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装结构设计论文

服装结构设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结构设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装结构设计论文

服装结构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其实,这种现代服装结构的挑战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很多欧美国家的社会充满着反叛与探索,每个阶层的人都喜欢表现自我,思想前卫时尚。特别是年轻人,受到摇滚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影响,人们在服装及发型上也喜欢穷极表现,另类的发型及古怪、叛逆的着装在这时都能被人们接受并被推崇。例如70年代的朋克一族,衣衫破烂、行装拖沓、闪光豹纹等以前是被上层人所鄙视的激进着装,英国的设计师维维安·韦斯特伍德运用解构的方式设计许多含有朋克意味的服装,这类反叛文化渐渐成为时尚主流。维维安·韦斯特伍德在设计上强调对服装的破坏或夸大服装的原有概念,将人们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宣泄与昭显自我的目的通过服装表现出来,其实她的设计与服装中的解构还是有着微妙的不同,她早期的服装设计更受披头士的追捧,而近期的设计作品则显得更加理性化,是真正趋向于现代服装的解构。

1970至1980年代服装界发生重要改变的另一因素是在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一批日本服装设计师。随着日本经济的日渐稳定及发展,日本服装行业与国际接轨,当时的服装行业,独具特色的东方风格在国外设计界受到欢迎。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高校,在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就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例如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等人的设计作品展现出有别于传统服装的样式,他们独特的设计打破了西方一统的服装舞台,用解构来表现服装新面貌,渐渐风靡世界各地。如今,当代服装设计师在设计中如果运用了解构原理,在作品中则更倾向于体现个体本身,体现服装自身的独特性。正如山本耀司所说:“凡穿我所设计服装的人,所欲表达的是一种属于自己独有的个性。”而在川久保玲的设计中,总是喜欢打破华丽高雅的传统女装审美习惯,着装另类化,例如在做裙子设计时有意把裙的下摆进行斜裁,毛衣上故意做出破洞,川久保玲喜欢把一些不同材质的面料或款式组合在一起,例如极薄的乔其纱和毛织物、粗花呢与雪纺进行拼接,一半的职业装与优雅的晚装相结合,浓郁的民族风格服装与时尚的摩登款式结合等,从各种对立要素那里寻求组合的可能性。从这些设计师的作品中都能从德里达的解构方法论中得到启示。

如今的服装日新月异,设计师在设计时寻求的解构方法也多种多样,解构后重组的服装式样更能体现现代审美意识。如果只是简单地打破结构不能算是解构服装,只有通过设计师对服装进行重新改造、创新才算是解构服装。由于亚洲和欧洲文化的差异性,不同地域的设计师做解构主义服装时所展示的风格及细节设计也各有不同。就女装而言,亚洲解构服装以日本为代表,设计师主要运用大片面料进行巧妙拼叠、捏褶做出奇特的服装风格,作品中展示出设计师的个性。欧洲的解构主义服装则是强调人体着装后的性感与服装风格的体现,欧洲的服装设计师喜欢在胸部和臀部大做文章,常用各种解构手法将这两个部位重点突出,并用其它部位错落的外观来凸显女性身材的优美。

当然,这些都只是服装解构的简单表现,想要真正做好解构设计,必须在服装设计中对服装的正统原则及正统标准进行批判,对服装进行重新诠释,这才是解构主义的真谛,而不是单单对服装的结构或服装中体现的性别、地位、经典等流行套路的解构。有的设计师在设计上喜欢打破男女装之间差异,例如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让·保罗·戈尔捷的设计作品常常破旧立新,他的设计常令时尚界哗然。这位设计师设计过穿在长裤之外的裙子,将内衣当作外衣穿着,并时常将男女的传统服装颠倒,这种对于性别与传统的挑战,正是服装界所需要的新鲜的设计方向。

