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化学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电化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阳极氧化和电解抛光原理以及电解液的选用,分析和讨论这两种工艺的应用及其优缺点,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与专业实际息息相关,与工程技术紧密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改革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学习理念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教育的关键,而创新源于兴趣、起于自主、发于尝试。传统“教师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完全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只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这与创新格格不入。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学习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理论讲授要精心设计,遵循学生认知思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化学基本原理中大量公式的教学,应当是在教师引导下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活动。教师要设计一系列问题,并留出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主动得出结论。如在讲授化学热力学中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时,教师可以设计下列的教学程序。首先,在压力为标准态和温度为298.15K时,判断标准是ΔrGθm(298.15K),它可以由参与反应的各个物质的ΔfGθm(298.15K)而计算出来,这一点学生都清楚。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若压力仍是标准态,但温度不是298.15K,该怎么办?”并提示ΔrHθm(T)和ΔrSθm(T)与温度无关,提醒学生可以用吉—亥公式求解。然后,进一步发问:“若压力不是标准态,温度也不是298.15K,该怎么办?”此时提示学生利用热力学等温方程式中的ΔrGm与ΔrGθm的关系,将非标准状态化为标准状态,从而求解。通过学生和教师间的这种互动、提问、设疑、解答,学生在自觉、主动、多层次的参与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原理,而且也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应用部分要勇于放手,让学生走向讲台教育的关键是使学生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化学应用部分的目的正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原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课后自学和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和教师换位,由学生讲解该部分内容,对专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金属腐蚀的防护与利用上升到化学原理加以分析,论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为了讲解清楚课堂内容必须认真预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他们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无形中提高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革考试方法,以课程论文、实验设计代替闭卷考试学生学学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化学家,而是具备基本的化学素养的化学思维,能以化学的眼光、角度、世界观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中遇到的化学问题。若通过做习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管是开卷或闭卷的考核形式都没有意义。相反,布置课程论文,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一些典型案例抽象化,建立理论模型,再用课堂上所用的原理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要求学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结合专业特点,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行构思、自拟方案,完成一个综合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两种方式表面上不直接考察学生理论知识,实际上考察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更深层次的要求[4]。实践证明,布置论文或综合实验设计的考核方式行之有效,很多学生写出了较高质量的论文,大学化学实验设计也深受学生欢迎,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开设专题讲座,配合课堂教学抽出一定时间讲授绿色化学、新型化学电源、膜分离、纳米材料、超分子、生物芯片等体现科技发展前沿的内容[5]。专题讲座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大教学信息量,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鲜明而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人类的美好生活、科技的繁荣、生产的进步息息相关,感受到化学无比广阔的应用前景,认识到化学是一门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具有实用型、创造性的中心科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的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科研促进教学
21世纪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不仅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当成为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则是培养其创新精神的立足点、突破口。科研工作的实质是一种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拟定新对策的创造性活动,而发现、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正是一个人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及奉献科学精神的全面展现过程。学校通过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给每一名学生指定一位导师,确定学生的科研方向。在导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首先了解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然后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师的科研项目中选择合适的研究切入点,不求研究体系的完整性和理论的突破,通过收集文献、查阅资料,拟定出研究方案和主要技术路线,把握研究特色或关键因素,努力将自己研究的课题做精做深,实现有价值的创新[6]。科研主要是创新,而创新以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基础理论因创新而体现活力。没有牢固掌握大学化学的基础理论不可能完成相应课题的研究,若学生成功完成了自己的课题研究,那么他们对教材上相应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才能巩固学生的知识。然而,在我国当前大学化学教学当中,老师在教的过程中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同时化学知识复杂,内容太多,目标分散,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加之教师引导过于游离教材,失去教材的学科性;内容不能紧扣目标。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老师过重的对一些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的讲述,认为只要了解了概念,就可以了解其实质性的东西,老师不能根据化学这一门学科的特殊性进行讲解,不能由此及彼的进行推演,从而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注重教学,不关心教育,使教育教学脱节。
2.大学化学教学方法分析
2.1实验性教学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不能光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与实践相结合,实验教学作为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应用实验教学法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教学质量。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先要将相关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解说,在了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自行进行化学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化学实验反应,从而加深自己对化学的认识,认识到化学知识的神奇。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
2.2多媒体教学
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集语言、文字、图像、声音、音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在我国大学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同时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为化学教学提供了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大量的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同时,通过不同的画面,可以缓解学生的视觉疲劳,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多化学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进而为化学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2.3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讲究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由老师先发起,之后老师邀请同学与自己合作,实现教学目的。在大学化学教学中,通过互动式教学,不仅可以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有助于化学知识的延伸与扩展,有助于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和成长[4]。在互动是教学中,提问、答疑的互动,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4案例教学
