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生发言稿

体育生发言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生发言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生发言稿

体育生发言稿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体育兴趣;方法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对于帮助学生提升体能,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等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现在部分高中院校对体育教学缺乏重视,因此经常导致教学发展迟滞,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践行分层教学,实现个性发展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带有统一性,因此很难让学生在个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鉴于此,在今后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基础性的了解,从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以及个人特长等方面出发采取分层式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安排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得体育教学更加科学合理。

二、巧用竞赛模式,树立集体意识

绝大多数的体育运动都带着一定的竞技性,而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很少会在班级内部组织学生进行竞技活动,因此浪费了体育运动的这一优势,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在现代素质教育的推动下,体育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竞赛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活动,通过竞赛的展开让学生融入学习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完善。同时,由于竞赛的展开,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地形成集体意识,并且将自己与小组的荣誉联系在一起,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课堂上的各项体育活动。

三、进行趣味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寓教于乐是我国教育界高喊了多年的口号,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却很难被实现,这主要与教师素质、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条件等多个方面的要素有关。在教学中融入游戏,让学生边玩游戏边学习到体育知识。例如,学习篮球过程中可以进行双人带球跑、篮球术语竞猜等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足球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世界杯,激发学生对足球的热爱,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影像对足球了解更多。

综上所述,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是造成体育教学质量下降的根本性因素,因此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高中体育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下工夫,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生发言稿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学生;身心发展;体育教学;健康体魄;健康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98-01

高中生处于青年初期,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5岁~18岁之间。青年初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期,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来赞美青年,这是因为他们充满青春的活力。关心青年健康成长是历史的重任,也是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高中生身体发育的特点与体育教学

高中生身体发育的速度明显缓慢下来,男生每年平均增长2.22厘米,女生每年平均增长0.61厘米,这种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小学、初中时候。而体重,每年增加2公斤~3.5公斤。高中生骨化过程基本完成,骨骼变粗,韧带也基本强化。不过,心脏的发育要一直到20岁左右的时候才能稳定。高中生的脑和脑神经发育及功能基本完善,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能力加强,这样可以促使他们有能力去深入认识高难度的问题。高中生性机能趋向成熟,男生的肩膀增宽,显得壮美,女生的身体变圆,显得丰满。学生到了高中阶段,从体型方面看已经非常接近成年人,但实际上他们并未完全成熟。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观察和研究,不可轻率地判断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以免在无意中伤害他们正在成长的稚嫩心灵。在体育教学中,可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运动项目,适当提高运动的难度。但由于他们的身体发育并未完全成熟,所以,仍要注意锻炼的项目和难度。对于一些具体的锻炼项目,一定要考虑到高中生体型(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变化。比如跳高、俯卧撑,一定要男女分开做。

二、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体育教学

(1)高中生认识发展的特点与体育教学。高中生生活实践经验较丰富,观察能力更富有目的性、系统性,注意力趋向稳定而持久,记忆活动表现出更大的成熟性。高中生的思维发展反映了认识能力的飞跃,他们能把自己所学的东西进行逻辑分类,经过自己的重新组织,把知识系统化,并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这种思维水平,反映他们概括能力增强和逻辑结构的逐渐严密。因此,他们在思维过程中已能逐渐摆脱直观形象和直观经验的限制,并能借助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而这种判断和推理是建立在对客观现象和本质的认识上。所以,他们对老师的讲课要求更高了,他们希望老师讲课要有说服力,并将采取逻辑论证的方法。他们不再轻信盲从,所以有时不听别人劝告,固执己见。教师应该对他们采取摆事实、讲道理和民主讨论的方法,提高锻炼效果。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时,首要是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生活是体育之源,观察与思考是获取体育锻炼真谛的必由之路。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标志着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

(2)高中生情感意志发展的特点与体育教学。高中生的情感明显变得深厚、稳定、闭锁,控制情感的能力加强。当他们维护集体荣誉、努力学习取得良好成绩、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时,会感到一种道德和理智上的满足。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受意志力的控制,他们的问题行为与冲动已明显地减少,似乎他们“真的成熟了”。他们能把异性友谊那份情感珍藏起来,服从学习这个大局。一份高中生对恋爱态度的调查表明:主张在高中禁止谈恋爱的学生达68%,主张提倡者才占1%,这说明他们已能用正确的思想驾驭情感。高中生的勇敢、坚毅、自制、果断的意志品质得到了发展,他们能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体育锻炼中不怕苦,在劳动中不怕累。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外,还要注意培养他们各方面的生活情趣,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使每一个学生都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体育锻炼是培养意志和控制情绪的最好方式,可以避免各种情感障碍的发生。

