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建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土建预算审查
工程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和工、料消耗的文件,是考核工程投资经济合理的依据。所以做好工程预算的审查工作,将有利于提高设计水平和投资效益。
现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浅谈建筑工程土建预算的审查技巧。
一、重视搜集完备的依据性文件
审查人员必须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搜集完备的编制预算的依据文件、材料,包括:
1、建筑和结构专业提交的全套土建施工图;
2、总图专业提交的土石方工程和道路、挡土墙、围墙等构筑物的平立剖图;
3、工程所在地区的综合预算定额、建筑材料预算价格、间接费用和计取费用的有关规定文件;
4、工程所在地的类似工程预算文件及技术经济指标(供参考)。
二、抓住审点
工程量计算、单价套用和间接费的计取是审查工作的重点,应认真对待,一丝不苟。
1、工程量和单价的审查
审查时应注意:A、编制预算时所使用的综合预算定额是否适用于本工程;B、预算书中不得重列综合定额中已包含的工程量范围;C、是否按定额规定的规则计算工程量;D、防止出现张冠李戴,错套单价的现象。
各分部审核的重点不同,现按分部分述如下:
(1)土石方分部
应注意、本分部仅适用于土石方、满堂基础及基础定额中未综合的土石方项目。
运土数量中,是否已扣除了回填土数量。如有地下室土石方工程时,在计算承台或砼基础时应扣减挖、填、运土的含量。计算挖土高度时,不得把底板(或承台)的底标高作为挖土高度,应扣除原泥皮线标高。地下室土方量要计入工作面的土方量。
要辨明挖土的土壤类别,以防止套错单价。对高地下水位地区应注意增列地下水排水费用。
(2)基础分部:
打桩分部的定额仅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陆上桩基工程,不适用打试桩及在室内或支架上打桩。
审查时应注意有否忘列各类桩基所对应的机械进、退场费用及组装、拆卸费用。对于冲(钻)孔桩、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等1米内的砍桩头费用,定额已包括,不得重列。超过1米砍桩头及吊运机械费用,不得漏计。
人工挖孔桩定额已包含扩孔5cm砼工程量,预算中不得重计,人工挖孔桩的弃土工程量不得漏列。
(3)墙体分部
砧石墙定额仅适用于平墙,非平墙每m3应增加1.4工日。
墙基与墙身的分界线划分应符合规定。内墙、外墙、框架间墙与非框架间墙应分别计算。墙体工程量不应包括门、窗洞口及0.3m3以上的孔洞数量。
计算墙身长度中,属于框架间墙应扣柱位。墙体高度计算,墙顶是梁应扣梁高,墙顶是板应扣板厚;设有构造柱的砧砌体应计算拉接筋的工程量,一层砌体檐高在3.6M以下者,均应扣除定额内的垂直运输机械费。墙体计算中不得把门连窗、异形门窗按矩形门窗扣除。
(4)脚手架分部
审查时应注意满堂脚手架的计算有否漏计增加层;住宅底层层高低于2.2M的柴火间不能计算脚手架;六层以上或檐高达20M以上应计算高层建筑增加费;临街房屋应增加防护措施增加费;天棚高度超过3.6m时应计算满堂脚手架;有装饰墙面(天棚)之一为装饰、刷浆或勾缝时满堂脚手架应计算50%;墙面和(天棚)均为勾缝或刷浆时应计算20%的满堂脚手架。
砧砌女儿墙高度超过1.2M者应计算双排脚手架。
在高层建筑中,裙房和主楼由于标高不一,应分别套用相应脚手架定额。
(5)柱、梁、板分部
本分部适用于按图示尺寸以立方米实体积计算梁、板、柱的工程量。
审查钢筋砼圈梁、过梁与板,圈梁、过梁与有梁板、平板的界线要分清楚,钢筋砼挑檐反口高度(或者悬挂檐高度)在1M以上者应按相应钢筋砼墙计算,小于1M者,按钢筋砼檐沟计算。
有梁板计算中要注意梁高必须扣除板厚,主梁长应扣柱位,次梁长应扣主梁宽。
柱与板交接,当柱断面大于0.3m2者,应扣板中柱位(柱头)体积。
钢筋砼阳台、雨蓬的长、宽超过定额规定范围及宽雨蓬或带反梁雨蓬,不能按阳台、雨蓬套价,应按有梁板计算,钢筋砼量也由投影面积改为立方米体积计算。
(6)门、窗分部
门、窗工程量庆与砧墙中所扣除的门、窗面积相符;不同种类的门、窗(如门连窗)应分别套价。审查门、窗数量时要注意门窗表中数量与各层平面图的门、窗数之和是否相符。门、窗数量计算还要注意配套玻璃种类、厚度是否与定额相同,否则必须换算。
(7)楼地面分部
审查时要注意各层地面面积总和应与相应建筑面积相符。
地面是水磨石,防滑地砧面层时,计算面层工程量后还需另计水泥砂找平层工程量,整体面层设计图纸与定额规定含量不同时要按比例进行换算。块料面层设计所采用材料与定额不符时应进行换算。当设墙裙时,应在相应的地面项目中扣除所含踢脚线含量。
(8)屋面分部
定额中屋面防水及檐沟防水已包括防水粉用量,如与定额不同时应予换算。定额中规定屋面隔热层垫砖高为3皮砖(12×12×18厘米),如设计不同时应予换算。
