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入侵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物入侵;防治对策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
这些入侵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外来入侵种在当地定植、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或现象称为生物入侵。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农业潜力、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且随着全球性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全球变化以及土地使用模式的改变会愈发严重。
1.外来生物入侵现状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这些外来生物的入侵给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仅对我国农林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574亿元。而生物入侵的危害又是多方面的。
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的国家。棉花枯黄萎病20世纪40年代初从美国入侵我国,现已发生266.67万hm2,每年至少损失皮棉10万t。近20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已难以准确回答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传入我国,有多少已建立种群并带来危害。我国对外来入侵种类的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依据文献资料对农田、牧场、水域等生境的植物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至少有58种外来植物对我国农林业带来了危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外来人侵动植物危害日益猖獗,我国加紧了防治工作。对外来害虫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潜蝇以及外来有害植物水花生、水葫芦、脉草和紫茎泽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由于目前国家针对外来人侵种没有制订具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条例,各地在防治这些入侵物种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统一协调,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有的防效并不理想。已传人的入侵物种继续扩散危害,新的危险性入侵物种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
1.1生物入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生物入侵倍受各国政府关注的首要原因是它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光肩星天牛是原产于亚洲的极具破坏性的林木蛀干害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该种害虫随木质包装材料进入美国.到1998年8月,它已在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纽约、华盛顿等14个州的仓库中校发现,在芝加哥、纽约等地的野外也发现了该物种.光肩星天牛在美国没有已知天敌,会对美国遍地种植的枫树和果树造成危害.如果它在美国得以长期繁衍,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380亿美元。仅美国每年因外来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近1370亿美元.
1.2生物入侵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
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比如,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疯长成灾,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更可怕的是许多入侵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
1.3生物入侵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安全
如1991年美洲爆发的霍乱,很可能是由于外来船只受到污染的水倾倒在秘鲁港所引起的。这次霍乱使100多万人受到感染,约1万人死亡;脉草、三裂叶脉草现已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的15个省市,它的花粉就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疯牛病”最早于1986年在英国发现。科学家推测,可能是病牛或病羊的尸体被加工成了动物饲料,从而引起疾病大规模传播。1996年3月,英国政府正式承认疯牛病有可能传染给人。
1.4生物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化学污染引起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但最近几年生物入侵对多样性的影响又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入侵物种破坏了复杂的生态系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使濒危动植物受到侵害,外来物种中的动植物与本地种杂交,改变了当地的遗传多样性与完整性。参加第五届生物多样化公约缔约国大会的专家们警告说,外来物种给生物多样化造成的破坏,其严重程度仅次于生物生存环境的缩小和丧失。比如,原产中美洲的紫茎泽兰已遍布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原有植物群落迅速衰退、消失。另外,生物入侵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阶、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每年达150万hm2;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每年超过140万hm2;脉草、飞机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2生物入侵危害产生的原因
2.1盲目引种
并不是所有的物种迁移或引入都会产生危害,而且许多新品种的引入确实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1859-1900年间,澳大利亚笔尾松鼠被引入新西兰,就成为了新西兰毛皮业的财富之源;然而,大多数的引种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却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灾难。例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水葫芦,主要是为猪提供饲料的。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和生猪喂养方式的改变,再采用含水量高、食用成分少的水葫芦饲料,其投入与产出已经不成正比,于是昔日人人争抢的水葫芦,如今便异化成了避之不及的环境公害。专家认为盲目引种是造成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原因。