服装结构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据挖掘;决策树;ID3算法

一、前言

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分类技术,从教务管理系统存储的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大一期间各门专业基础课”及相关信息的数据资源进行挖掘以获得辅助决策,分析基础课成绩和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之间的潜在关系,帮助管理者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需求、能力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学生专业方向选择做出预测性的指导。

二、算法及实现

ID3算法是由Quinlan于1986年提出的一种基于信息炳的决策树学习算法。他把C.E.Shannon的信息论引入到了决策树算法中,把信息熵作为选择测试属性的标准,对训练样本集进行分类,并构造决策树来预测如何由测试属性对整个样本空间进行划分。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本研究利用ID3算法以华南女子学院服装专业学生的大一期间的成绩为挖掘数据源,根据学生各科的学习成绩信息,剔除了成绩表中与专业发展方向无显著相关性的属性如体育等课程属性,选择7门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基础课作为基础数据进行处理。

其次,对训练表中的每一列成绩属性的值进行离散化处理。我们在进行数据预处理工作的时候,将成绩分成三个部分,用A类表示[80,100]之间的分数,用B类表示[70,79]之间的分数,用C类表示[0,69]之间的分数。

除了学习成绩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影响学生专业方向选择的其他因素。服装系的专业方向具体划分为三个方面:

制板与工艺方向、造型设计方向、市场营销方向。

学生在大一修完专业基础课后,自行选择专业方向。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动机以及完成阶段性学习以及大学二年级工学结合的专业实践后对自己所选方向的满意度,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①学生的个人兴趣:A、手工制作 ;B 、创意设计 ;C、人际交往;②选择专业方向时是否按兴趣来选择:A、是;B、不确定;C、否; ③ 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觉得现在的专业方向是否合适自己:A、是;B、不确定;C、否(觉得自己更合适什么方向)。

经过上述工作之后,整个表就只包含了影响专业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的属性。然后再对数据进行数据清理工作。

在学生调查信息表中我们看到,有一些我们感兴趣的属性缺少属性值。这样的记录,我们予以删除。在W生成绩表中,有些学生缺考、作弊或退学。这样他们的成绩也是无效的数据,因为无法根据他们的成绩得出分类结果,所以我们进行了删除。经过数据清理后,总记录数为186条。

通过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之后,我们实际可以使用的数据记录为182条。由于在系统实现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预留一部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准确度测试,因此,在放入训练数据集进行决策树模型生成训练的实际数据记录为146条。使用决策树ID3方法对于越大的数据库使用效果越好。由于本次数据挖掘使用的挖掘库中的数据记录存在有限性,使得对ID3方法的使用效果产生了影响。

(二)利用ID3算法构造学生成绩分析决策树

1.信息增益的计算

先我们先利用公式计算机出信息熵,参加数据挖掘的记录有146条。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后,认为自己更适合学习制板与工艺方向的有58人,认为自己更适合学习造型设计方向的有48人,觉得自己更适合市场营销方向的有32人,不确定方向的8人。

H(S)=-

=-(58/146)Log2(58/146)-(32/146)Log2(32/146)-(48/146)Log2 (48/146)-(8/146)Log2 (8/146)=1.7663

下面计算信息增益值。

利用公式:信息增益值 I(S/A) =H(S)-H(S/A)

其中H(S/A)=-得

经过整理后,参加数据挖掘的属性有9个,根据公式计算起信息增益为:

Gain(S,基础工艺)=H(S)-H(基础工艺)=0.0646比特

Gain(S,成衣工艺)=H(S))-H(成衣工艺)=0.1356比特

Gain(S,服装结构设计原理)=H(S)-H(服装结构设计原理)=0.0932比特。

Gain(S,服装设计基础)=H(S)-H(服装设计基础)=0.1696比特。

Gain(S,款式效果图)=H(S)-H(款式效果图)=0.1696比特。

Gain(S,款式设计)=H(S))-H(款式设计)=0.3512比特。

Gain(S,市场营销)=H(S)-H(市场营销)=0.1116比特。

Gain(S,兴趣)=H(S)-H(兴趣)=0.7951比特。

由此可得Gain(S,兴趣)最大,即个人兴趣对分类最有帮助,所以选择兴趣对决策树的结构进行首次分区,产生4分枝。

2.递归创建决策树

选择兴趣作为测试属性之后训练实例集分为4个子集,生成4个子节点,对每个子节点递归采用上述过程进行分类直至每个节点中各个实例属于同类。

以 “兴趣= 手工制作” 为例

选择手工制作的同学一共有56人,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后,认为自己更适合学习制板与工艺方向的有42人,认为自己更适合学习造型设计方向的有8人,觉得自己更适合市场营销方向的有4人,不确定方向的2人。

通过计算得到的Gain(S_兴趣. 手工制作,服装结构设计原理)最大,即“服装结构设计原理(简称设计原理)”的信息对分类最有帮助,所以选择“服装结构设计原理”的成绩对决策树的结构进行再次分区,产生3个分枝。

计算选择兴趣为“手工制作”的学生里,设计原理成绩大等于80分,其余的6门课程成绩相应的信息增益值,发现兴趣选择手工制作的所有设计原理成绩大等于80分的同学在两年的学习后认为自己最适合工艺方向因此不再另做计算。

于是,我们接着研究兴趣为“手工制作”且设计原理成绩介于80~70分之间,其余6门成绩的信息增益值计算:

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介于70~80分,基础工艺)=0.8298比特

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 介于70~80分,成衣工艺)=0.6817比特

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 介于70~80分,服装设计基础)=0.2484比特

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 介于70~80分,款式效果图)=0.3148比特

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 介于70~80分,款式设计)=0.1627比特

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 介于70~80分,市场营销)=0.1309比特

通^以上计算得到的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介于70~80分,基础工艺)最大,按照信息增益最大的原则选择“基础工艺”的成绩为根结点,并将样本分成3部分,然后对每一棵子树按照以上方法递归计算,最后得出的决策树。

由于决策树的构建是一个递归的计算,而本研究采用数据结点较多,因此我们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环境下用C#语言编程,利用程序生成其余的决策树:

3.树剪枝

在实际应用中,部分数据因数量太少以至于不能产生目标函数的有代表性的采样,导致我们使用决策树算法生成的决策树很多分支反映的是训练数据集中的异常。因此我们设置生成决策树的最小样本值为4,进行预剪枝处理。为了降低剪枝后的冗余,在剪枝后,如果有某个叶子结点下的所有属性值指向的结果都相同,则认为是该叶子结点是冗余的叶子结点将被删除,其属性值将作为该结点原父节点的属性值被保留。

由此决策树导出相关规则:

if (xq=='手工制作' and sjyl=='大等于80') then适合工艺方向

if (xq=='手工制作' and sjyl=='介于80~70' and jcgy=='大等于80' and cygy=='大等于80' and ksxgt=='大等于80' and kssj=='大等于80') then适合工艺方向

if (xq=='手工制作' and sjyl=='介于80~70' and jcgy=='大等于80' and cygy=='大等于80' and ksxgt=='大等于80' and kssj=='小于70') then适合工艺方向

本次参与数据挖掘的属性较多,从而构筑出的决策树规模较为庞大,导出的规则也相当多。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一一罗列。我们将留做测试的36条数据运用到决策树得出的所有规则里,经过测试有31条规则命中,准确率为86.1%。

四、小结

论文主要讨论的是ID3算法在学生专业方向选择中的具体应用,展现了该数据挖掘技术在辅助预测学生最适合的专业方向的应用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理、数据转换等数据预处理技术,使用ID3算法生成决策树,最后由决策树产生分类规则,完成了根据学生兴趣以及专业课成绩来判断适合选择的专业方向的决策树模型建立。最后对学生专业方向选择做出预测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董彩云,曲守宁.数据挖掘及其在高校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8(01): 65-68.

[2]邱月.数据挖掘方法在学生成绩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09):76-77.

