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两个带来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善于与人合作的品质。处于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是合作行为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他们来说,应该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合作是指幼儿在活动中为了共同的目的,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的意愿和行为。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创新意识,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让每位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策略一、操作材料引发合作,提供合作契机
在科学活动中,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不但要符合幼儿兴趣需要,而且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操作材料要有可操作性、探究性、层次性。幼儿是通过直接接触材料、动手操作材料、充分感知材料、反复体验材料来学习科学的。因此教师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要为幼儿提供有关探索材料,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幼儿在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共同探究过程中,他们的合作能力也随之逐步地发展起来。例如在科学活动“米中取物”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漏勺、镊子、筷子、筛子”等各种各样的用具,让幼儿在将花生和米分开的过程中体验到是哪种工具能很快的将他们分开。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合作分别用不同的工具来实验,体验在同一时间内看谁的工具最快,取出的花生米最多。合作的过程中,自然地促使幼儿从多个角度发现其中的问题,逐步地引发他们开始尝试各样的合作探究方式。例如:幼儿在第一次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时发现如果每个工具都实验的话,那么花费的时间会很长。所以,幼儿能很快地想出办法,让组里的幼儿每人选一件不同的工具,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比赛,看谁分出的花生米最多。在这个过程中,就增进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了幼儿之间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在操作实验中幼儿经历了一个递进式的合作能力发展过程,此间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并不断引发出了合作的激情,幼儿真实获得了各种合作方式的体验和成功。幼儿在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策略二、同伴积极交流互动,促进合作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互动是探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幼儿的学习是在不断地与材料、环境、同伴和成人的互动中构建认识的。
如:在“米中取物”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与工具以及同伴之间都形成了积极的互动。幼儿在用工具将米和花生米分开的时候,他们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们所经历的“调整――合作验证――再调整――再合作验证”,这一循环操作、合作验证的过程中,正是幼儿在不停地与实验材料互动的过程。同时,每次操作验证当时的幼儿间合作及之后的经验交流,也正是幼儿同伴间的互动体现。在让幼儿猜想到底是什么工具最快将米和花生米分开时,棋棋的猜想是“用漏勺来分米和花生快”,贝贝立刻抗议“我用镊子来夹出会更快”。乐乐也忙说,“用筷子比较快”,成成更是急得直跺脚:“用篓子快!”他们的这些猜想都是需要通过与实验材料的真实互动后才能得以验证。于是,经协商一致达成共识,大家就开始采取了合作方法,进行操作实验比较得出了“用篓子分米和花生米最快”的结论。这一合作方式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幼儿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幼儿在互动中尝试合作对比,解决了当前的猜想对立纠纷。这个过程幼儿之间始终在积极地互动,他们一直通过提出异议、表达自己看法、交流操作实验过程发现、分享合作探究经验、互相适宜的合作方式等等,这些幼儿间的互动使之不断共享着各种合作操作的经验,有效地促使他们的合作能力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策略三、教师适当放手,为提供幼儿合作支架
幼儿的科学不同于成人的科学,幼儿的科学是行动中的科学。所以我们在组织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必须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同时给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并注重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要解放幼儿的手脚。科学活动更是如此。我们给予幼儿充分的合作探究自由和合作空间,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合作探索,让他们共同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提高合作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观察、明确幼儿在每次实际探究活动中所显现出的合作水平,注意倾听幼儿在活动中的对话,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以一个平等合作者的身份与之互动,选择适当的时机、恰当的方式开启幼儿的合作思路。
