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
调整我局档案工作领导组,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档案业务管理和建设工作。建立和健全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
二、加强档案业务学习,提高档案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首先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档案法》使大家进一步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档案人员要坚持经常学、自觉学、熟悉和掌握档案知识,增强依法治档的意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三、狠抓档案业务建设,使之达到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今年在档案业务建设上,要着力抓好4个重点:1.首先要制定出2020年档案工作计划,明确具体任务,目标和要求;同时,按照市档案局的要求,按时报送有关材料。2.加强档案基层设置建设,配齐所需的相关设施。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即:立卷归档制度、工作职责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保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学习制度、工作程序、查借阅档登记簿、报送统计登记簿等,形成档案管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4.做好省二级档案室建设工作。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1.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推进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让档案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有力举措。
2.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档案是一个国家文献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信息系统的基础。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有利于发挥信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比如,传统的纸质档案局限于记录文字、图形等信息,而现代化的手段能够使档案以声音、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全面。
3.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代化的管理和操作手段,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合理配置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数字化、系统化,拓展了档案的服务范围。同时,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在档案分类、查找、传输等方面优势明显,大大提高了档案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的能力,促进了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当前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县级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认识需要加强
当前县级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认识主要存在三种误区:一是部分县级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意识薄弱,认为档案管理现代化没有必要。这部分县级档案管理人员在以往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认为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足以应对档案管理事务,因此对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存在抵触情绪。二是不少县级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管理现代化等同于购置计算机、刻录机、微缩机等现代档案管理设备;而且在档案设备使用过程中,一些档案管理人员不会使用这些设备,造成设备闲置浪费。三是一些档案管理单位不够重视档案管理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问题上工作不到位。随着现代档案管理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涉及知识领域日益多元化,受县级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知识的局限,在相关培训跟不上档案管理现代化对人员知识技能的要求时,档案管理人员就难以利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档案资源共享度不高
档案信息资源是国家基本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否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是档案及档案管理工作主动适应新常态的重要举措。然而, 各级各类档案馆(室) 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化工作量大,而且专项经费缺口也大, 导致馆存量档案在信息化工作中举步维艰,馆增量档案信息化工作任重道远。
3.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相关标准有待改进
档案管理涉及的相关标准滞后、不统一,客观上影响了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一是档案管理相关技术标准滞后。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日益发展和运用,现行的档案整理、著录标准、分类方法及有关规定,没能及时跟上现代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当前云计算、云存储等不断被应用于档案管理领域,而档案管理对有关云计算、云存储的技术标准及规定并没有及时制定出台。三是档案基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欠缺。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档案管理部门业务基础不强,案卷质量较差,存在各类档案著录细则不一致,以及立卷、编目等规范不统一的情况,影响了档案管理效率。
三、县级档案局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有机结合
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内容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计算机作为全新的信息载体,能在磁盘和硬盘中建立电子信息档案,代替传统的纸质档案。此外,计算机还具有运算速度快、查找能力强、储存空间大等多项优点,因此,使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能显著提高档案工作的工作效率。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后,还能创建全面、综合、快速、有效的档案信息网络体系。通过档案信息网络体系能将档案信息资源上传至县级档案局官方网站,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查阅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如此一来,不但为县级市民提供了便利,还能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进而促进县级地区的经济发展。
2.培养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才
现代化的档案工作人员不但要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还应该不断学习其他相关的先进知识和先进成果,使自身能力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全面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能力,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能力是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能力,也是促进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业务能力较强,工作人员要将自己树立为“活档案”,才能更好地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第三,掌握专业的知识,由于档案工作中设计专业知识范围较广、内容较多,因此要求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的知识,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3.完善档案管理现代化标准