服装结构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纸样设计 工业制板 原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9-0071-03

【Abstract】The curricular system of apparel pattern design in Garment Design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 was studied in the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discussion with the enterprise related, as well a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apparel pattern design course in domestic institutions of the same profession was made, the education system was further improved. For the same time, to suit the need of the social requirement,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both teaching and students, a further discussion was made in the paper.

【Key words】Pattern design Industry pattern Japanese BUNKA Style

纸样设计教学体系是服装类院校针对服装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设定的有关服装结构设计能力、方法及相关基础知识培养的课程内容,是整个专业教学环节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各个院校根据各自培养目标的不同,纸样设计课程体系设置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纸样设计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纸样设计课程的学期安排、学期中纸样设计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前后顺序安排、授课的内容及要求、总的课时量及学期课时量的多少、使用的教材、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以及相关的硬件建设、学生的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纸样设计教学体系目前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技术手段呆板、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和手段不适应,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应变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不强;[1]专业课程不能完全突出能力的培养、课程的设置与市场结合不够紧密、过于学科化、专业课学时不足、实践课时少、动手能力弱等问题。[2]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先进的知识体系,完善教学内容,提高科研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1]贯彻市场导向服务社会,避免教学内容交叉重复,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2]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科学的安排课程的训练等。[3]以上的论述只是从大的方面进行说明,而没有进行针对纸样设计教学体系设置的较为完善的及系统化详细的论述说明,本文通过对学生和对国内院校关于纸样设计教学体系课程充分调研和服装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座谈的基础上,详细、系统的论述了纸样设计课程体系设置的理论依据。

一、问卷调查及设计

1.调查对象及方式

调查对象为:①本校服工专业四年级学生及毕业学生;②陕西部分服装企业;③国内部分院校。

调研方式:采用问卷和座谈的形式,对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对于企业和兄弟院校采用座谈的方式进行调研,另外对于兄弟院校的硬件建设进行参观考察。

2.调研内容

(1)针对学生和国内院校的调研主要内容如下:

1)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组成模块;

2)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组成模块先后顺序;

3)纸样设计课程体系各组成模块的学时设置;

4)纸样设计课程体系各模块讲授内容;

5)纸样设计课程体系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6)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组成模块和相关课程衔接设置;

7)纸样设计课程体系使用的教材;

8)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硬件建设;

9)有关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的建议。

(2)针对服装企业座谈围绕的内容:

1)服装企业目前需要的人才类型;

2)未来服装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

3)企业需要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4)学校和企业的沟通机制的建立。

3.问卷设计

问卷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相结合的设计方式,主要体现1、2中调研方面的内容。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校内调查结果分析

对校内学生调研回收的213份有效问卷填写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组成模块

课程体系组成模块如表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课程体系组成模块支持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裙子专题、裤子专题、上装专题和工业制板专题;女装构成、男装构成、童装、工业制板;原型、下装、上装、工业制板;其它。

原型是一门独立的平面制图方法,几个模块中可以将原型方法融入其中,如女装构成可分为女装构成A及女装构成B,女装构成A主要以比例法为主,偏重于传统款式的讲述,女装构成B以原型为主,偏重于变化款式等。

课程组成模块的设立,不应该是孤立的行为,而应是相互渗透和交叉的,若采用女装构成、男装构成、童装、工业制板的课程体系模块组成,单单在女装构成中,又可以将女装分为上装和下装,而下装中又可以分为裙子专题和裤子专题,课程组成模块形式上的不一致,不应影响内容的一致性,即课程讲授涵盖内容本质上的相同,只不过是讲授内容以什么为主线,如何去组织的问题而已。

(2)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组成模块先后顺序

基本上遵从由简到繁,由下到上,由女到男,由成人到儿童,由国内到国外,先平面后立体的原则,另外由于院校之间与纸样设计课程体系有关的课程的学期先后安排不同,应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安排。

