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航毕业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法学教育跨学科多元模式
[作者简介]包姝妹(1978-),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航空法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王凤珍(1964-),女,吉林洮南人,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天津3003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88-02
一、民航院校法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在民航领域,目前我国专门的航空类院校中只有中国民航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置了专门的法学院。但这几家民航类院校的法学通常没有将学校的民航专业与法学相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民航领域中对于专业方面法律知识运用的需求,不能很好的解决民航资本运营、民航市场与调控监管等方面的各类法律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民航院校的法学专业更应该利用自身的行业院校优势和特色,进行跨学科多元化的法学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民航实务的多元化复合型法律人才。
二、民航特色与法学结合的跨学科多元化教育改革
民航类院校法学教育的跨学科多元化模式改革就是将法学与其他学科,如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航空工程学、航空自动化等学科专业进行交叉融合,实现跨学科的联合授课。通过多个学科专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借助院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和合作培养体系,民航类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具有民航系统性知识以及法学专业知识,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和扎实的法学基本功,实现民航领域中的法律功效。
(一)跨学科多元化教学模式
目前各国在进行跨学科多元化教育改革上经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主辅修复合型模式”,简称主辅修模式。即学生以一个学科专业为主修学科,以另一个学科专业作为辅修学科。主修和辅修的专业课程经考核合格,达到国家、学校有关规定要求即可在毕业时获主修学科专业的毕业证、学位证与辅修学科专业证书,或者获主辅修毕业文凭与主修学科专业的学位证。学生成为掌握两个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主辅修复合型跨学科人才。
2.学际型模式。“学际”就是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联系的边际,主要通过学校的选课制度进行。学院之间设置合理的课程选项,允许不同学院的学生进行跨学科之间的学习。除此之外还有双主修制模式和第二学士学位制度模式。基于民航类院校的现实情况,可采纳主辅修模式或学际型模式。如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推行的学际型“四加一”课程,允许法学院的学生通过选拔考试进入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学习相关民航交通运输课程,将空中交通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法律纠纷问题与法学理论知识融合。
(二)制定符合多元化教学改革要求的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
为了配合民航类院校法学教育跨学科多元化教学需求,各院校还应当立足自身特点,制定具有民航特色的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
1.培养目标。立足民航服务界,结合民航院校特色和优势,注重强化航空法和民航法律实务基本技能训练的学习,培养系统掌握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知民航运输业务知识的复合型学生。
2.教学理念。民航类院校以工程专业为主,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设有航空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航空自动化学院等。在这样的学校开设法学院,要发挥资源优势,把握特色发展法学教育就应开展CDIO理念下的法学教育。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CDIO理念下民航类院校法学专业的跨学科多元化改革主要包含下列四个方面:(1)C——构思。即将工程理念下的民航院校法学教学进行全盘构思,搭建内容结构。(2)D——设计。即根据各民航院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精心设计法学教学改革,实行项目化实践教学。(3)I——实现。即将法学专业教育与民航特色教育涉及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融为一体,按照多元化跨学科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求贯穿在教学行为中。(4)O——运作。即通过具体实践操作将上述构思和设计转变为学生个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使项目化教学的效果变成学生以后工作就业中受益的知识或能力。
具体而言:(1)从学校角度,就是将学生的学习、就业,教师的培训以及学校的发展整合起来。(2)从管理者的角度,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习场所、为教师提供适合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并为教师提供适当的民航行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法律部门挂职锻炼的机会,从而寻求符合学校发展的特色法学教育。(3)从教师角度而言,就是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体现工程教育的方式方法,与民航业界的专家人员进行法律科研和教学项目的合作,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进行研究开发。(4)从学生角度而言,CDIO法学教育理念下的学生必须具备民航与法律的基础知识、个人分析解决案例的专业知识与推理能力、团队合作与人际沟通表达能力以及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四个层面。
