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组织管理创新

组织管理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组织管理创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组织管理创新

组织管理创新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组织资本;财务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企业组织资本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扩展了财务管理包含内容。在企业组织资本影响下,财务管理由传统的管理有形财务资源向包含无形财务资源在内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组织资本的形成和增加提升了财务管理运行平台,优化了财务管理内部结构,促进企业改进财务管理方法,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从当今发展趋势来看企业组织资本的财务管理创新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一、建立组织资本价值评估系统

价值评估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资本价值评估系统首先应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现代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市场价值法、收益现值法和账面价值法等,其中前面两种方法能够体现组织资本因素,不过不能独立用于评估组织资本价值,而账面价值法无法反应组织资本价值。组织资本不同于其他资本它是以企业实体为基础,而且拥有独立的价值,一些资不抵债的企业仍然能够在市场上出售正是这个原因。

如何较为准确的评估组织资本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尤其在理论界争论比较激烈。经过综合的研究分析对组织资本进行评价应注意以下问题:

(1)应同时考虑整合和分拆价值。组织资本的评价应该从组织资本各个要素出发最后进行整合,以此反映其整体价值。不过事实并非如此,市场上有些支离破碎的企业能够销售较好的价钱,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该企业单项组织资本用有可观的独立价值。因此,这就要求评估企业组织资本时除了重视整体价值外,拆分价值不容小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的处理方法为:采用合理方法确定企业组织整体价值,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各资本组成要素的重要程度并赋予一定的权重,最后对不同组成部分分配不同的价值。

(2)注重预期、可持续和内生性。财务管理基本的时态特征为“预期”,因为财务管理价值主要体现在未来资金流量和收益的预测上。因此评价企业组织资本时应重视各组成要素的预期性,并且保证这种预期效应具备可持续和内生性质。一个各方面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可能会凭借政府优惠政策获得较大效益,不过我们应该清楚政府的优惠政策不是内生性的体现,而且这些优惠政策具备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根本谈不上可持续,所以对组织资本价值评价应将这个因素排除在外。

(3)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是评价方法科学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对于组织资本价值的评估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考虑。经过实践证明采用期权定价法较为合理,即将公司股权确定为现行价格,将无违约债务价值当作执行价格,并以公司为标的物的期权。接着使用布莱克·舒尔茨模型分别计算期权处在涨、跌状态的价值。将其带入公司价值计算公式(公司价值=(无违约债务价值-公司看跌期权价值)+公司看涨期权价值)进行计算,然后从得出的结果中减去人力资本价值和按照传统方法得出的资产价值,最后将结果看作是公司组织资本价值。

二、建立包含组织资本预算管理体系

1.组织资本预算注意事项

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基本保障,因此为了强化内部管理控制,很多企业对预算管理非常重视,不过其开展的预算管理建立在传统基础框架上,缺乏对价值驱动因素的财务管理资源的全面分析,未将组织资本资源中的各种泛财资源纳入其中。

(1)建立组织资本预算系统。组织资本能够促进和提升企业战略的实施,而财务指标则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然而组织资本资源对财务指标的影响比较模糊,所以确定两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假设财务指标和组织资本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组织资本预算系统,专门负责管理和控制组织资本各资源要素。

(2)量化和描述组织资本各要素。对组织资本各资源量化是建立组织资本预算管理子系统的基础,组织资本资源要素包含很多内容主要有组织文化、客户关系、组织信息、组织知识以及组织战略等,其中不同的要素有着自身的特征和内容,例如,组织战略包含战略措施保证制度、战略清晰规划度和战略规划契合度等。将组织资本纳入预算管理系统不但需要对组织资本各要素进行描述,还应进行合理的量化。一般采用赫斯克特和科特提出的利用文化力量指数代表组织资本品质指数,即将各要素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划分不同等级并赋予不同的指数,指数越低,品质就越高,当指数值为1时,说明该要素品质比较符合企业战略要求。