屋面找坡:用砂浆防水层,找坡套用细石砼找平层,不用砂浆防水层,找坡就直接套细石砼面层。
屋面面积之和应和一层相应建筑面积相符。
(9)装修分部
审查时应注意勒脚装修有否漏计,檐口高度在3.6M以内的单层建筑外墙粉刷应扣卷扬机费;严格区分普通、中等、高级抹灰,按类套价;刷“106”(或水泥漆)等涂料时,应扣除室内抹灰定额内的石灰浆含量;外墙面喷塑应增列打底子项;主梁净高超过50cm或每个井面积在5M2内的井字架梁天棚和梁净距在0.7M内的有梁板天棚,其抹灰工程量应乘1.4系数;块料面层按实铺面积计算。
(10)构配件分部
应注意:不得把阳台台板及墙合并套用栏杆单价,以引起造价增加。
审查构配件项目时要注意不得漏计面层装饰工程量。
2、各项费用审查:
各项费用计取基数应按一般工程项目、打桩项目、装修项目分别计算。
打桩:制作兼打桩按一般土建取费率的80%计算间接费;单独打桩(不施工上部工程)按土建取费率的40%计算间接费。无论是“单打”和“制打”都以桩的制作和打桩的直接费合计数为计费基数。打桩不计取塔吊费用。
高级装饰:按规定其取费率为土建工程取费率的40%计算间接费。
对无定额可套而用市场造价套价的特殊材料项目不能计取间接费只能计取税金。
三、做好复核工作
完成预算审查之后,为了检验审核成果的可行性,必须采用类比法。即利用工程所在地的类似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进行可行性判断。如差距过大,应寻找原因,如设计错误,应予纠正。
预算审核是一项细致的技术经济工作,虽有技巧,但应在正确的工作方法和丰富的业务知识指导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字:土建预算审查
工程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和工、料消耗的文件,是考核工程投资经济合理的依据。所以做好工程预算的审查工作,将有利于提高设计水平和投资效益。
现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浅谈建筑工程土建预算的审查技巧。
一、重视搜集完备的依据性文件
审查人员必须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搜集完备的编制预算的依据文件、材料,包括:
1、建筑和结构专业提交的全套土建施工图;
2、总图专业提交的土石方工程和道路、挡土墙、围墙等构筑物的平立剖图;
3、工程所在地区的综合预算定额、建筑材料预算价格、间接费用和计取费用的有关规定文件;
4、工程所在地的类似工程预算文件及技术经济指标(供参考)。
二、抓住审点
工程量计算、单价套用和间接费的计取是审查工作的重点,应认真对待,一丝不苟。
1、工程量和单价的审查
审查时应注意:A、编制预算时所使用的综合预算定额是否适用于本工程;B、预算书中不得重列综合定额中已包含的工程量范围;C、是否按定额规定的规则计算工程量;D、防止出现张冠李戴,错套单价的现象。
各分部审核的重点不同,现按分部分述如下:
(1)土石方分部
应注意、本分部仅适用于土石方、满堂基础及基础定额中未综合的土石方项目。
运土数量中,是否已扣除了回填土数量。如有地下室土石方工程时,在计算承台或砼基础时应扣减挖、填、运土的含量。计算挖土高度时,不得把底板(或承台)的底标高作为挖土高度,应扣除原泥皮线标高。地下室土方量要计入工作面的土方量。
要辨明挖土的土壤类别,以防止套错单价。对高地下水位地区应注意增列地下水排水费用。
(2)基础分部:
打桩分部的定额仅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陆上桩基工程,不适用打试桩及在室内或支架上打桩。
审查时应注意有否忘列各类桩基所对应的机械进、退场费用及组装、拆卸费用。对于冲(钻)孔桩、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等1米内的砍桩头费用,定额已包括,不得重列。超过1米砍桩头及吊运机械费用,不得漏计。
人工挖孔桩定额已包含扩孔5cm砼工程量,预算中不得重计,人工挖孔桩的弃土工程量不得漏列。
(3)墙体分部
砧石墙定额仅适用于平墙,非平墙每m3应增加1.4工日。
墙基与墙身的分界线划分应符合规定。内墙、外墙、框架间墙与非框架间墙应分别计算。墙体工程量不应包括门、窗洞口及0.3m3以上的孔洞数量。
计算墙身长度中,属于框架间墙应扣柱位。墙体高度计算,墙顶是梁应扣梁高,墙顶是板应扣板厚;设有构造柱的砧砌体应计算拉接筋的工程量,一层砌体檐高在3.6M以下者,均应扣除定额内的垂直运输机械费。墙体计算中不得把门连窗、异形门窗按矩形门窗扣除。
(4)脚手架分部
审查时应注意满堂脚手架的计算有否漏计增加层;住宅底层层高低于2.2M的柴火间不能计算脚手架;六层以上或檐高达20M以上应计算高层建筑增加费;临街房屋应增加防护措施增加费;天棚高度超过3.6m时应计算满堂脚手架;有装饰墙面(天棚)之一为装饰、刷浆或勾缝时满堂脚手架应计算50%;墙面和(天棚)均为勾缝或刷浆时应计算20%的满堂脚手架。
