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新课改研究论文

语文新课改研究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新课改研究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新课改研究论文

语文新课改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心灵沟通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而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总是以双方互为主客观前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氛围。那么,怎样才能改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呢?

一、要真心爱学生

给学生以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是与小学生心灵沟通的首要条件,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也才能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把学生的忧虑当自己的忧虑。一旦当学生感悟到老师真诚的爱时,就会激起他们心灵的火花,把教师当作最可信赖的人,并毫无保留地将心灵的大门向老师敞开,告诉你他内心深处的秘密。

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不把学生划分三六九等,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发展缓慢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当学生正待奋起的时候,你能送去鼓励的微笑;当学生陷入迷惘的时候,你能够给予清晰的指点;当学生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够送去关心和温暖;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你能够给予内心的劝慰。抓住这些有利的教学时机,只需要几句话,几分钟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心灵感应,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师生心灵的沟通。

尊重和信任每一名学生。最关键的是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时刻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正确对待处理学生的每一处错误,注意批评的技巧,态度不生硬,不“上纲上线”。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对学生保持尊重的态度,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

教师爱学生,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还应当充分体现在严格要求上。严格要求学生也是关爱,而且是较之慈祥、和蔼更为深刻的爱,它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确定正确的方向。缺乏严格要求的学生就会像横生杈枝的树苗,最终只是一堆灌木,不会成材。不过有些孩子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一味的“严”往往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我们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及特殊的环境特点宽严并济,努力与他们达到心理相容。

二、充分给予疏导帮助

教师帮助学生思想进步,就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教师能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作具体的分析,能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清楚学生思想上“疙瘩”的由来,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为之破开心结,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充分展现民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学校教育中的施教者与受教者,而要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应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接触,走到学生中去。教师和学生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一起娱乐,一起聊天,一起做游戏,一起探讨生活,一起畅谈理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实存在,意识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明白教师是他们可以信赖的“好朋友”。

班级开展活动应该抛弃“老师绝对权威”的传统思想,不搞“一言堂”,要充分发扬民主作风。诸如班级主要决策,班委干部的选拔,各级“三好生”“优干”的确定,班内的重大活动内容等,都要让学生发挥主动精神,献言献策,积极评议,畅谈理由,民主决议。而不只是“老师说了算”。这不仅培养了学生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也进一步融洽了师生的沟通。

总之,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中,教师会得到很多启发。教师和学生之间心与心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才是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的根本。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的教育.广西:漓江出版社,2007.

语文新课改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实施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是初中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课改实施后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语文教学改革,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保障,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以下,笔者就对新课改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一、精彩课堂导入,引发学习热情

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的开始,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新课改实施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可以深入语文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兴趣为学生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以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授课之前,应深入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钻研教学内容,然后可以借助网络查阅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料与素材,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并借其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课前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的春景图或相关的春景视频导入课堂。同时以语言引导学生:“提起春天,我们总会感到万象更新,一切都充满无限生机与无穷力量。正因如此,古今中外才会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描绘春天的美景。如:杜甫《绝句》、王安石《泊船瓜洲》;秦牧《春天的色彩和声音》、契科夫《在春天里》等。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下朱自清先生的《春》,看看他笔下的春与我们见到的是否一样。”然后,教师可以借助课件为学生介绍作者资料与课文创作背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另外,通过以上形式导入课堂,有助于引发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兴趣。

二、优化语文课堂,营造学习氛围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为保障学生语文分数,促进升学率的提升,通常采用单一、灌输式教学方法开展语文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将学生做为了学习机器,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新课改实施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优化语文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明确自身辅助者、引导者的职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学习提供有力保障。另外,教师应注重教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以《小圣施威降大圣》这篇课文为例,课文是学生熟悉的《西游记》中的精彩片段,故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播放该段视频,带领学生回顾已知知识。视频播放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如:“从影片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二郎神与孙悟空大战几百个回合,为什么孙悟空总是落荒而逃,难道是因为二郎神比孙悟空厉害吗?”借助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学生表明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出《小圣施威降大圣》这篇课文,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三、加强师生互动,促进自主学习

教学本身就是师生、生生“教”与“学”的互动活动。但在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互动的重要性。通常以“权威者”的身份主导课堂,采取单向、静态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听讲且不容置疑。这样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新课改实施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并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

教师在讲到《芦花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如:课前,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人数,将班级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按“同组异质”的形式进行分组,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课文阅读”、“角色分析”、“问题抢答”、“课后总结”与“课堂表现”等几个环节,让各小组合作竞争学习。在教学知识讲完之后,教师可以选出表现最好的1―2组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这样的形式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同时可以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语文学习。另外,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如:“还原课文情景剧”,让学生分角色将课文内容呈现。通过这样的形式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同r可以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特点。

在新课改实施以后,初中语文课堂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越来越多教师开始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为保证初中语文的良性发展,在新时代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改革、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语文新课改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新课改问题对策分析

一、调研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在课程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创新和突破,丰富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论,为农村教改探索出路。