(3)组织资本预算管理

对组织资本预算管理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分析各要素具备的品质特征、确定组织资本的资源要素、定义和描述不同要素的品质指数等。管理时应从全局角度出发,分清管理工作的主次,注意弱势要素的对整体的影响。

2.建立组织资本创造价值机制

建立组织资本创造价值机制主要包括组织资本的生成、评估和管理机制三方面内容,其中组织资本生成机制包含制度、组织和理念等要素。制度规定了组织资本在企业战略中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组织将重点放在了团队的建立上,理念的主要目的是树立组织资本价值观。组织资本价值评估包含评估方法和制度、评估主体和目标等,其中评估目标包含市场交易和内部管理两方面内容。管理机制包括编制组织资本预算、对预算进行监控以及预算考评等内容。

三、总结

合理配置和运营财务资源是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其最大目标是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中存在很多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财务资源例如企业组织资本。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企业组织资本的财务管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企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组织管理创新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资质资本财务管理创新

前言:

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经济价值的增加主要通过组织资本来进行,因此企业相关财务部门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将工作范围覆盖面进行扩大。新时期,在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财务部门应创新运营模式,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基于企业组织资本的财务管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其中要求企业应积极构建组织资本价值评估体系,并在预算管理系统中增加组织资本内容。

一、企业组织资本概述

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决定了企业在积极提升运营能力的过程中,是否能够促使创造出来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组织资本成为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组织资本,较大的工作范围将产生于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当中。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种资产形式构成,组织资本属于后者,没有考虑组织资本的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只需要对企业有形资产进行管理即可,这样会导致企业资源利用率降低。在组织资本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财务管理,能够拥有较高的工作效率。新时期,在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意识到提升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这一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开始全面掌握组织资本相关内容。组织资本拥有自身的结构性特点,作为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一样,需要由多个不同的因素来构成,然而不同企业在对其进行利用的过程中,由于方式和途径不同,将会产生不同的效率,这就是加强企业组织资本基础上财务管理方法研究的主要原因[1]。

二、企业组织资本基础上的财务管理创新

(一)构建组织资本价值评估体系

通常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有多个环节组成,其中价值评估值关键环节之一。新时期,在积极对组织资本进行利用的过程中,应将其同价值评估体系进行紧密结合。现代企业运行过程中,企业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价值评估的途径和手段,常见的评估方式包括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法等,而在积极对组织资本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最有效的评估手段就是市场价值法,因为这一方法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将组织资本的作用进行充分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价值评估工作是无法独立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组织资本价值评估的可行性和效率。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首先,促使价值分拆与整合同时开展。组织资本在应用过程中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价值评估过程中对组织资本的应用,应首先对不同的因素展开全面的了解,并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各个因素进行详细而准确的评价,最后才能够将不同的因素进行科学的整合,从而促使整体展现出来的价值大于每一个个体因素。然而这一方法在应用过程中,拥有较大的阻碍,这是因为尽管企业经营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相对较少,但是组织资本的独立价值却偏高。在这种情况下,评估组织资本的工作就必须应当全面开展,既包括其整体体现出来的价值,也应当包含其不同组成部分的价值,只有全面的对不同要素展开研究,才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分配和利用,必要时还应当积极构建独立要素价值。其次,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对企业一定时间内的发展进行预测。在这种情况下,价值评估对组织资本的利用,应当加强对其内部具有预期性的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且持续对这些因素进行利用[2]。最后,在对组织资本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价值评估体系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将其可操作性作为关键依据。近年来,我国企业在评价该体系的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的经验,其中明确指出期权定价法的重要价值,该方法背景下,能够提升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二)在预算管理系统中增加组织资本内容