砧砌女儿墙高度超过1.2M者应计算双排脚手架。
在高层建筑中,裙房和主楼由于标高不一,应分别套用相应脚手架定额。
(5)柱、梁、板分部
本分部适用于按图示尺寸以立方米实体积计算梁、板、柱的工程量。
审查钢筋砼圈梁、过梁与板,圈梁、过梁与有梁板、平板的界线要分清楚,钢筋砼挑檐反口高度(或者悬挂檐高度)在1M以上者应按相应钢筋砼墙计算,小于1M者,按钢筋砼檐沟计算。
有梁板计算中要注意梁高必须扣除板厚,主梁长应扣柱位,次梁长应扣主梁宽。
柱与板交接,当柱断面大于0.3m2者,应扣板中柱位(柱头)体积。
钢筋砼阳台、雨蓬的长、宽超过定额规定范围及宽雨蓬或带反梁雨蓬,不能按阳台、雨蓬套价,应按有梁板计算,钢筋砼量也由投影面积改为立方米体积计算。
(6)门、窗分部
门、窗工程量庆与砧墙中所扣除的门、窗面积相符;不同种类的门、窗(如门连窗)应分别套价。审查门、窗数量时要注意门窗表中数量与各层平面图的门、窗数之和是否相符。门、窗数量计算还要注意配套玻璃种类、厚度是否与定额相同,否则必须换算。
(7)楼地面分部
审查时要注意各层地面面积总和应与相应建筑面积相符。
地面是水磨石,防滑地砧面层时,计算面层工程量后还需另计水泥砂找平层工程量,整体面层设计图纸与定额规定含量不同时要按比例进行换算。块料面层设计所采用材料与定额不符时应进行换算。当设墙裙时,应在相应的地面项目中扣除所含踢脚线含量。
(8)屋面分部
定额中屋面防水及檐沟防水已包括防水粉用量,如与定额不同时应予换算。定额中规定屋面隔热层垫砖高为3皮砖(12×12×18厘米),如设计不同时应予换算。
屋面找坡:用砂浆防水层,找坡套用细石砼找平层,不用砂浆防水层,找坡就直接套细石砼面层。
屋面面积之和应和一层相应建筑面积相符。
(9)装修分部
审查时应注意勒脚装修有否漏计,檐口高度在3.6M以内的单层建筑外墙粉刷应扣卷扬机费;严格区分普通、中等、高级抹灰,按类套价;刷“106”(或水泥漆)等涂料时,应扣除室内抹灰定额内的石灰浆含量;外墙面喷塑应增列打底子项;主梁净高超过50cm或每个井面积在5M2内的井字架梁天棚和梁净距在0.7M内的有梁板天棚,其抹灰工程量应乘1.4系数;块料面层按实铺面积计算。
(10)构配件分部
应注意:不得把阳台台板及墙合并套用栏杆单价,以引起造价增加。
审查构配件项目时要注意不得漏计面层装饰工程量。
2、各项费用审查:
各项费用计取基数应按一般工程项目、打桩项目、装修项目分别计算。
打桩:制作兼打桩按一般土建取费率的80%计算间接费;单独打桩(不施工上部工程)按土建取费率的40%计算间接费。无论是“单打”和“制打”都以桩的制作和打桩的直接费合计数为计费基数。打桩不计取塔吊费用。
高级装饰:按规定其取费率为土建工程取费率的40%计算间接费。
对无定额可套而用市场造价套价的特殊材料项目不能计取间接费只能计取税金。
三、做好复核工作
完成预算审查之后,为了检验审核成果的可行性,必须采用类比法。即利用工程所在地的类似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进行可行性判断。如差距过大,应寻找原因,如设计错误,应予纠正。
预算审核是一项细致的技术经济工作,虽有技巧,但应在正确的工作方法和丰富的业务知识指导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1规范性原则
在土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工程管理还不够规范,因此在土建工程管理中就需要注意好工程的规范管理。土建工程的施工专业性非常强,国家针对土建工程施工中的行业标准和具体的施工标准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例如是工程的耐久性与载荷能力等。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就要以行业标准与施工建设标准作为参考,并且完善工程的合同规范。所以在选择工程管理的优化措施上,不管是从工程的造价管理上还是工程的质量上看,都要在规范的允许范围内进行,以免出现违法行为。
1.2科学性原则
在土建工程施工管理中,要加强科学性施工规范。因此在实际施工时,就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来进行,但是还要保证工程的各个施工部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土建工程施工管理中,要加强科学性管理,例如是合理的配置工程资源,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加强管理工程的人力资源等。由于在任何行业都离不开管理学,而且在具体操作中各个行业也会因环境和经营内容的不同而出现差异,但是管理的科学性是不变的,因此要提高施工管理的水平,就要加强对工程的管理,并且对施工加强管理。
1.3经济性原则
