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安全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马 东
华通联食品安全服务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总经理;食品安全管理专家,IRCA ISO9000主任审核员,ISO22000主任审核员,BRC审核员。在大学从事食品教学多年并参与多项食品科研工作,拥有11年跨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经验。
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势是更好了,还是更糟?如果单从技术角度看,过去5年,政府的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资源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和资源整合,包括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食品安全法》、整合了监管部门的职责、设立了风险评估机构等,食品安全形势应该是比以往更好了。但如果从近年社会热点调查结果看,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排在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之首,形势似乎更糟了。
日趋完善的法规体系,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的态度,已经开始让食品经营者如坐针毡、备感压力,却又不知道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
中国经济已经开始由长期以来的高速、粗放、低效的发展模式,转向稳健、精益、高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行业也进入整合、并购的阶段。而任何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可能导致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三鹿事件已经为食品经营者们敲响了警钟。
这次北京华通联食品有限公司与法国船级社合作,分别在广州、香港与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的质量、技术经理,通过研讨会的方式分享关于管理体系有效性验证、供应链风险管理等国际先进的信息与经验。
食品安全管理技术已经成为食品经营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建立一套适合行业特点,方便一线员工可操作、可持续、可改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中国食品企业在未来10年生存、发展的关键。中国大部分食品企业在推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时,仍是通过认证来确认管理体系的符合性,但食品安全的管理更需要体现它的有效性。因此,在评判体系有效性时,需要对管理的“效用”与“效率”进行评价,不仅仅需要达到管理的目的,同时要考虑管理的成本。
许多管理者认为,食品安全管理是成本而非增值。如果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只能做到符合性确认,而非有效性验证。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证据就很难用于关键流程梳理与优化,所制定的改进目标、指标也很难与效率挂钩,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管理者将食品安全管理看做成本而非增值的原因。
这次研讨会另外一个主题是供应链风险管理。自2005年苏丹红事件以来,每年中国都会发生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皮鞋胶囊等,都是与上游供应商所提供的食品原料相关。食品安全是由整个食品链来保障的,供应链(商)的风险往往会波及到下游企业,直至零售行业。
但中国本土企业在供应链风险管理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将采购策略与供应商管理进行有效的整合;二是没有基于风险策略的供应商评价系统;三是供应商评估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国际标杆企业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已经“由简单贸易,向长期合作转变;由满足价格,向共享信息转变;由单纯供给,向业务联盟转变;由注重检查,向管理分享转变;由关注成本,向价值链开发转变;由繁琐记录,向电子化系统转变;由单一部门,向跨部门团队转变。”
企业的竞争力是通过整个价值链管理实现的,如何由“买卖关系”向“合作关系”转化,是中国本土企业需要学习的地方。实际上,食品安全要素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只是诸要素之一,其他要素还包括,关系、能力、应变、技术、财务等等。面对如此之多的风险要素,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及评价方法尤为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供应商管理一定要涵盖在采购策略中的原因了。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刻不容缓
张签名
现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冷链物流联盟总顾问、食品安全物联网主编。曾先后担任《中国食品报》新闻部副主任、总编室副主任,《中国食品工业》杂志社执行总编辑等职务。
如何避免或减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靠监管和事后处理均不是最佳选择。而我国目前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理念,似乎还只是以这两种选择为主,即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按下葫芦起来瓢。三鹿牛奶出了大问题了,政府和全社会对乳业的安全生产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肉类又出问题了,政府和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注意力又被集中到了肉类行业,又是“高度重视、齐抓共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诸如此类的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式的食品安全大戏,人们看得都有点烦了。当然,亡羊补牢也不是一点不管用,但为什么不能事先就发现征兆,向全行业发出行业预警,并预测下一个可能会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的是哪个行业以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故是什么?也就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社会检测机构,如食品安全物联网等全国各地、各级食品安全溯源和监管平台,建立起一个全国范围的从上而下的食品安全行业预警机制,从而未雨绸缪,尽可能遏制食品安全的苗头,岂不是更好?
