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与研究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双语教学;影响因素;对策
双语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通过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能力。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与世界各国保持密切的联系,国际商业行为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行为。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商业行为,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
一、双语教学对于教学改革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意义
双语教学是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完美结合,它既向学生教授专业的外语知志和外国文化,又向学生传达了先进的外国研究现状。双语教学由于结合了两种教学目的和内容,因此对于加快教学改革和培养国际化人才都有着巨大的优势。
(一)双语教学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尤其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空间的距离。个人、企业和国家的行为很可能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知志,因此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学校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地。复合型人才精通外语,熟练使用电脑,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双语教学由于将外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中,学生不仅仅能够掌握语言知志和专业知志,更重要的是,熟悉了外国的思维、文化和社会。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会掌握新的研究视角、建构新的知志体系,利于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利于营造英语学习的互动环境,提高英语水平
中国的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直到大学,学习英语的时间近十年,而最终实际效果大多数收效甚微,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英语互动环境。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重英语知志的讲授,轻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英语考试的成绩,轻学生交际表达的需求。由于缺乏英语环境,学生基本不会使用英语,英语难以脱口而出,英语的口语水平提高较慢。中国学生的英语笔试能力强,而实际应用能力差,而双语教学恰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英语、练英语的环境。在这种互动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提高英语水平,双语教学是当前英语教改实验中凸现的一个新亮点。
(三)利于与国际先进理论和实践接轨
双语教学不单纯是英语教学和语言教学,语言是知志的承载体,在双语教学课堂中,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志库。学生通过外语这个媒介,可以了解国外原版的书籍、论文和研究报告,掌握国外先进的实践和理论。这种优势在金融课程、广告心理学等,起源于国外的学科更加突出。双语教学促进我国教学与国际接轨,成为国际文化和研究交流的媒介。
二、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由于双语教学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所以双语教学必定比母语教学给教师和学生的压力更多,其内容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局限。
(一)双语教学的效果受到学生外语水平的限制
学生是双语教学的主体和接受者,学生的接受能力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因此,可以说学生的外语水平是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虽然一直重视外语教学,但是外语教学一直是以考试为指挥棒,仅仅注重读写能力,从而忽视了听说能力。学生的外语水平因为各地区外语教学水平不同而参差不齐。在我国大学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首先使得双语教学课程设计异常艰难。学生由于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很难整齐划一。专业课程的教授通常是以系、班为单位,教师不可能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分班教学。这就使得教师教授同样的内容,学生却因英语能力的不同而接受的不同,课程设计变得相当困难。
其次,双语教学很可能打击外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增加授课难度。学生听说能力不高对双语教学产生语言障碍,加之双语教学一般都应用国外原版教材,这些教材内容丰富、新颖,阅读量大,能提供该领域最新的专业知志,但对于外语水平较差的学生,这些大量涌现而又完全陌生的信息恰恰成为他们阅读和理解的障碍,甚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增加了双语授课难度,极大地影响了双语授课目标的实现。
(二)双语教学的质量受到师资短缺的制约
在推广双语教学中,师资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实施。双语课程教学要求双语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志,还要拥有良好外语能力和扎实的教学能力。师资的能力和水平是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外语专业教师欠缺的是专业知志;专业课教师欠缺的是外语口语表达和思维。双语教学的教师一般都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这些双语教师绝大多数没有一年以上的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他们的英语能力并不全面,通常在词汇和阅读方面能力较强,但听力、口语方面却相对薄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仅
来自媒体或有限的阅读。师资对于外语和专业知志的难以两全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目前,高校双语教学师资可分为五类: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专业老师;有外语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经过双语教学培训的专业老师;外籍专业教师;网络课程中的双语教师。面对如此苛刻的双语教师标准,师资短缺成为意料之中的事情。2006年在苏州大学召开的高校双语教学研讨会上,全国70多所高校的150位教师、学者和教育部有关专家一起就推进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师资短缺是高校推进双语教学的最大瓶颈。我国双语教学的师资存在很多缺口,师资数量上的缺口严重阻碍双语教学的实施和推广。
(三)双语教学的设计受到教学模式的约束
建立完整的双语课程框架指导双语教学朝向规范、统一、明晰的体系方面发展,这是双语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虽然部分高校在改革开放初期己有一些课程采用双语授课,即“双语教学”。少数重点院校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知志层次都较高,“双语教学”起步较早,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不少专业课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外文授课,成功培养了不少双语人才,该校学生毕业时英语已达到八级水平,口语流利,能很好的与外国人进行交流。而清华、北大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但是这些早期的双语教学都局限在某些特殊专业上,一般是对外贸易、国际商务、国际管理等,而真正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化教育的全面覆盖各学科的“双语教学”是在近几年才开展起来的,现在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开始提倡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鼓励引进外文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但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教育部门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各校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性质、授课形式、采用教材和考核方式等各不相同,各校在双语教学的课程内容设计、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双语教学的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四)双语教学的内容受到外文资料的制约
