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管理制度汇编

企业管理制度汇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管理制度汇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管理制度汇编

企业管理制度汇编范文第1篇

20xx年公司市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年,也是公司“管理创新、形象创新、效益创新”的攻坚年,行政人事部从当前公司人力资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入手,努力从传统的人事事务中解放出来,众所周知,本部门的日常工作纷繁杂细,现就部门的几项重点工作向会议汇报如下:

一、优化人员结构,降低人资成本

在“三定”工作后,人力资源整体布局和把控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截止20xx年6月底,正式员工达到甚至超过“三定”后的人员总编制数51人(“三定”的总编制数含收欠小组共计53人),减少7人,临聘人员减少5人,人力资源的结构不断优化,用工风险逐级降低,劳动关系趋于和谐,据财务数据核算显示,截止至20xx年7月,公司人资成本较去年同期将减少60多万元。

员工就本岗位的培训意识逐步提升,财务投融资部、消安办分别有三人报考了职业技能提升考试,行政人事部、项目综合部也分别有2人报考了职业技能升级考试,公司上下逐步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工作氛围。

今年公司提拔了两位80,90后的年轻干部,打通了年轻干部的晋升通道,为公司人才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落实降费政策,完善员工福利

全面落实国家关于社会保险降费政策,养老保险自5月1日起企业缴纳部分已降低3%,相关降费手续已办理到位,工伤保险已按20xx年的缴款金额20%返还给企业, 20xx年上半年社保异动 12人,减少8人,办理新增4人,公积金减少 6人。

完成企业年金审批报批建帐工作,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的有力补充,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为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供了基本保障。年金计划的实施,作为我公司一项长期的激励措施,是帮助企业留住人才的“金手铐”,它和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不同是:社会保险的目标是公平性,方便人才的流动;而根据我们企业年金方案中设定的“1,2,5”权益归属原则,员工的年金企业缴纳部分很有可能因为辞职等原因,受到企业的扣减,企业掌握了年金归属的主动权,加大了员工的“离职成本”,有效地稳定了人才队伍。

三、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向管理要效益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目的:适应市场转型升级,增强改革创新动力,提高决策统筹能力,提高狠抓落实能力,真正做出一套凝心聚力的好制度,为公司的转型升级和战略规划提供制度支撑和实现载体。通过好的制度,让民主协商凝聚共识,汇载力量,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逐步实现公司现代化管理制度和人本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氛围。

20xx年公司成立了制度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制度建设“从上至下,由下而上”的三级设定原则,按照《劳动法》关于公司制度的建设流程,请教咨询了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和市劳动仲裁院院长,力求将学术理论和实践判例相结合,在制度的修订过程中,避免单个个人或个别部门闭门造车,公司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实地调研,开会讨论框架并明确分工,目前已基本完成制度建设的前期调研、搜集整理意见、建议和各部门汇编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20xx年随着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公司改革创新力度的加大,劳动关系也逐渐复杂化,因一些历史原因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也逐步体现,主要表现在:

1、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与公司战略紧密结合,在人力资源投入方面,公司未完全树立人力资源成本、投资观,(目前在公司整个年轻化、知识化的人才资源建设中,招聘、职业技能提升等环节公司没有投入任何成本),在人事招聘和人才引进中更多的是徘徊于投资与费用、成本之间,导致优秀的、有资源的人才难于引进来,企业没有新的资源和新的血液输入,创新意识、动能不强,拓展项目人才乏力。

2、“三定”工作和员工离职后存在人员配置的优化问题。目前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包括公司三位党委领导在内)共16人。管理层平均年龄45岁,年龄普遍偏大,难以接受新鲜事物,缺乏创新意识,墨守成规。部分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管理和专业培训,管理和专业知识能力有待提高。

3、受公司一些历史原因的限制,制度建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市管线某些部室对制度建设存在重视度不高,认识不到位的情况,认为是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事。

三、下阶段行政人事工作的计划和建议

20xx年下半年我们将突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正确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做好20xx年下阶段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1、持续优化人员结构,做好人才资源的储备规划,着重人力资源成本效能的提升

