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力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工电子专业技能大赛训练时遇到的难题之一是硬件的支撑,硬件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大型设备的购置资金问题。我校没有老师和学生参加过国家级的技能大赛,但通过每年召开的黑龙江省电工电子学会年上了解到,涉电类专业的比赛设备几乎每年都在更新,如果参加技能大赛就要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或更新,这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不是每个县级中职学校都能做到的。
硬件支撑方面的另一个问题是供应,在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中需要许多电子元器件,有时去省城办事可以买一些回来,也可以从省城邮购,但是有时做一块电路板就缺少一两个元件时,从省城买就会耽误时间,也破坏了训练的延续性。虽然能从网上邮购,但是网上中职技能训练能用上的东西不多。
师资力量是县级中职学校技能大赛训练的又一个难题,对于技能大赛而言,实训教师很关键。实训教师在技能大赛训练中很重要,有时候虽然设备不能达到技能大赛要求,但好的实训教师也能够想出许多好办法带领学生完成训练。例如机电一体化项目大赛用的是亚龙的设备,如果品牌不一样或者不是最新型号的设备,那么在设备的许多细节方面就会有很大差别,教师如何用这样的设备训练学生那就得想办法。我校使用的虽然不是亚龙的设备,但基本结构和PLC编程与亚龙的一样。于是,我们就利用现有的设备讲解原理,再使用设备的基本模型训练学生进行拆装,使学生了解机构结构、零部件组合方式、工具的熟练使用、掌握PLC编程等基本技能。等到技能大赛开赛前一周时,我们再带领学生去有亚龙设备的学校训练。即使是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训练,我们学校第一次参加黑龙江省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时,在全省各市的团体排名们位于第五位,虽然只获得了优秀奖,但却赢得了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如果资金充足,硬件上的困难还是好克服的,但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问题最难办,尤其是我们地处边远的学校无人可问,上网查询既浪费时间又不一定能找到答案。不论是技能大赛的辅导还是常规的教学工作,中职学校非常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专业课教师。
学生素质是技能大赛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2011年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学校的学生朱永宝在全国电子装调项目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我在全省电工电子年会上遇到了他的辅导教师杨宗平。我主动要求和杨老师住在一个房间,通过两天的交流跟杨老师学到很多东西。杨宗平在谈到朱永宝时,极力夸赞他为百年不遇之人才,在电子装调方面素质已经超过了老师。杨老师总结到,没有好学生,老师很难通过教学和训练教出能在全中比赛中获奖的。
电工电子专业技能大赛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保证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单一地区的中职学校参赛的积极性,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大赛试题难度应有梯度才会有更广泛的参与度。现在的技能大赛越来越像精英教育,比赛设备越来越复杂、比赛题目越来越难,一个技能大赛比赛项目需要选手要同时具备几个工种的能力;如果训练的设备不够先进、实训教师能力不够强、参赛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就是参选也不能取得国家级技能大赛的参赛券。如果技能大赛如此发展下去,那么参与度将会越来越小,最后技能比赛就只剩下了全国几个资金、师资实力强大的,学生人数众多的学校参加了。在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电工电子专业技能大赛中,应将试题设置为几个不同的层次,或者将试题分解成单一的工种来降低试题难度,这样便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能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加技能大赛,从而使基层学校的参赛积极性得到保证。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0-0129-03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ire System”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ZHAO Yun-ting1, JIA Wen-min2
(1.Department of Energy Electrical,Tianjin Urb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Tianjin 300134, China;2.Freescale Semiconductor(china)Limited Tianjin,Tianjin 300134,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industry background and social need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ire System,and the paper has carried on the reform to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curriculum idea,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content、practice training construction and students skill training, Improve the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al links,Truly realize the Teaching-learning-practic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lay a key role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teaching-learning-practicing; reform in education; practice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是我院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是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及现阶段消防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安装管理等行业的技术需求而开设的一门应用型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运行与管理、建筑灭火系统(包括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安全疏散及诱导系统几大块。对每部分的组成、分类、结构、原理、设计、应用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配以大量典型的工程设计实例。该课程的教学成果直接关系着毕业生就业情况,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对课程改革的设想及实施途径
1.1改革设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高职高专教育办学理念,本着“适度基础理论知识,较强技术应用能力,较宽知识面,高素质”的原则,结合我院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1.2实施途径
对专业设置进行改造与调整,对毕业生跟踪研究,了解社会岗位内涵变化,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开展校企联合和与用人单位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大胆进行改革实践,并在教学改革中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法,实行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恰当地处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注重学生技能考核。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2课程设计