推进档案管理标准的现代化有助于档案管理工作真正迈上新台阶。作为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基础与前提,档案管理标准的更新要求档案管理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以及管理人员理念的更新。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档案信息的利用与共享更加便利化,利用网络进行档案信息的传输与利用过程中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这就要求不断建立完善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标准,根据标准进行针对性的档案管理改革建设,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深入可持续发展。
1 当前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1.1 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及利用制度较为缺失
新时期机关事业单位若想高效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充分借助科学化的规章制度以及完善的工作管理流程来进行。目前,各个部门自行处理内部事宜是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主要现状,各个部门依照实际所需资料自行进行查阅与相应管理,致使档案管理非但没有被充分的集中起来,还在各个科室中分散开来,实际管理中缺乏可以直接利用的高效制度作为主要实施依据。另外,信袋式管理模式依据在存在于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阶段中,实际采集、提取及有效利用信息的效率并不高,这也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不能科学、规范的开展。
1.2 硬件设施在实际档案管理中还不齐全
当前影响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流程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管理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导致的。部门事业单位没有及时的更新与经费投入对于之前构建的档案管理库房与管理系统,长期下去严重导致新时期档案更新与各项管理工作远远超过现有档案硬件设施运行水平。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所建立的档案室内部环境较差,且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如铁质结构的档案柜在长期使用用出现老化、生锈现象,没有较好的通风性,档案室管理中因缺少健全的防霉、防虫等安全管理措施,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一直无法提升上去。
2 新时期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实施策略
2.1 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将档案管理职责进行明确
一套健全的档案管理体系需立足于本单位档案管理发展现状上来进行积极构建,将各个管理岗位人员自身的职责?M行明确划分,所开展的各项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严格的依照建立的制度体系进行,这样可以确保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中,违法乱纪行为有效降低;严格遵循统一管理、管理分级化的原则来做好实际的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分级管理档案管理内部现存的各类信息,在具体实施分级管理中要依照规章制度进行,这样有助于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在机关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中,需将档案管理划定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内容,依据实际情况将档案管理日常工作计划详细的制定出来,并将规范管理小组在档案管理内部积极成立起来,这样在专业化的小组团队中依照所制定出的管理计划来按部就班的针对档案管理的各项事宜进行详细管理,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标准。
2.2 加强档案管理方式的改革升级
新形势下我国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当中,都会因检查各项数据信息以及不定期开展的治理、检查程序导致工作量增加,工作压力急剧上升,这样所采用的陈旧管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效率,还会致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丧失。例如: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就要其生产方式及各项管理工作内容的整改大检查中,会调取档案资料,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将重要的档案信息内容都录入到电脑中,构建完善的档案共享平台,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对档案分门别类的加以管理,当需要时可以及时的对以往数据信息进行查找及调取,并且可以促使监管质量所有提升。与此同时,为了增强档案信息的搜索效率,将档案信息记录的更加全面且完善,需积极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等新型设备软件工具,将档案信息赋予图像、文字及影音等效果,便于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及时查找,促使档案信息内容更加的丰富、生动,由此可以改进以往管理形式及方式,使单一的管理模式变得更具多样化,提升了管理质量。另外要定期的对各式各样的档案材料展开维护工作。基于目前各机关事业单位都开展信息化档案管理,构建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为此需采取数字化扫描、病毒查杀及在线病毒检测的方式进行统一维护管理,做好重要档案文件的备份工作,并予以妥善保存,这样既确保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由此节省了大量维护管理时间,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更为标准化、效率性。
2.3 档案案卷全面的实施精细化普查
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陈旧、没有使用价值的档案,一些早先纸质的档案制作较为粗糙,这样在实际管理中既占用了管理人员大量的处理时间,同时也占据了一定的档案管理资源。基于此,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中,可将有价值的档案内容进行保存,清理出一些无用的档案,若是机关事业单位已经构建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可直接在网上查出存放年限较长,且没有使用价值的档案直接删除,若没有及时备案,还存有纸质档案,则需分门别类的对档案进行清查,将没有任何存储价值的档案资料予以销毁,随后再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补充。
2.4 档案管理队伍构建
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更多都是从其他岗位下来直接上岗的,因此其自身对于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十分欠缺,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为此新时期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构建中,不光要求在岗人员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掌握牢固,自身的服务精神及档案管理能力也要有所提升。所外聘的档案管理人员要善于迎接新问题、新挑战,勇于摒弃传统管理思想,在实际管理中要同社会发展形式相看齐,管理理念要与时俱进,针对档案业务管理需不断的创新完善,要有质的突破;机关事业单位要定期对在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及专业知识的培训,结合单位经济实力及档案管理现状,聘请社会上一些档案管理专家就目前存在的档案管理现状进行有效讲解。根据市场化档案管理模式,将引进来、走出去的新型管理方式积极应用到现行档案管理模式中,促使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对工作流程尽快的掌握,熟练的操作各项档案业务管理;在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中,要切实的遵循完整、统一、效率原则,对于各项归档档案内容加紧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知识再教育培训模式要所有增强,在培训过程中促使其自身的档案专业知识及应用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全面了解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内容、数量、资料价值以及各种类别等专业知识,促使机关事业单位日后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以全面提升。
