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异步教学法论文

异步教学法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异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异步教学法论文

异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异步教学法 高中语文 教育教学 创新 作用

异步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创新性教学思想和教学规模的教学方法,是现阶段高效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我国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贡献。异步教学法在高中阶段教学实践表明,其教学功效很大,教学成绩显著,正符合我国现行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政策性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对我国高素质和高能力人才的不断培养。异步教学法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一改教学中教法的新面貌,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减轻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之间的双重负担。同时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成绩,达到更高层面的教学要求,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独具创新作用。

一、异步教学法在高中语文创新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教育改革已经发展到更高的层面上来,实现更快的素质教育发展新目标。素质教育的主要实现目标是以提高受教育群体的整体能力素质,引导受教育者能够具有自立自强、自主创新和独具主观能动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异步教学法正是在教与学多向互动的情况下实现对学生自身能力培养的目的,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地、自主地思考问题并主动去解决问题,达到自立自强,活泼欢快的快乐生活和学习新目标。

异步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一直贯穿着创新这一条教学主要思想,无论是教育方式、教学方法,还是学生学习方式或者是学习方法,都鼓励和提倡创新,从而不断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不断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从点到线再到面的不断发展,以至于扩展到整个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成绩,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由此看来,异步教学法在高中语文创新教育教学中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二、异步教学法在高中语文创新教育教学之中的作用探微

(一)促进高中语文创新教学长效发展

高中语文知识是小学、初中两个阶段语文知识的进一步延伸,是大学语文知识的敲门砖,高中语文知识面的博和广不言而喻。要在短短的三年高中教学时间里完成相当任务的高中语文知识教学,仅仅靠课堂那些45分钟的课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师生课堂内外互动教学,实现学生课堂内外的自主性学习,在点滴时间空隙里实现学习思维的不断延伸,从而扩大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达到创新教学的长效发展。

(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与不断提高

异步教学法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诱导学生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与学习习惯中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思维和行为习惯。例如在一堂高中语文课中,总体课堂教学时间为45分钟,在实施异步教学法中是这样分配教学和学习时间的。教学第一步,教师先用20分钟让学生自主复习上一堂语文课所学的知识并温习这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在这过程中教师用10分钟左右在黑板上板书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思考题,让同学们自主地在下面学习和探讨这些思考题,教师在板书完成后和学生们达成探讨伙伴,自由性地进行分析探讨;教学第二步,教师运用20分钟主要精讲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并实现这堂课与上一堂课知识的有机链接,同时实现思考题的探讨,让同学们畅所欲言,鼓励并发现学生们提出的具有创新思路的学习和解题方案,达到择优发展;教学第三部,余下的5分钟,教师故意实现有无意识性地诱导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实用性,运用文学思维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细胞,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教学的目的。异步教学法提倡少布置课外作业或者不布置课外作业,给学生更广阔的的自由学习和课外兴趣阅读空间。这样,在长期的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下通过教学氛围的不断渲染,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素质,达到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教改成绩。

(三)能够动态地实现新型现代化人才的基础性培养

异步教学法实则是一种动态的创新的高效教学方法。实现异步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够活化语文思维中的文学性创造思维空间,激活学生内心的文学潜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素养。这对现代化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改革作用,我们应大力发展异步教学法,使其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三、结语

总之,异步教学法在高中语文创新教学中得以实现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是实现我国教学新改革的重要教学方式和教学新方法。它作用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为新一代文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教育方法对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异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异步教学;高职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0―0122―04

一 引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化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1]寻求适合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要、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信息技术课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养成主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学习、工作的习惯与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但是在传统的同步教学模式下,因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大,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能否借鉴异步教学法的思想与方法,构建一种适合高职学生个体差异、能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供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二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信息技术课主要采用投影讲授与上机练习相结合的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先统一讲授,然后学生上机练习。尽管教师和学生均对该课寄予很大的期望,也付出了努力,但仍存在着如下问题:

