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流经验

交流经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流经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流经验

交流经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疆哈密;农村;农村三资;管理经验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农村工作的热点和焦点。管理好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在现阶段农村,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监管,是新时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和谐发展环境的需要。为管好用活农村“三资”,花园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新途径,着力建立农村“三资”管理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基本情况

花园乡现有3个行政村,1个自然村。自2000年开始实行农村集体账户“集中管理、分村核算”的管理体制,即由乡农经站在金融机构开设专用账户,取消各村原来在各金融机构的银行账户,所有资金全部转入专户,各村设明细账进行分户核算。实行村集体账户集中管理后,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经济往来均应纳入专户核算,各村私自设立账户、坐收坐支的现象得到控制,只能在专户村明细账资金余额内开支、不得超支。2011年将全乡4个村的财务数据全部录入农村三资管理系统,实现全新的农村财务管理信息采集、处理和监督、控制机制,提升了农村集体财务的监督工作实效。

2 主要做法

2.1 领导重视、高位推动

花园乡委、政府把农村 “三资”管理工作作为抓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召开协调会、推进会等形式了解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工作措施,一步一步扎实开展,使我乡的“三资”管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2.2 健全制度、加强监督

为推进三资管理工作,花园乡不断完善乡、村组财务管理、财务审批、村务公开、集体资产管理等制度,完善了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转让等管理制度和农村经济合同监督管理办法。用制度管人管事,坚决杜绝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为了更好地服务基层,花园乡完善了各项资金报账制度,不允许有违犯财经纪律的事发生,力争为领导决策做好信息提供。在会计工作中本着客观、严谨、细致、求实的原则,在账务处理时做到实事求是、细心核算、加强监督,严格执行财务报账制度和按会计基础规范化的要求进行财务记账。

2.3 严格规范操作程序

每年年初农经局与花园乡签订农经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同时,我单位与每位职工也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制订了严格细致的会计操作规范程序:

(1)要及时报账,杜绝过月报账情况。

(2)收据使用财政专用收据,无座支、收据无过月报账现象。

(3)原始发票是税务部门正规发票,对不合规、不符合财经纪律的单据,该完善的完善,该纠正的纠正,对不真实、不合规、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坚决不予报销;对不合规的凭证指明原因,要求改正。保证会计凭证真实、合法、准确、完整,绝不允许一张不合理的单据进入核算机制。

(4)原始发票每张都有经办人、证明人和组、村两级审批签字并加盖村监督委员会公章,并且每笔开支满200元的附有资金开支申报单,申报单内容填写、审批齐全,支出超出千元的必须经乡财经领导小组审批后方能报账。

(5)报账单的填写,要求村会计要将报账单位名称、日期、会计科目、原始单据张数、村会计签名填写全后方可报账,总会计与总出纳审核无误后签名;

(6)总会计及时准确的完成记账、结账工作。及时填报各类月度、季度、年终财务报表,按时向上级部门报送,总账与明细账相符,做到月清月结;

(7)按照“统筹兼顾、量入为出;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原则,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严格按照财务收支计划执行当年开支,计划外开支要填写计划外开支申报单,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杜绝坐收坐支现象发生。

(8)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折资标准进行筹资筹劳,筹资筹劳程序合乎规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公益事业项目必须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招投标,并签订规范有效的书面合同,项目工程建设完工后,承建人凭正规发票连同合同及工程验收单进行核算。

(9)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年初给各村下达任务,对于“空壳村”收益年初与各村主任分别签订协议要求各村按协议和任务数完成。

(10)村级转移支付,票据合规,原始单据要有村主任审批并加盖乡镇农经站初审专用章,附有资金开支申报单,申报单内容填写、审批齐全,支出超出千元的必须经乡财经领导小组审批后方能报账,要求各村会计及时登记电子版日记账,每季度25日报总会计,总会计负责汇总上报日记账汇总表。

(11)村务公开工作严格按照县农经局的要求公开每季度公开的内容,从2010年1月份开始,我乡又推行“村集体财务村务公开”留取图片的做法,要求每次村务公开后由村会计取回图片留档,最后将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及图片存档。

