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厂防暑降温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08)06-0019-02
近10年来,我国奶牛养殖发展迅速,至2006年达到高峰,奶牛存栏和奶产品总量已居世界前列。在关注奶牛养殖效益的同时,奶牛养殖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有些奶牛场因环境法规不健全和资金短缺,出现粪便随地堆积,污水任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也直接影响了奶牛业自身的持续发展。要培养出“高产、多繁、健康、长寿”的优良品种奶牛,必须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奶牛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1、科学选址和合理化建设
奶牛场选址应满足地势高、地面平坦、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顺畅和向阳背风等条件。为了可持续发展,奶牛场应建在远离城镇和工业区,周边地区不应有化工厂、采矿厂、造纸厂、皮革厂、肉品加工厂及畜牧场等污染源,同时还要远离噪声源,如飞机场、主要交通要道等。根据奶牛的饲养工艺要求,结合场址的地形、地势、交通运输条件,进行合理布局,整体设计。按功能规划,奶牛场一般分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隔离区和粪尿处理区等,各区的分布要尽量合理,力求总体紧凑,便于饲养管理操作。要保证牛舍各部分结构合理,如屋顶、墙体、门窗等对采光、通风、防暑降温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有利于牛舍日常清洁消毒。
2、搞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
2.1防暑降温
我国饲养的奶牛多为中国荷斯坦牛,比较适合于温暖、干燥的生活条件,其产乳的最适温度为15℃左右。当环境温度达到或超过32℃时,其新陈代谢紊乱,产奶量、繁殖性能和免疫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中暑,甚至死亡。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南方)夏季气温高,持续时间长,给奶牛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消除或缓解高温对奶牛的不利影响,必须做好牛舍的防暑、降温工作。
牛舍采用半开放式,建在通风良好处,屋顶装排气孔,利用自然透风降温;选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建造顶棚,墙壁涂白,减少热量吸收;牛舍内安装电扇,促进空气流通,以降低牛舍和牛体温度;舍外运动场上搭设凉棚,减少太阳辐射热,有利于奶牛的运动和休息;必要时可采取喷淋与喷雾措施,但会增加牛舍的湿度,因此需和良好的通风设施配合应用:减少日粮粗纤维含量,提高蛋白质和净能,少喂干草,多喂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水分等适口性好的青绿饲料,以减少牛自身产热;夏季在混合精饲料中还可添加适量的抗热应激饲料添加剂,如脂肪酸钙、离子缓冲剂、有机铬、中草药、酵母培养物等,改善热应激反应;培育耐热奶牛品种,提高牛群的抗热应激能力。
2.2防寒保暖
虽然奶牛耐寒不耐热,但耐寒也是有限度的。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夜间气温多在-5~-30℃,并伴有大风的影响,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冻伤、冻坏。牛场采用的防寒保暖措施主要有:防止穿堂风和贼风,屋顶和墙壁加隔热层,勤换垫草,夜间门窗要关严,以增加牛舍温度:增加日粮粗纤维含量,提高能量,增加牛自身产热;适当加大奶牛饲养密度,依靠牛体散热相互取暖;降低牛舍湿度,防止水分蒸发降低体温。
3、有效控制牛场恶臭
恶臭是指动物排泄的有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慢性厌氧发酵而形成的不同气味的气体混合物。牛场散发的恶臭及有害气体成分很多,主要有氨、硫化氢、硫醇类、粪臭素等。为了减轻牛场排泄物及其气味的危害,近年来人们提出了“生态营养”这一全新概念,力求应用生态学原理,利用营养调控的方法消除和减少污染。本着污染少、成本低、饲料报酬高的原则,精心平衡日粮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最大限度地提高畜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利用,以减少因粪尿排泄造成的污染。在饲料中添加环保安、丝兰属植物提取液、酶制剂、沸石、活性碳、冻干酵母培养物、酸化剂等均具有良好的除臭效果。在饲料的加工工艺上也要合理,如膨化、制粒等,既可提高营养成分和消化率,同时在膨化和制粒的过程中还可抑制和破坏一些抗营养因子和有害、有毒物质。在垫料中添加以天然沸石,可选择性吸附一些有害气体和水分,达到除臭的目的。另外,还要注意牛舍的通风换气,及时改善牛舍内的空气质量。
4、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奶牛的粪尿中富含氮磷钾和有机物,是一种可再利用的重要资源,处理得当可以变废为宝,减少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建场时要充分考虑其粪便排放、运转及处理的方法、设备,把排污配套设施,纳入总体规划。首先要及时清粪,牛床要便于冲洗,减少粪污散发水分和臭气。其次要合理处理粪尿,将其用作肥料、燃料、饲料等。牛的粪尿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可直接喷洒于田间、入发酵池发酵或高温堆肥,目前常用后者,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获得优质肥料。用牛粪生产沼气,既节能又清洁无污染,且发酵后的渣汁无毒无味,是很好的有机肥料。牛粪中残留一部分尚未完全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将其用做饲料进行再循环是安全的和高效益的。目前,牛粪喂猪、喂鱼都已普遍应用。另外,利用奶牛粪便作培养基料,养殖蚯蚓、蜗牛、蝇蛆等,还可以培养食用菌(蘑菇),真正体现了“变废为宝”的价值。近年来,日本、美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不同规模的蚯蚓养殖场,利用牛粪养蚯蚓,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已广泛进行人工养殖试验和生产。同时,通过污水多级沉淀和固液分离,减少污水中有机物含量,并对牛场排放的污水进行必要的处理。