(3)高中生的个性差异与体育教学。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已成熟,已开始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能够按照预先的计划行事,对自己的优缺点也能正确认识,他们希望在集体中得到适当的位置,他们懂得自尊和尊重别人。高中生的世界观是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具有两极性。大部分同学对学习抱着积极的态度,一小部分同学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讲究实惠,追求物质享受,学习不努力。学生的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是与掌握一定数量知识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相联系的,没有这个前提,就难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高中生的世界观是各种因素的综合表现,也是高中生是否成熟的真正标志。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帮助他们“真正地成熟起来”。

三、结束语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教师神圣的责任。作为体育工作者,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把他们培养成为既具有健康体魄又具有健康心理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霍军.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1).

体育生发言稿范文第3篇

考法一:教材基本实验的综合考查。一般以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教材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例:2010年四川高考第2题)

应对策略: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考纲要求的所有教材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考法二:实验原理的考查。(例:2007年全国卷I第30题第11小题:据实验的背景写科学依据)

应对策略:明确实验原理的概念、设计原则、及表述内容,从而确定解决方法。

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思路,实验基本原理是设计性实验的基础,要研究实验,只有明确实验的原理,才能真正掌握实验的关键、操作的要点,进而进行实验的设计、改造和创新。

实验原理的设计原则:1.科学性:实验原理首先要遵循实验的科学性原则。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设计依据必须是经前人证明的科学理论。如还原糖的鉴定,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的沉淀,淀粉的鉴定,淀粉遇碘变蓝,这都是科学理论。2.可行性:可行性主要是指从仪器选取、实验条件和操作等方面来看,实验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能否达到实验目的。3.安全性: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不会对仪器、人身及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成功率高。4.简便性:实验便于操作、读数及数据处理。5.精确性:实验的误差应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若有多种可行的实验方案,应选择误差较小的方案。

实验原理的表述的内容:实验设计的整体思路,即通过……达到……的目的;还包括实验现象与结果出现的原因以及重要实验步骤设计的根据等。一般有两种题型:一种是知道实验的目的和材料写实验原理:1.自变量的作用的科学依据。2.操作自变量的原理。3.因变量获得的原量。另一种是做完了实验,根据实验的过程和步骤等写实验原理:

1.写出为什么这样操作?

2.写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考法三:实验步骤的设计与完善。(例:2008年四川高考第29题)

应对策略:在遵循实验设计五大原则(即,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重复性原则)的基础上,应用简洁科学的语言叙述,一般如下叙述:

1.分组标号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宜的材料器具,选材应保持条件相同。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可分两组或若干组,并进行明确标记,如用甲、乙、丙或A、B、C或1、2、3,使人一目了然,便于实验的观察、统计、比较和叙述。常用语言模板如: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编号A、B、C等;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1、2、3等。

2.对照处理

根据实验的要求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处理,除实验变量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养、饲养等条件要相同且适宜,即控制无关变量。要注意能体现“单一变量”的词语的准确使用,例如“等量”、“相同”、“适宜”等词语。

3.培养、观察、记录

找出具体的观察和记录对象,观察、记录、统计、比较实验数据和现象。如果实验现象是隐蔽的,必须找出具体的检测方法,以显现实验结果,便于观察。

考法四:实验结果的统计、预测和结论的得出。(例:2009年全国卷132题)

应对策略:实验结果是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或收集到的数据,如实验对象呈现的特殊颜色、气味、形态、生理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实验结果应是对实验现象的直接陈述,是实验反应的客观存在。实验结论是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合理迁移,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而得出的定性表述,是对以后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的“规律性”认识。实验的假设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研究的对象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或解释。实验结果预测一般与假设相对应:若实验结果与预测一致,则得出与假设一致的结论,即假设成立,反之,假设不成立。探究性实验的结果和结论不唯一,需分情况讨论: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结果无显著差异,实验结论为:实验变量对结果无影响;若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或效果)有明显差异,则得出实验变量对结果有影响的实验结论。

考法五:实验的评价及改进。(2010四川高考30题。)

应对策略:

1.实验评价——“五看”评价法

一看对照:先看有无对照;若有对照则需看对照是否合理:实验变量设置是否合理;是否有标记;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是否排除了干扰因素。

