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代购调查报告

代购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代购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代购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1918年9月,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2年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更名为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在继承《北直农话报》、《农话报》的基础上创办了《农学月刊》,校长郝元溥在发刊词中写到:“农学之设,欲人重农,法理既得,实施是从”[3]。现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见藏1~19期,除18期和19期间隔一年八个月外,其余均按月出刊。现见存的19期《农学月刊》出刊时间集中在1918年9月至1921年10月,共开设了论说类、著述类、报告类、农事丛谈、成绩报告类、调查类、试验类、学校行政类、农家余兴等10多个栏目,每期设五六个栏目。相比较《北直农话报》,在栏目内容上主要以论说类、著述类、报告类为主,在学术上由过去译介东瀛农学为主,转而引进西方农学,同时也有“农家余兴”类通俗栏目,可以应答质问。其交流互鉴、发表成绩、联络农者、助农事改良的初衷没有变,可以说月刊的规范性增强,已经初具现代农业科普类期刊的特点。如:“论说类”刊登了“世界四大养蚕国之比较及其将来”、“论农业不发达之原因”、“我国林业不进步之原因”、“农业为富强之母论”、“种植美棉说”等50多篇文章;“著述类”刊登了“夏秋蚕饲养法”、“制丝论”、“作物通论”等;“报告调查类”刊登了“法兰西农业教育记略”、“调查保定闫梁村银条菜报告”、“调查满城一亩泉之荸荠报告”、“赴易县造林实习报告”、“试种各树种子成绩报告”等;“学校行政类”刊登了“招生简章”、“招生广告”、“毕业生名籍表”、“公函件”、“决议案”、“致日本各场会之谢书”等。《农学月刊》第三期还以专辑形式报道16周年校庆暨农展会的情形。“”前后,全国农学期刊不过六七种,北方仅有《农学月刊》、《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杂志》(出刊3期)和《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丛刊》(出刊1期)3种,《农学月刊》也是当时全国农业高校唯一连续出刊的期刊[4]。因此,《农学月刊》不仅在中在农业教育、科技思想传播方面作用独特,也为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强调法理结合,增强指导生产实践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开设学校行政类栏目,介绍和宣传学校的管理政策、制度、重大活动信息,探讨学校管理,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河大农刊》、《河北农学丛刊》:研究农学,促进农业改良

1921年2月,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并入河北大学,改称农科。1928年7月,河北大学农科创设推广部,专事推行农业新法于乡间,12月,推广部发行半月刊《河大农刊》。至1929年8月共出刊14期,现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见藏2~10期。刊物不分具体栏目,每期刊登6~10篇文章,内容以论说、方法技术、成绩报告、校闻为主。如:“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方法———农家副业”、“甘薯之收益增进法”、“作物病之普通预防法”、“果品贮藏之要诀”、“劝各县提倡农民施用肥田粉”、“农场简章”、“气象观测月报”等等。在多期农刊扉页上刊有学校森林苗木价目表、农场售品所出卖物品价目表。其中,森林苗木包括合欢、侧柏、黄金树、美国白杨、橡树等19个不同年份的品种;种子包括果树、森林、花草、蚕种、桑种等60多个品种;所售农产制造品有番茄酱油、葡萄酒、果酱等。《河北农学丛刊》是河北大学农科农学研究会(当时共有会员68名)于1929年12月创办,系不定期刊物。内容分论著、译述、调查、讲演报告、质问应答、会事记载等。第一期见藏于南京图书馆,八开本140多页。任孟龄在发刊词中写到:“欲依照各种学理,体察本地情形,一一研究实验,俾渴望新学理新方法之农民,将此研究应用于实地,而对于农校之意义,亦不至于终于误解”[5]。在第一期刊物“论著”中刊登“人造肥料之研究”、“白僵病菌在蚕体内寄生之状态及组织病变之研究”、“蜂群屋外越冬法”等7篇文章,还配有照片和画图,论述详尽;“调查报告”刊登“定县东乡普通作物之调查报告”等3篇报告;“专载”中刊登“省政府令建设厅颁布的农业推广规程”、“农场工作摘录”等;“问讯”中登载了答复2个农友的一封信。

