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感染年度总结

医院感染年度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感染年度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院感染年度总结

医院感染年度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生儿监护院内感染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2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弱,感染后发病迅速,病死率高.自2006年以来,我科十分重视新生儿病房的监控工作,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我科2006年收治的499例新生儿病理进行分析讨论,由于不符合院内感染要求,消毒隔离制度不完善,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比较高.院内感染疾病的构成见表1.2006年经改进,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仪器设备更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院内感染发病率明显降低,见表2.

2 NICU感染的高危因素

2.1 自身感染

新生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是易于感染的原因[1],早产儿免疫功能更差,其IgG水平较足月新生儿低,更易成为易感人群.

2.2 长期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医师为尽快控制新生儿感染,使用广谱抗生素已成常规,往往忽视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实验,造成菌群紊乱,耐药菌增长,细菌变异,二重感染发生,导致院内感染率发生的增加[2-3].

2.3 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

医疗技术的进步虽为治疗增添了有效的手段,但有创操作的增多,如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各种留置通路的建立都增加了感染的几率.

2.4 医源叉感染

主要是医务人员的手及器械引起的.洗手制度不严格,尤其在新生儿多,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时问题更为突出.另外,在操作时使用的用具未严格做到一患一用都是院内感染的人为因素.

2.5 空气传播

从表1可以看出,2006年度肺炎的发病率占院内感染的首位.空气传播是新生儿感染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新生儿病房的空气流通情况,温度,湿度都与院内感染有一定关系.

3 防治对策

3.1 完善管理措施

制定并完善消毒,隔离,探视,操作等制度;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知识,自身防护知识;定期进行消毒工作的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并解决.

表1 2006年院内感染各病种分布情况

表2 2006~2009年度院内感染发病率比较(例)

3.2 病房环境设置

新生儿病房要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整个病区设在一侧,便于隔离.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小于3米,床间距不小于90厘米.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相对湿度控制在55%~60%,并按病室的温,湿度表随时调节[4].

3.3 合理安置新生儿

对病情较轻,发育营养较好的新生儿,实行“母婴同室”以增强母子感情,便于母乳喂养.对于早产儿,病情较重的新生儿,为便于抢救和消毒隔离及预防交叉感染,应安置在重症监护室,取消家属陪护及探视,实行特护.所有的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所有被褥定时更换,清洗,消毒,如有潮湿或污染随时更换,使用一次性的纸尿裤, 且纸尿裤用后需卷起.

3.4 加强基础护理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更要注意脐部,皮肤,口腔的护理.脐部每日沐浴后用安而碘擦拭,保持其清洁干燥,如发现有渗出物,应先做细菌培养,待明确原因后再进行治疗护理.皮肤也应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擦净患儿的呕吐物,排泄物及抚触后残留在身上的润肤油,如有脓疱应用碘伏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必要时可外涂百多邦.若有鹅口疮应在喂奶30~60min后局部先涂以1%的碳酸氢钠,再涂以制霉菌素粉.

3.5 切断传染途径

3.5.1 空气的消毒

NICU要求每日开窗通风换气且紫外线消毒(臭氧机,紫外线循环风)各2次,每次各1h.地面每日用2000mg/L氯制剂消毒液拖地2次,500mg/L氯制剂消毒液擦拭温箱,台面,桌椅,门把手等1次.同时还要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如有呼吸道感染,皮肤疖痈或手部有破溃的医务人员不能接触新生儿.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分别放置,分别护理,做到病室隔离,床边隔离.

3.5.2 医源性传播的隔离

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杜绝医护人员连续性操作,实施侵袭性操作动作要轻柔,减少黏膜的损伤,同时加强消毒;插管导芯经高压灭菌后使用;呼吸机管道每周进行消毒;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保证质量,随用随弃.

3.6 合理使用抗生素

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而发生二重感染,抗生素的使用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而决定,对合并感染宜选用高效,有针对性的一种抗生素治疗[5]

总之,新生儿病房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因素很多,要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一方面医院要有院内感染监控措施,另一方面所有医护人员要有较强的感染意识.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去除易感因素,使患者在最小风险下获得最大治疗效益,尽可能不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不影响患者防御功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缩短新生儿住院时间,减轻因院内感染而要支付的额外经济负担,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知名度.