1 学生成绩两极分化

高职院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据《计算机基础教育调研报告》中对大学新生计算机基础程度的最新调查显示:入学时真正已掌握大学信息技术课程要求的占14%,学过但未达到要求的占36%,没接触过计算机的占50%。[2]学生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思维技能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2 教学效果差

因投影课与上机练习分开上,投影教学以满堂灌为主,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上机练习时学生主要模仿教材中的案例,学习好的学生做完案例后便无所事事,学习差的学生则做不完案例。由于只听或只练,形不成新的学习刺激,学生的注意力仅能保持较短时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自学能力欠缺,导致整体教学效果较差。

3 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课堂教学以课本为纲,不能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及未来工作需要,存在为考而学、学用分离的倾向。学习内容缺乏挑战性,随着学习的推进,学生学习兴趣逐减。

4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学生在上机练习的时候通常只会模仿教师课堂做过的案例,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设计、制作有创意的作品。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不知如何解决,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查发现,以上是当前高职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急需一种能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行个别化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教学实验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异步教学法,为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

三 异步教学法

1 异步教学法的内涵

异步教学法是在班级教学的建制下,以学情为基础,使学生的个体学习与教师的异步指导紧密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目标同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需要直接挂钩的开放的信息化教学方式。[3]异步课堂教学采用六段教学结构:即“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生学习―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小结”。其实质是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解决了班级教学中学生人数多与个别化教学的矛盾,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体现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和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实现了教学“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思想。

2 异步教学法的特点

(1) 教学内容问题化。异步教学将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针对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转化成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学以致用。

(2) 学习方式个体化。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式,使用“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六步学习法学习,学习以“独学”为主。[4]

(3) 指导方式异步化。教师在充分掌握学情的情况下,扮演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方法和评价标准,创设一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思维特点和理解水平进行独立的个体学习的异步教学环境。

(4) 教学活动过程化。异步教学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以人为本,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强调情感交流,为学生个性化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 异步教学在高职信息技术课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对于同步教学,异步教学是对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具体的实施需要有相关条件的支持。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实行异步教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课程方面

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课对理论知识要求相对较低,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学习内容需要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实用性,而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与生活实践和学生所学专业的紧密结合易于生成多层次的良构和劣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实施异步教学的前提。

2 学生方面

在高中阶段,多数学校已开设过信息技术课,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理论与操作基础,教师不需要在基础操作上花费较大的精力。高职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性普遍较强,不愿受太多约束,具有根据自己兴趣学习的主观愿望。另外,学生来源广泛,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很大,若要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实行异步教学是必然的选择。

3 教师方面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无升学压力,教师因不受升学利益的驱动,有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普遍能够承认、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无偏爱和歧视,能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具有良好的民主观念与作风。这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这正是实行异步教学的基础。

4 学校管理及设施方面

高职教师具有较大的教学自,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己决定所任教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评价方式。最近几年,国家重视职业教育投入,高职院校多媒体计算机房数量较多,除供学生正常上课使用外,还在课外时间开放,学生个人拥有计算机数量也逐步增加,为开展异步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 信息技术课程异步教学实验及结果

1 研究对象

对我市职业技术学院07级一年级4个会计电算化专业班的学生进行汉字输入、编辑排版、网络使用三个项目的测试,经统计,从中选择两个成绩无差异的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组(男生14人,女生31人)和对照组(男生15人,女生30人),每班学生45人。

2 实验设计及过程

(1) 实验条件及时间

实验组采用异步教学法进行实验教学,信息技术课全部在多媒体机房内上课。机房内安装有投影设备,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对照组采用传统同步教学方式上课,投影课与上机课轮流上,地点分别在投影教室和机房。两组学生由同一教师任教,所用计算机设备和教材相同。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实验结果使用SPSS 14软件统计。

(2) 实验组教学流程

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活动如表1所示。

3 实验组异步教学实施策略

(1)目标设计策略

同时设定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对同一项学习内容提出难度不同的要求。比如在学习“在Word中制作表格”的内容时,基础性的教学目标是“在文档中插入表格;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合并、拆分、删除、添加单元格;表格线条、颜色、字体的设置”,拓展目标是“除掌握上述任务外,能将表格与文本进行转换;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计算”。