3.课程设置。依据民航院校的不同特色和优势开设不同方向的课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优势不同,发展方向各异,因此课程应依据各校的特色和发展目标来设置。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第一,基础理论课程。16门法学基础课: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商法概论、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法、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
第二,专业特色课程。各院校应根据本校特色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法学人才。如中国民航大学民航学科齐全,包括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安全航空电子等,所以法学专业可以重点将涉及航空公司法、航空运输法、航空保安法航空电子服务平台的法律以及民航行政课程作为其重点内容;而北航和南航是以我国航空航天、宇航、信息化等高端科技专业为其主要特色,故在法学教学方面可结合相关的国际法、知识产权法,以外层空间法、国际航空法、航空航天知识产权法为特色课程。
第三,实践技能课程。主要包括民航案例演析和民航法律实务两大类。民航法律实务主要包括模拟法庭、法院实习及选派学生到民航实务部门实习,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帮助将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实践。
4.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法律理论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辅以案例教学、实地教学、课堂讨论等多元教学方法。在现代化多功能的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仿真模拟实验室进行授课,穿插案例,由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设计制造、仿真、模拟案例研究。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辩论、演示、提问、学习后反馈能够在现场充分领会航空法的内容。除此之外,考虑到民航特色,需要聘请民航业界的专业人士,如民航法律师、民航法务部门和各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兼职授课、举办讲座,结合各自的实践经验和研究优势选择自己熟悉的部分与学生进行讨论。
5.构建法学跨学科多元化教育模式的考核与绩效评价机制。教学考核改革传统的闭卷考试方法,对于实行跨学科法学教育的学生,应结合所跨学科专业的特点、难易程度等方面灵活处理。因为不同专业学生,理解法学知识内容的能力和角度不同,一律采取统一的方式考核太过单一,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衡量学生的专业知识。具体考核标准如表所示。
法学跨学科多元化改革是将管理学、经济学、民航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等学科知识引入商法学、经济法学、工程法学、刑法学以及其他部门法学的教学当中,从整体上构建法学教育的立体多元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复杂,需要教师、学生和院校的整体配合,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因此它的实施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制度以及对应的绩效考核方法,既便于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也便于对教师的资格能力进行考核,同时也是对学校改革措施的一个评价。
三、总结
通过上述改革措施,将空管、航空工程、航空自动化等多个航空专业学科与法学融会贯通,形成以航空法为中心,涵盖民航安全法律、民航电子服务法律等鲜明民航特色的法律学科。这样民航类院校不仅可以培养兼具法律与民航专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法学学生,提高其在社会中的创造性、适应性以及自身的就业能力与竞争能力,同时也可以构建行业院校独具特色的办学方针,落实“文理交叉、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民航系统从业人员的综合法律素质。
[参考文献]
[1]郑群.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与构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2]郑世保.工科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3]王永全,金惠芳,刘琴.关于“计算机”与“法律”复合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和培养途径的探讨[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1).
[4]黄锡生,陈德敏,曾,等.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5]冯秋燕.文理交叉背景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
[6]陈莉.高等农业院校法学专业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7(1).
[7]饶艾,李永泉.利用工科优势培养复合型法学人才——21世纪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12).
[8]史卫民.经济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8(2).
[9]陈文琼.论高校法学教育的跨学科多元模式[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4).