三、《河北通俗农刊》、《农民须知》:叙述科学事实,介绍农林技术

1931年9月,河北大学停办,农科改组为河北省立农学院。《河北通俗农刊》创刊于1934年12月,为季刊。院长薛培元在发刊词中写到:“叙述科学的事实和理论,以期促进农林科学常识;介绍科学的农林技术,以期普遍采用;披露农业现状,藉贡蒭议”[6]。现在国家图书馆见藏第一卷1~4期。刊物不分具体栏目,每期刊登文章14篇左右。现存4期刊物刊登的文章篇幅较长,见地深刻,不乏当时在全国很有名气的农学大家。如:当时被称为全国园艺三杰、园艺系主任谌克终教授先后发表“谈我国的园艺”、“果树漫谈”、“河北省果树的重要害虫及有效防除方法”等文章;农学系主任孙醒东、林学系主任邵维坤、育种专家杨允奎、化学专家余兰园等都纷纷撰文。每期《河北通俗农刊》上均刊有学校管理、行政类内容,现存4期中,分别刊登有:省政府委员梁子青在学院大礼堂的讲演稿———“河北省立农学院之使命”、“本院史略”、“本院过去3年度之经常支出决算报告表”和“本院暑期学生实习规程”。1936年6月,省立农学院《农民须知》社开始编发《农民须知》半月刊,免费发送、交流。以“增加农民知识,促进农业改良”为宗旨[7]。至1937年6月,共编发4卷24期,现国家图书馆见藏第二、三、四卷计17期。《农民须知》为32开本,每期20多页,主要刊登一些实用技术,文章短小精悍,深受农民和交流单位欢迎。如:江苏吴江县图书馆在回函中写到:“惠赠定期刊物《农民须知》,深纫厚意,当即陈列阅览,深得阅者赞许”[8]。当时,政府官员、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题词,宋哲元题词:图绘幽风;魏书香题词:稼穑领师;李书华题词:稼穑先声。《农民须知》也刊登学院杂闻类内容,包括院长的新年致辞等。同时《农民须知》社还在刊物上刊登启事,开展一些服务项目,包括:介绍简明农业知识;解答一切农事问题;代购优良苗木种子;代购各种农具;代购优良鸡种、猪种、蜂种;代购各种杀虫药剂;代购各种化学肥料,等等。

四、《气象季刊》、《河北农林学刊》、《园艺季刊》:研讨问题,相互砥砺

1932年3月,河北省立农学院气象观测所创办《气象季刊》,现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见藏1932—1936年出版的第一至五卷计20期。院长薛培元在弁言中写到:“保定有气象观测之记载自民国二年始。任斯役者,即本院前身之农业专门学校……本学院成立继续前功,以普及农用及增高效率为旨,以每日观测所得,刊印成册,汇为季刊”[9]。1913年气象观测仅有气压、温度、风向、雨量、湿度5项,1924年观测事项增至10多项,报青岛气象台、济南建设厅和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其总结果以年刊宣布。1933年始,《气象季刊》既刊有保定每月天气概况,又有详细记载每天各项气象数据的月报,并形成各要素变迁图,以利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1935年5月,河北省立农学院出版委员会创办《河北农林学刊》,不定期出版。现在国家图书馆见藏第一卷(创刊号)。学刊没有发刊词,主要发表学术著作,如:第一期发表了孙醒东教授撰写的“华斗花不孕情形之新发现”,杨允奎撰写的“对于平均数之偏差法一新公式建议”、“论数种测算试验误差方法之应用”,华兴鼐翻译的“棉及其亲属细胞之探讨”,路保青翻译的“雏鸡先天颤抖之遗传研究”等理论文章。1937年3月,河北省立农学院园艺系同学会创办《园艺季刊》,现在国家图书馆见藏第一卷第1期(创刊号)和第2期。园艺系主任谌克终在发刊词中写到:“以师生素日研究译辑之所得,汇刊成册,公诸社会,从此相互砥砺。俾资贡献,庶不致有负国人之殷望也”[10]。季刊16开本,每期130~160页,创刊号配有11幅园艺作物新品种插图,形象生动。主要刊登园艺科学研究、调查、报告和译著文章。在刊物封底还在有书、刊讯息,如:在第一期刊登了谌克终教授著作———《果树园艺学》、《果树剪定》的书讯。

五、结语

代购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海外代购 机遇 挑战

一、基于互联网的海外代购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日渐普及,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的海外代购业务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给我国的购物市场带了新的活力,也为电子商务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基于互联网的海外代购是从B2C电子商务模式中衍生的一个细分市场,现在也带有C2C电子商务模式的性质。通常是指海外代购商或代购人通过网络帮助消费者从境外购买商品,通过邮寄或者直接携带等方式带回国内,交付给消费者的行为。

目前,我国海外代购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专业代购网站,如美国代购网、乐淘日本代购网、洋码头等。第二种是个人代购店铺,最常见的是通过淘宝网、易趣网、微信平台提供代购业务。第三种是熟人海外代购。本文主要涉及前两种海外代购形式。

二、互联网海外代购市场机遇分析

(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与普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参与过网络购物的网民规模达到3.61亿人,较2013年增加5953万人,全年增长率为19.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数量如此庞大的互联网消费群体为网络海外代购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口基础。