另一方面,目标的选择要做到“指令性与指导性相接合”[5],明确各层次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对目标定位加以引导,在学生完成基本层次的目标后,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向更高一层次目标迈进。

(2)问题设置策略

异步教学实行问题化教学,即要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化为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知识点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指导学生按照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逻辑顺序,逐单元进行自主学习。刚开始时,先实行小单元问题化教学,将一个单元分解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适时地进行大单元问题化教学。

(3)教师指导策略

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较多地介入他们的活动并及时反馈和辅助,提供铺垫性问题以形成学习支架,注重基本操作技能的强化、达标。对程度较好的学生要以“放”为主,倡导独立学习,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公平的机会,让学生相互补充、完善。程度好的学生在完成自己任务后,可在机房内离座巡查,承担作业检查、辅导程度差的学生完成作业等职责,以缓解学生人数多而教师指导时间有限的矛盾。

(4)学习评价策略

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纵、横结合评价法,即个人纵向和班内横向两种方式进行评价,以更好的实现评价的激励和矫正功能。纵向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与自已比”,把自己近期的学习表现和结果作前后对比;横向是选择与自己学习状况相近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对基础差的学生重在评价学习态度和过程,努力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鼓励;对基础好的学生则评价学习活动的质量和结果,激发提升自我的欲望。

(5)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教师使用E-mail、个人博客、班级网站向学生提供任务、资源,同时作为与学生交流反馈、展示作品的工具。将学生作品分类上传,及时反映学生学习的成长和进步情况。创建虚拟学习环境,形成积极向上、互信互助的氛围。

4 实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综合考试成绩统计见表2。为检查两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两组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90份,回收率100%。满意度划分为“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五个等级,两组选择“很不满意”的问卷数为0。统计结果见表3。

六 分析与讨论

为避免其它无关变量影响实验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由同一个教师任教,安排同样的教学时数,使用设备相同,两组学生男女性别比例高度相近,实验前两组学生计算机基础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本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使用SPSS软件对期末成绩分析(见表2、表4)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成绩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5

根据表3中对学生学习满意度的统计可知,实验组学生满意度达到100%,且全部在“满意”程度以上,远高于对照组。这反映出学生对该课程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对异步教学方式是欢迎的。说明在高职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使用异步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

七 结论

异步教学法为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途径与方法。它所倡导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理念,符合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对于培养与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直接接轨的合格学生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意义。但它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有待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2007]14号.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EB/OL].

<省略/zwgk/2007-05/23/content_623645.htm,2007-05-23/2008-11-12.>

[2] 刘爱国,褚建立,马雪松.高职高专《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6):122-123.

[3] 黎世法.异步教育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10-11.

异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基于组件的客户反应行为管理研究

基于GSM短消息的解码方法及其程序实现

凌阳单片机在指纹识别系统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并行算法的生命游戏分解策略的性能分析

科技论文二次退修的成因及避免对策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中的运用

重点学科管理系统的网上实现

浅谈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生态遗传分化的同工酶分析

江西省环境污染物超标原因分析

求包含多边形的最小正三角形的遗传算法

论新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概念教学

偏导数与方向导数的关系

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设计

碘酸钾存在下吡啶的极谱平行催化氢波研究

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改浅谈

“协作——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关于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江西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四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不同播栽期对清香型烤烟新品系C_2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多自由度系统微振动数态的仿真实现研究

一类二阶非线性奇摄动方程的激波解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质量评估

光电耦合器典型应用电路剖析

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在油田抽油机上的应用与分析

多发射处理器的指令调度算法研究

铁路货运营销综合信息平台研究

基于BNF的OBO规范化和OWLDL转换研究

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C++通过率的几点尝试

医学信息中心博客在基层医学科研中的作用

浅析我国古代村落的规划思想——以廉江市坡头村为例

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的非均相催化剂研究进展

江西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开展影响因素分析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掷标枪的教学策略研究