近年来,案例教学在教学领域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案例教学时通过案例、或者情景,将学生带入到适当的情境中去,让学生通过情景再现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应用那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同时,教师通过对具体事件的讨论分析中逐渐归纳出知识脉络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案例教学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权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承认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最终发展程度上的差别,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创设能够引导学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2.5探究式教学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且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果。近年来,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在当前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是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中,学生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探究式教学作为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利用探究是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实行探究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接近生活,将自己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另外,在我国大学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增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保障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氛围。
3.结语
关键词:大学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大学化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所教的学生不同,所培养学生的方向也不同,所以其相应的教学内容也有较大的差异。而且高中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后有较长时间的调整期,高中的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而大学的课程相对较轻松,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后会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而且高中教学主要采用的是题海战术,即通过不断的练习来达到较好的学习成绩,这种方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适用于大学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对大学生培养的方向是使其具有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正是因为两者培养的方向不同才造成了大学化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得不到有效的衔接,如果两者的教学过程得不到衔接就会使得大学化学教学重头开始,因为两者之间教学的内容跨度太大,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化学教学。这不仅是当前化学教学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其他科目的教学所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一、两者教学过程凸显的问题
由于高中化学没有较好的与大学化学教材接轨,学生所面临的挑战过大,学生在大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就会遇到较大的困难,这其中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因为教材无法接轨,下面将详述两者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
1.培养目标的差异
虽然我国现在推行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大学在实行素质教育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高中却没有很好地推行素质教育,其更多的是关乎学生的考试成绩。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很勤奋刻苦,但是在步入大学之后认为及格就可以了,这样就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努力,从而导致化学成绩一落千丈 [1 ]。大学所推行的学分制是为了使得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但是也成为了不少学生不努力学习的原因,正是因为两者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才导致其教学工作无法有效衔接。
2.教材的差异
无论是高中化学教学还是大学化学教学都须要以教材为依据,但是两者的教材并没有较好的衔接在一起,在两者的教科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内容有较多的重复,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将一些基础知识重复编写,这样学生在大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没有足够的热情去学习。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成绩 [2 ]。再者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太多的事物干扰,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致也不高,不少学生只是为了修满相应的学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高中化学足够好,所以在大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就不以为意,从而产生逃课或者旷课的情况。
3.教学内容的差异
高中化学所涉及到的知识远远没有大学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多,不少知识学生在高中完全没有接触过,所以这也使得不少学生在大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吃力。化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其还包括实验,高中化学的学习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理论成绩,而化学实验则相对较少,然而对于相关的化学计算却非常严格。大学化学的学习不仅是学习这些理论知识,还会涉及到更多的实验 [3 ]。大学化学与其他的学科有紧密的联系,不少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最主要的是与能源、材料以及环境等学科知识有关。高中的化学只讲述了简单的化学反应或者主反应,对于其他的副反应都没有涉及,其实不少副反应更值得去研究。
4.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采用题海战术来进行学习,那么在教师上课之前就不必进行相关预习,对于教材所讲授的知识也没有完全理解,学生知识的提高主要是来源于平常的练习题中。大学化学教学更加强调的是让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来源于自学,这样就使得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无法适应这种学习氛围。从而无法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4 ]。
二、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方法
为了使得学生在大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方便就须要使两者有效的衔接,下面将详述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方法。
1.修编教材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的教材没有较好的衔接起来,不少知识点还存在着重复的情况。在修编大学化学教材的过程中就要考虑这些情况,在大学化学教材中对于高中化学知识必然要涉及到,但是仅仅作为复习作用。然后就要对高中化学中的不足进行补充,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所讲解的才是理想状态,最后向学生讲解实际的情况以及相应的算法,这样就完成了两者教学之间的过渡,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学习。
2.改变教学内容
大学化学主要所讲授的是前沿的化学知识,并且其所强调的是化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渗透的情况,对于化学知识的深度以及广度都有很大的扩展。但是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却是遍布陷阱,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点却要进行各种变化。这样只会让教学走向歧途 [5 ]。例如在学习浓度的计算中时,教师会列举出各种刁难的例子来为难学生,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是非常大的打击,所以对于一些知识点不必考得太深。
3.形成良好的方法
在学生步入大学前就要明确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的不同,并且根据这些不同来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学习化学更多的是高考的压力,而在大学学习化学更多的是兴趣爱好与自觉性,所以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而并不是通过教师施以压力才有动力去学习。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成绩大得到较大提高,而且教学质量也更佳。
参考文献:
[1]周菊红,王涛.《无机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
[2]许燕红,邱卡.师范院校化学教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研究[J].广西教育,2013.
