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校园文化代表着一所高校的精神面貌,在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目标的管理,更要注重对其过程的管理。笔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管理,必须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确定、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构建以及校园文化的开展等各个方面。
1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确定
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是一个动态的目标,在高校发展的不同时期需要建立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因为社会在不同时期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同,这就促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目标。总体来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有着统领整个活动方向的重要作用:(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可以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监督提供基本依据;(2)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作为一种活动规范,可以有效指导整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约束性和可控性;(4)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有助于对校园文化建设过程提供科学规范;(5)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建立可以为校园文化活动真正实现有计划和有组织提供基本的思想引导。
笔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应该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品德。高校校园文化必须要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通过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例如,讲究卫生、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等各个方面;(2)知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大学生可以从中获取知识或信息,每次校园文化活动之后,参与的大学生在知识上都应该有所提升;(3)技能技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可以促使大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技能方面来。这些实际技能主要包括:创造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4)能力与智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还包括可以帮助大学生发展那些可以使知识变成适应和适用于新环境的能力与智力。主要包括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5)个性品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可以促使大学生得到个性的发展,促使每一位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品质;(6)体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应该可以促使大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以适应未来激烈的职场竞争。
2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构建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科学设计和编排校园文化活动内容,进而保证高校校园文化过程优化的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从内容上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活动、大学生娱乐和学习活动等多个方面。从形式上我们可以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分为大学生演讲活动、大学生竞赛活动等。从层次上划分,我们可以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分为班级活动、系级活动、院级活动以及校级活动等。
笔者认为,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具体设计,我们要做到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相统一,又要做到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协调。要真正做到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和个性化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想做到这一点,在高校校园文化内容建设方面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统一原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应该做到教育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发展性和继承性的统一以及针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等各个方面的统一;(2)最佳教育原则。所谓的最佳教育原则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校园文化教育的时候必须是主动接受,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全身心的接受校园文化教育,达到最佳教育的原则;(3)优化内容进程原则。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不同,就需要采用不同的辅助工具和不同的时间进程。所以,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有先后、有时序,做到内容优化;(4)内容补充原则。应根据各个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补充某个学科缺乏的知识,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5)主题原则。每一次校园文化活动都应该有它的主题,这样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教育性。
3校园文化的开展
高校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参与大学生的思想的提高和知识的获得,更可以促使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智力、体力以及知识方面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通常来说具有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开展的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高校校园文化开展的前提,在这一阶段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等各个方面的设计与科学规划。其次,高校校园文化的开展阶段。高校校园文化的开展阶段亦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具体实施阶段,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准备阶段的具体运用。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开展阶段,我们不仅要考虑大学生的普遍程度,还要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每个大学生都可以得到应有的发展。最后,高校检验校园文化阶段。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开展的效果如何,我们还必须通过测量去考评高校校园文化的实施效果,具体包括:分析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确定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成功之处和不足所在,查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失败原因,以便进行调整,形成新的设计。