食品安全行业预警机制的建立,虽有难度但并非做不到。俗话说:“山雨欲来风满楼”,”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任何事情都有其征兆。
而所谓预警,就是对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趋势和概率进行评估,对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进行预警预测,随时监控食品生产流通行业,对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可能发生事故的隐患所在,有针对性地对全行业敲响警钟。须知,别人的今天可能就是你的明天。行业预警的初衷就是:宁可让暂时没发生重大事故的行业相关企业白紧张白忙乎一番,也不希望由于没得到事先警示造成重大事故而后悔莫及。
行业预警的功效,其实就是“窥一斑而知全豹”,即根据具体案例进行行业分析。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训。在事件发生前,我国曾出现了“井喷”式的奶业投资热,说明这个行业的利润空间很大。奶业的扩张投资需要大量原奶,而国内却频频出现倒奶、杀牛现象,这说明乳制品行业出现了不正常的情况。分析原因有3条:一是“复原乳”的泛滥。由于进口奶粉的增加,用奶粉生产的还原奶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据海关当年的统计,2006年我国共进口乳制品34.8万吨,其中奶粉13.6万吨,同比增长25.8%。这些奶粉相当于100万吨原料奶,按奶牛单产4吨计,相当于25万头成年母牛的年产奶量;二是勾兑奶的现象屡屡发生。这又反映出奶品质量在下降,而奶制品在检测过程中又都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说明奶制品中添加了超出GB 2760规定的添加剂来补充奶制品中营养成分的不足;三是低于成本价的销售,说明奶制品的质量存在问题。通过以上分析,如果当时能给行业及时提醒,也许结果会不一样。
具体而言,预警机制的功能包括3个:一是预警功能,即通过确定一系列预警指标及判别标准可以实现对食品安全风险预警。首先通过食品加工企业的一些经济指标测算出食品安全的风险值,其次通过一系列的参考监控指标衡量风险状况。二是实时监控功能,即通过各地方质监机构实行实时监控,对食品加工的变动趋势做出分析评价。三是风险预算功能,即依据行业动态、利润分析、行业发展趋势确定可能发生风险的概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抑制风险的发生。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呢?笔者综合业内专家看法,归纳为出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专门的分析预警部门和实施预警情报统计报告制度,建立健全情报信息网络,广泛搜集情报,拓宽情报信息来源,做好情报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各级质监部门对市场行情进行监控分析,将发现的问题及分析结果,定期上报统计数据及汇总,找出不安全因素,及早处理。
食品药品监管、农林、卫生、工商、渔业、质监教育等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工作部署。
(二)根据职责分工,严厉查处危害食品安全行为,整顿规范食品市场秩序。
(三)根据职责分工,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排查事故隐患,防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根据职责分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五)定期向街道和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主动向各相关部门通报相关信息。
(六)迅速报告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积极参与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职责。
其它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食品安全工作。
二、各村、社区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
(一)对本辖区范围内的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本辖区的食品安全工作。
(二)组织贯彻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三)建立职责明确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保障必要的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的落实。
(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并经常性开展巡查,要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协管员的作用。
(五)组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六)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的检查和区域性食品质量问题的整治,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七)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抓落实。
(八)法律、法规、规章拟定的其它食品安全工作责任。
三、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
(一)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是本辖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责任范围内的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领导责任。
(二)食品安全监管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本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职责范围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负领导责任,分管负责人对分管工作中涉及食品安全事项负直接领导责任。
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部门要建立系统内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纵向分级负责和横向分片定责,纵向采取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办法,把监管责任层层落实到位;横向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奖惩”的要求,划定监管责任区,落实监管责任人。
四、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情况的年度总结和检查
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每年年底应对本村、本社区、本单位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情况上报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应结合每年春节前的食品安全工作综合检查,视情况对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情况开展检查(抽查),并将检查(抽查)情况报街道办事处和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检查(抽查)的主要内容:
