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射频技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物流管理过程中,条形码是商品识别的主要手段,但它有诸多局限性:信息是只读的;识别是接触式的;一次只能读一个;读取距离近;信息容量小。二维条码虽然解决了信息标识容量问题,但是只适用于流通领域,不能透明地跟踪和贯穿供应链过程。
一、射频技术原理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电射频信号进行物体识别的新兴技术。射频识别系统一般包括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其他设备。射频识别系统所采用的技术为微波反射技术,是基于电子标签内微波天线的负载阻抗随存储的电子数据变化的特点,实现对电子标签内电子数据的读取。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射频技术可以实现非接触识读,识读距离可从十几厘米到几十米;不需要光源;使用寿命长;识读距离远;抗恶劣环境能力强;安全性高;可同时识别多个对象,数据的记忆容量大;可不需人力介入操作。射频技术可应用于产品防伪、物品追踪、自动收费,尤其在物流管理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
二、物流管理系统
物流是物品在一定时间里的空间运动,物流的目标在于以最小的费用满足消费者的物流需求。2007年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推进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指出,我国目前的物流产业现状是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系统功能欠完善,我国今后物流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鼓励生产流通企业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改善传统企业的管理,促进流通的现代化。
三、射频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射频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可分为商品的入库、出库、存储、运输跟踪、配送等。RFID技术可以加快供应链的运转,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
1.商品出库与入库
物资配送中心所派车队进入仓储中心时通过门禁,阅读器读取到射频标签信息并在仓储中心系统中显示此时车队所载物资为空。车队装载物资完毕离开发物仓库时再次通过门禁,物流系统将出库物资信息写入到系统数据库中并上报给物资配送中心,这样就等于射频标签承载了其所运物资的相关信息,自动完成物资出库,此时运送物资的车辆和物资进入在途状态。运输车队到达收物仓库时再次通过门禁,阅读器读取到射频标签中的信息后传输给仓储中心系统,系统即显示待入库物资的相关信息并写入数据库,自动完成物资入库,并上报给物资配送中心,通知物流配送中心配送任务已经完成。
2.存储与库存盘点
在仓库里,射频技术最广泛的应用是存取货物与库存盘点,它能用来实现自动化的商品的登记、存货和取货等操作。在仓储管理中,通过将供应计划系统与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操作。可增强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减少物流中由于偷窃、损害、出货错误等造成的损耗,实现快速供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储存成本。
3.运输跟踪
在运输管理中,通过在货物和车辆上贴RFID标签,完成设备的跟踪控制。接收装置收到RFID标签信息后,连同接收地的位置信息上传至通信卫星,再由卫星传送给运输调度中心,送入数据库中。利用射频技术可准确、迅速地完成配送任务并实现对在途物资的跟踪。在物资运输期间,物资配送中心根据发/收物仓储中心上报的数据可知在途物资的名称、品种和数量等信息,达到在途物资的可见性。
4.物流配送
在配送环节,采用射频技术能大大加快配送的速度和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能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到达中央配送中心的所有商品都贴有RFID标签,在进入中央配送中心时,托盘通过一个门阅读器,读取托盘上所有货箱上的标签内容。系统将这些信息与发货记录进行核对,以检测出可能的错误,然后将RFID标签更新为最新的商品存放地点和状态。这样就确保了精确的库存控制,甚至可确切了解目前有多少货箱处于转运途中、转运的始发地和目的地,以及预期的到达时间等信息。RFID技术可以实现合理的产品库存控制和智能物流技术。借助电子标签,可以实现商品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运输、仓储、配送、上架、最终销售,甚至退货处理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使整个供应链管理显得透明而高效。
四、RFID的发展方向