(二)实践意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将从根本上该变基础教育的状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对鹿泉市语文新课改进行反思,积累经验,同时对其它农村地区解决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调查的对象

本调研分析的对象是鹿泉市内初中的学校领导和语文老师。

三、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通过“田野”研究,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观察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实施情况,主要采用课堂描述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直接、真实、客观的记录。观察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反馈、师生言语与神态,学生的学习态度等。

(二)问卷法。

通过问卷调查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信息以此来量化分析、整体了解研究对象的现状。本研究主要针对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教师的问卷分为意识(如:认为自己“根本不了解新课程想改变什么”)管理(如:教师关注自己当前使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有多大差异)结果(如:很关心新课改将对学生产生哪些影响)等六个维度。依照不同年级共发放教师问卷 70份。截至2月末,共回收教师问卷 68份,回收率 97.1%,其中 66份有效。

(三)访谈法。

在发放调查问卷时,笔者对这些学校的语文教研主任、任课教师和一些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主要内容围绕实施新课程后的感受、本校课程推行新课程的现状、具体做法、建议等。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语文新课改提出的满意度。

据调查,在初中语文教师中,关于语文新课改的认可程度,51.3%的教师认为还可以,37.8%基本满意。对与实施新课改,有75.6%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实施课程改革;16.2%的教师认为目前进行改革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二)语文新课改的整体实施情况。

在实施一段时间后,有54%的教师认为实施有较大压力,30%的教师认为有一点压力,但还是可以努力克服的。对《语文课程标准》,48.1%的教师认为可操作性不是很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43.2%的老师说他们很清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但是实施起来有困难,主要是学校条件不允许、教学评价机制未改变。62.1%的教师都认为新课改很好,带来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体验性,使学生更加乐学了。实践中,有94.5%的教师都认为在自己选择教学方法时,首先应该考虑到的是学生的情况,包括学情、学习方式等等。

(三)语文课改中新课程的开设情况。

对于综合性实践课程的开设,有67.5%的教师开设了一部分,但有8% 的老师担心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根本没开设。其实,很多教师都是想过开设,但没条件。口语交际课程,有45.9%的教师开设了,35.1%的老师严格来说没开设,有的是走形式,最多走形式多于实践。

(四)关于阅读、写作教学教学情况。

阅读教学中,老师中大多数(占66.7%)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实际生活等信息资源和渠道,尝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64.8%的老师还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交流的氛围,开展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在写作课上,51.3%的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周围的事物,给学生提供积极的写作情境,关于学生作文的修改和反馈,有37%的老师忽视或很少反馈,59.4%的教师注重学生作文的批改和反馈。

(五)关于语文课程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整个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将直接引导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调查中,有54%的老师较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43.2%的教师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从中可以看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主要看成绩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看考试成绩,而不是以教师自评、领导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从以上可看出,教师对新课改的实施还是比较满意的,也意识到新课改的理念给自己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改观,包括教师的育人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主动性等带来的改变。但是,在新课改推进的过程当中,还是有很多阻力的。总的来说,依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其阻力主要来源于教师、领导、资金问题三大方面。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在新课改推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转变的话,那课改只能说是“穿新鞋走老路”了。只有教师拥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使教师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真正发生变革,促进对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其次是学校领导一定要真正地转变观念,领导在教改中起着激励、引领和助推的作用。新课改的提出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而基础教育阶段也确实需要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那就需要学校领导切实做好教师观念引导和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真正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另外,一定要改革评价方式,通过评价方式和内容的改变来引导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重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滁宇.论农村新课程改革的教师阻力[J].滁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

语文新课改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一、学生现状

(1)学习兴趣不足。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又何谈教学成绩呢?所以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应在教学思想、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创新。

(2)学生两极分化更加明显。新教学方式强调张扬个性、自主学习,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但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不要说合作探究。长此以往,两极分化越发严重。

(3)学生的学习条件滞后。农村学校电脑没有几台,图书没有几本,要查资料没门,致使探究无望,不能满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要求。

(4)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困难。新课改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学生搜集资料困难、分析问题能力薄弱,交流、合作流于形式。

二、教师困惑

(1)在课改中,不少教师缺乏自主性反省和观念更新,没有以主体身份投入。可以说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一切教学改革的阻碍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观念是搞好改革的首要任务。而新的观念的建立不仅需要教师的学习、探索,而且更需要教师对自己在工作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细致入微的审视和分析,甚至是无情的剖析,并把这种行为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意识,教育观念的更新,改革的实现才有了可能。眼下看看我们周围的一些教师,面对新课改不是去反省自己的不足,去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和改变自我,而是仅仅把新课改停留在口头上,行动上仍然是老一套,甚至对新课改抱以怨恨和抵触。对于教育部门组织的新课改培训,不少教师并没有觉得这是自己提高、充电、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的难得机会,而是看成包袱,能推则推,这种消极被动的思想,着实让人担忧。

