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融合步伐加快。零售店发展特点及态势一是规模继续扩大,销售额稳中有升。2014年1―5月典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一季度上升0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和营业面积小幅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3%、34%。但百货店、专业店和大型超市经营压力仍然较大。受网络零售冲击,以及大量购物中心开业影响,百货店面临的竞争压力持续加大。今年1―5月,百货店销售额增速为69%,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下降了02个百分点,在各业态中销售增速最低。营业面积增幅也持续收窄,关店现象增多。而在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2014年12月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0%;2014年1―12月,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累计同比下降07%。这也是2014年年内月度零售额第7次出现负增长。这样的数据出现,绝对不是个例,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说明国内零售业正处于一个冷热交替的阶段,有机会做好,但是其所面对的压力与竞争也是多方面的。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受网络零销等渠道的冲击,导致传统零售店客户需求分流。网络购物以及正在兴起的海外代购、出国旅行购物潮,使得中国百货、超市等实体零售业态的消费人群被分流。二是受传统经营模式制约,对商品资源和品牌掌握能力较弱。百货店等传统零售业态所受经营管理上的约束较多、商品经营管理能力弱,品牌控制力极为有限,利润增长源缺乏,因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三是受宏观经济收缩影响,经营压力加大。由于国内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出现紧缩趋势,导致经营成本上升,电商分流,消费信心不足,百货、大型超市等实体零售业态经营压力加大,关店现象增多。

2问题的提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与激烈的竞争中,我们的实体零售店如何在夹缝中生存下去并保证一定程度上的利润水平呢?笔者认为确保自己的价格竞争力是当前所能采取的策略中见效时间较短同时也相对容易操作的。很多人可能会说,价格战早已不是零售店销售必杀技,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切实的个性化服务,寻求差异化竞争道路才是制胜关键。是的,我也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但是,我今天所说的确保价格竞争力远不是简单地价格战。而主要是包括“开源”与“节流”两个方面。“开源”主要是指通过提升零售店的综合竞争力来间接为零售店赢得消费者与利润,“节流”主要是通过对成本的严格控制,扩大价格浮动空间。

3实体零售店生存策略

对“开源”与“节流”两个方面而言,“节流”是相对较为容易操作的,因为其只涉及零售门店内部管理层面,所以我们首先谈论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在严格控制经营成本时,实体零售店首先应该明确其经营成本是由哪些部分所构成的。其实,零售店的经营成本包括很多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是由店面租金及装修成本、员工薪金、税费成本、水电气成本、广告成本、有奖销售成本、其他成本组成。其中,其他成本主要包括零售店改建或店面升级装修、新增设备设施、存货亏损等不可在短时间内所能预知的成本。在知晓经营成本构成之后,我们在控制成本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控制零售店面的租金水平。零售店的经营成本很大一部分来自租金,根据店面所处地段与店面面积不同,其租金一个月就有可能上万元。相关调查显示,2005年到现在8年左右的时间,实体零售店租金的成本不止几倍的增长,甚至十几倍的增长。续约房租成本平均上涨大约30%。费用增长的速度远远大于其自身毛利率增长的速度,这不是今年的事,甚至也不是去年的事,已经变成了常态式的趋势。这对实体零售店确实是极大的挑战。所以,在租金控制方面,经营者应尽量避免租用高租金的店面,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直接购买店铺的方式来进行成本控制。零售店可以通过核算来决定店铺租用与购买哪种方式更为划算。其主要方法是当房价除以店面剩余可用年限大于租房年租金时,租用店面合算,反之则购买店面合算。