在土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经济性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在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就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用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同时这也是工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发展与生存的根本保证。所以,在加强土建工程的管理措施中,就需要加强其经济性管理,首先要根据工程项目自身的经营模式与方法,并在企业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来制定出合理的经营计划,并且保证各项措施能够有效的执行,而且在企业完成月度年度计划中还要对计划进行核实的调整和评价,以使工程的计划更急接近实际情况。而在工程管理中,要想做好工程的成本规划,就要确定好工程的各项支出,并制定出合理的成本计划,做好成本目标管理,并控制好工程的实际发生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土建工程管理的加强措施
2.1规范施工管理制度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首先要求施工人员严格的按照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并对工程的工作程序、施工质量以及操作措施进行严格的监督,并且在这些都达到相关的要求后才能开始下一道施工工序。其次是要施工人员根据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来制定出工程的安全监理内容,并落实相关监理人员的职责,使得工程的各个部门都能够尽到责任,保证工程的质量。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各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并切实落实工程管理的安全制度规范,让施工人员能够了解并掌握工程的施工安全法规、安全技能、安全知识、操作规程以及设备的性能,在工程管理中切实的以人为本,并树立起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与责权意识。另外,在对工程的重要部分验收与工程竣工验收时,还要保证工程监督检查的合理、公正以及科学性。
2.2加强对土建工程的设备和材料管理
在实际中虽然一直在提高土建工程的质量,但是随着工程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在工程建筑中使用的新材料也在不断增多,施工的工序也变
得更加繁琐,因此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就要注意好工程的材料质量问题,保证施工的质量。针对进入到施工现场的材料,要进行科学的保管,尽量减少材料的浪费,以免在施工中材料出现折损和腐蚀现象。另外,还要科学的管理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并保证在施工现场机械设备能够连续的施工,以免停放机械设备造成浪费,增加管理机械设备问题。在施工使用完机械设备后,还要及时的安排其退场,以免机械设备会在施工现场由于受到腐蚀而造成设备老化。除此之外,在实际中还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查,针对那些机械性能不佳、出现老化的机械设备,还要及时的报告给相关部门,并进行更新,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2.3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的素质
由于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工作很多,施工过程也比较复杂,因此就要重视提高现场人员的施工素质,并提高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首先在土建工程施工中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在施工中一般人员结构比较复杂,而人员的技能水平也不一致,但是工程的质量却很重要,因此就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业务培训,保证在施工时各施工人员能够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科学的施工,以免违规操作,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其次要加强施工人员对施工制度的认识水平,使得施工人员能够自觉的根据施工制度展开施工工作,保持现场施工有序稳定的进行。