[3]卢国田.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衔接的方式探析[J].生活教育,2013.
1.调整教学知识体系。目前,《大学化学》课程的知识体系相对稳定,主要由基础知识、生活应用、实验教学三部分构成。基础知识涵盖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基本定律、溶液、电化学)、化学动力学、元素化学等内容,生活应用主要介绍化学与环境、能源、国防、生命、生活等方面的关系与应用,实验涉及基础化学仪器操作、经典化学反应等。如前所述,我校课堂教学课时已缩减至16学时,短时间内不能将以上内容全部讲授给学生,结合多年授课经验,我们确定了加强基础、注重工程应用、建立工科学生化学观念的教改思路。将教学内容重新设计整理,将基础理论和实际工程应用揉和,在不失趣味性的同时在短时间内给予学生最大的知识量。
2.编写新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教材内容安排既要保证基础化学知识的传授,又要体现化学与各专业的联系,以适应各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大学化学》授课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其教材更应祛粗取精,增加有用的知识,去掉陈旧过时的内容,合理安排知识难度和讲解方式,使学生易于课堂听讲和自学。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好的教材更能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我们将依据国家“九五”重点教研课题———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工科大学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汲取国内各版本教材的优点,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继承我校出版的《大学化学及实验》教材的思路和特色,编写出与时俱进新教材。
二、改革现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大学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独立学习能力。《大学化学》课程的特点决定其应该将传授知识作为思维训练的载体,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应是首位的。教学实践中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尝试推行工程案例教学,同时结合化学学科发展前沿,开展应用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探索。
1.引入比较法和类比法教学。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推测与其类似事物也应具有相似属性的推理方法。《大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可适时引入比较法和类比法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如“常数”的概念贯穿于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涉及标准平衡常数、酸碱常数、溶度积常数、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等。从定义式来比较,标准平衡常数和酸碱常数、溶度积常数的定义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均反映体系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都和平衡体系中粒子的浓度、压强等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把这几个常数归纳到一起讲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比较速率常数和标准平衡常数,速率常数反映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和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不同,但它们的变化规律又有相似性,如与温度的关系,前者是阿伦尼乌斯方程式,后者是范特霍夫方程,二者在表达式上相似,解决的问题也相似。这样,利用比较法和类比法,可以将基础知识的大部分内容织成一个网,便于理解和记忆。
2.开展化学应用主题讲座。《大学化学》课程的内容极其丰富,在向学生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化学的应用也必不可少,否则会觉得知识如死水,和生活没有任何关联,找不到学习该知识的价值,所以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适当穿插化学应用介绍。可以考虑将理论知识、最新科研成果、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化学事件等相结合,集中开展主题讲座,争取利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最大的信息。
关键词: 情境教学情境创设大学化学
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1]。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操作、演练,了解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并掌握相关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2]。它通过教师巧妙的创造性设计,把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因素赋予在情境中,凭借情境的启迪和暗示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净化学生的心灵[3]。而在目前大学课堂中,学生大多数完全依赖于老师的讲解,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不愿提出问题,从而失去学习的激情。因此,在大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了解情境,达到最终理解情境的目的,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知识,掌握道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大学化学情境教学的特点和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具有真实性、针对性、艺术性、情感性和知识性五大特点。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是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四个要素,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情境是学习环境中重要的要素[4]。“情境”即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协作”与“会话”即学习过程中人际和人机的交流、讨论和合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关键作用;“意义建构”即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和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这四大要素中,“情境”(即学习环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的背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都必须以之为依托;它是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学习过程中充满活力的条件。教师应该致力于学习环境的创设,并通过学习环境的创设和调控,发挥帮助学生探索发现的作用,促进学生对其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
二、大学化学情境教学的实施
在大学化学教学中,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创设的媒介,用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下我从几个简单的方面来具体讲解。