(2)校长在新课改中的位置和无奈。常言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教育理念、管理思想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全体教师,而新课改的落实是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的共同劳动去创造实现的。校长的观念将直接决定新课改在学校中的实施情况,校长应以更平等的方式和教师真诚合作,用更充分的学习把握当前的教育理念,用高远的眼光把握教育动向,对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合,理出头绪,做到有的放矢,携全体教师去面对挑战,真正承担起探索、创新的职责,做好带头人,这对新课改的实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校长不仅有课程任务,还要处理学校的大小事务,既要开会、学习,还要去汇报工作和完善各种档案,去完成学校与教师、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工作。加上教师的自主性不强,总是人为地把自己和领导之间搞成一种监工关系,转变观念的学习需要校长精心去组织。我们年轻,我们不怕吃苦劳累,但部分消极不觉悟的教师让校长举步维艰,精神上深感无奈。

三、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资源优势。新教材编写极具个性和特色,充分考虑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自主性,让师生有极大的施展空间。如每组课文中都设置略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完成本组课文的教学目标的巩固。

(2)充分体现新课程探究性的理念。“活动课”和课后“活动与探究”的设计科学精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模拟时事报道、举办语文小论坛、模拟导游、创办语文小报、探究歌曲中的语文、展览、老照片等,指导学生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写出有深度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小论文或诗词歌剧等文学作品。

(3)充分挖掘教材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每一课开篇的“导入框”和适度延伸课程内容的“自由阅读卡”显示了编写者的探索和精思。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七”中就设置了口语交际、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几大板块,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语文新课改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本教研;语文;新课程;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它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教学研究机制。以校为本的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校本教研是以行动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式的,因此校本教研应充分关注研究活动中教师的主体性、研究的实践性、研究目的的行为指向性、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的趋同性。

面对语文新课程,我们的校本教研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确定研究专题,进行深入研究。

1. 新课程理念的研究与探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与新课程理念有关的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怎么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语文三维目标的落实问题,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问题……实践中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机械地设计课堂活动,甚至使活动语文论文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这些现象表明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还不够透彻,有时甚至产生了误解,由于理解出现偏差,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就会对教学活动作出庸俗化的处理。

带着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新课程理念的研究和学习方面进行校本教研。

研究专题可以从宏观角度展开,也可以从微观角度进行研讨。宏观角度的研究专题,如新课程理念在语文课堂中的体现、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方法;微观角度的研究专题,如怎样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制订、练习中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等等。宏观角度的校本教研一定 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否则就会架空。

这方面的校本教研一般可采用专题研讨会、教育论坛、教育沙龙等形式进行。

2. 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探讨

如何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广大教师直接面对的问题。这方面的校本教研应该尽量从微观角度展开,重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定位和具体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的分年级达成问题、语文课程目标的细化描述问题、语文课程目标达成的螺旋上升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继承与创新(人文性与工具性)等课题都很有价值,值得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深入探讨。

这方面的研究可采用研讨会、教育论坛、论文写作等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研讨,否则就会失去校本教研的价值。

3. 新教材研究与探讨从事新教材教学必然要对新教材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有时是无意识的,随意的,而我们所说的校本教研则是要求我们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有目的的研究与实践 新教材包括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总体研究、局部研究、编排顺序研究、实施策略研究等。如可以研究新教材的结构问题、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关系问题、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问题、苏教版教材的学习专题问题、教材与读本的关系问题、教学顺序安排问题、弥补教材不足的方法问题等。我们还可以对文本进行具体研究,包括课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研究、课文注释的研究、课文不同版本的研究、单元或专题内课文与课文的关系研究等。

新教材研究与探讨可以采用个人研究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法。集体研讨可以采用备课组交流合作、集体备课、专题研讨活动、论文写作等形式,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较大范围的教材研究。

4.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与探讨围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与探讨,是校本教研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极有研究价值 从事语文新教材教学,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制订计划,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进而反思总结,再进行新的实践,一定会有许多成果,关键是我们要做发现问题的有心人。只有在教学实际中发现了问题,我们才能进行研究。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研究的问题很多,宏观层面的如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课型研究,活动体验、文本研习、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研究,预习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合作学习的模式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分层教学研究、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等;微观层面的如一堂课教学过程的反思和研究、教学方法运用的反思和研究,甚至对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细节都可以进行反思和研究。

课堂教学研究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我们的理论支撑,应该是有意识地主动地开展研究。课堂教学的研究采用较多的是研究性教学、议课评课、个案分析、反思总结、论文写作等方法,围绕一定的内容进行专题研讨、调查学生的教学反应、师生共同座谈交流等也是常用的方法。

5. 课外阅读研究与探讨实施语文新课程,必然会遇到课外阅读问题,这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无法回避 但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教材编写者之间有比较大的距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不能采用自然主义的态度,而是要进行恰当的引导。这方面的课题是很多的,如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引导研究、语文读本运用的策略研究、名著阅读的引导、名著讲座方法的运用、西方现代派与学生的价值观等。

课外阅读研究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专题研讨等方法进行。要结合学生的阅读现状、阅读需求、阅读兴趣等进行多层面的研讨,有时可以让学生直接参加到研讨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