2.2海洋业
一是海洋垃圾:随废弃的塑料和其他人造垃圾漂浮的海洋生物每天都在向南极洲和一些热带岛屿进犯,并对当地的物种造成威胁。据海洋生物学家表示,软体动物、蛀船虫、珊瑚虫这些寄居类动物如今正附着在漂浮的垃圾上漂进新的地区,对那些地区的物种造成危害,并开始改变那里脆弱的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学家巴恩斯表示,能使海水结冰的温度可能是阻挡外来物种入侵南极洲的主要屏障,而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削弱了阻挡外来生物的天然海水屏障,情况就将更加严重。二是海洋压舱水的排放:20世纪初,压舱水代替了固体压舱物,这无意中为水生生物在世界范围内的散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轮船变成了一个满载各种微型生物的“水族箱”,它们在世界范围内输送货物时,不断地运输和储存这些水生生物。由于一些尚不清楚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与压舱水直接相关的异地种侵入事件在20世纪的最近几十年里时有发生。
2.3旅游业
很多的物种入侵是由于旅游者的携带而引起的,游客从全球各地带来各种的物种,其中就包括有异地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这些物种被游客有意无意地留在当地的生存环境中,对当地的生物入侵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4国际贸易
最近10余年来,随着全球贸易额的不断增加、国际运输的集装箱化和车船飞机的速度加快及大型化,促进了鲜活植物产品贸易,也最大程度地增加了有害生物存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入侵的机会。例如美国白娥入侵亚洲,就是由于在二战后,日本木材奇缺,美国原木大量倾销日本,美国白蛾也就由此进入亚洲,进入中国;松材线虫传人中国、光肩星天牛(ALB)传人美国等都是由于国际贸易而引起的。同时种苗产业国际化与国际交流频繁更加快了病虫的入侵与扩散。3防治生物入侵的技术措施
3.1清除
当某一物种初到新地时,试图全面根除是可能的。这种手段虽然极端,但已经被南非的很多国家采用了。例如世界范围内的鼠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80多个岛屿已经清除了老鼠。但大多数情况下,试图清除是行不通的。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有效的早期预告系统来报告入侵物种的到来,很少有相应的专门小组执行有效的根除计划。而且,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完整的数据系统来确定是否新引进了某一物种,并且这一物种是否有侵略性。然而,我们都知道,只有在发现及时,立即采用有效手段和全面参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根除入侵物种。所以这种措施在实施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3.2防治对策
3.2.1实行全面检疫,阻止外来种的偶然入侵
检疫是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出或传人某个国家或地区所采取的预防性措施.14世纪中叶,欧洲的威尼斯共和国为阻止黑死病、霍乱、黄热病等疫病传人本国,对要求人境的外来船舶和人员采取了进港前一律在锚地停滞、隔离40d的防范措施,后来逐渐运用到阻止动植物外来种传播方面,出现了动植物检疫.1994年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最终达成的(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已成为一部国际检疫法。1999年在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我国共检疫国内外参展植物763批次、683140株,草坪165279m2,肥料8100kg,木包装7件.截获有害生物162批次,发现有害生物160多种,并进行了及时的处置。
3.2.2采取全面的生态评估和监测,防范引进品种的入侵
美国夏威夷为了消灭害虫,从非洲南部引进了一种玫瑰色蜗牛,谁知55年后,它竞将15—20种土生土长的蜗牛伙伴消灭得干干净净。为了改善牧草的营养结构,美国西部引进了纤维含量较高的胡枝于,结果它疯狂地繁殖、蔓延,致使原本能养活9万头奶牛的牧场寸草不生,最后被荒弃不用。在中国的海南、广西和云南南部大面积种植的巴西橡胶林,种植面积最大时达到1亿株,40多万公顷。大面积的天然林被毁,代之以巴西橡胶占绝对优势、土壤板结、物种多样性匠乏的生态系统。
所以这些出于良好愿望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提示人们,在进行人为引种前必须认真作好全面的生态评估,并进行引种后的跟踪监测。
3.2.1化学防治
对外来物种的化学防治(包括诱饵、驱赶剂和毒药)通常被认为不可取,因为众所周知的广谱杀虫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但据美国国会透露,有一些新型化学杀虫剂只对某一种或几种害虫起作用,不会影响人类健康。但是,这些化学杀虫剂非常贵,而且需要反复使用,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所以化学防治也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才有效可取。
3.2.2机械防治
机械防治有些时候是可行的。例如,在佛罗里达,手工除蜗牛就是根除非洲大蜗牛时使用的方法。然而,大多数外来物种无法用机械防治(如小昆虫和地穴动物),而且,机械设备的成本很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可想象。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策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钻研课文,积极思考和感悟,加深理解和体验,以获得思想的启迪,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教师应积极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
所谓阅读拓展,就是以课文为中心,拓展阅读相关作品,拓展课外阅读。
一、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拓展延伸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1.善于挖掘教材
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善于挖掘、整合,对教材中相对零散的学习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使之更具系统性和针对性。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可以将朱自清《春》中对小草的描写;曹文轩《孤独之旅》对芦苇的描写;老舍《济南的冬天》中对小山的描写组合起来,让学生从修辞、描写角度、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然后让学生选取春、夏、秋、冬的任一季节,写一段景物描写,尽可能抓住该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新意。这样对学生学习、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重视课外拓展
