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首先,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有力推动高校心中管理工作的进步,能够为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目标提供不可忽视的助推力。从整体上说,高校行政管理就是指高等学校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的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由此可以将高校行政管理的目标归结为三点。其一,带领和引导广大教师职工以及学生,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资源。其二,高效高质的完成学校的工作任务。其三,实现高校制定的工作目标,对高校的发展提供助力。简单地说,高校行政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要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工作效率和自身的竞争力,其手段就是通过引导高校的所有师生和职工,发挥出高校本身最大的力量。
因此,影响高校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方面,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其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工作计划能否最大化的发挥出高校师生的力量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高校师生和职工是否愿意接受相关的安排,也就是是否愿意主动配合相关的工作计划,其主要针对的是高校师生和职工的主观因素。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上述两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也就能够达到促进高校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提高的目的。首先,随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校园内将会形成一种正面积极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但包含有求知、上进等正能量,还能够在高校校园内凝聚成一股强的向心力。一所优秀的高校,其校园文化的建设必定是成功的,学校的师生不但拥有极强的能力和素质,其价值观和思想观也有某种共性。简单地说,优秀的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影响到高校师生和职工的心理,使其产生较为相近的价值观,即集体荣誉感。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对师生和职工的凝聚力不可忽视,也就能够引导其共同参与高校的建设工作。因为集体荣誉感的影响,高校师生和职工自然愿意加强校园的建设,并且以能够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而自豪。基于此,当高校师生与职工拥有这种意识和理念后,师生与职工也就愿意主动的配合行政管理的相关工作。简单地说,高校行政管理也就能够得到师生和职工的主动配合,也就能够更好的发挥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进而更好的调动各种资源,更好的完成高校的工作任务。其次,随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校园内的不良风气也将得到遏制,并且充斥着正能量。最为明显的是高校的学风建设,据调查我国部分高校中学习风气较弱,使得学生在校主动学习的动机缺失,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也较低。这种不良的学风不但影响到高校学生,其对于高校的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一所没有学习风气、没有上进态度的学校中,其自身的学习动力也将逐步磨灭,这也有力体现出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校园内的学风被端正,学生也都怀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和校园气氛能够感染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通过校园文化的渲染,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也会产生不断奋斗、主动学习和不断进取的主观情绪。基于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才能够主动积极的参加培训,并且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简单地说,在优秀校园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内的教师、学生和职工都将受到影响,并且共同进步、共同奋斗。这就能够帮助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就从另一个角度提高了其所制定的行政管理计划和制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了高校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打破高校行政管理的模式和理念
另一方面,从当前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问题来看。缺乏人性化的管理理念、缺乏创新精神,只是死板的按照规程制度进行管理,也就失去了管理的灵活性,无法有效应对突发的情况,也不能应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初期,为了体现这种严肃性,高校只能通过强制硬性的规章制度来达到目的。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越发完善,并且已经形成了清晰完整的管理流程。这就导致高校行政管理的模式和方法被逐步固定,也就形成了当前的现状。其次,在长期的工作中,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也就被逐步削弱。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在逐渐消除。两方面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点,即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意识没有达到相应层次。一方面,行政管理的领导层的意识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也就没有意识到打破传统管理的模式和理念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自然也就无法在管理中得到发挥。随着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其能够有效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解决。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内的教师不但代表了我国教育界的重要力量,校内的学生在能力、基础和意识方面也代表了较高的水平。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内的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也更加先进。同时,加上高校内较为宽松的学术气氛,也就更有利于创新精神的传播和发展。基于此,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非常容易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种。如上文述及,校园文化不但对学生有极强的感染力,其对于行政管理人员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随着创新意识在高校内的传播,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也就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一定的创新意识。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校园文化将推动高校领导层的改变,使其在工作意识、工作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变革,其中自然包括高校的行政管理。基于此,高校行政管理的模式、制度等方面都将被改革与创新,也就打破了传统行政管理的限制。因此,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也就更有活力,更能迎合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最终提高效率和质量。
三、校园文化能够对师生产生激励和约束作用