(二)价格差异

由于关税、物流成本、汇率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产品在国内的销售价格与国外差异较大,如一个Jawbone UP24运动手环在中国的售价为1458元人民币,而在美国的售价为129美元(约合人民币799元)。另外,由于国外电子商务发展较早,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因而在图书、数码产品、护肤品等产品上折扣幅度非常大。还是以Jawbone UP24运动手环为例,相同配置的该产品在亚马逊中国站的折后价格为1127.6元人民币,而在亚马逊美国站的折后价格为54.99美元(约合人民币340.54元)。同时,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美元、日元等汇率不断降低,国内外同等商品价格差价会越来越大。

(三)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变化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已有高达32%的网友表示曾经有过海外代购的经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已经从追求“量”转变为追求“质”。以奶粉为例,由于国内市场中药品安全问题与食品安全问题较为严重,尤其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该行业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绝大多数消费者转而投向海外市场。以“奶粉”为关键词在淘宝平台进行搜索,销量排在前列的海外代购店月成交量基本都在2000件以上。在电子商务跨越全球的平台上,互联网海外代购实际消费者们提供了一个更多选择的机会,让他们不仅获得了心目中价优质优的产品,更加丰富了他们的消费选择。

(四)信息获取存在障碍

在国内互联网购物市场中,虽然有很多网络消费者存在潜在的海外购物需求,但是由于语言障碍而导致他们无法顺利获取海外商品的相关信息,这会导致他们无法了解商品的真实情况。通过互联网海外代购商,能够为消费者解决这一难题。

(五)降低国际运输成本

如果通过海外直邮,单个消费者的国际运输成本比较高,而通过互联网海外代购商则可以相对降低该成本。当代购网站或者代购人在进行海外代购时,可以将多个客户委托代购的商品放进同一张订单中进行采购,再由国外购物网站的配送中心按照订单同时配送这些货品,对于国内的消费者而言就可以分摊国际运费,极大降低了国际运输成本。

三、互联网海外代购面临的市场挑战

(一)国家逐渐加大对海外代购的监管力度

互联网海外代购由于其入境方式一般不通过正式的海关入境渠道,因而会造成国家税收损失。其规模越大,流失额越多。海关总署于2010年9月的第43号公告《关于调整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管理措施有关事宜》中取消了过去对个人邮递物品500元的免税额。新规定大幅提高了采购成本,这对采用从境外邮寄商品的互联网海外代购商造成了极大的打击。2014年8月,海关总署颁布了第56号公告《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加强对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个人的监管。部分海外代购商可以此为契机,进行良性转型。

(二)对国内相关企业造成较大冲击

网络代购以其价格低、质量优势、选择丰富等优势,越来越成为人们购物的常态,对传统零售企业以及其他相关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据统计,互联网上的海外代购卖家超过10万家,2013年海外代购的交易规模超过了700亿元,年增长率达到了58.8%。由于互联网海外代购业的蓬勃发展,无形中抢夺了传统零售企业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的部分市场份额,这固然会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与抵制。而网络海外代购目前尚且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业体系和信用机制,这并不利于其稳定健康发展。

(三)消费者权益维护难度大

消费者进行海外代购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风险:第一,货源真伪难以辨别。例如,今年年初曝光的10万余片韩国丽得姿面膜假货通过海外代购或海淘方式流入中国市场的事件。第二,是物流环节难以保证。海外代购涉及的国际物流时间较长、同时涉及两个及以上国家、监控难度大、影响因素复杂,商品在路途中被损坏或者被调包风险高且难以维权。第三,售后服务难以保障。大部分代购商或私人代购出于避税理由并不会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票据,这会导致当产品出现故障或需要后期维护时消费者难以维护自身权益。第四,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在海外代购业务中消费者大多需要通过代购方了解商品信息,有时会因为沟通不畅导致消费者在并不了解商品的情况下进行了购物。例如,由于国内外生产标准不一致,有时会出现国外市场上的家电产品在我国无法使用的情况。

(四)代购方面临诸多风险

对于代购方来说,虽然海外代购业务能获取较大收益,但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涉嫌偷税漏税、输入输出违禁品、走私、洗钱等法律风险。此外,汇率波动和市场价格浮动也会给代购方带来一定的收益风险。今年3月份由于香奈儿公司宣布上调欧洲售价,同时下调中国内地售价,幅度均为20%,这让很多海外代购从业者不得不对商品价格进行了调整,极大地压缩了利润空间。

(五)国内外企业加速争夺我国海外购物市场

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我国海外购物市场。在国内,阿里巴巴推出了“天猫国际”,京东、苏宁也都开设了“海外购”频道,这些电商企业的入局无疑会对海外代购商及私人代购们带来极大影响。另一方面,国外企业也都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纷纷采取各项措施吸引消费者。一些原先并不支持直邮中国的网站开设了直邮渠道,还有一些网站将支付宝纳入自己的支付体系中,这些措施加大了消费者直接购买的便利性而不需要借助代购。

(作者单位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雨轩.浅析海外代购的发展前景[J].现代商业,2011(11).