[10]李善寿.CDIO工程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
【关键词】三语习得,小语种,优势,自学,就业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化的大潮流中,中国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也不例外。在2007年教育部的学科目录上,全国具有英语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有899所,相对应的具有其他外语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分别如下:日语380所。俄语109所,法语78所,德语72所,西班牙语25所,阿拉伯语16所[1]。每一年求职就业季,英语专业的学生如何成功求职都是一场流血流泪的硬仗。
时隔5年,如今是2012,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丝毫不容乐观。现实状况要求英语专业的高等学校教育从内涵到外延都拿出有力的对策。或者是学习双学位,或者是考研究生,或者是出国深造,或者是自主创业。每一条路都布满了鲜花和荆棘。
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与思索,认为坚持有效的三语习得,也不失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强势的第二外语优势,可以帮助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抢占先机。
那么,帮助英语专业学生树立第二外语优势抢占就业先机这一具体的教学理念是否具有可行性?针对这一问题,从学习动力和学习环境两方面入手,笔者展开了相应的调查研究。
通过2012年笔者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11级英语专业学生中做的问卷调查发现:
在收回的42份有效问卷中,有40份问卷对于“是否有兴趣再学习一门外语”这一问题给出了肯定回答。换言之,在参与问卷调查的42个同学中,95.2%的同学都对再学一门外语表示出兴趣。由此可见,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英语专业的低年级学生中,学习第二外语的学习动力是充足的。
针对具体的学习环境问题,作者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进行了相关具体调查并发现:在2012年,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针对英文专业学生第二外语只有日语和法语两个选项。同时全校公选课也只有法语电影欣赏一项与第二外语相关的课程。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校内部第二外语的学习环境与学生的教学需求量未达成平衡,也与社会的刚性指标要求有明显距离。这也是全国绝大多数设有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的现状,并没有任何的特殊性。
在普通的环境中实现有效的三语习得的教学理念,要求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
作者根据自身的学习工作时间,归纳总结了以下六个关于三语习得和具体就业市场的特质,仅供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朋友们参考。
第一:认清当前就业形势。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是现实的必然。英语专业如同计算机专业一样,经历了前期的不科学的跟风甚至重复建设,已经呈现全国遍地开花的局面。英语专业毕业生数量过多而质量良莠不齐。对市场而言,只具备单一英语语言技能的人才已经趋于饱和,此类人才供过于求是不争的事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朋友必须认清这一残酷的现实。
第二:强势的第二外语人才相对短缺。相对于英语专业的大规模扩招,其他强势外语一直处于小语种的地位,在招生规模上未出现过明显的井喷。而当今中国政治经济的国际化趋势,使得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处于一种相对饥渴的状态。如中国大陆方兴未艾的非洲投资务工潮以及中国大陆成为法国奢侈品第一大市场等经济动向都对法语人才有大量的需求[2]。中日两国的合作,日方投资向中国大陆内陆的转移,对日语人才也有相应的需求[3]。其他如俄语,阿拉伯语,韩语等语言背后都意味着机会,对此类专门语言人才有一定需求。总体而言,此类外语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
第三: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把英语作为专业学习从而积累的经验和养成的习惯,使得其具备较其他专业学生更容易学习第二外语的良好主观条件。如果其所处的院校能从争取学生三语优势突破的角度出发,在课程设置资料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教学成果应有理想中的改善。如果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勉为其难,那么学生也应树立三语习得的优势概念,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朝这一方向努力。
第四:自学绝对是三语习得的核心。对英文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对第二外语的选择有相当的兴趣分散现象。如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11级英语专业42个参与三语吸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21个同学希望学习日语,10个同学希望学习法语,5个同学希望学习德语,2个同学希望学习韩语,2个同学希望学习西班牙语,1个同学希望学习俄语,1个同学希望阿拉伯语。而这些语言也都是当今世界的大语言和较强势的语言。针对这一兴趣分散,校内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情况,自学就成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在三语习得方面的自学应该得到鼓励和保护。
第五:大学生朋友对毕业后的工作不要过于挑剔,可先找好平台,再徐求发展。在单位与就职者双方无法成功磨合的情况下,跳槽也不应改成为现代社会的禁忌。不见得学什么就要做什么,现代的大学生,完全可以进入其他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合法行业。只要能先谋得一职,就有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了解所处行业和机构的组织架构及内部流程,熟悉相关产品的性能和特质,可以向管理,销售,市场等依托企业的职业方向发展。