20xx年公司的人工成本占到公司管理费用的三分之一,但员工对于薪酬的满意度指数却较低,薪酬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做好同类市场薪酬水平的调研,使公司的薪酬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建议实行绩效考核的末位淘汰制,淘汰不适合企业发展、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人员。

“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有一定的人员流动,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引进和留住真正“德才兼备”的利于企业发展的人才,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树立适合公司发展的人力资源投资观来引进有真才实学的人,实现人员结构的优化升级,从招聘开始就发挥前瞻性,及时掌握重点岗位、重点骨干和技术力量的思想动态,保证人才不断档、工作不脱节。

发挥团队的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效应,挖掘人力资源的效能,着重人力资源成本效能的提升,为企业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注入更多新的资源和活力。

2、加强考核等制度建设,培养员工的制度精神

企业管理制度汇编范文第2篇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全社会都在倾力关注,但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内因决定外因,而外因又通过内因发生作用是不可置否的辨证规律。健全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周密细致的安全防范措施、充分必要的安全技能知识和日益加大的安全生产投入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是主导安全生产的“内因”。一些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连续不断,既非安全措施缺乏,规章制度不严,也非领导重视不够,技能培训不足。归根到底是抓安全生产的“内因”力度有余,而“外因”缺少“火候”。倘若忽视诸如工作态度、技术资料、劳动纪律、亲情效应等安全生产“外因”的边缘管理,任何一个低级错误的反作用力都有可能使我们来之不易的安全纪录“功亏一篑”。为此,我们要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安全生产边缘管理。

一、向科学的态度要安全。面对电力系统近几年企业生产骨干屡犯安全生产低级错误的切肤之痛和深刻教训,生产骨干必须正确处理好工作积极性和科学态度之间的关系,向科学的态度要安全。报载,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某厂一名生产骨干夜晚接到抢修指令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没有办理相关手续,没有人现场监护的情况下带电消除设备缺陷,结果当事人发生了人为责任的事故,受到严肃的责任追究,这则消息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警示课。

一方面,要对如何正确地发挥工作积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待抢修当事人第一时间投入,工作的积极性和出发点是好的,但我们要对如何正确地发挥工作积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生产骨干在抢修、消缺等“急、难、险、重”的工作中发挥着排头兵作用。他们的主人翁工作积极性是企业大力倡导和予以保护的,然而任何形式的倡导、保护都基于企业管理制度的框架之下,企业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要求对待任何“触摸”安全管理制度“高压线”的当事人,在安全责任追究制上不含糊、不迁就,这是维护企业安全生产正常秩序的重要保证。因而,任何时候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都必须以遵章守制为前提,那种将“两票三制”和安全监护“置之度外”的工作积极性是要不得的。

另一方面,必须树立科学的工作态度。近年来,电力企业纷纷人才强企,培养、选用了一大批技术精、能力强、作风好的生产骨干,他们在安全思想、安全技能和安全防范等方面都领先一步、技胜一筹,如果将认识停留在生产骨干干事多、出事率高上,显然不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生产骨干技术高,干事多,得到的锻炼机会也多,应当不出事。事实上,有的生产骨干却在安全工作上“窨沟里翻船”,很大程度上是安全思想意识的弦松了、摆错了安全与效率的位置。安全来不得一丝一毫的侥幸。“小心行得万里船”,任何思想上的懈怠都会导致我们严谨的工作作风被“差不多”、“随便”代替,结果在不经意间让坚固的安全生产防线受到蚕食。尤其是当安全与效率产生矛盾时,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坚决杜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做法,生产骨干只要在工作中把安全渗透到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每一道工序,做到时时小心、处处精心、事事尽心,就能够避免不安全现象的发生。

二、发挥技术数据的安全效益功能。电厂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人才的优势和强劲的技术管理安全、经济、稳发的重要保证,技术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但是建立和完善规范、完整的技术数据管理这一项基础性、共性的工作却不容忽视。在一定程度上,技术数据的采集、积累和分析运用则体现了我们驾驭技术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抓牢、做实技术数据管理,发挥其在确保安全生产,指导运行中的功能:

一要增强技术数据采集的意识。从思想上纠正一谈到技术数据收集就是技术人员的工作这种模糊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因受到人力、精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很难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因而在技术数据的采集上人人都是责任人,技术人员、生产一线班组长和技术骨干都要增强技术数据采集的意识,充分认识到技术数据采集对于在把握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的主动权,超前防范设备隐患,尽早采取消缺措施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要养成技术数据积累的习惯。技术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越强越能体现出其价值,越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到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做好技术数据采集、积累,必须实行规范化的长效管理,通过建立、完善和细化相应的管理考核制度,促进大家养成定期采集、分类建档、注重积累的良好职业习惯。

三要锻炼技术数据运用的能力。技术数据的采集、积累,其最终目的在于科学合理的运用,一方面,通过对长期积累的各类设备技术数据的观测、比较、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设备滋生隐患、缺陷的规律性,这种超前的洞察力和防患未然的提前量对于我们积极探索设备状态检修,最终实现设备缺陷的可控、受控,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技术数据的有效运用也有助于我们积累经验,指导生产运行,调动思维,攻克技术难关。这就要求技术人员、生产一线的班组长和技术骨干在实践中要自觉地运用数据,主动地加以总结,不断地提升素能,充分发挥技术数据资料在设备缺陷管理中的作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技术数据的积累和运用并非一蹴而就,只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厚积薄发的信心,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据可鉴、凡事有据可析并非高不可攀,借助这一外力必将使电力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和跨越。

三、为安全生产提供严格的劳动纪律保证。劳动纪律是安全生产和企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违反劳动纪律其根源是安全思想意识的放松,是自我感觉良好,飘飘然的外在表现。任何劳动纪律的松懈都会带来工作标准的降低,安全规章制度执行力的衰减,因而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杜绝违反劳动纪律苗头现象的发生。

1.加强教育引导是严格劳动纪律的前提。企业、部门、班组要不断创新形势任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步步深入地教育引导员工正视成绩,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动态性和反复性,以及保持长周期安全生产纪录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增强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从而达到处处小心,事事精心的实效,彻底铲除思想懈怠,要求放松,这类滋生劳动纪律松驰的土壤。

2.严于律己是严格劳动纪律的基础。作为员工要增强优秀企业的自豪感和永葆先进的责任感,把遵守劳动纪律提升到维护企业品牌形象,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高度看待,提高遵守劳动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自我对照检查,自我反省矫正,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工余的关系,合理安排好娱乐与休息时间,以充沛的精力投到工作中。

企业管理制度汇编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 文件管理 有效方法

0 引言

施工企业大多面临施工项目分散、点多面广的局面,因此文件管理要与自身特点相结合才能做到公文处理及时、准确、安全,保证政令畅通,使公文在管理过程中成为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使企业公文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1 加强文件专/兼职人员的管理

1.1 统筹安排、提高效率

施工企业应配备专职文件管理人员,但是由于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的局限,大多数人员是兼职文件管理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统筹安排工作,做到即节约时间又不会贻误工作是有效管理文件的目标。首先是合理安排时间,随着网络办公的普及,我们可以在网上下载接收文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每天上午两次、下午两次到网上查看信息接收文件,如果企业规定了统一交换文件的时间,那么就在规定时间内上网交换文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然后对下载的文件进行及时处理,需要转交部门的应及时转交,需要领导批示的应及时报送领导,确保文件不遗漏。对于正在批阅流转的文件每天定时进行查看,这样可以及时把批示信息传达给相应部门。

1.2 做好记录,程序严密

记录是文件管理的基础,是控制文件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方法。不论是接收到文件还是发放文件都应做好相应记录。建立收发登记本,及时填写文件信息,记录填写要做到字迹清晰、内容完整、项目齐全、手续完备,真实准确的记载文件信息。