教师要抓住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积极拓展课外阅读的空间。
(1)选取同一作家的不同文章
学习《藤野先生》,将鲁迅的《自题小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弃医从文”这一爱国思想的转变过程。
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部著作拓展。如,教学《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香菱学诗》,可以有选择地给学生介绍或让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相关章节。
(2)选取同一话题的不同文本
新课标要求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就是围绕同一个话题进行阅读,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解释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生物入侵者》一文介绍外来生物入侵,教师可以选取《桐庐富春江:与水葫芦作战》《浙江温岭:福寿螺蚕食秧苗危害庄稼》《绿色杀手薇甘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外来生物入侵调查》让学生阅读。
学生获得了相关知识,同时了解了资料的收集途径,可谓一举两得。
(3)选取同一内容的不同文本
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介绍作者时,可选《宋名臣言行录》《续资治通鉴》《湘山野录》中关于范仲淹刻苦勤学的短文。通过比较,能够发现有侧重写其生活之艰苦的,有侧重写其求学之勤奋的,有侧重写其志向之远大的。这样,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了范仲淹,开阔了视野。
(4)选取同一文体的不同文本
九年级教材中的《敬业与乐业》《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议论文,无论是语言还是论证方法,对初学者来说都显得太难,且不够典型。因此,引入《说勤》《谈骨气》作为典型议论文让学生阅读,学生对议论文的知识就会有正面的初步了解。
二、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
青少年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这是问题意识的种子。要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权利,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1.尊重学生的创造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描述了阅读中的一种现实,即对同一文本的阅读,读者的阅读结果是不一样的,这是真理。作者创造了艺术形象,而不同的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出了有别于另外读者或者作者的另一个形象,进行了意义重构,获得了精神参与的愉悦。我们的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忽视了学生个人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要么把阅读教学局限在某个知识点上,要么给学生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学习的兴趣就会逐渐消失。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经验、学习方式这些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开展阅读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更有效地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2.问题设计要开放
课堂上,教师习惯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层次、思维能力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既要有对文本内容的解读题,又要有拓展性的题目。例如,在《老王》的教学中提问:(1)老王是怎样一个人?(2)“我们”一家相当照顾老王了,“我”为什么还感到愧疚?这说明杨绛是怎样一个人?(3)老王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
3.教师介入要及时
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流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一个引导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倾听学生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既要展现宽容,又要纠正错误。
有效拓展阅读,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在全校范围内为本科生开设公选课环境与健康,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环境与健康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环境现状、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和环境与健康教育的有关信息,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如何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促进健康。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增强环境危机意识,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识别和抵制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种种有损环境的行为,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准则和自觉的参与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规范。同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预防疾病,提高身体素质。因此,环境与健康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获得认识和解决环境与健康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成为具有保护和传播环境安全理念和健康意识的、参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新一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环境与健康是应用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系统地研究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人群健康关系的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由于授课对象多为非生物和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对生态环境的了解相对有限,而这些内容又与自身健康息息相关,很多本科生对本课程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在选取授课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兴趣,拟定教学内容。