随着集约化奶牛场的发展,饲养由分散到集中,由小型到大型,对排泄物的利用也必须走立体生态之路。采取消融还原法、厌氧生物处理法、人工湿地处理等多种方法,无害化处理粪尿,净化环境,把种植业、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多次利用、多层增值的生态系统。
5、搞好环境绿化
绿化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弱噪声,改善牛场的小气候,同时也能起到隔离作用。在盛夏,绿化的牛场起到良好的遮荫和降温作用。树干、树叶还能阻挡风沙的侵袭,起到过滤病原微生物作用,利于防病。另外,树木与植被对噪声具有吸收和反射的作用,可减弱噪声污染,并具有很好的防风隔离作用,可以防止火灾蔓延。因此,绿化设计是整个牛场设计的一部分,对绿化应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以免牛场建成后不能满足需求时再进行绿化。
6、作好防虫、灭鼠工作
奶牛以及饲料、粪便、污水等易于孳生微生物、蚊蝇及牛虻等,这些昆虫是传播疾病的媒介,并影响生产,污染环境。因此,要搞好牛舍的卫生管理工作,可使用低毒高效的杀虫药剂和灭蝇灯,如溴氧菊酯,既可有效灭蝇,又对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无有害影响。在奶牛场,大量的鼠害不仅窃食饲料、破坏电路,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是众多疾病的传播者,危害甚大,因此,要加强灭鼠工作,清除鼠害。另外,对于其他兽害如野犬、猫等应防范其进入场内,以免传播疾病。
7、严格处理垃圾和病死牛
奶牛场生活垃圾的处理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分类回收、集中处理、综合利用,不得自行随处掩埋或焚烧,以防造成环境污染。病牛尸体做无害化处理后焚烧深埋。
【关键词】 职业卫生; 中药厂; 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测评价
为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查明中药厂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为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笔者对周口市某中药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进行了调查、检测和评价,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包括企业的基本概况、主要工艺流程、主要原料及产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等。
1.2 检测项目 包括空气中的粉尘浓度检测和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
1.3 检测方法 粉尘浓度的检测按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和GBZ/T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测定。噪声强度检测按GBZ/T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氨浓度测定用钠试剂分光光度法检测,乙酸乙酯检测按《工作场所空气中饱和脂肪族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63-2004进行采样检测。
1.4 分析评价依据 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
1.5 采样检测仪器 DFC-3BT型粉尘采样器,AKFC-92G型个体粉尘采样器,毒物定点采样器,毒物个体采样器,HS6288噪声分析仪,HS5633数字声级计,AE240型分析天平,检测仪器在使用前均经计量部门校准。
1.6 采样频次及时间
1.6.1 粉尘个体采样 1次/d(一个工作班),每次采样为8 h,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过高时,可更换滤膜、进行1次以上采样,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1.6.2 粉尘定点采样 即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采样,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1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为15 min,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
1.6.3 噪声检测 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选择3个测点,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每个区域,选择2个测点,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应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进行测量。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某中药厂座落于某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改制后批准组建的股份制有限公司,周围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水质甘甜,无污染。厂区占地总面积7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绿化面积40500平方米,按生产、行政、生活区布局。厂区以草坪为主,灌木为辅进行合理立体绿化,厂区主干道和辅干道均以水泥硬化。工厂现有在册职工187人,其中生产人员130人,辅助生产人员57人,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22人,执业药师3人。工厂员工全部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经过GMP和岗位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能按GMP要求进行生产。工厂现有前处理、提取粉碎、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车间各一座。各车间建筑面积、墙壁结构、地板顶棚、配套设施、辅助用品、工艺布局、通风防尘、排水排风、气温气湿、材料库存、质量控制等基本符合使用和规范要求。各工种实行三班三运转制度,平均每班工作8 h,各岗位、各工种的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基本稳定。工人上班时,均着连体工装,佩戴防毒口罩、帆布/橡胶手套。
