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子牙镇子牙小学
闫雪
教学目标:
一、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记法和读法,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习活动,经历发现角、认识角、辨析角的过程,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等能力。
三、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记法和读法。
教学难点:
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角。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猜图形”游戏,今天图形王国里来了几个朋友,可是它们都戴了面具,你能猜出它是谁吗?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测的呀?说说你的理由。(预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那么你知道什么是角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角。你们想不想和角成为好朋友啊?角给我们出了三关难题,只要闯过就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大家有信心吗?(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实践探究,认识角。
(一)第一关
认角
1.抽象角的几何图形
师:(课件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等图片)这些物品上都藏有角,你能指出每个角藏在什么地方吗?(生上前用手比划,课件配合闪烁其中的角)
师:现在我把这几个角都请下来,(课件动态演示,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看,这几个图形都是角。
师:找一找自己的周围,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直直的(顶点和边)
师: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角和你自己所画的角,你能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2.
判断哪些是角?
生依次判断,并说明原因。
(二)第二关
画角
1.学生尝试画角。
学生尝试“自由”画角。展示学生作品。
2.教师示范画角。
(1)教师示范画角。
(2)学生练习画角。
3.学习角的记法和读法。
(1)师:为了把角表示出来,并且区别不同的角,在数学中规定了角的记法和读法。比如黑板上画了一个角,在这个角上标一条小弧线表示这里是一个角,并在它的旁边写上“1”,这个角就记作∠1,(板书记作:∠1)读作角1。(板书读作:角1)
(2)学生讨论“∠”
和“﹤”的区别。
(3)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取个名字。
4.标一标。
(课件出示)在下面的图中各找出三个角,标一标。
(1)学生独立练习。
(2)全班交流。
(三)第三关
比角
1.师介绍活动角并演示
2.小组讨论
怎样使角变大?怎样使角变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角的大小与边长有关吗?课件演示
4.得出结论
5.游戏闯关
三、总结延伸,深化角。
1、总结学习收获。
(1)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用这节课学到的有关角的知识介绍一下自己吗?
(2)儿歌记角。
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2、欣赏角的图形美
教学内容:教科书P4的内容,练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理解把一个数按每几个一份的分法,也用除法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初步学会把一堆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今天我们继续学法,再来学习一种新的分东西的方法,看谁学得快,学得好。
2、全班操作
师:把10根小棒,每2根分一堆,能分几堆?大家分一分。
(教师用电脑演示)
师:10根小棒,每2根分一堆,能分5堆,
二、新课
1、教学例4
师口述题意:8个O,每2个放一堆,能分几堆?
每个学生拿出8个O,每2个放一堆,大家分一分。
师:8个O,每2个放一堆,能分4堆,每堆同样多,这种分法也叫平均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法。
2、教学例5
1)出示实物,边出边让学生数,一共有几个。
师口述题意:有6个桃子,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师:分桃的要求是什么?
每盘放2个应该怎样放?
师演示。
指名让生分一分,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分了几盘?
2)学法算式。
师:有6个桃子,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3盘。也就是把一堆东西,按每几个一份来分,能分成几份,这种分法也用除法计算。
师:算式怎样写?
师:要份的桃子数是6,写在除号的前面做被除数;每2个一盘,也就是每一份是2,写在除号后面做除数;放了3盘,也就是分了3份,3写在等号的后面是商。
师:这个算式怎样读?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练的第1、2题
第1题
1)读题,帮助理解题意
2)填数、解题
第2题
1)出示算式
2)填数、解题
四、小结
(一)使学生初步知道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3以内的减法.
(二)使学生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三)初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减法的概念.
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课前准备
(一)教具:小女孩拿气球图、小鸡、小燕子图.2本画册、3支铅笔、2个皮球.
(二)学具:小圆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2,3的组成:
出示小黑板:
学生回答:1和1组成几?2可以分成几和几?2和几组成3?3可以分成2和几?1和几组成3?3可以分成1和几?几和1组成2?2可以分成几和1?
2.看卡片口算,并说计算方法:
1+1=
2+1=
1+2=
(二)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老师演示,学生回答.
