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考历史论文

高考历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考历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考历史论文

高考历史论文范文第1篇

一、紧扣课时中心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材与老教材的编排不同,它是按照专题形式编排的,既然是专题就肯定是围绕某个中心的,我们在进行情境教学切忌偏离甚至远离课时中心。如《运动》,此课的课时中心在导语中已阐明的比较清楚: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我们在讲课时必须紧扣这个中心,正确定位在民主革命中的先驱地位。如果说过多地讲述的经过和失败的原因,这明显是偏离了课时中心,那样的课肯定是失败的。

二、优化三维目标

紧扣课时中心可以说是情境创设有效性达成的前提,接下去我们要考虑的是在紧扣课时中心下的具体情境创设。我们都知道,新课程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这种课程目标和课程特点必然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三维目标是否已经达到优化。

我在讲授科举制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隋炀帝大业元年某日凌晨(公元605年),都城长安各地张贴了一张新告示,引来了不少百姓的围观。告示上写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表皇恩浩荡,特开恩科,设明经、进士二目,上至皇亲国戚,下至三教九流,一律分科取士,择优录取。钦此!”同学分组合作探究:如果你是当时的士族地主、庶族地主、平民百姓,你会分别抱以怎样的态度。

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分组合作探究的互动展开,学生既掌握了科举制度的意义这个知识目标要求,又学会了分角度换位思考的能力目标要求,还在集体探究的活跃气氛中培养了集体合作感和荣誉感,情感态度价值观也相应得到了提升。所以说,有效的情境创设有利于课堂三维目标的生成。

三、锁定时空要素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感觉到,教材中的某些内容较抽象,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不论是教师或是学生都会觉得枯燥无味,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这一节内容时间跨度太大,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一直讲到了清朝,学生很难在这么快节奏的时间跳动中定位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生硬地跟着老师的节奏而“疲于奔命”,更不用说自身素质的提高了,对于这类教学内容,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就必须首先锁定好时空落点了。

时空落点指的是时间、地点、人物要素,不管历史离我们有多遥远,她必然发生于特点的时间特点的地点中,与特点的人物相联系。我们如果能锁定好时空落点,整节课就会豁然开朗了。

我在讲授《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时把落点定在了汉武帝身上,以汉武帝为突破口创设了“汉武帝和诸大臣宫廷辩论”这样一个教学情景,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原因、表现和意义。

四、创设核心问题

问题的有效设计是情境创设的关键,好问题一个就够了,一个好的问题既紧扣了课时中心,又优化了三维目标,更重要地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了挖掘,从而更加实效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我在讲授《美苏争锋》时以古巴导弹危机为突破口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1962年10月16日,美国白宫总统办公室就古巴导弹问题召开了一次最高军事机密会议。肯尼迪总统就如何处理导弹问题咨询了几位将军。最后达成两派观点:一派主张武力解决,另一派主张和平解决。思考:就当时美苏时局来看,如果你是肯尼迪,你会听取哪派观点,为什么?

高考历史论文范文第2篇

[最规范的文秘资料网-文秘站网--写材料的都知道!]

阿兰是一位26岁女性,某公司的秘书,她一共在我的咨询中心做过6次个别咨询和15次团体咨询。阿兰出生在大西北,十几岁时,随父母举家迁到北京。十九岁时,她曾因学业中的困难感到焦虑、抑郁,并在她所在大学的咨询中心做过几个月的心理咨询,但疗效不佳。大学三年级后阿兰退学了,开始做一些秘书工作。到我们这接受咨询时她正在一边工作一边参加自学考试。

由于阿兰相貌非常出众,早在中学和整个大学期间就有众多的追求者,并且,她曾与一个男同学同居过几个月。她说,尽管和男朋友在一起也感到很愉快、很高兴,但是好像在性与情感方面并不是特别的满足。此外,她抱怨,当在学校里遇到困难或感到心烦时,男友对她并不关心同情,也不愿意为他们关系的分歧做任何努力。当她因同样的原因,在痛苦和泪水中与最后两个男朋友分手后,她最终感到跟男人在一起就象跟石头在一起一样,得不到情感交流和沟通。