3 取得的成效

3.1 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

“三资”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紧紧地抓住“民主管理”这一主题,通过对公有资产、资金、资源建立并实施规范的管理,不仅盘活了公有资产、资源,也确保了村财村务的及时公开。同时,通过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实现了最广泛的民主监督,对推进村民自治,保证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提高农村基层干部依法治村、民主管村打下了基础,村干部的政策观念、法律观念和民主意识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3.2 强化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通过“三资”工作的顺利开展,强化了对公有资产、资源、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在“阳光下”作业,畅通了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渠道,有效地杜绝了村干部在资产处置、资源上的腐败行为,真正达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目的。同时还促进了村财务报销审批、重大村务管理等其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将村干部各项权利置于广大群众监督之下,有利于防止村干部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了腐败,强化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在农村进一步形成稳定、和谐的发展局面。

4 不足之处

4.1 对村级财务监管不力

目前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但村与村的落实情况不一样,主要是一些村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交流经验范文第2篇

参加监狱工作至今已满两年有余,静下心来细想这两年多的工作经历,有迷茫,有困惑,有所得,今天幸得此机会,我想借用古人的三句词来和大家分享交流经验,这三句词也是王国维大师所提出的人生三境界,我认为放到工作中也是同样契合。

第一句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晏殊的词中,这一句写的是哀怨等待心上人回归,期待着她能来,也坚信着她会来。我认为,放在工作中,这句词的意境就是理想和信念,坚定着坚守着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理想和信念,因为若是没有这样的理想信念在支撑,我们的工作责任心就会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般难以为继。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的身边有太多值得学习的榜样,从事事以身作则,始终将监管安全放在心上更教导我们落实到行动上的杨成刚监区长;到全身心投入到防艾工作中,始终战斗在防控艾滋第一线的唐顺宝院长,再到几十年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却不幸英年早逝的杨国喜同志,还有更多日夜坚守岗位的前辈和同事,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对于这份工作的责任与担当,感受到了虽然大家嘴边很少提及但是却一直坚守的理想信念。正是前辈们的这份付出与坚守,让我从一名迷茫与懵懂的新警察,渐渐的懂得了肩上的责任和应有的担当,慢慢培养的起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继续继承前辈们代代传承下来的责任,做一名有理想有信念的监狱人民警察。

第二句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本意是为所爱之人虽日渐消瘦却心意不改。在工作中,我认为这句词的意境就是坚持与付出。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屈原说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们所从事的监狱警察工作,就是在日复一日相同的工作中,坚守着监管安全的底线。付出了时间,精力,有时还放弃了家人与休息。同时,对于服刑人员的日常管理教育这项长期性的工作上,也需要我们持续的坚持。一名服刑人员的由差转好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摸清他的性格特点,找准他的心理症结,摸清他的诉求需要,从而一步步引导教育转化,这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这其中坚持对其长期工作尤为重要,在转化一名问题罪犯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现之前我们管理教育工作中的疏忽点,遗漏点,同时一名问题罪犯的转化也会带动他周边的“后进层”向遵规守纪、服从管理的方向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监区的管教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监区警察持续的跟踪管理,坚持不懈的教育引导是转化成功的坚实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管教业务知识,提高管理水平,为监区的安全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交流经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闽台;交流经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1引言

为了持续加强两岸文化教育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福建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1],推进实施福建省师资闽合培养计划,根据《福建省师资闽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闽教[2015]37号),福建省于2019年举办高职理工专业骨干教师闽台师资联合培训班,其中包括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关于其先进职业技术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的教师培训内容。借鉴台湾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希望对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2台湾技职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2.1完备的技职教育体系

台湾的技职教育体系搭建得比较早,目前已经比较完备,结构上也更加的立体,整个体系互相之间已联系成“立交桥式”。从中等技职教育对应的高职、二专、五专上升到高等技职教育对应的四技、二技,最后升级为研究生教育对应的硕士、博士,整个教学升级渠道非常完整,各个环节已经融会贯通[2],这就是一个成熟的体系。在学校层次方面包括了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含研究所)等院校,在培养层次方面包括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教育。私立学校在体系完备上起了重要作用。