文件管理还应遵守程序步骤,文件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程序,但是都要保证文件可以得到及时、准确、妥善的处理。

例如:

接收到外来文件:文件管理人员进行记录交由办公室主任签署拟办意见返回文件管理人员根据拟办意见交由领导批示返回文件管理人员根据领导批示交由主责部门办理。

制定下发文件:发文部门起草文件部门核稿领导会签领导签发文件管理人员登记编号稿纸用印套红头文件文件格式校对文件用印文件分发文件归档。

1.3 提高文件管理人员素质

施工企业文件的有效控制关键是看文件管理人员如何去做。也就是文件管理人员是否有强烈的责任心。端正思想不要忽视这个岗位的重要性。施工企业肩负着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的大任,文件的上传下达对于保证企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件管理人员要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感。

文件管理人员要熟悉掌握公文处理办法和文件格式细则,加强业务学习,了解掌握施工企业专业知识,这样在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更好更准确的处理文件,提高工作效率。

文件管理人员还应提高自身修养,忠于职守,廉洁正派,严格执行有关保密制度。

2 加强基层项目部管理

施工企业文件管理的重点在技术文件,而技术文件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项目部。上级文件最终要到达基层去执行,而企业形成的档案也是由基层文件汇总上来的。因此项目部文件管理体系的运行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文件管理水平。

2.1 加强宣传教育,重视文件管理

很多项目部不重视文件的管理,常常认为文件管理是文秘的工作,与施工生产无关。事实上文件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基础,项目的过程管理控制最终是通过文件的形式来记录和考核的。项目部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文件管理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完善文件管理体制,普及宣传文件记录、保存、移交的重要性,着力推动文件管理水平。

2.2 分工协作,重点加强技术文件的收集

项目部的文件管理工作不仅要靠文件管理员的努力,还需要其他部门的通力协作,文件管理员有责任对各部门进行督促指导。除了日常的文件接收发放工作,更重要的是对技术文件收集整理工作,这也是文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部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记录都属于文件的范围,应妥善保管,及时移交给文件管理人员或者在项目结束后及时移交给文件管理人员,这也是确保工程项目自计划开始至目标完成全过程受控,促进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标准化。项目部应把文件管理工作纳入到绩效考核中,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把工作落实到位。

2.3 确保文件管理人员相对稳定

项目部人员流动大,频繁的人员变动影响正常工作,项目部应配备德才兼备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文件管理员,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对于文件管理人员一是要明确岗位职责,根据工作需要详细制定工作内容,做好文件日常管理等工作。二是明确工作流程,按照企业有关规定确定工作流程,严格按照流程办事。三是完善离职手续,员工离职时一定要办好工作交接手续,涵盖与工作有关的内容。内容必须详细、清楚,这样才能更细致地完成交接工作,尽量避免工作损失。

3 加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3.1 部署细化实施办法,文件管理上水平

通常我们在一些笼统的要求面前不知道该如何做才可以达到要求,或是执行标准不一样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造成管理过于混乱。要想提高文件管理水平,就应细化措施办法,推进标准化管理,完善规章制度。从推行现场标准化管理入手,在现有制度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结合企业“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工作要求,努力实现文件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制定完善一系列制度并强力推行落实,把文件管理渗透到日常工作过程中,使文件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实现制度化、标准化、精细化。

3.2 定期开展培训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对文件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培训工作是让员工掌握最新知识和具备相应技能的重要手段。员工培训是提升员工技术、能力水准,达到人与“事”相匹配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最佳手段。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需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人才强企”方针,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加强企业文化引导、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和实做培训等实用化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员工队伍的实用性和对企业的责任感、忠诚度。

3.3 编制文件汇编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文件进行分类,整理汇编成册,并在企业内部共享。这样做可以使我们在工作中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提取精华,具有参考价值;汇编后使用者能在一个地方得到所有权威的资料,方便在日后工作中查找资料,节省了查找文件的时间;同时,根据不定期的更新,可以保证使用者都能够得到最新版本的文件,便于统一管理。