第三是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加强安全教育,使得施工人员能够掌握相关的安全技能、安全知识,在施工时做到安全操控机械设备,并且在施工时施工人员还能掌握一定的自我安全防护技能,保证自身的人身安全,在安全施工的情况下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总结
1.1地址的选择
建设变电站的地方最好不要占农耕地或经济林区,而且还要做到节约用地即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我们的变电站最好是选择在交通方便,利于工作人员上班和资源配送的地方,真正地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为了减轻变电站对环境造成污染,我们选择建设变电站的地方必须是位于变电站所在地最小频率风向的上侧。我们选择地址要避免选那些易发生断层、坍塌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最好是比较开阔的地带便于我们架设各种高架线。我们的变电站最好距离工矿等负荷中心近一些,方便我们电气与电站的协调。
1.2竖向布置分布情况
变电站地基的设计要结合具体的地质情况,最好能够充分地利用原有的地势地貌。对于整个地基鉴于要做挡土墙和场地排水,我们要采用平坡式或者阶梯式布置。我们要确保在地下水位上方25cm以上处挖地基做条形基础,之后用三合土或三七灰土来填充并夯实(可以采用机械夯实或人工夯实)与地面齐平即可。
1.3建筑结构
(1)建筑的安全性。要想保证土建设计和构件的安全性,我们必须做到严格规定结构的荷载量,并且认真确定材料强度和荷载分项系数的大小,另外要保证标准荷载下的安全度。
(2)建筑的牢固性。要求建筑在发生局部破损时不会引发大面积坍塌,来减小灾难损失。
(3)建筑的耐久性。要使建筑能够在荷载压力作用下,能够持久耐用,尤其是在应对混凝土的腐蚀的情况,更要做到较大的耐用性。
2土建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工程施工的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我们要保证变电站工程的质量够硬,安全性够好,进度够快。要做到这些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变电站中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第一,站址选取时的问题。变电站无论选择在哪,都要面临赔偿问题,可能是拆迁费用,可能是土地征用费用或商户补偿费用,这些赔偿都会一定程度上造成资金压力。第二,预估土方时的问题。即使我们在施工之前做了精确的预估土方,但是一旦真正开始还是会有很多我们预想不到的情况,这就造成现实与预估土方之间的冲突。第三,结构腐蚀的问题。混凝土的腐蚀是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又不能做到完全避免。第四,温度对道路建设的影响。在变电处一些特殊位置存在“永临结合”的建筑方式,使得温度一旦升高后就可能对道路造成一些损害。第五,室内排水和防火问题。在室内设计时,常常会有屋顶门窗渗漏,地面硬度不够,防火不达标,高度不符合安全带电距离等问题。
3土建设计方案的优化
3.1可行性的研究
(1)占地面积的可行方案。我们要合理布置规模就要注意控制主变数量和出线回数。针对室外配电装置场地,要注重它与建构筑物之间的关系,为了有效减少占地面积,我们必须要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节省空间。建筑物在不影响它本身的功能的前提下合并为一栋楼,另外也要降低一些楼宇附属场地的各种费用。经过相关的技术分析,为了减少占地面积,主变压器一般选用两台比较合适,35kV要与110kV对称布置,以10到12个为35kV的出线间隔和以2到4个为110kV的出线间隔。作为可研设计的人员要做到出线间隔和主变数量成比例等前期的科学规划。以皖北的某一个变电站为例,整个占地面积仅仅是3700m2左右,具体设计就是主变和功能建筑位于中间,旁边采用防火墙,10kV和110kV对称分布的开关场地,10kV的出线间隔为24个。
(2)位置选择的可行方案。位置选择需要全面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负荷量,网络结构还要考虑征地情况,城乡规划。要做到减少土石方量,尽量不占经济效益较高的土地,而占用荒地或坡地。要做到尽量配合规划部门和城乡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避免相互交叉的架空线路。还有站址要靠近负荷中心,且要方便利用一些基础设施,地势平坦利于运输。
