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扩展训练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发现问题 设计习题 解题能力
一、习题设计的针对性
教师只是使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显然是不行的,因为题海中的很多习题并不是经过进行设计挑选的,有很多题目都是相近,不能够带给学生重点知识训练,只是一味的进行数量练习,在质量方面也不是很理想,事实上,这种训练只能用在缺乏针对性训练上,无法给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训练带来好的效果,否则是既浪费时间,有没什么实际效果。
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需要针对相应的教学来设计安排习题训练,这样才会使得训练有计划和目的的。例如在练习课中可以针对学生在作业中主要的解题障碍问题来设计习题训练,围绕某一训练的目标,由浅到深的设计一些能解决学生当前存在问题的针对性习题。这样的训练会使学生在知识以及技巧和方法上有较大的进步,并在此基础上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和方法有所巩固,这样会消除学生对不会问题的恐惧,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判断的指导。
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和内容时,会因为粗心或者其他原因而出现问题,教师要做的是将这些问题进行收集归纳。教师在对这些问题的收集时,也要注意对其进行分析、归纳,这是一项困难的工作,但是对教学有着较大的帮助。教师通过归纳总结的学生问题为蓝本来设计习题,这样能够较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问题来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够克服不足。教师通过精心有针对性的习题设计,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练兵,使学生能够灵活性解题。
二、习题设计的对比性
在做习题时,解题有着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需要在平时的习题训练中积累。解题的规律需要通过日常习题中进行积累,它需要学生对题目有着较深的理解,否者单单依靠死记硬背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在解题过程中,充分的理解题目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所要表达的规律概念,在解题过程中找到乐趣,才能发现并且掌握解题规律,才能够实现解题规律的积累。
在解题时,规律表现并不在单个的习题中,也就是说需要在题组或者多个相互联系的题目中发现规律。教师在进行习题设计时,对这类习题要进行特别的收集。可以在学生平时完成的作业中发现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情况,设计具有对比性的习题组,让学生能够在这些题目中探究发现,并总结其中的规律,这样才能够学好数学,较为快速的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三、习题设计的导向性
笔者曾经就两个班的学生进行相关调查,笔者就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习惯做了简单的调查。具体的情况如下:
先根据学生的成绩来划分三个等级,分别为优、中、差,每个等级抽选10名学生,并对这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0名优生中有9名学生有着习题后反思的习惯,10名中生中也有一半的学生有着偶然反思习惯,但是10名差生则完全没有这种习惯。通过分析发现,数学解题能力越强的学生,对这种习惯越重视,由此可见,良好的题后反思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还是有着较大的影响。
教学时针对大家的,因此对于缺乏反思意识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习题中反思的合理性,来让学生体会反思的必要性。对于不同深度习惯的学生,教师所采用的方式有细微的差异,对于反思内容较为简单的学生,主要是让他们的思维独到扩展,使其能够向更深层次思考。针对在解题容易犯错误的学生中,习题可以适当的增加反思环节,使他们能够对错误有一个系统的总结,避免在同类问题上在此出现错误。教师还需要进行不同方式的反思训练,从简单的某一习题上升到某一章节和几章节的训练。对于反思习惯较深的同学,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引导他们向各方面反思,换另外角度来看待问题,试着以新的思路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来可以较好的扩展解题思路,又能够巩固基础,将知识联系的更深了。这样的训练对学生的扩展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四、总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耐性和恒心,并且能够发现学生的问题,在习题训练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战胜对不会习题的恐惧。在习题的设计有着一定的要求,需要有针对性、对比性以及导向性,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使学生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件,是学生的解题能力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一个喜欢学习物理、经常受到物理老师表扬、掌握物理学习方法的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一定会不错。全班的同学都能如此,这个班级的物理成绩一定会很好。“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让每人学生爱上物理?关键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带领、引导学生进入物理世界的殿堂,遨游物理知识的海洋。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高中物理较初中物理的内容更多,难度更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很高。教师要针对高中物理的特点,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做到谨而不束,趣而不俗,乐而不稽,寓教于乐,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激奋状态,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除此之外,我还利用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即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真理,更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无论如何,充分调动出学生的积极性才可能实现高效教学,因此持久的兴趣是高效教学的前提,是高效教学的动力。
二、激励赞扬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说教的作用往往不及让其有一些小小的成功体验来的效果好。“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及时、适当、确切的成功体验能令人心情舒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到“跳一下,就能摘到好果子吃”的愉悦。这要求我们教师要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知其心,救其矢”,发现他们身上不同的闪光点,对于有创新的学生给以高度的赞扬,对于有进步的学生给以肯定和鼓励,对于学困生要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美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从不吝惜我的赞美之词,因为我知道一句赞美或鼓励的话语可能成为学生一辈子的动力!