2.2多元化的入学方式和招生渠道

台湾技职院校呈现入学方式和招生渠道多元化的趋势,高中、高职学校学生在毕业后可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专科学校、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这些手段包括了推荐甄选、申请入学、招生考试或登记分发等。如今,硕士、博士学位完全可能通过就读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来获取。

2.3师资力量雄厚

整个台湾区域,教师这个工作非常地稳定,收入也很可观,不少拥有硕土、博土学位且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的高学历者应聘教师职位。并且,企业也为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输送了相当多的人才,这些员工拥有着层次很高的学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这样的经历使其在教学上更加得心应手,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职能部门的正副职领导都由系所专业课教师兼任,既能节约办学成本,又能保证学校在教育领域里对师生供求关系信息方面时效性更强,从而使各种管理决策的施行更贴近实际。

2.4课程设置多元化

整个台湾的高职教育本科开设的课程特点为:课程上分为选修和必修,必修占比小,选修占比大;基础课程的设置上要结合“广、浅、新、用”四字原则[3],同时要满足实际,分门别类开设;实务课程在总的课程里占比最多,同时要以掌握技术为第一目标;不设置毕业设计,只在第三、四学年设置以“实务专题”为宗旨的制作课程,通常一个“实务专题”需要在1-1.5学年时间内结束并达标。题目确定比较自由,主要注重实际。重视毕业生作品展示,工科和设计类的学生要做出实际产品,并安排毕业作品展示,且需回答参观者提出的问题。文科类学生必须完成论文或研究报告,同时以“简要汇报+海报”的形式来展示。强化学习内部的自我管制和自我调整,建立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全面质量管理程序,对于课程计划执行,每个月都会开会讨论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

2.5职业证照制度

职业证照体系由丙级、乙级、甲级三个级别构成。《职业训练法》强调,丙、乙、甲三级证照分別对应高职、专科、技术学院毕业等级,可作为加薪以及录用技术人才的参考。《各级各类学校同等学力的办法》规定,职业证照的持有者,在工作经验达到一定的年限后,也相当于获得了对应的同等学历。

2.6产学合作紧密

台湾高职院校最具特色的地方是产学合作的施行。产学合作内容上非常丰富多彩,其中主要有16种类型。产业、企业和学校三者联动,辅之以政策法规的制约和保障等,反映出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产学合作的开展成果很是显著,管产学研界相互协调的保证体系已初具雏形。

2.7督导与评鉴监控校企合作的开展

台湾地区教育部每年都委托内政部职训局聘请专家学者等组成访视小组进行实地评估打分评级以确定工厂是否有能力办理“建教合作”。学校的评鉴工作是对“建教合作”的评鉴。学校在每次建教计划完成以后都必须对整个计划作总体评鉴,内容包括对学生的追踪、雇主的调查及成本效益的分析等。

2.8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云林科技大学教授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翻转课堂、世界咖啡馆等教学方式、MOOCS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均很受学生欢迎。职业学校的学生喜欢动手,引导学生动手、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是他们最主要的教程学方法。正因为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才勇于创新。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在参加各种比赛时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3启示与借鉴

台湾职业教育最初来源于西方文化,但是其吸收了原模式后又创新出不同的特点以及发展态势,大陆的高职教育改革和它在某些方面具有可比性。台湾职教的成功经验值得大陆学校学习和借鉴,结合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办学实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3.1倡导产教融合

高职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顺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争取多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合适的人才。合作培养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成功实践的经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4]。根据福建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积极推进计算机专业建设。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深化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向外延伸相关专业。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以及训练基地建设,大力培养计算机工程师从业人员,同时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专业特色,提升各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吻合度,进一步加快数字福建的建设进程。

3.2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

教材编写以及选用要有一定的原则性,不能随意。要求对新知识、新技术要重点体现,对项目课程设计思想要着重进行凸显。实施教学环节要结合工作任务来开展,任务选取要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得以不断增强。将班级按照小组进行划分,以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来考量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考评学生隐性经验的成长,包括协作、参与、团队意识等。