2.2 主要原料 中药材。
2.3 主要工艺流程 原料的处理加辅料混合制颗粒干燥整粒压片(包衣)质检包装。
2.4 职业危害因素分布 粉尘:主要存在于中药制丸岗位和螺旋干燥岗位。制丸车间028室、041室、040室、042室,片剂车间胞衣间,094室,液体车间31室均存在噪声的危害。
2.5 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检测结果见表1。
液体车间31室糖浆灌装室1.67~2.3580.262合格
2.6 噪声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作业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 h,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 dB(A)。本次在该厂工作场所内13个工段,23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最大声强97.5 dB(A),最小声强75.6 dB(A),平均85.2 dB(A),其中7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69.6%。不合格场所主要是制丸车间028室、040室、042室、片剂包衣间、片剂车间094室和液体车间31室等岗位。
3 讨论
根据该厂工作场所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调查检测结果,对生产性粉尘和噪声的控制,特提出以下建议。
3.1 粉尘的控制措施
3.1.1 产生粉尘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如制丸028室、制丸内包041室等关键控制岗位尽量避免人工操作,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或革新工艺,及时检修设备,尽量减少粉尘飞扬。具体可在设备或岗位上安装集尘器、抽风设备收集粉尘及工人佩戴防尘口罩等。
3.1.2 制丸028室、制丸内包041室等产生粉尘较多的岗位应每班清扫,事故性粉尘散落应及时清理,减少二次扬尘。
3.1.3 染尘的工作场所设密闭防尘的工人值班室。每班打扫卫生,保持值班室干净整洁。
3.1.4 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粉尘个人防护用品(防尘帽、防尘口罩等)并确保工人正确佩戴。特别要重视接触粉尘浓度超标岗位工人的个人防护,防尘口罩滤膜必须定期更换。
3.2 噪声的控制措施
3.2.1 工作地点生产性噪声声级超过卫生限值,而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治理手段仍无法达到卫生限值时,可采用防噪耳塞、耳罩等有效个人防护用品。
3.2.2 其它非噪声作业场所如行政区和生活区应尽量远离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车间。
3.3 职业卫生管理
3.3.1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人员,具体负责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落实,对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指导,发现卫生问题及时解决,对职业危害因素超标岗位制定相应的卫生防护措施并督促执行。
3.3.2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完善各项操作规程。
3.3.3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公司应加强对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工作,定期做好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和卫生知识培训工作。普及职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或避免各种急慢性职业病的发生。
3.3.4 公司应在常年气温最高和最低时的季节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暑降温和防寒工作。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飞速猛进,北方很多地区已经步入了现代城市化发展阶段,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园林绿化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已经成为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工作,是现代园林建设的保障。
1.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意义
园林绿化是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环节。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对于现代园林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1有利于美化生态环境
园林绿化是生态环境美化的重要手段,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通过针对绿化树木花草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进行配置管理,能够有效点缀和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1.2有利于净化城市空气
园林绿化植物对空气的净化有着独特的调节作用,很多园林植物能够吸滞烟灰和粉尘和有害气体并释放氧气,草坪植物也有很好的蒙尘作用,因此,园林绿化的护理有利于空气的调节。
1.3有利于调节气候变化