对体育锻炼和认知干预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探究

安福县城全民健身活动条件资源整合与开发对策的调查研究

阿尔采末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新视点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进展

电晕极化偶氮化合物薄膜倍频弛豫特性研究

硅胶负载硅钨酸催化合成丁酮乙二醇缩酮

链烷烃偏心因子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三唑磷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动吸烟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印刷线路板厂有机显影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基于DHT11的无线温湿度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

基于Wup的语义相似度计算的全局本体语义分析方法

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变精度粗糙集模型及其一个性质的推广

异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修订说明中指出:“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应用性的课程,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课程的核心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要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这就迫切需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来改变教学重心点,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让他们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更好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拓展其专业能力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长期以来,多数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边模仿”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科课程特点,考核评价方式不尽合理,教学内容“一刀切”等问题,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和重视。以致于在学期末的课程结束后,学生只会简单的操作,头脑中残存着孤立的知识片段,知识点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当然也就无法解决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出现问题找到别人做好的东西直接搬过来,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项重大工程。本人就实际教学结合现代教学理念来阐述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一、混合式教学法

    混合式教学是以提升学习效益为目的,在教与学活动中,将在线学习形式与面对面教学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利用教学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一)利用网络交流软件,营建网络学习环境

    Blog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软件,它以网络为媒介,可以迅速地自己的收获和体验,及时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展示自我的综合平台。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即时通信软件,支持在线语音、视频和文字聊天,支持文件的共享,网络硬盘等,同时,可以与移动通讯终端等多种通讯方式相连,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及时沟通软件之一。由于绝大多数同学都有个人Blog和QQ账号,并经常通过这两种方式上网交流和沟通,因此,将Blog与QQ结合,充分利用Blog和QQ的各种功能,搭建异步学习和同步学习的学习环境,学习者之间既可以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也可以利用网络环境开展任务协作,不仅有助于学习者之间取长补短,分享收获和体验,相互竞争和鼓励,也有利于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同时教师设立教学资源专区,教学素材、大纲、课件、教案等均可在教师Blog内查阅。开设QQ群组,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QQ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这也是教师和学生沟通,情感交流的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

    (二)发挥网络教室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共进

    在计算机专用教室里可以把知识传授与学生的上机操作同步进行。同时,充分利用QQ软件提供的文件共享功能,把所有的教学素材,如声音、动画、图像、视频等资料提前传送给学生。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把理论内容的讲授与实际操作的内容相结合。依据教学内容不同,通过Flash,PowerPoint等技术运用展示学习内容,以优化、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自主学习资源。同时,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可以着重突出,多次强调,充分利用各种视音频资源,使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熟悉教学内容,并可以在遇到难点问题时,反复观看视音频资源,自主解决问题。

    (三)教师布置主题任务,学生分组合作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给出几个需要大家完成的学习任务主题,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青少年网络沉迷现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网络搜索引擎特性的对比分析”、“主流IE浏览器特性的对比分析”等。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尝试定义问题等方法,确定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和研究任务。基于此,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进行分组,以6个人为1个组,共分8个组,每组推举1位组长来承担组织学习的任务,组长由小组成员共同推选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随后,小组首先确定小组的任务、目标、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人员的分工,定期的会议时间,以及最终成果的呈现形式等等。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能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融入小组学习之中,有助于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问题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问题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都觉得最好能把现实操作出现的问题引入课堂,将课堂模拟成问题公司,将来也就能面对就业、上岗。

    (一)呈现问题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思维活跃,甚至能够联想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对比分析当前任务目标,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积极地探索各种解决方案。比如提出具体的学习问题“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首先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只是简单分析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而不要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需要的知识储备交给学生,这些需要学生在下一阶段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

    (二)组建小组

    小组是学习过程的基本单位,组建小组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一个和谐、严谨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在正式开始探索问题之前,学生需要组成学习小组,以便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在组内分工合作,发挥学生的不同特长、优势。例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组内负责设计实验,口才好的学生负责在班级范围内汇报学习成果,组织能力

