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考地理考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日程
工作内容
6月1日-5日
2、上报中考及生物地理考试送考教师名单
6月6日-7日
1、发放市区中考及生物地理考试准考证。
2、各校领取中考及生物地理考试送考证。
6月12日
市区考生遗失准考证集中补办。
6月13日
1、各考点布置考点考场,下午4:00前各考点开放、考生熟悉考点考场;
2、检查考点考场布置,接待省巡视组。市级赴三县巡视组到岗 。
6月14日-16日
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6月17日
1、上午10:00前各考点开放,生物地理考试考生熟悉考点考场;
2、下午2:00-4:00,初中生物地理考试。
6月18日前
1、各校完成考生政策加分申请审核。
2、市区各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导入中招报名系统。
6月17日-30日
市区及三县集中阅卷、登分统计、分数合成、打印成绩册。
6月下旬
1、完成中考志愿填报平台前期调试工作
2、召开市区普通高中志愿填报培训会
3、市区各报名点学校模拟志愿填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4、接收省五年制高职计划,
5、分别组织市区、及三县五年制高职、中职志愿填报宣传、培训会
7月2日(暂定)
公布中考成绩,各校领取成绩。
7月3日-4日
考生回报名点学校进行查分查卷登记。
7月4日
各校查分查卷汇总表导入中考中招系统(下午16:00截止)。
7月5日-6日
教科所组织相关人员查分查卷。
7月6日下午
1、反馈中考查分查卷结果。
2、三县上报成绩库。
7月上旬
上报中考成绩库至省考试院。
7月9日
公布普通高中最低控制分数线及成绩分档表。
7月11日--13日
1、市区各校组织考生填报志愿、校对、签名确认。
2、学生志愿确认表各校留存备查。
7月16日-18日
市区普通高中录取(提前批次、第一批次)录取。
7月19日
公布第一批次未完成计划。
7月19日-20日
1、市区普通高中提前批次、第一批次的录取考生报到(报到截止时间20日下午16:00)。
2、组织考生对第一批次未完成计划,填报补录志愿(填报截止时间20日下午16:00)。
3、提前批、第一批次高中学校反馈考生报到情况(20日下午17:00)
7月21日
1、第一批次未完成计划补录;
2、第一批次补录公布考生名单,补录考生报到(报到截止时间:21日下午16:00)。
7月22日
1、市区普通高中第二批次(市级示范、一般高中、民办高中)录取;
2、公布第二批次未完成计划。
7月23日-25日
1、市区普通高中第二批次的录取考生报到(报到截止时间24日下午16:00)。
2、组织考生对第二批次未完成计划,填报补录志愿(填报截止时间25日下午16:00)。
7月26日
第二批次未完成计划补录;公布第二批次补录考生名单。
7月27日
市区普通高中第二批次补录考生报到(报到截止时间27下午16:00)。
7月28-29日
1、校办市队运动员招生录取。
2、处理普通高中招生数据汇总等工作。
7月上旬
考试院对市区、三县进行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及中职网上志愿填报指导培训
7月-8月
进行五年制高职及各类中职网上志愿填报及招生录取工作。(具体日程安排以省考试院下发文件为准)
11月-12月
1、中考中招工作总结,上报总结材料
2、参加省中考中招总结会议。
关键词:说题;反思;日常教学
2013今年7月份,福建教育学院组织了一场中、高考学科教师“说题”视频资源征集评选活动,首次向广大一线教师提出了“说题”这一教师岗位技能要求。这次征集活动也是一次教师岗位练兵活动。“说题”岗位练兵意义何在?“说题”要说些什么?应该怎么说?不少老师在接到这一任务时有些茫然。以下笔者结合若干例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做好试题研究,对改进自己的日常教学、提升教学水平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说题”岗位练兵的意义可以从福建教育学院文件(闽教院〔2013〕88号)中略见一斑。《关于开展中、高考学科教师“说题”视频资源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里说:为引导广大教师深入钻研中考、高考试题,把握中考、高考的命题规律和方向,重视试题研究在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讲题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试题讲评能力……这段文字就是说,一线的教师要会研究考题,了解考点;会讲考题,会分析试卷,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考题,找出考点、命题规律,从考题入手钻研教法,改进教与学。”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总结命题规律,反思、改进日常教学。”
“说题”到底要说些什么?要怎么说?
本次说题的内容是“2013年的全国各省市中考、高考试题”。要求“针对试卷中的其中一道题或一个知识点的相关题目,着重说清四点内容,①题目的考点分析及其思想方法的体现;②解题思路的分析;③题目的拓展延伸及变式分析;④反思及感悟。”
据此要求可以理解为,要通过分析试题,以下方面对日常教学进行反思:
考什么?(考点)为什么?(依据,思想方法)――(教什么?为什么这么教?)
怎么解题?――(怎么教?即应该根据解题思路来定教学思路)
还能怎么考?――(还要教什么?还能怎么教?)
如何改进日常教学?――(有规律可循么)?
