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年级上册语文总结

四年级上册语文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四年级上册语文总结

四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1篇

本学期我担任四

(2)班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一学期以来,我在忙碌中,收获,在收获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

这学期,我认真重温了《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已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认识。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力求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以下是我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几点剖析:

一、班情、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XX人,男生XX人,女生XX人。由于学校留守学生较多,学生的学习在家无人督促指导,学习习惯也不甚良好。但经过几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老师的教学要求,只是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学习比较懒散。

从整体上看,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学习上,独立识字的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同学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大部分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独立阅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积极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在习作中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但也有部分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开始表现出畏难情绪,不能做到主动积极地学习,课后的阅读面也较窄,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较差。因此,在这学期教学中,除了做好优生的培养工作外,争取后进生的进步,特别是培养这部分孩子主动阅读、乐于表达的习惯,也将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二、教材解读,做到教学游刃有余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教材是从2019年秋正式试行,本册教材分组编排。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思考置疑、观察与发现、神话故事、多彩生活、童年往事、爱国立志、历史故事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

全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课例由2——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由3——5个栏目组成。其中3个是固定栏目:“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另有“快乐读书吧”在第四单元安排了1次,“书写提示”在第一和第八单元各一次,“识字加油站”分别在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各安排了一次,全册共安排了4次。

要求认识250个字,会写250个字。累计认识2400个字,会写18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以供复习、检测之用。在两个生字表后面,还安排了一个词语表,把本册教材中需要掌握的词语都以课为单位安排在了课文的最后。

考虑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认字考虑让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的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2.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4.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做法

1、课前认真备课,积极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并因材施教。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有人文关怀的因材施教,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转换教学角色,由老师的教变为学生主动地学。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认认真真地备课,深入细致的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我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

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向40分钟要质量。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做好中下生的课外辅导和优生的培养等各项工作。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有如坦途策马,云端探险。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因为人文、个性差异,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功半事倍现象,差生面扩大了,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根据优生与中下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的不同采取了一些不同方法。让他们了解语文,喜欢学习语文。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开展有益身心的读书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视野。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我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对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他们分为三个组:第一组为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潜能。第二组为肯学,但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我做耐心诱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就有望提高。第三组为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有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把他们的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学习的效果就会好转。

3、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合我班学生一向读书兴趣不浓等弊病,我走访大部分家长了解发现,事情弊病并不是外部因素造成,而是由于大部分学生自身缺乏读书兴趣引起的。为此,我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以人为本,探病下药,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另外,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例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帮助他们积累词汇,文段,把握、解决他们学习难的关键。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本班学生积累的词汇多了,写文语句通顺了,课外阅读兴趣浓了,写作能力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4、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2)、好词佳句的收集。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注重阅读短文分析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

2、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对部分待提高学生的说服教育不够。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孩子们在期末中并没有取给很好的成绩,班里XX人共有X人不及格,其中优秀率也只有20%,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认真学习贯彻十精神,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总结。

2、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中心地位,要切切实实夯实基础知识,增强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在细节上抓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应用。

四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社会在进步,学校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下是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的简单总结,望大家指正。

一、注意正确处理学生读和教师导的关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清自己与小学生的角色地位: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则是指导地位。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利用好课前和课后时间;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再次,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云雀的心愿》一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回家与自己的妈妈对应角色来读这篇文章,这样小学生既可以在妈妈的帮助下学习生字词,认真阅读课文,又可以通过母女情感亲身体验小云雀的心愿,进而与小云雀的心愿达成共鸣。从而在学习本节课上,小学生可以更流利、更有感情地阅读此课文,会带着与小云雀的共鸣认真学习,课后更会因为小云雀的心愿,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认识到植树造林的好处。整个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处于主导地位,自主学习,教师起点拨作用,启发学生。