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就是预算管理,该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决定了企业领导制定决策的科学性以及企业的经营方向,是企业经营中战略措施的重要举措。新时期,在组织资本基础上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积极将组织资本同预算管理进行充分的结合。首先,健全组织资本预算体系,企业经营者应当针对企业发展实际,构建短期和长期的经营战略,当确定战略目标以后,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努力。这一过程中,组织资本的功能不容忽视。财务指标是将战略目标进行充分体现的最佳途径,组织资本又会对财务指标产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组织资本影响财务指标的过程中,通常不明显,因此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进行仔细辨别,现阶段,在积极构建预算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架设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联系。其次,组织资本组成因素相对较多,在积极构建预算体系的过程中,应尽量以量化的方式本来对其进行描述,这一过程中,要求预算管理体系能够拥有较多子系统,在对组织资本进行量化的过程中,是产生这些子系统的关键[3]。最后,在组织资本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预算管理,需要企业积极构建专业部门来实施管理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企业经营实际及外部环境的观察和分析,并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管理工作实施科学整理。

结论: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企业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企业管理,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点,科学的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创造出最高的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运行过程中,组织资本能够有效的进行价值的创造,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必须在组织资本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相关体系,将组织资本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宗承刚.新要素资本、生产方式变革与财务关系创新[D].中国海洋大学,2012.

[2]王怀庭.技术资本参与公司治理及其管理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组织管理创新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0863(2013)04-0065-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发展很快,现有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24万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0万家,基金会2500家,初步形成了数量增长较快、领域分布较广、门类比较齐全的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的发展体系。

但是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需要相比,我国的社会组织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管理体制严重滞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监督管理手段缺失;社会组织发育不良;社会组织公信力不高;社会组织作用不大。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党政部门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勇于探索,采取先行先试的许多做法突破在体制、机制、观念上的种种束缚,大力培育和支持社会组织,努力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它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

一、突破双重管理的体制障碍,探索建立统一直接登记的新体制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是一种由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分别负责的双重管理体制。这种双重管理体制带来的是双重的准入门槛,这会限制一部分社会组织获得合法身份,从而影响了社会组织的正态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业务主管单位对业务主管对象的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就是其是否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这致使一些草根社会组织很难获取信任;另一方面社会组织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其业务范围亦日益复杂,这使得社会组织在现有的社会管理体系内很难找到对口的主管单位。因而,这种滞后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使得社会组织的发展很难跨越准入门槛,破解合法性困境。因此,自2011年初以来,北京、上海、广东等十多个省市陆续宣布在体制上先行先试,采取各种方式突破双重管理体制的障碍。

2010年7月,北京市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试点。2011年起工商经济类、社会福利类、公益慈善类和社会服务类的社会组织无需再找主管单位,可以直接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上海2012年将探索通过“自律承诺制”等方式,试行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管理。广东省自2012年7月1日起除教育、卫生等须前置审批的少数类别外,对所有社会组织实行民政统一直接登记,大大降低了社会组织合法化的门槛,为依法规范社会组织的管理并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提供了体制保障。

因此,确立社会组织的合法性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条件,这不仅仅表现在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直接登记管理体制使其能够进行有效登记,从而获得合法身份,更重要的是要制定并完善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给予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的合法性依据。

二、转移政府职能,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空间

现阶段,我国还未真正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会组织承接社会服务的参与机制和途径。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移,但是相对于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政府对于公共管理职能的让渡则稍显滞后,使得一些具备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社会组织却无法获得相应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这不仅造成了社会组织无法获得充裕的发展资源,也影响了我国公共服务专业能力的整体提升。因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空间。

目前,中央政府已经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发展。2012年3月,中央财政拿出1.9424亿元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和能力建设。2013年民政部还将继续投入2亿元左右的资金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服务。

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开展试点。2012年,广东省将原有的400多项政府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同时政府拨付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为此,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暂行办法》,正式以政策条文的形式规定了具体实施办法,即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并放宽基本公共服务投资的准入限制,通过招标采购、合约出租、特许经营、政府参股等形式,吸引市场主体参与投资。