二看步骤:步骤的顺序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具体操作有无违反生物学基本原理。

三看验证:实验结果的验证日标是否准确;验证方法是否得当。

四看材料:生物学材料选择是否得当;实验器材选择是否合理;药剂选择、使用、用量是否准确。五看条件:是否需要搅拌、加热等;实验所需的温度、光照等条件是否合理。

2.实验改进

实验改进是指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亡提出准确方案,常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若没有设置对照实验,要根据实验目的、原理,确定应设置的对照实验类型,进行补充。

(2)若操作步骤颠倒,应根据已有生物学知识进行调换。

(3)若实验条件错误,要根据实验的可行性、安全性进行调整,同时注意语言叙述的严密性。

体育生发言稿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辽宁高校;生态体育;发展;研究

生态体育是体育科学研究者从生态学观点研究体育问题,主要探索人-体育-环境的关系。生态体育体现了环境、人和体育的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的一部分。随着生态体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生态体育在高校中的发展情况,研究高校生态体育文化问题。本文从生态体育观点出发,研究辽宁高校生态体育文化问题,以期为辽宁高校的生态体育发展提供借鉴,促进生态体育文化在辽宁高校的和谐发展。

1 生态体育的内涵

科学研究者认为生态体育是指人-体育-环境的相互协调、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活动,即通过在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中开展的体育运动。具体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和谐在内的整体动态和谐。生态体育的内涵表明了生态体育中的“生态”不只是生物学话语中简单的“生态”语意,生态体育的体系语境应理解为以哲理的思维方式和整体动态的语意来表述生态体育深层而宽广的状况。

2 高校生态体育文化内涵

2.1 高校体育文化内涵

高校体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体育教育,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运动为手段,按照一定的体育行为规范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群体文化。高校体育文化包括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教育文化。高校体育文化受到生态体育文化的影响,是生态体育发展的基石。

2.2 高校生态体育文化内涵

高校体育的快速发展给师生创造了良好的运动环境,同时也给师生身心健康、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有些高校占用了大量土地搞场馆建设,破坏了当地的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有些学校举办的大型活动赛事,产生大量的垃圾,噪音等影响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研究高校生态体育文化发展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也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条件。高校生态体育是指高校在开展体育运动时,运动主体(教师或学生)以生态意识和思维,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及追求体育、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共生共融、可持续发展的体育理念。

3 辽宁高校生态体育文化发展问题

虽然近几年辽宁高校为建设体育文化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高校生态体育文化建设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在物质、意识和制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3.1 生态体育物质硬件建设滞后

高校生态体育硬件建设近几年得到发展,但仍严重滞后于学校的其他场馆和教学楼建设。运动场地条件不高,体育场馆条件不足等问题都影响了高校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设施器材失修,老化严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2 生态体育意识淡薄

生态体育意识淡薄,生态环保意识不强,缺乏体育生态的规范要求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与活动过程中不文明的现象仍然存在,如:运动场上随意吐痰、乱扔垃圾、吸烟、攀折花木、故意破坏运动设施等。运动场区管理力度不够,教学环境和锻炼环境受到干扰。学生在运动场留下大量垃圾、在单、双杠上及其它室外健身器材上晒被子、衣服等。运动场区的照明亮度不够或未及时开灯等这些都是严重的安全隐患,使学生缺乏安全、环保的运动条件,难以开展人性化的运动,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行。

3.3 生态体育课程设置不完善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辽宁高校生态体育课程设置并不完善。生态体育课程建设是传播生态信息培养环境意识的主渠道,课程设置要体现生态主旋律,生态体育课程建设能够促进和影响整个学校形成全新的生态管理理念,提高教育的生态化水平。课程设置应灵活多变,课程体系能保持体育知识的完整性,又能满足学生对不同运动健身和娱乐休闲方式的需要。生态体育课程应使学生在运动中体会体育文化所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让他们养成自觉和终身锻炼的习惯。通过生态体育,学生能积极的和他人交往,能宽容和接受他人,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

4 辽宁高校生态体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高校生态体育文化具有教化、导向、审美和娱乐等功能,符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建设和谐校园人文环境的途径和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手段。因此,辽宁高校生态体育文化建设有其必要性。

高校生态体育文化建设是加强体育事业物质基础建设,促进体育学科人才队伍培养,完善高校体育事业规章制度,深入贯彻和强化体育文化意识并且不断推进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所以建设辽宁高校生态体育文化有其可行性。