经过连续5年10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总结,确定了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为环境与健康概论,重点介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态学基础,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微量元素与健康,环境污染与健康及环境安全;第二章为水环境污染与健康,介绍水体污染源、污染物及水体污染的危害,水质标准和饮用水卫生;第三章为大气污染与健康,生活中常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空气质量标准;第四章为物理污染与健康,介绍当前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污染、光污染等及其对健康的危害;第五章为农药污染与健康,日常生活中主要的农药污染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农药污染的防治和污染食物的处理;第六章为食品安全与健康,当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各种食品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第七章为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介绍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室内装修中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第八章为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主要介绍生物入侵的危害与对策、生物技术与安全。
上述教学内容决定了该课程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社会性、时代前沿性,将全球当今典型的环境问题与健康问题紧密联系起来,综合性、科普性、趣味性强,易于理论联系实际,非常适合作为综合性大学本科生的公选课来开设。2008年开课至今,已经连续授课共计19个班(100人/班),选课学生达1900人,涉及范围涵盖全校大多数专业(除医学和生物学)的本科生,学生评价很好,是颇受本科生喜爱的一门全校性公选课。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
丰富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充分恰当地利用课件、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教学形式生动活泼。由于公选课每周只安排一次,间隔时间较长,容易导致学生记忆信息的遗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和强烈的信息刺激,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围绕重点内容,参考国内外最新资料,反复筛选和重新编辑制作出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同时,针对教学内容,注意收集播放相关制作精良的影碟,如在讲授物理污染与健康一章时,放映有关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光污染等;在讲授水环境污染与健康一章时,放映关于水俣病的视频;在讲授食品安全与健康一章时,放映著名营养学专家关于饮食与健康的讲座视频。这些视频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对强化课堂教学内容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5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和影像资料的结合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有效地提高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向学生介绍一些重要的环境与健康网站、医学网站和生态学网站、书籍、期刊杂志等,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拓展知识面。
严格制定课堂考勤制度,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和评价。采用课堂考勤、讨论、作业、课程论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考勤、讨论、作业占总成绩的40%,课程论文占总成绩的60%。这样既考核了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又提高了其论文撰写的能力。应用网络工具加强教学管理和师生交流。建立本课程的公共邮箱,学生可以随时提出疑难问题和自己的观点,互相讨论,教师定期对所讨论的典型问题进行提炼总结,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补充讲解。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进行课程网站建设,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让更多的学生(包括未选修的)受益,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更为方便、快捷和顺畅。
开课5年的教学效果比较见表1,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成绩由2008年的80.50分上升到2012年的92.80分;学生期末考核平均成绩也逐年升高,由2008年的76.20分上升到2012年的86.90分;通过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选修此课后认为收获很大的学生所占百分率逐年上升,2012年达到86.80%。说明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充实、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四、结语
关键词:生物工程;科研实践导师制;必要性;可行性
生物工程专业是一门由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相互交叉结合而成长起来的新兴复合学科。它被视为人类21世纪三大前沿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通向应用领域的桥梁学科。为了适应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对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在1998年高等院校学科调整时增设了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它包括了原来的生物化工(部分)、微生物制药、生物化学工程(部分)、发酵工程等四个专业。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到2008年国内设立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就已达200多所,生物工程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它已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