3.3慕课背景下的翻转课堂

学生分组后由老师引领着学习,教学方式十分具有个性化,通常采用翻转课堂、世界咖啡馆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手机成为学生上课的工具,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翻转课堂可以使教师适当地减少对学生的管控,让他们更具自由度。将知识传授的过程转移到外部,让学生选取自身最适宜的时间和方式主动地接受新的知识以及技能,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留在教室里。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里,这样有利于以教师、学生互相进行沟通与交流。

3.4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方式

在教学中,要围绕学生开展课程,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考核方式选取上,走多样化道路,重点考核以前无法考核的能力,推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注重实践考核。如现场实操、作品等方式或综合运用的考核方法,另外考核评价不能只给一次机会,可分门别类开展考试。总之课程应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实践和能力的考试与考核。

3.5跨领域教育

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跨领域教育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其中一种是选修课。在专业教育中,让学生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是其他专业的课程,学生对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然后借助知识的差异性来打破专业的固化思维模式,使学生的视野得以放开,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得能够更加全面,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5]。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鼓励学生去参加不同专业的各种各样的专题活动。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交流经验范文第4篇

一、留守学生的管理在于“四难”。

(1) 溺爱放纵,教育难。

家长爱孩子是人之常情,孩子得到爱的满足是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但是外出打工的家长,一般一年回家一次,最多二次。在家时,给予“100份”的爱,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给孩子,甚至把变味的爱也撒向孩子。孩子要钱给钱,要物买物,他们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他们娇生惯养,百依百顺,甚至是溺爱放纵。有些外出务工者在长期的打工生涯中慢慢形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如有父母认为“上不了学,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这种思想潜移默化,极易助长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但是,当家长外出打工,孩子在校时,学校相对于学生的家,有规、有矩、有张、有驰、有度,与家长溺爱,发生强烈的碰撞,以致教师教育难。

(2)缺乏管护,安全难

留守孩子由于父母不在家,缺乏家庭管护,加之节假日又是孩子们的自由活动时间,这样造成学校与家庭管理上的真空地带,他们年纪尚幼,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他们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节假日他们在水塘中游泳,在鱼塘边垂钓,在国道上飞车,在网吧中沉迷……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成为影响学生安全的一大隐患。学校、教师、家长感到压力大,每学期,各地时常发生留守孩子受到伤害的悲剧。留守孩子的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普遍问题。

(3)隔代管教,监护难

留守孩子一般是由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临时监护,而大多数监护人是爷爷奶奶,在孩子们心中总是天真地认为:我是父母生的,房子是父母盖的,饭是父母给我吃的,很难认同爷爷、奶奶,而这样隔代管教、监护工作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极端溺爱,一是极端粗暴。爷爷、奶奶年纪大,对小辈往往过于溺爱放纵,小孩要钱给钱,要吃给吃,每天上学就行,至于在外面干什么,就不管了,想管也管不了。失去约束的留守孩子特别顽皮任性。有一些老人,一生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把儿女拉扯长大成人,现在他们又要照看孙子、孙女,又要处理家庭琐事,身心极度疲惫,脾气粗暴,教育方法简单,对留守孩子非法打骂。这样不但不能管教好留守孩子,还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故事。

(4)管理脱节,磨合难

对于留守孩子的教育,必须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覆盖到留守孩子学习、生活各个环节。

磨合难一:隔代沟通难。外出打工的家长,他们工作地点经常变更,居无定所,与学校缺少配合,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学校、学生与他们沟通交流非常困难。不要说平时,遇上急事,也是束手无策。在家看护的爷爷、奶奶年纪大,对子孙一般只起着吃饱穿暖的作用。至于在校学习是否用心,作业是否完成,在外是否打架,因他们能力、精力和责任心等原因,根本管不了,这就造成了留守孩子在校有老师管,在家无人管的恶性循环,家庭教育成了真空地带,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磨合难二:家庭期望值高,学生成长难。有的打工家长,思想狭窄,教育水平低下,只是一味地强调,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在外务工供养孩子生活、学习,对孩子一味地强调考试分数。即使孩子考了99分,也还是不行的,要求高,致使本来课业负担已很沉重的留守孩子加大了心理压力,产生厌学情绪,学校工作难。