4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重高校校园文化的过程管理。从而保证高校校园文化可以从多层面、全方位得到建设和发展。为高校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保证高校教育的质量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一、要进一步明确高速公路安全文化的内涵
近年来,在探索高速安全建设方面,高速公路部门、从业者乃至公众出行者都对此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努力。各级部门、行业管理者从交通安全的硬件增加、管理者软件素质的提高、制度完善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高速公路安全形势目前仍不容轻视。
从加强高速安全建设的根本出发,要解决好交通安全问题,着眼点应放在高速行业的主体——人的方面去思考。人,是第一生产力要素。在高速行业的建设、运营不同的实施阶段,只有抓住人这个根本的动力因素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安全问题。继而,加强人的建设管理就成为了抓高速行业安全建设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从历年来造成事故的深层次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影响安全的诸因素中,人、物、环境和管理,人是最重要的。这里的人,不仅包括一般职工,也包括各级高速公路部门管理者。在对已发生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时,大家往往着眼于表面现象,除了从制度,技术和设备方面进行分析外,对于人,仅视为一个操作者来看待,只追究其是否遵守规程,是否操作得当,而缺乏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在事故原因的深层次里面,除了知识、技术、操作等各环节之外,还有情感和非智力的一面。如果进一步分析这种情感和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时,人的文化因素将更凸现出来。
传统的安全管理和建设对人的思考更多的限于用制度去约束职工,体现在对职工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上,却甚少把对人的管理上升到“文化”层次上加以研究探讨。
广义的安全文化,是指人类为保障从事各种活动的安全和健康所创造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总和。为实现安全或预防事故所需的工具、材料、物资、设备、设施等属于安全物质文化范畴;安全哲学、安全价值观、安全科学、安全文艺、安全法规、安全行为规范、安全习俗等属于安全精神文化范畴。
狭义的安全文化是指国家、企业及人民对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价值观是指安全文化的里层结构,安全行为准则是反映安全文化的表层结构。安全文化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安全文化应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润物细无声”地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这既包括执行者,也包括决策层和管理层。它侧重于对人的观念、意识和态度方面,体现为一定的规章制度,加上正确的人的行为规范,以形成安全高于一切的氛围。
简而化之,高速安全文化就是指在高速公路行业部门在保证正常秩序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内化从业者思想深处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道德价值观念,从而确保安全生产,行业的稳定发展的管理思路。
二、要进一步明确高速公路安全文化的要素构成
一是安全物质基础,指国家部门为了维护行业安全生产,由国家政府部门、高速行业管理等社会主体对高速公路行业进行物质设施、装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从硬件上加强安全程度,提高安全保证的外部物质能力。具体表现在对高速公路道路防汛设施的完善,在收费站口设置安全疏导人员,对高速路隔离栅、护栏进行加高等物质投入和建设。
二是安全行为,即每个社会主体在完成各自生活、工作等社会行为时可能对高速行业设施、人员出行产生安全影响的行为,或者是由于自然原因对高速公路设施、人员等产生不安全影响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包括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在高速行业,安全行为主体包括高速公路行业管理者的管理行为,社会公众出行者(主要是过往司乘人员),参与高速公路道路建设的建筑单位等。这些行为主体在行使各自职责或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动机或客观原因可能会对高速行业的稳定安、全生产产生影响的种种行为,我们将这些行为概括为安全行为。
三是安全制度,制度是指国家、行业、社会团体、企业等社会主体为了确保某一领域、行业的安全而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高速行业,主要是指政府高速公路监管部门、行业管理单位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及时制定的各类可交通法规、管理措施,以达到保持行业安全形势,保障公众出行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四是安全观念,这也是安全文化的最高层次、最具有活力的核心部分,指“以人为本”的安全意识的总和。具体讲就是社会主体的“人”和自然人通过一定的行为(可以是有目的的,也可是无目的的社会习惯)对社会安全物质、其他的社会主体的影响。高速安全观念,目前主要是高速行业管理部门具体工作人员,对本行业制度、管理方式的认同;社会公众对高速公路部门制定的制度和措施的理解,对高速行业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管理手段的执行情况的主观看法。
三、要进一步明确高速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和作用
高速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安全文化是内化在“人”思想深处一种自我制约的道德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既是对工作的一种深刻认同,也是对自认素质的一种提高和发展。当一个人的价值观得到了巩固和认同,那么在每个“人”的工作领域,这种人本精神将得到全面体现,它将物化为一种外在的制度和管理理念,具体表现在对工作态度、责任感和主动参与的精神,反过来,每个“人”的这种理念又会转化为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和思想。只有通过这样一个演变过程,这种管理文化的“烙印”才会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体现在高速行业的每个人的身上,进而转化为一种积极的促进。
高速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在高速行业安全生产发展的大环境下,每个职工思想深处的这种价值观将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不断提高从业“个体”的自我约束力,长期以来就可以不断提升整个高速行业的形象。这就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直接、最大的特点——提高本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内省、约束力,改变高速行业的社会形象。最终,这种影响将带动整个交通行业社会“安全主体”的改变,甚至促进整个社会公民的道德提升,由一个行业的安全稳定转化为文明和谐的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实现社会管理秩序的更加规范、合理、人性,直至实现全社会的最大和谐。
四、要进一步明确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意识决定行为,正确的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做好高速公路管理处安全生产工作需要正确的指导,而正确的思想意识产生的基础便是优质的安全生产文化。如果把安全比作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的生命线,那么安全文化可以说是这条生命线中的血液。从某种意义上说,高速公路安全文化是职工在交通安全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且被广大职工普遍认可遵守的思维观念、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总和。