2.1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课程开设初期主要是理论教学,按照教学大纲内容,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课件,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学内容和结构设置死板,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在遇到设计施工实际问题的,无从下手。
2010年开始探索具有吸引力的课程结构模式。丰富教学课件制作,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以动画演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优化教学过程,学生开始对上课感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由于没有实训设备,带学生到教学主楼的消防系统参观,去相关企业实践,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
随着我院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消防实训设备逐渐完善,将课程内容也进一步完善,至今,已经把课程分解为“理论讲授+案例讨论+综合实验(实践)+知识归纳”若干环节,真正把课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通过每个环节训练,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2.2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教学内容设计
下面是改革前的教学内容和改革之后的教学内容的表格。
从两个表中可以看出,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整合,每个项目教学内容完成之后进行实训,边教学边实训,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每个项目所涵盖的标准和规范,掌握每个项目的应用及各种类型的案例。在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课程体系结构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3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传统的单一传授式教学模式也不再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需要,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毕业与就业接轨,就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消防系统设计施工这门课程理论知识较多,项目二和项目三中计算公式、表格也多,比如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水力计算,需要确定消防管网管段管径、计算管网所需的供水压力、确定高位水箱的设置高度和选择消防水泵等。计算较复杂,需要反复核算,对于这种情况,授课时以教学楼为例,要求学生对教学楼消防管的敷设情况进行实际测量,按给定表格的内容进行计算,使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理论授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相结合,主要由以下几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1)文化熏陶法: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因此为学习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无故请假、热爱课堂、热爱学习。
2)案例教学法:因为消防的内容规范比较多,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为了使学生有动力,更好的掌握理解规范,采用案例法教学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时候,首先引入某设计院的一个案例,然后再结合案例对探测器的选择、计算、安装与布置进行讲解,并对之前所学的建筑物的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报警区域、探测区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划分又加深了理解。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也了解了工程实例,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3)任务驱动法:好的任务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案例中包含任务,例如为学生提供有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设计一个消防报警系统。学生以完成此设计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解决问题。通过任务驱动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并且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4)合作探究法。一般都是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觉学习,遇到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如遇到特殊情况,通过自主学习后,问题不能自己解决,再进行合作讨论,小组共同完成任务。
2.4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实践教学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这门课的实训设备较完善,新的教学模式是“边学边做”,实现理实一体。不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实训能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本课程共有十个实训项目,实训教学比例为40课时,基本实现了理论与实践1:1教学。
课程设计也是本课程的一个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课程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的设计问题。课程设计期间,教师需向学生提出设计要求、设计方案,要求学生能够查阅技术资料和相关手册,写出计算过程,绘出工程图纸,掌握整个设计过程。学生提交课程设计后,教师要认真批阅,给学生反馈意见,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毕业设计在消防设计施工实践环节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毕业前,要进行8周的毕业设计,对于选择消防类设计的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也验证了学生掌握课程的情况。
通过“课程项目+实训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消防系统的感性认识,掌握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消防系统相关知识的基本技能,掌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等各实训环节,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核内容与方法
考核方法:总评=笔试(闭卷)40%+平时30%+实训30%
笔试包含: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
平时包含:包含考勤、作业、课堂表现;
实训考核内容:电子编码器的使用、消防设备定义及注册、消防系统联动编程、总线隔离器的测试、手报按钮与声光报警器的使用、输入输出模块的测试、模拟排烟机装置的测试、消防应急广播设备系统、消防电话系统、喷淋灭火系统结构及设备认识。
4 结束语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作为楼宇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同等重要,通过课程改革,本课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对教师的知识面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工程思维方式和实际操作技能及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毕业就能适应社会就得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是一个不断发展、改进、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发更好的教学新思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为中心,紧扣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魏立明.土建类院校消防与安防系统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建设教育, 2015(4).