双语教材是双语课程资源的核心外文资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制约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大学课程种类繁多,有些课程在一个学校仅有一名教师教授,编写双语教材是一个团队的工作,除了专业教师,语言方而还要邀请英语专业的教师。因此,自己编写教材的能力非常有限。
大多数老师愿意采用影印教材,相对原版教材便宜,学生愿意支付相应的费用。但影印教材基本是滞后国外最新版本四、五年,对于时效性比较强的课程而言,减弱了直接读原版教材能获得新知志的优势。不过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的科研,查找相应的英文文献作为补充。
对英语能力较差的学生,阅读英语教材是个障碍。是否给予中文材料补充,一直是双语教学中的争议。一方认为双语教学的魅力就在于读原汁原味的专业知志,辅以中文材料,无疑是让学生继续用中文学习,在双语教学中没有获得成长。另一方而认为,学生对语言理解都存在困难,又如何能掌握专业知识。二者的发出点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知志的效率,因此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本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规律,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鼓励他们在自己的能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五)双语教学的发展受到目标定位的阻碍
双语教学涵盖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其中掌握与应用外语以及专业知志是双语教学最重要的目标。然而在教学实践当中,经常有顾此失彼的现象,有的时候,双语教学变成了语言教学,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词汇和语法,而忽视了对于专业知志的传授和专业理论的讲解;另一方面,有的时候双语教学变成了专业课程,教师使用大量中文教授外国的研究和理论,而忽视了第二语言及其思维方式差异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双语教学目标的认志与定位狭窄还表现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的培养。与国外双语教学相比较,我们的出发点是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知志与培养双语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利用两种语言以掌握先进科技文化知志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对两种社会文化及其语言、思维习惯差异的熟悉与了解。忽视了对非本土社会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导致双语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一切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其所由产生的文化与社会的背景。因而,培养多元文化与对非本土文化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对语言与学科知志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双语教学的效率。
三、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分析
(一)因人制宜,循序渐进
外语在专业知志上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就达到理想的程度。因此双语教学在课程安排上,应注意它的延续性,使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双语课程的数量也应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语言的学习贵在坚持,重在应用,因此创建一个好的应用环境并坚持下去,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双语教学的方法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的过程中,从最初的部分英文板书,到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双语授课,循序渐进,应反映在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使双语教学具有连贯性和继承性。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英语从不适应、逐步适应,最后形成一个习惯,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对学生后续的发展,看专业文献、听讲座以及口语交流,都有很好的作用。这种良性的循环对提高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自我效能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不同学生的外语水平差异、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文化蕴涵等,可采用分班的教学方式,即根据学生的自愿和英语程度来进行分班,并在分班后,通过科学的调查问卷,分析学生的外语水平及教学需求,以此来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如国外经过长期的摸索和不断的改进总结出了几种较为成功的模式,即沉浸型双语教学,维持型双语教学和过渡型双语教学。
(二)增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引导与激励
师资问题是双语教学的重要问题,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制定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培养计划,选择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教师,可以采取赴国外短期语言培训或聘请外教集中培训的方法,培养一批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并能在课堂上流利自如地使用外语进行学科教学的教师队伍。其次,要注重引导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向指导者,把单向信息输出的课堂变成双向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以提供一个轻松、和谐的授课氛围,使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自己见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强和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基础知志的认志和理解,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为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双语教学的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所以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也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
(三)正确处理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关系
双语教育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他的科目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两种语言的目的。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既有专业知志,又有双语表达能力的各行各业高级专门人才,而不是单纯的翻译,正确处理好双语教学课程中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清楚地意志到,双语教学目的在于外语与专业知志的全面提高,即使学生真正领会与世界同步的现代科学知志,又为学生提供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学习专业外语词汇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侧重英语或由于担心学生不能理解,全盘中文讲授专业知志都是错误的。应理解二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学科之间的交叉和依托,也是外语教学对专业教学的支撑;其次,借鉴英语教学的方法,以双语教学课程为突破口,加快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教育国际化的今天,通过双语教学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四)原版教材,互动学习