    强的学生负责计时和协调,思路清晰的学生负责记录和整理大家在小组内汇报的材料等等。在中职以大班教学为主的情况下,分组的策略一般有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等等方式。而具体采用何种分组方式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的调整。

    (三)制定解决问题计划

    根据给出的问题经过小组讨论研究,做出具体的实施计划,确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及完成的时间安排,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

    (四)解决问题计划的实施

    根据计划,小组同学明确分工,按照计划和步骤开展工作。如果第一次行动方案就能够获得成功,那么就只需一次执行即可;如果第一次行动方案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就需要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并进行第二次执行,依此类推,直至解决问题为止。在整个计划实施阶段,教师作为辅导者要参与到计划实施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在学生遇到普遍性问题时给予知识和技术的支持,即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这一过程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把所学的内容与将来的职业需要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让他们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五)学习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一体,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仅凭一张试卷简单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本着新课改所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样化的评价,评价中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要突出评价的激励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的动力问题解决后,小组上交成果,并进行组内自评,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师生共同讨论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及最佳的解决方法,找出优点及不足,为下一个知识内容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总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行动学习教学设计中,我们一定要遵循特定的理念与原则,才能更好的进行行动学习的教学实践,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2008.

    [2]黄丽莉.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2008.

    [3]顾巍.行动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异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于设计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Moodle平台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8-0055-05

近几年,基于设计的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在教育学、心理学,特别是在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学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目前较为公认的关于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定义为Hannafm出的,即基于设计的研究(DBR)是一种探究学习的方法论,其目的是在真实情境中,以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协作为基础,通过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的反复循环,来改进教育实践,并提炼相关的设计原则和理论。基于设计的研究一般遵循“基于实际问题和基本理论的指导,设计开发教育干预一实施验证教育干预一分析评价教育干预一完善优化教育干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理论得到优化”的过程。教育干预既可以是全新的工具、模式,也可以将现有的工具、模式稍加调整改变。它关注教师、学习者所面临的有意义的问题,发现问题之后,教师与课程开发者、教学设计者协作解决问题,所有参与者都积极地参与到真实的设计项目中。

《现代教育技术》是某大学三年级师范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每年授课人数约2000名。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直接影响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和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师范生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的开展。该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一学期开展两轮。数字视频采集与处理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两个实验,包括数字视频的采集实验和数字视频的处理实验,每个实验一学期分别授课14次。然而目前实验课的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我们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思想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其正是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下,通过对实验课程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反馈来逐渐完善实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资源。本文以“数字视频采集与处理”实验为例详细论述研究过程,并对实验课程教学提出建议。

一 以“问题”为研究的起点

2010年11月我们通过问卷对《数字视频的采集与处理》实验的授课现状以及学生对实验的学习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本学期即将参与该课程学习的学生。研究小组发放问卷16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43份,问卷有效率为89.4%。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数据:

1 学生学习课程前对本实验的了解程度

表1显示的是关于学生在学习本实验之前是否接触过数码摄像机的调查,其中55.2%的学生接触过,44.8%的学生未接触过。

图1所示的是学生对于摄像机结构、使用以及视频处理软件的了解程度,46.4%的学生基本不了解,33.3%的学生一般了解,20.3%的学生比较了解,然而没有学生非常了解。

综上可知,学生关于视频采集与处理方面的技能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起点较低,不利于实验课程的进行。因此需要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加深对课程的了解。

2 学生学习过程中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遇到问题时,72.2%的学生希望通过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66.7%的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因此需要教师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以便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此外66.7%的学生希望通过教师的指导解决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帮助作用,以任务不断驱动学生的学习,以学习资源为学习探究的支柱(见图2)。

3 学习需求情况

图3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期望使用的资源类型,88.9%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使用视频,83.3%的学生期望使用PPT资源,72.2%的学生选择使用专题学习网站,此外依次为文本和Flas。总之此实验的学习中学生期望使用的资源类型主要是视频、文本、教学案例以及PPT。然而学生认为目前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学习的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访谈资料,我们总结出当前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起点较低,未达到课程学习的要求,不利于实验课的开展;