代购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1990年,麦当劳进入中国;

1993年,手机的数码通信开始服务:

1995年,双休日制度开始实施,互联网服务开始;

1997年,国外旅行自由化;

1999年,手机号码升级为11位数;

伴随这些变化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是经常被热议的“90后”。而现在最“老”的90后已经开始进入职场和消费市场,他们身上的各种标签正在被各种声音解读。但无论哪一种声音,都在试图提醒:90后正“来袭”,请注意!

网络生存

“每次电脑坏了,都有一种‘人生没什么是不能失去’的体悟。”1990年出生的江涛这样形容他和电脑的关系。

除了睡觉,江涛几乎都生活在网络上。“这让我觉得我一直跟我的同事朋友在一起。”在他的桌面上,有几种聊天工具都是自动登录的,只要电脑开着,他也随即上线。

除了日常需要电脑的工作以外,江涛觉得电脑更像是生活助手。“比如说很重要的一项,购物,我就觉得网络要比自己跑去买更加方便、便宜。”

身处上海的他,几乎每周都能收到来自国外的快递。海外购物让他尝尽了甜头。“很多人都会在一些网站上分享国外商品的打折信息,我在无聊的时候几乎都会过去看一眼。有些正在降价的电子设备几乎能以一半的价格买下来,而通过一些返利网站,还可以再打个折。”江涛分析。他甚至因为这项“本事”在公司召开过经验分享会,而彼时他还是个职场新人,“这种感觉非常棒。”

“即使是在网站上晒单或者是写用户体验,你也能得到优惠券或者打折,所以能买到更多便宜的东西。”江涛补充说。

除了电脑,他每天出门必备的是一台平板电脑和3部手机。“平板电脑看电影、看书的视觉效果比较好,手机屏幕终究太小。”他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消磨,大多依赖这台平板电脑,用于追美剧以及从英国网站上直接“借”英文电子书。

3部手机也有着各自的用处。由于手机上网流量收费比较贵,他专门准备了一部可以分享WIFI热点的手机,配有上网卡。这让他身上的所有设备始终能够连上网络。另一部手机上装着各种应用软件,几乎囊括全部的吃喝住行。“包括每天出门到公司需要走多少时间、乘车多少时间,都有记录。”最后一台手机则真的只是一部“手机”――直板黑白屏幕,专门接打电话,超长待机,耐摔。

这样的电子设备“武装”让他无时无刻不在网络上。“这样才能保持信息的通畅。”江涛说。网上搞笑的段子,他也几乎能够第一时间知晓。“不然不知道‘人艰不拆’、‘何弃疗’还怎么跟人交流?小伙伴们会惊呆的。”江涛笑着说。

在他的网络相册中,大多晒的是各种新买到的电子设备。“我经常买,玩一段时间后卖掉,再去买新的设备。这样总有最新的东西可以用,朋友们也都会向我询问买哪个好。”

伴随着网络生存的,是网络居民的语言。这些语言带有浓重的90后烙印。

“因为‘他妈的’太粗俗,TMD又太容易被看出来,于是我们开始用‘挺萌的’(TMD)来代替。”

当问及“如果一星期没有网络该如何安排自己生活”的时候,江涛回答:“你是凯丁吗?”(Are.you kidding?你开玩笑吧?)

随即他解释说,该这样回答:“不,我是西尔瑞斯。”(No,I’mserious.不,我是认真的。)

江涛并不是90后网络生存的特例。由CMI校园营销研究院和群邑智库联合发起的《互联网下的90后――90后大学生数字化生活》的调查报告显示:90后大学生平均每个月网上购物花费171元,而他们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是852元;86%的90后大学生会用手机上网,他们拥有的手机价格平均为1416元,平均每月手机费为64元。

世界主角

大量信息的输入让中国90后非常自信。“中国一线城市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已经与国际接轨。与国外的生活非常同质化”。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的首席研究员钟鸣说,“在中国,认为自己是世界主角的年轻人超过半数。”而在日本,有同样想法的年轻人只占约20%。

虽然是一代人,但是中国90后却跟国外同龄人有显著区别。

“我们发现,中国年轻人更加依赖网络,也更加渴求信息。”钟鸣说。

2011年博报堂集团媒体定点调查显示,18-22岁的中国90后几乎每天使用微博的人数比例是47%。只有13%的90后是不用微博的;而从日本的年轻人使用Twitter的频率来看,十几岁的年轻人中,仅有三成左右在使用,而每天使用者仅占14%,从不使用的占到了72%。