企业管理制度汇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经营效益

一、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欠佳的表现及原因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效益总体表现不俗,然而也存在部分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欠佳,有的甚至出现难以继计的现象。这部分信用社要么是资金紧张,收息率低下,信贷风险比较严峻,要么就是资产质量不高,盈利每况愈下。旧的亏损尚未弥补,新的亏损又在增加,亏损额不断递增;再有就是管理模式不尽合理,形成巨额的费用支出。

造成以上效益低下的原因在于:一是部分金融机构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的管理。表现为经营规模上超负荷运行,盲目扩大信贷规模,大量拆借资金,不讲成本效益,既不利于分散风险,又不利于提高效益。二是有的信用社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和受不正之风等的影响,促成了信贷质量不高,风险加大。在信用社投放贷款的企业中,由于部分企业、贷户效益不好,因而就存在着有意赖账、逃债的现象,缺乏还款意识,使信用社的贷款本息不能按期收回。有的企业借兼并、破产之机转移,使信用社债务悬空,大量资产流失,风险不断加大。三是人为的管理因素漏洞,是信用社费用成本加大、引起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提高经营效益的途径。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要想提高经营效益,就要发挥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以社为家,树立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的思想,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

1.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搞好农村信用社的培训工作是企业获得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一是抓好岗前培训,无论是何种渠道招收的人员,都必须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做到持证上岗;二是人教部门要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培训,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同时培训;三是选送骨干和优秀人员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四是鼓励职工自学或函授学习。与此同时要结合农村信用社实际,不断探索建立符合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特点的企业文化体系,把企业信念、企业精神、工作作风、思想政治工作、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和升华,展露农村信用社全新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践证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生产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农村信用社提高经营效益、健康发展的保障。

2.建立科学的用人管理机制,树立“两大理念”。一是树立新型人才理念。树立“以特长、业绩、贡献取向论人才”的务实人才观念;二是树立人才经营理念。采取有力措施用好现有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给员工灌输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激发全员为实现共同目标和愿望而不断追求、积极进取,进而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促进农村信用社事业的发展。三是优化“增量”。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要特别重视高级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信用,有些高级人才很难在内部培养,应及时引进业务急需人才,从业务发展的角度出发,大胆解放思想,更新用人观念,广开门路,招贤纳士:一是严把进人关,克服迁就照顾,根据需要招聘大专学历以上的青年到农村信用社;二是提高员工素质。对那些素质不高,工作上不思进取,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地要进行批评教育、帮助提高;对那些屡教不改,经常给信用社造成损失的人,要毫不留情地按待岗、辞退处理、直至开除公职。通过实行灵活的用人机制,透明的决策机制,严格的内控机制,才能解决经营效益不佳,竞争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实现经营状况的根本好转和经营效益的明显提高。

3.建好“两支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优秀的干部人才队伍。严把入口关,继续坚持凡进必考,凭能力、凭业绩和思想道德水准选用干部;二是严把使用关,鼓励后备干部到一线去锻炼、去提高、去创造业绩。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同时强化经营管理人才的源头培养。与此同时还要严格管理制度,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要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融入新的经营机制。首先要在如何用人上下功夫。人是生产经营好坏的首要因素。因此,人事行政部门要对农村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的任用实行严格的审定,并建立日常经营行为跟踪档案。

同时对信用社经营风险实行领导终身连带责任制,促使其一心扑在经营上。真正使信用社在能人手上操作运转,而对于平庸者坚决实行下岗,从管理层上杜绝人为因素的风险。其次,要抓好基层队伍的建设,实行人员优化组合。选用一批精湛能干、训练有素、技术过硬者上岗,淘汰一批光吃饭不干活的员工,以此达到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目的。另一方面,要严格财经纪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现象,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在这一方面,监察部门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之所以目前部分农村信用社由于腐败行为造成经营效益低下的现象还存在,就是因为监察工作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因此,监察部门要提高案件查处力度,给腐败行为以强有力的震慑,这是监察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的强有力武器。