对商品采购价格的控制是零售店经营成本控制的又一重要方面。在商品采购价格控制上,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零售业巨头是做得最好的。它们通过尽可能的总部集中大批量采购、与经销商或厂商签订长期有效的供销合同等方式来压低商品的采购价格。但对于绝大多数的国内本土零售商来说,是无法做到的。但也有一定的方式来尽可能地控制采购价格。首先,零售店可通过A、B、C分类方法对进货渠道进行分类与控制。A类渠道为生产或经营品牌优质产品的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实力雄厚、生产与经营能力强、产品质量与品质高、供货水平高、商业信誉好,而价格方面也相对合理,是零售店理想的进货渠道,因此,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零售店应加强与A类渠道的联系,以求建立稳定的业务关系。同时获得采购价格上的优势。B类渠道是指生产或经营的普通商品但其产品的市场份额较大的中型企业,这类企业一般供货信誉较好,可作为零售店的主要进货渠道之一。而由各类小型企业所组成的C类渠道一般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管理不够完善,可作为零售店货源补充渠道选择。零售店在与这些不同类型的渠道经销商们进行相关进货谈判时,应充分运用商务谈判相关技巧进行沟通、洽谈。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谈判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零售店来说,需明确自身所能承受的价格底线与想要通过谈判达到的目的,同时对产品经销商的背景资料、谈判兴趣点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在谈判时,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地选择对零售店有利的谈判地点、时间、环境。但同时零售店应注意,商务谈判终极目标是实现谈判双方共赢,维持良好的商务关系。而不是仅为眼前利益而在谈判过程中一味压制对方,而最终导致谈判破裂。有计划地进货是进行采购价格控制的又一重要手段。零售店通过编制进货计划,以确保其采购的商品为消费者真正所需产品,避免盲目进货,以达到对进货价格的有效控制。

商品损耗与库存的积压也会促使一大部分的经营成本的出现。对于商品损耗来说,零售店应首先积极找出损耗发生的原因,以此为依据,“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解决相关问题。而在库存管理中,必须做到:①以产品系列和品类分开装袋装箱集中储放,提高销售时的找货速度。②产品包装袋要完整无破损,对破损的袋子及时更换,防止因破袋而发生乱签。③不同规格大小的产品必须放在相应大小的包装袋中,防止商品损坏,尤其易折的银链商品。④零售店根据实践调查总结,制定各自库存指标,正常售卖季不能超过指标;在节日旺季,库存量可以超过指标,但幅度不能超过20%,以确保库存保持合理水平。若出现商品积压,则可通过捆绑销售、为商品设计新卖点等方式来处理。

而通过提升零售店的综合竞争力来间接为零售店赢得消费者与利润的策略对于零售店来说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它包括了零售管理的方方面面,大到零售店战略、方针制定,小到零售后勤保障,无一不是零售店所要注意的。笔者认为首要因素是零售店应全面树立危机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从而在注重市场调查的情况下做出更为科学的决策,使得自身的经营、决策活动更为合理、规范化,而不是头脑发热的“拍脑袋”决策。树立良好的店铺形象是提升零售店综合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方面。虽然树立良好的店铺形象不是零售店的终极目标,但是通过树立好的店铺形象不但可以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商品,培养顾客忠诚,而且可以使得零售店在今后的商品定价方面掌握更多主动权,为零售店取得丰厚的利润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人作为店铺经营的重要存在,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零售店铺的经营。在这之中,有效的选人、用人、留人机制与高效务实的员工培训制度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关键所在。而一个合理公平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零售店只有拥有了一批具有高素质、有一定管理经营能力的员工,才能促使企业取得进步、获得长远发展。因为在21世纪的今天,说到底最终还是关于人的竞争。实体零售店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也不是遥不可及。

对于处在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的实体零售店来说,虽然竞争对手多且强大、店铺经营成本越来越高、顾客越来越挑剔难以应对、利润也日趋微薄,但是笔者相信只要零售店能充分认知自我、做好成本控制、提高综合竞争力,一定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参考文献:

店铺月度总结范文第4篇

如今,王高飞到底有没有在公开场合说过这句话,已经无法查实。不过,得益于产品中铺天盖地的广告,这家公司过去一年来的财务表现的确够好。11月22日,微博的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总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49%,达到11.8亿元人民币,其中单季广告收入首次超过10亿元至10.45亿元,同比增长56%,微博的月度活跃用户为2.97亿,同比增加34%,而这已经是微博连续第10个季度增长超过30%。

此外在今年10月18日,微博市值首次达到113亿美元,超越了它曾经的模仿对象Twitter。

与此同时,微博与微信之间持续数年的竞争也形成某种平衡,二者似乎都默认了对方在所在领域的垄断地位。“我相信市场一定会容纳两款社交产品,一个是公开的,一个是私密的。”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微博董事长曹国伟回应道。