上海、北京的区级政府每年用于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预算都已近亿元。上海市政府购买服务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发展至今上海市机关各部门和个区县政府每年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资金高达数亿元,其中包括财政预算、专项业务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采取项目发包、公开招标、费随事转等多种形式购买服务。北京市于2009年即确立了社会建设专项资金,2009年和2010年分别支付1.5亿元和1.7亿元用于向社会组织购买公益服务项目。2011年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指南,细化了购买服务的类别,分为五方面、40类以及300个公共服务项目,并采取全部购买、部分购买、奖励的方式购买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

因此,让渡政府公共职能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开拓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领域。这就需要政府一方面要退出社会管理的部分领域,让渡出一定的空间交由社会组织来承接;另一方面就是要与社会组织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协商机制,即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与社会组织之间建立起相互竞争、互通有无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整合各自在社会管理领域中的优势资源,更好的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三、建立孵化机制,形成培育社会组织健康成长的支持体系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本身的发育不良直接影响了其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这主要表现在:规模较小、活动范围有限、管理能力不强、专业能力建设不足、创新动力不足、可持续发展性较弱、发展不平衡等。特别是其内部缺乏一支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单纯依靠志愿者开展活动不能有效保证服务提供的专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社会组织孵化机制和支持体系,以有效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

上海、南京、深圳等地方政府近年来探索建立公益组织孵化机制,通过政策诱导、项目支持、培育指导、登记注册等措施,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育和快速成长。上海2007年在浦东建立“公益组织孵化器”,2010年6月上海市民政局筹建“社会创新孵化园”,旨在通过跨界合作打造一条公益产业链,培育新型公益组织。南京建立了政府与NGO合作培育的社会组织孵化模式,于2009年10月由南京市民政局、建邺区政府和爱德基金会联合筹办了“爱德社会组织培育中心”,从而有效利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优势,跨越观念、资金和制度缺失的障碍。2012年3月,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正式成立。2012年5月,深圳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正式挂牌。

可以说,建立社会支持体系可以归因于社会组织的本质属性。社会组织从本质上来说是属于社会的,社会性是其首要特征,它服务于社会,同样其也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公益组织孵化机制不仅吸引了一些地方政府的参与,一些走在前列、发展成熟的社会组织亦逐步成为处于发展初期的社会组织的孵化基地。除此之外,社会组织的发展还离不开企业、社会大众的支持、各种传播媒介等的支持。因此,社会组织的社会支持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包含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大众、传播媒介之间跨界合作的体系。在这种社会支持体系之下,可以为社会组织拓展出更多的社会资源,一方面建立与政府合作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与企业合作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亦可以利用各种媒介的宣传,建立起一个有效吸引社会大众的捐资平台,以实现社会组织的增量发展。

四、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形成党委领导下社会协同的多元生态

虽然社会组织可以作为一种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组织形式而出现,但正因为此也决定了社会组织一开始的定位就比较模糊,即如何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进行合理的定位。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还不能进行合理定位,这就使得社会组织无法找寻到适合自身发挥的空间,严重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通过尝试性地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形成党委领导下社会协同的多元生态是发挥社会自组织社会管理职能的有力举措。