三、教会方法
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学习每一门功课,学习方法都很重要。
1.教会学生阅读课本。认真阅读课本,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有了自学能力,就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学到课本里没有学到的东西,知识就丰富了,眼界也开阔了。这对于活跃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大有好处的。还应该看到,学校生活毕竟是短暂的。未来不论他们从事哪种工作,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这种提高主要靠自学,即自己阅读有关书籍和报刊。在学校时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培养起来的这种自学能力,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将是十分重要的。这可通过预习和复习来做。
关键词:学习动机、实际、方法、动手、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学校教育及物理教学中,可采取如下途径:
一、密切联系实际
现代和未来的物理教育要求,利用人文教育使学生回归自然,正确认识完整的自然,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把物理知识学好。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同时也是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喜欢物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要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实用的,物理就在身边。联系实际的对象包括自然现象、现代生活、科学实验、各种产业部门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等。要注意联系当前普遍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如能源、环境等问题,使学生理解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既重视科学家的发现,又重视发明家的发明。要结合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有志于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我们的教材(试验修订本)在编写中充分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讲到阻力问题时,介绍了小轿车、气垫船等;在各章前专设一页,印有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我国最新设计制造的“飞豹”式战斗机、运动员赛跑、南浦大桥等;在讲到振动时介绍了心电图仪、地振仪、微波炉等;在讲到反冲运动的内容时介绍了我国的系列运载火箭以及“神舟”号载人飞船。另外还有与阻力问题相联系的磁悬浮列车,与红外辐射相联系的红外遥感技术,与原子辐射相联系的激光等。
二、加强方法指导与训练
1、训练学生学会阅读课本。认真阅读课本,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有了自学能力,就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学到课本里没有学到的东西,知识就丰富了,眼界也开阔了。这对于活跃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大有好处的。还应该看到,学校生活毕竟是短暂的。未来不论他们从事哪种工作,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这种提高主要靠自学,即自己阅读有关书籍和报刊。在学校时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培养起来的这种自学能力,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将是十分重要的。这可通过预习和复习来做。
2、训练学生的思维。物理课堂教学的目的,首先是思维的训练,其次才是掌握知识,这一点要让学生明确。因此,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乐于探究,让活跃的课堂气氛感染他们,训练他们的思维。这样他们上完一节课,才有所收获,才有一种成就感,对物理也就有深刻印象,也就产生兴趣。
课本中设有“思考与讨论”栏目,其中提出的问题多是基本的问题,供学生钻研或讨论。弄清这些基本问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明确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他们提出恰当要求,鼓励学生自己独立钻研,并给以指导。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证明的,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最好不要都由我们教师讲给学生,让他们有思考,有收获,有成就感,也就越学越有兴趣。
如关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教材在正文中没有列出,要求学生自己推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要求学生自己去做,预料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适时总结,可以使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化,而且总结本身也是一种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在一些重要之处,如物体受力分析、动力学问题的解法、静力学问题的解法等,都要求适时地进行总结。课本中有提示,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章后设有“本章小结”,要求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对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加以条理化,有深入、概括的理解。
3、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课本中设有“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外阅读。阅读材料中,有很多属于扩展知识面的内容。灵活渗透的学习方式跟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采取灵活渗透的方式学习,不必给出概念和术语的严格定义,了解一个大意,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扩展了眼界,激发了兴趣,就达到了目的。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适当给予补充和指点,指导学生学会灵活渗透地吸取知识,并且跟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
有条件的,还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指导学生借阅或购买其他相关的科普读物。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物理前沿的发展,进而对物理课程产生兴趣。
关键词: 高师现代汉语 课前课后训练 目的 形式 内容安排
引言