安全管理制度对一个单位安全工作的影响是外在的、表象的、被动的,那么安全文化的建立则是内在的、潜移默化的、主动的,与制度相比可以说是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首先,安全文化对高速公路发展具有凝聚功能。在安全文化形成的过程中,这种安全文化以各种方式向职工进行渗透并将其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凝聚职工的纽带,并引导职工将本部门的安全目标、安全形象、安全效益同自身的前途、利益紧紧结合起来,并最终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所要达到的最终安全目标趋于一致,并自觉积极的为构建安全文化贡献自己最大限度的智慧与力量,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其次,安全文化对职工具有规范功能。在高速公路安全生产工作中,我们已经制订了诸多管理制度,在诸多制度的制约下,职工的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也发生着或深或浅的变化,但是,这并不是职工从内心自身建立形成的意识,是不自觉的。而安全文化的建立则可以弥补这种缺憾。因为安全文化在建设过程中文化渗透的作用将使职工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自我约束倾向和准则。当这种准则被大多数职工认同后,就可以说,职工已经形成了自觉规范,自我约束的局面。
再次,安全文化对职工具有辐射功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文化,那么这不仅会使我们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长期处于安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还可以通过安全文化的建立使职工在思想素质,敬业态度、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提高,同时更重要的是会带动与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相适应的运营管理、科技创新等中心工作的平衡协调发展,这将使我们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要进一步创新加强高速公路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安全文化可以弥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如何建设高速公路的安全文化,我认为需要把握三个层次即:制度浅层、行为中层、精神深层。
(一)所谓制度浅层,是指通过安全制度、安全机构的创建形成约束职工的力量,这是一个单位进行安全生产工作最基本的方式,所以称之为浅层。在这个层次中,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1、建立高效的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作为安全文化,由于它独特的专业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并不是单靠搞几项活动,喊几句口号,悬挂几条标语就可以形成并建立起来的,建立前期强势推行十分必要。作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不仅要在机关形成,更重要的是要在所属各基层单位达成共识,而这些收费站、路政队、服务区分散设置的特点就要求我们成立运作高效的组织机构对安全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
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落实使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各环节之间职责分明、责权一致、信息畅通、协调配合,为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位职工内心扫除“障碍”。对于执行单位制度的重要性,每一个职工都不会有疑义。所以,要建立深入人心的安全理念,不能单纯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必须寓无形于有形之中,将这种理念渗透到部门每一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标准和要求当中,进行强势推行,例如形成红头文件,使职工从事每一项工作,都能够感受到“安全”在其中的引导和控制作用。把安全制度建设与安全文化建设联系起来,并结合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工作实践中,才可以让职工把那些约束行为的制度变成自己的行动指南,从被动过渡到主动,从思想上接受单位倡导的安全理念,才能使企业安全文化这项长期的构建工作有恒久的活力。
其次,领导干部要积极倡导、以身作则。领导是一种特殊的组织角色,他是一个单位生产经营、制度建设的负责人,所以,“领导”在塑造高速公路安全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使安全管理制度被职工广泛主动执行,要使一种安全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就需要领导者在工作实践中积极宣传这种安全价值理念并身体力行,让员工看到上级领导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以及以什么样的准则和规范从事工作。否则,企业安全文化在职工队伍中就不会得到强化,很难形成全员共享的文化。久而久之,经过精心设计的积极的安全文化就会逐渐恢复到原有的状态中去,只剩下一种外在的制度被职工被动执行,成为纸上谈兵。
2、制订安全文化建设规划。确保安全文化的指导性、严谨性、延续性,必须要形成一个较强指导性的规划。构建安全文化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我们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总结、提炼、倡导和强化。高速公路运营涉及到收费、养护、路政执法、服务等多个方面,人员呈现层次不一、数目较多的特点,要使不同职能部门的职工在同一个层次上意识到这种安全文化建立的重要性,就需要对高速公路运营各部门不同战线的职工的工作环境特点、心理状态、思想水平等进行细致全面分析,对安全文化在不同部门构建形成一个指导性的系统规划,逐一推行。保证安全文化在一个部门的可行性,才能最终在全体职工中形成统一的安全价值观。
(二)所谓行为中层,是指通过制度的约束后,在职工队伍中形成“我为安全,安全为我”的自觉行为意识,这是一个单位顺利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的保证。在这个层次中需要做到三个方面:
1、以人为本,广泛参与。这里的“人”除了高速公路运营部门职工还包括行驶高速的司乘人员。因为安全文化的构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安全,作为高速公路运营单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人”既包括本部门从事运营工作的职工还包括使用或是说享受我们安全生产成果的广大司乘;高速公路运营单位所属职工较多,所以建立安全文化要走群众路线,以人为本,集思广益。如果规划和安全文化走向没有得到大多数职工认可,那么则会形成所属各基层单位“各行其是”的局面,不利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长期安全生产建设。同时,广大司乘人员是我们安全生产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对如何安全行驶高速公路有着切身体会和感受,可以说在高速公路如何能够更好的安全使用方面可以为我们运营管理提供最直接的经验,所以,博采众长,调动一切人的力量广泛参与到安全文化建设中来才能长期掀起建设安全文化、关注安全文化的热潮,才能达到安全文化创建的最终目的。
2、建立信息反馈渠道。由于高速公路运营行业特点,所辖收费站、路政队分布在高速公路沿线,作为领导不能随时、及时得到各部门职工的信息反馈。所以建立相对稳定畅通的企业安全文化信息反馈网络,将有助于将不同层面、不同岗位职工对安全文化的意见和建议迅速、客观的反馈到安全文化管理部门,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安全文化的不断健全寻找“新路”,才能让广大职工将安全作为工作使命同时也便于领导层尽早做出反应。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信息反馈渠道的建立有多种形式,例如,京沪处在创建安全文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京沪网站这个交流平台,开辟“我为安全生产献计谋话题”,新颖的形式吸引了全处职工,从处长到一线收费员,从实际经验出发,对本单位的安全构建各抒己见。这便是一种有效地信息反馈手段。