二、注意正确处理学生读与学生思的关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在“读”,这种读不是让小学生大声地、摇动晃脑地、无感情地阅读课文,而是要小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者说阅读中学会思考,做到边读边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小学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让小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小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然后自己寻找答案。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文,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九寨沟地名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叫那些湖泊为‘五彩池’?”“九寨沟有哪些珍禽异兽?”等。让小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此文,这样小学生在阅读时不会简单地朗读课文,而是学会了思考。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能激发小学生思考的热情。

三、注意熏陶小学生的情感

四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3篇

一、联系课文,融入语境

编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成语一般都与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息息相关,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课文的一种补充。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这种内在的联系,不能把成语教学与课文教学完全割裂开,可以把这些成语放入课文理解中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灵活理解并运用这些成语。

例如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的都是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操为主线的课文,如《》等。所以在“练习2”中要求学生读读背背的八个成语是:以身许国、碧血丹心、疾恶如仇、大义灭亲、敢怒敢言、忧国忧民、横眉冷对、浩气长存。这些成语都是以陶冶学生爱国情操为主的。再例如这一册教材第三单元都是写景的文章,所以在“练习3”的“读读背背”中就安排了八个描写山水景色的成语:湖光山色、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光接天、相得益彰、江山如画、鱼米之乡。在教学成语时,我们可以联系本单元的课文主题来教学,把这些成语放入课文中让学生理解,学生就可以在一定的课文语境中理解成语,并熟读成诵。如教学“练习3”中的八个成语时,我并没有在教学“练习3”时才把这几个成语拿出来讲解,而是在教学《九寨沟》一课就把这几个成语融进来教学。在小结这篇课文时,我问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感觉九寨沟美不美呀?能否用几个成语来表达自己对九寨沟的赞美之情呢?”当学生七嘴八舌说不出所以然时,我就进行适当总结:“九寨沟太美了!它的湖光山色真是人间天堂呀!当看到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五彩池时,我就想用水光接天这个成语来形容!欣赏了九寨沟,我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是江山如画!”然后让学生说出我一共用了几个成语,结合课文说一说这几个成语的意思。学生不仅理解了练习3中几个成语的意思,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就把课文与成语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联系主题,加深理解

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一单元练习中的成语都是相关或相似的,它们表达的基本上都是一个主题思想,这样的安排就给我们的成语教学找到了平台。教学时,结合这几个成语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教学,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每一个成语的理解。

比如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练习6”中的八个成语:肝胆相照、开诚相见、同舟共济、心照不宣、志同道合、亲密无间、荣辱与共、唇亡齿寒。这八个成语是讲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互帮互助、亲密合作的。在教学这八个成语时,我们就可以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结合成语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把它们串联在一起进行讲解。学生在自学之后,教师帮助他们大体理解意思,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这八个成语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它们想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整体上感知这几个成语的意思,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我再让学生说几个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与理解的成语。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而且可以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三、联系生活,加强应用  

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语文新课标也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开展教学活动。所以,成语教学也不例外,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创设生活情境,让成语在不同的情境中出现,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成语意思,让学生感受到成语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成语的应用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4篇

课标实验教材以专题形式安排,并不意味着要实行专题教学,专题教学的经验至今还很不成熟。但是,我们要有专题意识,如人与自然的和谐、自己与他人的和谐、珍惜生命、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等,我们要把专题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中。要把专题意识落实到语言这一载体,阅读教学要根据课文特点、课型特点,凭借语言文字,在理解、积累和运用中进行;作文教学要借助书面语言的表达进行,在选材与确定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中落实人文因素,在起草、修改中落实语言训练,练好文从字顺的基本功;口语交际课则要使话题交际体现不同交际类型的特点,独白就是独白,讨论就是讨论、辩论就是辩论,而不是随意与自流。对习作与口语交际的内容完全一致的,不要把眼睛盯在内容上,而应在不同的要求上着力。

二、突出语文意识,教学中化隐为显。

1.阅读教学的化隐为显

课文的“隐”。课文的知识与能力训练点的隐,一是蕴涵在“吐泡泡”的形式中,随文出现的“吐泡泡”,大部分是体现该学段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要求的问题。以三年级上册来说,精读课文中都有一至两个“吐泡泡”,其内容有词语、句子的理解,还有思维、想象的引导、联系生活的引导等。