老师手里拿着几本画册?(2本)
老师送给同学几本?(1本)
还剩几本?(1本)
(1)出示小女孩拿气球图:
引导学生看第一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
小女孩手里拿着几个气球?(2个)
再看第二图,提问:
想一想,这幅图是什么意思?(1个气球从手中飞起,女孩手里还剩1个气球)
请2~3名同学把两幅图完整地说一遍.(女孩手里有2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1个)
(2)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
师边指图边说:从2个里面去掉1个,求还剩几个?就是要从2里面减去1,用算式表示是2—l—1.(板书)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减法的初步认识”.老师板书课题.
师指算式中的减号说:这个符号叫减号(板书一减号)
这个算式读作:2减1等于1.(齐读)
(3)讲减法的含义:
提问:2,1和1在算式里各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2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1个)
提问:这1个气球是从哪个数里飞出的?
师说:从2里面飞出的,这2就要写在减号的前面,飞走1个,这1就写在减号的后面,还剩1个,写在等号的后面.
表示有2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1个.
指名(2~3人)把算式的意义说一说.
2.教学3-1=2.
(1)出示小鸡图:
提问:图上有几只小鸡?(有3只)
老师在1只小鸡外面画上虚线圈.
提问:这叫虚线圈,它表示什么?(表示去掉的意思)3只小鸡,跑了1只,还剩几只?
(2)练习说图意:
师说: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用三句话表达出来.(有3只小鸡,跑了1只,还剩2只)
自己小声练习说、两人一组说、指名说.
(3)用算式表示;
师说:大家能用三句话把图意说清楚.那用算式怎么表示呢?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
3-1=2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说:你们说得对!有3只小鸡,跑了1只,求还剩几只,就要从3只里面减去1只,(边说边指板书)所以用减法计算.还剩几只呢?(还剩2只)
指虚线圈问:这个虚线圈表示什么?(表示去掉的意思)
3.教学3-2=1.
(1)出示小燕子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然后启发学生看图列算式.
师问:你们能看图列一道算式吗?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3-2=1.
师问:你为什么这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老师要多叫几个学生说,对说得好的要给予表扬.
师问:原来有3只小燕子,飞走了2只,要求还剩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
师说:原来有3只小燕子,飞走了2只,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3只里面去掉2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小结(老师指图)刚才我们看到气球飞起.小鸡跑掉、燕子飞走了,求还剩多少,都是用减法计算.
提问:我们不看图,能求出2-1=3-1=3-2=这几道题的得数吗?
老师引导看数的组成:
指名说,怎么想的?
师说:同学们说得很好,以后我们在计算2-1时,可以想:2可以分成1和1,2减1等于1;计算3-2时,可以想:3可以分成2和1,3减2等于1,计算3-1时,也可用同样的方法.总之,要根据数的组成和分解来想得数.
(三)巩固反馈
1.摆一摆,算一算.
(1)摆出3朵花,拿走2朵,还剩几朵?
指名说算式:3-2=1.
(2)摆出3个圆片,拿走1个,还剩几个?
指名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老师用实物演示,学生用数字卡片摆算式.
(1)老师拿出3支铅笔,发给同学1支,还剩几支?学生摆出:3-1=2.
(2)老师手拿2个皮球,送给同学1个,还剩几个?学生摆出:2-1=1.
3.看图说图意.
提问:图中的虚线圈表示什么?
5.做拍手游戏:
老师口述算式,全班拍手表示得数.
2+1=
2-1=
3-2=
3-1=
1+1=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减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题用减法计算.认识了减号和虚线圈,会读减法算式.还会用3的组成和分解计算3以内的减法.同学们都学得很好,要继续努力.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减法的开始,在本单元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减法打下基础.课堂设计的安排是:
一、在复习准备环节,设计了老师手拿书本演示.目的是在新课前使学生对减法有个感性的认识.
二、三个例题的安排各有侧重,例1,通过指导看图,初步建立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的意义.知道算式中各数都表示什么.例2,重点渗透集合思想,知道虚线圈表示什么.练习用三句话叙述图意,为以后学习应用题铺垫.例3,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列算式.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牛顿是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竟能得到这般多彩的答案!很难说他们谁对谁错,甚至根本没办法说清。
这使我不禁想起了发生在小学校园里的一件事。在一堂自然课上,老师问孩子们:“春天是什么?”同学们个个胸有成竹地举起了小手,跃跃欲试。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的一个季节。”
“春天是花开鸟鸣的季节。”
“春天是冰雪融化后的美丽。“
“春天是春姑娘的妈妈。”
……
答案真是丰富多彩!