4.努力增收节支,降低经营成本增收节支,要从每个细节、每个人做起,要从水电费、车辆使用修配、房屋修建与装潢、招待费、会议费等费用上严格管理。一方面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费用管理办法,并逐一落在实处,坚决执行,切实堵住大小漏洞。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做到以收定支,量体裁衣,严禁不必要的购置和开支。另一方面,要加强经营核算,努力降低经营成本。要彻底改变目前部分农信社不讲效益的局面,合理划分机构和人员的设置,防止盲目扩大规模。开办业务要精打细算,以质量效益为核心,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对效益不好扭亏无望的农信社要下决心动手术,从而使农村信用社成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发展良好的金融企业。

5.完善信贷管理,提高资产盈利水平。

农村信用社要建立科学的信贷管理方式,强化内控机制,建立健全审贷分离、贷款评估制度,对企业、贷户进行全面评估,并以此作为放贷依据,要在信贷管理的所有环节中做到严格管理,不流于形式,从而提高放贷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要强化贷款监管,对贷款的政策、原则、制度的执行情况实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督管理,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信贷风险。另外,建立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改变信贷资产结构,降低不良资产占用,选择多种贷款项目,控制合理投放规模,从而加速资金周转,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三、结语

农村信用社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讲效益、谋效益的思想,把金融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管理和提高经营效益上来。任何时候,办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虑能否给单位带来效益,全体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努力工作,为单位提高经营效益尽心尽力。唯有如此,农村信用社才能快速提高经营效益,唯有如此,农村信用社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徐诺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造及农信社的改革方向.金融时报,2002(1)

[2]胡啸红,祝小诗.对基层农行根植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实践策略研究.北京:农村金融评论,2012(8)

[3]钟以通.对农村合作银行加强金融思想工作的若干思考.北京:农村金融评论,2012(7)

[4]农村信用联合社文件汇编,2012第2期

企业管理制度汇编范文第5篇

关键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87-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过去的2013年,“镉大米”、“奶粉掺假”、“假羊肉”等问题,给百姓生活带来不小的困扰。如何保卫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再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一、从国家层面着眼设计,建设黑龙江省“中华安全食品大厨房”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拥有稀缺的寒地黑土资源,盛产的水稻、玉米是国内稀有的优质品种。全国各地期盼吃到绿色食品,希望从国家绿色食品生产重要基地,转化成为国家绿色食品安全生产基地,让更多的安全、健康食品走进全国百姓的厨房。

全国百姓吃不够绿色食品,农民又期盼着生产更多的绿色食品实现增收,这两种需求同时存在,说明黑龙江省的绿色产业发展得还不够。目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有四个第一:产量全国第一,2013年,全省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总产值1600亿元,占全国的1/6;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全国第一,超过全国认证总面积的1/4;标准化生产水平全国第一,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全国总面积的1/2;绿色食品产品抽检合格率历年来都是全国首位,2013年达到99.37%。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销量在全国却不是第一位的。这和长期以来一直重视种植,却在无形中忽略销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缺少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国家应充分发挥寒地黑土资源优势,把黑龙江省从“中华大粮仓”帮扶成为“中华大厨房”。为全国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国家应在政策和资金上对龙江食品产业发展给予支持,设立绿色食品安全生产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绿色生产资料的研制、人才培训和市场品牌建设等方面。同时,对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产业化生产给予支持,建立起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安全食品链。为“三品一标”的地产资源食品加工产业园区投入资金,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在稳定原有补贴政策的前提下,还应制定出台优质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和农民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积极性,向社会提供更多健康和安全食品。国家还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对水资源治理也应给予资金支持,以净化农业生态环境。

二、强化政府推动支持作用,合力刻画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整体形象

当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健康性需求日益强烈,这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带来了宝贵的市场机遇,但机遇不意味必然会成功,要靠智慧和苦干才能把机遇变成结果。政府部门要有紧迫感,要引导企业在生产环节上不能取巧,要确保产品质量,还要下大气力加强市场营销。为把绿色食品产业上升为全省重大产业、培育绿色品牌及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体系,开始建立由企业发挥主体作用与政府推动支持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推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长期稳步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提升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和优质优价水平,巩固在高端绿色食品市场的领先地位。