大学二年暑假,阿兰参加了学校旅游协会组织的一个“女生夏令营”,发现与女性朋友在一起时要比与男性高兴得多,能让她体验到更多性和情感的满足,而且她的确与一个女同学建立了性关系。尽管这个关系因为她又去“调戏”别的女性只维持了几个星期,但是她开始明确地意识到:她的情感与更多地与女性联系在一起。去年,她和一个叫阿紫的女护士确立了比较稳定的性关系,并且不久前她向父母公开了这件事。父母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严厉禁止她们的这种交往。由于阿兰仍我行我素,父母感到非常丢人,一气之下告诉她,绝不允许阿紫进家门,阿兰从原来的掌上明珠一下变成了眼中钉,并且,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现实困难,因为她目前的工资很低要靠父母的资助补贴生活、完成自学考试。

阿兰到咨询中心来的主要原因是:她时常为公开同性恋后的结果和担心能否完成学业而感到焦虑、沮丧。她对咨询也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她担心咨询师会像她父母一样认为她变态;另一方面,她又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她,解决她的困难,从困境中把她拖出来。咨询中,消除了她上面的顾虑后,阿兰列出她希望咨询能够达到的目标:

1、能更好地处理因同性恋给她带来的各种麻烦;

2、增强学习上的自信心、能顺利的完成她自学考试;

3、减少因沮丧造成的暴饮暴食、体重超标;

4、消除过低的自我评价。

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在第一次会谈的剩余时间里我用表格的方式(如下)向她简单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RET)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诱发事件A

父母不让我和阿紫交往

不合理性信念B

一般的不合理信念:我必须得到赞同。

具体的不合理信念:

1.他不能用否定的态度对待我。

2.他们那样做,对我来说是糟糕至极的。

3.他们那样做,说明我是不好的。

一般的不合理信念:我必须感到舒心,必须得到公正对待。

具体的不合理信念:

1.我的生活不应该有这么多困难。

2.他不应该不公平地对待我。

3.他们这样对待我简直不是人。

4.我不能忍受这件事。

情绪及行为上的后果C(非功能性的)

情绪表现:沮丧,自我贬低

行为表现:回避,退缩,过食,牢骚,焦虑,气愤。经常与父母和情人发生冲突,工作拖踏,过食。

表格中包括了她的感受、信念(对事物的态度、想法)和行为。我把这个表格让她带回去,以期使她看出,她的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及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系。我向她强调:她可以尝试把所有问题,都用这种表格的模式划分成三部分即诱发事件A(如:社会对她作为同性恋者的态度、学习压力、过食等)、信念B(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和结果C(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

此外,我向阿兰解释,会谈后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部分,对自己的信念的思考、检查越认真,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我还强调:咨询的目标不是要消除所有的负性感受,只是学会使感受与事件相一致相符合,消除过度的反应。

阿兰的第二次咨询中,重点主要集中于两个不同的问题上:对父母不认可她的情人,认为她变态感到极端愤怒;及因工作拖拉受公司领导的批评感到非常不满。从分析阿兰主要的非功能性情绪、认知和行为入手,经过双方的协商修订了阿兰咨询的目标。

行为目标:

1.学会以更有效地方式与父母及其他反对同性恋者沟通,而不是以敌对的、挑衅的方式对待他们。

2.纠正完美主义倾向及由完美主义而产生的对学业的过高要求。

3.纠正过食现象,降低或至少维持目前的体重。

情绪目标:

1.降低她在学业和社会困难(因同性恋而遭受的困难)方面感到的沮丧和无助感。

2.降低由人们对同性恋所持偏见而产生的愤怒。

3.降低因工作中的困难而产生的焦虑。

认知目标(须予以纠正的靶目标):

1.“我不应该总是面对这么多困难,生活不应该如此艰难”(如:我父母不应该阻挠我的爱情;老师不应该总给我布置这么难的作业;一边工作一边读书,钱又挣得这么少,这太可怜了;我的情人不应该在我很累的时候提出额外的要求)。

2.“社会和家庭必须认可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我必须总是写出出色的论文,假如做不到我就是不好的,说明我不聪明、太笨)。

3.“因为我过去的生活一团糟,未来肯定也是这样,我没有什么希望了。”