生物学认为,树木花草的生物性能能够蒸腾水分,调节空气的相对湿度,具有吸热、遮荫和防风的作用。园林绿化的有效养护与管理,为人们创造了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
1.4有利于噪音污染管制
现代城市化建设,工厂林立,人口密集,各种噪音污染程度急剧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质量。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充分运用植物自身的生物自然机能,能够有效地调节控制噪音污染。
2.当前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意识浮浅错位
现代园林绿化,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性的生态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同时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本身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造成很多园林管理单位人员思想意识浮浅,对园林绿化的重要性未能充分明确,工作缺乏主动性。
2.2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政策导向片面偏失
受客观因素影响,有些地方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针对性太强,只注重“黄金”地段的养护管理,喜欢做“面子”工程,而次要地段重视不足,养护管理质量较差,造成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不能全面整体性统一发展。
2.3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市场竞争机制滞后
现代市场运行机制下,园林绿化也应与市场接轨,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但现行园林绿化管理机制,竞争机制严重匮乏,管理组织结构流动变化频繁,导致政府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上束缚被动,积极主动性不足,导致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效率低差。
2.4园林绿化护理与社会协调力度不移
园林绿化属于社会公益性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部分地方由于宣传协调不力,市民随意攀折园林苗木、破坏绿化工程现象严重,社会参与性不强,使得养护管理投入长期不足。
2.5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技术开发缓慢
随着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也应具备科技平台,由于养护管理得市场机制弱化,导致很多地方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培训、开发严重不到位,绿化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素质出现滞后,人才资源流失严重,不利于绿化养护工程的管理。
2.6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法制保障弱化
法制管理是现代管理形式的基础保障,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加强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法制化措施,但从整体上看,园林绿化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操作规程、管理体系法制保障薄弱,导致科学、法制和规范化的养护管理措施难以有效落实。
3.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落实理念
3.1园林绿化的养护应遵循实行全程管理理念
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首先是要保证树木花草等绿化植物的成活率,达到预想的绿化效果。在园林绿化护理过程中,要采取科学高效措施,针对绿化植物进行园林建设的全程性护理,切忌绿化护理工作有头无尾,导致绿化资源的浪费。
3.2园林绿化的养护应充分体现因地制宜理念
因地制宜是创造园林景观艺术的基础,在养护管理中贯彻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是提高园林养护水平的重要遵循原则,是构建地方特色园林的必然要求。因此,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要结合成本效益原则充分根据实际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进行养护管理。
3.3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应贯彻人文生态理念
园林绿化的养护应适应人们的生活审美习惯,高大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绿色种植结构,是绿化功能的体现。在园林绿化养护中贯彻人文生态的理念可以人们崇尚自然美。
4.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实践措施
4.1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前瞻性,增强责任管理意识
在现代园林绿化管理养护过程中,要针对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进行强化教育,要创新管理措施,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管理意识,提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实效性。
4.2转变政府对园林绿化的管理职能,加强绿化养护监控。
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要转变政府干预的管理职能,加强绿化养护的监督,实行园林绿化的全程全面性养护管理,做到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发展。
4.3构建和完善科学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绿化养护管理。