参考文献

[1]邵中军,李晶华,张磊.新生儿胃液乙肝标志物与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4):681-683.

[2]张印兰,黄河清,李秀银,等.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1):80-81.

[3]朱其凤,吕丽,李卫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2):957-958.

[4]黄雁虹. 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4):136-137.

医院感染年度总结范文第2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xx年供应室年度培训总结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临床工作的总后勤。它负责临床一线的各种器械、敷料等卫生材料的消毒供应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危和医护质量,更有甚者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医学全在线。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健全的领导管理体制

我院消毒供应室由分管护理的副院长直接领导,由护理部及院内感染科进行业务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科内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领导管理体制。

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建设

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要求,在建筑方面计划做到最合理的改造。该室位置远离污染源,又接近临床科室,处于相对独立、无污染的区域。室内三室划分明确,严格区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取强制通过方式,形成由“污—净—无菌”的运行路线,做到人流物流不交叉逆行。由护理部及医院感染科定期到科内进行业务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医学全在线。科内每季度对工作人员进行“三基”知识考试,定期学习院内感染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院内感染流行。各种医疗用品的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都有严格的质控标准,由护士长及质检小组在工作中随时随机检查,确保医疗用品消毒灭菌效果。

细菌、微生物学检测标准

室内卫生每日湿式清扫,紫外线照射每日不少于1h,消毒液擦拭每日1次,每周一大扫,每月彻底清扫制度。各区域抹布、拖把分开使用,用后悬挂晾干。定期对各区域进行空气、物表细菌微生物检测,各区域空气、物表细菌数都在正常范围内,无超标现象。

消毒、灭菌设备检测标准

紫外线灯的检测

为确保紫外线灯管效能的有效发挥,对紫外线灯管采取日常检测、强度检测。严格灯管的使用保养原则医学全在线。日常检测的内容包括灯管的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强度检测每季度1次,且保证新灯管强度不低于100μw/cm2,使用中灯管不低于70μw/cm2。

3.压力灭菌器效果检测

每包进行化学检测,每周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进行生物检测。

由于采取了有效的管理及质检措施,我院从未发生因消毒物品不合格引发的院内感染现象。

一、培训的重点内容及措施:(一)、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我园围绕局下达的年度重点工作,着力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xx月份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师德培训,帮助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开展学习心得交流活动,让教师在思维的彼此碰...

期货培训总结期货培训总结:相对于券商、期货公司的内部培训,第三方培训更容易为投资者所接受。第三方拥有的广阔平台,也相对容易吸引国内外优秀实战派讲师的加盟合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市人才工作的安排部署,积极为全市人才工作提供强有力地资金支持,...

本学期我院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服务精神,以散播爱心、传播文明、奉献社会、完善自我为口号,去回报社会,并不断开拓创新,使民生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发展与进步,无论在校外还是校内都要将青协的志愿...

xx月25至xx月xx日

,我们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封闭式军训。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给我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回忆,绿色的军装,嘹亮的歌声,整齐的步伐,矫健的军姿同时军训还锻炼了我的体魄,增进了与其他学员之间的友谊...

教师培训总结1通过参加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我仔细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进入发贴、跟贴,写学习日志,精心编写教学设计与反思,用心地完成作业,使我学到了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

本人xx,男,xx年xx月出生,xx年xx月大学本科毕业,现对自己以往的工作、思想、生活情况做如下小结:一、工作方面参加工作以来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够服从公司安排,尽心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做好本职工作。

什么是时间?一种科学的解释,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时间的脚步匆匆,永远不会受外界影响,因外界的变化而停止。

医院感染年度总结范文第3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院的感染管理组织仍由三级体系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感染管理监控小组。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的控制工作,并对下级科室进行指导。院感科在院感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各临床科室监控小组负责本科室的监控工作,按时向院感科汇报有关情况。由于工作层层落实,保证了我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院感管理委员会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供应室管理制度。院感科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了供应室的消毒管理工作,供应室验收达标