RFID与其他新兴技术一样,仍存在很多问题。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是制约RFID发展的重要因素。RFID的成本过高是抑制RFID技术的关键问题。其成本主要是标签、读写设备及相关管理软件的成本。其中,由于标签将贴于单件产品上,数量巨大,标签成本的降低,将是RFID成本降低的重要部分。采用RFID技术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透明管理,但同时会使个人隐私受到影响。因此,RFID的安全性也非常令人关注,需要尽快推出增强安全性能的RFID产品。RFID的读取仍存在错读率高的问题。
射频技术在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提高了商品入库、商品配送和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了人员的利用率,射频技术作为供应链下物流管理硬件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日渐成熟,数码已经不是白领层人士与青年一代的专用品,数码产品正向普及性、大众化发展,而消费群体的扩大也为数码产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海外一家公司就推出了一款专为老人设计的手机,大字体大屏幕,按键接触面积相比普通手机要大出30%,方便老人拨号或者编写信息,而且内置多组快速拨号键,可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一键拨打求救电话。同时,残疾人用数码产品、儿童用数码产品等也已成为厂家与设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市场在扩大的同时也呈现出细分化的趋势,消费者越来越突出与强调对个性化或个人特有的风格的追求,也就是说当前人们对产品的选择,主要基于个人独特的感受和所在阶层或小团体的价值观,由此导致产品的设计正逐渐由寻求“原型”到追求“个性”。而当前“原型”与“个性”相互矛盾的倾向并列,造成一种矛盾双方并列存在的时期。正如TufanOrel所说:一方面,消费者们期望变得自然,具有创造性,和成为自己趣味的主人;另一方面,各种模型、趣味或风格标准又不断强加于消费者,为的是使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环境“个性化”。而如何才能在原型与个性、独特化与标准化之间找到平衡,以广博得创新应对多变的市场,也是数码产品所要面对的问题。而在这一问题上,我们也一直在不断地思考与尝试,寻求解决“原型”与“个性”的方法,例如,在手机产品设计中由系列产品的组合到单一产品的变异,利用模块化的设计进行单一手机的造型形态的变化,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与审美。像索爱SO703i这款手机就提供了Style-Up面板更换功能,只要将Style-Up面板与安置在手机上的“香囊”粘贴在一起,手机就能够发出香味。同时,不同的Style-Up面板具有不同香味的Style-Up面板,比如蓝色的面板和香囊粘贴后可以散发海洋一样的香味,因此可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有所选择。
二、功能的多元化、集成化
数字技术在音、视频传输及信息的互动方面存在传统的模拟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广与成熟,现代个人数码产品的功能呈现一种由标准化、单一化向灵活化、集成化的转变,多数产品都集多功能于一身。以手机为例,现代的手机除了基本的通讯功能外还集摄像、游戏、音乐、电子阅读器等为一身,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产生了不同的产品概念,已经脱离了传统的手机概念。
欧洲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名为“SmartBadge”的ID胸卡式手机(图1),它将ID胸卡与手机这两样必备物品合二为一,平时可当作ID卡,在配上相应的耳机后便可接电话,用于通讯。
三、系统的网络化、平台化
随着网络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数码产品的兼容化、网络化、平台化正逐渐显现,以家庭为中心的多媒体综合处理系统正成为未来生活的一大发展趋势,网络与日常居家生活产品的融合正才成为时尚生活的代表,智能家居生活系统已不再是传说。例如:微软和惠普力推的MEDIACENTER多媒体中心操作系统、联想大力研发的关联电脑、海信“DNet-home”数字家庭系统都是数字技术与家电融合的显著代表。
四、交互的人性化、虚拟化
传统的“人机工程学”仅集中于用户与产品之间的物理性界面,然而现代更需要研究的是用户和产品之间的认识的和情感的关系。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交互是数码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人机之间互动的平台,已经成为决定产品功能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由于交互的频繁与产品环境的复杂,人机交互越来越多地考虑人的因素,注重交互方式与交互界面的研究。