一、实验的基本作法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45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兔的饲养、种甘蔗、种、生物防治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二、实验的成效
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260多名教师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探究──研讨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1993年11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57篇,其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13篇,有2篇论文参加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获省优秀课奖,60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过实验,除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教师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15%上升到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地方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一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自制学具被教学仪器部门推广。仅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小学生就撰写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和小论文800多篇,自制学具、标本几千件,40多篇调查报告和观察日记在省、市(县)一级刊物上发表。
(三)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实验点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在种植、饲养等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帮助农民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使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地处山区,临近的8个村都有煤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铁坪村却一个煤窑也没有,村里虽然也挖了几口矿井,但都没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实验教师在教学《能源矿产》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马河煤矿井下参观,学生对煤的形成、煤的地质环境以及开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们制定了考察铁坪村两座山的计划。通过三次课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小林湾这个地方的岩石层分布很有规律,岩石的颗粒粗糙、均匀、表面松散,一些岩石黄中带黑,夹有闪光的黑色物质,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叶的痕迹。学生根据这些发现,联系自然课本中关于煤的形成的知识,推想小林湾可能有煤。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学生们把采集的黑石头和黑土带到学校,做成煤块放在炉子里烧,发现重量减少了35%,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的情况写成《小林湾矿产资源考察报告》交给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视。1993年3月,村里请湖北省勘测院在这个地方进行勘探,证实这里确有丰富的煤。
这个学校的实验教师还把学生带到青峰寨上《植物与环境》这一课,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流传中的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当地农民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同学们把考察的情况和建议写成考察报告,交给村委。村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993年修拦沙坝七座,并在山边种植了根系发达的树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进一步流失。同学们还把这些情况向农民宣传,增强农民保护环境意识。
钟祥市张湾小学的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场,聘请技术员讲解植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在生物园进行柑橘过冬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学生及时把保护柑橘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帮助家长和邻近农民用科学的办法保护柑橘过冬。1992年冬季,邻近村因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柑橘树冻死了80%,而这个村仅冻死了17%。农民们说:“娃娃们帮了我们。”
新州县旧街小学实验教师带学生到生物园进行种植药材的实验取得成功,学生掌握了种植、管理半枝莲、舌干、白钱草三种中药材的方法。实验班51名学生有45名和家长一起在自家田地种植这三种药材,都获得成功,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舌干、半枝莲、白钱草、药用等药材。
枝江县东林小学的实验教师在生物园和学生一道进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黄杨,嫁接梨树苗的实验,都获成功,直接经济收入一千余元。他们及时把这些技术介绍给农民,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课文时,一些实验点的教师还聘请当地兽医和饲养员给学生讲解家禽、家畜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也能在家给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别是春秋两季鸡、猪瘟发病季节,学生还主动到农民家协助农民为猪、鸡治病,宣传预防的方法,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一些实验点的师生,还把在实验中总结的利用当地条件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科技兴农信息,编成“信息小报”,印发给农民,为农民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仅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的同学,1993年就自办“信息小报”8期,提供科学种植、饲养的经验和信息100多则。
以上事例说明,尽管自然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小学科”,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农村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改进教学,也是能为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
三、几点体会
几年的农村自然教学研究与实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观念的转变只有在教改实践中方能实现。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强化;素质教育
Optimizethequalityofeducationtostrengthenclassroomteaching
Zhangguorong
【Abstract】Forthetakeoffofthetwenty-firstcentury,therapid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ThecauseofeducationreformandinnovationandalsocomplywithHealth,forinordertoenhancethequalityofthewholenationforthepurposeofqualityeducation,nodoubtistotraintalentsofanewstrategicinitiatives,besuretostrengthenitsimplementation,whichmuststartwithchildren,schoolsarrestedeffect.Italsoallowsteacherstotheneedtooptimizetheclassroomteaching,asfaraspossibletohighlight"theleadingteachers,studentssubject"theroleofbilateral,soastoachievebetterteachingresults.