现代市场运行环境下,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要与市场接轨,建立完善市场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园林绿化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园林绿化工作的质量效益。
4.4拓展园林绿化护理技术开发渠道,科学规范绿化养护。
利用现代生物科技,严格监控灌溉施肥、土壤改良、苗木栽植等关键养护技术管理。综合开发绿化养护技术的开发渠道,通过各种形式,提高绿化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素质。
4.5深化园林绿化建设社会宣传力度,协调社会保障机能。
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加大园林绿化保护意识的公益性政策宣传导向,同时协调社会各界的积极主动参与性。
4.6构建园林绿化建设法制保障体系,实现绿化规范养护。
要切实加强园林绿化护理制度建设,增强法制管理观念,构建法律保障体系,严格相关监督措施,实行分级管理,规范绿化养护措施,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的落实保障。
1禽场的选择
场址的选择与防疫有很大关系。为就近供应鲜蛋和活禽,我国有不少家禽场建在大城市附近,但城市与家禽场之间存在着相互干扰。城市的废气、废水、废弃物等“三废”会对家禽造成危害,家禽场的“三废”也会形成公害招致社会的反对。因此,家禽场应尽量选在远离城郊、靠近农田、菜地的地方,与附近的居民点、铁路、公路、运输河道等要有相当的距离,尽量做到既方便运输,又能防止环境污染、病原感染与噪音干扰等。禽场要求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朝南或东南方向,最好有一定缓坡以利于光照、通风和排水,以保持场区小气候温热状况相对稳定,还要求家禽的粪便能方便地运输到农田、菜地当中,使粪便得到充分地利用。另外,禽场附近应无屠宰场以及易造成污染的工厂。
2禽场的卫生防疫设施
禽场内外、场内生产区与其他各区之间、生产区内各鸡舍之间,均应设隔离带或隔离物,入口建隔离消毒设施,成为多层隔离封闭单位,净道、脏道不可交叉。
禽场应设有围墙或防疫壕沟,少设大门和出入口。大门口应建有与门等宽、略高于地面且带雨棚的消毒池,长5~6m,用于进出车辆和人员消毒,做到消毒药物常年不断且经常更换。禽舍之间间隔距离至少15m以上,并有隔离沟或其他天然隔离物。生产区入口处建车辆消毒池和消毒更衣室。消毒更衣室必须具有“初步消毒—更衣—再消毒”的配套设施。专业户至少应有更衣和消毒设施1套。鸡舍入口处应设消毒更衣室,一般包括脚踏式消毒池、洗手池、更衣更鞋间等。
3禽场的生态环境
3.1温度
根据家禽的生理特点,最佳舒适温度为18~31℃(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蛋用母鸡的适宜温度为10~24℃,肉用仔鸡的适宜温度为21~27℃)。但是以目前普通的鸡舍结构和饲养方式完全保持最佳温度几乎不可能。而对温度最敏感的雏鸡,以目前普遍采用的保温形式,要达到所要求的育雏温度比较容易,但是在冬天要做好保温与通风之间的协调。可通过观察鸡群进行判断,如果鸡群自然散开,活动、采食、叫声都很平和,说明温度适合鸡群需要;如果鸡群扎堆,说明温度不够;鸡群张口呼吸,远离热源,说明温度偏高。至于通风是否适度,以人进入育雏舍感到舒适为准,如果人进入育雏舍感到很不舒适,灰尘很多,气味很重,说明舍内通风不良,应尽快通风换气,实际生产中最关键的是要有通风意识。夏天高温季节,主要任务是防暑降温,可采用风扇、喷雾、湿帘负压通风、鸡舍安装隔热板、鸡舍四周种树等措施。
3.2湿度
温度舒适范围内最理想的相对湿度为60%~65%,最大范围为40%~72%。在温度达32.2℃时,相对湿度超过55%,家禽体温开始上升,对保健不利。在高湿条件下,尤其在相对湿度70%以上时,能促进病原性真菌、细菌和寄生虫的发育,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家禽易患疥癣、湿疹等皮肤病。高温高湿时,饲料、垫料等易于霉败,可使雏鸡群暴发曲霉菌病,造成重大损失;高湿还利于球虫病的传播。在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家禽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感冒性疾病,如风湿症、关节炎、神经痛等。湿度低则会引起啄肛、啄癖等疾病,致使羽毛生长不良。
3.3空气
由于鸡的消化道短,鸡粪中残余蛋白含量高达20%~28%,在温暖季节极易发酵产生氨气和硫化氢。这2种废气对家禽非常有害,它们能刺激鸡的呼吸系统而诱发呼吸系统疾病,亦可诱发腹水症和灼伤眼睛,所以鸡舍空气中氨气的含量不能超过5mg/kg,硫化氢不能超过1mg/kg。另外,一氧化碳对神经、血液系统具有毒害作用,因此在寒冷的冬季,用煤炭在禽舍内生火取暖时(尤其是在夜间),要防止舍内因通风换气不良而可能产生的一氧化碳中毒。由于家禽呼出的CO2是舍内浓度最高的废气,因此要求把CO2在空气中的总量控制在0.2%以内,以确保达到安全标准。鸡舍在设计时必须优先考虑其通风性能。在炎热条件下,气流有利于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对提高产蛋率和雏鸡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夏季应适当提高舍内空气流动速度,加大通风量。
3.4光照与噪音
良好的光照控制能使家禽发挥其良好的生产性能,因此光照时间不可忽长忽短,光照强度亦不可忽强忽弱,必须按规定进行,以减少对家禽的应激。噪音对家禽的危害十分严重。当噪音在40db以下时,其生产性能良好;60db时生产性能为正常的80%;70db时仅为50%;80db时只有30%。突如其来的响声会引起严重的惊群而突发猝死综合症,有的甚至在短期内停产。因此,在选择场址时,首先应考虑远离公路、铁路以及嘈杂的场所。
3.5饲料与饮水
饲料和饮水是家禽的物质基础,饲料和饮水的卫生指标对家禽健康非常重要。在当前的家禽生产中,饲料来源复杂,现有的加工、运输和贮存条件很难保证饲料不被污染,有些饲料出现严重的霉变,致使家禽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和霉菌性肺炎。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应作饲料和水的卫生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污染程度、残留农药及其他有害物质、微量元素及其他微量养分的含量、新鲜度或变质程度、各种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等。
3.6微生物