去年,黑龙江省制定并公布《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举办中国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长19.9%,上升为黑龙江省工业经济中的第二大产业。今年,针对农产品量大链短、种强销弱的实际,强化农产品加工特别是市场营销环节,出台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工作方案》。省政府安排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其中投入2亿元推动营销渠道建设,在哈尔滨建设黑龙江绿色食品常设交易中心,组织省内企业在有关大城市举办并参加全国高水平绿色食品博览会,在全国开办100家黑龙江绿色食品旗舰店、3000家独立品牌连锁店,进入上万家主流超市,同时充分运用网络营销,促进品牌形象推广和营销渠道推广相结合,强化质量安全,让黑龙江绿色食品在全国市场体系中做到产品供给信息充分、渠道畅通、品牌可识别、安全有追溯保障。

在政府推动支持下,黑龙江省成立了绿色食品展销协会,合力刻画龙江绿色食品产业整体形象。协会由从事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组成,将在政府与绿色食品企业之间、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产地和销地之间构建一座畅通无阻的联系桥梁。目前已有46家团体会员,12名个人会员。

新成立的绿色食品展销协会在省政府绿色食品市场推广联席会议领导下,负责制定旗舰店、连锁店、目标超市、电商平台标准和工作制度,并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引导和规范会员企业行为。主要任务有:负责“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方案”的组织实施;建设并完善网络交易、质量监控、电子结算、检验检测和物流配送等配套系统,常年对外展示和销售绿色食品;举办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提供交流、沟通、商谈、推介、宣传的机会和平台,提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认知度和竞争力;组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会及商务洽谈活动,为开拓市场和国际化经营提供服务;推动和支持企业借助产品品牌和渠道品牌,建设覆盖全国营销网络;指导和监督会员企业依法经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组织讲座、研讨会、业务培训;承担业务主管单位、政府有关部门交办的工作等。

协会将为促进食品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食品品质,引进更多战略投资者。协会将引导企业抓紧解决好目前部分产品标识及外包装不符合销售地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参与不够、产品推广不到位、产品卖不出好价钱等问题。要趁热打铁、乘势而上,高端站位、精心策划,用好政策、抢占市场,严把关口、宁缺毋滥,抓住历史机遇,抢占发展先机,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营造氛围、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强化食品质量监管,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食品质量标准,切实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要着力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制定绿色食品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做大“老字号”、培育“新品牌”,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要全力扩大招商引资、战略合作,坚持规划引领招商,突出招大引强,加强与流通领域企业合作。

合力刻画龙江绿色食品产业整体形象:一要强化产品品牌和渠道品牌建设,把龙江食品的天然信用转化成市场体系中可识别的产品品牌信用和营销渠道信用,并通过政府监管信用使龙江绿色食品得到更广泛的市场认同;二要在产品包装设计上下功夫,让包装设计为产品增添魅力和吸引力;三要重视各种营销方式,既要开办龙江绿色食品旗舰店、独立品牌连锁店,也要努力进入主流超市,还要用好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渠道;四要注意产品标准问题,努力适应不同目标市场和地区的不同标准;五要用好物流体系,政府部门要搜集企业的物流需求信息,形成物流规模,降低物流成本。