【Keywords】Optimization;Classroomteaching;Strengthening;QualityEducation
我校是一所县级中学,位于清水县永清镇。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我校差生在学生总数中的比例愈来愈大。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我校物理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我校对物理课堂教学的结构、方法进行了尝试改革。过去我总认为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教书”,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因此,教者和学者双方都觉得很累,教学效果较差。现在采用“细读、精讲、勤做、多练”的四步教学法,既突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边作用,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差生得到转化,优生于以提高,差生转化率达85%,优生提高率达40%,其整体素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现就教学中的具体的实践尝试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1.确立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
现代教育是从培养创造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而物理课教学更要全面具体地体现出其实验教育的功能,并发挥学习目标的导向性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整个教学的程序由课堂教学统一调配,教学的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一般分为五个部分:(1)对照目标预习理解;(2)精讲多练启发诱导;(3)做好演示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4)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其动力功能;(5)学生练习巩固。这五个环节可分步实施,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实施教学步骤必须着眼于素质教育
现行的实验性教材,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因此,它须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素质教育。以预习为前提,讲解为动力,把学生预习后的问题渗透在教师的讲解之中,使其融为一体。例如在《浮力》一章的首节课时,应先提问预习的问题;(1)浮力的概念:浮力定义,浮力的方向;(2)分析浮力的产生及其实质。其目的要学生动手、动脑。逐步养成自拟预习提纲,增强自学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本节课应突出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之差和下表面向上的压力总大于上表面向下的压力,这一关键性的重点和难点,既引出了浮力定义,又规定了浮力的方向,并表明了当物体所受合力一定时浮力不变。
总之,每节课都要抓住关键,注重重点,分析突破难点问题,形成教学梯度,以达到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教学目的。
3.做好演示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的许多概念和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来的,实验的成败,既关系着学生学习物理课的情趣,又关系着学生对其知识的系统掌握,因此,教师课前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必须做好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尤其是刚接触物理课的初中学生,有趣的物理实验更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创设一个有声、有色、有直观感的教学情境,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分析思维能力,把实验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归纳综合为理性认识,以完成认识过程中的飞跃,达到主观和客观的和谐统一。
4.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
学生实验是以演示实验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使其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的目标,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可分组实验逐人指导,从“认识”、“操作”、“素养”三个方面进行技能培养。教师必须在学生实验时以学生动手操作技能为重点,对各小组加以指导、检查、示范,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失误。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启发为前提,实验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
5.学生的练习与巩固
[关键词]:网络环境,整合,自主探究式,理论与实践研究
HighSchoolMathematicsonOne''''sOwnTeachingModeMheoryofProbingintoetc.andPracticeStudy
LUOKui-min
[Summary]Westructureandrelymainlyonstudenttentatively,Taketeacherastheleadingfactor,itprobesintotobeforthreadonthebasisofnetworkhighschoolmathematicsstudyingtypeteachingmodeonone''''sownofenvironmentonone''''sownwithstudent:"Foundthesituation--Putforwardthequestion--Probeonone''''sown--Cooperateonthenet--Testonthenet--Classroombriefsummary".Theexperimentstudyandaimatandprobeandpublishforacharacteristicofthetime,Moderninformationtechnologyandhighschoolmathematicsnew-typehighschoolmathematicsclassroominstructionmodethatcoursecombine,Inordertotrainthestudent''''smathematicsinnovativeconsciousness,initiativespirit,innovativeabilityandabilitytosolvepracticalproblembetter.