其中界面设计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工程,结合计算机科学、美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工业和商业领域的行为,了解各类用户的习性、技能、知识和经验,执行和优化信息与通信系统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加之科技的发展与高端技术的运用,也为人机的交互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就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其通过借助于部分特殊虚拟外设,将交互基础由“以计算机为主体”转换成“以人为主体”,向用户提供一个身临其境、实时交互、自由构想的环境与平台,建立和谐、灵活、人性化,以人为中心的交互式系统。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码产品的普及与普遍化,产品的竞争也就由初期的高新技术转向产品的设计——市场的开拓、功能的开发、系统的建立、交互的人性化等等,由此就需要我们对数码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便了解与把握数码产品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日益发展,对于数码产品的设计也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于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了。本文对数码产品的设计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于未来数码产品的发展趋势的相关看法。
【关键词】数码产品市场功能系统交互
参考文献:
[1]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
变频技术的诞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在工业生产上更是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最初是因为调节电流频率的需要才促使了变频技术的产生,1960年后,电力电子器件大力发展,从最初的晶闸管到现代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控制品闸管,经历了不断的更新历程,大大促进了变频技术的发展,到了1970后,开始研究(PWM)VVVF调速,这一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在变频技术中PWM模式才是核心,直到20世纪80年代,相关专业人士开始对PWM模式的优化进行研究,这一研究项目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进而得出了更多的优化模式。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发达国家将新研究出来的VVVF变频器投放到了市场,VVVF变频器凭借其更为优异的服务得到了各厂家的大力推广。而变频技术的操作原理指的是在电压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交流电频率的方式,来实现对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其中变频器是通过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频率无法改变的交流电转换成了可以改变的交流电,从而实现了变频调速。
2变频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
2.1变频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
采煤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煤矿设备向现代化、机械化发展的里程碑。因此在煤矿开采中显得特别重要。由于采矿机大多是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工作的,所以采矿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因此提高采煤机的性能便显得尤其重要。采煤机在采煤工作中占据着主力位置,只要一发生故障就会导致整个采煤环节受到严重的影响,使采煤工作难以进行下去,对整个煤矿造成不小损失。由于采煤机的重要位置使得其功能不断改进,变得越来越强大,但是其出现的故障和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也增加了维修难度,一旦采煤机出现问题就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而随着变频技术的产生,将其用在采煤机中,成就了采煤机变频调速系统,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采煤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变频器也得到了采煤业的广泛应用。煤矿企业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将能量回馈型四象限变频器运用到了电牵引采煤机的工作中,这一举措不仅将采煤机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同时还减少了采煤机的损坏,延长了设备寿命。