三、打造管理升级版,形成大型企业营销新模式

发展壮大龙江绿色食品产业的生命力在市场,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和市场前景是营销网络升级的关键。企业自身要有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和方法,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自己。北大荒集团作为全省绿色食品营销的龙头企业,抢抓省委省政府政策支持的契机,加快营销网点战略布局,打造垦区从产地到市民餐桌的全产业链条。北大荒营销股份有限公司现经营“北大荒”及旗下的“九三”、“丰缘”、“完达山”、“北大荒绿野”等品牌绿色农产品,包括杂粮系列、大米系列、山珍系列、食用油系列、饮料系列、酒水系列、籽粉系列、豆粉系列、蜂产品系列、酱系列、面粉挂面系列、休闲食品系列,累计12大类绿特产品,其中“北大荒绿野”品牌杂粮等产品,由企业制定了高于同行业产品的质量标准。作为首批获得政策支持的企业,北大荒营销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北大荒集团的战略部署,出台了《加盟商拓展实施方案》,拿出2000万元分三年给予加盟商新开店支持,同时建立辅助区域“标杆店”拉动以及老加盟店带动新加盟店的“一带一”的展店帮扶机制,为去年营销网点的快速拓展提供保障。去年,公司新开拓营销网点93家,累计实现910家,辐射全国24个省110个市(县)。今年,北大荒营销股份有限公司发挥北大荒品牌优势,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按照强主业、定模式、精管理、增效益“12字”方针,全力打造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竞争力强的国内一流的北大荒农产品营销网络。公司按照“营销总部+区域公司+旗舰店+加盟店+销售点”的经营链条,辅助商超渠道、配套线上销售的经营模式。由旗舰店、核心连锁店、社区连锁店形成多种终端店面形式,为具备不同条件的加盟商打造合作平台,通过“一带一”、展会、网络等渠道招商,按照《北大荒绿色食品营销网络2014年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根据不同的终端形式,给予每店10万元至145万元不等的专项开店资金支持。今年重点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南京、广州、天津等核心城市,建立规模在200-500平方米的旗舰店7家,力争完成旗舰店20家,以核心连锁店和社区连锁店两种形式建设连锁店300家。计划到今年年底,全国北大荒绿色食品营销网点可达到1200家,力争实现全年销售收入130亿元、利润6000万元。公司计划到2015年新增北大荒绿色食品旗舰店45家、连锁店300家(核心连锁店100家、社区连锁店200家),年底全国绿色食品营销网点达到1600家。计划到2016年年底营销网点累计达2000家,同时,北大荒营销股份有限公司跻身中国连锁品牌50强行列。

网络扩张,要靠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公司实行制度管理“五统一”、连锁经营“九统一”。制度管理“五统一”,即资金、合同、资产、投资、人员统一管理;连锁经营“九统一”,即统一商品采购、统一服务、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信息管理、统一物流配送、统一供货价格、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宣传理念、统一视觉识别。公司完成了《公司中长期战略构想与2014年发展大纲》及《公司组织设计和薪酬管理》咨询、修订工作,为公司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完成经理竞聘及部门定岗、定编、定责、定制度、定流程工作;制定下发了《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和《2014年绩效考评办法》,编制完成了公司2014年的《管理制度汇编》;依据集团的风险控制要求,制定下发了《公司食品安全关键点防控措施》和《公司关键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并进行了内部培训。同时,公司强化层级管理,增强履职意识,制定下发了《公司薪酬管理办法》,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制定下发了《关于控制费用支出的管理办法》,力求实现节本增效。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为绿色食品营销网络建设保驾护航。

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升级的措施

(一)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为了加强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建设,强化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今年,公司启动了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从生产到流通最终至销售领域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

(二)建立基于物联网的绿色食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对绿色食品从生产、加工、仓储、配送、终端销售到售后服务全产业链的管理,形成产业链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做好绿色食品管理的数据库建设,推进与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升销售水平,实现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管理。

(三)积极开展合资合作

公司先后与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良玖粮油有限公司、天津市好收成物流配送有限公司开展合资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劣势对冲”目标。2013年,公司招商引资外方到位资金1.14亿元,完成北大荒商贸集团考核指标5500万元的207%,为实现“百亿大营销”和构建国际化物流产业集团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积极开展“拓域外”工作

公司紧紧围绕集团“拓域外”方针,积极捕捉市场商机,大胆开拓之前未涉及的领域及市场,本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加大力度开展新领域的项目调查研究。目前,公司进行中的“拓域外”北大荒(香港)有限公司冷库项目和恒浦(大连)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投资项目,进展及经营状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