第六:对于三语习得,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三语习得比二语习得的难度更大。掌握一门语言,做好一份工作都需要天长日久日积月累。不要奢求一蹴而就。对于学习和工作上遇到的挫折要有较强的抗打击能力,保持乐观,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成就优势,最终做到学有所长,成为一个领域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徐璐国际化复语型人才的内涵与培养模式探索2011,1外语与外语教学,9-12
【关键词】民航 学习 思想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52-01
随着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民航单位对飞行、机务、空管等方面的人才的需求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作为培养民航人才的主力院校,如何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以适应和满足民航的大发展的需要,如何建设好各专业,实现学生的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培养,将是我们长期思考和摸索的问题。通过全面总结和分析近年来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和漏洞,我们认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优化学生管理方式是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需要我们着手解决的突出问题。
当前,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存在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所以我们要做到科学有效的开展工作,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现优良性、成效性。通过现状调查和分析,民航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同时也是民航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重点所在:
一、学业为主,学以致用
伴随着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业等各方面均有显著进步,同时也非常渴望成才。但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还是最根本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必然。当今社会更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全面性,当代社会的发展,各学科、各行业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交叉和界限模糊的趋势。只有不断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优化组合,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社会的迫切需要。同时,针对民航类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专业技能。其行业特点要求其必须要具有扎实的航空理论基础,突出的岗位技能和英语能力。同时,民航属于高技术行业,对相应的管理、维护人才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才能争取更多的机会。
同时,大学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走出高考,进入大学,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离开家庭,独立生活,自由安排生活、学习。同时也是大部分学生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的成长历程。
由此可见学习在大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
二、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除了决定于自身的智力因素,还有其他因素。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决定着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过渡和转变,确立自我,摆脱依赖。加强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总计超过2100万。现今在校和即将迈入大学的青年,在今后二十年的发展机遇期,他们要在投身社会、建设社会中担当突击队、主力军。历史和现实昭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证国家稳步发展的希望所在,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需要三者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教育失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发展工程、希望工程、责任工程。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等学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环节。同时,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端正心态,优良就业
民航专业培养民航运输所需的专门技术人才,绝大部分是通过民航系统院校定点培养、定向就业,再加上这些专业投资大,专业性强,因此民航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一直较好。但随着民航业的飞速发展,民航单位、航空公司对飞行、机务、空管等方面的人才的需求从数量、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新标准、高要求,对学校的就业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民航人才的素质结构必须与行业特点相适应。民航类专业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专业技能。其次,民航专业人才培训的法规化建设提高了民航的就业门槛。要求民航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不仅要符合学历教育的要求,还要符合行业法规的要求。另外,民航单位人才选用标准不断提高,注重来源多元化,重视优化队伍结构,注重人才的层次搭配。
而针对专业特殊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专业优越感强,择业心理期望高,缺乏竞争和危机意识;第二、就业视野局限,导致求职空间狭小,向外发展意识淡薄;第三、部分学生“等”“靠”思想严重,主动性不强;第四、部分学生综合素质锻炼不够,就业竟能比较欠缺;第五、渴望实现自身价值,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准备。
