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证券交易考试重点

证券交易考试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证券交易考试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证券交易考试重点

证券交易考试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融资融券 证券业 风险防范

一、国际比较

融资融券交易作为海外证券市场普遍实施的一项成熟的交易制度,也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将我国市场与美国、日本等成熟的市场进行比较

1、融资融券组织模式比较。美国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是典型的市场化融资模式,也是一种分散授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信用交易的风险表现为市场主体的业务风险,监管机构只是对市场运行的规则做出统一的制度安排后监督执行。日本的交易模式是典型的专业化模式,客户不能直接向证券金融公司融资融券,只能通过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证券公司也不能直接向银行融资融券,只能通过证券金融公司向银行融资融券。

在我国,原来的《证券法》规定证券公司不得从事向客户融资或者融券的证券交易活动;而新的《证券法》修改为:“证券公司为客户买卖证券提供融资融券服务,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并删除了关于买空卖空的禁止性规定,为开展融资融券打下基础。

2、融资融券标的比较。美国融资融券的标的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在全国性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在场外柜台市场交易很活跃的证券;在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列名单上的证券。而日本可用于信用交易的证券必须是在主板市场交易且股利回报率比较高,同时经证券监管机关指定。

我国国内融资融券标的的限制条件为:在交易所上市交易满二个月,融资买入标的股票的流通股本不少于1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5亿元,融券卖出标的股票的流通股本不少于2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8亿元;股东人数不少于4000人,近二个月内日均换手率不低于基准指数日均换手率的20%,日均涨跌幅的平均值与基准指数涨跌幅的平均值的偏离值不超过4个百分点,且波动幅度不超过基准指数波动幅度的5倍以上。从融资融券标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限制明显强于美、日等国。

3、融资融券保证金比较。美国的初始保证金比率由美联储确定。1934年以来,美联储共对保证金比例做过22次调整,主要为50%~75%。最近一次调整是1974年1月,定在50%。美国的证交所和证券公司可以修改初始保证金比例,但不能低于50%。日本大藏省通过对融资保证金比例的调整来对证券市场进行调控,这里的融资比例相当于美联储规定的最低保证金维持率,从1970年到1980年共调整过37次,1987年股灾时曾达到70%,1991年后降到30%,后再未调整。

在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都规定融资和融券的初始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维持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130%;如维持保证金比例低于130%,必须补仓到维持保证金比例高于150%。只有超过维持保证金比例300%的部分,才能从信用账户中转出。

二、风险防范及防火墙建设

1、外部监督:职责分立,多管齐下。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以及作为第三方的商业银行组成了强大的业务监管方阵,并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发力用劲。(1)证券交易所主要负责对融资融券交易的指令进行前端检查,重点是对买卖证券的种类、融券卖出的价格等违反规定的交易指令予以拒绝。(2)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主要履行对与融资融券交易有关的证券划转和证券公司信用交易资金交收账户内的资金划转情况的监督。对违反规定的证券和资金划转指令有权予以拒绝。

2、内控机制:账户分设,集中授权。证券公司实施穿透式二级登记结算模式。即证券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在商业银行分别开立融资专用资金账户和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资金账户,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分别开立融券专用证券账户、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信用交易证券交收账户和信用交易资金交收账户。

3、指标控制:小步放开,大步推进。由于市场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初期所能承担和消化风险的能力比较有限,因此,融资融券交易的规模在试点阶段不会很大,而只有在经验成熟后才能大面积推开。对此,监管层将实施严格的指标控制。券商出借的资金和证券只能是自有资金和证券。

三、结语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融资融券业务的开闸使国内证券业迎来了一个多赢的局面。对整个证券市场而言,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将直接增加资本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为证券市场开拓新的资金来源。因此,国内证券市场在重新实施融资融券业务之后,必然大大促进证券市场交易的活跃性及市场行情的持续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投资机构因短期资金链脱节而形成的市场抛压,有利于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我国应因地制宜,加强市场防火墙制度和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机制建设。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融资融券运作方式。

【参考文献】

[1] 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统编教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证券交易考试重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

一、引言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研究证券投资运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本课程主要讲授了股票、债券等投资方式的特点以及规律,并通过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对证券投资工具进行基本的交易操作。学习本课程不但是专业学习的需要而且能帮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理财观念和投资理念。不论学习什么专业,也不管将来在哪个行业发展,投资、理财都将会伴随学生的一生。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初步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以及证券分析的基本原理,熟悉证券交易的基本程序和投资技巧,利用证券模拟和网上实训,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高等职业人才。