阿兰:把世上的不合意、不公平视为糟糕至极(这导致了她的愤怒和挫折感)。或当自己的行为不 能得到认可、接受时,她也认为那是糟糕至极的(这导致了她的沮丧)。其实,这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即“糟糕至极”,这也是阿兰各种不合理信念的核心之一。在第一次咨询中已经对病人讲过,可以把她的任何问题都放入ABC模型中去分解,找出介于情绪和行为之间的信念是什么。第二次咨询我们开始了这个具体工作,以下是第二次咨询中的对话节选:

C(阿兰):我父母坚持让我参加表哥的婚礼,我说,除非阿紫陪我,否则我是不会去的。他们非常生气,我们为此几乎两周彼此没有讲过话,现在我觉得很内疚。

T(咨询师):你的情人被排除在家庭活动之外,你感到很生气,我是能理解的,你还有其他的感受吗?

C:是的,还有觉得非常沮丧。好像无论我做什么她们都不满意,我已经厌倦了总是这样挣扎着生活。

T:当父母要求你参加表哥的婚礼,并禁止阿紫同去时,你在想什么?

C:我都26岁了,他们无权告诉我可以带谁去出席婚礼,他们应该支持我自己的决定。

T:你是不是认为他们“没有权力批评你”的背后是“不应该批评你”?

C:他们就是不应该么!你是不是打算告诉我,他们批评我是对的,是件好事?

T:这当然不是好事,对你来说这是很痛苦的!我想你非常希望与阿紫关系被家人接受,不希望和他们处得这么僵,是吗?

C:是的。

T:那让我们做一个小的练习好不好?

C:可以。

T:假如你认为是希望与他们处好,而不是觉得他们和社会必须接受同性恋这种现象,或不觉得不被接受对你来说是件可怕的事,那么你的感受会怎样?

C:我还是不喜欢这种情况。

T:当然,你没有理由喜欢这种情况,我猜你仍会觉得失望和受挫,但不再是愤怒或沮丧了。但是,当你把希望你的家庭不去阻挠你的爱情变成他们必须不能阻挠你的爱情时,通常会感到愤怒、懊恼,而这些情绪又往往给你和家庭关系带来更多的麻烦和冲突,还使你为此感到内疚。

C:是的,每次我都特别烦,他们就把这作为进一步的证据,说我不正常,说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搞同性恋的原因。

T:所以,我们可以试着谈一谈你的“应该”和“糟糕至极”。看一看会不会有不同的发现。首先,有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人们不能持有偏见?

C:很多人对很多问题都有偏见,我想没有法律禁止偏见。但是偏见的确很可怕,它能使人非常痛苦!

T:是,偏见是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但是控制偏见比漠视或容忍这些偏见要难得多。偏见与死亡相比哪个更可怕?或说偏见给你带来的痛苦是不是最严重的?

C:也许换了您,可能不会象我一样,但他们向我和阿紫施加压力时我真的不能忍受了。

T:很自然,你不喜欢这样,但是没有理由说你应该象现在这种样子。而且你也正在忍受着你所谓不能忍受的事情,现在我们要做的,只是学会怎样痛苦更小地忍受它。

C:可为什么非要我改变呢?是我们父母又固执又烦人啊!

T:对,我也认为如果他们不固执,不让你心烦,完全接受你是最好的,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控制世界、控制别人。他们可以愿意也可以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但是,如果你通过改变自己对别人的过分反应,第一,可以使自己的感受好一些,第二,可以有机会让他们更认真地考虑和容忍你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或至少不会因为父母拒绝接受你与阿紫的关系而对他们大嚷大叫,这样他们就不再有进一步的证据指责你不正常。(暂停一会儿)来,让我们在做个小的练习,这个练习叫“合理情绪想象”,请闭上眼睛想象你与父母正在吃饭时,他们责怪你带阿紫出席表哥的婚礼,你感觉非常心烦非常生气,对你的父母非常恼火,并感到做一个同性恋者怎么这么难!能想象得出吗?

C:能,太能了,这个场面跟昨天晚上发生的情况差不多,我非常沮丧、气愤、心烦!

T:好的,继续闭着眼睛,想象相同的情绪,但是,只让自己感到受挫、失望而没有沮丧和愤怒……,继续想象只是对他们的行为感到不高兴,继续想象……你是能够想象出来的……。

C:(大约两分钟后,睁开眼睛)这很难做,不过你说的情境我最后还是想象出来了。

T:好的,你做的很好,你是怎么想的?