“正是因为接收了大量信息,见多识广,所以中国的青年人也更加自信。”钟鸣分析。

相较于日本的年轻人,中国的90后相对更加能够接受政治经济等话题。“他们并不排斥这样的话题。有时候共至也参与到社会公共事件的讨论中去,大多以一种十分幽默的方式解读。”钟鸣说。

2009年《上海青少年发展状况观察报告》结果也证明了这个观点,报告称,上海90后中大部分青少年具有国家意识,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有89.1%的受访者表示“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也乐于为社会服务。

让90后更加自信的,还有自己在家庭里经济地位的上升。“在中国,越是年轻人。工资越高。有的大学生,刚毕业的工资就比父母的工资还要高。因为中国的90后跟他们的父母相比,有更好的受教育机会,也有更高的学历。而在国外,青年人比父母工资高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他们的父母曾经跟他们一样有机会。”钟鸣说。

博报堂《从微博看90后的10个欲求》报告中,将70后与90后的微博内容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90后的微博特征是不加修饰地“晒”平时生活,想要与朋友熟人分享自己在做什么。总希望别人记得自己,换句话说,分享日常生活的一切,希望别人365天都记得“我”。

而博报堂Global Habit 2012年的数据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年轻人在“通信”上的花费所占比例更多;网络、电话交流已经是中国年轻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潜移默化地改变市场

即使是在二三线的地方城市,中国90后的特点一样存在。

在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实施的《年轻人意识行为变化的调查(地方城市版)》中的数据显示,即使在二三线城市,也有约半数(46%)的90后会分享“可以表现自我的内容”。

钟鸣把这种行为称为:“创漩”――创造漩涡。2013年,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出版了《创漩――生活者“动”察2013》。书中数据显示,在中国的地方城市,对于“今后时候继续分享可以表现自我的内容”上,55%的90后表示会继续分享。可见,即使在二三线城市。以年轻人为中心的“创漩”行为也可能逐渐扩大。

但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90后在信息使用和上还是有差距的。“我们也正在思考研究,地方城市的年轻人是否以一线城市年轻人的喜好为晴雨表。”钟鸣说,“对于时尚、个性的追求上,二三线城市确实参照了一线城市青年人的喜好。”

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的90后,都有一部分并不接受以年代为划分的归类。在《互联网下的90后――90后大学生数字化生活》的调查报告中,有20%的90后大学生并不喜欢被贴上“90后”标签,高年级的90后大学生尤其不认可这种称呼,不赞同的比例达到31%,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外界对他们的误解和过度解读。

然而,这个群体已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市场营销的手段和商品的设计理念。

2011年至2013年之间,大量品牌网店开设了自己的官网,甚至有自己的快递投送公司。一方面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可以买到当地没有的品牌商品;另一方面,“即使有快递费用,我也会选择在网络上购买,节省下的时间成本是无价的。”江涛说。

2013年6月,某饮料推出中国区新包装,包装标签除以往的商标设计外,还印上了诸如“文艺青年、高富帅、白富美、天然呆”等网络流行语。据悉,这是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多款印有不同昵称的包装产品。首批上市的产品选择了24个昵称,这些昵称均选用消费者耳熟能详、广泛使用的流行词汇,例如“文艺青年”“小清新”“白富美”等。而第二批产品或有更多新昵称上市。

据网友不完全统计,这些标签包括“闺蜜、氧气美女、喵星人、白富美、天然呆、高富帅、邻家女孩、大咖、纯爷们、有为青年”等十数种网络流行语,差不多涵盖了近一两年以来的所有网络流行称呼。

在钟鸣看来,“这就是改变。中国的90后年轻人代表着未来的消费力量,而他们追求个性,喜欢新鲜,好的广告创意就是要针对这些消费者的特点进行设计来吸引消费者。”

在微博上,关于此款饮料的新包装,记者搜索到约90万用户的晒图、转发和点评。

不追求“大成功”

刚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90后小杨并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进入到大企业工作,她选择了开网店。

她从留学的时候就开始受各路朋友所托,从国外代购衣服、包以及化妆品。“因为有些人是朋友的朋友拜托我带东西,结算起来为了方便,就直接在淘宝上贴出链接,这样钱就直接到支付平台,省了很多麻烦,所以就这样慢慢开始了开网店。”

这样的生活并不轻松。有时候为了搜集各种打折信息还得熬夜。“有一次我的货被海关扣住了,那可是价值几万元的包,我担心得几个晚上睡不着,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小杨说。

但是这样的生活也确实给了她想要的东西:“我可以经常去国外,以工作的名义给自己放个假;不用朝九晚五固定时间上班也能让我觉得特别自由,自己掌控生活节奏;学历只是个人修养的需要,没人规定高学历的人就该过模式化的生活。”小杨跟她的父母解释。