课文的知识与能力训练点的隐,二是蕴涵在精读课文课后的练习中,以四年级上册为例,在十七课精读课中,共有五十多道练习题,每课的练习有朗读、积累的联系,有感悟、思考的练习,这都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好载体。

课文的知识与能力训练点的隐,三是体现在略读课文前面的一段导读语中,导读语体现了略读课的重点教学要求。教学中,既可以用它组织略读课的教学,还可以把它作为前面的精读课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如三年级上册12课《听听,秋的声音》的略读要求是“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把自己的体会和同学交流。如果有兴趣,也可以接着写几句。”其中的“想象”“接着写几句”都可以视为前面课文《秋天的雨》的教学重点。

2.教学的化隐为显

(1)根据学段特点,化隐为显。

每篇课文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都受到学段目标的制约。比如,词句的学习,是小学各年级的共同任务,但是随着学段的提升要求也逐步提高,从第一学段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到第二学段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到了第三学段,就要求“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把教材中的知识与能力训练点化隐为显,必须充分注意学段要求,落实学段要求。

(2)根据课文特点,化隐为显。

课文特点,一是指文体特点,二是指有别于同文体其他课文的表达特点。

把课文知识能力的训练点化隐为显,既要根据文体特点,也要根据课文的具体的表达特点。如四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成长的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是写人的记叙文,阅读时,都要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品质,但又各有特点,从感悟理解来说,前者主要是理解立志的原因,后者主要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语言积累来说,前者是积累四字词语,后者是积累描写优美的语段或抒感的语句,从朗读来说,前者是朗读对话,后者是朗读抒感的语句。

(3)顺学而导,化隐为显。

在顺学而导的过程中化隐为显,就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形成或调整教学思路,在引导学生质疑解难的过程中,落实语文能力训练。比如,《田忌赛马》的教学,学生可能提出,要是齐威王也调整赛马顺序,田忌还胜得了吗?老师首先要肯定学生善于动脑筋,然后要引导学生从书中找依据,齐威王是否有调整马顺序的可能。通过对齐威王赢得第一场赛马以后的神态、语言的分析,学生一致认为齐威王已被胜利冲昏头脑,不可能对田忌的调整策略有所觉察,因而不可能在第二场比赛中调整赛马的顺序。最后,老师要进一步挖掘“胸有成竹”,体会孙膑之所以对第二次比赛胸有成竹,是基于他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对轻松取胜后昏昏然的齐威王,孙膑已确定他在再次的比赛中不会调整马的出场顺序,“胸有成竹”是知人的结果。

3.口语交际的化隐为显

口语交际也有三个教学平台,除了口语交际课,还有阅读教学中的讨论,作文指导课与讲评课的交流。口语交际课,系统安排了口语交际训练,包括各种交际形式的安排,如,独白、交流、讨论、辩论等,把口语交际形式的学习与各种话题结合起来。使学生有话可说。

口语交际课教材,一般来说,题目就是体现专题的话题,教材的呈现方式:前半部是围绕话题开拓思路,后半部分体现教学要求。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专题是“壮丽的祖国山河”,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风景优美的地方》,要求“让我们互相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要尽量说得生动一些,使听的人也想去”,可以看出,主要交际形式是“介绍”,重点要求是生动。在教学中,学生的交流不符合“介绍”特点的,老师要加以点评,使之改进;介绍得生动的,老师要帮助总结原因;介绍不生动的,老师要加以引导,使之介绍能比原来生动,其他学生也就能从老师的点评中体悟到介绍的方法。

口语交际教材,在话题内容的拓展方面,做到能开拓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则有的语焉不详,留下很大模糊空间。对这类教材口头表达的要求,一是可以参考前面或后面有具体要求的课,二是扣紧学段要求。