(3)地下处理的可行方案。在研究可行性阶段要先了解建设变电站的地下情况,对于地下有防空洞、滑坡、要塞管道或是回填区就要避开。例如曾经在皖北某县本来选址的地方却在可行性研究时发现地下是杂土回填区,以前发生过坍塌,不仅如此地下还深埋着主要污水管道,因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费用远远超出预算,最终决定另寻合适的地址。
3.2初步设计阶段要完成的工作
(1)总体规划设计。我们在确定变电站的具体规划方案与规则之前,必须考虑变电站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水源电源、气象条件以及交通情况,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考虑变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变电站施工和工艺布置情况以及后续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变电站在达到它本身的功能要求后,要做到施工、运行、检修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的目的。
(2)平面布置设计。变电站的平面布置设计是在符合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为了实现方便交通节约占地面积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吸取电气平面布置经验后采取合理的工艺技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对于总平面布置要进行模块化,即将总平面划分成若干个功能区,例如主变场区,110kV配电装置场区、配电装置区等,变电站的道路要将变电站内的各个功能区连接起来。变电站内道路设计要求满足各种检修、大体积物体配送、防火、防灾的具体规定。建筑物的布局方面要尽量减少土地的占用量,无形中就得增加建筑物的密集程度,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建筑物之间必须符合消防安全距离的规定。
(3)建筑方案设计。降低变电站的占地面积一直是我们强调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变电站的建筑方案中采用了联合布置的方式。具体操作就是尽量使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安装在同一座主控楼或是同一座配电装置楼中,当然还是得以符合工艺技术要求为前提。变电站的平面布置设计要求变电站里的每个房屋都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设备的运行和维修;变电站的立面设计要求使变电站与它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统一。进行变电站建筑设计时,对于材料的使用主要是钢筋和混凝土,因为大部分的建筑物都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其他类似支架和构架的主要是钢结构。变电站的抗震等级主要是由当地的设防烈度和变电站的重要等级相结合来确定的。建筑物所采用的基础形式一般不会选用筏式基础或条形基础,因为要考虑到变电站所在地的地址情况和整个建筑结构承受的载荷大小,大部分情况下独立基础和桩基础可以很好地满足相关要求。对于变电站地基的情况我们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按照当地具体的地质情况分别采取适当方案处理。如果站址所在地区的填土层比较厚时,我们就要进行强夯处理;如果站址所在地有厚度特别大的淤泥层时,我们就必须则考虑水泥搅拌桩、预压法、管桩或灌注桩等方法来进行处理;当然如果站址所在地的地质情况比较好,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使用这种天然地基了。对于变电站的暖通以及通风设计,只要能使设备正常运行而且符合消防的相关要求即可。对于变电站中温度和空气质量的调节,我们需要根据以前变电站中的换气和防爆次数以及具体的温度要求,采用空调,自然或是机械方式进行调控。
3.3变电站施工图设计阶段
变电站土建的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将总图,暖通,结构,排水,建筑等这些通过审查检验的方案真正应用到实践当中。因为这涉及很多的专业所以必须在施工前进行专业沟通,以防各专业在交接的时候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有益的措施来提高施工图的质量以及土建工程的施工效率。