C:我告诉自己,我不喜欢他们对待我的态度,但是他们非常困执。不过,尽管我不喜欢,我觉得还是能够忍受的。正如您上次的说的一样,这情况对我只是个困难,但算不上灾难,现在我好像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了!

T:你做的非常好,假如你不仅在想象中而且在现实中也对自己说这番话,那你就可以大大地减少自己的沮丧和愤怒,当然,我想你可能仍然会体验到一些负性的感受。你说过你并不认为同性恋是缺陷或病态,如果你非常坚定地相信这一点,你还会不会对别人的不接受感到极端气愤呢?是不是别人的批评让你觉得自己是有缺陷的、是病态的呢?

C:从某种程度上您说的是对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拒绝接受你、都反对你,要想感觉良好太难了,难道我们不需要别人的接受和认可吗?

T: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被喜欢、被接受,尤其希望得到对自己很重要的人的认可。否则,就会感到失望和某种程度的挫折感。但我认为,在你的例子中你感到自己被贬低了,因此你对贬低你的人感到愤怒。假如你放弃这样的信念,即:“别人认为我没有价值我就没有价值了”,那么你就不会总是感到被贬低和无助。能明白我的话吗?

C:理智上讲是这样的,但是从感情上说,如果受到父母或领导批评,我还是会感到相当沮丧。

T:理智上的理解,只会让我们短暂地明白:只是他们认为我不好,并非我真的不好。但多数时间,我们还会觉得他们认为我不好,我可能真的就是不好,我有缺陷,没价值或不正常。

C:是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怎么才能改变这种想法呢?

T:躯体上的肌肉可以通过锻炼变得有力,情绪的肌肉也是可以通过锻炼增强的。关键在于:锻炼!每次当你因被否定被拒绝而感到愤怒、沮丧时,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法律规定不能对同性恋有偏见?为什么我的所作所为别人必须赞同?第二,他们这样对待我,真是这么可怕吗?我真不能容忍吗?第三,他们这样对待我就说明他们是卑鄙的父母吗?第四,他们的批评能降低我做人的价值吗?此外,你也可以给自己一些正面的信息:“即使我同一般人的性取向不同,即使别人认为那是病态,但这并没什么,我有权选择自己的性取向,我并没有伤害别人。同样道理,别人也有权选择自己的好恶,有权不同意我的选择,虽然我不希望这样,但权力是别人的。”

C:我想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象您说得这样太难了!

T:的确,生活不容易。但是,通过学会当别人批评你时不再感到受侮辱,通过学会拒绝自己陷入“我太可怜了,生活怎么这么艰难”的自怜之中,可以大大改变你悲惨的境遇——愤怒、沮丧、强烈的挫折感——这些都是你对困境的反应。(暂停一会)好的,我给你布置两个作业,好吗?

C:作业!怎么干什么都这么难呢?

T:阿兰,你有没有注意到刚才你的这句话恰恰和我举的例子一样:“我太可怜了,生活怎么这么艰难”?

C:是(求助者笑了),是有点像。

T:当你那样想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C:非常着急、沮丧。

T:好的,你的第一个作业是认知方面的,要和自己的这些信念辩论:“世界不应该如此不公平,我不应该为了高兴这么费力”;“我父母不应该反对我与阿紫在一起”;“我不应该非得来做心理咨询”。第二个作业是行为方面的:你用一种自信的而不是攻击性的态度让父母知道:虽然理解他们拒绝接受你的同性恋及你和阿紫的关系,是对你的关心,但是你的确为此感到受挫和伤心。

讨论:

当阿兰暴露出她的主要问题时(即:她的同性恋不被父母和社会所接受时,她感到极端的沮丧和愤怒),会谈把注意力放在问题背后的不合理信念上,这些不合理信念不仅存在于这个问题之后,同样存在于其它她认为不公平、不合意和被批评的情形下。因此,咨询的基本工作在于帮助病人提高挫折阈限。

