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计算机教学

中学计算机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计算机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计算机教学

中学计算机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 计算机教学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141-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各中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成为中学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学计算机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中学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当前中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种计算机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外塑”,忽略“引发”;注重“圈养”,忽略“放生”;大多采取“包办”为主,很少进行“自主”教育。因此,虽然在短时期的考试中学生成绩不错,但却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困惑与迷惘。学生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表象而不知内涵,只知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却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可以说是计算机教育的失败。

二 当前中学计算机教学的思考

1.提高教师素质

计算机教师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所以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对具体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自身要完成一次教学到终身教学的转变。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所以教师必须随时了解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外,教师还需要有比较深厚的人文修养,让师生充分了解和应用计算机这种特殊的文化意识,这样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才不会停留在枯燥的内容讲解上。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其次,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对教学内容的考虑还是教学方式都有新的要求。在内容上,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的实用性和怎样让学生乐意学然后能主动使用。

在完成计算机文化的普及上,如何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增强自身的再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就需要在内容的把握上好好地思考和选择。同时,教育理论的发展也给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开放、以人为本的方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选择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3.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对某个事情的“好奇”心理不能称为兴趣。学生有兴趣表现在他们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时间注意力。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其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关键。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只是对“电脑”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游戏、聊天等,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针对这种教学现象,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中学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上机实践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上机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便可迎刃而解。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总是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在有目的的情况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师要有新观点,并且在组织学生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连续性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在课余时间设计一些大型的、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这样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计算机课程作为中学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可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该课程学习的意义,让他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份学习的热情与新鲜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开设该课程的目标。

中学计算机教学范文第2篇

一、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目的的误解。素质教育的口号早已响彻全国,但是以考试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分数仍然是左右学生和学校教育的重要因素,这就导致,计算机教育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在大多数情况下,计算机教育只是其他基础性学科的补充,而且这种补充不是必要的,即要或不要并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毕业状况和学校的教育好评程度。教育大纲没有出现类似对语文或者英语的要求,规定学校计算机教育必须达到什么效果。为了考试的标准,学校尽可能地减少计算机教学课时以补充基础性学科的学习,同时采取填鸭式的纯理论性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被动地在短时间内硬性接受毫无实际意义的计算机知识。

2 计算机教育理论更新缓慢。超强的实用性使得计算机的发展呈现出迅猛姿态,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应用,其变化可谓一日千里,这本身就是种很高的要求。但是,中学计算机教师资源本来就不多,计算机理论逐渐呈现落后趋势,甚至于直接落后于计算机课程本来的内容需求,需求矛盾突出。同时由于教育相关方面的不重视,教师可以根据自我意识决定教学的内容和教育进度,不能真正地将学生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他们;这种任意性也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在实际需要中已经学会在课堂上重复,所需要的内容又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学习变成毫无意义的程序,使学生丧失了继续学习的热情。

3 基础设施差。计算机教育基本沿用了传统教育模式,采用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并不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计算机知识体系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信息量庞大。采用传统的方式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传递应该传递的知识,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这种方式的另一弊端就是没有操作,这也是缺少计算机资源的后果。缺乏实践操作,教师所授知识不能深入脑海,常常导致在短时间内遗忘,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更谈不上达到为生活服务的目的。

二、中学计算机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其具体应用

1 正确理解教育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充分认识计算机教育的必要性,摒弃传统的不重视非基础学科的思维方式,将计算机教育提高到与英语等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不仅仅只是某种无关紧要的补充。提出具有弹性的、切合不同地区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要求学校按规定完成,并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改变填鸭式教育,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完善计算机教育效果的考查方式,更多地检验教育的实际意义,避免单纯地使用考试方式,使学校和学生提高认识,切实关注并参与到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来。

2 及时更新学校计算机教育理论。培养计算机教育人才,尤其是中学阶段的教师,使之能满足中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同时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师的素质,定期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跟上计算机发展的基本步伐,了解动态,完善更新自我知识体系,使之能够胜任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目的。合理科学地制定不同时段的教学任务,使教师按规定有序地完成教学目标;建立中学计算机教学监管制度,加强计算机学科的管理和监督,形成对学校和教师的监督机制,以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使之更加重视计算机,重视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