由于多数生物工程专业是由原来分属于化工、轻工、医药等学科的生物化工、发酵工程、微生物制药等专业调整而来,部分是在师范、农林及其他综合性院校的生物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因此各高校本专业的教学资源背景和专业方向有较大的差异,各校在学科定位、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2年首届全国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上就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科定位、培养目标、质量标准、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等方面达成了高度共识,但由于历史及学科特色的不同,及专业调整后专业口径的拓宽,各校很难在短时间内在课程设置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改革。本文从中国计量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出发对实行科研实践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实行科研实践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我国废止了食品类生产企业的国家质量免检制度。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负担,需要有更多的质量检验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查把关。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发表的报告表明,全球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有40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100余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就有50余种,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有1000亿元人民币。外来生物入侵预防策略之一就是检验检疫、海关、农林、畜牧、水产等主管部门加强防范措施,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中国计量学院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是一所以工为主,计量、质量、检测、标准、检验检疫特色鲜明的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我校的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体现了生物检验检疫特色,培养的学生可以输入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质检部门以及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测部门等等工作。本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行科研实践导师制培养模式,培养出动手操作能力强、立足于社会的专业人才。
二、科研实践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优点
国内的本科学生培养年限一般都是4年,有些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培养年限为5年,但各学校不尽相同,大部分学校采取“3.5+0.5”的模式,指的是大学本科阶段3.5年时间用于课程知识的学习,0.5年时间进入实验室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我校生物工程专业试行科研实践导师制培养模式采取“3+1”管理模式,也就是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学生在大二的暑假就进入实验室跟随导师进行科研工作。学生的所有课程在3年时间内完成,大四这一学年全身心投入到毕业环节中。笔者认为实行科研实践导师制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科研”的认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往往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处于“陌生和迷茫”的状态,这种状况具有普遍性,也属正常。由于学生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科研工作,因而对科研工作没有任何的认识,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就是“不清楚科研是怎么回事”。实行科研实践导师制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尽早明白什么是“科研”,科研工作怎样去做,让学生对科研工作具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使他们能从“书本知识的单纯学习”阶段转到“研究型的学习阶段”,并且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对生物工程这一专业有切身的理解。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学习生物工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这门专业要求知识范围广;生物学基础强,工科知识扎实,二者有机结合;理性思维强,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进行独立课题实验。选择本专业的学生通常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实行科研实践导师制培养模式,比普通的“3.5+0.5”的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实验中,通过自己参与科研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以后一旦走上工作岗位马上就能适应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
3.为学生再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生物工程属于综合交叉发展学科,且与应用有紧密的结合,国外很多著名大学都很注意其发展,所以出国深造机会很大,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生物工程专业读研比例很大,若想要在本学科有所建树或想从事高级技术工作必须读研进一步深造,一般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会选择读研。在本科期间通过科研实践导师制的培养,能够充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加强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生物工程专业实行科研实践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和实验条件优越。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建立于2002年,为校级重点专业。学院拥有1个校级研究所:生物安全与食品科学研究所;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生物计量及检验检疫技术重点实验室。