磨合难三:社会关爱不够。关于留守孩子的问题,电视很少进行教育报道,报纸没有专栏,节假日期间留守孩子或沉溺网吧,电子游戏室或光顾麻将室或封闭在家,或行迹街头,这样极大影响了他们的心智健康发展。

磨合难四:学校管理留守孩子力不从心。教师编制紧,一般教学点一人一班,语、数、品、自、体、音、美一人统上,教学任务重,造成老师没有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很难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教育方法单调,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应付日常开支都是捉襟见肘,根本无力为留守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和娱乐环境。

在深入了解了影响这些“留守孩”的表现和原因后,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可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教育内容。

二、教育措施

(一)、健全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留守孩子中的积极作用。

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学校要起积极作用,努力帮助外出务工的家长解决后顾之忧,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1、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片。其基本内容包括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孩子临时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在建档过程中,低年级要向年级负责,并及时补充、变更档案,以学生为中心组成关爱网络,时刻关注着留守孩子的成长。

2、实施关爱留守孩子责任帮扶制度。签订承包责任书,建立教师关爱学生校务日记,让有条件的教师成为“家长”。部分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随时掌握留守孩子的思想、生活情况;教师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帮助监护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3、实行留守孩子“谈心日”制度。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会议,每班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关于留守学生的主题队活动。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班主任、老师平日关心留守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让留守孩子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了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进而成为可信赖的朋友。

4、加强对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如班集体设立“倾诉信箱”,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班集体开展关于留守学生的教育活动,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班集体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学生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5、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校结合课程改革,把“绿色”教育引入小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渗透,增强服务家乡的意识和参与家乡建设的能力。让每位学生得到发展,杜绝留守孩子因厌学而流失。

6、建立关爱留守孩子的应急机制。学校建立“留守孩子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孩子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何情况下,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为第一要求,不得拖延推诿。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状,明确包保责任制,对重点留守孩子实行师生“一带一”包教帮扶,使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二)、加强沟通,形成关爱留守孩子的合力。

对于留守孩子的教育,必须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覆盖到留守孩子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

1、加强与留守孩子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向留守孩子及其家长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开设亲情专用电话,让孩子跟家长保持联系,家长也可以随时通过电话,知道孩子在校的情况;通过书信与家长定期联系,通过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孩子学习状况,并把家长务工情况告诉学生,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每学期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了解留守学生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2、重视家庭教育。关心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上有用人才,不仅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也是法律赋予的责任。孩子在幼儿时期,父母尤其是母亲不应该离开孩子,外出务工要尽量带孩子随身就读或把孩子寄养在有一定条件、有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时,做到在外地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3、注重对留守孩子的监护人进行培训。学校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加强对孩子家长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孩子的水平。

交流经验范文第5篇

数学课堂教学中快乐情境的创设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快乐课堂具有重要意义。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那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快乐课堂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天生爱玩、好动,充满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营造快乐课堂的有效途径。课堂上设计学生喜欢的情境教学,坚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背景,为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和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数学知识,让学习的过程变得好玩、有趣。

教学中尽可能地运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通过趣味性、新颖性、好奇性、参与性、挑战性的导入,寻求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找准教学知识的切入点,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控到最佳状态,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

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所以,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积极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感悟知识、经历过程、领会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活动,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趣,学生喜闻乐见,且富有探索性与思考性的问题,学生可根据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参与其中,对于同一个活动,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答案,每个学生可以从自己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有效地实现学习的个性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让课堂活跃起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让学生充分体验交流与合作。数学教学要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构建轻松和谐、适于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会听、会想、会说、会比较、会发现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体会知识,验证知识。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比较完整的认知状态。重视设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考与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如何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得到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