最后,从校园文化具体的作用来看,其能够对高校师生和广大职工产生强烈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这就能够从主观的角度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具体地说,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德育模式,其能够起到监督和控制的作用。首先,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其能够发挥的是一种导向和宣传作用。经实践调查研究发现,造成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师生的不配合,而是由于师生对相关工作的目的和具体内容不够了解,因此从主观上忽视了该项工作。基于此,通过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高校就能够利用校园文化来传播行政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并引导师生最大化支撑行政管理的工作。在此基础上,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目的和内容才能被师生了解,进而得到落实与贯彻。其次,校园文化能够对师生进行激励和约束。当师生配合行政管理工作并促进高校进步时,师生会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也就起到了激励的作用。反之,师生就会感受挫败,这就能够对师生的言行进行约束。由此可以看出,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影响到师生的言行,最终达到提高行政管理质量的目的。
四、结束语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税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探讨了税务文化建设对提升税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大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繁荣。”加强税务文化建设,不仅是丰富税务部门文化生活,提升税务干部思想境界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改造税务部门管理模式,增强税务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
一、税务文化与地税文化
税务文化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发展衍生的,它既具有文化的共性,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税务工作的特点。它是一种行政管理文化,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优秀的科学管理模式,是一种象征全国税务系统灵魂的价值导向,反映全国税务干部在具体征管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气质,更是全国税务干部在共同的价值观主导下,精益求精、发自内心的工作态度和献身事业的生活态度。同时,它永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理念,且与组织的具体运作息息相关它是广大税务干部在长期的税收实践中形成的,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的总和税务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地税文化的内容与特征:地税文化,存在于地税系统的运作活动中,它包括3个层次:一是物质层,主要表现为保障税收征管工作的物质条件和物质环境;二是制度或者行为层,主要是指保证地税工作正常运行的规程体系和体现地税系统价值取向的行为准则;三是精神层,主要是通过管理文化的熏陶,集中体现在地税部门干部身上的有形的文明表现。地税文化内容丰富、辐射面广,其核心内容就是地税系统的价值理念,它主导和支配着地税文化的各个方面。树立明确的地税价值理念,决定着地税群体对价值意义的追求。它是贯穿地税文化各构成要素的主线。
二、加强地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地税文化建设对于地税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是适应新时期地税工作新任务的客观需要。
百万税务大军是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实现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已成为税务系统重要的战略抉择。
(二)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地税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地税文化建设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地方税收事业的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它的灵魂是地税干部共同的价值取向,是每一个地税干部思想、意识的目标体系,它通过确定人们在思想、精神、事业、人生中应追求的进步、高尚的目标,采取引导、疏通、激励的方法,诱发、凝聚、强化人们内心深处积极向上的因素,排斥、抵制、远离不良的思想意识,达到健康思想、规范行为、提高素质的目的。
(三)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有利于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制度是文化形成的基础,是一个外在的、强制性的硬约束;文化则是制度的更高境界。是一个内在的、主动性的软约束。而优秀的组织文化则是制度产生良好效应的根本。
(四)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有利于地税部门形象的树立和优化。地税形象是地税文化的外化,优秀的组织文化是良好形象形成的基础,在先进理念的引导下,通过全体地税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地税文化所倡导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会深深地融入全体地税干部的思想意识中,从而促进其行为方式的逐步转变,打造出良好的地税“品牌”。
三、加强地税文化建设的思路
(一)精神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地税精神,用共同的理念、价值观对地税人进行凝聚管理,宣传地税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楷模的表率作用,让地税的工作宗旨、服务理念、文化精神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地税人的思想中,成为精神支柱和动力之源,激发地税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税收事业的活力,这些都是地税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和独特功能。具体思路是:
1.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强化道德教育。一是抓理想信念教育,促使地税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强烈的资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抓法制教育,提高地税干部的法治观念,使干部的思想追求健康向上,社会行为文明有序,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三是抓廉政勤政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引导作用及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四是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教育干部。要针对不同的思想实际来做思想政治工作,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来应对不同对象,让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解惑受益中接受先进的理论。
2.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创建活动为切入点,丰富创建内涵,结合工作实际,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类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创建活动。
随着法官职业化、司法现代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法院文化建设这一命题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我国司法界、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同,一些学者、法官相继发表了这方面的调研文章,许多法院将加强法院文化建设作为提高法院整体素质、促进公正与效率主题实现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由于法院文化建设在我国司法领域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其理论性和实际指导性都很强,法学界和司法界对该课题的基本理论、价值取向等理解不一致,司法实践中各法院也只是根据各自的理解操作,故有必要加以研究。本文在研读有关资料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试图对法院文化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深刻揭示法院文化的内涵、本质、渊源、特点等,并就在法治框架下,如何建构法院文化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一、法院文化的内涵