[2] 曹锋, 李连民.“楼宇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0(18).
[3] 谢晓晴.对“消防给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设想[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9(3).
[4] 陈晓旭.智能消防系统设计[J].电气应用, 2014, 33(2): 82-84.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桥梁专业课程 应用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涵义
1.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行为导向教学指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这种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人的发展为本位(能力本位) 的教学。其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控制质量、评定成绩等环节的一个完整的行为模式。
行为导向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主要模式有: 大脑风暴教学、张贴板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引导课文教学、模拟教学。
行为导向教学贵在围绕教学任务或单元, 设计出一个个环境及其活动, 一个个项目、技术及其方法, 并使所有学生承担不同角色, 共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从方案设计、前期准备、信息收集、计划修改、方法选择、方案实施, 到学习反馈和结果评价, 都督促学生相互之间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 进而在携手合作的基础上各司其责,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最终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此外, 行为导向在师生之间容易形成一种融洽的协作关系, 在活动或项目中, 组织与被组织、指导与被指导、咨询与被咨询等方面, 师生以默契配合为准则, 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
2.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组织中主要采取自我控制的独立作业、小组制订计划独立作业以及小组作业等多种形式, 具体采用哪种形式, 要视教学目的、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任务的特点而变换。它具有以下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 以自主性学习为主,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
3.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原则
促进独立思考和操作,提出问题并尽可能的解决问题, 允许提出多种建议,鼓励合作而独立地进行工作,在评价者依据一定标准评价学生的同时, 允许学生自己检查学习成果,控制工作过程,鼓励和赞扬, 而不是指责和挑剔。
二、路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传统路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为“三段式”阶梯型教学方式,由文化课(共同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具体的课程设置是: ①文化课: 包括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与应用、人生与道德、民族政策、体育等11 门课, 约1500个课时,占专业总课时的45%。②专业基础课: 包括工程制图、工程测量、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地质与土质、公路建材、桥涵水力水文、工程机电等11门课, 占专业总课时的32 %。③专业课: 包括路基路面工程、公路勘测设计、桥涵工程、公路工程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 共600多个课时, 占专业总课时的18%;路基、路面、桥梁、勘测实习约为2个月,毕业设计1个月, 毕业答辨1周。所有课程设置基本上按照大学模式设置。教学内容也很接近大学教材。
但是, 由于路桥专业的学生近年来基础较差,要求他们在4年学习中完全掌握所开专业课程的知识,还有较大的难度;而实际上,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教得辛苦, 就是到了毕业的时候, 部分学生对4年所学的知识还一知半解, 不懂得怎样运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三段式”教学模式显然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是,多年以来, 路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始终没有脱离原有的传统模式。现有的各种改革, 多数只是在原教学模式上进行补充和完善。如由“三段式”阶梯教学模式进展为“四段式”阶梯训练教学模式, 即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锻炼课”组成, 只是增加了实习环节,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完善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 路桥专业仅靠在原有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我们必须要探讨和实践适应形势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三、构建路桥专业教学新模式的设想
长期以来, 我国路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虽然有利于为学生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 但却相对忽视了从事职业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职业活动能力,即从业素质的培养, 而以灌输知识为目的教学方法又大大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它把人的知识框定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 把这个知识圈内的知识积累作为培养目标。结果,学生知多识少,高分低能。因此,路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必须打破学科型教学模式, 构建以行为导向教学法为指导的教学新模式。转贴于
根据路桥专业毕业生的职责和任务, 考虑大多数学生毕业生作为生产、服务、管理、技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用人单位关注的是他的能力, 即关注他是否拥有从事路桥建设施工中的能力,而绝非仅仅是文凭。因此,路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必须打破学科型教学模式,以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思想体系为指导。这种理论体系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培养。其主要内容和原则是:①宽基础:指拓宽充实学生的基本和专业基础知识。②厚能力:是指建立在扎实专业知识上的应变和处事能力。③高素质:是指由专业知识和社会道德共同形成和反映的综合品质,中等职教培养的劳动者不仅应具备宽基础的科技文化知识、深厚的职业技能, 更应具备“人格质量”包括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身体素质等。
四、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路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现场教学法,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现场教学法是在生产现场直接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 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 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实训中心营造的职业氛围, 更有利于达到学生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 缩短了理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应用的距离。