5 构建高校生态体育文化的路径

高校生态体育文化构建首先要解决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建设一个适合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笔者认为构建我省高校生态体育文化应该从精神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和物质文化层次出发,即要加强辽宁高校基础设施生态化建设;强调生态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提高高校学生对生态体育的认识;强化高校学生对生态体育文化的基本常识;加强高校生态体育文化内涵建设并发挥领导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6 结论

笔者从生态体育的观点出发,以辽宁高校生态体育文化发展为研究对象,浅析辽宁高校生态体育文化发展问题,阐释发展高校生态体育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构建路径。发展高校生态体育使学生形成自觉的体育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进行“绿色”体育运动,促进我省高校体育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先军.高校生态体育发展的低碳文化构建研究[J].2014,4(2).

[2]刘文斌.高等学校生态体育建设发展研究[J].学校体育,2014,4(25).

[3]龚建林.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生态体育[J].体育学刊,2008(7).

[4]郑晓祥.生态体育的内涵与特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

体育生发言稿范文第5篇

笔者对某高中学校在校的56名体育特长生、5名高考教练以及4名体育教师的训练情况做了走访调查,与此同时翻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杂志和网上文献,以为本研究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从调查中得出结论:该校体育训练队学生的800米训练方法多样,但整体上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法。究其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教练员对学生体能训练的要求和概念不明确;②学生训练的方法简单统一;③速度方面的训练不科学、不规范;④技能战术方面的训练非 常少;⑤心理训练与恢复训练不充分。这是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体育特长生在800米素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高考体育特长生的800米成绩无法提高。

二、高考体育特长生800米素质训练方法分析

1.提高学生体能的训练方法

在800米跑的运动过程中,人体的蛋白质和脂肪几乎不参与供能,而主要的供能是糖酵解,用以提高机能抗血乳酸能力和糖酵解功能系统能力,这也成为提高学生运动成绩的重点。因此,教练要在此基础上重视研究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机体抗血乳酸能力的方法。较为常见且有效的训练方法包括糖酵解代谢能力训练、磷酸原代谢能力训练、最高乳酸训练、有氧代谢能力训练、乳酸受力训练等。

2.提高学生耐力的训练方法

(1)一般耐力训练法。在中长跑运动项目中,良好的耐乳酸能力是必备的基础,因此在学生进行800米跑的训练中要特别注重有氧与无氧的结合。800米跑的有氧供能占据其中的一半,而日常耐力有氧运动则有持续时间长、强度小、速度慢的慢跑,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训练:①练习5~10公里的长距离跑训练,将心率控制在150次/分钟左右;②练习10次左右的400米跑结合200米走的间歇跑训练,保持强度在79%左右。由于这个训练过程相对枯燥,因此教练员在要求学生进行训练时可适当穿插越野跑或图形跑的形式,提高训练的趣味性。

(2)有氧耐力训练法。有氧耐力的训练是要求学生在氧气供应足够时身体保持长时间运动状态的能力,因此,这种水平实际是决定中长跑运动最终成绩的关键,在实际的有氧训练中,可采用中等的训练强度,用以提高学生的基础耐力,并以此为前提逐渐促进其专项成绩的提高。

(3)技能战术训练法。在实际的800米跑比赛中,很多学生的劣势表现在后半程,这个阶段学生速度下降幅度非常大,即速度耐力较差。这就要求学生在800米跑中必须合理分配体能,其中,匀速跑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跑的过程与呼吸节拍相对稳定,能够保证氧的供需均衡,而动力资源能够持续不间断地输入人体中,确保良好状态的保持,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匀速跑在800米跑中的重要性。

(4)恢复的措施与方法。800米跑项目有一大特点,表现为大运动量,因此在中程就需要一个恢复的^程。为学生进行恢复训练的目标在于快速地帮学生消除比赛过程中诱发的身心疲劳,并蓄满精力与体力,让学生更轻松地达到目标,出色地完成比赛任务。常用的恢复训练有物理疗法、提高休息积极性、温水浴、心理营养恢复等。

(5)加强心理训练法。高考体育的测试对考生而言不但在身体素质与运动技术水平方面有较高要求,在心理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训练水平,并以最好的状态完成运动项目。期间,考生要做到与教练员沟通,克服心理紧张、消极的障碍,强化心理训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高考特长生800米跑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注重选择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从学生体能、速度、技能战术、心理等多个方面展开全面、深入而系统的专业训练,才能保障学生在短时间内训练效率大大提高,才能为学校和社会输出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