面对目前不断改变的就业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多个方面采取对策,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第一、正确定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掌握就业的基础知识,并建立职业生涯的初步规划;第二、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把其作为一门学科加以研究建设,缩短就业指导的供给能力和学生日益增长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探索出一套符合当前形势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第三、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理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和正确的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
[1]曾崇林,罗黎明,主编.新思路·新发展·新跨越.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11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航业快速扩张。航空公司的机队规模和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签派员正处于一个紧缺状态,所以很多航空公司都在大量引进签派员。了解这个现状后,空中交通管理部门正在规划着在全国建立几个区域管制中心,并且要求管制中心的席位数量均要在一百以上,这一计划使得中心急需大量的管制员。总而言之,民航业的急速发展扩张,促进了签派和空管这两项职业的发展,但在紧缺、迅速上位的情况下,也将导致其专业化水平不够,培训不到位,知识老旧等问题的进一步突显和激化,所以如今对签派和管制班组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签派和管制班组资源管理进行了探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如今的飞行矛盾。
关键词:影响因素;班组资源管理;对策
一、我国签派和管制班组资源管理发展现状
据统计显示,在2008-2015年间,在中国发生的空管不安全事件中,有24.1%因为管制班组不合理,配合不当造成的。对于签派员来说,除了要考虑安全问题,对运行负责外,更要考虑航空公司的自身利益,所以班组资源的管理发展就尤其重要。如今,也有很多航空公司开始大量引进空管人员,来确保飞行安全和有序飞行。而从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来看,大多都是由于管制班组配合不当造成的,这也对民航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也有一些航空公司发现了这一问题,对班组资源进行了管理,比如对签派员和管制班组进行了培训,各班组合理竞争等方式,但是仍有管制班组配合不当而导致空管事件。也存在一些航空公司仍对此问题表示漠然,严重阻碍了民航业的发展。
二、影响班组资源管理的因素
签派和管制大多都是以组队形式开展工作的,所以两者间的配合十分重要。所以发挥自身长处,明确自己的职责,能够相互配合,团结合作,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民航业的发展。而团队成员也应具备以下几个重要因素,才能更好的组建良好的管制班组。
(一)专业知识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的民航管制员大多以技能教育为主,比较强调管制员的技能水平,而理论知识和学历水平重视程度就相对偏低。很多空管人员懂得如何操作,却缺乏理论知识,学历要求也偏低。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管制员的培养也从传统的技能培养转变成学历技能培养,逐渐加强了对空管员的学历教育,这对空管员的自身素质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与理论来支撑实践,才能更好的推动管制班组的综合实力的提高。
中国的民航管制员缺乏专业性是签派与管制班组资源管理存在的根本问题。就是由于中国的民航管制员缺乏专业性,才会使得签派与管制班组资源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同时,就是由于缺乏专业民航管制员,才会使得管理步骤出现问题,而且在出现问题时候,无法很好地根据专业性知识和职业技能解决突发状况,这也就加大了管理过程的漏洞。缺乏专业的中国的民航管制员,就无法更好的根据签派与管制班组资源管理现在状况及时的找出安全控制出现的问题,也无法更好地针对问题解决,这样对于签派与管制班组资源管理安全控制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技能
虽然有了专业知识的支撑,但是实践技能也是十分重要的。除了掌握团队协作的知识,团队协作的技能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团队协作说起来容易,可还是得注重其中的技能要求。比如成员之间的任务分配,成员的能力提升培养,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信息的传递等。班组成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帮助班组工作。除此之外,班组也要对组员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成员技能,以保证班组的技能水平达到平衡。
(三)态度
班组成员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以集体利益来推动个人利益的发展。团结合作是班组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式,所以班组成员要调整好态度,对班组中的其他成员树立一个良好的态度,对工作也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去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而班组管理者也要注意成员特点,仔细考虑班组成员搭配和排班问题,对组员进行团队协作态度培训,使其尽量杜绝嫉妒、排挤、不善交流等现象,从而达到最佳合作的地步。
(四)资历
在进行班组搭配和排班时,要注意新老结合,利用老成员来带动和领导新成员,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发挥班组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问题出现。新成员的资历不够,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对于一些特殊问题和突发状况的处理还不够老练熟悉,容易导致问题处理不善,情况加重等矛盾,而新老搭配能更好的避免问题的发生加剧。
(五)性格