下面通过对今年厦门市地理中考考题中两题的分析,具体讲解说题过程。
例1:《2013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及高中各类学校招生考试地理试题》选择题9~11题。
读图3“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9~11题。
9.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A.山脊、山顶、陡崖、山谷
B.山顶、山脊、山谷、陡崖
C.山谷、陡崖、山顶、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10.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南流 D.从西南向东北流
11.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
A.平地 B.丘陵 C.高原 D.山地
第(9)小题:
考什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识别山峰(山顶)、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
怎么解――如图,①处为等高线曲线闭合最高处,为山顶,②处为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或脊线高于两侧,为山脊;③处为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或谷线低于两侧,为山谷;④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在这些地形部位的判读中,学生只要一种部位判读正确,就可得出正确选项“B”。启示:可借由此题,对解题技巧进行讲解和示例。
还能怎么考?结合生活实际,增加题目的趣味性。
(1)考地形部位特点――在图中①~④中,哪个地方更适合发展攀岩运动?哪个地方更容易发育成河流?
(2)考地形类型判断――在乙河干流处,选择修建大坝的位置(峡谷)。
(3)判断坡度陡缓――在图中选取两处登山路线,判断从两处登上山顶,那条路线更省力,哪条路线更省时间。
(4)估算陡崖的大致高度。
(5)再加深一点――绘制经过某些位置的剖面图……
第(10)小题:
考什么――(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在指向标地图上,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怎么解――先读指向标,判断走向(南―北),再读等高线的数值判断高低,或通过河流粗细判断上下游。答案为“C 自北向南流”。
反思与感悟:可以小结一下,河流流向的判别大致有几种方法,(1)根据等高线图中的数字判断地势的高低(哪高哪低)(2)通过图示河流的粗细判断上下游。(3)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根据图例显示的颜色辨别或根据灰度辨别。
还能怎么考?(1)在不同河段设置两三个点,比较水量的大小;也可比较河水流速的快慢。(a、b、c 相比)
(2)告知沿河工厂的选址一般建立于村庄的下游,在不同河段设置两三个点,找出工厂选址的最佳位置。(a、b)
(3)在河流中选取不同的点,计算河流落差。(d、e)
(4)联系“气温――海拔关系”,山脚与山顶的气温值。
第(11)小题:考什么――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怎么解――虚线区域等高线稀少,地形平坦;该区域海拔在100-200之间,因此判断答案是“A 平地”(即对应于小比例尺地形图中的平原)
还能怎么考?(1)可以用小比例尺地形图判断五种地形类型。(2)与农业规划相结合,根据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判断甲村可发展什么类型的农业。
例2:非选择题第29题“俄罗斯地形与矿产分布图”。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活用地图。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部分学困生上课精力很不集中,东张西望,讲小话,打瞌睡,或者做菩萨一动不动。我从初一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上课除了做笔记外,一定要看地图的习惯。记忆知识点也对应地图来记。
对初二的学生来说,临近生地会考,学生压力极大。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0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作业尽量减少,学生负担减轻了。
二、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初二会考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对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每天布置任务,逐日检查。其次,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再次,重点难点各个击破。
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但仅仅记忆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会考的综合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因此第二步就是针对会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
三、培养兴趣,激发潜能。
初一上册地理难度较大,部分女生总认为地理难学,缺乏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我坚持在每节新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量的图片资料,不断刺激学生的视听效果。我还在教学中采用做些简单的小游戏、分组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课堂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四、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初二的班主任在这方面也为我们出了很大的力气。一是安排成绩好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二是每天清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四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任课老师单独辅导。五是多给学生以信心与鼓励。
五、精诚合作,虚心学习
由于我是非地理专业的老师,专业水平不如同行两位老师。于是我主动向他们学习、请教,对教学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虽然我是有着明确目标,也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但还是有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更细,更实,更好。
八年级地理教学总结与反思
2012年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标、新考纲,并与近两年对应内容进行对照比较,结合中考会议透露的最新信息,清楚当年到底弱化了哪些内容,分析挖掘出中考精神背后有用的信息。
2.进行紧密的流程训练
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加强组内教学研究,对于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教师在所教班级所遇到的各种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收集,对带有倾向性又与考点密切相关的问题,收集组卷并跟踪强化操练,落实教学的针对性。同时结合平时教学并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流程训练:拆:教会学生把综合题拆成若干道基本题,化复杂问题为多个相关的单一问题;分:是否有可能分类讨论,便于各个击破;转:联想各种等价变换,把生涩难懂的问题变换类比成身边熟悉简单问题来处理;掘:挖掘题目中的隐蔽条件,化暗为明,增设桥梁,使之沟通。
3.关注并加以引导学生的学习