高师现代汉语要系统教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从事语文教学或其他语言文字工作、科研工作打基础。此所指的是现代汉语教学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地方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与其他比较,更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现代汉语教学仅依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要使课堂讲授、练习、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很好地配合以强化教学效果,那课前课后训练需进行,有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扩展和补充。课前课后训练指的是除作业练习外的,为增强教学效果而安排在课前课后半小时内的训练。这需要教师在分析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完成预设,开展训练,也需要教师投入精力和时间。
一、课前课后训练目的
课前课后训练的目的是培养高师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文教学或其他语言文字工作奠定基础。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可根据训练的内容,确定听、说、读、写等课前课后的训练分目标,达到预期效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当前,国家建设和区域社会发展需要地方高校培养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必须从学术型或理论型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1]。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地方师范院校的现代汉语教学除注重必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传授外,更应注意学生能力培养和培养所需时间的投入,注意培养能力的面更宽、力度更大,加强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成为能说会写的为地方教育服务的卓越语文教师或其他行业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才。就时间投入而言,课前课后半小时的训练的必要性凸显出来。
二、课前课后训练形式
形式为内容服务,现代汉语教学课前课后训练形式要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归纳有以下形式:
(一)课前摸底训练:有普通话注音能力的摸底、普通话口语表达摸底、普通话听辨能力摸底等训练。通过训练,了解学生普通话注音和口语表达基础,因材施教。(二)听辨训练:要求学生养成听辨普通话的习惯,具有在语流中马上捕捉错误语音的能力,听辨准确率达到95%以上。(三)课前讲课及评课训练:结合现代汉语教学,给学生分组,课前安排某组学生按规定时间根据旧课或新课内容,自己选择恰当内容准备课前讲课,教师随机抽一名学生上台讲课,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总结。(四)角色模拟训练:结合教学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模拟某一角色在特定的场合演讲等。(五)规范使用汉字训练:在学生预习、复习的基础上,开展训练。训练可结合现代汉语教材文字附录部分。(六)朗读、归纳短文训练:结合现代汉语、普通话教材提供的朗读材料,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归纳短文,提出一到两个问题。教师选择优秀问题,下次课前课后训练请学生回答。(七)成语接龙、朗读接龙等训练:结合词汇、语法等部分教学,开展此工作。(八)学生互改材料训练:可利用课前半小时或课后恰当时间,组织学生完成规定作业,比如:写小短文等。W生当堂互改,教师回收检查。(九)分组竞争训练:根据训练不同内容和训练目标,可以事先或临时给学生分组,引进竞争,训练学生,提高能力。
三、课前课后训练内容安排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2]。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的,培养师范生的语文素养,是现代汉语教学需注意的内容。高师现代汉语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养,具体而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现代汉语能力。
在课时大量压缩、学生能力培养愈显重要的当下,现代汉语教学课前课后训练是教学预设、补充和扩展,内容安排注重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内容安排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注音、听辨能力训练内容安排:在语音教学部分,利用课前或课后半小时,安排如下内容:1.普通话注音摸底测试训练。讲解语音前,让学生给每个声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每个韵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2次,4个声调出现大致均衡的一百个音节注音,了解注音能力;2.声母听辨训练。在讲解声母内容前,可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听辨训练,尤其是n和l,平翘舌的听辨训练,其他如f和h的听辨等;3.韵母的听辨训练。在讲解韵母内容前,可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听辨训练,尤其是en和eng,in和ing,uen和uneg的听辨训练。4.声调听辨训练。在讲解声调内容前,可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听辨训练。5.听辨能力综合训练。该部分内容安排在语音学习完成后,检查学生普通话的听辨能力。以上训练,对普通话基础薄弱的同学很重要,先养成他们听普通话的习惯,这是学说好普通话的基础。普通话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严格的口耳训练的过程,安排课前课后注音、听辨的训练,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普通话能力有着帮助作用。
(二)说的能力的训练: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各个部分均应贯穿说的能力训练。课前讲课训练、学生短文习作叙述、角色模拟训练、即兴演讲、普通话测试用教材的话题训练等均可作内容安排。如:角色模拟训练,让学生设想在某种场合需要扮演的某一角色,在事先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说话训练。结合写作课,安排学生短文习作叙述的内容。根据现代汉语各部分已学和即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学生分组准备某个知识点,随机抽取学生上台进行5分钟左右的讲课,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总结,可以训练说的能力。结合普通话教材中朗读短文,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让每人提出问题,谈谈读后的感受,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等。通过这些安排,可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三)朗读能力的训练:朗读能力训练主要结合语音教学、普通话测试进行,也可结合现代汉语其他部分内容开展成语接龙、朗读接龙等训练。课前课后训练应和学生平时训练结合起来,不可偏废。平时训练是基础,课前课后训练是检验和提高,尤其是要利用课前半小时,带领学生朗读现代汉语教材发音操练内容,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普通话教材的朗读材料。训练的同时,交代朗读的要求、普通测试细节问题等。朗读训练还可同说的能力训练结合进行。