空管这一职业责任重,压力大,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必须要有耐性和自我解压能力。空管一般采取轮班形式,在工作时将会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自我休闲时间,陪伴家人朋友的时间就会相对偏少,压力也比较大,使得大多管制员性格都偏于内向。当然,不同性格的管制员在班组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必须要对成员之间的性格形成互补。签派员日常都需要和不同性格的人沟通交流,所以性格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班组搭配时,要注意采取性格互补的方式搭配排班。
(六)经验
对于刚到岗位上的民航管制员,他们往往缺乏工作经验,这也是新时期民航管制员成长的新特点。经验不足就会使得他们无法跟上签派与管制班组资源管理的发展节奏,同时也会使得民航管制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经验不足就会让这些民航管制员无法更好地促进签派与管制班组资源管理民航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可以通过民航管制员的不断成长来积累工作经验,从而达到签派与管制班组资源管理的发展要求。
(七)缺乏信心
缺乏信心也是影响班组资源管理的因素。很多刚进入到签派与管制班组资源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可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又因为他们在学校里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所以一旦进入工作岗位,由于上级领导的职责或者经验不足等各种原因,都会导致他们缺乏工作的信心。一旦他们缺乏信心,那么就无法更加自信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这样就阻碍了工作的进展,从而导致了恶性循h。
三、签派和管制班组资源管理对策
1、提高班组成员的专业水平。因为签派员和空管紧缺,易出现迅速上位的问题,这样容易导致成员缺乏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不够。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应该要加强对班组成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尽可能地发挥自身技能。
2、加强班组成员的沟通能力。虽然班组里的成员的工作重点不同,但是只有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团队协作才能促进班组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成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加强交流是十分重要的。组员之间的沟通,与飞行机组的沟通,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协调与沟通都是不可避免的。有效的沟通能够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在对班组资源进行管理时,加强班组成员的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3、转变班组资源管理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民航业也在不断发展。而班组管理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符合如今民航发展现状的要求。对于班组搭配和排班,要注意新老结合,技能平衡。以往的班组成员大多是资历较深的老员工,这样容易导致管理理念老旧,缺乏创新,也容易出现成员之间互相轻视,班组内部相处不和谐,导致团队协作难以展开等问题。所以要及时转变班组资源管理方式,使其符合时展要求。
四、总结
言而总之,班组之间的合理配置对于航空运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推动民航业发展的关键,所以航空公司应该重视签派和管制班组资源的管理,将班组成员的能力发挥至最大,取长补短,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对组员的专业培训,注重对组员沟通能力的培养,应该注意加强班组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研究,进一步减少由于班组配合不当引起的不安全事故,提高民航I的运行效率,从而促进公司发展,促进民航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峰.签派工作的人为因素分析和改善建议[J].科技资讯.2013(11).
[2]熊子晨.航空公司签派员资质管理系统的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13.
[3]李星华.浅析驾驶舱资源管理对飞行安全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13(09).
[4]王丰.签派安全管理之我见[J].航空安全.2010.96(12):12-13.
航空服务专业群包括空中乘务、空中保安、航空会展等相关专业,是民航类院校的特色专业,肩负着为航空公司输送从事客舱服务、民航地面服务及民航业安全保卫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面对民航事业发展的良好形势,只有审慎分析当前航空服务专业群的学生情况,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民航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方法。
1.学生数量增加,文化素质不高,管理频度增加近几年,由于严酷的竞争、招生指标的压力和区域的差异,许多高校不得不放低录取的要求,从而导致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在数量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呈现出整体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许多学生的文艺特长突出但文化成绩偏低,外形靓丽但素质不高,学生日常管理中需要处理的日常事务和突发事件的数量上升,增加了管理的频度。
2.学生缺乏对职业素质和行业文化的了解,管理效果欠佳通过对2014届空乘空保学生在入学初的调查发现,仅有53.33%的学生比较了解职业素质和行业标准,仅有33.33%的学生知道且了解职业素质和行业标准。有的学生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航空服务岗位仅仅是对学生外形条件要求高,其他的职业素质和文化内涵只需要通过短期培训就可以获得。这样的误区实际上是与当前航空企业更加理性、按需设岗的形势是不相匹配的,也与航空公司、机场等对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不相符合。这样的误区更导致航服专业学生在日常管理中的自觉性和配合度下降,管理效果欠佳。