“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钟鸣说,他认为,对于成功定义的不同是90后一代人突出的特点。“从我们的调查来看,70后一代人,更注重财力和地位,以此来定义人生的成功,但是90后一代人更加注重自己的个性,认为这才是人生的成功。”

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关于《微博内容的分析调查》中总结:70后会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漂亮的场所、有档次的体验来分享;而90后则会不加修饰地把日常生活也上传到网上。“分享‘下午茶’和分享‘麻辣烫’,这是从炫耀的‘耀’到分享‘晒’的变化。”钟鸣说。

根据博报堂《年轻人意识行为变化的调查》中的数据。与70后相比,90后对成功者形象的理解上,“有钱”和“有地位”分别下降了4%和2%,而“有能力”和“有个性”则分别上升了1%和3%。

代购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陆居民;赴日旅游;旅游消费

一、研究背景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有助于扩大内需,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5年我国全年国内游客4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国内旅游收入34195亿元,增长13.1%。入境游客13382万人次,增长4.1%。国际旅游收入1137亿美元,增长7.8%。国内居民出境12786万人次,增长9.7%。其中因私出境12172万人次,增长10.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逐渐由境内转向境外。目前中国大陆居民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是港澳台地区和亚洲各国,其中,日本是中国大陆居民出境旅游的第二大目的地国。2003年4月,日本政府发表了旅游观光立国报告书,揭示了其入境游人数过少,出入境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通过降低签证门槛、为国际游客提供诸多便利政策等一系列立法改革措施吸引海外游客赴日旅游。从2004年~2015年,访日游客总数从613万人次上升至1973万人次,12年间总涨幅为221.6%;中国大陆访日游客数从61万人次上升至499万人次,总涨幅为710.7%。可见,中国大陆访日游客增幅远远超过访日游客总增幅。2015年,中国大陆赴日旅游人数首次超过韩国,成为日本入境游市场的最大客源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旅游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内外经济学者的关注。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主要在于其对华市场开发方面。如凌强对日本观光立国战略的背景及发展状况进行了解读,阐述了日本开发对华旅游市场的重要性,并指出开发对华旅游市场的关键在于提升中日两国国民之间的好感。吴新兰就2015年上半年的中国居民赴日旅游购物热潮现象进行了原因探析,认为中国游客为日本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利益,对日本企业及国民生活都带来了有利影响。但现有文献均缺乏对中国大陆居民赴日旅游消费的定量分析。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近年来中国大陆访日游客消费额、消费特点等指标走势的观察分析,揭示中国大陆居民赴日旅游对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影响,初步把握中国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特点,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中国大陆访日游客。研究数据来源于日本有关部门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年度报告书及白皮书,主要有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的2010年至2015年访日外国人消费动向调查报告书等。

研究方法包括:(1)定性研究法,查阅与日本入境旅游、旅游消费相关的文献资料,同时在互联网上搜集大众传媒对相关事件的评论,总结各方意见观点,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严谨。(2)定量分析法,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近年来中国大陆访日游客的有关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曲线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和统计建模。

三、研究结果

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的访日外国人消费动向调查结果,2015年中国大陆访日游客总数为4993689人次,旅行总消费额为14174亿日元,人均消费额为283842日元。根据汇率0.061折算,人均消费额折合人民币约17314元。

1.中国大陆访日游客的自然结构

从中国大陆访日游客的性别结构来看,55.2%为女性游客,44.8%为男性游客,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多10.4个百分点。从年龄结构来看,男女性游客的年龄分布略有差别,总体而言,除60岁以上的老年组外,各年龄段女性游客人数均高于男性游客;男性游客在30岁-39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其次是20岁-29岁年龄段;女性游客在20岁-29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其次是30岁-39岁年龄段。说明赴日旅游最受中国大陆年轻女性群体的青睐。

2.中国大陆访日游客的消费特点

从消费结构来看,中国大陆访日游客57.1%的支出用于购物/代购,17.7%用于住宿费用,14.9%用于饮食费用,7.7%用于交通费用,2.2%用于娱乐,还有0.4%用于其他消费活动。平均每人用于购物的支出为161973日元。在商品的选择中,购买率最高的商品前三类依次为化妆品/香水、点心类食品和药品/保健品/洗浴用品。购买率较高的商品中单价最高的商品前三类依次为相机/摄影机/钟表、服装(不含和服)/鞋/包和电器。消费者满意度最高的商品前三类依此为化妆品/香水、电器和服装/鞋/包。在购物场所的选择中最多的为药妆店,其次为机场免税店和百货中心。