3、建立安全文化档案。作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职工多数野外作业,同时承担着保安全保畅通维护司乘利益的任务,所以安全生产是关系到职工利益和司乘利益的关键问题。为此在建立安全文化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积累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将这些宝贵的材料以文本,影像资料进行保存,将有利于在构建安全文化过程中多方汲取相关建设知识和营养,开阔视野,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所谓精神深层,是指职工通过安全制度约束,安全行为自觉后,已经将安全生产理念渗透至全部工作中,这一阶段的工作则是为了安全文化与各项工作的相互促进而努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将以下两方面做到位:
1、将安全文化融合于创建机关文化等各项工作之中。安全文化作为机关文化内容之一,是机关文化的内涵和延伸,所以,在创建过程中不应该将其看作独立的事务,不应该为其成立单独的部门和开展单独的活动,而是应该在创建机关文化的总体理念、目标与规划等各个环节中与其融会贯通。既在单位中也许看不见或听不到“安全文化”的词语,但却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处处、时时体现安全文化,这才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呈现出了较快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学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各校园的发展。由此可见,加强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体育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出了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体育文化;校园文化;建议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素质教育,为了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学校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体育文化建设。体育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育文化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各学校负责人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灵活地采用各种办法将体育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最终推动学校发展。
二、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体育具有教育效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育德于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加强锻炼、强健身体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不仅如此,各学校也开始高度重视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项目当中,力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体育运动是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体育文化在社会发展以及学校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在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体育文化建设。体育活动具有思想性、学习性的特点,它拥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鼓励学生们不怕挫折、勇于挑战,通过体育文化的建设,学生既能够增强健身意识,提高身体素质,又能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体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教育人、改造人、培养人的作用,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较大的影响,从而加速学生在政治素质、价值取向、知识技能、人格心理等方面的社会化进程。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非常广泛,德育功能突出,所以,学校领导者应当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体育具有凝聚效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寓教于乐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发展国家的重要使命,所以,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凝聚作用。体育活动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来实现体育文化的建设,当学生在参与体育竞技的时候,体育文化可以充分发挥其凝聚作用,从而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实践发现,体育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增进友谊的“纽带”,是凝聚人心、增进团结的“法宝”,除此以外,体育文化还激发了学生的认同感、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最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体育具有激励效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励志于乐
加强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作为体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具有激励的效能,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能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不得忽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以及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四)体育具有传播导向效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获智于乐
如今,很多学校都开始通过组织体育活动来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经过不断的实践,他们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的时候,他们会从其他运动者那里感受到喜爱、尊重和信任,除此以外,学生还会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忍让和表达情感,这种具有传播导向效能的体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如何实现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深化学校办学理念、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各学校应当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根据自己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积极组织校园体育活动
为了加强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勇于挑战、团结合作的精神,学校应当多组织一些校园体育活动,例如全校运动会,这样就既能够减轻学习的压力,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又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竞技的乐趣,从而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当然,在学校运动会的时候,教师和学生都应当积极参与,这样可以拉近师生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总之,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途径,它既要完成体育锻炼的任务,又要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我们必须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组织学生观摩体育比赛