(3)纸样设计课程体系各组成模块的学时设置

调研结果显示,根据目前本校纸样设计课程体系模块的组成,原型、上装、工业制板课程的课时都应有所增加,对于学生来说,足够的课时量是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保证,一方面,增加课时是必需的,因为现在的课时仅仅能够保证讲述基本的原理,对于实际的应用变化操作练习根本没有时间,而且没有最后的点评的时间,另一方面,在增加课时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效率是必须的。教学的效率要通过教学的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来实现。但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变还需要足够课时量的支持。

(4)纸样设计课程体系各模块讲授内容

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组成模块确定以后,各组成模块的组成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在这门课程中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来组织模块的大纲及详细的讲授内容,对于具体内容的组织,根据调查结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多讲述原理性的东西,包括基本的原理和变化的原理及款式变化的讲解,授予学生真知识。

2)结合生产实践,加强实际的应用教学,结合时代的变化和流行,不断的更新教学的内容。

3)加大实践方面的内容,多布置实践方面的作业,并对实践方面的作业及时点评。

4)加强原型、上装和工业制板方面的教学,对于制板中出现的问题,要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纸样设计课程体系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尊重认知科学和发展心理学,注重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和方法会因老师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单纯从课程的角度来说,应该又是在很多方面是共同的。教学方法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针对具体要求学生达到的能力,合理设置灵活的教学方法。对于使用多媒体效果较好的部分,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加大信息量。

(6)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组成模块和相关课程衔接设置

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组成模块不是孤立的,纸样设计是连接从服装效果图到最终成衣的桥梁,纸样设计的正确与否的评判在于服装成品对于服装效果图的完美实现,这也是检验纸样设计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纸样设计课程体系和服装效果图课程及成衣制作课程以及缝制工艺等课程的衔接要紧密合理,相关课程之间环环相扣,这样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把握各个模块所需具备的能力,并能够把各个模块融会贯通,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7)纸样设计课程体系使用的教材

对于使用的教材要具有权威性的,科学、严谨、系统。现在的教材都比较陈旧,而且各自方法不同,应该由学校的老师统一编写,使教材达到系统、严谨、科学的要求。

(8)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硬件建设

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相关的学科从最基本的人体研究到生理、心理、医学、材料学、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等等,因此有关服装方面涉及到这些学科的必须的硬件应该完善。硬件的完善有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纸样设计学科的发展。

(9)有关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的建议

1)多实践多练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纸样设计课程和相关课程要连贯,不要间隔时间太长。

3)专业课在四年的学期设置中提前些。

4)加大课时量,讲练结合。

5)结合流行,加强款式变化的练习。

6)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作业量要适中,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的多少。

7)辅助纸样设计的服装CAD软件多学一些。

2.校外兄弟院校调研结果分析

校外兄弟院校调研结果如下:

兄弟院校调研中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组成模块基本上有女装结构设计、男装结构设计、童装结构设计、服装工业纸样设计或服装结构设计(一)、服装结构设计(二)、服装结构设计(三)、工业制板组成;纸样设计课程体系模块总的学时数几个院校分别为264学时、384学时、198学时、160学时、184学时、体系模块课程从第二或第三学期开始至第六或第七学期结束(具体见表2)。

3.企业座谈结果分析

在和陕西部分服装企业的座谈中,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具有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较好的沟通能力,协作、团结、和谐,对服装企业的技术手段和整个流程比较熟悉,掌握服装有关方面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等等。

三、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组成分析

综合上述分析,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组成根据各自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来构建。

1.在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组成模块上,应该概念清晰明了,由简到繁,衔接合理,根据性别或者人体的组成部位或制图的方法来设立组成模块,模块的组成不应是孤立的行为,而应是相互渗透和交叉的。

2.在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组成模块先后顺序上,遵循由下到上,由女到男,由成人到儿童,由国内到国外,先平面后立体的原则,另外院校之间与纸样设计课程体系有关的课程的学期先后安排不同,应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安排。