[Keyword]Theenvironmentofthenetwork,Combine,Theprobingintotypeonone''''sown,Thetheoryandpracticearestudied
一、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当我们步入21世纪时,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教育部审时度势,根据国家“十五”规划提出的基础教育战略目标和基础教育现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和措施。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指出:“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原因在哪儿呢?我们认为,主要问题在于,这些教改只注重了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教学模式的改革。甚至将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混为一谈。诚然,这些改革确实是很需要的,因为对推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这类改革的同时,却忽视了一个更为根本性的改革,这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
所谓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识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教学结构的改变必然会触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等根本性的问题,可见,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深层次的改革。
以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为典型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统治着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它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不难想象,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这就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的最大弊病。[1]
作为“研究型”教师,我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改实验,终于找到了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加以整合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构思
我们已初步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基于校园网网络环境下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课堂小结。“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流程图
三、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应减少一直以来对传递技术的过分关注,而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认知工具理论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应运而生的。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导、扩展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理或计算装置。前者存在于学习者的认知、元认知策略;后者则是外部的,包括基于计算机的装置和环境;它们都是知识建构的助成工具。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最理想、最实用的认知工具。[2]四、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
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中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如下:
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3、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它有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发明操作法等方法。
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4、网上协作: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时,必须注意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协作学习”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进行教师指导进行。
5、网上测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新一代高中数学网上测试和评估软件系统进行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多种形式的高中数学学习效果的评价。
我们集设计、修订、常模制作等网上测试和评估所需基本功能于一体,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等技术手段来辅助系统的实现,使系统真正成为辅助网上测试和评估的有力工具。为了使低分数段的学生有成功感,高分段的学生有激励作用,我们将测试题设计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达标级,按教学大纲要求设计;第二层次为提高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了分析层面的学习和变式练习;第三层次为优胜级,增加了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练习;第四层次为欣赏级,提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高考试题和数学竞赛试题分析与解答。6、课堂小结:或由学生做或教师做或师生共同做,或由学生写成小论文的形式来完成。必要时可以举行论文答辩:各小组推荐一人和教师组成“专家评议组”,由组长抽签决定答辩的顺序,各小组在答辩前,将小论文上传到服务器中指定位置。答辩时,先由答辩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介绍本组的工作(包括如何选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合作等),再由答辩者回答“专家”(教师或学生等)或听众就其工作的提问。由“专家评议组”进行评比,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成功参与奖”等四个层次进行奖励。