如在《结构力学》这门课程教学中, 在讲解梁板构造时, 就可以带学生到实训中心看实物, 先讲后看或先看后讲;在讲受压构件构造时, 带学生到正在浇灌柱混凝土的工地参观, 让他们理解柱的配筋及柱受力钢筋的搭接;在讲桥梁有关知识时, 带学生到现浇框架结构的桥梁施工工地参观, 看梁、板、柱如何整浇, 梁、板、柱又如何传力。通过现场教学和课堂上的讲解,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运用情景教学法,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情景教学法是将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 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 既锻炼了学生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 又活跃了教学气氛,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桥涵工程》这门课程, 教师先在现场进行理论讲解和具体操作示范, 让学生先获得理性认识, 然后安排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习, 通过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探索和反复的练习、体验, 使他们的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 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3.运用问题探究法, 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探究法强调在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次序进行, 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思考、讨论、训练, 寻求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 从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述《公路勘测设计》时, 按照“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现场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总结”的教学过程, 教师先提出几个问题, 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公路勘测设计规范, 同时到路桥工地相应部位进行观察并记录, 再与课本知识点比较, 综合形成结论后向学生讲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进行纠错, 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知识。
4.运用案例教学法, 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
案例教学是在针对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行为环境中, 形成职业行为能力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课堂上对实际生活和职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它的宗旨不是传授真理, 而是在教学中通过案例介绍——研讨和决定(解决方法)——结果展示——整理、归类——总结评价, 对具体案例进行讨论并分析, 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 通过教师讲案例、学生议案例,把课堂模拟为开标场所等教学环节, 让学生作为招标方、评标方或投标方等模式,从典型招投标案例中引出教学内容,并通过分析、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判断, 得出案例分析结论, 以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5.运用项目教学法, 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项目教学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 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与实施, 到最后的评价, 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项目的实地进行, 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
如在设计一套桥梁施工图时, 由于桥梁设计有一定的抽象性, 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实践经验, 因此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 运用时感到比较生疏,可按照项目教学实施的过程: 项目任务——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成果展示——总结推广来组织教学。先由教师给出多个设计课题, 可以是梁桥、拱桥、悬索桥、钢架桥、斜拉桥和组合体系桥等桥梁的设计, 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 最终每个学生确定一个项目进行设计, 由学生制订设计计划, 确定设计步骤, 教师认可后进行。
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站、参观有代表性的在桥梁和已建建筑收集设计资料, 完成设计方案。最后, 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教师对设计成绩进行检查评分, 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设计结束后可开一个设计成果展示会, 对优秀设计成果进行奖励, 形成激励机制,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不仅需要学校加强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的建设, 教师也要转变教学理念, 加强实践和拓宽知识面, 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创新设计;创新能力;学科竞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147-02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由规模发展向质量提高的重大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衡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1]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由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和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每两年共同举办一次,旨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职业技能,为我国水利事业建设和发展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本文基于安徽理工大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的实践与成果,阐述对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的认识、体会和感想。
一、赛事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要求学生结合某一命题开展广泛调研论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行拟定设计方案、完成设计图纸。学生在作品的选题、设计和模型的制作、加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实践。学生在思考和逐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拓展,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培养。