(一)食品安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二)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制度建立等方面工作实施情况。
(三)食品安全责任人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职责情况。
(四)依法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情况。
(五)上级政府确定的其他工作内容。
五、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
(一)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应当履行职责而未履行,或按规定和程序履行,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2、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事故危害和影响进一步扩大的。
3、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对事故隐瞒、谎报、缓报或有授意他人隐瞒、谎报、阻碍他人报告的。
4、发生严重区域性、行业性食品质量问题,给社会带来恶劣影响的。
5、阻碍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的。
6、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重大食品违法案件查处不力的。
食堂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XXX(校长)
副组长: XXX
组 员:XXX,XXX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工作职责
1、每天进行食品质量验收和食堂卫生检查、并做好记录。
2、发现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和感官异常的食物立即停止使用。
3、每月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并与岗位考核挂钩。
4、每天做好食物留样的检查工作。
5、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后,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对有关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检查制度
1、学校专门设食堂膳食管理人员(徐元堂主任)负责食堂卫生检查。
2、定期7—10天至少一次,或不定期(突击检查、抽查等)。
3、 检查内容包括食堂内为清洁卫生、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操作过程、消毒、留样情况和学校采购、进货等。
4、对检查结果有问题的相关负责人员,根据情节轻重,按食堂考核进行扣罚款。
1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重难点分析
1.1难以实现源头管控
当前在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难以实现源头管控。食品源头主要指用于食品生产和加工的各类原料,比如果蔬、肉类、牛奶等,这些原料在食品生产链条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高,根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抽样化验过程中50%左右的食品原材料不合格,主要表现为果蔬中农药残留、肉类免疫不合格、奶制品中微生物数量超标等。这类问题是造成食品安全的根源,但是由于食品原料供应方比较散乱,比如在采收果蔬时有许多个体种植农户参与其中,很难实现监督管理[2]。
1.2食品加工生产地点分散
食品加工生产地点的分散化同样是食品安全管理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满足于温饱,更多的追求食品种类的多样化,这带动了中国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中国食客的需求,不同种类、不同档次的加工食品充斥着食品市场,这造成了我国食品加工生产企业众多、分布散乱。很多食品加工生产企业甚至不具备相应的生产资质,并且受利益的驱使,在原材料、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上趋向于低成本加工,这就使得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由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人力和物力有限,难以实现对小生产作坊的精准查处和打击[3]。
1.3食品的流通过程难以追溯
食品在完成生产加工之后,需要通过相应的销售渠道进入流通环节,流入广大消费者手中。由于销售和流通渠道多种多样,有直接销售、销售等,并且伴随着各类网购平台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网络销售渠道,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难度。食品在流通过程中需要经手多个卖家,并且这些卖家之间缺乏准确的信息沟通,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存在主体责任界定困难、食品生产追溯困难以及调查取证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降低食品安全监管质量和水平,使扰乱市场秩序的假冒伪劣食品仍然流通[4]。
2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低
目前,国家和政府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但是仍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缺失,导致相关的监督举措和责任范围不够明确,制度的缺失直接导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执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缺乏规范性和约束性,影响了监管效力。②目前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和健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相关的惩处措施不足,对于违法经营、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等行为的处罚力度较轻,犯罪成本低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食品安全乱象的发生。另外食品安全监管相关工作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尤其是在网络食品销售平台普及的今天,要对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追查,有时需要跨越多个省份,这就存在着地域管辖权的问题,其中食品安全情况的说明和管辖权交接会浪费一定的时间,降低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效率[5]。
2.2食品生产销售行业诚信缺失
在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除了外部监管问题之外,食品生产销售行业的问题更加突出,表现为食品商户和经营者诚信的缺失。目前食品市场上“注水”类产品、“色素”类产品之所以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在于食品生产者受利益的驱使,通过添加低成本色素或添加剂来使食品有更好的卖相和口感,从而获取高额利润,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道德问题,因此全面整顿食品市场,要从内部入手,提高各类商户的思想道德水平[6]。
3“互联网+”背景下食品安全管理的优化措施探讨