为了换来这句结语,整个新浪集团已经对微博这家公司持续投入了7年,用一位新浪前员工的话来形容―“当年的微博几乎抽干了整个新浪门户的资源”。而这个举措,直至过去几个季度才终于开始收获比较稳定的商业回报。

与Facebook、Instagram、YouTube、Twitter这些美国社交媒体巨头一样,微博的商业变现还是靠广告这一传统模式。从财报上看,自2013年以来,微博广告占总营收的比例一直在扩大,已经由当初的72%上涨到最近的89%。打开现在的微博App,屏幕上没有一处地方没有卖过广告―从App的开屏页到搜索栏,从话题栏到信息流,从短视频的片头到每一个可以塞进横幅广告(banner)的缝隙……都已经被微博悄悄加入了广告。

作为中国互联网产业最早一代产品品牌,新浪从当年的门户到社交,再到移动互联网,十五六年间数次转型,见证了太多同行竞品从大红大紫到黯然隐退,其自身则几度沉浮,有赖于寻找到全新的多媒体化内容形态以及稳定的营收模式,价值才终获重估。这样的坎坷历程,在中国的互联网史上也堪称“孤例”。

时间倒回至2012年,那时的微博不但没有构建出成型的营收模式,它还面临着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难题―如何继续维持用户增长与活跃度。同年,微信的用户数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只用了不到12个月便突破3亿大关。没有人可以无视这个数字,按照这个增速,微博用户数被微信超越只是时间问题。更关键的是,被抢走的不只是用户,还有用户的注意力,而这关系到一个社交媒体的价值。2012年第四季度,微博用户平均使用时间首次出现下降,在财报分析师会议上,曹国伟曾表示:“我们很清楚我们将不得不努力去将用户的时间抢回来。”

2013年的春节长假前,在一次新浪高管团队的例会上,时任新浪无线总经理的王高飞对与会者出了一个填空题:“____________,所以你开个微博吧。”

他解释说,大家可以把这句话看成一道假期作业,既然马上要回家过年了,“我们应该想想,如何说服亲友使用微博”。

然而一位微博的产品经理当场就直接回答:“不知道,我觉得这个问题无解,所以我回去根本就不会说。”很多与会同事都被这个讲话直接的产品经理给逗乐了,但其实也是苦笑。

“当时确实不知道答案,对于在家乡的人,你能说因为上面新鲜事很多,热点很多就用微博?也不对呀。”刘新征对《第一财经周刊》回忆说,他是微博前运营总监,现任秒拍高级副总裁,秒拍也被广泛认为是过去一年微博拉动用户活跃度的核心产品之一。

这是一个难题,而对此的解答关系到微博如何将产品推广到三四线城市去,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如何做用户下沉。

微博早期靠“大V”引流,第一批入驻微博、掌握话语权的大V,是中国相对精英的一批用户,如薛蛮子、李开复等投资人,任志强、潘石屹这样的产业大亨,以及姚晨、徐静蕾等演艺明星。然而远在三四线城市生活的老百姓,既不关心李开复的创业鸡汤,也不在意任志强怎样炮轰政府政策,微博上浓厚的精英氛围对他们没有丝毫的吸引力,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都比微博好看。

如果微博想要吸引并留住这些用户,那就必须提供这些用户想要的内容,王高飞当时抛出的问题,在之后的一年逐步得到解答―从2013年开始,微博一方面以兴趣分类做垂直化运营,另一方面扶持相应垂直领域的中小V,激发他们生产内容的热情。

“遇到亲戚刚刚怀孕,你可以说微博上有很多北京的妇产科专家天天讲健康知识,所以开个微博吧;或者某个老朋友正在学习健身,可以告诉他微博上有很多个健身教练,所以开个微博吧……”在刘新征看来,微博后期变得不再只是一个舆论场,这个过程中,微博的用户增长问题得到了场景化的解答。

80后人气作家马伯庸就是微博垂直兴趣领域文学类的网络红人之一。他2010年注册微博,并非第一批官方受邀大V,但是靠自己不断运营内容在微博脱颖而出,至今已经积累了近340万粉丝,每条微博平均都有200多条的转发和评论,王高飞有时也会转发和评论其微博,与之互动。 >> 今年10月18日,微博市值首次达到113亿美元,超越了它曾经的模仿对象Twitter。