(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动力和创新精神
在大赛作品设计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创意,通过深入讨论不同的创意,确定作品的可行性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有限,缺少设计经验,需要查漏补缺许多知识,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方案、完善设计、加工模型和赛前演练,能够不断获得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取得新成就。成就感会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动力和创新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掌握创造技法的最有效手段。[2]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要求学生自行加工,完成实物作品的制作,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创新之基在于实践,学生通过自行设计、加工和制作实物模型,能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创新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赛事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提高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主要以水利专业知识为依托,综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设计。如我校获得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的作品“挑流-射流联合消能装置”,在设计和试验过程中,学生就应用了水工建筑物、水力发电、水力学和水利计算等相关专业知识,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2.提高对非专业知识自学拓展能力
近年来,参赛作品综合化程度很高,涉及智能化、运用单片机和传感器的作品越来越多。参赛作品要求有完整的设计说明书,有介绍作品功能的视频录像,要使用作品实物样机参赛,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机械、电子、材料和多媒体制作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都是非水利专业课程的知识。学生为提高参赛作品质量,会积极主动自学或请教他人,学到更多课堂上难以接触到的非专业知识,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科技写作能力
大赛需要提交完整的设计说明书,比赛现场需要演示和答辩讲解。设计f明书既要清晰、透彻地表达设计意图和工作原理,又要言简意赅、符合科技语言。演示文档既要将作品内容、图片展示出来,又不能面面俱到。讲解答辩时,学生既要清晰讲解原理和设计方案,又要准确回答评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要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要求和训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大赛的整个过程中,参赛作品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完成。以我校获得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的作品“旋转式多功能明渠实验装置”的制作过程为例,学生亲自切割亚克力板,制作包括储水箱、稳水箱和溢流箱的两层三箱体式的水箱,制作由固定明渠水槽和固定明渠回水槽组成的固定明渠,制作由四个旋转明渠水槽和旋转明渠回水槽组成旋转明渠。一系列的制作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研发技能。
(三)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参赛作品的设计与制作需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各自特长。团队文化是无形的精神资源,可以激发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3]通过大赛的选题、方案设计、模型制作、撰写说明书、制作视频和准备答辩等过程的分工协作,学生的团队意识会得到提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建立深厚友谊,增强沟通能力,提高协作精神。学生具备合作素质能够更好地肩负起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4]
三、赛事的指导实践与成果
(一)用好校内制度,精心选拔参赛作品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先后出台了《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管理及奖励办法》和《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为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立了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专家库。在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初期,我校结合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通知和校内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管理及奖励办法,积极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大赛,从参赛作品的新颖性、创新性、合理性、实用性、技术方案和设计图纸等多角度设计评分标准,通过大赛评审小组审阅设计资料、现场答辩和实物演示等程序,评选出符合大赛主题、具有竞争优势、注重人水和谐理念的参赛作品进行了重点指导和培育。
(二)注重作品创新,积极申请发明专利
在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注重作品的创新性、新颖性和实用性。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鼓励参赛队员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将团队智慧凝结成攻克技术难关的力量。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比赛中,我校选送的参赛团队发挥出色,从194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优胜奖,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多件作品积极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已经获得发明授权专利5项、实用新型授权专利2项,见表1。大赛的获奖证书和专利证书,对学生就业具有很大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
四、结语
创新设计大赛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途径。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已经成为水利类专业大学生规模最大的赛事之一,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非专业知识的自学拓展能力、科技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本文总结了我校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的指导实践经验与成果,对促进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强. 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0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相关数据的分析 [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1):29-32.
[2] 张学洪.创建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J].中国高等教育,2012(6):24-27.