一、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利用率不高
在基层计划生育档案工作实际开展中,部门工作人员对国家计生工作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意识不到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的人口控制战略计划部署的重要作用性。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积极和热忱的工作态度,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没有挖掘档案的实际价值性,不利于上级部门决策的修正和制定。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收集效率较低,管理分散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乡镇和社区都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的计划生育管理制度,并具体分配了档案管理人员。但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章程、具体负责内容、考核评价方式等管理细节上的内容缺乏统一、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准则。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势必导致档案资料录用、搜集、开发利用等工作的效率偏低,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信息资料的整合度不足,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式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没有发挥档案管理工作在国家计生工作中的实际价值。此外,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缺乏科学、严谨的绩效评价体系,部门基层单位甚至没有将档案管理纳入考核范围之内,这就造成档案管理部门纪律涣散,服务意识性不强,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三)重管轻用,档案开发利用率低,档案工作硬件投入不足
首先,由于档案系统长期形成的封闭或半封闭环境的影响,许多档案工作者仍停留在“重管轻用”的观念上,档案收集了、管理了,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单一,形式陈旧,档案室设备、技术条件落后,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其次,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有些计生档案管理不符合档案保管的标准,档案管理设备陈旧,管理技术落后,虽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计生管理中被广泛运用,而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较少,基本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
(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从事计生档案管理的人员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表现为人员配备随意,流动性大,档案管理人员多是从行政、工会等部门转岗过来,而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较少,且存在着专业知识老化,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历偏低,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等问题,与时展的要求相差较大,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事业发展。另外,在行政人才培训中,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没有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平时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够,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缺乏创新和活力。
二、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具体对策
(一)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更密切的关系到人民的实际利益。因此,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档案所呈现的内容应客观、全面的放映地方实际计生情况。因此,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科学、严谨、服务国家、服务于民的管理意识。此外,还必须要求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能以位牟利,应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水平,就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地方应建立人口计生宣传与教育专栏,包括基层宣传栏、广播、手册以及网上教育宣传平台的建立。采取现场教学、经验交流、法律知识宣传教育、网络在线教育、技能竞赛、业务能力评价等板块实际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和业务操作能力,使基层计划生育部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
(二)理顺关系,健全制度,拓展档案的归档范围
建立并健全科学、现代化的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体系,以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理念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应与时俱进,创新档案管理措施,更新管理手段,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融入现代管理体系之中。同时,要结合我国计划生育管理战略规划的实际部署,适应的拓展档案的归档范围,加强相关内容的收集与考证是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内容。
(三)实现管理技能的现代化
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现代化、网络化将是发展的新趋势。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采用现代的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信息共享技术、网络平台交互系统势必成为其发展的新方向,从而档案管理的无纸化、数字化、高效化运行。这就要求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平台信息和业务操作技术,努力使自己成为具备掌握计生档案管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基层计生部分应做好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技能和水平。