组织观摩赛有利于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观摩赛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录像、电视实况转播、现场观看等形式,班主任可以组织全班同学一起观看精彩的体育竞赛,然后对竞赛进行详细的解说,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欣赏体育美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体育宣传,建设校园体育文化
为了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学校领导者应当加强体育宣传,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学校可以让各班级通过黑板报、校园广播站、校园新闻报纸等方式来实现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各班级在制作黑板报的时候,他们应当紧紧围绕体育有关的主题,例如优秀运动员的介绍、有趣的竞技项目等,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结束语
加强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领导者应当高度重视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将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事业发展重要内容之一,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文化建设当中,从而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秋珍.关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思考[M].湖北体育科技出版社,1999.
[2]任莲香.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
[3]郝君,韩超.高校特殊群体体育健康需求分析[J].科技信息,2012(16).
[4]郑星.谈高校体育中的健康教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2).
关键词:高中;后勤工作;校园文化
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如何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来为高中学校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高中校园中,后勤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加强和改善后勤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一、高中后勤工作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高中后勤工作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后勤工作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因为后勤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的服务对象就是师生,他们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和教育学生,比如其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的表现,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等等,这都将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教育方式。因此,优质的高中后勤工作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健康的进行。其次,后勤工作能够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为后勤工作主要内容就是包含了学校方方面面的细节工作,比如校内师生的饮食和住宿、校园的绿化和美化、各类基建设施的维护、维修和管理以及校内医疗保健工作等等,而校园文化建设则是基于这些物质基础之上开展的,因此,后勤工作在这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深化高中后勤工作改革,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改进和加强后勤管理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后勤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的服务和保障部门,首先应该从制度上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保证,在建立和完善校园后勤工作制度时,要从体系的设计、内容的制定以及制度环节的执行情况三个方面出发,依照制度管理、科学管理的原则,对每一项制度操作流程都进行细致化的完善,并且一定要结合高中校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与校园文化紧密联系的管理制度体系,如必须要考虑与现有硬件设施的配套情况、与师生行为的适应情况等等。师生是学校后勤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其后勤管理制度对校园中全体师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理念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建立和完善校园后勤工作制度时一定要从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这个角度出发,充分体现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更好的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二)加大后勤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并提高后勤员工队伍素质
后勤基础设施是构建和促进校园文化形成的良好的物质基础,一定要加强学校领导对其的重视程度,加大后勤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逐步完善相关后勤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硬件配套设施齐全的育人环境。另外,我们还应努力提高后勤员工队伍素质,首先要使后勤员工队伍明确自己的职责意识,从思想上重视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就是要加强对后勤员工的培训和学习,不但要使员工的业务能力得到增强,更重要的是提升其综合素质,使他们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从而为建设校园文化打好基础。
(三)加强后勤文化建设,并使其与校园其它文化建设相结合
学校后勤工作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坚强后盾,它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后勤应该具有优秀的后勤文化,才能更好的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才能为整个校园营造出一个更好的环境。学校后勤文化要坚持服务育人的原则,在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优质的服务和高尚的素质去影响服务对象。后勤文化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与其他校园文化是一脉相通的,都是以“育人”为最终的目标,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配合以及融合促进的关系,因此后勤文化要想和其他校园文化更好的结合肯定要从“育人”这个共同目标出发,积极寻找不仅适合自身工作特点,也与其他校园文化恰当结合的发展模式。后勤部门是为整个校园服务的载体,其他校园文化建设也都离不开后勤部门的支持,因此,后勤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参与校园其他文化的建设,使其与校园其他文化达到很好的融合统一,使后勤文化通过校园其他文化这个桥梁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并在互相影响的基础上促进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例如,可以组织开展一些相关的文体活动、学习活动以及各类评比活动,积极与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协作配合,把后勤文化和其他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并渗透其中。