目前在重庆巫溪、辽宁鞍山等许多地方,基层党政部门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注意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包括农村的村民互助会、村民维稳协会、拆迁矛盾调处协会、积案化解协会,以及城市社区的秧歌队、书法会、环保队、垃圾分类协会、流动人口读书会、菜农工会、保洁员工会、城管促进会等等。重庆巫溪党委政府通过扶植村民自主组织“乐和协会”、引进专业从事乡村社会服务的公益机构,组成了由村支两委、乐和协会和公益组织三方组成的乡建联席会,形成了村级治理的互补共生的包容性模式,即“村支两委领导、乐和协会协同、公益机构助推”,各方相互借力亦互相监督,和而不同,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辽宁鞍山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文件,探索构建了社区社会组织建设“2+1+X”鞍山模式。铁西区通过组建、扶持和规范一批民间调解组织,例如卢大姐民间义务调解中心、繁荣街道谈心屋,并于2011年年初成立了辽宁省首家“民间调解协会”,并在铁西区11个街道成立了民间调解分会、41个基层社区成立了民间调解工作站,从而构建了民间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四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因此,促进党委领导下的社会协同是基于探索一种以社会组织为载体的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探索形成以社会组织为主体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社会组织是介于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社会组织通过对群众的社会需求进行吸纳,并将之输入到政府,一方面可以提升政府对于公共服务的敏感度和切实性,另一方面可以有利于满足群众的社会需求,并及时解决社会矛盾,及时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这必将有利于加深政府与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理解,从而在二者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共生的沟通机制。

五、加强评估问责,建立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体系

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表现为:政府监管的责任不清、力度不够;社会组织的自律机制缺失;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和覆盖面不够。其一,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责权不统一。登记管理机关虽然对社会组织具有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撤销登记或取缔等权力,但明显表现为其无“力”进行监督;而对业务主管单位则并没有要求其具有明确的监督职能,也没有现成的规章制度可循而进行合法、合理监管。再加上即使要求业务主管单位进行监管,但会由于其与社会组织之间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而使其难以进行中立、客观的评判。其二,社会组织的自律机制还未建立。我国的社会组织的发展还刚刚起步,很多社会组织还未建立起内部评估机制,再加上行业内还未形成一个业内监督机制,这使得社会组织的自律功能稍显薄弱。其三,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和覆盖面不够。其中,由于社会大众对于社会组织的了解程度不够,因而还未建立起有序的公众监督;虽然各种传播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对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关注,但由于其往往是一种事后发现,而使得其监督较为滞后。为此,应当吸引多方主体加入到对社会组织的评估问责中,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体系。

民政部和各级政府登记管理机关不断加强和完善社会组织评估工作。2011年3月1日,民政部颁布的《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开始正式施行。全国各地相继展开了以行业协会、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为主体的评估工作,各地基本建立了“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的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北京市、广东省等许多地方党政部门通过发展枢纽型组织推动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北京市通过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将业务主管单位职责赋予“枢纽型”社会组织,由其对社会组织进行日常管理、提供服务。云南省探索民政部门与外事部门协调配合的境外在华社会组织双备案制度,于2009年底颁布实施了《规范境外非政府组织活动暂行规定》,通过“组织身份备案”、“项目合作备案”等方式,将在华社会组织全部纳入政府管理的范围,给予境外在华社会组织在云南开展活动的合法性身份,努力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体系。此外,媒体和新媒体带动了全社会参与的问责体系建设,对增强社会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因此,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即是要在以民政部为代表的党政机关的领导下,在各种宣传媒介的带动之下,构建出一种发动社会广泛参与的问责和评估体系。这个问责和评估体系的建立首先是基于增强社会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的考量,其次则是通过问责和监督机制的介入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从而完善和提升社会组织的内部规章制度建立、公益品牌的运作、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整体水平。

组织管理创新范文第4篇

高职院校学生会创建学习型组织,既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又对21世纪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本文中,将高职院校学生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为基本出发点,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学生会中创建学习型组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会;学习型组织

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学生会作为重要的中坚力量,是实现学生自治的主要机构,在学生合作、管理、社会适应以及协调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怎样管理这个组织,让其组织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是当前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会管理需要不断的创新,其中,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关于高职院校学生会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

1 建立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共同愿景

所谓共同愿景,就是以组织个人成员的愿景为出发点,从而形成的未来组织的图像。学生会的共同愿景是在学校关心、学生会期望以及个人抱负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学生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这个愿景而努力奋斗。共同愿景不仅有利于促进学校和学生会的发展,还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所有人都全心全意为组织服务,这样的组织必然锐不可挡。