大班幼儿已具备初步的合作能力,但我们教师如果能够在幼儿探究活动中,以探究内容与材料适宜为前提,再为幼儿提供“放手”和“启发”的双重支架,那么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合作体验就会不断增加,他们的合作能力便能得到逐步地发展。在“米中取物”的科学活动中,我始终都能以合作者的身份在倾听幼儿的每一次讨论,观察他们的合作探究行为,对于他们的争议不表露赞同或反对的态度,而是随机“放手”、个别“启发”,让幼儿自主地交流、操作、探究、验证,尝试合作、尝试自主地解决问题,幼儿的自主性增强,促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以各种方式尝试合作,让大家共同乐意参与到活动当中。
策略四、让幼儿体验合作带来的愉快情绪
摘 要:气象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高度重视基层气象工作的发展,以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基层气象现代化建设,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夯实基础。按照全国气象局长会议要求和相关精神,开展新一轮县局长轮训工作,以全面提升县局长在新形势下的综合素质和对上级决策的执行力。
关键词:综改、素质、组织、管理、教学
按照2013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要求和《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开展新一轮县局长轮训工作,通过本轮培训,使县级气象局局长深刻领会党的十精神,提高对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的理解和认识,加深对中国气象局党组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解和认识,准确把握新时期气象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发展方向;加深对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等目标任务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县局长在新形势下的综合素质和对上级决策的执行力。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于2013年10月21日-11月9日举办了为期3周的试点培训,我参加了本期试点班的全程跟班学习,现就主要学习体会和收获如下:
一、跟班感受
本次培训可概括为:一个中心――“提高县局长综合素质,加强决策执行力”为中心;二个切入点――“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加快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为切入点;五种培训方法――综合运用“讲授、研讨与交流、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培训方法;八个教学模块――“入学教育、形势教育与党性修养、气象现代化与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基层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社会管理、基层综合管理、专题研究、专题讲座、考试与结业汇报”等8个模块作为脉络贯穿整个培训始终。
1.党组重视,培训规格高。一是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开班仪式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干部学院院长许小峰做了重要讲话并给学员上了第一堂课;二是教学师资团队整容强大,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新文、人事司司长胡鹏、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高学浩等为代表的各职能司司长为主要授课教师,组成教学师资团队,保证了培训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2.准备充分,组织严谨。一是超前谋划轮训工作。在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职能司的直接指导下,由干部学院牵头制定了轮训教学计划、年度教学指导计划、轮训实施方案、教学管理规程,组织编写了轮训讲义、案例汇编、经验交流材料及学习参考材料等培训教材;二是组织骨干教师专门培训;三是教学过程严谨,从课堂教学、学员研讨、专题研究、学员论坛、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专题讲座等环节严格按有关规定和成人学习规律组织实施。
3.组建团队,管理严格。一是成立了教学组织管理团队,干部学院副院长王邦中总负责,干部培训部主任李洪臣负责协调沟通;二是组建了4人组的班主任团队,负责培训教学的组织实施;三是建立了班委(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班小组长),明确了班委职责,培训中充分发挥班委作用,推动班级工作有效开展。整个培训形成了一个上下联动、高效有序的管理流程。
4.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及授课方式丰富多彩,培训以课堂讲授为主,将讨论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学员论坛、经验交流、案例式教学等教学形式贯穿其间,使教学严谨有序,既遵守了培训教学计划的刚性要求,又体现了培训的灵活性,使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一些思考
在跟班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和学员的实际情况,有以下一些思考。
1.分组环节 应充分考虑学员年龄、性别、地域及本岗位(局长)工作时间长短等因素来分组,合理搭配小组成员,有利于以后其他教学环节的展开。
2.教学环节 在注重理论(相关政策法规及文献资料等)教学的前提下,应多结合基层台站的情况举例说明,以增强生动性,适用性和吸引力,引导县局局长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怎么做。
3.研讨环节 老师虽不能规定学员讨论的具体内容,但须把控讨论的方向与研讨的议题一致。因很多学员常常谈自己单位、谈自己工作,容易跑题,这时候需要老师做好引导。
4.专题研究环节 在主题的设计上不能太大、太广。这样,学员难以抓住重点和切入点,研究难以有效开展。因有的问题属于国家(气象局)政策层面的,属于顶层设计,接不了地气,可能最后提交上来的专题报告空话套话一大篇。