2.2变频技术在风机中的应用
在矿井不同的生产时期,矿井通风设计也不尽相同,甚至还会有巨大的差异。一般在矿井生产中期会重复不断更换风机来解决通风问题,但这种方式操作起来不仅显得累赘,并且还经常发生设备故障,增加了不少多余的维修量。与此同时,原来的风机也会被暂时搁置,这样会产生资源浪费,使设备的利用率大打折扣。但将变频技术应用到风机中就会解决这种困境,重复的更换任务也无需再进行,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不仅提高了设备性能,使风机资源中的浪费现象不断减少,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节能效果。通风问题也轻轻松松地解决了。
2.3变频技术在矿井提升运输设备上的应用
2.3.1变频技术在胶带输送机上的应用
作为煤矿煤流运输系统的主要设备之一的胶带运输机,在以工频进行拖动,液力耦合器进行传动的方式运行上一般采用交流电动机作为动力装置,但使用交流电动机会产生传动效率低、启动电流大以及机械冲击大等问题。同时输送机还存在运送负载重、距离长、倾角大的问题,常常发生带载或重载启停的情况,使胶带断带、跑带等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幅度提升。但是将变频技术运用到胶带运输机之后,可以实现设备及系统的软启动功能,使设备及系统平稳启动运行。尤其是在变频控制的软启功能之后,彻底消除了之前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在根本上解决了这个困难。
2.3.2变频技术在矿井提升机上的应用
当前,PLC控制系统和高压变频调速控制系统是矿井提升机变频技术的主要应用。在矿井提升机高压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设计中,通过对单元串联多电平能量回馈型四象限高压变频控制系统的应用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抗干扰性,从而使提升全过程中的速度控制、位置控制、保护功能及动态画面监视等功能变得更加安全可靠,这一措施大大改善了提升机启动、运行、加速、减速等运行阶段的性能,使设备钢丝绳的机械冲击得到减少,提升系统的安全水平也得到大大提升。除此之外,还使高压回路与低压控制回路之间的通讯变得更加便捷。
2.4变频技术在泵中的应用
泵以抽送液体为目的,将机械能装换为液体能量。水泵不但能够用来进行输送液体,而且还可以实现液体增压,因此在矿区给液、给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之前的工作运转中,泵拥有相对较长的空转时间,在频繁的起停工作中不仅耗费了大量的电能,并且也使相关的故障经常发生。将变频技术运用到泵中,可以使设备运行率得到有效提高,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大量减少,并且还显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操作起来也十分容易。由中国矿业大学设计的煤矿井下排水泵站的监控系统在水泵性能提高方面具有极好的效果。其原理是把变频器应用到水泵中,水泵的起停减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使井下液位达到稳定状态,减少了泵的空转时间,起到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3结语
20世纪初期,法国野兽主义绘画和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出现,这两种绘画流派的艺术形象均极度夸张甚至趋于变形,色彩明暗对比强烈,笔触豪迈粗犷、潇洒不羁,标志着现代绘画的正式诞生。1907年,法国立体主义绘画兴起,以抽象的块面进行构图,完全打破了传统绘画中画面的完整性,现代绘画由此进入独立的逻辑创作阶段。1909年,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之下,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家尝试通过对线、形、色、光的重叠排列来表现物体的运动感、速度感乃至光感和声音。同时期出现的德国青骑士社将表现主义推向新的高度,在造型设计上无限夸张、强烈扭曲、极度变形,在色彩运用上强弱突出、对比鲜明,在创作技巧上则采取富于哲理意蕴的抽象或半抽象手法,直接促成了抽象主义绘画的产生。抽象主义绘画不再强调形象的象征意义,而是主张使用点、线、面和色彩等基本的绘画语言来传达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态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达主义流派在瑞士形成,并迅速流行于欧洲各国。它完全否定了以往的艺术规范,采用彻底的虚无主义,将拼贴手法、偶然机遇等融合于美术创作之中,个体主观性色彩极强。二三十年代,超现实主义出现,它以精神分析学的潜意识学说为艺术创作的核心理念,主张从梦境、潜意识和臆想中获取灵感,创造出完全摆脱现实束缚的超现实画面。二战后,现代绘画在美国获得进一步发展,分化出抽象表现主义,这种绘画风格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于一体,彰显出极高程度的自由和个性,构图设计与色彩安排的独到性将现代绘画推向又一个高峰。
二、以抽象变形为构成原则的艺术设计