对大群饲养的家禽生产而言,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危害最大。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是通过3种方式传播疫病:一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于尘埃微粒上传播疫病;二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在动物鼻腔和咽喉,通过咳嗽和打喷嚏形成飞沬,污染禽舍空气引起疫病传播;三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于气溶胶中传播。传染病的发生有3个环节,即病原-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当这3个环节都存在时,传染病便发生了,因此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需从以下方面着手预防。
(1)消毒。消毒是在体外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唯一途径。首先,要彻底清洗。水洗干净鸡舍内材料,是消毒作业的前期工作。水洗结束的标准为:肉眼不见鸡舍内有污物。其次,使用消毒剂。各种病原体只用1种消毒剂是不行的,在实际工作中,要使用2种作用不同的消毒剂或采取2种不同的消毒方法进行交替消毒。对于一般的病原菌和病毒,可用苛性碱进行消毒;对于特殊的病原菌(如芽孢菌等),要用氯系列消毒剂;对于球虫类卵囊,则用杀卵囊药剂。饲养人员进出禽舍时的更衣消毒、用具消毒等也都能有效地切断病原的传播。
1、目的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长效机制,预防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免受损失。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属部门及场所。
3、职责
3.1总经理对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面责任,并保证隐患整治所需的资金投入。
3.2安全员负责组织公司安委会有关成员对工厂进行安全检查,负责整改的跟踪和验收。
3.3各部门负有对厂区内各项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隐患整改和督查的责任。
3.4专业性安全检查、检测,由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3.5安全员负责对提出或举报事故隐患的员工申请奖励,对拒绝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部门或员工提出惩罚措施。
3.6
安全员负责统计事故隐患,向公司管理者汇报。
4、程序
4.1定义与分类
4.1.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为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4.1.2事故隐患分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局部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治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而难以排除的隐患。
4.1.3安全检查的类别应该包括:综合性检查、季节性检查、专业性检查、日常检查、重大节日前检查、政府安全主管部的门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查领导管理、查制度落实、查防护措施、查隐患整改、查教育培训、查各种记录。
4.2工作程序
4.2.1安全员在每年的十二月底,编制公司下年度的安全检查工作计划,并报公司总经理核准实施。
4.2.2各部门及各级人员,在规定时间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完善各种记录,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档案,并实施监控治理。
4.2.3各部门、各相关人员所进行各种安全检查,应建立完善安全检查台账,并统一报到人力资源部存档。
4.3安全检查
各项安全检查,必须要有安全检查表,且每种安全检查表都要有编制单位、审核人、批准人,检查表至少包括: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或依据、检查结果,签字等。
4.3.1综合性检查
(1)公司级综合检查:安委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组织编写《厂级综合性检查表》,每季度末对厂区,特别是重点要害部位进行一次综合性的事故隐患检查,包括部门、车间事故隐患整改和落实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情况,安委会将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汇总,填写《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安全员跟踪、复查各部门事故隐患整改情况,形成相关记录,并连续保存。
(2)车间级综合性检查:部门(厂)经理、车间主任、有关技术人员,结合公司及车间实际,编写《车间级综合性检查表》。每月下旬对辖区的车间,进行一次安全综合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填写《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并连续保存相关记录。
4.3.2季节性检查
安委会主任或副主任,每年针对春季(每年3月)、夏季(每年6月)、秋季(每年9月)和冬季(每年11月)的生产特点,组织人员编制季节性安全检查表,并组织检查,并保存检查记录。
(1)春季安全检查的内容为:防雷、防静电、防解冻跑漏等。
(2)夏季安全检查的内容为:防暑降温、防台风、防洪防汛等。
(3)秋季安全检查的内容为:防火、防冻保温等。
(4)冬季安全检查的内容为:防火、防爆、防冻、防滑和防中毒等。
4.3.3专业性检查
专业性检查主要是对压力容器、电气装置、机械设备、建(构)筑物、安全装置、防火防爆、防尘、检测仪器等进行专业检查。
各相关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管理职责范围内的专业检查表,每半年组织一次专业检查,并填写、保存相关记录。
4.3.4节假日检查