五、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环境——虚拟实验室
目前,我们初步构建了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环境——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室,它由硬件、软件、潜件三部分组成。
1、硬件:
我校校园网配有思科交换机、浪潮服务器、长城客户机、千兆主干100M到桌面等硬件设施,并将多间多媒体教室[①演播式多媒体教室(配有高配置电脑、投影仪、录像机、高性能DVD机、无线话筒、电子教鞭等);②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机房(配有服务器、教师机、学生机的局域网,安装了winschool交互教学系统)]、电子阅览室等连为一体。
2、软件:
我们在校园网络中配置以下应用软件系统:网络光盘资源共享系统、网络视频点播(VOD)系统、Internet资源共享系统、视频广播系统、屏幕广播系统、师生网络学习与创作的编辑系统、新一代高中数学教学软件系统、新一代高中数学网上测试和评估软件系统。
我们开发的“新一代高中数学教学软件系统---各种类型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⑴按照与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密切程度,将高中数学教学素材资源库分为最常用库、次常用库和扩展库三类,并配合方便、快捷、自动、智能的光盘和网络检索方法。
⑵建立短小精悍、符合积件组合平台要求的接口式的“高中数学微教学单元库”。
⑶建立高中数学虚拟积件资源库,供广大教师直接调用该教学资源网上的素材用于课堂教学。
⑷将各种资料的呈现方式进行归纳分类,设计成供教师容易调用与赋值的图标,形成“高中数学教学资料呈现方式库”。
⑸组建“高中数学教与学策略库”。将不同的策略方式设计成可填充重组的框架,以简单明了的图标表示,让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将不同的素材、微教学单元与不同的资料呈现方式和教学策略方式相结合,以产生“组合爆炸式”的效果,适应于各种教学情况;让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需要将不同素材、微教学单元与不同的资料呈现方式和学习策略方式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的探索和认知学习。⑹组建“工具软件库”(安装了方正奥思、Authorware、MicrosoftPowerPoint等工具软件与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Mathcad等数学实验工具软件。)
⑺组建类似于“傻瓜照相机”的特别适合于课堂教学使用的积件平台——高中数学积件组合平台。该平台的软件的基本特点是:
(a)无需程序设计。
(b)方便地组合积件库与各类多媒体和网上资源。
(c)面向全体高中数学教师和高中学生,易学易用。
我们开发的“新一代高中数学网上测试和评估软件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测验试卷的生成工具
测验试卷的生成工具有随机出题功能,可以为每个学生产生不同的试卷,以防作弊。
(2)测试过程的控制系统
系统主要完成对网上测试过程的控制,如在需要时锁定系统,不允许学生进行与测试无关的浏览,控制测试时间,到时自动交卷等。
(3)自动批改即时反馈功能
系统对测验提供了“自动批改即时反馈功能”,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内容。系统允许教师通过对一些问题加权,进一步控制测试环境。
(4)自动记分系统与智能系统
系统还提供自动记分系统,在学生作完测验系统自动判分之后,自动将成绩登录,进一步系统还可以自动提供反馈信息,自动建议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内容;再比如提供邮件分类系统,对发到教师课程邮箱的信件进行分类,自动区分哪些是学生递交的作业,记录学生递交的时间是否及时,再进一步提供智能系统,自动分析邮件内容,进行归类,或自动解答或提供给老师统一解答。
(5)测试结果分析工具
系统根据每道题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具体学生给出诊断,对下一步学习提出建议。该系统还可以根据考试测验的统计数据,运用教育评估理论分析题目的质量,如区分度、难度等。
3、潜件:
我们重视对研究人员和实验班学生的培训。研究人员以自学为主,采取专题培训、讲座、讨论和外出参加培训等多种方式,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思想,掌握教育实验研究方法;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方法和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软件开发方法。实验班学生由课题组成员和计算机教师共同进行培训,计算机教师负责培训学生电脑基本操作与输入法,我们负责培训学生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数学实验工具软件的使用。六、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创设情境”的策略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不同的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们理解性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口耳授受是不可能的。这就迫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技巧。本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以下几方面创设高中数学教学情境。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例如笔者在上“立体几何”导言课时,利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让所有立体几何图形都动起来”课件。