(2)教学过程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重复练习的方式展开,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3)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资源匮乏,不利于学生的协作学习和自主探究;

(4)实验课程训练时间比较短,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必须重点关注如何通过教学方案和教学资源的有效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期借助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方法论指导设计有效的教学干预产品,不断迭代循环开展实验,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 问题解决的理论指导和方案制定

基于设计的研究与教育技术领域其他研究方法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理论驱动的,其不是通过理论而是通过设计来解决问题。

1 理论指导

(1)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本实验的教学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资源应注重学生社会知识的意义建构,重视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知识构建创设条件,通过协商过程实现意义建构;在学习活动设计方面强调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对话,促进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

(2)教学方法指导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知识内容的目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了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如下:教师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框架;学生查阅资料共同讨论分析任务框架、并进行分组;小组内成员讨论明确任务、制定完成任务的解决方案;学生自主探索、与小组成员积极合作并最终解决任务: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按照小组进行成果汇报,互相交流,以达到总结提升。

2 学习支持技术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基于Moodle平台,其界面简单、精巧,操作简单。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界面,增减内容。课程列表显示了服务器上每门课程的描述,访问者可以对课程进行分类和搜索,按自己的需要学习课程。在线教学模块采用可以自由组合的动态模块化设计,教师在使用这些教学功能模块时,可以任意指定其显示位置,灵活地移动、修改或关闭这些模块。教师利用Moodle课程,并将设计开发的资源上传至课程内容模块。资源主要包括指导性资源、内容性资源和生成型资源。指导性资源,由研究小组设计的资源,主要有供教师使用的数字视频的采集和处理实验规划书及教学设计方案;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的数字视频采集实验指导书和数字视频处理指导书。内容性资源即在教与学过程中能起到呈现和巩固学习作用的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视频、PPT课件、文本、视音频资源、虚拟实验等类型资源。生成型资源是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学生作品等。通过平台上的聊天室和论坛模块,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综上,基于教学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技术的支持,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详见表2所示。

三 教学实施

基于设计的研究以干预主义为导向,强调将设计的干预付诸于实践,经由实践来检验设计的有效性,于“设计一干预一反馈”的迭代过程中优化理论和教育干预。基于教学过程的动态性,教育干预实施的过程不一定严格按照预先的设计,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将解决方案运用于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按照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师提出任务框架、学生讨论交流并分组、协作完成任务和成果汇报的流程展开教学。教师提供资源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自由分组学习,使学生根据兴趣展开学习,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任务驱动的方法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此外,在实施过程中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例如有学生认为提供的专题学习网站资源不足,学生进行视频采集的时间太短,需要教师进行及时指导等。实践的探索与理论的研究在这一阶段得以融合。

四 评价反馈

一个学期的实验课结束后,我们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此实验课程教学情况的反应和建议,依据反馈修正解决方案。

1 教学实施的反馈

(1)学生对教师课程安排的反馈

研究小组从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习资源、协作学习四个方面考察学生对课程教学安排的态度,其中88.9%的学生认可教师对实验课程的教学安排,仍有11.1%的学生对教学安排不太满意,表明我们的方案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详见图4)。

图5所示为学习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分析,其中89.6%(即影响很大与有影响的总和)的学生认为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影响本实验课程的学习;85.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技巧对学习的效果有影响;85.4%的学生认为教师提供的资源可以帮助自己的学习,资源匮乏会影响学习的效果:77.6%的学生认为学习的动机影响实验操作技能的获得;此外,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知识困难度对学习效果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对教学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

2 从评价反馈中得到一些启示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基于Moodle平台环境下提供的学习资源,尤其虚拟实验资源(比如Flash虚拟实验动画)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清晰的了解数字视频采集与处理工具软件的各个部分,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结合教师的讲解,使学生高效的掌握实验课程要求的操作技能。教学资源的使用在教师授课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设计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点难易的合理安排。