重大节日(春节、十一)放假前,各部门须依照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结合生产实际,编制《节假日检查表》,检查辖区动火、高空、有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的安全情况;对管辖的机械、电气设备及附件、安全设施设备,化学品的储存、使用等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填写《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并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4.3.5日常检查
(1)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每日每班安全检查,各班组内自查,班组间互查。各班组在作业前后、交接工序时对自身的环境,机台和工作程序要进行安全检查,并互相监督。公司每个员工发现事故隐患,有责任向本部门领导或者安全员进行汇报,公司给予一定奖励。
(2)安全员每天进行安全巡查,,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发现内部员工和委外作业人员违反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违规行为,应立即制止和纠正;规范厂区生产、建设、生活秩序;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如可当场整改,要当场整改,如不能当场整改的下达《安全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督促相关部门限期整改,保存好相关记录。
4.3.6政府主管部门安全检查
政府安全主管部门的安全检查,安全员负责接待,公司主要负责人、各生产部门主管、安全专管配合检查,安全员准备安全检查的基础资料和安全工作汇报材料;各部门做好检查准备,政府查出的事故隐患,由安全员填写《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并督促相关部门立即或限期整改。
4.4隐患排查、登记和消除报告管理
4.4.1在隐患排查前完善隐患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和要求。每次检查出的事故隐患要下达《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限期责任部门治理。治理结果也会在下次的安全例会中汇报;安全员按治理期限组织治理验收。
4.4.2对查出的隐患,责任部门或人员应完善隐患治理方案:要求有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隐患治理措施要求针对性强;隐患治理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等;隐患治理工作形成闭路循环。
4.4.3对确有客观原因,不能按期完成整改的事故隐患,相关车间必须在限定期限前,以书面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说明原因,并将延期期限及安全措施,上报本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员,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延期,须同时报至总经理。
4.4.4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发生事故,并及时向相关领导报告整改进度及整改存在问题等情况,相关领导要及时指挥、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事故隐患整改按期完成。
4.4.5对检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包括政府安全主管部门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由安全员上报总经理,同时组织责任部门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安全员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并及时向政府安全主管部门反馈隐患整改情况。安全员负责建立重大事故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
(2)评审意见;
(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
(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
(5)竣工验收报告;
(6)备案文件。
对暂时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隐患所在部门或车间应制定并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并由安全员书面向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报告要说明无力解决的原因和采取的防范措施。
对不具备整改条件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纳入隐患整改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书面向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报告要说明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原因、整改计划和防范措施等。
4.4.6安全员组织人员每月进行一次风险分析,并应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对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环境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辨识、评估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对生产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辨识,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根据相关方提供的服务作业性质和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安全绩效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