不像如今,嬉笑怒骂、家长里短皆成文章,当初刚使用微博时,马伯庸也会斟字酌句,“每次发都会想,要不要发,怎么发,怎么在140个字的限制内写 完”。

马伯庸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在他的记忆中,前50万的粉丝积累主要是靠发表长微博,当时他在微博上连载自己的小说作品,每发一段,都会涨不少粉丝。当粉丝达到50万后,他便将新增粉丝数的提醒给关闭了,理由是超过50万后,水粉开始大量增加,“很多水粉并不了解我,莫名其妙的人变多了,给我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就变得很少了”。

马伯庸所说的“水粉”,其实反映了微博在垂直领域扶持中小V过程中所做的“努力”。

当新用户注册微博时,用户必须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好选择后,微博会强制让用户关注该领域排名前20的大号;此外,当微博判断用户对某一方面有兴趣后,也会在该用户的信息流中向其推送该领域的网络红人。

水粉在微博早已经成为一个“罗生门”式的话题。微博官方也无时无刻不在高调打击“水粉”。比如最近,当外界纷纷恭喜广告主都将预算转向微博时,王高飞还在发微博抱怨,“(广告主出钱)刷粉刷评论的倒是多了不少,好几个项目都停下来对付刷粉刷评论的了”。

然而商业就是这样,作为社交媒体,微博需要用“粉丝量”这样一种量化指标,与广告投放形成对应关 系。

尽管很多一二线城市的老用户因熟人社交场景多转移至微信,登录微博的频率越来越低,经过两三年的耕耘,微博的垂直化和本地化策略,却为其换来新一批低线城市用户的追捧,一份微博官方在11月的数据显示,2016年已经有45个垂直领域月度阅读量超过10亿,其中18个领域更是超过了100亿,平均下来,每名微博用户每天要阅读20多条内容,微博的媒体属性并没有衰退。

“不敢否认我们曾经低谷过,现在是二次崛起。”在新浪内部,微博当下赢得的用户热度被视为是一种“二次崛起”,多位在职或者已经离职的新浪老员工接受采访时,谈及此处,都充满感慨。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2010年加入微博运营团队的杨杰,在2015年年初离职去了另外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她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微博在2015年后发生的巨大变化,远远超出自己的预计。

2013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以5.86亿美元投资新浪微博,投股比例占总股本的18%。在杨杰和很多同事的眼中,这是微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节点性事件,同时也是很长一段痛苦回忆的起点。

“微博确实是因为一直不盈利才会走到这一步,但阿里巴巴的投资像是把微博变成了淘宝的另一个营销渠道,我们很长时间都活在阿里的影子下面,”杨杰回忆说,自己和很多同事当时很讨厌那种一打开微博,满屏幕都是淘宝的广告的感觉,“挣钱也像是跟自己的产品没关系,是来自阿里巴巴的施舍。” 微博净营收及广告收入占比变化

显然,阿里巴巴带来的不只是资金,还有从业务上将微博纳入阿里巴巴体系的野心。

2012年马云与新浪首次谈判时,提出的要约便是全盘收购微博,但遭到新浪董事长曹国伟的强烈反对。马云第一次妥协后,阿里巴巴将投资要约由收购改为控股。不久后,阿里巴巴又做了第二次让步,同意改为对微博只做战略投资。

微博2014年上市后,阿里巴巴继续增持微博股票,以4.49亿美元将其在微博的持股比例进一步提高至30%。一时之间,新浪甚至被圈里人戏称为“阿里浪”。

而此后3年,曹国伟一直设法想要从商业模式上实现“去阿里化”,微博团队在这个对外不能言说的目标之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向心力。

虽然双方建立了联合团队对接数据,还在北京、杭州办公室互派常驻人员,但是阿里巴巴和微博的账户并没有强制合并,微博对网红自媒体的运营也独立于淘宝体系外。如今,旁观优酷土豆被阿里巴巴全面收购后,创始人古永锵从管理层卸任的结局,微博内部既为之唏嘘,同时庆幸于自己对于独立性的坚持。

当然,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一度也挽救了当时现金流紧张的微博。2013年第四季度微博首次盈利时,阿里巴巴为微博带来的营收为2850万美元,占到总营收的40%。此后这个比例一直在缩小,从2015年年初的35.8%一直下降到最新一个季度的5.3%。

