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经济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探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已经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中职教育下的学生普遍具有扎实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方案设计水平也大大提高。相比之下,高职教育还在部分复制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不具备明显优势,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践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并不明显好于环境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校内实践基本局限于工作室虚拟项目教学和校外考察,造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高职与中职实践设计课程“倒挂”的现象,特别是材料工艺和模型制作等课程。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
国家在2001年颁布了《中等职业教育园林专业现行指导方案》,中等职业学校在指导方案的规定下制定教学计划。不难看出,中职学校的理论课程较多,理论知识涉猎较全,而我国的高职教育受本科高等教育的影响,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完全从其课程模式脱离出来形成自己的职业教育特点,不论是课程的模式还是体系,还以大量的理论课程作为专业支撑,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相关课程部分重复。
(二)专业课程内容缺乏统一标准
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较之国外的职业教育还具有较多不完善之处,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就目前的状态来看,我国教育部并没有对高等职业教育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也没有划分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课程分类标准和课程内容的难易等级。这就会造成职业教育的混乱,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制定各自的课程,因此课程标准雷同、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时常出现,中高职教育出现“断档”的现象
(三)课程实施未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辽宁省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招收两类生源的学生,并且进行育培养,一类是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一类是来自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高职院校采用混合教学。普高生没有任何专业基础,而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时往往以招生人数较多的普高生为对象,以零起点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也是造成中职、高职课程内容重复的根本原因。近两年辽宁省3所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招生情况,教学模式均采用混合教学。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建设应遵循的原则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主要区别是“职业化”,我国职业化教育一是中职,二是高职,因此两者均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只是层级不同,为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中职教育应和高职教育形成一个统一的职业教育体系,这就涉及二者衔接的问题,最终达到有机衔接的核心就是课程体系的衔接,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衔接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中高职形成统一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能力本位原则
职业教育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培养目标,要搞清与普通教育的区别,确定自己的培养方向,这就是明确“能力本位”的问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无论是在中职阶段,还是在高职阶段都要明确“能力本位”,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通过什么培养手段,教授给学生哪些知识,使学生具备哪些职业能力,这些都是需要在“能力本位”上考虑清楚的问题。所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能力本位”原则,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意思维,扎实的艺术表现技能和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市场导向原则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首先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因为职业教育首先要为市场提供人才,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一定要遵循市场导向,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的开展,突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充分开展工作室项目式教学。因此课程设置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并且要针对岗位需求,开设不同层次的实践课程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避免课程重复和实践能力重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根据各自岗位的要求,进行技能划分,高职培养的职业技能要强于中职培养的职业技能。
(三)多元化原则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形式,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过程,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到学生对技能的接受程度,合理的编排课程,中职和高职两个培养层次的课程设置要体现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知识点由易到难。中职的课程设置不宜过多过难,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高职的课程设置要考虑到中职的知识点,否则容易造成课程设置上的重复、断档、脱节等问题。
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
(一)根据行业需求,确定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的教材选用,要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目前职业院校的教材编写主要是教师,而教师多数较缺乏行业背景。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行业人才参与到教材的编写当中来,把教师的理论知识与行业专家的实践经验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同时,要加快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企业工作,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于2009年采取工作室教学模式,模拟公司化管理,项目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