医院领导非常重视供应室的建设,为改善消毒条件,在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又购置一台高压蒸汽灭菌器。后勤科经常检查室内墙面、天花板,保持光滑,无裂缝、不落尘。供应室的安排合理,坚持做到“三区”、“三线”、“四分开”。

三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三线:污染线、清洁线、无菌线。

四分开:污物回收物与发放净物分开;

初洗与精洗分开;

未灭菌与已灭菌物品分开;

工作间与更衣室、办公室、活动室分开。

在压力蒸汽灭菌时,坚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胶带、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全年消毒380锅次,合格率达100%。在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院的消毒物品质量检测抽查时,合格率达100%。今年8月,市供应室达标验收小组的专家们对我院供应室进行检查,验收达标。

四、继续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

1、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四川省预防院内感染的规定》等,院感科加强了对各临床科室的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每半月检查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门诊新大楼投入使用后,门诊各科室焕然一新,消毒隔离条件大大改善,特别是口腔科、五官科、胃镜室等科室,除对复使用的物品严格按要求消毒外,增加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率,大大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在全年的消毒液更换及器械浸泡检查中,除有的科室偶有漏记录或记录不全外,器械浸泡及消毒液的配制、更换时间均符合要求。

2、对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的手表面、物表面、空气、消毒剂、紫外线的强度、高压灭菌包等的监测,由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采样测试,合格率达100%。其结果由院感科及时向全院通报。

3、院感科人员每天到科室了解有无院内感染病例,有无漏报、错报等。各科对发现的院内感染病例,及时进行登记并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及时上报院部,并进行相应处理。经初步统计,今年1-11月,院内感染发病率在3%以下。

五、管好一次性用品,保证病员的医疗安全及防止社会污染

在今年的一次性用品购进中,院领导更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严格查证、检查质量。院感科与库房保管负责对购进的一次性用品进行检查、登记,把好一次性用品、消毒药械购进关口,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我院。在本年度中,我院购进的一次性用品无一样不合格产品。加强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贮存管理,按要求离地离墙存放。院感科每季度对库房及各科室存放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检查一次,护理人员在使用前严格查对,以防将过期、失效等的一次性用品给病人使用。由于严格把关,无一例病人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对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各科一直坚持毁形、消毒并记录,院感科(供应室)每月进行检查统计,对抽查所发现的个别未毁形现象,给予严厉批评,并立即补做。因此,我院的一次性空针、输液器、尿袋等的毁形、消毒率达100%。毁形、消毒后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由市卫生局指定专人回收。

六、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医院感染年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德医风 考评 建立

医德医风考评体系对于传染病医院而言,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树立行业新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和制约机制。尤其是《三级传染病医院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等文件的相继出台,为力求达到“三级”标准的传染病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德医风管理方面,不仅要求传染病医院有相应的医德医风考评机制,更要有“考评方案和量化标准”,要“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医德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定期考核等直接挂钩”。这使得努力晋升“三级”的传染病医院都要重新认识各自的医德医风管理工作,重新审视与梳理各自的医德医风考评体系,我院也不例外。

在重新建立医德医风考评体系的过程中,我院通过结合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了《医德医风考评方案(试行)》,建立了专门的《医德医风奖惩制度》,初步建立健全了医德医风考评体系,现将建立过程的心得总结如下:

1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院、科两级管理组织

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工作,建立了医德医风考评体系,并为此成立了院、科两级的管理机构。院级医德医风管理机构即领导小组指导全院医德医风工作,负责全院在职职工的医德医风考核工作,兼任医德医风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对全院医德医风年度考评工作中的“医院评价”结果进行评定;科级管理机构是医院内部科室成立的科室考评小组,负责科室日常医德医风工作和年度考评中的“科室评价”工作。

医院同时设立了管理办公室作为日常的执行机构,负责全院医德医风工作的协调与执行及日常检查工作。

2 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与晋级聘用等挂钩,使医德医风的考评更有力度

我院制定了《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德医风考评方案(试行)》,结合《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卫办发〔2007〕296号)、《卫生部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八项纪律》、《大连市卫生系统关于加强行风建设的八项规定》、《辽宁省卫生系统“诚信服务杯”竞赛活动考评验收标准》及卫生部《三级传染病医院评审标准》等文件,充分听取了职工的意见,制定了《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德医风考核标准(试行)》,这一标准与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挂钩,将医德医风考评内容进行了量化与分解,鼓励医务人员拒收商业贿赂、为患者做好事、积极参加公益性活动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对于收受商业贿赂等行为,我院进行严肃处理,实行“一票否决”并对相应的科室负责人进行处罚。使医务人员的各种行为得到规范,做到了奖惩分明,有法可依。

