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多预设,改变程式僵化
使用课件教学的老师总会有这样的困扰:由于每个课件的程序都是预先设计好的,课件完成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难以改动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课堂只能按照既定程式逐步演示了。实际上,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机应变。但是多媒体课件的教学程式是固定的,教师很难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调整。这也是一直以来,很多人指出课件教学存在的一个弊端,就是程式僵化互动性差,从而否认课件教学。但根据笔者这几年来用课件上课的体会,认为这并不是不能改变的。在课件设计制作时,多预设,把课上所能出现的情况考虑周全,可以改变课件教学中的程式僵化问题。笔者在教《长亭送别》赏析曲词这一课时,先前制作的课件是按照课本中曲子的顺序重点赏析几支曲子。在一个班教学时,由于学生的个人情况不同,有的同学喜欢这支曲子,有的同学喜欢那支曲子,使得课件不能配合学生的情况,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压制,课堂效果很不理想。下课后,笔者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修改了这一课时的课件,增加一张写有课文中所有曲子的幻灯片,然后超链接到对应的曲子赏析幻灯片,这样学生无论赏析其中的哪一支曲子,课件都能应付自如。在另一个班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反应积极,思维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改变程式僵化的方法需要制作者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在制作时将这些可能的情况考虑进去,辅助以一些超链接、隐藏等等技巧,就能使课堂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变化,从而改变课件程式僵化、互动性差、无法适应课堂的情况。
二、巧设境,重视情境相合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使用课件教学能更多更好地同情境教学这一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整合。因此在语文课件制作中,特别需要注意课件与文章的内涵一致。包括选择的课件的背景图片、背景音乐、整体风格等等这些情境的设置都要与文章的内涵相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在教《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时,根据这篇文章的和平主题将背景图案设置为蓝天中口衔橄榄枝的和平鸽。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文章的主旨。再如将《黄花岗烈士事略》背景设置为傲雪的梅花,和所纪念的烈士的精神一致;唐诗《长安晚秋》的背景选择的是登楼远眺、愁云密布的图景;在设计《雨霖铃》时,课件片头,导入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歌曲,上课的铃声一响,课堂上弥漫着如泣如诉的歌声,学生进入课文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中,上课的状态也就非常的自然了。课件制作中选择与文章内涵一致的情境,能对语文教学内容起到相得益彰、锦上添花的作用,不仅能再现课文的内容,更能再现人类艺术的美。
三、重细节,杜绝热闹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