在4次个别咨询之后,阿兰又参加了RET(合理情绪疗法)的团体咨询。在第2至6次会谈中,工作重点一直集中于提高她的挫折阈限和增强她的自我接受上。在自我接受方面,具体的工作是处理阿兰因体重过重引起的自我贬低;为要到27岁才能得到本科文凭感到无能;以及为经常缺课而感到焦虑。

提高挫折阈限的具体工作是:处理阿兰每逢因作业、工作感到焦虑时就大吃大喝;每当想到不能向同学、同事公开自己是同性恋者时就感到气愤。

在每次会谈中,我们都会讨论位于她问题背后的信念,她比较典型的自我贬低的认知如下:

1.由于现在的体重,我又胖又丑。

2.我又懒又笨。

3.我永远都不会快乐和成功。

按照RET的原则,我告诉阿兰,人的任何一个单独品质或行为都不等同于这个人的全部价值。一个人过去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将来不能成功。在每次会谈中,与这些不合理信念争论的结果,是使阿兰有了一些相对应的合理信念,并要求她每天至少花10分钟时间强化这些合理信念:

1.即使我有一些缺点,犯一些错误,并不能说我不好,我有很好的品质,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2.体重超标我不喜欢,但这并不会使我变得丑陋和令人厌恶。

3.尽管过去和现在表现得不好,但并不意味着我是傻瓜,永远不能完成学业做好工作。

咨询中阿兰逐渐识别出容易受挫和愤怒的不合理信念:

1.“我受不了这么繁重的工作,我的生活应该是舒适的,所以即使变得更胖,我也要把这些巧克力全吃了。”

2.“我太可怜了,我的生活不应该总是这么艰难。我的情人不应该在我又忙又烦的时候抱怨我没时间陪她。”

3.“做为同性恋者,不仅给我带来这么多麻烦,而且我不能像那些有丈夫的女人一样可以依靠丈夫的收入辞掉工作专心完成我的学业。”

4.“在外面被男人纠缠真是太可怕了。”

在咨询和家庭作业中,不断地让阿兰自己对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逐渐得出以下建设性的态度。

1.“当我筋疲力尽的时候,我不喜欢阿紫对我提出额外的要求,但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个困难,并不是什么极端可怕的事。阿紫也只不过是向我表达她的要求而已。”

2.“尽管我不能得到作为异性恋夫妻中的某些好处,但我与阿紫在一起时毕竟有很多愉快的感受,能得到情感与性的满足。”

3.“我不喜欢被男人们纠缠,但他们并不知道我是同性恋者,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他们也和我一样,有时会犯错误。”

在第二次至第六次咨询中总共给阿兰布置了下面这些行为方面的作业:

1.和阿紫一起邀请你的姐妹和姐夫谈一谈你与阿紫的关系,争取他们的理解,并建议他们帮你找个合适的场合,使父母和你们两个有坐在一起沟通的机会。

2.当父母指责你时,努力表现得自信一些,而不是显示敌意。

3.每周为你父母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

4.每天站在镜子前想自己的三个优点,多小的优点都可以。

5、当因为学习、工作感到焦虑时,做一些放松活动(如听听音乐、散散步等)而不是一味地吃巧克力。

6.与阿紫手拉手外出,不要因为别人觉得恶心就自我贬低或认为这是糟糕至极的事。

到第六次个别咨询结束后阿兰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不为繁重的学业、工作和父母的批评感到过分的挫折和气愤,也不再为不能完美地完成作业和达不到理想的体重而过分担忧了。此外由于不再总是发脾气,和父母的关系也有所改善。父母不再指责她“情绪不稳定”,而且真的接受了她姐姐,姐夫的邀请和她与阿紫一起吃了顿饭。尽管父母仍然希望她能找一个男人过正常的生活,但是,也逐渐开始接受她与阿紫的关系,并且允许让阿紫来家里做客,参与一些家庭活动。

最后,她在完美主义方面的要求也大为降低,因此感觉很放松,这种放松的心情提高了她工作学习的效率,成绩反而有所好转,这种好转又进一步强化了她放松的心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阿兰转到RET团体咨询中,一方面继续巩固强化以前取得的进步,另一方面运用团体咨询的特点对人际关系中的不合理信念予以纠正。

结论:

在这个个案中,咨询师并没有对阿兰的同性恋问题给予纠正,因为DSM-IV中不再把同性恋置于疾病分类中,更重要的是阿兰并不认为同性恋是变态的,她认为自己有选择同性恋的权力。注意到这一点很重要,它涉及了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但是同性恋者在异性恋的人眼中仍然是异常的,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及阿兰对此的非功能性认知、情绪、行为模式成为了咨询的重点。

在咨询中,对于阿兰的每个问题,首先要致力于减轻其面对具体情境产生的过度情绪反应(如愤怒、内疚、自我贬低、焦虑等),然后,再与她一起分析讨论引起问题背后不合理信念的核心是什么,以扩大咨询的影响,使之能从更高更抽象的层面上理解情绪反应的来由,有更多的机会确立建设性的适应模式。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P89—94

高考历史论文范文第3篇

最新历史论文致谢词

弹指一挥间,大学四年已经接近了尾声。当自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完成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自己也从当年一个从山里走出的懵懂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青年,回想自己的十几年的求学生涯,虽然只是一个本科毕业,但也实属不容易。首先,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当然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都是农民,没有他们的勤勤恳恳和细心安排,我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我的大学生活。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也不可能完成我经济学第二专业的学习。当然,一个农民家庭要同时供两个大学生上学,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接济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要感谢那些在我求学时对我经济和精神上帮助的亲戚、朋友、老师和同学们,我的生活因你们而精彩和充实。

华中科技大学,这里严谨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大学四年过的很充实和愉快。我第一学期是在哲学系度过的。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有幸和许多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听睿智的哲学老师讲授哲学。后来由于一些本可抗拒但一时冲动的原因,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哲学系,离开了亲爱的哲学系的老师和同学们。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光,但我确实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对我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这些有用的东西一直对我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我相信,这些东西将伴随我走完整个人生的道路。现在回想起在哲学班的日子,还是那么的温馨和惬意,我不能不感谢当时哲学班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跟你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那真是其乐融融,妙不可言!

高考历史论文范文第4篇

说明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准确、简洁,要让读者一目了然,能清楚地知道所说明的事和物。议论文最大的特点体现在结构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要求论点要准确,论据要充分,论证要合理。

所以,地理非选择题的答题过程就很能体现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特征和要求。考生只要有这样一个思路,在答非选择题的时候把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特征及要求套用进去,就能使这类题迎刃而解。地理非选择题的题干要求往往有:指出…特征、说明…特征、简答、分析等有指令性的词语,我们可从这些指令性词语中得到要作答的方向,确定应套用说明文还是议论文。

说明文在试题当中的具体表现:

例如:2010浙江文综卷36: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答案:(1)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不利因素:天气多变。

在这里只需要说明纬度低,不需要阐释纬度低线速度大,节省燃料。答案也只说了海运便利,不必解释距海近,海运量大,便于对大型航天器的运输。答案也没有进一步地去描述地形平坦开阔和人口稀少如何对航天有利,因为没有必要。这就是高考地理非选择试题当中对说明文的应用。

议论文题材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题干中提出了论点,要求考生找出论据及要有论证过程。

例如,2010全国文综卷1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本题(论点)题干已经给出即地形、气候利于葡萄种植。(论据)甲地位于图中罗讷河谷地,(论证)河流谷地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论据)甲地位于45°N附近在中高纬度地区,(论证)在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在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此题的论点——论据——论证前后呼应,结构严密,论证有力。

议论文题材的第二种,考题要求考生先答出观点(立论),然后自己找论据并加以论证。

高考历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公平复合理论;异地高考;户籍制度;利益博弈

一、社会公平复合理论的提出及内涵

20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着失业率攀升、物价飞涨、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危机,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整个西方世界里充满着动荡。而传统的公共行政,无力回应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1968年,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的公共行政学者,高举社会公平的大旗,在美国雪城大学召开会议,彻底反思传统的公共行政,强调把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公共行政追求的目标,改变传统公共行政效率至上的观点。这次会议标志着新公共行政理论的诞生,社会公平也成了行政学者们的新追求和新选择。在弗雷德里克森看来,社会公平复合理论包含着以下类型的公平及其应用: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集团公平、公平的领域、机会的公平、公平的价值。单纯的个人公平是指个人层次上的公平关系,是最本质的公平;分部化的公平也是个人层次上的公平,其概念就是主张同类人同等对待,实质就是在不平等面前的人人平等;集团公平则要求具有相似性质的人之间的公平;机会的公平指人人有相同的可能性参与分配。上述所有的公平都应该处在一个公平领域中,所有人都应该有相同的机会享受平等的分配。