医德医风考评结果将作为医院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及评比的重要依据,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定期考核等直接挂钩。医德考评结果为优秀或良好的,年度考核方有资格评选优秀;医德考评结果为较差的,年度考核为不称职或不合格,不得参加院内各科室负责人的竞聘。

3 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保证医德医风考评体系的连续性

医德医风的日常考核由管理办公室执行,管理办公室按照《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德医风考核标准(试行)》对全院进行日常的医德医风考评工作,考评结果计入当月绩效考核的“精神文明组医德医风”成绩中,处罚结果以《医德医风处罚通知书》的方式下发;对于发现的问题,管理办公室以《整改通知书》的形式通知相关科室,并对解决结果进行督促整改并跟踪反馈。

年度考核分为自我评价、科室评价、医院评价三个部分:

自我评价即在岗医务人员结合实际工作表现,如实填写《年度医德医风考核表》。

科室评价为科室考评小组对科室内部人员的自我评价进行审核,并结合日常考评的加分、减分项目进行加、减分,从而起到把关、监督的作用。

医院评价是评审委员会根据科室评价结果,结合日常检查、问卷调查、投诉举报、表扬奖励等记录,进行最终计分,并依此确定个人医德医风等级。

通过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保证了医德医风考评体系的连续性,更好地监督与督促医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4 做好公示,提高考评过程透明度

医德医风年度考评结果根据医德医风最终得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为保证医德医风考评结果的公平性,增加考评过程的透明度,医院设置了“公示”环节,将考评结果在医院内部进行公示。

对公示结果有异议的个人,应在公示期满之前以书面形式向评审委员会提出异议,评审委员会在公示期满结束之日起七日内做出最终决定。

5 几点注意事项

5.1 医德医风考评体系要结合医院的实际特点、在相应的文件的指导下进行建立,既应体现医院特点,又应符合文件要求。

医院感染年度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儿肺炎;抗生素;静脉;规范使用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a)-0177-02

小儿肺炎是儿科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诊断相对容易,治疗却由简至繁,尤其是抗生素的运用,存在比较明显的滥用现象[1-2],经过几年反复学习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及抗生素毒副作用相关知识后,本院严格管理抗生素使用,近1年较2年前抗生素使用显著减少,取得初步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与2010年度本院门诊诊断的所有轻症肺炎患者,2007年321例,其中,男176例,女145例,平均年龄2.46岁;2010年238例,男129例,女109例,平均年龄3.31岁。

1.2 方法

于2008~2010年定期学习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相关知识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逐步将所学理论融于临床工作中。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别统计学习前后两年度肺炎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静脉输抗生素率、抗生素级别及肺炎平均病程、治愈率,用卡方检验分析差异,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7、2010年度门诊小儿肺炎抗生素应用情况及治愈率比较,2010年度抗生素使用率及级别、静脉使用率较2007年明显降低(P < 0.05),但二者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3.1 根据临床资料及经验分析肺炎病因及其他影响治疗的因素,以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