研究法院文化首先要界定文化的概念。不过,由于文化本身的多义性,对文化的理解往往因解释者自身的观念、意识、认知结构、教育背景等的不同,而呈现千差万别的态样。在西方,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lture,语义为耕作、培养、教育、发展,进而泛指人身和精神的发展、培养,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我国,《辞海》中将文化定义为:“从广义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法院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其特别的属性,它产生于法院这一特定的社会组织之中,是存在于法院群体有的文化。它既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共同准则,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对于法院文化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迄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笔者将各种提法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总和说”。认为法院文化是法院群体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有的精神,是其特有的、共同遵行的一种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规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表现的总和1.第二种“精神现象说”。认为法院文化是法院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现象,是以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法院精神、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第三种“群体意识说”。认为法院文化是法院群体在司法活动中所持的信念和价值观念,包括法院精神、法院宗旨、占主导地位的管理形式、传统和现实的特性等等2.上述几种解释,由于站的角度不同、概括的方式不同,得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总和说”描述了法院文化的范围,“精神现象说”突出了法院文化的核心,“群体意识说”则指出了法院文化的载体。尽管在描述上各有不同,但透过这些解释,可以看出某些共性,概括起来,笔者认为法院文化具备以下特性:一是客观性。法院文化是法院与生俱有、客观存在的,我们现在提出构建法院文化,并不是因为原来没有法院文化,而是因为认识到法院现有文化的建设力度跟不上法官职业化、司法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力度。二是发展性。法院文化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发展规律是从无到有、从抽象到具体、从散乱到系统、从单一到丰富的变化过程。三是指导性。法院文化对法院的整体行为和法院工作人员的个体行为起着指导的作用,对法院发展目标有质的规定性,同时通过整体的价值认同来指导法院个体行为。四是约束性。法院文化通过对法院群体成员行为形成一种无形的群体压力,使法院倡导的群体共同意识在群体成员的个人价值观念中内化,形成一种无形的标准,来操纵控制法院的各项活动。五是整体性。法院文化必须对法院的整体行为发挥指导与约束作用,仅仅作用于法官的个体行为,就不能成为法院文化。这种整体性表现为法院文化的全面性、长期性和独立性。同时,法院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文化,是法院全体工作人员、个体文化的集合与整合,是一种群体文化,其发展需要并由法院群体来推动。六是辐射性,法院文化一旦形成较固定的模式,就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就能让社会公众更加了解法院、了解法官。七是传承性。法院现有文化有着历史文化的踪影,也必将在未来文化中找到踪影。法院文化正是在有选择地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八是特殊性。法院文化的特殊性在于法院特殊的组织目标、组织价值观和行为方式3.特殊目标是实现司法公正,特殊的价值就是法律至上,特殊行为方式包括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
二、法院文化的渊源
(一)历史渊源
从历史上考究,中国古代从未出现过现代意义上的法院,由于当时司法与行政不分,司法权隶属于行政权。在中央曾设立过专门司法机构,如大理寺。而在地方,司法机构则完全并入行政机构,不另设司法活动场所,行政长官同时也是司法官员。因此,传统社会的法院文化较之于其他行政机构,在表象上,甚至在内涵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我国现代意义的法院雏形出现在民国时期4,到了改革开放,中国真正开始法制建设后,法院才成为独立的司法审判机构。二十多年来,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法院文化。
(二)形态渊源
关于法院文化的形态渊源,也有很多种分法,有的学者从研究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法院文化由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认知(精神)文化组成。有的则按“文化结构说”将法院文化分为制度文化、实践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笔者认为,法院文化的形态渊源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物质文化。是以有形的实物形态存在的文化,是法院在长期的审判与建设实践中逐步积累的,凝聚着法院精神文化实质的,为了实现法院职责,推行法院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而创造的一切物质环境的总和,包括办公环境、审判场所、司法装备、生活场所等。二是管理文化。是指法院在从事审判活动、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与法院司法精神、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法院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等。三是行为文化。是指法院群体在审判活动、研究培训、生活娱乐、人际交流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诉讼行为、法官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等。四是精神文化。是法院文化的核心,是在长期的审判与管理实践中,为实现法院发展目标和履行法定职责,由法院群体共同参与创造而形成的,为群体成员所认同和遵守的,推动法院群体继续社会化的法院群体共同意识,包括价值取向、法院群体形象和精神、思维方式、人文品格、职业道德等。
三、法院文化建设的要点
(一)法院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树立现代司法理念
现代司法理念是法院群体为达到公正的司法终极目标,在对司法权本质特征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内心自由选择的,坚定信服和推崇的,并在司法实践中奉为最高行为准则的基本观念。包括司法公正、司法中立、司法独立、司法民主、司法公平、司法效率、司法廉洁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讲,法院的物质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是司法理念的外在表现,精神文化是司法理念的内在表现。是否确立了先进的现代司法理念,对于法院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教育、引导法院群体牢固树立现代司法理念,以理念指导行为,将现代司法理念体现到每个案件办理的每个环节,同时在法院文化建设中要处处体现现代司法理念。
(二)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育法院群体崇高的价值观
法院文化的核心是法院群体的价值观,法院群体价值观决定着法官精神文化的基本格调和精神面貌,为法院审判与管理实践规定了方向,同时决定着物质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的内容。法院群体是否具有崇高的价值观,关系到法院事业的兴衰和成败。将司法公正视为自己的生命和灵魂,这应当成为法院群体共同遵循的价值观。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就是要让这一价值观始终占据法院群体的精神世界,成为法院群体精神世界的最高理念,把一切与之相抵触的价值观念从法院群体精神世界中清除一空。同时要将这种价值观转化为法院群体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使其一切言行都严格约束在这一价值观所要求的规范之中。要通过法院文化建设,引导和激发法官的自觉公正行为,充分调动法院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三)法院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坚持以人为本