(一)化学与现实生活结合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季铵盐是一种阳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在引入这个概念时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近年来,洗洁精已经成为大部分家庭中的常用品,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油渍,那么用清水无法去除的油渍,加入洗洁精后为什么能轻易地除去?它的主要成份是什么?它是如何去除油渍的?”带着这样一个疑问,教师即可以将难以理解的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引入教学中。老师通过实例,同时可展示生动有趣的录像和精心选择的照片,讲述季铵盐作为表面活性剂去油的原理。这样,一下子就能引起了学生高度的关注和兴趣,从而把这一节比较枯燥的内容讲得绘声绘声。学生会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探究、讨论、合作,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化学与社会生产结合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它跟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现代科学前沿问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根据化学的这一特点,利用能源、环境等热点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例如碳酰氯,俗称光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可用于农药、医药、工程塑料、聚氯酯材料以及军事等领域,但同时又具有剧毒。所以在描述碳酰氯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二战时德国纳粹在集中营用碳酰氯处死战俘、犹太人和政治犯之后利用浓氨水来去除残余的碳酰氯的录像,然后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信息探究碳酰氯具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样,以社会上发生的真实事故为背景,以多媒体展示惨烈的镜头创设情境,这样可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迫切想知道如此轻易就能夺去人类生命但又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的碳酰氯究竟有怎样的性质。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跟社会和自然情境结合时,学生才能更容易地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再应用。
(三)通过化学问题探究设立情境
适宜的情境一般总是跟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利用问题探究设置教学情境,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和解决问题等活动,是适用化学学科的设置情境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介绍原电池的原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这样一则小故事:某位太太在一次车祸中不幸撞掉了两颗门牙,于是她去镶了两颗牙,其中一颗是金牙,这是她尊贵身份的象征;另一颗是不锈钢牙,但是从此以后她经常会心情烦躁,寝食不安。后来一位科学家给她开了一个药方,解除了她的痛苦。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科学家开的是什么药方?并且说明这个问题与原电池这节课密切相关。通过这一设疑,问题情境就油然而生,且使学生兴趣盎然。
(四)借助流行文化元素创设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流行文化素材为学生创设学习认知情境和氛围,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自然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例如,化学振荡是指有些自催化反应有可能使反应体系中某些物种的浓度随时间或空间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其研究对解决矿物勘探、大气动力学、化学过程分析等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都有重大的影响。在讲述它的定义时,为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就可以将其和四川著名的表演艺术变脸这种文化元素的情境结合在一起,通过变脸这种情境,促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化学振荡的定义和原理。
三、实施的效果及影响
(一)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观性、受动性和依赖性之上的陈旧单一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发展[5]。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一定的情境中,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发现和探究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体现为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
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以及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学到化学知识,而且能循着化学发展的脉络感受到化学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同时随着知识的增长,学生的身心和人格也需要得到健全和发展。例如在讲到醛酮的还原时,我通过给学生讲我国著名化学家黄鸣龙先生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化学家的爱国热情,身受鼓舞,并使之产生向其学习为国家和民族的富强而奋斗的意识,同时也树立了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四、反思与展望
在实施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复述者,而是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帮助者、实践能力的培养者、创新能力发展的促进者。因而必须具有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6]。教师的专业能力活动需要随着新的知识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的形成而不断提高。另外,新时代、新的教学内容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所以作为化学教师就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提高网上学习的能力;向社会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加强对实验问题的研究,不断亲手做实验,在实验中摸索规律。这些也是教师能在教学中创设高质量的教学情境应该具有的条件。
如果今后把情境教学的问题,正式列入教育日程,作为专门课题之一,认真地总结已有的经验成果,那么,定会逐步探索出情境教学的特有的价值来。有了这样的研究,定将促进情境教学更具体更深入地发展。总之,情境教学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情境教学的创设也正在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任素坤.情景教学让政治课充满活力[J].考试周刊,2009,36(下卷):168.
[2]邱华桢.高职“汽车营销”情境教学模式探究[J].科教文汇,2009,9(中旬刊):100.
[3]任瑞清.谈谈情境教学在政治课中的运用[J].生活教育,2009,9:55.
[4]郭姿英.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情境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