5.学员论坛环节 一是要提前告知学员论题,二是仍然要提醒学员按论题有针对性的来展开讨论,最后形成PPT,三是充分发挥学委作用,做好组织,保证达到预期效果。
6.案例教学环节 案例教学分组应打破研讨、学员论坛原有分组,通过重新分组可以增加小组成员的新鲜感,关键是可以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提升研讨效果。同时提醒学员紧扣议题、结合实际、概括归纳。
三、几点建议
1.备课准备 师资团队组建后,四川分院提供干部学院教学PPT,课件(视频)及相应课程讲义、案例编写、经验交流材料、学习参考材料等等,任课老师根据这些基础资料做好相应课程准备,重点是需要结合东、中、西部及基层台站工作实际情况,必须有一些贴合基层实际的例子。
2.上课环节 授课忌照本宣科,做空洞的理论讲述,教师需熟悉课程内容的政策法规并掌握相应的精髓,然后结合县局长的工作实际情况来展开讲述。
3.做好助教 我们应对“两个带来”资料内容进行梳理,并提炼出共性的问题提供给相应的任课老师。并且,每次学员研讨和学员论坛中反映的一些关键问题我们也应该及时反馈给相应的任课老师。
4.调课问题 课程表一旦安排下来,应提前告诉相应的任课老师做好时间安排准备工作,因课程表是按课程(含研讨、学员论坛等环节)一定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来安排的,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若确有调课要求,需及时告知学员,与相关教师、领导做好协调。
5.网络问题 上课期间关闭有线和无线网络,有效提高学员专注力。
6.用餐问题 建议按区域来划分大院职工和县局长班学员的用餐,并考虑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
我想,按照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五个统一(学计划、学要求、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试考核、统一效果评估)的原则,组建好师资团队、优化教学组织和实施细节、再加上严谨的教学管理和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并随时听取学员的有效意见和建议,且运用于教学和生活各环节中,同时四川分院在“领导组织、部门联动、多人参与”的状态下,一定能承担好新一轮县局长综合素质轮训工作。(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四川分院)
参考文献:
[1] 《全国气象部门县局长综合素质轮训讲义》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学院编著
关键词:专业技能 能力培养 专业化发展 磨课 博客
数学基本功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技能,一方面是语言技能。
一、 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的技能。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知识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现行小学教材更是渗透了现代教学的内容和思想,在教学要求上也更趋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和技能。小学教师要搞好素质教育,除在教学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外,在自身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上也要随之不断更新。
1、对数学教育理论的不断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坚持系统地学习数学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数学教育思想和数学教育的理念。同时,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要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这些培训要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伴随着他们的教学实践而展开,包括新教师上岗培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名师培训以及新课程和新理念的培训等等。
2、对数学教学问题的执着探求能力。数学教学问题,不仅包括学科知识问题、学科教法问题,也包括学科理念问题。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我们数学教师只有对在数学教学中碰到的许多实际问题不轻易放过,及时地去探求,才能不断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3、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反复实践能力。一个优秀教师的特质包括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优异的教学能力,优秀的科研能力及良好的性格特质。这些特质都需要在课堂中反复实践才能磨练出来。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反复实践中促进自身专业的逐渐发展。
二、数学教师专业化成发展――教学研究的技能。
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实际上,教学研究并不仅仅是研究机构中研究人员的事,也是广大教师的事。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教学规律。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不仅应具备比较强的教学技能,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的技能,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主力军。
三、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技能。