法院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规则”,存在于法院群体的意识中,法院文化离开了法院群体根本无法独立存在,“以人为本”是形成良好法院文化的基础。在法院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培养人,通过说服教育、感情投入、关心体贴、形象影响、激励尊重、心理沟通等,养成法院群体的职业尊荣,提高其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其命运共同感、工作责任心,培育其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促使每位法官充分释放其潜能,施展其才华,实现其报负。
(四)法院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人文特色的法院精神
法院精神是法院群体共同价值观念、发展目标、管理哲学、司法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法院文化的灵魂,是激发法院群体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内在动力。它是人文精神和法治精神的有机结合,主要包括:法律至上精神、公平公正精神、崇尚科学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在法院文化建设中,法院应当结合法院群体思想实际和法院发展目标,注重形成自身独特的法院精神,精心提炼出最适应本院发展,最有价值的精神,使之得到广泛认同,以此作为一种精神支柱,一种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行为准则,使法院群体紧紧围绕设置的共同远景,在法院精神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推动下,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高度一致,朝着既定目标奋力拚博。
四、法院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
一、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也在悄悄发生转变,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中职学校文化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学校的任务是育人,对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就是要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要实现这一任务和目标,中职学校就应加强文化建设,用优秀的学校文化去教育、影响和陶冶学生,使之健康快乐成长。
(二)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品牌,是学校巨大的无形资产。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职教资源在不断充实和调整,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将会由激烈的生源竞争转向以学校文化为代表的学校形象、学校品牌的竞争。一所学校如能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学生和家长以愉悦感、安全感、成就感、满足感,必然会得到家长、社会的首肯而不断获得发展。因此,要建设品牌职校,就应重视学校文化这一无形资产的建设。
(三)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凝聚力的源泉。“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通过与教师、学生的交互作用,特别是通过制度规范、活动行为、环境建设体现的尊重人的成功和发展的学校理念和精神,会使大家由于价值的认同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一所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必然能够凝聚人心,汇聚大批优秀教师。
(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重要环境。优秀的学校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成才,也能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尊重人、关心人、成就人的人本化管理;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追求知识、崇尚文明的文化氛围;尊重科学、开拓创新的学术气氛;知识更新和再学习的文化环境;宽广的、多元化的信息交流环境;知识转化、施展才能所需要的人际关系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成才和教师发展所主要依赖的环境。
二、学校文化的内涵和构成
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工作、学习历程中创造的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存在样态来看,学校文化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精神的高度概括,是学校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师生经过长期创造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歌等。其中,办学理念是学校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持有的基本信念,是学校领导及全体职工对教育方针、教育策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它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校训是对学 校办学精神和理念的高度概括,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指导着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学校精神的其他形式具有一定的统领和规定性作用。校徽、校歌、校旗等是学校的标志性作品,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使学校外在形态、内在神态、师生心态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是指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种规章制度,它包括校规校纪、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风俗习惯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通过规范、完善、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师生行为规范化、学校工作有序化、学校风气和师生意识健康化的工作过程。良好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能规范工作秩序,促使学校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而没有制度保障的学校,往往人心涣散,工作混乱,既不利于学校发展,也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三)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巾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折射,它主要包括师生员工的各种行为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中内容最丰富、方式最灵活、表现形式最明显、最直接的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晴雨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直接目的,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切人点。因此,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沟通各个方面的关键环节。
(四)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学校师生在教学、生活、活动中所依赖的一切物质对象,是人们通过感官可以感受的一切物质性对象的总和,主要指学校所处的外部自然环境、学校内部的规划布局以及学校建筑、绿化、雕塑和文化传播的设施等。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改善学校物质环境和学校文化设施,实现办学条件最优化、办环境优良化的工作过程。物质设施和校园环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是学校文化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的熏陶要比单纯的教育更深刻。
三、创建优秀中职学校文化的原则和途径