(二)优化课程结构设置
中高职课程衔接涉及到课程内容的衔接,中职学生毕业升入高职,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进入高职后与高中生并班学习显然不适当。高中生的文化基础较好,但是专业知识基本空白。两种生源的混班授课必然会影响课程质量。对于普高生源来讲应该对其进行技能补课,充分利用其良好的学习能力快速将技能操作课程基础夯实;对于中职生源来讲,文化基础薄弱,必须对中职生源进行文化基础知识的补习。在教学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建议不同生源的学生分班授课,优化高职的课程结构设置,中职生源的学生在项目设计类课程中要体现出设计方案的延伸和提升,要体现出高职的高层次职业教育。
(三)实施学分制管理
中职和高职的课程体系衔接应以学分制为基础,施行动态弹性的衔接。这就给职业教育管理部门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中职和高职的课程设置,可以由教育部门下达学分标准,中职和高职两种学历对应相应的学分总数。学分制可以解决不同生源学生授课的问题,因此课程设置必须合理。在学分制的大环境下,通过不同生源的导向,让高中毕业生多选择专业基础课程,让中职毕业生多选择文化基础课程,经过一年的学分制课程导向和因材施教,在二年级的时候,两种生源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有所减小,项目设计课程对于所有学生来说就不难开展,同时也符合高职的高层次职业化教育的理念,培养出具有职业能力的设计人才。
1.1通过生活实例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高中生物是来自日常生活和大自然的学科,因此高中生物研究的对象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对于教材上的知识来说,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更为亲切,更受学生欢迎。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善于尝试将生物学科的这个优势发挥出来,通过生活实例为学生多创造教学情境,并将学生引入情境中。举个例子:在学习“细胞的呼吸”这个内容时,教师要事先让学生准备三到五个苹果,将这些苹果放到不同的袋子中,其中一个袋子敞开袋口,另外一个袋子扎紧袋口。经过一个星期之后,学生将这些袋子打开,发现敞开袋口的袋子与先前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扎紧袋口的袋子却有一股浓浓的酒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产生很多疑问,为什么敞开袋口的袋子与先前没有明显的差别?为什么扎紧袋口的袋子有一股浓浓的酒味?在这些疑问中,教师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进思考和学习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1.2通过生物实验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相对于理论知识来说,实验操作往往能将抽象的或者难度高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展实验活动,通过生物实验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举个例子:在学习“向光性”的内容时,教师事先让学生将燕麦胚芽鞘的实验准备好,也就是准备一组见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和一组有单侧光照射的燕麦胚芽鞘。上课的时候,将先前的实验结果拿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认真查看燕麦胚芽鞘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状态。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得出结论,燕麦胚芽鞘弯曲的方向是向着阳光方向的,因此学生脑海中有了朦胧的“向光性”概念。学生在直观想象的刺激下,就会有更多的激情投入到生物学科的学习中。
1.3通过故事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听故事是一个乐趣,如果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能将教材内容结合动听的故事,通过故事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必定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举个例子:当学习“遗传和变异”的知识时,可以将鼎鼎有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故事告诉学生,30岁的达尔文与其舅舅的女儿艾玛结婚,不久之后,这对夫妇生了六个孩子,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幼年夭折的总共有三个孩子,另外三个孩子命运也很悲惨,他们都是终生不孕者。我们都明白,这些孩子的悲剧都是由于近亲结婚造成的,但是达尔文的时代是没有近亲结婚的研究的。等到晚年时,达尔文通过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明白了这些知识。通过达尔文悲剧性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近亲结婚知识,接下来,教师趁热打铁,将遗传和变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4通过旧知识的复习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生物学科的逻辑性较严密,教材上的前后知识往往有很大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旧知识的复习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也就是通过旧知识的复习,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新知识上,自然而然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举个例子:在学习“基因工程”这个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复习先前学习的有关基因知识,例如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结构等。在复习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如世界万物各种生物的性状为什么千差万别?人类能不能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改变某些生物的某些性状?创造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依靠的是什么力量?学生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具有了知识基础,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就不会感觉苦难了。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路更为明确。通过旧知识的复习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不仅将学生的新旧知识连成一体,同时将新知识纳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结束语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问题情境 重要性 问题 策略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马丘什金说:问题情境是一种主体与客体在思维上相互作用的情形,当主体完成要求发现新的而又尚未具备的知识或动作作业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学习中,问题具有不易发现性,它必须依附于具体、可感的情境中。缺少情境的问题,了无趣味,而没有问题的情境同样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信息技术是近年来新开的一门课程,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问题提出、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还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操作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很多学校的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对该种教学模式了解不深刻,并且准备不充分,致使问题情境创设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情境创设流于表面