“其实在2012年、2013年,那时是微博上的段子手们最赚钱的时候,反而是微博,可以说是最后一个知道段子手到底是怎么挣钱的。”杜玮对《第一财经周刊》回忆道,她曾经在微博运营团队工作过,现在创业做了一款图片社交应用。

据杜玮回忆,当时微博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产品上,没有过多关注商业化的事情,直到2012年,微博还没有独立的广告销售团队,所有广告都是由新浪网的销售团队来负责,“因为新浪是一个传统互联网媒体,所以大家马上能想到的微博广告形式,最早也主要是一些banner,对于新媒体互动广告这一块都不太了解。”

曾经是新浪乐居总编室高级微博编辑的黎哲宏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自己差不多是第一个尝到话题广告甜头的人。他现在外企负责社交媒体运营,并担任公关经理。

2013年,微博话题还属于其内部的一种免费运营资源,正好那段时间中国房价飞涨,黎哲宏想到可以发起一个关于“房价为什么高”的微博话题,并在后面附上一个房贷计算器的小工具,而这个工具其实内置在乐居App里,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又想使用工具的人,很有可能会选择跳转下载乐居App。

为了炒热话题,黎哲宏和他的团队发动各种资源,说服任志强、潘石屹等房产大亨就该话题发表观点,同时联合乐居旗下的微博账号一起转发推广,最终获得总计5000多条原创和转发,以及上万条评论,从而受到微博管理层的关注。黎哲宏至今还记得,当时在微博高层的来往邮件中,有人提出来“乐居的这个话题,可以做为微博商业运营的一个范本”。

3年以后的今天,话题已经成为微博最重要的变现渠道之一。尚扬媒介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总监马文俊告诉《第一财经周刊》,热门话题这个广告位置的价格,几年来始终在涨,比如使用一次“五轮播”的价格,已经从最初的20万元/天涨到现在的46万元/天。

此外,过去微博还会把一些话题直接卖给公司,但现在所有话题几乎都已经收回由微博自己运营。例如,在奥运会的百米赛跑决赛当天,可以预计到#百米飞人#一定会成为热门话题,于是微博运营人员会提前和潜在与此相关的品牌广告主联系,商议付费营销合作。

如果说以前微博是用30万元把话题卖给某个公司,而这个公司再花70万元,另外找第三方服务公司把话题炒热,那么现在的模式下,则是微博直接把一个话题卖到70万元,并确保该话题一定会火。

“如果这两种让我做选择,我肯定会选择后一种。”一位微博的品牌广告主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在淘宝经营一家三皇冠网红女装店铺的赵齐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自己淘宝站外的营销渠道主要就是微博,但目前微博作为电商外部营销手段的成本正在变得越来越高。他会把各种新品的拍摄写真放在微博账号上做内容运营,早先很快便积累了二十多万粉丝,每件衣服的照片旁边会附上淘宝店的购物链接,微博对店铺的导流效果很不错,而且完全免费。

然而从2015年开始,微博就开始有意掐断这种免费的导流。起初,赵齐只是突然接到很多陌生人来电和微博私信,对方都声称是微博员工,可以帮他的微博账号进一步做推广宣传,“他们自称有些成功的微博号就是他们运营的,但这些人的微博ID并没有微博认证。”没过多久,又有一些网红公司找上门来,目的和前者一样,也是谈推广合作。和同行打一听,赵齐才终于明白,微博是打算向这些淘宝店铺的官微收钱了。 新浪微博App广告位一览

微博向这些网店官微所收的钱,被称作挂靠费,按每年淘宝店铺年营业额的4%来收取,而这还是“折扣价”。如果店铺拒绝付费合作,其官微就会被降权。

“微博自己肯定不会承认(降权)的。这就像社会上的实习生和临时工,不出问题时他们确实是真的,可一旦出了问题,他们就都变成假的、不存在的。”赵齐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降权”一说,其实是微博用户给微博实施的隐性制裁归纳的一个运营词汇,在微博公开的用户使用说明中,并无相关文字规定,它是指微博管理员降低某个微博主在微博站内的活动权限,比如减少内容在其粉丝微博客户端显示的频次。