(1)因为变电站的特殊性使得变电站内建筑物基本都不会发生变动,所以我们可以进行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标准化设计。
(2)由于变电站的具体工作会涉及到很多的专业学科,所以为了减少各专业之间不能互相及时沟通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的现象,我们必须建立各专业之间资料互提共享机制。建立变电站土建施工的快速反馈机制,这样设计部门就可以快速处理在土建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土建设计更加地完善合理。
4结语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系的交汇区域,有史记载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上千次中震和数百次强震,特别是经历了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之后,建筑结构的防震抗震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2.建筑结构产生震害的原因
2.1扭转破坏
如果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不当,造成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发生较大偏差,由于过大的扭转反应或集中变形,极易导致结构在地震中产生严重破坏。例如,据资料记载,在唐山大地震中,位于天津的一座平面布置为L形的建筑,由于不对称而产生了强烈的扭转反应,导致距离转动中心较远的东南角和东北角处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东南角柱产生了较大的纵向列缝,混凝土内部钢筋外露,东北角处的梁柱节点混凝土酥裂。
2.2薄弱层破坏
如果结构的不同部位结构刚度相差悬殊,上下结构刚度突变较大,则当地震来临时,会使结构的变形集中发生在刚度薄弱的部位。比如,1995年的阪神地震中,发现大量的20层左右的高层楼房都在第五层处倒塌,后来分析其原因得知,在日本旧的抗震规范中,允许结构在第五层以上部位结构的刚度较弱。
2.3防震缝处碰撞
防震缝是为减轻或防止相邻结构单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预先设置的间隙。如果防震缝的宽度设置不够,防震缝两侧的结构单元在地震时就会由于相互碰撞儿发生破坏。例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北京民航大楼防震缝处的女儿墙遭到破坏,北京饭店西楼伸缩缝处的贴假砖柱脱落,内填充墙侧移达50mm。
3.震害的破坏形式
3.1整体破坏形式
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破坏形式按破坏性质可以分为延性破坏和脆性破坏,按破坏机制可以分为梁铰机制(即强柱弱梁性破坏)和柱铰机制(即强梁弱柱性破坏)。梁铰机制即塑性铰出现在梁端,此时结构能承受较大的变形,吸收较多的地震能量;柱铰机制即塑性铰出现在柱端,此时结构的变形往往集中出现在某一薄弱层,整个结构的变形较小。
3.2局部破坏形式
构件塑性铰处的破坏:构件在受压或受弯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塑性铰处,混凝土发生严重的脱落,并且钢筋会向外凸出,混凝土柱的破坏一般发生在柱的上端或下端,其中上端更为常见。其表现形式为混凝土压碎纵向钢筋受压屈曲;混凝土构件的剪切破坏:当构件的抗剪强度较低时,会发生此类破坏,剪切破坏多为脆性的;节点破坏:当节点的配筋不适当时(节点处箍筋过少或节点区钢筋过密),会出现十字交叉裂缝式的剪切破坏,节点破坏的后果往往会较严重;短柱破坏:当混凝土柱较短时,剪跨比过小,刚度较大,柱中的地震力也较大,也容易导致柱的脆性剪切破坏。另外,混凝土结构的局部破坏还有填充墙破坏、搭接处破坏等。
4.提高结构抗震性的措施
4.1合理选择结构形式
①框架结构
不同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也行应不同,通过工程经验和科学分析得出,框架结构一般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框架结构的特点是结构自身重量轻,适合于要求房屋内部空间较大、布置灵活的场合。结构整体重量的减轻有助于提高结构抵抗地震的能力,框架结构如果设计合理,具有较好的延性,抗震性能良好。但是由于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小,在地震力的作用下,水平变形较大,容易造成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当结构较高时,过大的水平位移引起的P-效应也较大,从而导致结构的损伤也更为严重,所以,框架结构的高度不宜过高。