学生要做的练习,老师一定要先做一遍,当然有参考答案把答案研究透彻也是一样。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试题思考的重点、难点,站在专家的角度找到试题的考点、亮点和价值,在批改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收集同学的解法,多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式把一道题讲深、讲透,尤其是讲一道题后一定要提前准备好2~3道类似的跟踪练习,不然学生遇到类似题目还是一片茫然,学生听得懂做不来的尴尬局面是教师应克服的;加强班级与班级之间解题技巧的交流,对于好的思路方法进行吸纳、推广。所以我建议老师在备课时要关注我讲什么主题,跟踪练习题是什么,并且完成作业后在讲评时还要把这几道题的共同点进行提炼让学生感悟,总之要让学生掌握一个解题技巧和方法,没有几道类似题的反复操练和教师提炼引领是没有用的,老师应像武林高手一样,要瞄准时机,对症下药。
4.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尤其数学这门学科,有些问题如动点、折纸、旋转、存在性等,确实抽象难懂,经常制作、下载一些合心意的课件,并且进行演示交流,这样通过动画,学生就有了直观上的感受,会更轻松地理解解题的策略和要旨。
5.采取三大轮复习方案
5.1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与示范作用
在3~4月份时,注重教材的基础知识及示范。多年中考数学试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所以说教材是母本,不管你孙悟空有多大本领,还是逃不脱如来佛的掌心。其实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时候脱离了母本,凭资料引领我们前行,这在复习中是很冒险的。因为教材从根本上保证了中考数学试题不会超纲,同时意味着中考数学试题“源于”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最好的资料是课本,至少在第一轮是这样。
首先,全面复习,打好基础,应真正回到课本中去,回到基础上去,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构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网络;其次,在复习中必须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做到:搞清课本上的每一个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公理、定理,弄懂课本上的每一个例题,会做课本上的每一道习题,学会对课本上的题目进行演变。
5.2搞好专题复习,突出综合性
首先,专题复习要根据《大纲》,按照《考试说明》确定好专题。初中数学可确定下列专题组织复习:方程思想及其应用;函数思想及其应用;几何中的有关变换;解直角三角形;中考中五大新题型。其次,归纳知识,总结规律,概括方法。每一专题复习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范例之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本专题所涉及的重要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规律,概括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常见的数学思想包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思想。具体的数学方法有: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等,使学生对这些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加强练习、反馈改正、巩固提高。专题复习和其他阶段的复习一样,最终都是通过练习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每一专题复习中,要按照精选范例的要求,根据本专题内容精选题组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巡视指导、抽查作业等方式进行反馈。
5.3六月的专题训练
关键词:课前预习 课中实施 限时作业
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近几年的潜心研究和反复实践,我在教学中推行的“三环节”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我的大体思路和具体做法是:
第一环节,课前预习。
提前下发预习学案,周末或晚自习时间用于预习;预习时,学生依据教师设计的课前预习任务,先独立学习,对于确实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可以主动寻求同组同学的帮助,提倡开展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相互监督,按时完成。检查环节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组内学科组长上课当天第一节课前检查完毕,汇总本小组同学在预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填好《课前预习检查评价记录表》,交课代表,由课代表转交任课教师。也可以教师课中检查,课前三分钟深入小组与学生交流,对全班学生预习的情况作更深入的调查了解,以确定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思路。教师结合批阅和小组反馈,做好预习评价,对于预习过程比较积极认真的同学要及时予以表扬。
第二环节,课中实施。
课堂教学分四个环节组织,即:激趣导入——预习交流、精讲点拨——反思拓展——系统总结。
1.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结合初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依据具体内容设计任一种切实可行的导入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必不可少的。激趣导入的形式主要有地理图像导入、故事导入、复习评价导入、问题导入、生活情境导入、社会热点问题导入等。总之,导入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预习交流、精讲点拨
预习交流可分为组内交流和集体交流。组内交流主要针对个性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研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集体交流主要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生课前预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结合学生展示,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或讲解,给学生以明确的结论,确保所有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内容。教师要把握好讲解时机和讲解内容,要落实好“三讲”,即:知识难以理解要讲;学生提出疑问要讲;教师发现缺陷要讲。讲解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点评、纠偏、释疑。正确的结论要适当点评,存在偏差要及时纠正,疑难问题要将其层层分解,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降低认知难度,帮助学生逐步理解知识。
3.反思拓展
反思拓展主要解决理解、应用、拓展、深化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认识知识内涵,提升认知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里可以通过典型例析,将知识转化为应用,引导学生形成共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训练题目要针对学生认识不到位、难以理解的或本节课重点、难点进行设计,如辨析性训练、应用性训练等。在此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注意观察和收集信息,诊断学情,抓住学生争论的焦点,作为第一手材料,为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奠定基础。
4.系统总结
系统总结是让学生根据“学案”,用图表、符号、图形、递进关系等多种形式,科学地反映各知识点间的本质联系,总结所学知识的规律或解题思路等,提炼思想方法的应用价值,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可让学生独立构建,书写在系统总结的位置,组内交流补充完善自己的网络,全班展示、交流,教师做点评,最后补充完善,梳理出本节的知识结构,科学、简洁、清晰,便于让学生整体把握。
第三环节,限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