3.纸样设计课程体系各组成模块的学时设置应根据各个模块大纲所要求达到的能力水平,综合学校大的教学计划的总学时数,考虑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设定。

4.纸样设计课程体系各模块讲授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在这门课程中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来组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5.纸样设计课程体系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充分尊重认知科学和发展心理学,注重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加大信息量。

6.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组成模块和相关课程衔接设置,衔接要紧密合理,相关课程之间环环相扣。

7.纸样设计课程体系使用的教材要具有权威性的,科学、严谨、系统。

8.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硬件建设有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纸样设计学科的发展。

四、总 结

综合上述分析,在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组成模块上,应该根据不同院校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设定,纸样设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概念清晰明了,由简到繁,衔接合理,根据性别或者人体的组成部位或制图的方法来合理设计安排组成模块,模块的组成不应该是孤立的行为,是相互渗透和交叉的。服装纸样设计课程体系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充分尊重认知科学和发展心理学,注重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焦佩林.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服装纸样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纺织教育,2002(2):43~44

服装结构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一)实行学分制的优势分析

在许多人眼里大学教师是一份很轻松的职业,承担的课程较为单一且工作量少,对着教科书和一成不变的教案重复着教学工作,事实上在很多高校里确实如此。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倘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顺应时代变化而墨守成规,是得不到学生认可的。学分制的推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促使教师去研究社会需求,研究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不再照本宣科。教师的教学吸引不了学生,学生不选择他,自然会被淘汰出局,这样的优胜劣汰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学生。实行学分制改革不仅是对教学制度的革新,也是对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一场革命。以教学管理改革为主,涉及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学生思想的种种变化,学校各个行政管理部门都要配合并进行相应配套的改革。此举可改变各学院、各部门间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现状,增进部门间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科间的交叉和优化组合,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在学费的收取方面也更加透明化,每一个学分“明码实价”,克服学校乱收费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年限,在修满规定学分的情况下允许提前毕业,寻找合适的工作,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二)学分制的不足之处

首先,学分制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必修课与选修课各占一半的比例,这就意味着要有足够多的教师开出足够多的选修课,并配备更多硬件设备来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同一门课程要由多名教师来开设,让学生有选择教师的自由,然而事实上,这些问题正成为许多院校的困扰。其次,在教学管理方面学生面对修学计划上的改变和自由,一开始往往会因选课经验不足,没有规划好而错选、漏选,影响了后期的学习,这便需要在选课前后配备专门人员给予指导。在学生管理方面群体性活动的减少,容易导致其缺乏集体荣誉感,对学生的行政管理工作不利。学分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变小,学习过程完全靠自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约束力,但现状并非如此,选课“凑学分”的现象大量存在,这更增加了学分制的执行难度。再次,教师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使得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被打击,课程的减少、教学任务的不达标、课酬的降低都会给教师职业带来影响,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态度,寻求第二职业、更加不专心教学等,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及专业方向特点

本专业包含两个方向,一个是服装设计,一个是服装营销,主要培养能从事服装设计与策划和营销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设计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市场设计及把控意识,掌握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基本运作知识,能在服装艺术设计与服装市场营销领域从事设计和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服装设计和服装营销这两个方向相辅相成,学生既要懂设计,更要了解市场,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设计创作。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具有各类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及成衣制作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服装设计实践、服装商品展示设计;熟悉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政策和法规,具有服装生产、经营管理及市场预测初步能力;了解国内外服装设计的发展动态,掌握服装历史、服装美学及社会心理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时尚审美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沟通、组织、策划、创造、表现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发。