3.学生个性突出,纪律意识不强,管理难度增加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大多经过高考前的专业面试,外形条件比较突出且大多拥有文艺、体育特长,有些学生家境殷实。所以他们在学校往往能够迅速成为各类社团、学生组织中的佼佼者,使得其个性化特征更加明显,容易出现自我膨胀和自我标榜的现象,造成整体纪律性的下降,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基于行业标准的岗位专业化管理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在如何实施和加强素质教育存在着“另起炉灶式”和“嵌入式”两种路径选择。“另起炉灶式”是通过设立专门的素质教育课程或独立于专业教育外的素质教育体系;“嵌入式”是在专业课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的思想,将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合。相较“另起炉灶式”,“嵌入式”路径能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有机融合,将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有机结合,能考虑到实际的教育条件和资源,更符合教育规律,也更具有可行性。基于行业标准的岗位专业化管理模式采用的就是一种“嵌入式”路径。它将行业标准与素质养成有机契合,以岗位用人标准、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托,是一种按照学校全面建设的需要实行的内部规范化的管理,它比常规管理内涵更丰富,要求更严格,影响更深远。岗位专业化管理共分为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三大模块,各个模块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岗位专业化管理的模式
1.基于行业标准设定目标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高职教育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不仅强调技能高,更强调素质高。结合当前航空公司的用人需求和空勤人员的行业标准,岗位专业化管理结合行业标准和企业文化,制定了“三大素质养成”的目标体系,不仅培养学生如何做事,更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1)思想素质养成。《民航乘务员国家职业标准》对乘务员的职业守则做了以下规定,即“遵纪守法,诚信守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保证安全,优质服务;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团结友爱,协作配合。”针对行业标准,岗位专业管理制定相关措施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的养成,努力培养“品行正、修养好、纪律严”的航空服务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逐步把学校教育的发展从单一地帮助学生就业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担当上,从而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其不仅技能突出,而且在核心价值观的选择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知荣知耻的价值取向。
(2)职业素质养成。民航业是高风险、高技术应用和国际化的行业。航空服务及空中保安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特点表明,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必须具备以下职业素质: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强烈的安全意识,较强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的服务技能,良好的团队精神。岗位专业化管理贴近岗位要求和行业标准,从学生的仪表仪态到内涵建设,从学生的着装要求到团队活动都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方案。通过不同方式加强学生对行业标准的认同、对职业道德的遵守及对职业前景的规划,努力促进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实现育“人”与育“才”统一、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为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3)身体素质养成。身体素质是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基础。航空服务不同于一般服务,特别是空中作业的空乘空保岗位更不同于普通的地面作业,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国民用航空人员医学标准和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CCAR-67FS)(民航总局第101号令)中明确指出Ⅲb级和Ⅳa级、Ⅳb级体检合格证是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对乘务员、航空安全员等工作人员的体检要求做了规定,心率、视力、脉搏等不达标者是不能够从事此行业的。岗位专业化管理结合行业标准,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培养方案,努力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和协调能力,使之成为符合航空公司的招聘条件、适合空中作业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在身体素质养成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依据目标体系设定内容体系,促进行业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契合行业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契合需要知识层面的理论教学、能力层面的文化活动和检验效果的顶岗实习。岗位专业化管理在目标体系的指引下,设计了“岗位技能训练”“校企合作训练”和“习惯养成训练”三大模块。其中既涵盖了打基础的理论教学,又涵盖了谋提升的文化活动,也涵盖了检验成效的顶岗实习,共同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内容体系。