3.中国大陆游客消费额变动情况分析

2010年以来,访日游客年总消费额由11490亿日元上升至34771亿日元,增幅为202.6%;中国大陆访日游客年消费额由2498亿日元上升至14174亿日元,增幅为467.4%。可见中国大陆访日游客消费额的增长幅度远高于总水平。不仅如此,2010年~2015年期间,中国大陆游客消费额占访日游客总消费额比例(简称消费占比)由21.7%上升至40.8%,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的排名;消费占比的年增长率依此为11.1%,2.5%,-21.3%,41.4%,48.1%,年平均增长率为13.4%。其中2013年中国大陆游客消费占比出现反常的负增长,主要原因估计与当年的中日争端有关。

代购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额居高不下,贸易不平衡状态愈演愈烈。引起我国贸易不平衡的原因众多,奢侈品关税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我国对进口奢侈品征收的高额关税使大量奢侈品购买力流向海外,加剧了我国贸易不平衡状态,因此取消或降低奢侈品关税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我国贸易不平衡状态。本文据此从政府、企业、个人的角度提出了取消或降低奢侈品关税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奢侈品关税 贸易不平衡 影响 策略

我国贸易不平衡状态分析

(一)顺差额居高不下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规模飞速扩张,对外贸易迅速发展。2004年至2008年,外贸平均增速为29%,出口增速高达30%(苗迎春,2009),我国2010年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然而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崛起,我国贸易不平衡状态却日趋严峻。图1显示了1978-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差额的状况与变动趋势。

1978年至2010年的32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历经几多起落,对外贸易差额呈现为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9年的小幅逆差阶段。这一阶段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贸易崭露头角,进口额虽然扩张较迅速,但是对外贸易总体仍呈现逆差态势。

第二阶段:1990-2004年的平稳顺差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出口呈跳跃式增长,对外贸易逐步转逆为顺。这15年总体呈现顺差稳步增长的趋势,除了在1993年出现逆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顺差。

第三阶段:2005-2010年的顺差剧增阶段。近年来,我国经济的空前繁荣也同时带动了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额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2007、2008两年的顺差额一度逼近3000亿美元的高点。

由我国对外贸易差额这32年来的变化趋势,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5年后,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急剧扩张,我国基本平稳的对外贸易天平陡然倾斜。

(二)贸易不平衡度突破“警戒线”

国际上判断贸易是否平衡,通常用贸易不平衡度来衡量,即用贸易顺(逆)差额与当年进出口总额相比,在10%以内的为基本正常,这个10%也可称为贸易失衡“警戒线”。我国2000-2010年的贸易不平衡度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2000-2004年,我国贸易不平衡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下,甚至在5%以下的低位徘徊,没有触及贸易失衡“警戒线”。2005年后,贸易不平衡度直线上升,在2006、2007、2008三年都超越了10%的贸易失衡“警戒线”,直至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出口萎缩,贸易不平衡度才重新回落至10%以下。

对外贸易良好发展以及保持适度的顺差,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工业化进程、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自2004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一直居高不下,导致贸易条件恶化、摩擦增多、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以及引起西方国家加大了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张琼、齐源,2008)。我国贸易不平衡的现状所带来的众多负面影响值得深思,因此揭示对我国贸易不平衡状态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之策至关重要。

奢侈品高关税对我国贸易不平衡状态的负面影响

(一)我国对奢侈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许中伟、卢司正,2008)。目前符合这些特征的国际上公认的奢侈品包括高档化妆品、高档时装、高档钟表、高档汽车、高档烟酒、高档皮具、金银珠宝等。

我国奢侈消费品主要源于进口,而我国出于调节国民收入、缓和贫富阶层矛盾等方面的考虑,一直以来在进口环节对奢侈品课征重税。一般来说,我国对自国外进口的奢侈品通常要征收10%以上的高额进口税(优惠税率),同时在进口环节还要代征数额不等的增值税及消费税(目前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的奢侈品)。2010年我国部分奢侈品进口税率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对奢侈品征收的优惠进口税率平均在15%-25%之间,而普通进口税率几乎都超过了100%,大部分奢侈品还要缴纳20%以上的进口商品消费税。奢侈品进口关税远远超过一般消费品。对一般消费品来说,优惠进口税率通常不超过10%,甚至为0%,普通进口税率一般不超过50%,最多不超过80%,且也有0%的情况存在。奢侈品关税与一般消费品关税的比较如图3所示。

从图3所示几类商品的进口税率的对比,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奢侈品关税的高昂。奢侈品进口关税率较一般消费品进口关税率普遍高出3-6倍,高档汽车的进口关税率甚至比普通汽车高出了10倍。我国对进口奢侈品所征收进口关税远超过其它国家(地区),比如香港地区一直实行奢侈品零关税政策。