二、当前我国异地高考现象及根源

1.异地高考现象。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制度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和人才选拔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高考制度本身的争议也从未停止过。近些年来,异地高考成为全社会讨论最热烈的词汇之一。异地高考,就是广大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简称。目前全国进城务工人员达到2.45亿人,随迁子女有2000多万人,相当一部分人在迁入地接受完义务教育后,由于没有当地户籍而不能就地参加高考。

2.异地高考问题的根源。(1)行政干预导致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一直有着较深的计划经济制度的痕迹,无论是高校的区域分布、专业开设,还是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都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统一设置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行政干预高校发展的模式日益显示出弊端,最明显就是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受传统的行政干预过多,导致诸多地区教育资源供求关系紧张的局面。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就依靠行政手段而拥有较丰富的高等教育,本身生源也少,录取分数线又低,这些地区被称为“高考洼地”,例如北京和上海。而其他地区,人口较多,高等教育资源缺乏,由于“僧多粥少”而导致分数线居高不下,这些地区则被称为“高考高地”,例如安徽、河南等地。(2)高考招生制度的不合理。我国仍旧采用传统的分省制定各高校招生计划的办法。不合理的方面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不合理的招生指标。第二是高低不平的分数线。(3)户籍限制。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区域间人员流动频繁。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于是“孔雀东南飞”成了我国区域间流动所呈现的基本特征。由于户籍制度的藩篱所在,广大农民工子女虽然从小就跟着父母来到城市,并接受义务教育,但是却因为没有当地户口而失去了就地高考的机会。

三、现阶段各省异地高考方案的探索及困难——恢复公平之路

1.各省异地高考方案的探索。2012年的最后一天,各地陆续出台了异地高考政策。从目前公布的各省市的方案来看,各地一般都有类似的准入门槛,如对考生学籍、在该地就读时间、父母合法稳定工作、社保证明等条件有所限制,但是由于各地现实情况不一,所以具体的限制条件差别又比较大。例如,黑龙江的异地考生只需要满足本省学籍、高中连读三年、有稳定住所三个条件就可以报考。而最受关注的北上广的异地高考政策被指为过于苛刻。上海的异地高考政策比较严格,只有持有上海居住证A证的来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上海参加中考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才可在上海报考。广州则是主打“积分入户”。

2.北上广异地高考政策实施的困难。(1)难点一:本地学生利益与外地学生利益的博弈。在异地高考的推行过程中,本地人口担心一旦异地高考政策放开,外地人员会挤占自身的高考资源。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一语道破天机:“在制定政策时,既要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也不影响到北京当地考生的权益。”很多北京人认为放开异地高考政策是对本地人的不公平。首先,北京市对于教育的投入在全国遥遥领先;其次,北京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很好,所以才会享受到高考相对“宽进”的好处;最后,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户籍拨款的,导致了人口输出地的教育经费并没有转入到人口输入地,所以一下子完全放开异地高考政策,短期内可能会使人口输出地与人口输入地、“高考洼地”与“高考高地”之间出现一种零和博弈的现象,即利益非此即彼的增减。(2)难点二:如何鉴定外地户籍考生就地高考的资格。所谓的异地高考条件“三大准入”,无疑为各地抵触或者变相抵触异地高考政策提供了最好的借口。比如很多省份要求异地考生的家长必须有固定工作、固定住所和固定收入。何为固定工作?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工作频繁更换,收入时高时低,如何能达到标准?何为固定住所?对于经常随着工作变动而改变居住地点的流动人口来说,如何才能固定?(3)难点三:城市承载力。北上广作为全国范围内的大都市,其交通、住房、医疗等系统早已不堪重负,因此很多人担心一旦放开异地高考政策,将会引发大规模的人口输入,会对输入地的承载力造成巨大的考验。