在高职院校学生会中,首先由组织的各个成员来描述自己三年后的愿景,再由各个部长来描绘三年后本部门的愿景,最后推动学生共同愿景的建立。在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中,学生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深刻的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将每个人所具有的潜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对个人的愿景要给予鼓励,从而营造出一个成员热爱组织、组织关爱成员的良好氛围,全体成员在认同这个愿景之后,也将为实现这个愿景而不懈的奋斗。

2 创造性团队的组建

团队作为学习型组织最基本的单位,在学习型组织中,“创造”是核心理念。一般来说,是通过团队创造性的学习或者工作来直接或者间接实现组织目标和规划的。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会而言,设置由多个部门,部门的成员都是由有着不同思想、不同兴趣的不同年纪、不同地方的学生构成。虽然由于这些因素,很难将所有人进行思想统一,但是,这却是组建创造性团队最需要的。在当今社会中,相比个人孤军奋战而言,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因此,高职院校学生会构建学习型组织,要先促进创造性团队的构建。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1)磨合多元化思想。一个团队由多个成员组成,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想法,因此,要在团队的运行中融入不同人的技能和思维方式,鼓励团队成员积极的出谋划策,当不同的思维方式发生摩擦时,创造的灵感也就会随之产生;(2)营造有助于创造力产生的良好心理环境。当一个团队在做任何事上都失去信心,没有任何激情时,必然做不成大事,因此,在团队内部,一定要建立各种鼓励机制,适时的鼓励成员,从而促进创造力的再生和恢复。综上所述,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学生会应该努力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力,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工作和学习富有创造性,从而推动学生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3 营造学习氛围,加强团队学习

在学生会中,既有显性知识,比如规章制度、文件等,又有隐形知识,即在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后,存在于干部头脑中的经验、办法等。在组织内部,一定要建立一个知识共享平台,让成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实现知识的分享和交换。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如果只是单纯的几个人聪明,懂得知识多,那这个组织整体的战斗力也不会太强。因此,团队知识共享,不仅可以集思广益,让组织的整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能够推动共同愿景的实现,从而收获1+1>2的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学生会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健全内部学习系统,将团队学习作为基本出发点,树立知识共享的观念,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和学习,从而推动执行强、擅长思考以及学习能力强的团队的建立。

团队学习方式主要对团队学习成果产生两种影响,分别是反思和深度汇谈。

所谓反思,就是在成功获取工作技能和书本知识之后,通过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将自己的劣势和优势找出来,并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在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中,反思对其心智模式起到改变的作用,当组织遇到问题时,在反思的氛围下,成员之间不会相互的推诿,而是大家团结一致,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并积极出谋划策,互相鼓励,解决问题,共同进步。因此,这种崇尚科学、互相鼓励的文化氛围正是创建学习型组织所需要的。

所谓深度汇谈,就是在团队的探索学习中,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从而找到解决方法。“深度汇谈”是一种团队的修炼,单凭个人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完成的。因此,团队成员必须要学习怎样和人、事、物进行很好的交流。“深度汇谈”可以培养团队成员的渗透性、适应性、原则性以及包容性,在遇到问题时,大家一起进行探索,分享经验,互相借鉴,并共同摸索新方法,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 建立健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驱动机制

4.1 建立健全组织激励机制

在工作和学习中,要积极的鼓励成员提高自身修养,要在激励机制的推动下,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新的方法,不断进行创新,从而为组织实现共同愿景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4.2 建立健全组织学习保障机制

合理的安排和调配作为组织学习辅助系统的知识管理、组织结构、人员、制度、技术以及战略等,可以为组织学习的正常有序进行提供保障。此外,科学的培训体系、考核提拔制度以及培训制度都为组织学习提供了保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新形势下的一种新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将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以及不断学习的新理念引入学生会内部,以学生会的改革来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为社会主义优秀人才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俞文钊.管理心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组织管理创新范文第5篇