因为降权是隐性的,很多时候用户只能凭个人经验和感觉来判断。比如赵齐找到的“证据”是,自己的微博目前已经接近30万粉丝,但不做付费推广的情况下,每条微博的阅读数却只有几百,他觉得这个比例明显不合逻辑。

除了挂靠费,微博发明的另一个付费推广工具,叫粉丝通。按官方的解释,它会把企业信息广泛而精准地投放给目标人群―粉丝和潜在粉丝的一种营销产品,通过粉丝通的内容也可以被转发、评论和收藏。粉丝基础越大,通过粉丝通发送一条微博的收费就越高。

赵齐用过几次粉丝通,每条的价格在5000元左右。后来,因为拒绝参与微博的付费推广服务,赵齐网店的微博活跃度和导流能力一落千丈。“2015年的五一节,有5万人在逛我们的店铺,今年同期来店铺的用户数只有1万人,”赵齐说道,和他一样想依靠微博做推广的淘宝卖家前后大约有几十万家,“比我稍晚一点入行的很多朋友,因为没能赶上微博最初的免费红利期,现在基本都倒闭了”。

被降权的,还不只是赵齐这些中小商户官微,一些明星大V也因为与平台之间的广告纠纷而不同程度经历过类似的降权处罚。

马伯庸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大V如果想在自己的微博账号上商业有偿信息,需要注册一个叫“微任务”的工具。马伯庸很少在自己的微博上做有偿广告,但有时候也会出于友情帮朋友转发广告,一旦他转发带有广告链接的微博,时不时就会触发微博的降权机制,具体表现就是随后会有一段时间,马伯庸转发的这条来自朋友的广告微博,粉丝们其实查看不到,只有他自己能看到。

微博广告收入在2016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并非偶然。一方面,前些年布局的一些商业化产品开始逐步发挥效果。与此同时,广告主对于网络广告投放的态度也恰好在2015年出现了一个转折升级。

另一方面,微博在2015年迅速扶植了社交媒体目前两个最具人气的产品形式―短视频和直播,也为基于内容运营的流量增长和广告模式拓展打下基础。

杨杰曾经在两年前对于曹国伟等多位微博高管入股“秒拍”、并在微博平台举全站之力扶持该产品感到非常失望,那时的她,觉得这是管理层集体利益出逃的表现。

但现在,杨杰的想法已经彻底改变,她对《第一财经周刊》总结说,事实证明,力挺秒拍是微博近两年来在产品策略上最为明智的选择,其意义可以说是继引资阿里之后,微博发展历史上又一重要的节点性事件。

在11月末最新一季财报的相关新闻通稿中,微博官方表示,用户增长方式多元化、信息流产品优化以及多媒体产品完善,成为微博用户持续增长的推动力,而随着内容生产向KOL、社交、视频和移动化等方向发展,独家内容将使微博更高效地获取和激活用户。

也是在2015年年初,在商业化方面一直行事低调的微信,也首次在朋友圈推出了第一条展示广告。同时,微博的广告收入也进入加速增长期,一场两个移动社交巨头间的战役似乎将要打响。

然而接近两年过去,预想中的龙争虎斗并没有出现,微博与微信的广告销售方式也越来越泾渭分明。微信的广告绝大多数是品牌广告,而且对于品牌本身的调性有很严格的要求,据说前几批登上朋友圈的广告主,全部是经过张小龙同意,但微博在广告主的选择上就非常接地气,无所不包。

杜玮回忆说,自己在新创业的公司有一次以广告主的身份参加微博的广告销售推介会,活动的地点倒是挺高大上,选在北京的凯宾斯基酒店,杜玮本以为会遇到许多互联网同行,等去了现场才吃惊地发现“周围竟然全是些开发廊、搞影楼、卖水果的,自己倒像在参加一场‘非主流’的聚会”。

2012年微博挖来联想大中华区商用台式营销总经理马负责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的拓展。马几乎将联想的整个销售管理体系都移植到微博,例如如何对销售分区,如何确定提成比例,业务员如何去设置等,据说他现在还会偶尔亲自出去跑客户。

促使微博在商业化历程中如此接地气的原因还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点,还是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压力,相比于腾讯,从微博倒推至新浪,其家底的确都不算富 裕。

也有一种猜测,认为王高飞那张“加点广告怎么了”的表情图,其作者来自微博运营团队内部。这支团队已体验过搭乘“从万众瞩目迅速跌落人气谷底、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业绩过山车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接下来,他们将面临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微博大冒进式的商业化历程,是否已经在无形中损害了产品的用户体验以及它潜在的商业价值?