三、学分制下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优化组合

江汉大学的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属于高等教育本科教育中的艺术设计学科,在满足服装设计和服装营销两个方向并行不悖的情况下,同时还需将创造性思维和方法训练注入其中。课程类别主要分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课、其他课程(跨学院和跨专业)和集中性实践环节,每个类别所占总学分比例都经过权衡和反复斟酌,以确保学生的“营养均衡”,每门课程都规定了学时、学分、周学时及开课学期,对修读的学期也给出了建议,指导学生选课。以专业课程为例,经过前期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并强化了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色彩应用、多媒体技术,对相关设计史论知识也有一定的掌握。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以“模块式”来确定的。针对服装设计与服装营销两个方向,本专业2011级和2012级的专业课程均分为模块Ⅰ—1和Ⅰ—2、模块Ⅱ—1和Ⅱ—2,模块1主要满足服装设计方向人才的培养需求,以服装效果图、服装色彩与图案、服装结构、中外服装史、服装设计、服装材料、服装工艺、服装立裁等课程作为重点展开教学;模块2主要满足服装营销方向人才的培养需求,以服装画技法、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材料肌理、服装设计、品牌设计与营销、服装商品企划、服装陈列与展示、服装店铺经营管理等课程作为重点展开教学。

服装结构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文化产品 旗袍 购买意向 指标体系

一、引言

从1996年开始,“中国风”风靡全球。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瑰宝,其含蓄而优美的曲线造型和东方韵味一方面深深地吸引着中外设计师的眼球,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另一方面,旗袍所呈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也深深吸引着消费者,为他们带来更加完美的穿衣体验和审美体验。

二、理论基础

(一)文化产品内涵和特征

文化产品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有学者认为文化产品是指由文化人及文化行业生产出来的含有文化性,艺术性或文化含量高的文化载体和服务[1]。对于文化产品的特征,从文化产品的消费角度出发,学者们认为文化产品具有高风险性、公共性、象征性、创意性、价值永恒性等特征。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学者们认为文化产品的特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外在形态美观层次、使用过程方便层次以及内在精神丰富层次。

表2-1 文化产品特征

(二)旗袍的发展与特征

有学者认为旗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深衣[2]。20世纪20年代是旗袍发展最鼎盛的时期,民国政府甚至将旗袍作为一种国家礼服。到2011年,国务院将旗袍的制作手工划分为第三批国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近年来,消费者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上升,旗袍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旗袍的魅力源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物质特征和文化特征。旗袍的物质特征包括结构合理性、工艺独特性、款式创新性、色彩丰富性、面料舒适性等;文化特征包括历史悠久性、文化传承性、内涵象征性和审美体现性等。由此可见,旗袍是一种具有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文化产品,其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服装购买意向指标体系

目前的服装购买意向研究表明,影响服装购买意向的因素包括刺激性因素和非刺激性因素两大类。其中刺激性因素包括:产品属性、店铺属性、品牌属性、文化因素、社因素等;非刺激性因素包括:人口统计特征、价值观、生活方式等。

三、旗袍购买意向的指标体系建立

(一)深度访谈

为保证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更加可信和准确,本文在杭州的丝绸市场遴选20位消费者进行了深度访谈。从深度访谈的结果来看:(1)旗袍的消费者集中在20-55岁左右的文化水平较高的知识女性。(2)旗袍消费者对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情结,追求高雅文艺的生活,会经常参加传统文化的社交活动。(3)旗袍消费者看重的是旗袍所蕴含的文化特征:一方面穿着旗袍可以体现自身的文化涵养和民族情结,宣传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另一方面穿着旗袍可以体现出女性的曲线美和东方优雅气质。(4)消费者的购买渠道并不单一,很大部分消费者对店铺的风格及服务要求较高,也有消费者希望参与旗袍的设计,突出其个性;(5)年轻消费者看重款式和图案设计的时尚性,而年长消费者看重工艺和面料的品质。(6)大部分年轻人觉得旗袍适合在传统节日和重要场合穿着,而年长的人则认为简单装饰的旗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穿着。

(二)旗袍购买意向的指标体系

结合已有的研究和深度访谈的结果,基于文化产品的视角,建立旗袍购买意向的指标体系,如表3-1:

表3-1 旗袍购买意向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