现在的世界是信息的世界,所以教师会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而且在《新课标》中也提出了对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及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要求。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为了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应及时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技能,并且学会将信息技术手段巧妙、完美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帮手,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可作为“实验”工具,为数学理性升华提供感性材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授课,不仅可以扩大教学内容,更能接近学生的生活,可静、可动,将讲解与观察融为一体,产生“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真正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例如:在讲《时、分的认识》时,传统的讲法是:老师讲,学生听、想,这样达不到原有的教学效果,下课后仍有许多学生不认识钟表。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上教师展示一个钟面,通过讲解加动画演示,相信学生都能很快的掌握,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小学教师逐步运用现代技术教学,这是适应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在当今信息时代,只要我们掌握了信息技术,并注意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注意知识更新,并注意将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应用,就一定能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四、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磨课的技能。
1、在“磨课”中不断地自我提升。
掌握磨课的技能,是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在磨课中,教师首先进行教学设计,然后集体研讨备课定好初稿初稿出来之后,由磨课老师进行第一轮磨课,第一节研究课上完后,大家坐在一起静心评课。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关注点的解决效果,展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并进行二度备课。因此,在磨课中,教师借助同伴的力量研究和探讨,往往能起到“拨云见日”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一次一次地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自己不断提升。
五、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使用和利用博客的的技能。
博客作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信息交流世界,更为我们的终身学习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和通道。我们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网络平台,掌握使用和利用博客的的技能,加速自己的成长。
1、博客,是教师之间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的平台。
博客为教师提供讨论问题的平台,博客之间实现了深度交流和沟通。通过博客,让教师学到很多知识和经验,使得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年轻的教师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通过交流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制定弥补的措施手段,因为有大家的支持与帮助,你会走很少的弯路。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好博客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数学的应用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关系到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成败,也关系到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时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不断加速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进程,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和人类有着割舍不开的情缘。幼儿喜欢与动物为伍,常常会不知不觉地与动物对话,他们对动物世界充满着兴趣和好奇。他们喜欢聆听动物的故事,怀抱毛绒绒的动物玩具,翻着各种动物卡片和图书希望了解更多的知识……然而,现实的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又离幼儿很远,幼儿并不能时时接触,充分了解,无法真正走进动物的世界。幼儿喜欢动物,他们渴望做动物的朋友,但环境不断遭受破坏,动物的家园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考验,我们将从动物的生活环境、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引导幼儿进行探究。
二、主题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动物的不同特点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有进一步探索动物生活习性的愿望。
2.对动物奇特的现象和特殊本领感到好奇,体验探索动物世界的乐趣。
3.了解人类可以从动物的一些特征中获得启发,进行发明创造。
4.体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激发保护它们的欲望。
三、活动安排及形式
1.学习:
集体活动:动物园里真热闹(艺术)、长大以后像什么(艺术)、树和喜鹊(艺术)、小鸟分窝(科学)、五只鸭子(音乐)、狗熊分饼(科学)、好朋友(科学)、恐龙的秘密(科学)、妈妈和宝宝(科学)、螃蟹的奇遇(科学)、潜水艇的秘密(科学)、小螃蟹吹泡泡(语言)、大树的医生(语言)、猫头鹰(艺术)、田鼠太太的项链(语言)。
分组活动:神奇的树、大鲨鱼、我喜欢的动物、送鱼儿回家、野斑马、送小动物回家、啄木鸟、鸽子、小蜻蜓捉害虫、小猫吃鱼。
2.运动:
会模仿各种动物的姿势,动作协调。
初步学习跳绳的技能,锻炼手脚协调能力。
远足活动:
体育游戏:小猴爬、老狼几点了、赶小猪、老鹰捉小鸡、打鸭子、小乌龟、狡猾的狐狸等。
3.生活:
了解自然角或家里宠物的习性,学着照料它们。
有探索生活中常见动物特征和习性的愿望,喜爱动物。
4.游戏:
美工区:
提供光盘、广告纸,吹塑纸、水粉颜料、版画、橡皮泥等各种材料。提供剪纸步骤图。
益智区:
提供动物棋子、动物拼图、十二生肖卡片等,供幼儿排队。
语言区:
打印有关动物的汉字卡片和动物图片,供幼儿认读配对。提供幼儿百科全书;发动家长带有关动物的书籍和图片供幼儿翻阅。提供幼儿自制动物服饰表演动物时装秀。
生活区:
提供动物图片,给动物辨尾巴、辨脚等。提供针线、纽扣给动物装眼镜、订鱼鳞。
建构区:
搭建动物园。
四、主题网络图
五、相关的环境创设工作
1.“动物大世界”研究分布图。
2.教室内布置一幅海洋背景图,将幼儿的美工作品展示在上面。
3.让幼儿自带动物玩具,并布置一个情景,使之成为“动物之家”。
4.在区域中提供动物的拼图、图书或将自带的活动材料、图画张贴于墙面上。
六、家长工作
1.带一本有关动物的百科全书或书籍。
2.将主题的名称、目标、要求及内容等发帖到网上,使家长了解这一主题活动的意义,便于家长配合。
3.在家中和孩子一起利用各种资源(如图片、图书、录像等)制作孩子喜欢的小动物。
4.带一件自己喜欢的动物玩具或动物标本来园。
5.帮助孩子查阅一些有关动物的资料,和孩子一起看《动物世界》等专题电视节目。
6.家长还可以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到公园或动物园去,近距离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七、主要活动教案、实录和活动照片
动物园里真热闹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乐器与节奏型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进一步了解常见动物的不同特点。
2.能乐意参与到活动中,体验打节奏带来的快乐。
环境创设:
1.动物园导游图一张、各种节奏型卡。
2.各类小乐器:打鼓、木琴、小铃、响板、沙球、铃鼓、木鱼等(或自制的各类小乐器)。
3.乐曲:动物狂欢曲。
活动重难点:尝试运用不同的乐器与节奏型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
活动流程:说说――尝试表现――模拟参观。
活动过程:
一、说说不同动物的动态,并匹配相应的乐器。
1.看动物园导游图,图上有不同的区域:鸟类区、猴山区、狮虎区等。
2.听乐曲:有轻快的、沉重的、跳跃的等,根据音乐的变化猜测所代表的是动物园导游中的哪些区域。
3.随着音乐表现不同区域动物的活动特点,选择乐器,尝试匹配。
4.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通过打击来表现动物行走、跳跃等形象。
二、尝试运用不同节奏型表现动物的形象
1.用有节奏的句式介绍动物的特征。
2.每位幼儿选择一种节奏型和一种乐器,随着音乐练习。
3.两个小朋友用一种节奏型合作表现两种动物的特点。
4.一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及节奏型,表现自己小组代表的动物。
5.两个小组选择两种乐器和不同节奏型,合作表现两种动物。
三、模拟参观动物园
1.根据参观动物园的线路图,讨论每个区域运用哪一组的节奏来表现。
2.根据动物园导游线路图先后所经过的区域,到达某一区域时,选择代表这一区域动物的幼儿就随音乐打击乐器。
海洋音乐会
活动目标:
1.了解海洋里的鱼类,激发对海洋生物的探究兴趣。
2.感知鱼的不同发音方法,愿意根据提示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1.了解故事的内容,并尝试回忆和复述故事。
2.感知不同鱼的不同发音。
活动准备:收集各种鱼类图片。
活动流程:导入活动――故事分享――延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你知道哪些小动物会唱歌吗?(小鸟/小青蛙/小鸭子……)
师:其实有许多动物都会唱出美妙动听的歌曲,连小鱼也会唱歌呢!想听一听吗?
二、故事分享
1.小黄鱼的家在哪儿?它是怎么唱歌的?
2.它唱起歌来“呱呱呱”。这声音像谁呢?
3.海豚的歌声是怎样的呢?谁来学一学?
4.对虾唱起歌来又是怎样的呢?
5.它们都会发出好听的声音,那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猜猜他们身体的哪个部位会发出声音来呢?(引导了解:收缩鱼鳔、扑打鳃盖、咬牙齿、摩擦鳍棘等)
6.小青鱼也想报名参加音乐会,能进来吗?为什么?
三、延伸
1.幼儿讨论。
师:海洋里还有许多鱼类会演奏音乐呢,你还想请谁呢?
2.幼儿联想。
师:你们刚才说了很多呢,回家再查一查还有哪些鱼类会演奏,明天自由活动的时候交流。
潜水艇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潜水艇为什么会下沉、上浮,知道它是仿造鱼鳔创造、发明的。
2.乐意利用塑料瓶去探索潜水艇的沉浮原理,体验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初步认识潜水艇,了解潜水艇的沉浮原理;
幼儿尝试动手制作潜水艇,体验做实验的兴趣。
活动准备:潜水艇课件、鱼鳔、纸制的鱼、塑料小管各一份、塑料瓶每人一个、装满水的透明塑料框。
活动流程:导入――讨论――幼儿操作、探索与体验――经验交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小朋友都知道鱼最大的本领是游泳,可到底为什么鱼会上浮、下沉呢?
师:原来,鱼的肚子里有个叫鱼鳔的东西,鱼鳔到底怎么会帮助鱼上浮、下沉呢?看看鱼鳔里鼓鼓的装的是什么?
师:对了,是空气!当鱼鳔里全是空气的时候,鱼就会浮到水面上的。
二、讨论
师:聪明的科学家们,很早就开始动脑筋想办法,创造、发明了一样能有鱼这样的大本领,而且能带着我们人类上浮到水面、下沉到水里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幼儿猜测)
师:那你们动动脑筋想想,潜水艇为什么会和鱼一样上浮、下沉呢?(幼儿动脑筋想象、讨论)
三、幼儿操作、探索与体验
师:今天,老师请你们人人来当回小小科学家,用这个塑料瓶来做做潜水艇,想想怎样才能让“潜水艇”上浮、下沉?(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四、经验交流
你在做“潜水艇”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吗?你的“潜水艇”有没有完全上浮、下沉?