1.和教学内容有出入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为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服务于课堂教学,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只是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没有将教学内容和实际问题密切联系,导致教学效率较低,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2.问题情境重形式轻内容
问题情境是教学情境的一种主要类型,具有引导启发、支持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创设的问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问题情境的信息化和生活化,使其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促使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但是很多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只是为了应付学校及上级部门的检查,并没有真正理解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认为只要创设了问题情境就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创设问题情境成了一种形式,没有发挥出其实际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情境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创设的问题情境广度和深度不够,使学生难以理解,不能有效地触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只会浪费时间。比如《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4.2.2《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这一节,书本上的例子是将几款不同品牌的杀毒软件图形化,一般创设的情境只是让学生扮演一个“软件经销商”的角色,学生难以全面理解教学内容。其实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消费者”“软件开发商”的角色,从多种角度、多种数据来理解不同品牌的杀毒软件,这样更有说服力。
(三)问题情境缺少启发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只是有趣,而没有考虑问题情境的启发性,这种问题情境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紧密联系教学内容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点来创设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将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二)紧紧联系生活实际
目前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学中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科学地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价值,还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问题,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来自农村的学生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可能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进而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
(三)充足的问题情境准备
做好准备是进行问题情境教学最重要的前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典型性和现实性的特征。充分的问题情境准备,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情”。所准备的问题情境应该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并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思考,最终掌握相应的知识要点,否则达不到教学目的。如我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师创设的情境是一个公司白领的一天,主要讲的是iphone的siri等功能在人工智能方面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从技术角度来说,这个情境的使用非常贴切,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创设这个情境无疑是失败的,因为毕竟高中生能接触智能机的时间有限,更何况是iphone。通过贴近现实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对问题进行思考,最后掌握课堂教学重点。
1、高校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1)固定成本高校的发展,伴随着不断拓展的校园建设范围,不断更新的校舍、图书馆,还有不断更新的硬件设备以及师资力量,只有这一系列的不断更新发展才能使得学校获得更大的发雇空间。高校经济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固定成本的管理,因为它不仅资金数量大,还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发展。只有合理分配资源,依靠政策支持,平衡发展,尽量减少资金上的矛盾冲突,才能推动高校经济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进行经费项目的合理分配,高校经济管理主要一项任务就是创造资金、控制现金流,避免零碎报销发放工资,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掌握经费发放,才能使资金获得充分利用;其次,精打细算,节约资金。在高校的资金运作过程中,很多地方是可以精打细算、节省经费的,比如设备的采购、后勤工作招标等方面;最后加强变动成本的管控,对奖学金一类的发放加强监管,这样才能整体上保证经济管理的完善。
(2)量本利分析的应用当前,高校自主权逐步加大,大量扩招、主办各种活动,但是这些会占用大量教学经费,如何保证教学经费与其他经费的平衡,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难题。高校可以运用量本分析原理,确定招生临界人数,这样可以将经济管理有计划进行,即可以确保招生质量,又可以发挥会计管理的作用,将经济管理发挥最大效率。