中学计算机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教学;语言

语言是进行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手段。同一教学内容,有些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就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很快掌握操作的技巧;有些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却并没有使学生掌握要领。实践证明,在计算机这一以动手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特殊教学科目中,语言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计算机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演示得准确、清晰,而且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和语言技巧。

一、使用新颖的导入吸引学生

学生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许多学生学习计算机,都是因为对计算机感到好奇。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心理因素,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语,以此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学生对于新鲜事物较容易接受,但学生的兴趣持续时间不长,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优化导语的设计,做到“新、奇、变”,力求在导入环节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教师形式多变的提问上,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并且愿意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引导性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通过一系列问题,教师能够扣住学生的心弦,驱动他们的好奇心,使其带着兴趣投入到后续学习中。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二、使用准确的语言传道授业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科学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科学的内容需要科学的语言讲解,而语言的科学性,主要应体现在“准确”两个字上。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乎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不同的计算机语言可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表示了不同的概念,如果教师在口述或是书写中出现错误,会让学生觉得教师的专业素养低、技能基础薄,从而对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信任,影响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教学演示过程中教操作步骤时,要用具体、准确的语言讲解操作要领,在学生掌握了操作步骤要领后,再强调操作的完整性。只有这样由浅入深的讲解,由部分到整体的动手练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操作的要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受到感染和触动。

三、使用轻松的语言活跃课堂

使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教学,并不是说教师要板着脸教学,把课堂弄得好似一潭死水。现在的学生学习都比较紧张,升学考试的压力非常大,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没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学生就有可能在课堂上聊天、睡觉,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轻松愉悦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教学吸引每个学生、打动每个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满怀希望与热情地投入学习,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教师要用“心”观察和了解学生,用“言”启发和感染学生,用“爱”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四、使用幽默的语言营造氛围

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如果教师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趣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教学幽默,既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也是一种教学的风格。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振奋学习情绪,改善课堂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和热情、开朗的个性。教师的幽默也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在计算机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很多深奥、难懂的概念及操作,如果教师能尝试用幽默而轻松的语言进行教学,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使用表扬的语言提高实效

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存在自我期望太高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学习之前,积极性相当高,非常想接触计算机;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的同学操作比自己熟练,有的同学了解的知识比自己多,又会觉得学计算机太难,产生退却的心理。这时,教师应适当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能使学生经常处于渴望取得新成就的精神状态之中。有这样一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一位男同学非常调皮,成绩也不是很好,但是他对电脑十分着迷。有一次,学校搞网页设计大赛,他报名参加了,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为此,我在课堂上表扬了他,他很高兴。从那以后,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认真了很多,还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跑到我的办公室问问题。我知道,是我简短的几句表扬激起了他的学习欲望,他也通过参加学校竞赛等活动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给学生多一点鼓励,给学生的错误多一点宽容,不要让暂时的“不对”和“不好”影响学生学习的愿望。

总之,教学语言是一门教学艺术。从表面上看,只是口才问题,实质上是教师学识与修养的体现。如果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科学的思维,强化教学内容,从而收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中学计算机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教学 管理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中学教育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然而,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比较落后的,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因素制约着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对现行的中、高考体系进行改革,完善和建立信息课机制,以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推动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一、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计算机的应试教育。

以“考试”为主导的教学是应试教育最显著的特征。由于目前计算机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加上学校管理的信息意识比较淡薄,以及教学条件的不足,计算机教学未能在许多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占重要地位,或者干脆没有设置该课程。因此,一些教师纯粹是为了对付考试而教学,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出好成绩,一方面减少学生上机的时间,另一方面采取“填鸭式”“满堂灌”教授一些计算机知识和概念,不断让学生做习题,学生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缺乏动手操作、积极探索和创新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挥。