学院建有1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测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检验检疫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实验区;6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基因工程检测实验室、出入境动植物检验检疫实验室、生物产制品安全检测实验室、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室、药品与药妆品安全评价实验室、入侵生物安全与控制实验室;4个省级专项实验室:植物化学综合实验室、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品质控制实验室、药品质量综合检测实验室、生化分离及检测技术实验室。仪器设备投入总值近3000万元。建有近3000平方米的温室、网室,使整个实验教学从单纯的实验室工作走向生产。学校学院图书资料丰富,教学和实验条件能够充分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2.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起点高。我校生物工程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生入学时报考单位全部是以我校为第一志愿,而且学生分数较高,整体英语成绩优异。总结前几届的教学和学生管理经验,发现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考取研究生比率和获得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等都名列学校前茅。所以生物工业专业学生优异的素质为实行科研实践导师制培养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国槐,病虫害
国槐因其抗污染、适应能力强,树姿优美,在园林绿化上常作为骨干树种得到广泛种植。免费论文,国槐。。近几年来普遍遭受锈色粒肩天牛的危害,该虫以幼虫钻蛀树干,危害木质部,破坏树木输导系统为主,危害隐藏,防治十分困难。国槐被此虫危害后,树干千疮百孔,生长衰弱,如不及时防治,很快就会干枯死亡。
锈色粒肩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粒肩天牛属。该虫在河南2年1代,以幼虫在枝干木质部虫道内越冬。来年3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幼虫经2次越冬,于第3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蛹期25~30天。6月上旬至7月上旬出现成虫,6月中旬为盛期。取食新梢嫩皮补充营养;雌成虫一生可多次交尾、产卵。免费论文,国槐。。雌成虫具假死和趋光性,不善飞翔,受震动极易落地。卵多产于径粗7CM的树干或15年生以上的粗枝上。卵期11-15天。初孵幼虫在皮层下钻蛀虫道或蛀入边材危害。幼虫历期22个月,每年4月至10月为活动期,在树体内蛀食为害长达13个月。
传播途径:该种天牛的成虫不善飞翔,主要是以各虫态借助寄主植物的调运作远距离传播。
锈色粒肩天牛主要以幼虫危害寄主的韧皮部及木质部。初孵幼虫自韧皮部垂直蛀入边材,沿枝干最外年轮的春材部分横向蛀食,又向内蛀食。蛀道呈“Z”字形。免费论文,国槐。。成虫取食新梢嫩皮补充营养,被食部位边缘整齐。在树皮裂缝等处做产卵巢产卵,再用草绿色分泌物覆盖于卵上。免费论文,国槐。。
成虫 雄虫体长28-33mm,宽 9-11mm;雌虫体长33-39mm,体宽11-13mm。体长方形,黑色或黑褐色,全身密被锈色短绒毛。头、胸及鞘翅基部颜色较暗。头部额高大于宽,两侧弧形向内凹入,中沟明显,直达后头后缘。触角10节,第四节中部以上各节黑褐色,第四节以后各节外端角突出,末节渐尖锐。雌虫触角较体稍短,雄虫触角较体略长。前胸背板宽大于长,有不规则的粗皱突起,前、后端2条横沟明显,两侧刺突发达。鞘翅基部色较深,肩角向前微突,近直角,翅基1/5部分密布黑色光滑小刻点,翅表散布许多不规则的白色细毛斑。免费论文,国槐。。体腹面中胸侧板、后胸腹板和侧板、第一腹节中部、第一至第四腹节两侧各有1个明显的白色细毛斑。翅端平切,缝角和缘角均具有小刺,缘角小刺短而较钝,缝角小刺长而较尖。
卵 长椭圆形,黄白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42-60mm,前胸背板宽12-15mm。体圆筒形略扁,第九腹节向后伸,超过尾节。前胸背板骨化区近方形,色较其他部位深,前部中央突出呈弧形,正中有一浅色的纵沟。
蛹 纺锤形,体长35-42mm,黄褐色。
在锈色粒肩天牛未发生区或发生区周围,根据国槐分布情况,选好调查路线,主要沿道路、车站、木材加工厂等周围,按每100株选1株样株的比例进行调查。重点检查国槐幼苗、幼树的8—10cm以上主干和大枝的皮层,是否呈片腐烂脱落或1—2年生的嫩枝皮层呈条状剥落。根据该虫产卵部位在7cm以上粗枝, 初孵幼虫蛀入边材后将粪便悬吊于排粪孔处,老熟幼虫蛀食木质部有木丝排出等特点,从直观上进行初步鉴别;还应劈开受检木木质部是否有扁圆形、横向往复蛀食的片状蛀道或幼虫、蛹。将幼虫或蛹收入试管内,连同被害状一并保留,带回室内,在解剖镜下作进一步鉴定。免费论文,国槐。。
(1)人工捕捉成虫 6月下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可在羽化成虫咬破羽化孔飞出之前,用螺丝刀将其捅死;成虫刚从羽化孔钻出时,在树干上爬行且具有群居性,可在此时直接捕捉。
(2)人工杀卵及初孵幼虫 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产卵期和孵化期,初产卵为绿色,易辨认;幼虫孵化初期在树皮外层,易除掉,可在此时组织人工除卵,捕杀幼虫。
(1)3~4月份越冬幼虫开始在树木虫道内活动,此时的幼虫大都是上一年以及前年孵化的大龄幼虫,可在3月末~4月中旬用40%久效磷乳油5倍液浸棉球借助螺丝刀塞入虫道堵孔,然后用泥巴封口并用塑料薄膜包封,毒杀幼虫效果良好。为防止遗漏,可在4月末~5月上旬对少数有粪便排出的虫孔实施再度防治。同时在每年的8~9月份对于刚刚有虫侵入、危害程度较轻的树木,可用打孔注药机沿树干基不同方位向下45°角打孔3~5个,注入久效磷原药,然后用泥巴封口,效果较好。
(2)于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成虫活动盛期,对国槐树冠喷洒2000倍液杀灭菊酯,每15天一次,连续喷洒二次,可收到较好效果。
(3)越冬前(11、12月份)用石灰10公斤+硫磺1公斤+盐10克+水20公斤至40公斤制成涂白剂,涂刷树干预防天牛产卵。
(1)检疫检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科学检疫,严格执法。随着国槐树龄增长,要加强虫情监测,发现危害,及时除治;对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的单株,应及早伐除,防止虫害扩散。
(2)保护和利用天敌 花绒坚甲是锈色粒肩天牛的主要天敌,蛹期和成虫期均可被寄生。该虫在河南1年1代,以成虫在天牛旧虫道或树体皮缝中越冬。次年4~5月份开始活动,5月为盛期。成虫交尾后寻找新虫道在寄主体上产卵。一寄主体内可发育7~8头至10多头花绒坚甲幼虫。该虫资源丰富,在光肩星天牛发生区,可用灯光诱集,然后接种到被害国槐上,利用天敌进行防治。
(3)营林措施 积极营造混交林,可利用法桐、楸树、垂柳等阔叶树或雪松、侧柏等针叶树进行带状、块状混交,也可以单株间隔混交。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木个体和群体的抗性。
[1]钱茜,王玉秋.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安全的影响及防治建议[J].中国环保产业,2003,( 3)
[2]李东军.山东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对策研究技术报告(内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