可是,老师又说了些什么么呢?“只有一位同学回答正确。其余的,把‘春天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个节气’抄二十遍!”
是的,老师是这样回答的。这是一场激烈的争辩后的唯一的总结语。孩子们按照他的话抄了,记了,而且以后再不敢“乱说话”了。难道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真的错了?不!那么错的是谁,该罚的又是谁呢?相信那位老师一定无法断定牛顿是什么,那他又是如何断定春天是“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呢”?是谁定的“标准答案”呢?我想肯定是教科书。我又想: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制造只会写“标准答案”的“机器”吗?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o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的内容及练习八中的习题。
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的平面图形。本册“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本节课中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角,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折一折、指一指、比一比、画一画等实践活动中认识角,使抽象变为直观。
学情分析:
由于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的平面图形,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来学习,同时教学时结合生动有趣的感性图片,采用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大部分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本节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
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
教学难点:了解角的大小变化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板、剪刀、图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热闹起来,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播儿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朋友起得早,正在校园做早操。”(课件出示“校园的早晨”图片)?(电脑出示红色的闪动的角)足球场的一角也有这样的图形(电脑出示红色闪动的角)。
生:在老师的提示和电脑的引导下观察课件。
师:你们认识它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都看到些什么?
生: 回答老师的问题(围绕“角”自由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创设和音乐的营造,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逐步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自然地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对数学意义上的角的研究,也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对角的认识情况。
二、探究引导,掌握新知
角的认识:
1、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角。
师: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教室里许多物体上都存在着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同学听。
生: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同学之间互说自己看到的角(按分好的小组进行)。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刚了解的角的特征从现实物体表面上找角,既巩固了对角的认识,又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育理念,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充分体验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课件演示学生说的四种实物:剪刀、三角板、课桌的角、黑板上的角)我们给它脱掉华丽的外套,课件演示从四种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
生:仔细观察,说说角是什么样的,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学生互相说后老师点名学生来说。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体会到“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有两条直直的边”,形成角的组成的表象。
(2)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庭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前来参加宴会。小朋友,快帮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学生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判断几何图形中有几个角,一是巩固对角的认识,二是为以后继续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坚实基础。
(3)看下面各图都有角,你知道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梯形有哪几个角?
小组内说,组内学生代表回答。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判断几何图形中有几个角,一是巩固对角的认识,二是为以后继续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坚实基础。
3、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1)我们从生活中找到了这么多的角,你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角?请同学们先动脑筋想一想,在动手试一试,用两个硬纸条和一枚图钉怎样做出角来?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谁愿意把你做的角来展示一下?有谁做的角和这个角不一样?还有不同的吗?(教师找多人展示,充分展示学生做的各种各样的角,但最后只留3人在讲台前分别展示锐角、直角、钝角。)
问:他们做的角一样大吗?哪个大?哪个小?
思考:怎样才能摆出一个大一点的角?怎样又能摆出一个小一点的角?(让学生转动手中的角,摆出大小不同的角。)
小结:看来角有大有小,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3)、老师也做了两个角。一个红角和一个蓝角(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你们觉得老师做得怎么样?猜一猜哪个角大?(课件播放动画:红角和蓝角)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观点。
小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使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中的角,同时引出对角的大小的比较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变化活动角,动态体会角的大小变化与两条边张开的角度有关系,为了突破“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难点,教师通过一小节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使学生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又增添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三、趣味创新,巩固新知
1、创作画。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礼物,你们瞧(课件出示角的创作画,有小草、五角星等),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
学生回答,激发兴趣。
用角创作出这美丽的图画,试试看,并相互说说都用了哪些角。
2、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42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42页第2题。
(3)完成教材第42页第3题。
学生练习,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练习练习题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用角创作画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关于角的认识我们今天只是进行初步认识,下节课还要继续学习它。
学生自由回答,谈自己的感受及学到的知识。
板书设计:
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先画定点,再在不同的方向上两条直直的线。
角的大小:角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教学内容,在准备此课前我就查阅了这课以往的教案,但都觉得过去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因为新的课程改革提倡的是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所以我在备课时,摒弃了以往从头到尾牵着学生学习的方法,设计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使用交流中,建立角的表象,从而丰富对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