②抗震墙结构
抗震墙结构的特点是侧向刚度大,强度高,空间整体性能好,然而由于墙体多,重量大,相应的地震作用也大,并且内部空间的布置和使用也不够灵活。抗震墙体结构比较适合于住宅,旅馆等建筑结构。这类建筑墙体多,分割较均匀,使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达到较高程度的统一。
③框架-抗震墙结构
在抗震结构中,为满足底层设商店等大空间的需要,设计时,常把底部基层设计成框架-抗震墙结构之类的底部大空间抗震结构,但对其高度加以限制。框架-抗震墙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纯框架和纯抗震墙的结构缺点,发挥了各自的长处,刚度较大,自重较轻,平面布置较灵活,并且结构的变形均匀,抗震性能良好,特别适用于办公楼或旅馆等建筑结构。
④楼盖的结构形式
楼盖在其平面内的刚度应足够大,以使水平地震力能够通过楼盖平面进行分配和传递。在楼盖形式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现浇式楼盖,其次是装配整体式楼盖,最后才是装配式楼盖。
5.结构布置对抗震的影响
5.1墙体布置
非承重墙的材料、选型和布置,应根据烈度、房屋高度、建筑形体、结构层间变形、墙体自身抗侧力性能的利用等因素,综合分析后确定。非承重墙体应优先选择轻质墙体材料。
非承重墙体的布置,应避免使结构形成刚度和强度上分布的突变。墙体与主体结构之间应有可靠的拉结,应能适用主体结构在不同方向上的层间位移。8、9度时应具有满足层间变位的变形能力,与悬挑构件相连式,尚应具有满足节点转动引起的竖向变形能力。外墙板的连接件应具有足够的延性和适当的转动能力,并且满足在设防烈度下的主体结构的层间变形要求。砌体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小其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并应设置拉结筋、水平连系梁、圈梁、混凝土构造柱等与主体结构可靠的拉结。
5.2平面布置
结构的平面布置是指在结构平面图上布置柱和墙的位置以及楼盖的传力方式。结构布置应简单、规则、对称,在框架结构和抗震墙结构中,框架和抗震墙均应双向设置,柱中心线和抗震墙中心线、梁中心线与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大于柱宽的四分之一。
从抗震角度分析,平面布置最主要的是使结构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相重合或尽可能的靠近,以减小结构的扭转反应。地震引起的惯性力作用在结构构件的质量中心,而楼层平面的抗力则作用在其刚度中心,当二者的作用线不重合时,就会产生扭矩,其值等于两者作用线之间的距离乘以楼层惯性力的值。所以,结构平面的布置,应尽可能的再x和y的两个正交方向上对称,并且平面布置应使得平面作为一个截面有尽可能大的抗扭刚度,以抵抗实际情况中难以完全避免的扭矩。
5.3防震缝的布置
在地震设防地区的建筑必须充分考虑地震对建筑造成的影响。当平面形状较复杂时,可以利用防震缝将结构划分成规则、简单的单元(对于高层结构不宜设置防震缝)。当设置防震缝时,其最小宽度应符合小列要求:①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②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上述对框架规定宽度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可采用对上述框架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应小于70mm。③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④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的高度、刚度或者层高相差较大时,可以在抗震缝两侧房屋的尽端沿全高设置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每侧抗撞墙的数量不少于两道,最好对称布置,墙肢长度可不大于一个柱距。框架和抗撞墙的内应力应按考虑和不考虑抗撞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并按不利情况取值。抗撞墙在防震缝一端的边柱,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