俄国画家康定斯基是德国青骑士社的重要代表,也是投身抽象主义艺术创作的领军人物。他指出,“点、线、面是造型艺术最基本的单位和语言,它具有符号和图形功能,可以表达不同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它具有抽象的形式、艺术的内在本质和非凡的精神”。点是相对于所存在的空间而言面积和体积都非常小的空间占有实体,形状对它来说无关紧要,这就赋予了点以实质的抽象性。线既可以是任何物体的运动轨迹,也可是视为任何形态细长之物的简约存在,在形式上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简化性和普遍性,因而也是一种典型的抽象元素。面同样如此,任何一个二维空间,无论形状如何、尺寸如何,均可归为此类,相对于点和线而言,是更为直观的抽象存在。基于其自身的抽象特质,点、线、面的艺术性结合也是抽象的。在现代绘画中,艺术家不再囿于自然事物的本来面貌,而是经过自身情感的加工与个性的灌注,通过剖析内力的运动变化,对事物的外在形态进行抽象变形,着力刻画物质的内在本质,而这种内力的运动变化则被艺术家们视为自然物质的生命活力。因此可以认为,现代绘画是通过点、线、面三种艺术元素的运动组合来表现形态的抽象变化,包括形态的节奏、韵律、方向和位置等,继而展示形态之下饱满的生命活力。例如蒙特里安的作品《树》,通过纵向与横向的线条来表现树木的生长规律与生命特性,位于中心位置的模糊可见的主干,则展示出树木生长运动的主要脉络。由此可见,以抽象变形为核心的构成原则所强调的是事物内部的气势、节奏和生命力这些共性的存在,而不再是外形这种个性因素。这就说明,尽管抽象变形之后,事物的原本形态在现代绘画中不复存在,但其本质的、共性的内涵却清晰可现。又如,在米罗的《绘画》中,观者可以发现其中的很多形象都是由单纯的点构成,并且这些点是富于思想、蕴含表情的,它们艺术性地连成线、结成面,令整个画面充满动态美、节奏感与灵活性,让观者产生无限联想。
三、以分解组合为形态要素的艺术设计
现代绘画以分解组合为形态要素的艺术设计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打散构成、立体解析和意义合成。打散构成是指,在现代绘画中,艺术家往往以局部为形态要素,把单一的自然形或其变形自由分解为部件,这些切断后的部件可以不再具有自然形,也可以不再具有原本的功能,随后,艺术家把这些部件作为绘画的构成要素,使用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来构成新的形象或画面。打散构成是一种自由的分解组合,具有同一性的部件经过重复组合,便可创造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进而产生和谐统一的整体美感。例如,在康定斯基的《几个圆形,第323号》中,重复出现了众多大小各异、颜色不同的圆形色块,它们在暗夜之中静静流淌,相互重叠而又彼此分离,整个画面展示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运动感,还体现出强烈的和谐美和韵律美。立体解析是一种有规律的分解和组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艺术家把单一的形体分解成为多个立体投影图,再通过诸多艺术手段,将这些投影图组合成为崭新的画面形态。这种分解模式能够让画面产生一种支离破碎的美感,并能营造出一种传统美术所不具备的多维空间感受。西方现代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就是立体解析的典型代表,他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绘画完美融合,把所要描绘的对象分解为多个形态各异的部分,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美感和空间概念。例如,在《拉提琴的人》中,毕加索为观者提供了多个观察角度,观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看到同一对象的不同侧面。美国画家希勒继承和发展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他的《震教徒的农舍》在画面中同时呈现出正面和侧面效果,左侧似乎是蓝天,但上面点缀着三扇窗户,又像是农舍侧面的墙壁。整个画面呈现出复杂的几何式构造,构图严谨稳固,视觉效果丰富,既体现出极强的秩序性,又彰显出透视重叠的效果,源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艺术色彩浓厚,令观者产生耳目一新之感。意义合成是指对多个形态进行分解,从中挑选出一部分意象进行组合与重构,对意象的意义进行叠加,继而扩大形象的内涵。不过,融为一体的意义相互之间并不能保证是完全肯定和包容的关系,它们往往与现实不符,是一种偶然的、随机的结合,呈现出超自然和超现实的特征。通过这种艺术设计方式所构画的图像能够带给观者强烈的内心冲击,让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感受到图像背后艺术家深刻的思想与充沛的情感。意义合成方法的运用主体是超现实主义画派。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强调远离或超越现实,潜入人的内心世界,其创作灵感大多来自人的潜意识及幻觉。他们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运用夸张、变形、分解、种族、错位、叠印、倒置等艺术手段,将一些毫不相干的形象拼凑在一起,塑造出近乎荒诞的心理幻境,借此表现人类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例如,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记忆的永恒》,画面中三块停止行走的时钟几乎完全脱离了现实的形态,它们像柔软的面饼一样,一个软绵绵地挂在树枝上,一个呈九十度直角耷拉在像是长着婴儿脸的怪里怪气的生物上,还有一个搭在生物旁边的平台边沿上,仿佛就要融化一般。在空洞荒凉的海湾背景之下,三个超越现实的时钟向观者呈现出一个时间已经绝对停止的绝对安静的世界。在这幅图画中,各个形象细节精准,除却三个钟表以外呈现出高度的写实性,但整个画面在视觉上却带给观者一种荒诞怪异、不合逻辑、同时又似梦似幻的感受。