目前用户对于微博产品层面最不能理解的,是其信息流的呈现方式。最早,微博的信息流是按时间来排序,用户甚至习惯于将信息流称为“时间线”,但2012年6月后,微博以“提高阅读效率”为由,对信息流做了“智能排序”,但用户对此并不买账,认为想看的信息找不到,不想看的信息却出现了,而同年9月,微博针对信息流的推送式广告也正式上线。

此后微博又不断升级针对信息流智能排序的算法。早先用户还能在按时间排序和智能排序之间自由选择,但后来这一权限被彻底取消。马伯庸记得,明显感觉到信息流的排序变化是在今年年初,App首页的信息流“时间线变乱了”。谈到这种信息的时间错乱感,他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前段时间看美国大选日的直播报道,“微博上一会说特朗普领先,刷新后再看,智能排序会推送一条旧消息,说特朗普落后”。

在今年10月下旬举行的第二届“V影响力”峰会上,微博曾对外透露了一些新的付费想法,比如向直播内容的用户收费,又或者对一些内容实行了付费订阅模式。然而很快,有关用户体验的担忧就在财报分析师会议上有所反馈。“你们会不会担心用户将对此产生反感?”来自花旗银行的分析师对管理层提问道。

店铺月度总结范文第5篇

楼俊平原是一家大企业的职员,几年前他因为看好食品行业的发展前景,在毫无食品经销经验的前提下,就毅然辞职下海,并且一投入就是十几万,直接从大品牌做起,了真心瓜子、旺旺等一线休闲食品。

当时的他认为大品牌就会有号召力,也盲目地听从厂家的建议去做商超、走形象。一年下来,由于不懂促销技巧、不懂特殊陈列的运用,只知道砸钱进去却不赚反赔,年底亏得只剩下6000 元。

热血如他,他仍然坚信食品行业是个极具潜力的大市场。这一次,他总结经验,避开一线品牌,转向省级知名产品。

楼俊平认为,省级知名产品的品质也有保障,而且不会给经销商设定高额的压货任务,相对轻松。而且小食品本身的客单价都比较低,产品单价都在几块钱左右,毛利率都不太高,流通产品利润在10% 左右,利润来源主要靠走量,楼俊平相信只要控制得好可以尽可能提升纯利率,这样比操作大品牌更稳妥。

至于渠道,楼俊平认为流通渠道不像商超,不需要大量地搞活动促销,也没有高昂的进场费、条码费,因此从高端商超转向了更适合小食品的流通批发和零售小卖部。

亲自送货,三年铺开市场

总结了第一年失败的经验,楼俊平不再让业务员或者送货司机去配送货,因为他们不会留心观察市场,万一人员辞职,也容易导致客户的流失。因此,楼俊平开始亲自做业务。

按照最寻常也最有效的方法,楼俊平挨家挨户去拜访、亲自培养自己的核心客户资源。也没有特别的技巧,只是楼俊平比别的经销商跑市场更勤快、送货更及时。

自那时起,楼俊平就给自己以及公司定下一个标准:“不论大小客户,对所有客户的服务都一视同仁。只要接到订单,12 小时之内无条件送货。并且只要有退换货,都可以无条件承担。”

但也因为送来的货又快又好,经商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退货。

经过三年的耕耘,义乌的许多终端老板都与楼俊平成为很熟悉的朋友。但直到现在,楼俊平也坚持一个原则――所有刚开辟出来的新客户,第一批货品全部都由他亲自配送,并且无论对哪个经销商,都会在第一个月亲自去回访。对于那些要货量很大的,更是会在半个月之内就必须回访。

高频率的市场回访让许多老板与楼俊平都熟悉起来,到后来,他们即使有了新的业务员接洽也会直接给楼俊平本人打电话拿货。楼俊平认为自己最初三年打基础所付出的辛苦非常值得,公司的渠道已经越铺越顺。