狮子的假发套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理解描述狮子心理变化的词,孤独、失望、惊喜、激动。
3.感受狮子心情变化过程,懂得帮助别人可以得到快乐。
环境设置:森林背景图一张,两张大狮子的形象图,小猴、小鹿、兔妈妈、兔宝宝的图片各一张制作成立体教具;(狮王进行曲)音乐。
活动重难点:学会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理解描述狮子心理变化的词,孤独、失望、惊喜、激动。
活动流程:出示两张狮子图片――分段讲述故事前半部分――分段讲述故事后半部分――完整倾听故事。
活动过程:
一、出示狮子图片,引出主题
1.出示狮子图片。
师:看看老师把谁请来了?(大狮子)
看它长得什么样?它的头发是什么样的?
啊!是一头漂亮的金发狮子。
2.出示秃头狮子图片。
师:现在这只狮子变成什么样子了?
它怎么会秃头的呢?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3.出示森林环境图,引出故事。
师:它是不是和小朋友猜的一样呢?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看一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结:通过两只狮子对比,了解金发狮子很漂亮,秃头狮子不漂亮了,引发幼儿思考,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二、分段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边讲边议角色的形象与心理活动
1.讲述“森林里……真威风!”后问:大狮子很想和小动物交朋友,你们觉得小动物会和大狮子做朋友吗?为什么?
2.讲述故事(“大狮子很想和小动物”……“一钻就不见了”)
提问:
(1)小动物们愿意和大狮子做朋友吗?故事中是怎么说的?
(2)它们都不愿和大狮子做好朋友,你觉得这时大狮子心里会怎么样呢?
师:
(1)得不到朋友的狮子,心里很失望。
(2)大狮子在森林里一个人独自散步,心情很孤独。
讨论:如果你是大狮子,你会用哪些办法赢得朋友呢?
师:你们的办法都很好,可是在离大狮子不远的小兔家着火了,而兔宝宝还在房间里,你们想这大狮子知道了,会怎么做?为什么你会这样想?
3.讲述故事(“从森林里”……“真难看呀”)。
提问:
(1)大狮子是怎么做的呀?
(2)兔宝宝得救了吗?可大狮子为了救兔宝宝失去了金发变得很难看,小动物们会不会更不喜欢它,更不愿和它做朋友呢?为什么?
(3)大狮子为了救小兔失去了金发,头上光秃秃的很难看,小动物们想什么办法来帮助大狮子呢?幼儿猜想。
师:小动物到底想了什么办法来帮助大狮子呢?继续听故事。
小结:幼儿倾听故事前半部分,了解大狮子心情失望、孤独的原因。
三、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提问:
1.小动物们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大狮子?
2.大狮子看到这么多小动物到家里,它心情怎么样?
3.最后大狮子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呢?
小结:幼儿倾听故事后半部分,了解大狮子心情的转折。
四、完整倾听故事,讨论、理解主题
1.完整倾听故事。
2.为什么大狮子没有了金发,却赢得了很多朋友?
师:只要帮助别人,就能赢得朋友。大狮子是这样做的,我们小朋友也要这样。我们要做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3.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呢?
小结:幼儿理解故事主题,懂得帮助别人可以得到朋友。
活动延伸:
这样的狮子你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那请你们也来帮狮子设计一个漂亮的假发套,把它画在纸上好吗?