(1)岗位技能训练。通过走访国航、南航、东航等航空公司,反复调研企业需求和企业文化,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民航乘务员国家职业标准》《航空安全员管理规定》《航空安全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69)(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184号)等行业标准,我们设计了岗位技能训练课程。每天早上6:50———7:30,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按照专业由不同的指导老师带领训练,训练内容主要涵盖礼仪姿态的站、立、行、走、微笑、引导、问候,体能训练的立卧撑、单双杠、跑跳跨立。同时,在技能训练中融入《民航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施手册》和《民航乘务员国家职业标准》《航空安全员管理规定》的理论学习,使师生对基于行业标准的素质教育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不断内化效率、竞争、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
(2)校企合作训练。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增强岗位专业化管理的效果,及时检验管理的落实情况,巩固提升训练成效,岗位专业化管理采用了“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校企合作训练方式。①引进来:通过邀请企业代表、专家学者走进校园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使校企文化有机融合。例如,学院每学期召开岗位专业化管理动员大会,邀请企业代表参加讲解企业实际需求;每学期举办岗位专业化管理汇报展示和“空乘空保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观看并给予建议。②走出去:通过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校企合作培训等方式增强学校与企业等社会组织的互动,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形成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长效共赢机制。例如,学生通过校园招聘的途径在三年级奔赴国航、南航等各大航空公司参与实习,再如选派学生作为礼仪志愿者参与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广州市“一奖两会”、电商论坛等社会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使理论学习和文化活动的效果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为学校扩大了声誉。
(3)习惯养成训练。行为习惯也是职业素养的外显和外化,这一点也决定了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我们制定了《内务评分标准》和《制服日着装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每月由学生代表和素质导师组成的内务管理大队不定期的抽查,结果及时整理反馈学生,要求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同时还制定了一周考评制度和仪容风纪规定,进一步完善岗位化管理方案。
3.基于契合的可行性设定保障体系,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行业标准和高职素质教育在内涵上有着相通的意蕴,在历史上有着相同的源流,在操作中有着相融的环境,这些都为两者的契合提供了可行性。为有效保障岗位专业化管理的顺利进行,学院巧抓行业标准与素质教育的契合点,从环境营造、师资培养、管理方法等方面加强了对岗位专业化管理的实施保障。
(1)环境营造。学院通过在学生中征集标语的方式选择了师生评价较好的文化标语,例如“优秀是一种习惯”“秉承民航精神,放飞蓝天梦想”“于云端绽放花样年华———我的梦里不是梦”。通过将这些标语悬挂营造良好的环境,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为了增强航服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场感觉,促进学生对民航行业规范和文化的认同,学院还设定了每周二、周五为空乘空保制服日,要求学生按照标准统一着装,同时制定了《制服日着装标准》,对学生从头花领带佩戴到制服穿着都进行统一规定,并提出在制加强学生的日常习惯养成,增强学生的职业行为规范。
(2)师资培养。岗位专业化管理实行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双向管理的模式,同时聘请社会、企业的劳模、优秀管理人才、技术能手、优秀校友等为兼职职业素质养成培训教师,建立由学院领导、素质导师、专业教师、兼职培训教师组成的师资团队。定期举办各类培训,增强对素质教育、行业标准的学习,选派优秀教师参与企业培训,学习了解民航文化,建立民航强国的共同愿景。
(3)管理方法。通过高年级担任低年级训练导师的“梯队式管理”、在各年级设立训练中队长、小队长担任学生助理的“自我式管理”,转变学生“要我学”的意识,逐步在航空服务专业形成“我要学”的共识。同时引入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全员实行“日考勤,月汇报,学期总结”的考核方法,对学生助理实行“德能勤绩”的考核。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根据各大航空公司招聘的要求提供学生考勤情况,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竞争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基于行业标准的岗位专业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基于行业标准的岗位专业化管理模式自2011年10月实施以来,经过182名2014届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和2015届468名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成效明显。
1.职业教育特征得到彰显,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岗位专业化管理是一种以民航院校的大背景为前提所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更加贴近民航行业标准、贴近学生就业需求,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管理的传统方法,将校企合作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习惯养成中,使学生更加容易产生对管理方式的信服度,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
2.学校管理效果提升,更加符合行业要求探究人才的核心能力培养如何与行业企业的岗位要求相对接,保证人才培养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切性和对行业的适应性,是行业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岗位专业化管理贴近行业、贴近学生,在学生、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使行业院校更加清晰企业需求,从而在人才培养中融入了企业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