(3)完善会计责任完善会计责任制,对于高校经济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缺少完善的会计责任制会使经济管理工作不能得以高效应用,并且会产生消极的后果。很多高校依靠行政的管理制度,对会计责任制认识并不到位,等到出现问题时候,就会很难改变。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完善会计责任制度,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规范,强调其经济管理目的;其次,明确奖惩标准,通过业绩报告和责任指标进行对比,对员工进行奖惩,切实提高会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加强预算控制在高校经济管理中,只有加强经济的预算控制,才能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因为,预算可以将财务的支出与收入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更加便于会计的管理。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的预算控制,可以实现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实现项目计划与财务预算的有效对接;可以加强工程招标财务的有效监督管控,并对项目财务有数据的支撑分析,更加清楚资金的应用。
2、管理会计在高校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人是构成各企业、各单位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决定了企业单位的发展水平。在高校中,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使得经济管理得到良好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21世纪缺什么都不能缺人才,在知识迭代如此迅速、信息智能化的今天,要想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脚步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法规,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加强职业素养。另外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政治、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自己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服务对象,在高效中形成良好的声誉。
(2)加强内部控制,强化资金管理高校在经济管理中可以当作一个企业来管理,首先,使得各个部门清晰责任,完善监督、奖惩机制。各个部门严格按照已有制度办事,减少人的管理,引导企业有序发展,其次,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将审计部门重视起来,真正意识到审计在控制和监督方面的作用,并聘请相关专业审计人员,加强内部会计信息的审査。最后,要加强资金管理,只有规范资金管理制度才能规范资金的使用流程,才能控制资金的使用风险、才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才能使计划与资金相结合,强化资金的控制。真正使会计管理服务于学校、师生,强化其精神面貌。
(3)完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完善的会计人员制度是会计人员规范行为、提升职业道德的有力保证,也是会计管理部门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保证。加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使财务的核算和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减低会计人员的灵活操作的可能性,并且明确责任制,既赋予了工作人员的相应权利,又加强了本身的责任,对满足奖励办法及时奖励,而败坏行业形象,拉低职业道德,特别是违法人员,要依法予以制裁,加强打击力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蔡武部长在贺信中说,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和而不同”的思想。并将追求内在的和谐与统一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佳境。相信此次学术论坛的召开将为增进亚洲各国文化艺术界的相互理解。促进亚洲多元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柳仁村部长在贺信中也表达了对此次高层论坛衷心祝贺,认为韩中建交16周年以来。两国因经济互补性和文化相似性,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进展,希望“中韩暨观察员国家文化艺术界高层学术论坛”不仅是一次学术活动,更愿其成为对亚洲各国文化艺术方面创造出新价值的盛会。
王文章院长发表致辞时说,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区域合作日益密切,亚洲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日益加强。举办首届“中韩暨观察员国家文化艺术界高层学术论坛”。为亚洲各国文化艺术界的艺术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实践提供了一个交流研讨平台。亚洲各国人民曾经以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创造。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1世纪的今天,亚洲各国人民必将以自己的勤奋和智慧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文化艺术的交流合作与相互促进,离不开沟通理解与相互尊重。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先生曾提出未来世界文化发展的境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首先是发现、热爱自身之美,然后是包容、相互学习他人之美,得到相互欣赏、赞美。不同的美和谐与共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多元的文化,进而达到相互尊重、世界和谐的大同之美。相信亚洲各国文化艺术界的朋友们会热情携手,共同努力。以卓越的文化艺术创造,为自己国家、民族在21世纪的文化艺术发展开拓出新的境界;在保持文化独特性的同时,努力促进亚洲文化的和谐、繁荣和发展。
韩国韩中文化艺术协会会长柳在沂致答谢辞。他认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亚洲各国日益关注本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来自韩国、中国、日本、越南和新加坡等国的专家学者和文艺界精英一起聚首北京,深入探讨亚洲文化的发展。相信各国专家学者和文艺界人士能为亚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论坛的成功举办,一定能为亚洲未来的文化艺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韩国代表团团,长崔祯镐和观察员国代表、越南文化通讯研究院院长阮志坚也作了大会发言。
来自中国、韩国以及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国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围绕论坛议题“二十一世纪亚洲文化发展展望”,分文化文学类、电影类、戏剧美术类、音乐舞蹈类四个类别,以大会发言与专题讨论形式,展开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此次论坛吸引了中韩两国以及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国文化艺术界的学者。韩国方面组成了专门的代表团,代表团由三十余位在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影视、书法等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构成,包括韩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柳宗镐,著名诗人金炯德。著名小说家金周荣。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朴范薰。著名舞蹈评论家张光烈,著名导演林权泽、朴洗真、著名电影演员姜受延。著名芭蕾舞演员金惠植等。日本琵雅株氏会社社长矢内广、中央大学文学部教授饭容,新加坡著名华裔画家林祥雄、戏曲学院院长蔡曙鹏。越南文化体育旅游国家合作局专员陈一皇、广宁省文化通讯厅厅长黎全等共50余位外国学者、艺术家出席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