四、社会公平复合理论下解决异地高考难题的途径探讨

35年前,恢复高考制度,是牵动历史的制度变革;35年后的今天,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更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召唤。教育公平之路到底该如何解决?弗雷德里克森说:“任何声称要加强社会公平的政策选择理由,都要根据以下问题进行分析:这种公平是个人的公平,分部化的公平,还是集团的公平?它是直接的公平,还是手段的或预期的机会公平?在维护民主政府和一个可靠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同时,为了改善弱势群体的处境,应该强什么类型的社会公平?”社会公平的复合理论为我们在探讨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

第一,中央政府宏观管理,逐步取消户籍制度——政策保障。社会政策上构建公平正义,本身就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就像威尔逊早在1912年的选举之夜向其追随者所做的演讲中讲到:“我号召你们,将你们的余生投入到通过正义、平等、公平的程序推动政府不断前进的工作中。今晚,我自己并没有胜利感;我所有的,只是一种庄严的责任感。”中央政府只有逐步取消户籍制度,才是走上公平复兴之路的开始。现阶段户籍制度的背后实质上是人权、财产权、公共服务的不平等。逐步取消户籍制度,让异地学生就地高考,是广大公民呼唤公平正义的时代诉求。现阶段我们需要的就是敢于废除特权,自上而下高唱公平之歌的魄力。当然,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不同,各地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逐步放开户籍限制。

第二,探索高考制度改革,确保机会公平——长远目标。1978年之初就是为了能够公平地选拔人才,然而我国现阶段的高考制度充满着集团的不公平,分部化的不公平。集团的不公平是指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入学机会不等,分部化的不公平是指不同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不同。怎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机会均等?只有改革高考制度才是根本之策。应当逐步建立起第三方独立的高考机构,采用“统一测试+高校自主招生”的形式,高校结合统一的测试成绩、学生平时成绩、各地区的教育因素等指标来综合地选拔学生。首先统一考试,统一分数线,能增强考试的公正性。同时高考试卷应当充分正视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教育差距的现实,在考试内容设计上尽量做到既能考查教育发达地区考生的基本素质,又能充分挖掘教育薄弱地区考生的基本潜力。其次,在高校自主招生时,除了考查知识储备之外,还应当加入考生平时成绩、实践能力等的考查,并结合当地的教育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在具体招生时,全国性大学应公平招收全国各地的学生,而地方高职类院校,由于主要受地方财政的拨款,可采取以本地学生为主,适当考虑外地学生的方案。

第三,合理配置高考资源,重塑集团公平——理想过渡。引发异地高考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且配置不公平。现阶段,在取消户籍制度遥遥无期和改革高考制度任重道远的现实情况下,只有合理配置高考资源,才是合理的过渡。一方面,打破高校分省分配招生名额的传统做法,以高考报名人数为基本依据分配各省招生名额。现阶段一些地区人口多而名额少,而另一些特权地区人口少而名额多。中央政府应当回收放给地方的高校资源配置的的自,做好总设计师,统筹安排,打破地方特权阶层的垄断。另一方面,教育经费应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增加教育薄弱地区的重点大学数量,实现重塑集团公平。“马太效应”会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我们更应当关注那些处于弱势的群体或地区,重塑集团公平。比如安徽虽是人口大省,但是安徽省高等教育结构不尽合理,优质资源相对不足。安徽“985工程”高校仅1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仅1所,省属“211工程”高校仅1所。这与安徽人口大省的实际需要和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是极不相称的。十报告适时地提到了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令人欢欣鼓舞。

五、结语

社会公平复合理论,是应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系列社会、政治危机而出现的产物,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样,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解决种种不平等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如今,社会公平已经成为政策判断和公共行动的标准,将社会领域细分并且分别关注每一个领域的公平问题将成为社会公平复合理论的未来发展之路,也将成为指导我国具体工作的理论基础。就如弗雷德里克森说的那样,在公共行政中实施一种尊重人的公平能使规则变得更有人情味。

参 考 文 献

[1]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5:283

[2]姜世健.高考移民现象的成因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17)

[3]伍宸,洪成文.我国异地高考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11)

[4]肖军飞.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异地高考SWOT分析及政策设想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18

[5]刘鹏.应防“三大准入”让异地高考成泡影[J].教育与职业.2012(34)

[6]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