三、结束语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作,而高中后勤工作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我们必须要加强对高中后勤工作的重视程度,为深化高中后勤工作改革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以此来为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好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对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雪峰,曹菲.刍议后勤工作在高职文化校园中如何发挥作用[J].高校后勤研究,2016,(06):90-92
[2]蒋元春.高校后勤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途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04):9-13.
关键词:校园文化;问题;立德树人;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4-0018-01
党的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正是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十分重视,从改善校园环境、规范管理制度、确立学校精神等方面入手,明确目标,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突出特色,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方面成效明显。然而从笔者所在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来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参与主体和活动形式单一。学校管理者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手段及德育的表现形式,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对外活动宣传,对内发文布置,甚至把举办几项活动就当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也仅限于参加活动的某些学生和主抓学生思想工作的一些领导和教师,没能做到全员参与,整体融入,全面推进。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精神缺失。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积淀而内化成的学校精神风貌,体现在师生的言谈举止、人文精神、道德风尚、价值追求等方面,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而有的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却舍本逐末,往往重形式,轻内容,重硬件,轻软件,重物质,轻精神。三是重应试教育而轻学生素质提高。有个别面临升学任务的学校,背离了“为了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无视学生主体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把提升升学率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使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变成了单一的应试文化。四是校园文化建设城乡、校际之间不均衡。不论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内容还是软件内容,往往是城镇的学校优于农村学校,强校优于薄弱校。如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均衡发展,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呢?
一、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校园文化建设同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深入研究、科学谋划、严加落实。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宏观指导,从政策的制定到资金的投入给予大力支持。把校园文化建设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相结合,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方面重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均衡发展。同时加强对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设置科研经费,确立研究课题,推广研究成果,指导校园文化规范、科学发展。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全员参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要遵从“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发展至上”的宗旨,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并从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出发,在学校管理、师生发展、校园美化方面形成体系完善、内涵丰富、方向明确、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一是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使学校建筑物的风格与布局、文化设施、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绿化与美化等,在功能上、设施上具有自然与人文特点,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二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考核机制,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三是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构建和谐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以精神文化影响学校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和作风,从而使个体的行为,自觉地适应学校精神文化的要求,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以创促建,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
每一个学校都有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发展历史,有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发展环境,有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学生、教师,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遵从“一校一品”的原则,立足本校实际,自成风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力避“千校一面”。要将校园文化建设同特色学校创建、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以人为本,以质量为重,以管理为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办学有特色、质量有跨越、师生共成长。形成自己特有的传统和风格,呈现独特的校园文化魅力。让学校成为“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发挥、表现和确立自己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
校园文化活动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中小学校要根据校本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传承与发展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全体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校园文化蓬勃发展。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在积极实践中不断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科学发展,以文化建设推进学校建设,使学校成为高雅的文化殿堂、优越的学习场所、师生心灵的栖息地、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