3.1建立“互联网+食品安全”的管理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互联网+食品安全”的管理模式,实现源头追踪、生产监管和流动查询。首先在源头追踪环节,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原料追溯链条,对各个食品加工厂或生产企业采购的原料进行编码,通过扫码和一键查询的方式了解原材料种植基地、养殖农户。其次在生产监管环节,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对每条食品生产线进行全环节的质量监管,同时借助于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动态记录食品的各项生产信息,包括用料、生产日期等,以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抽检和审查。最后在食品流通环节,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销售追踪系统,尤其是针对网购食品的销售,要强化商和平台的安全监管责任,明确其倒溯食品生产及原料安全的义务。
3.2加强违规违法处罚力度
要想真正规范食品市场,必须要用更加有力的外部监管手段来对食品市场中的乱象进行治理。①要由国家食药监局牵头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明确规定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责任和具体任务,确保各项安全监管举措的有效落实。②必须要利用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性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提高犯罪成本起到震慑作用,并利用互联网平台扩大宣传,让食品安全成为食品行业不可触碰的高压线。③为解决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地域局限性,要求建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全国联动的食品安全管理绿色通道,对于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通过互联网提前沟通和协调,成立联合执法调查组,彻底查处生产源头,从而真正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7]。
3.3提升食品行业的信誉水平
除了加强制度和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外,食品安全管理必须从行业内部入手,进一步提升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的信誉水平。相关行业协会要重视内部的诚信经营和道德管控,将食品企业的诚信和食品的质量作为衡量企业经营好坏的最主要标准,利用互联网建立诚信评价机制,对各商家的信誉水平以及卫生等级进行联网公示,普通社会公众可以直接查询。另外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还应当重视构建一个全社会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通过建立专门的食品安全查询和投诉网站,让社会各界都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这既能够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更体现消费者对自己及家人生命健康负责的态度。
4结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应当趋向专业化和高效化,通过建立“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从食品原料到餐桌的全流程监督与控制,实现食品安全管理重难点的突破,提高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薛颖.“互联网+”背景下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及其策略研究[J].现代食品,2019(6):137-139.
[2]李立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食品安全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食品,2018(21):76-78.
[3]陈峰.互联网时代下网络餐饮平台食品安全管理挑战和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18(27):33.
[4]唐梦,杨龙广.浅谈互联网时代下食品安全科学化管理[J].食品安全导刊,2018(27):42.
[5]曾红卫.“互联网+”对食品生产、流通安全管理的监察模式的应用[J].产业创新研究,2018(8):93-94.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经过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食品安全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是,以次充好、掺杂使假和有毒有害食品仍然存在,食品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加强食品流通的行业管理,规范食品经营行为,是保障食品消费安全的需要,也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各乡镇、各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按照《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切实把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开展起来。
二、强化学习宣传
为确保《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于今年5月1日顺利施行,县商业局等职能部门要集中时间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和《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试行)》等相关知识。广大干部职工要通过学习,提高业务水平,领会其目的和宗旨,理解有关术语和定义,熟悉行业管理措施和制度,把握适用范围和法律责任。商业部门要精心策划,抓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宣传工作;要采取悬挂宣传横幅,出动巡回宣传车,散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县电视台要全力支持,搞好深度宣传。要通过宣传,形成部门配合,群众拥护,市场和经销商理解接受,有利于《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实施的良好氛围。
三、明确工作重点
县商业局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要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县管理实际的配套办法和措施。要强化执法监管人员培训,造就出一支高素质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要按照《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指导、督促从事食品交易活动的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包括集贸市场、超市、百货店、仓储式会员店、便利店、食杂店等)设立负责食品安全的管理部门或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协议准入、经销商管理、索证索票、购销台账、不合格食品退市等管理制度,以实现食品在流通环节的可追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