(四)写的能力的训练:包括书写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书写训练有写规范字,写汉字规范读音,写规范笔画、笔顺的训练,与文字教学紧密结合。写作能力训练:一是与写作课训练结合,二是与词汇、语法、修辞教学内容结合,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如:学习词汇部分时,训练恰当使用词语;学习语法部分,训练遣词造句和改病句等;学习修辞部分,训练修辞格的运用等。在教师带领下的课前课后训练时间是有限的,训练应和学生自行训练紧密结合。
(五)综合训练: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末,与考试、考查结合。一可以提高学生训练兴趣,二可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受训练时间的限制,综合训练内容以简洁、凝练、突出效果为宜。如:可采取教师出题,学生互改互评的方式,也可采取结合考试、考查内容,引进竞争,提高学习兴趣,收到良好效果。
四、训练需达到的预期效果
课前课后训练是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预设、扩展和补充,有弥补课时不足和提高学生现代汉语素养的作用。训练需达到的效果如下:
(一)提高普通话水平。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开展课前课后训练,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包括普通话口语水平和注音水平,使90%的同学能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二甲及以上等级证书。
(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以说普通话为前提,通过学生朗读、说话、即兴演讲等训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做到脱稿表达普通话标准或基本标准,表达自然流畅、条理清晰,能准确表达思想内容,即能文从字顺准确表达思想,为学生将来参加教师资格证面试奠定基础。
(三)发展思维能力,强化创新意识,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结合课堂教学的课前课后训练,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倡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打下坚实语文基础。通过训练,树立规范意识,为学生将来从事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由教师指导的课前课后训练,半小时为宜,不能影响正常教学。课前课后适宜的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预设、扩展和补充,也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熟练技能的方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地方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师思考、探析和实践的内容。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语思维;表达;扩展句式;能力培养
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英语学习环境也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社会上仍然存在着英语教学低效论。低效论的立论依据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开口能力差,其原因除语音语调、词汇量等因素外,对英汉语言思维表达方式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1 英汉语言思维表达方式的差异
1.1 英语思维表达方式
英语语言客观性强,倾向于透过现象描述事物本质的东西,因此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为一般特殊型,又称直线型,通常是从局部出发叙述问题,先整体后局部,先主要后次要,先判断后叙述,先结论后事实。例如,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English well. (先表态“重要”,再说明什么重要);I’m very happy with the decision we made. (先表达“很开心”,再指明原因);I hate the people who are selfish. (先表明“我讨厌那种人”,再说明“是哪种人”),英文的段落和文章中同样也体现了这一思维表达方式。例如,Although I follow fashion, I hate the phrase “must-have”. If I read that UGG boots or Prada sunglasses are the latest “must-have”, my first reaction is to think, “Why must I have them? Why should I fall for the designers’ tricks, which are only to ‘donate’ my money to them?” 这一段第一句话指出作者虽然热爱时尚,但讨厌“必备品”这种说法,然后通过举例来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
1.2 汉语思维表达方式
汉语很直观且主观性强,在描述一件事物时倾向于用身体可以感受到的动作或表象来直接描述,因此,中国人表达事物总是按照时间和事理发展顺序,先整体后局部, 先次要后主要,先叙述后总结,先原因后结果 ,属于特殊一般型思维方式,与英、美国家恰好相反。如,听说你要来,孩子们高兴极了(先表示原因, 再表示结果);鱼能发电,其电量足以点亮小灯泡,甚至能开动马达,这种想法简直是令人难以相信的(先叙述, 再总结)。
1.3 句式的扩展
英美国家思维方式的一般特殊造成英语句式皆以S+V(主语+谓语)结构为基础,并由此衍生出五种最基本英语句式。其中,为了使总结更加便利,通常用关系代词、关系副词、非谓语动词、介词等来增大句子的信息量,使句子的内容表达更佳丰富。汉语的思维表达方式是说明、叙述、举例在前,概括、总结、总述在后,句子多采用“流水记事法”,与英语刚好相反。因此汉语是句首开放,句尾封闭,如:
棒
真棒
唱得真棒
你唱得真棒
这首歌你唱得真棒
没想到这首歌你唱得真棒
真没想到这首歌你唱得真棒
我真没想到这首歌你唱得真棒
而英语的句首封闭并非指句首或被修饰词(中心词)首不能扩展,而是指其扩展性很有限。如:
She is a girl.
She is a lovely girl.
She is a 7-year-old lovely girl.
句尾开放则指其句尾的扩展性很强。如:
She is a girl.
She is a girl with two big eyes.
She is a girl with two big eyes who likes play with a doll.
She is a girl with two big eyes who likes play with a doll which was get from her parents as a birthday present.
2 英语思维表达方式的培养
2.1 扩句法
列出一些简单句: “It’s so crazy!” “I met the man.” “That girl likes going shopping.” 课堂上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将句子在前一句的基础上不断扩展(需确保句子的通顺),从中体会英语句尾开放的特点。
2.2 扩句成段
给出一些总结性或概括性句子, 如:The library in our school is a comfortable place for students to hang out. 要求学生以分析、举例的方式在原句的基础上口头作文,扩句成段。
2.3 例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