(四)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档案;现代化;管理;基础工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2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的种类数量也在增加,给保管和利用带来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利用者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信息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能够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档案现代化无疑是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快速发展的动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建立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是要做好档案工作基础,将收集、整理、著录等一系列前期的档案资源进行计算机数字化处理转换,达到现代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技术要求。就目前而言仍有许多档案管理部门(档案馆室),出现基础工作做的不扎实、管理不规范现象,需要通过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来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1 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档案基础工作主要体现在档案的收集、鉴定、整理、编目、编研、销毁、保管、利用、统计与管理等方面,如果某一项做得不规范就会给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麻烦和不便,档案基础工作做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档案现代化的进程,笔者探究发现,目前档案馆室档案现代化建设参差不齐、问题较多,只注重保管、应付,效率低下,影响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1.1 档案的整理过程中分类不清鉴定不明
界定把握不准确,出现类别叠加现象。对档案的鉴定管理工作把握不清,如保管期限的鉴定、档案销毁的鉴定、归档文种的确定等。档案的分类甄别不清,是档案管理工作实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给档案的检索、利用带来困难。
1.2 卷内索引目录不完整,组卷、立档不规范
缺少规范化的卷内案卷目录要求,卷内文件目录文字填写表述不齐全,有的只有卷内目录,没有“卷内备考表”或者空缺档案号章,不标页码或标注位置不规范。组卷、立档文种、机构(问题)、责任者、时间等含混不清,档案卷脊与卷内标引发生冲突,含糊不清、相互混淆,给检索利用带来不便。
1.3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业务素质低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的质量,档案基础工作做的不好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够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档案工作人员缺乏较高的业务能力;二是缺乏掌握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技能要求;三是创新意识不强,管理意识停留在传统模式上。
2 加强档案基础的有效措施
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要求档案管理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组织协调、统一规范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为依据,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档案基础工作,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强化创新管理机制。
2.1 制订完善的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方案
档案基础要以《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为依据,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夯实的重点。首先,档案收集要完整齐全,从档案的历史沿革纵向角度看,要保持档案连续性。从时间节点的角度看,要保持档案的完整性。做到归档不遗漏、档案不会缺失。这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前提准备工作。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籍档案为例,学籍的立档要从其建校以来至今,历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学历过程都要进行归档中,并保持学籍档案种类收集齐全,历届所有学生不能出现空档现象。这样才能方便利用,精确查找,提高管理效率。其次,要特别注重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要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要求来做,注意规范文件的存储格式,不同文件要区别对待,做到不同格式的转换,以确保电子文件的完整和数据的安全,这也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前提。
2.2 组卷建档要规范
档案的规范化是一项系统工作,包括卷内文件目录的填写、归档案卷号的确定、件号、页码、卷内备考表、机构问题及责任者等内容,其不能出现页码不清、标题不清、目录不清的现象。要以《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为依据,实行规范化组卷、整理,同时立档也要标准、规范,为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管理做好基础性工作。
2.3 建立统一协调的组织工作机制
建立档案统一协调的组织机制是对档案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科学管理的有效机制,遵循国家有关档案管理规定办法,制定本馆的规章制度、办法,循序渐进科学组织、协调管理,不能因人而异。
2.4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档案管理的质量,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尤为重要。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需要培养具备复合型专业技能的档案管理人才,具备创新理念,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管理人员要做到基础业务扎实、技术能力强,能够熟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适应互联网及“互联网+”的发展需求,推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档案现代化管理中的基础工作是实现档案现代化的前提,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提高档案现代管理的水平,由计算机管理向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延伸,并向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拓展发展。这些现代技术工具为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打开了想象空间,如“智慧档案馆”的构建,“互联网+”档案的架构体系,都是档案现代化创新的工具。
3.1 档案现代化管理是档案基础工作的延伸
档案现代化管理是档案管理规划化的工作过程,是创新发展的要求,是档案基础工作的延伸。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现代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为此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是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3.2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夯实了档案管理的基础,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对档案的利用会越来越广,希望用快捷、个性化的方式获取对档案的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正好适应了这一需求。为此加快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推进档案基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4 结 语
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必须做好基础性工作,档案管理者要注重档案基础建设,运用计算机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档案检索、查找的效率。在当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快速发展之时,档案管理要不断创新,推动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毛白英.加强基础业务建设提高档案工作水平[J].档案与建设,2003(3).
[2]张欢.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与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2(17).
[3]张小青.加强基础工作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J].北京档案,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