四、结语
陶瓷废弃物在物体表面进行有规律或者无规律的铺装就叫做“拼贴”。利用陶瓷废弃物所制作的“拼贴”作品,大多采用陶瓷废弃物中的废弃瓷片,由于这些作品并不会刻意追求整齐性与完整性,我们可以直接利用陶瓷废弃物在碎裂时所产生的不规则的裂痕。利用废弃瓷片所拼贴而成的作品,主要是追求整体效果的完整性,在拼贴手法上比较随性与自由。陶瓷碎片通过“拼贴”的手法再利用于环境设计中,最为直接和直观的例子莫过于建筑墙面拼贴和道路铺设了。西班牙的建筑大师安东尼•高迪,无疑是在环境艺术中运用废瓷片来进行拼贴装饰最典型的代表。安东尼•高迪富有想象力的建筑装饰风格与它独特的拼贴手法与传统意义上的拼贴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拼贴大多釆用专门烧制好的马赛克,边缘非常整齐,材料的成本也比较高。而高迪别出心裁地釆用了天然石材、玻璃碎片以及陶瓷碎片等多种材质,并且保留了这些材质自辦裂的纹理。这种方法相较于传统的“特别定制”成本更加低廉,表现手法与创作出来的图案也更加丰富多彩。废弃瓷片再利用于道路铺设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道路铺设是室外环境设计有机整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说建筑物与景观设施是环境设计的血与肉,那么道路便是其设计的构成骨架。当今的道路不再是为了满足出行需求,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在人流量较少的地方可以适当采用废旧瓷片作为铺路的材料,在满足出行需求的基础上,增强路面的观赏性与个性化,比如在公园小路、小区绿化区等。废弃的陶瓷碎片通过拼贴的手法再利用于环境设计中,为我们的环境带来了不同的风景与情趣同时也体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升华,同时这些作品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带给人极大的视觉审美享受和精神满足。
2、功能置换法
运用功能置换的方法将陶瓷废弃物再利用于环境设计大致意思是:基于陶瓷废弃物固有的形态以及肌理来进行多元化的组合组成新的物件并赋予其全新的功能与意义。许多陶瓷废弃物因为世迁导致失去了原有的使用功能,但是设计师可以通过保留、分解、错置、以及抽象还原等手法使其在新的情境下表达新的含义,释放新的动人情绪。陶瓷废弃物通过功能置换法再利用于环境设计大概可以通过三个方法来实现。1)利用陶瓷废弃物的重新组建赋予新物件不同含义与功能。一些陶瓷废弃物虽然没有改变曾经的容貌,却在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的互动以及平衡下,以不同形式,比如说环境设施、小品出现在我们的环境中。这个时候就要要求设计师通过不同的造型语言来来重塑人们对于废弃物的审美认知,陶瓷废弃物在经过功能挖掘、组合拼接之后可以成为附着了不同的含义与功能的绿色怀旧作品,用以提醒人们应该具有环保意识。2)开发创造陶瓷废弃物在原有的使用阶段被忽视的新价值。大部分废弃物都是因为原本与人们的生活太过于密切相关,因而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其原有使用价值之外的新价值。如果设计师能够另辟蹊径寻找到新的思维方法,则能以薪新的方式来重新谱写存在的理由。3)以合宜适配的环境,影响受众对陶瓷废弃物的固有审美认知。环境中“垃圾”只是放错位置宝藏,当“垃圾”经过设计师进行再设计之后置于情景合适的环境中,又能化腐朽为神奇,创造新的艺术品。将陶瓷废弃物进行重构所制作的艺术品往往能够带给人别样的审美与感悟。由此看来,当一件物品失去原有的使用功能并不是其生命的结束也有可能是其生命的始。陶瓷废弃物通过利用其形态、颜色、肌理和材质等某一方面突出的优势特征,加上一些小小的灵感与改变,也能产生新的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功能一但发生了改变,也许曾经的形式特征会更加容易引发人们关于过去的怀念与感慨。这些情感因素更能加深人们对于作品的印象,固化人们的感受。
3、量化组合法
利用物品单体的重复叠加、以不断积累量的形式来达到质的飞越,是产生视觉重点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保留陶瓷废弃物的单体特性、并进行有规律的量化组合,就能以庞大的规模与体量充斥人们的视野范围,强化其在人们脑海中的固有印象。此类设计在各类艺术设计中应用极为广泛,而因瓷片废弃物的量产化与个体差异性给量化组合设计提供了更好的思维空间与更加多样的可能性,在一些公园的景观陈设设计中,我们不妨考虑使用此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省材料,同时还能在景观中独树一帜,成为公园景观的点睛之笔。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