抢占工厂店,精耕细作重服务

如果要问楼俊平为何能将小食品卖得风生水起,原因在于其对渠道睿智的洞察能力。

据楼俊平介绍,在义乌,工厂店是绝对不可忽略的一个渠道。所谓工厂店,类似于校园内的小卖部,大多是工厂内部专属,但走量不可小觑。而在义乌市有大大小小上万家工厂,大多是经营服饰、袜业、饰品、包装、化妆品的工厂。这些相对封闭的渠道,无疑是最好的销售网络。

因此,楼俊平率先把自己的售点设在这类封闭渠道。第一家工厂店的入驻是机缘巧合,老板刚好是他之前就认识的朋友。一次楼俊平去他们商铺,发现货架上都是些知名品牌,楼俊平自己都是吃过一线品牌的苦头,他清楚一线品牌虽然好卖但是利润空间不高。于是试探性地问朋友,是否愿意尝试进点他的小食品。

结果一个月后,小食品的销量不错,利润空间也高,老板继续要货。接着给其他工厂店老板也推荐了楼俊平的产品。随着楼俊平供货网点的增多,又加上公司信誉度已经打响,大家都知道楼俊平这里“下单后12 小时内即可免费送货,而且产品好,卖不动可以无条件退货”,因此主动联系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会算账,利润高

让工厂店的老板们肯死心塌地跟楼俊平合作,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会算账,利润高”。做小食品的人都清楚,一般小食品的毛利率空间在10% 左右,除去人工成本,纯利润几乎只剩下3 个点左右。但跟着楼俊平合作,却都能把纯利率空间维持在5 个点以上。

精明的楼俊平会挑选一款市场上常见的同类产品,定价相当低,比如一个饼干单品的进价为1.2 元,只把成本费和人工费核算添加上去,定价2 元,却比市面均价便宜得多,留给大众“价格亲民”的印象。

同时,再挑选一款品质较好、包装精致并且市面较少的产品,把价位调上去,比如按照厂家的建议终端定价为2 元,楼俊平就大胆地将产品调整为3 元,毛利率空间可以高达20%。并且放在货架最显眼的位置当做主推单品。而消费者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消费。

在渠道网络如此成熟的情况下,再融入一些市场谋略,想赶超一线品牌都可以做到。

一般来说,做小食品的商家都不太注重产品陈列,想必大家都有体会,去校园店的话,那种售价一两元钱的小食品,比如花生、豆筋等都是摆在货架最底层,不去找很难发现。

但楼俊平却有胆识,愿意花钱买一整节货架的排面。而且,专门把那些竞品少却有高毛利空间的精选产品放到最好的货架位置上。消费者根据视觉习惯,往往会对最先看到的产品留下印象。特别是男生,很少像女生对比半天,直接就会购买。

工厂里的工人们大多也都是外来务工者,他们大部分的家境一般,对品牌意识也没有那么严苛的要求,小食品既能满足口味需求,又不会很贵,因此工厂里的小食品大多销量不错。

这就形成一个正循环,销量有了,利润也有了,终端店铺老板自然乐意卖他的产品。在这个渠道为王的市场,曾有一度,大家都只卖楼俊平的货,反倒是大品牌的产品卖不动了。

充分放权,大力发展二批商

毕竟小食品还是要靠走量来支撑。因此在跟二批商接洽的时候,尽可能鼓励他们多进货。比如,一次性进货100 件以上的客户都会搭赠, 进500 件以上的客户则基本底价操作。而且只要一次性进货达到500 件以上,全部都由楼俊平自己的物流车直接发货。

为此楼俊平自备了7 米6 的大型货车直接送货。“这样算下来每跑一趟的成本会比找物流公司多出500 元左右,但我认为这钱花得很值得。因为,物流公司不会深入下沉市场,但我们每次都会派业务经理跟车过去,增进客户忠诚度的同时,市场反馈都很及时。”

正因为有业务经理跟车去,他们清楚每家店什么产品卖得好,什么产品急需处理。假如看到哪个店有产品销量一般,业务经理当即就有权自主决断,去判定是应该降价促销还是直接买赠处理掉。

市场信息判断准确、操作及时,这也是楼俊平这么多年了从来不会有退货的一大原因。

当然,楼俊平也给业务员充分授权,每人每月有1 万元的临期产品处理权,只要最终月度销量任务能达标,楼俊平很少过问过程。“这也是对业务经理的培养、锻炼,给他们更多的自,也让他们培养出全局规划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