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例如笔者在上高二数学“正方体截面”课时,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正方体截面”课件,积极参与活动,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屏幕上浅蓝色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在一个正方体中,类似于这样的三角形有几个?”,“如何截正方体才能得到正三角形?”,“上述三角形截面之间有何联系?”,“用一把无比锋利的刀猛地朝一个正方体的木头砍下去,它的截面将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另外,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3、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贝弗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
关键词法定计量单位物理教学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形势的不断发展,我们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已经十分频繁,恢复我国在国际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中的合法地位的时刻即将来临,只有保证国际间数字表示方法的统一和计量单位的科学统一,才会有更广泛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国际合作与交往。国家的繁荣昌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抓住机遇,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其中包括认真执行法定计量单位(SI)。计量单位的统一是一项共同目的的国际事业,尤其在科学、技术、文化、贸易高度发展的今天,贯彻国际统一的法定计量单位更显得紧迫与意义重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已于1985年9月6日通过,198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与此同时,我国制订了GB3100—86《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1—86《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3102.1—86《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以及有关力学、热学、电学和磁学、光学、电磁学、声学、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等学科领域内的各种量和单位的强制性国家技术标准共十多项,并已宣贯实施。这些标准在我国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与试验,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近些年出版的书籍、期刊、报纸及教科书中,已广泛准确地运用了国际单位制(SI)。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数千年的生产、科研和文化活动中也形成了自己固有的计量单位,如市尺、市斤等,同时也引用诸多国外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如米(m)、埃(A,1A=10-10m)、尼特(nt)、毫米汞柱(mmHg)等等。在大量的计量单位中,部分量的名称、量的符号,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与国际单位制(SI)的规定不一致,不统一,为了认真贯彻和实施SI制,1984年2月27日我国国务院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计量单位的命令》,对我国历来使用的计量单位分为;1.法定计量单位(SI单位);2.非国际单位制的单位;3.应废除的常见计量单位。这是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以利生产、贸易、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实施技术改革的重大措施之一。
我国已宣布废除的常见计量单位主要有以下一些:长度量的单位名称“(市)尺”、“费密”(1费密=10-15m)和“埃”,以及“埃”的单位符号“A”(1A=10-10m);质量的单位“(市)斤”;面积的单位名称“靶恩”和单位符号“b”(1b=10-28m2);加速度的单位名称“伽”和单位符号“Gal”(1Gal=10-2m/s2)”;重力的单位名称“达因”和单位符号“dyn”(1dyn=10-5N),以及“千克力”或“公斤力”,及其单位符号“kgf”(1kgf=9.80665N),还有“吨力”及其符号“tf”(1tf=9.80665×103N)”;压力、压强、应力的单位名称“巴”和单位符号“bar”(1bar=105Pa),尚有“标准大气压”和其单位符号“atm”(1atm=101325Pa),“工程大气压”和其单位符号at(1at=9.80665×104Pa)和“毫米水柱”及其单位符号mmH2O(1mmH2O=9.806375Pa)。
作废的有:(动力)粘度的“泊”和其单位符号“P”(1P=0.1Pa·s),运动粘度的单位名称“斯”(托克斯)和其单位符号“St”(1St=10-4m2/s)。能量、功和热和单位名称“卡”(路里)及其单位符号“Cal”(1Cal=4.1868J),以及单位名称“尔格”和单位符号“erg”(1erg=10-7J),单位名称“千克力米”和单位符号“kgf·m”(1kgf·m=9.80665J)。光照度的单位名称“辐透”和单位符号“Ph”(1Ph=1041x)。功率的单位名称“(米制)马力”和磁通量的单位名称“麦克斯韦”及其单位符号Mx(1Mx=10-8Wb)。磁通量密度和磁感应强度(B)的单位名称“高斯”及其单位符号“Gs”(1Gs10-4T)。磁场强度(H)法定计量单位是“安[培]每米”,单位符号是“A/m”,而原来使用的单位名称“奥斯特”和单位符号“Oe”(1Oe(1000/4x)A/m)已经作废。放射性活度(A)的单位名称是“贝克(勒尔)”,单位符号是“Bq”,而原来使用的“居里”及其符号“Ci”(1Ci=3.7×1010Bq)已经作废,不再使用。吸收剂量(D)的SI单位应该是“戈(瑞)”,其符号应该是Gy,而原来使用的单位名称“拉德”和单位符号“rad”(1rad=10-2Gy)已经作废。剂量当量(H)的单位名称应是“希[沃特]”,单位符号应是“Sv”,而原来使用的单位名称“雷姆”和单位符号“rem”(1rem=10-2Sv)已经作废,不再使用。照射量(X)的原单位名称“伦琴”,单位符号“R”(1R=2.58×10-4C/kg)则用“库仑每千克”及其单位符号“C/kg”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