关键词:新能源;实验基地;基地建设;节能减排;能源短缺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K0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5-004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55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石油煤炭等能源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资源枯竭、噪音、粉尘污染以及温室效应等问题,以至于新能源革命势在必行。现如今,对于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始终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首要问题。因此本文对建设新能源实验基地,并对新能源应用积极探索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新能源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重点开发的一种能源项目,而加强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往往有着一定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三点具体体现:
1.1 当前国家政策上的相关扶持
新能源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开发的能源项目,“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能源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既面临由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转变的难得历史机遇,又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着力推进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着力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全面提升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高新技能型复合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首要任务,同时对新能源结构进行优化,对于我国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发展有着一定的重要作用。新能源实验基地的建设发展不仅仅对节能优先有着一定的强调性,是当前国家政策上的一种扶持。
1.2 顺应全球新能源建设发展的主题
新能源实验基地的建设,同样也顺应当前全球新能源建设发展的相关主题,现如今,中国作为全球化新能源投资的主要国家之一,更应该顺应全球新能源建设发展的主题,做好我国新能源的全面建设发展。
1.3 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这一人才培养在某种程度上是当前社会对创新性人才培养和对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吻合。
因此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实现了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也将新能源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建立,因此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发展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2 新能源实验基地研究的价值和其建设的基本构想
2.1 新能源实验基地研究的价值
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基于国际能源发展的基本战略,对高素质和技能型应用技术加以培养,同时在我国高职院校新能源探索的过程中,为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立提供了相对科学性的指导意见。新能源实验基地研究的过程中,和我国高职院校新能源探索提供了相对先进的理念和实际的操作价值,总而言之,新能源实验基地研究的过程中,不仅仅培养了大批的应用技术人才,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性人才。
2.2 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的基本构想
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其基本的构想是对新能源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加以解决,并为高职院校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科学化的
指导。
2.3 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的实用特点
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设计新能源基地建设方案,并借助于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案,做好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将其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面向企业新能源应用技术岗位的需求,将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并对社会需求的高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加以
培养。
3 新能源在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的应用
现如今,新能源在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
3.1 建立分布式的电能
对分布式的电能加以建立,目前,传统燃料能源的消耗逐渐增多,同时其传统燃料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也有着相对较大的危害性,而基于新技术新革命发展的时代,可再生能源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借助于可再生能源对人类现有的能源结构加以改变,并实现能源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而分布式的电能,主要是借助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借助于太阳的能量,实现太阳能的转化。而在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过程中,其电能的应用,主要是借助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太阳能的辐射能力逐渐的实现向电能的转换,并借助于蓄电池将电能储存起来,进而将负载工作推动。这种光伏太阳能电站在系统智能控制器的相关控制中,实现对停车场的电动汽车充电,其剩余的电能借助于光伏并网逆变器逐渐的将其转变为公用电网,从根本上保证了电动汽车动力能量的来源。
3.2 全面推动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蓬勃发展,现代化电网建设发展过程中,对于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极高的关注性,并对新能源实验基地加以建设,将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全面推动。而和谐站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立,其主要的系统有配电系统、电池调度系统、充电系统以及充电站监控系统四个模块。充电的方式主要选取慢充、中充和快充三种方式,并便利人们的取电。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发展,不仅仅将车辆的使用陈本显著减低,同时也实现了零污染排放的基本目标,将人们对石油资源枯竭的担忧加以解除,进而将我国电网电能的利用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的获取全面提高。
3.3 宣传节能,建立节能展示厅
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发展过程中,更要加大对节能宣传的力度,并对节能展示厅加以建立,节能展示厅可以设置为上下两层,并对六大展区加以设置,也即是能源和电力知识区、企业节能产品展示区、家居产品节能展示区、实体模型展示区以及多媒体演播中心休息区和多媒体区。能源和电力知识区主要是对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和垃圾发电等发电模型加以展现,并对我国电力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进行宣传。而企业节能产品展示区就要对绿色照明、变频调速和蓄冷空调系统等先进的节能产品进行展示,进而将当今具有代表性的技能技术成果和相关的节能管理知识在企业进行宣传。家居节能产品展示区主要是对日常起居生活场景进行模拟,并对节能电器进行介绍,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并将绿色低碳生活实现。
总而言之,建设新能源实验基地,积极探索新能源应用,就要加快新能源研究的进程,并做好节能宣传工作,不断地对新能源进行开发研究,并对综合性的新能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总结,最终实现现代化新能源的节能建设发展。
4 结语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新能源作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在对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更应该和我国十二五新能源规划的主要政策相符合,并加大新能源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快新能源研究的进程,并做好节能宣传工作,加快现代化新能源的节能建设发展的步伐,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和科学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代智会.浅谈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11).
[2] 徐岩,王扬.新能源系统物理模拟实验平台设计及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8).
[3] 韦燕.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情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