肺炎为小儿时期重要的常见病,是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静脉使用抗生素的首位原因。肺炎诊断相对容易,但其抗生素治疗由简至繁,从不用抗生素至口服抗生素至静脉输抗生素及联用高级抗生素,多个级别。这需要充分利用临床分析能力和经验判断。据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选药是最佳选择,但门诊不能开展,所以笔者从以下3方面来指导用药。(1)临床体征以肺水泡音为主或呼吸音减弱,WBC/N增高,或CRP增高一般支持细菌性肺炎。临床以喘鸣为主,或伴WBC/N下降或WBC/L增高,一般是病毒性肺炎;临床症状明显,但与体征不相符,胸片改变明显,多为支原体肺炎。少数重症肺炎及不典型肺炎不符合上述规律。(2)结合不同年龄段易感微生物不同,新生儿以B族链球菌等细菌及巨细胞病毒等为主;2~6个月以衣原体及病毒为主;6个月~5岁以病毒、肺炎链球菌等为主;学龄前及青春期以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肺炎双球菌为主。(3)结合个体的情况,如健康情况,既往用药情况,综合分析后才能选择一个最好的治疗方案。以往滥用抗生素,主要原因是忽视了人体自身强大的免疫力。临床经验已证明多数轻症肺炎靠自身的抗病力在少数外来因素帮助下加上合理养护完全能够顺利康复。重症肺炎或轻症肺炎门诊静脉用抗生素治疗2~3 d无好转或加重应及时收入院治疗。

3.2 抗生素在肺炎中的具体应用

肺炎绝大多数为感染性。国外已利用循证医学证明病毒性肺炎不应使用抗生素治疗,除非有明显合并细菌感染的征象,如病情加重,伴发热寒战及WBC/N升高,除病毒性肺炎外,其他肺炎需抗生素治疗[3-4]。医务人员暂不能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抗生素治疗门诊几乎100%为经验治疗,具体选用何种药物只能据临床资料及经验分析肺炎病因及其他影响治疗的因素而定。近年国外推荐轻度肺炎治疗如下:0~20 d收住院。20 d~3个月肺炎患儿口服红霉素或静脉输红霉素,若发热应收入院。4个月~4岁口服阿莫西林,但此期多见病毒性肺炎,不用抗生素,合并细菌感染加静脉输氨苄西林。5~15岁口服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静脉输注为红霉素、阿奇霉素,若有确凿证据为细菌感染,加静脉输氨苄西林。以上用药仅在个别品种有所不同。用药时间一般至体温正常后5~7 d或症状体征消失后3 d,支原体肺炎疗程长[5-6]。

3.3 规范使用抗生素原因及具体做法

近年通过学习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的相关知识,充分了解抗生素毒副作用,如耳毒性、肝肾毒性、异常免疫反应、二重感染、抑制体内正常菌群,使细菌耐药及产生“超级细菌”等。笔者对临床工作中常犯的几种错误如过多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病毒性肺炎);过多联用抗生素;盲目首选高级抗生素,过量超时使用抗生素;过度静脉使用抗生素等,不断进行改进。WHO推荐,医院抗生素使用率为30%,我国高达80%。随着抗生素毒副作用认识的逐渐深刻及医院感染率不断升高和“超级细菌”事件的频繁发生,规范使用抗生素已刻不容缓。笔者在肺炎的治疗中本着能口服和雾化吸入治疗就不静脉输注;能单用一种抗生素就不联用;能序贯疗法就不全程静脉用药;能用低级抗生素,不用高级抗生素,显著地降低了抗生素的使用,尤其是静脉使用率。例如在治疗合胞病毒性肺炎中采用雾化复方异丙托溴胺,喘重或特异质者,加布地奈德3~5 d,恢复期加氨溴索雾化,配合抗病毒抑菌的中药治疗,疗效较好,对于病毒性肺炎,不滥用抗生素预防治疗,对于热退后精神面色如常,平素身体健康进食量达平时半量以上的肺炎选用口服和雾化吸入治疗,疗效较好。

本次调查结果说明,在治疗最深的呼吸道感染中,抗生素的使用也可以更规范合理。即轻症肺炎抗生素应用可进一步减少,尤其静脉应用,抗生素级别可更低。以上笔者所取得的进步距科学规范使用抗生素的要求还相差较大,因此仍需不断学习及总结经验提高临床诊治能力。

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器官恢复正常,所以应尽力避免在治疗中损害其他器官。保护儿童免受疾病药物的损害是每个儿科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医者父母心。

[参考文献]

[1] 方峰. 儿童医院感染现状与抗生素合理应用[J]. 中华儿科杂志,2011, 49(2):88-91.

[2] 庄思齐. 儿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388-395.

[3] 沈晓明,王卫平. 儿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9-281.

[4] 向伟. 儿童保健知识问答[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403-408.

[5] 刘湘云. 儿童保健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9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