阅读教学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另一个平台,机会更多。初读后对课文大意的交流,精读探究过程中对课文思想内容感悟的交流,拓展时的交流都是好机会,可扣紧学段口语交际要求或本单元以及前后单元的口语交际课的要求,训练口头表达和倾听的基本功。

四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构建 阅读体系 高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47-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深入探究教材文本,展开个性阅读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思维快速启动,能够有效提升阅读教学品质。为此,教师要从朗读训练、语言探究、情节挖掘等方面展开,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阅读切入点,帮助学生顺利构建立体阅读认知体系。

一、朗读体会,激活阅读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教师在具体引导时要对学生的朗读习惯、朗读认知、朗读缺陷等情况有深入了解。朗读是学生学习文本的常见形式,为了提升学生的朗读效度,教师要给出多种朗读示范,还要纠正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提出具体的朗读指导,让学生逐渐掌握抑扬顿挫的朗读技法,深入到文本内质核心,以激活学生的阅读学习思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火烧云》,文本描写生动形象,是学生朗读训练的重要素材,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训练:火烧云到底像什么呢?作者给出了众多的比喻,现将这些喻体都找出来,然后体味一下比喻运用的效果,确定了文本感情基调再进行朗读,其训练效果会更为显著。学生找出喻体:火、马、大狗、大狮子等,再谈体会:作者运用比喻特别恰当,而且对喻体展开进一步的叙述描绘,给人带来灵动、多姿多彩的感觉。教学明确朗读基调:热烈、灵动、形象、喜爱、赞叹。学生朗读训练时,教师不时给出具体指导,使课堂学习气氛渐浓。教师先让学生从体味比喻运用开始,感知作者描写情感的维度,并在掌握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展开朗读训练,成功激活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个性化的比喻运用是这篇课文的重要特点,教师以此展开朗读训练,使学生学习思维启动顺利,教学效果突出。

二、解读词句,丰富阅读切入点

在阅读文本时,教师要注意抓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词句的解读,帮助学生感触文本内质情感。首先是解决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理顺文本基本意义。其次是筛选关键词,特别是起到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一般会在题目、开头、结尾等,用关键词引领学生思维展开多元切入。最后关注中心句、点题句,从解读句子入手,理清文本构成脉络,形成重要阅读路线。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长城与运河》这篇课文语言比较简朴,以白描手段展开。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典型词语,并给出个性解读。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很快列举出一些典型词语: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筑成、t望口、射口、堡垒、呼应、凝结、气魄雄伟、奇迹等。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词语的意义,有学生这样解读成语:“崇山峻岭”是形容山高路险,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蜿蜒盘旋”是说长城形状随山势而建,像盘龙一样;“气魄雄伟”形容长城建筑的壮观,让人无限感叹,歌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这样教学,让学生先学习关键词,从词语理解切入阅读,弄清这些词语内涵外延的意义,帮助学生展开阅读思维,对文本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为具体阅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沉潜情节,构建阅读体系

学生阅读就是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教师作为媒介,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学生进入文本情节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多向思维,与文本、作者形象进行对话,拉近文本、生本的距离,使阅读学习获得丰硕成果。文本构成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小学生思维认知尚浅,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予以引导,促使学生与文本情感形成共鸣,帮助学生走近情节,全面构建立体阅读认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乌塔》这篇课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从情节角度展_设计:乌塔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她独自一个人,凭借自己的能力挣钱出国远游,她的行为可取吗?如果让你一个人出国,你敢吗?如何设计好你的行程呢?学生们对这些问题充满探知欲望,纷纷对人物、故事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乌塔是非常勇敢独立的小姑娘,能够独自一个人出国旅游,并且是自己赚钱完成这项壮举,真的令人佩服。也有的学生认为:乌塔是德国人,与我们的教育背景有很大差异,我们的父母是绝对不同意这样安排的。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思维活跃,观点比较理性,没有“一边倒”持赞成态度,说明学生从故事情节中获得了较为深刻的学习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