(一)创建优秀中职学校文化的原则。学校文化,重在建设。建设优秀的职业学校文化应该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校文化建设不能脱离育人这个根本目标,既要教育学生,也要培育教师。学校文化最重要、最稳定的传承人是教师,他们一代一代地传承着学校的文化。二是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学校所有成员参与,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要让学生更多地组织、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三是以活动为中心。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特别要以学生参与的活动为中心。四是坚持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基础。职业学校风格各不相同,文化也各具特色,但是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和谐就是最基本的。五是坚持以务实向上为特色。职业学校有许多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文化,比如实训文化、校企合作的文化、培训文化,等等,总的来说,它是一种务实向上的文化。
(二)创建优秀中职学校文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
1.提炼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中职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提炼出体现学校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学校精神,从而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中职学校应善于通过开展学校精神文化大讨论等活动,发掘和提炼出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品格,并通过学校电视台、学校网、广播、校刊、宣传栏等舆论工具,通过报告、座谈、主题班会等形式,传播学校精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学校精神为广大师生所认同,成为广大师生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强大动力。
2.创新制度文化,规范师生行为。制度文化是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文化,才能保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中职学校应根据自己的理念,在引进和吸收优秀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制度文化,用优秀的制度来保证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和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民主机制建设上,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进行重大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师生员工的意见,增强学校决策过程中的“透明度”,使制定的规章制度从被动接受为主动约束,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在教学管理上,应建立能力、态度、知识并重的考核制度,引导学生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为轴心.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在教师评价上,应重点突出师德表现、教学实绩,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变单一的行政评价为学生、同事、行政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多元评价。在学生人格培养上,应建立全员、长期、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制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勤奋的人生观、事业观。同时,应将企业文化元素引进校园,把校企合作的理念融入学校制度文化,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项目和“订单式”培养模式列入管理制度。
3.倡导行为文化,拓宽发展平台。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环境中的个体或群体行为。行为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学校领导的决策行为、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行为、师生员工的情感行为以及日常的规范行为等。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中,首先,应把领导班子建设好,强化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领导班子带动和引领,形成团结协作,严谨务实的校风。其次,应把教师队伍建设好,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应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理论精通、操作娴熟”的职校师资队伍。再次,应把学生队伍建设好,强化学生的“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最后,应搞好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发展特长爱好提供平台,促进学生心理、情感、创造力的发展。总之,无论是个体或群体在行为文化建设上,都应体现职业性、能力本位,突出职业特色。
4.构建物质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学校的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基础载体和学校文化水平的外在标志。中职学校要构建好物质文化这一“基石”,首先,应注重自然环境的建设,学校的建筑、教室、实训楼、道路、景观等要给人以舒畅、整洁、美观的感受。同时,也应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让学生感到振奋,校训、校徽、校标、挂像、板报、光荣榜等,应有利于学生明确方向、增强信心、奋发有为。其次,应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在物质层面上处处突出“职业”的特点。校园景观设计的总体方向应以增强职业特色氛围为主,以增强人文艺术氛围和加强绿化环保为辅的宗旨建设校园环境。在校园格局上体现“校厂不分”的空间布置,加强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加强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技能要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造能力。
二、继续抓好“五好”党支部建设和“六先”党员先进性工程等工作,我要紧密地与党支部其他成员一道认认真真地开展好党支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从建立健全党支部的工作标准、实施方案、制度完善、各种资料的整理、归类等,在发展党员、缴纳党费、党员民主评议、上党课、团支部工作、工会工作、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等方面都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促进党建工作上台阶。
三、我在抓好党支部的日常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落实局党委“12345”党建特色政工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党建特色政工活动,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落到实处,。
今年,检修所、市郊局、**局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为《抓好班组文化建设、争创明星班组》和《提高写作能力、我为企业添彩》为主题的党建特色政工活动,结合电网实际,加强班组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班组职工对企业的认同,增强内部凝聚力。加强班组文化建设,统一班员思想认识,缓解基层班员的压力,塑造充满活力的企业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开展新闻宣传报道竞赛活动,进一步搞好新闻宣传报道,交流经验,宣传典型,鼓舞士气,促进工作,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掀起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闻写作和新闻摄影知识的热潮,进一步促进职工写作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树立电力企业良好的形象和展示电力职工风采,做到内鼓士气、外树形象、激发活力、促进新闻宣传工作上台阶。
四、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我要积极参加和组织职工参加我局的各种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廉洁自律方面的学习讲座、征文和知识答题等。同时我要在工作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能以权谋利、用职务影响收受单位和个人的礼品和有价证券,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