八、主题活动反思与小结
“动物世界”的主题进行了一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幼儿在其中快乐地畅游着,说要结束似乎大家都有些恋恋不舍的感觉,当然对自然、动物的探索还远远没有结束,对幼儿来说对动物的探索只是刚开始,我们只能说暂时告一个段落。回顾这一段时间开展的活动,不管对幼儿还是老师,都有不小的收获。
1.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活动。
学习性区角游戏能让幼儿更主动地尝试和探索,并且能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在前两个主题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继续创设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性区角活动,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了很多有关动物的秘密,如:
语言区――幼儿自己带来书籍、画报等资料,从各种资料中获取了很多有关动物的知识,并且在和同伴的交流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进步。
美工区――幼儿搜集了各种废旧物品包括纸盒、鸡蛋壳等进行制作小动物,并在欣赏各种动物的外形美中,审美能力得到逐渐的提高。
生活区――通过尝试为小动物装眼睛,培养动手能力。
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幼儿很喜欢做有关动物的游戏,如:“送小动物回家”等游戏。在散步时,幼儿更加关注小动物,经常蹲在草丛边观察蚂蚁、螳螂的生活习性,看到草地上的小麻雀也非常友好,找到树上的鸟窝,都决心要保护它。
在饲养角中,幼儿饲养了鱼、乌龟、小鸟、松鼠等动物,并每天喂养它们,增进了他们对小动物的感情。
有人说:“当你走进一所幼儿园,不用介绍,也无须交谈,只要留意整个环境,你能“阅读”其中蕴含着的教育信息和课程的价值取向。”的确,《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他们是活动的主人,他们更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人,是他们赋予了幼儿园环境以生命。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感受愉悦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包括了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宽松、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有助于促进环境与孩子的对话,因此,我充分利用环境,使之成为开放性、有意义的活动情境。无论是室外的自然园区还是走廊里的区域,都是孩子们自由、尽情玩耍的活动天地。例如:种植角,我带领幼儿种植葱、蒜、土豆、西红柿等;饲养角,我带领幼儿喂养小甲鱼、小兔等小动物。这些都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他们很感兴趣。因为创设了健康活泼、轻松愉快的氛围,所以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自由观察,勇于发现,大胆交流。
二、创设可变性环境,让孩子满足需要
孩子们只有在真正属于他们的环境才是积极主动的,因此必须洞察孩子的需要,创设与幼儿的特点和需要相适应的环境时,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环境,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随着幼儿经验的丰富,环境也要相应地变化,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果环境超出了幼儿的经验范围,幼儿就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它。因此,让幼儿在需要、感兴趣的环境中活动,并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对已有的经验加以归结、整理、验证,从而不断调整环境,构建新经验,获得自我的发展。
三.创设探索性环境,让孩子获得启示
良好的环境对孩子起着刺激、引导、激励的作用,吸引着孩子们去探索、思考,去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启示。对于我们的孩子,其经验信息的积累与运用也并非在于一朝一夕,而有着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与环境的无数次作用中,在许许多多的启示中积累起来的。鉴于此,我们注重了为幼儿创设探索性的活动环境。
在商量出主题之后,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制作了。于是,我们决定放手让孩子们按自己的主张去做。孩子们忙碌起来了,有的动手拆墙上旧的,有的用蜡笔画出各色的蜗牛,有的在画绿绿的小草。。。。。。做完了,我带着孩子们欣赏,却发现了问题。
幼1:“小草太小了,看不出来是草地。”
幼2:“花都在一起了,不好看。”
幼3:“有的小朋友画的蜗牛太小了,根本看不出来。”
幼4:“小蜗牛不好放在前面的草地上,这样会被放风筝的小朋友踩死的。”
这些问题抓得很准确,于是,我就顺势问孩子们:“那我们该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有的孩子说把做的不好的拿下来,有的说重新画大的蜗牛,也有的说让老师来做。孩子们说了很多, 于是,我们两位老师商量了一下,决定接受孩子们的信息、尊重孩子们的意见,让孩子自愿组合、分工,重新琢磨自己想要画的内容,进入了再次思考中。
为了充实材料,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毛线作小花,用蛋糕碟做成大小不同的蜗牛;将小朋友的合作画组合成五彩缤纷的风筝;孩子们用彩纸剪成许多的小问号,上面记录着孩子对春天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艺术性地将小问号拼合成美丽的花:瞧!一个红红的太阳挂在天空,或大或小的蜗牛在花草上快乐地爬啊爬;绿绿的草地上,五彩缤纷的花朵充满着生机,几棵大树树叶茂密,一群小朋友在开心地放风筝。 正如新课改中所提出的“如果课程能追随儿童”那样,我们倡导的环境也应紧紧追随儿童发展的步伐,与幼儿共同前进、共同成长,使环境与孩子融合,让孩子在操作、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与环境的对话中捕捉灵感、获得启示,习得经验。
四.创设推进性环境,让孩子学会创造
环境创设的作用不仅是美化,还是孩子们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所以主题的进展,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从而再不断地丰富环境。例如,在“我们的奥运”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奥运博览”、绘画活动――“我心中的奥运冠军”、手工创作――“我喜欢的奥运标志”, 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激发,又产生了新的想法:如果我是运动员,我会怎样努力?如果我是设计师,我会怎样设计标志?如果我是组委会,我会怎样策划?于是,主题得到了延伸,环境也得到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