(二)管理体制缺乏或效率低下。

首先,计算机教学至今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然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印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对中小学信息教学内容和课时等提出了较细的要求,但这只是指导性的文件,没有提升到教学大纲的高度,所以没有约束力。另外,到目前为止,国家也没有统一编制的计算机教材,市场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教材,造成了中小学计算机教材杂乱无章,令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导致中学计算机教育难以进规范。即使有计算机统考,各地区形式也不尽相同,同一地区水平难以规范,无法进行统一评估。

其次,中学管理者普遍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当前我国的计算机还处于普及阶段,计算机教育的水平也相对落后。同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的重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一方面强调其重要性,另一方面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削减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总量。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断挤占信息技术教育课时,致使信息技术教育滞后于整个素质教育的发展。

再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一部分学校里虽然建立了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但人均计算机数量还很少,教师的教学活动基本还停留在书本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上。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习动机。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教育课的开设,制约着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由于缺乏有效管理。中学的计算机教育课教师自行其事,缺乏有序性和连贯性。课件制作软件奇缺,授课系统性和实用性较差,影响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中学计算机教学还没有一套对教师进行评价的科学体系,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二、应对策略

(一)让素质教育成为计算机教学的导航。

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提高青少年的现代信息素质,使计算机技能更好的服务于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最终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素质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人在创造活动中或者在需要创造性解决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有创见的思维,它的显著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教师要注意提供学生创新的机会,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要对他们的创新活动和创新精神进行激励。在教学中,可以合理安排项目,让学生展开想象,勤动手动脑,勤创新求异。另外,要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思维和毅力的过程。学生上机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将所学知识内化。每一次操作的成功,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二)转变挂念,提高管理效率。

要解决中学管理层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从计算机教材上进行规范和提高,努力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的软、硬件配置,必须加大对计算机教学的资金投入,加强软、硬件、网络、多媒体的升级改造,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水平创造条件。我们还要以应用为核心,大力推动计算机网络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教育环境的形成。其次,结合新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建设基本教学资源库,大力整合网上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三)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管理。

建立中学计算机教师教学规范的约束机制,加强计算机学科的常规管理和评估工作,将计算机教师的业绩纳入到考核体系中来,在常规教学检查中要给予充分的体现,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教学效果。还应该对对现行的考试体系进行改革,使之能够反映出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信息技能,尤其是各种常用软件的应用。

总之,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使中学计算机课程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雍潜,《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 刘向永,《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技术通讯》,2002(1)

[3] 王凤红,《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几点思考》,

《教育信息化》,2004(8)

[4] 孙西朝,《浅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

中学计算机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在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这就要求计算机人才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所以,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中职计算机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要从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等多方面加强研究,让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观念的转变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发生转变,要充分了解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含义,对中职学生的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将课本知识生硬的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愉悦、新奇、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对自己的想法加以验证和改善才能提高自身水平[2]。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思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针对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知识与学生兴趣相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求知欲,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营造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的设计启发性问题[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答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计算机学科具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创新空间,教师的过多讲解只会打压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所以老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的多思考和操作,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大脑中形成鲜明的画面,让所讲知识强烈的吸引学生。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计算机是一门与实际紧密相关的学科,学生要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布置上机任务时要让学生有一种近似人们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场景。教师要让学生独立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寻求别人的帮助。例如,在PPT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完软件的使用方法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制作一份精美的PPT,要求美观大方、版面设计多样。可以先让学生浏览优秀的作品,学习别人的制作方式和技巧,学生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较深层次的问题,老师可以给他们简单的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的难题。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4]。

五、注重因材施教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由于不同的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计算机基础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学习较好且领导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师以组为单位检查布置的作业,组长在实践课中积极地组织同学协商完成作业,这样可以使基础稍差的同学得到较好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帮助成绩好的学生拓展自己的视野,学到更多的知识。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还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不断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浓厚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鼓励学生独立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课本中的知识。鼓励学生对事物要有怀疑精神,多方面多角度的去看待问题,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留给学生充足的创新空间。教师应当精心的设计教学内容,合理的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于成绩不同的学生应当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个性和创造力。当然,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还需要广大中职计算机教师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红.关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0).

[2]何惠.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简要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7(8).

[3]马圣定.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C].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学术年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