(二)奢侈品关税加剧了我国贸易不平衡状态

我国有着巨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根据美国贝恩公司2009年的调研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奢侈品的市场规模达到了86亿美元,2009年则增长了近12%,达到9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5%,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张慧芬,2010),超越美国仅次于日本。虽然我国有着巨大的奢侈品消费能力,但是绝大部分的奢侈品购买力却流失到了海外,我国的奢侈品消费者更愿意直接出国购买或海外代购,而不是选择在国内的奢侈品专柜购买。因为高额的奢侈品关税直接抬升了奢侈品在国内的售价。一般来说,我国的进口奢侈品价格要比其它国家高30%至50%甚至更高。商务部的一个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海内外的差价,内地市场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1%。在如此高的价格差距下,我国国民出境购买奢侈品的热潮逐年高涨。据贝恩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收入较高的家庭有60%的奢侈品在境外购买,收入较低的家庭也有40%的奢侈品在境外购买。大量流失海外的奢侈品购买导致我国奢侈品进口的萎缩,进而减少我国的进口总规模,加剧了我国的贸易不平衡状态。

取消或降低奢侈品关税对缓和我国贸易不平衡状态的作用

(一)取消或降低奢侈品关税会增加国内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

取消或降低奢侈品关税将直接减少奢侈品进口商的成本,从而使奢侈品在国内的售价也相应降低。根据微观经济学需求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随着奢侈品国内售价的降低,我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会相应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奢侈品的进口,从而降低我国出口顺差额,缓和贸易不平衡状态。

(二)取消或降低奢侈品关税将使我国奢侈品购买力回流国内

由于境外奢侈品价格远比国内便宜,大部分国内消费者选择出国购买或海外代购奢侈品。通过取消或降低奢侈品关税,国内的奢侈品售价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回落,使国内外奢侈品价格相当甚至能在国内购买到比境外还要便宜的奢侈品,这样就可以使因为高关税而流出国门的奢侈品购买力重新回归国内,为平衡对外贸易做出贡献。

(三)取消或降低奢侈品关税可能吸引国外消费者来华购买奢侈品

取消或降低奢侈品关税可实现奢侈品国内售价的降低,如果国内售价比海外更低,就有可能吸引相当一部分海外消费者转而前往我国购买价格更为低廉的奢侈品。即使奢侈品国内售价无法因削减关税而降低到与国外相当的水平,也会吸引部分周边国家的消费者出于地理距离或者运费的考虑而选择来我国购买奢侈品,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我国不断激化的贸易失衡现象。

我国取消或降低奢侈品关税的可行性建议

(一)多部门联合起来,制定奢侈品关税政策

在取消或降低奢侈品关税方面,我国商务部一直持支持态度,曾组织专家研讨会讨论中国奢侈品消费的有关问题,期望通过此措施进一步繁荣我国的对外贸易。但财税部门却考虑到此举可能会影响国家财政税收而持反对意见,因此关于我国取消或减少奢侈品关税的政策文件迟迟没有出台。取消或降低奢侈品关税是牵涉到我国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重大举措,不仅需要商务部的努力,还需要国税总局等其它部门的配合。只有国家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全力支持取消或降低奢侈品关税,才有可能最终使之成为现实。

(二)奢侈品进口商调整进口商品结构,增强行业话语权

我国对进口奢侈品课征重税主要原因是:调节国民收入,缓解贫富差距;优化资源配置,将有限的物质资源引导到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上来,从而提高整体的社会福利。由此出发,进口商在降低奢侈品高关税方面要做的工作主要有:更多地进口大众化的中低档奢侈品,减少最顶尖奢侈品的进口;对那些占用过多物质资源、使用濒危动植物或稀缺自然资源的奢侈品要尽量少进口甚至不进口;奢侈品进口商向政府主管部门呼吁对奢侈品进口税取消或降低。

(三)消费者改变传统观念,重塑奢侈品消费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向来主张中庸,不提倡张扬外露。 但同时国人也很爱面子,喜欢用财富标榜自己,于是当下经济社会中存在着两股矛盾的影响力,表现在奢侈品消费上就是一方面逐步富裕起来的国人喜欢购买奢侈品来彰显财富与地位;另一方面国家对奢侈品消费采取抑制政策,通过对进口奢侈品征收高额关税来平衡国人心态。国人可以通过改变奢侈品消费观念来协调这一矛盾。如果国人都能够树立正常、合理的奢侈品消费观念,那么国家则不必再通过征税行为来调节社会矛盾,也就自然而然地能逐步达到取消或降低奢侈品关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苗迎春.中美经贸摩擦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张琼,齐源.我国贸易顺差结构、成因及国际比较[J].改革与战略,2008(12)

相关期刊更多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致富时代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农垦总局

海关与经贸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