Moodle平台环境下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作用,为设计开发的学习资源提供了网络平台的支撑,学生基于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讨论交流的场所,有利于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探究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结合教师的指导引导学生不断的思考和学习,将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相结合,开展网上学习、课堂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达到优势互补。五解决方案的优化

基于设计的研究,旨在通过形成性研究,采用“逐步改进”的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把最初的设计付诸实施,检验效果,根据来自实践的反馈不断改进设计,直至排除所有缺陷,形成一种更为可靠而有效的设计。

经过一个学期实验课程的开展,研究小组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实验课程混合式学习进行反思,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充分发挥指导者的角色,优化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策略,以便为下轮实验提供基础。即课前教师交流并于网络平台中提出任务框架,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利用平台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明确学习目标;课堂中学生交流讨论任务并根据不同的任务主题进行分组;学生面对面或者基于Moodle平台进行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以完成任务;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最后学生课后进行反思。基于课堂讨论和网络平台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展混合式学习,从而进~步提高实验学习的效率。优化方案详见图6。

六 基于设计的研究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的启示

研究小组探究基于网络环境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基于设计的个案研究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开展的建议:

1 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反馈总结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和学生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比如,数字视频采集与处理实验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利用课程管理平台开展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实验课程中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应在不断的实践中检验,不断修正完善。

2 重视教学资源的应用

实验课程主要依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便支持学生开展自主研究以及协作学习活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类型多样相互补充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内容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学资源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资源的应用直接影响实验课程的学习效果。

3 遵循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原则

通过此项研究,我们总结出设计教学资源时应注意以下方面,即资源设计开发的适应性,多样化,实时性和异步性

以及动态生成性。

(1)资源设计开发的适应性

实验课程的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应遵循适应学习者生理特性、心理特征和学习者的初始能力,以及实验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条件。实验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文科、理工和艺术三类学科的大三本科生,其中文科学生的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偏弱,学习认知风格为场依存型,在学习过程中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倾向于合作学习并且易受暗示;理工科学生理性思维强于感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学习认知风格为场独立型,在学习中不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多运用理性思维,从自己的感知出发去获得知识、信息,倾向于独立自主学习;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欠缺团队合作精神。因此,结合实验课的内容设计实验课程的资源类型包括PPT、文本、视频和学习网站等资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选用合适的资源类型进行学习。教学资源设计应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活动,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获得,培养学生在今后参与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

(2)资源设计开发的多样化

实验课程的教学资源设计在形式和内容上应该具有多样性和互补性,在形式上包括PPT、文本、视频和学习网站等多种媒体类型,多种资源类型互相补充。在内容上既有实验操作的具体知识点呈现,教学案例的展示,又包含问题探究和学习活动任务的安排。

(3)资源设计开发的实时性与异步性

实时性原则是指同一时间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所用到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师课程讲授和学生课堂小组讨论应用的资源。异步性原则是指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可以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资源。开发教学资源应该遵循资源的实时性和异步性原则,为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探究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4)资源设计开发的动态生成性

实验课程的教学资源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探究和真实任务为主导,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形式展开实验学习活动。如选定实验活动主题,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利用网络等方式搜集、整理、鉴别、加工有关学习信息,完成学习活动;教师、学生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进行评价与学习反思,这是一个知识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断更新,以电子作品、任务完成方案、作品汇报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成果将作为学习中的生成性资源。

七 总结

基于设计的研究以设计作为探究的手段,强调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注重理论、情境和设计相结合。经过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反馈,构建了基于Moodle平台的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混合教学策略,并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开展提出了建议,为下一轮设计提供基础。以期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Wang Feng,Hannafm M.J.Design-based research and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eVironments[J],EducationalTechnology Research&Development,2005,53:5-23

[2]张文兰,刘俊生,基于设计的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13―17

[3]王永锋,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国际前沿研究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0,(3):8-15

[4]梁文鑫,余胜泉,基于设计的研究的过程与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6,(7):19-22

[5]刘志选,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的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164-167

相关期刊更多

电机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电气(集团)总公司

防爆电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电气传动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