【关键词】领导行为;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创新能力;组织绩效

1.引言

广东所处的珠三角区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高地之一,这里制造业发展发达,人口密集,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该区域具有中国完整的经济形式与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形态。该区域制造业内从高级管理层到一线员工很可能比国内任何其它区域人员更需要高效的学习与创新以适应高度竞争的环境。就组织学习而言,虽然国内有越来越多文献资料进行讨论,但是实践上组织学习成功的案例企事业单位少而又少。现存的文献大多从单一层面讨论组织学习问题,如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学习动机、组织学习影响因素等等,目前能较深入并能进行整体性分析领导行为、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绩效四维关系的文献,并能阐明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影响内在机制的研究尚未出现。鉴于现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没能较好解决组织实际问题,但是以珠三角区域为例,各种组织又是迫切需要组织学习来提升组织效能。因此,本文把领导行为、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绩效四个构面整合起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理论意义,不但重要而且会是有趣。

2.研究变量与假设

领导行为研究普遍使用的是二维分类模型,上述分类过于狭隘,不能完整地代表领导行为整体构面。也有一些学者,如郑伯壎、樊景立等,把中国情境下领导者行为分为三个构面:德行、仁慈及威权领导。上述构面能较好体现出传统中国儒道佛文化影响下的领导行为形态。但是上述领导构面划分,比较理论化,不容易测量与掌握。本文借鉴Yukl对领导行为的定义,即按任务导向、关系导向和变革导向来划分领导行为的三维领导行为模型。上述领导行为比较贴近组织单位实际,既能体现出传统中华文化熏染下的人性特点,又能体现出西方管理文化潜移默化对中国管理者的细微影响,还能体现出改革开放下不断追求变革创新的新时代气息。即,具体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将涉及三种导向行为之一或是它们的一个组合。任务导向领导以任务为核心,以绩效为中心,重视赏罚重视业绩考评。关系导向领导重视与下属的互动关系,重视领导承诺与授权,鼓励下属试验。变革导向领导致力于唤起下属产生卓越的集体利益意识,帮助下属达到非凡的目标,包含愿景激励、理想化影响力、感召力、智力激发、个性化关怀要素。组织学习能力包括组织学习良好气氛的创造能力、组织学习成果的分享能力以及组织学习方向内容引导协调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维度。组织绩效指企业在单位时间的创造的知识管理绩效。由于公开出版物上难以收集到研究合适的研究数据,因此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任务型、关系型及变革型领导行为以组织学习能力为中介对组织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假设2:任务型、关系型及变革型领导行为以组织创新能力为中介对组织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3.实证分析

本研究供发放7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70份。通过SPSS17软件分析,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如上述研究变量之Cronbach’s α均大于0.70。本研究还采用AMOS 7.0统计软件,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根据荣泰生提出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标准:在表1中,本研究所测量的各个拟合指数均达到可接受的范围,这表明理论模型具有良好的整体模型适配度。

同时,各主要路径系数皆具有统计显著性,依据温忠麟等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条件,我们可判定本研究中组织学习能力对任务导向型领导与组织绩效的关系起显著地中介作用,组织创新能力对任务导向型领导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中中介效应不显著。同理能够观察到样本单位中关系型领导以组织创新能力、组织学习能力为中介,对组织绩效产生明显影响力。类似的结果在变革导向型领导与组织绩效间关系中也同时发现(因篇幅所限具体统计分析省略)。综上所述:假设1与假设2得到本文数据的支持(注:P*

4.研究结论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影响机制的相关假设和概念模型。具体来说,本文认为领导行为并不是完全直接影响组织效能(绩效),其中有重要的中介效应会发生,即要通过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创新能力来影响组织绩效,上述两个变量在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中起着重要中介作用。基于全文的分析论证,最终形成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