二、财经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缺乏适用的教材。证券投资学的形成与发展与西方投资市场的不断完善息息相关,众多投资理论的形成也都是在西方市场环境下研究得出的,这样就导致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我国证券市场实践脱节。并且这些理论部分涉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单因素模型和多因素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等众多理论,其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理论的创始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可见其理论达到了一定深度,而且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要理解这些内容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对于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一本适用的证券投资学教材不仅要符合财会专业知识结构,还要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据统计,目前在售的证券投资以及投资分析等相关教材绝大多数都是面向金融专业的学生,更注重对金融理论和模型的解析,而证券交易软件的操作和投资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比较少。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涵盖了以下几个部分:证券投资工具的运用、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风险防范和市场监管等。目前,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在财经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列为专业必修课,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课两个部分。总课时为64-72学时,以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为主,授课老师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以及证券投资的技巧,但是课堂教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即使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也不显著,比如在学习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到K线图、移动平均线、黄金分割线以及KDJ、MACD、WMS、RSI等各类技术分析指标,因此,授课老师在演示操作交易软件时,交易界面包含大量的信息使得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消化。实验课时仅占总课时的1/4,在有限的实验课中学生要运用模拟交易软件完成相关实验操作,还要撰写实验报告。但往往因为实验课时过少导致实验环节的完成情况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课程考核评估方式单一。目前金融专业以及财经类专业的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均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闭卷考试很容易导致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积累到期末考试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现象发生。应用型本科院校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目前的课程考核方式与证券投资学教学目的存在本质上的冲突。应该丰富考核方式,注重平时表现成绩。

三、财经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1.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在教材方面建议选用国外成熟的理论教材外加国内的案例分析教材,这样既能充实案例分析的内容又能弥补实践模拟课的缺陷,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讲授过程中只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投资理论,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西方投资理论可以略过不做重点讲解,教学内容本着够用、会用、实用为原则,使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和灵活运用能力。在我国多变的证券投资市场环境下,教师要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等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能只注重课本内容的学习,还要加入更多符合我国国情的证券投资知识,及时补充国家证券市场中相关制度、政策等的变化内容,通过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证券投资市场的变化。针对财经类专业学生的需求及特点,使其能够学以致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对金融理论与模型的解析。

2.加强课后模拟交易指导与监督。鉴于目前实践课时过少,学生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间无法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因此要求学生课后自行下载并安装证券投资软件进行模拟交易,对课上讲授的各种投资分析方法包括基本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进行综合练习。另外,要求学生形成自己的选股思路,寻找潜在的绩优股,就某一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投资价值进行综合分析,独立撰写投资分析报告。这就要求任课老师,最好能到证券交易所顶岗实习,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在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课后模拟交易的指导与监督,指导学生综合应用投资学课程中的所学到的各种理论、方法或技巧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投资理财能力和综合素质。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要打破目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教学、引入财经周评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论知识枯燥乏味,进行如下教学模式的安排: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教材理论知识之前,可以先播放一段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然后由老师提出与所授理论知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选择播放《华尔街》以及析金法百科等相关视频将教材理论知识同视频中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投资实践。其次,在讲到金融衍生工具这个知识点时,因为很多同学对其不了解,可以利用案例教学以及启发式教学,例如:假设今天某位同学以每股20元的价格买进了10000股平安银行的股票。可以提问:买进后你会担心什么?怎样归避股价下跌的风险?什么是套期保值?怎样进行操作?引导学生得出套期保值的做法是在期货市场卖出10000股1个月后交割的平安银行股票的期货合约,期货价格也为每股20元。继续提问:假如平安银行一个月后股票价格下跌至15元/股,套期保值结果如何?假如平安银行股票价格一个月后上涨至30元/股,套期保值的结果又如何?层层递进以此来引发学生思考并理解套期保值的含义及特点。最后,为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变化,引入财经周评模式,每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证券知识上周证券市场进行评价并对本周的股价走势进行预测。

4.课程考核评估方式多元化。课程的考核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导作用。证券投资学目前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比重太少而且实践环节的成绩几乎体现不出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以知识的运用能力为重点,而现有的考核方式没有突出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评价,这样就导致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实验报告也不认真完成。因此,要增加平时成绩尤其是实验课和实验报告考核的占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还需增加课程考核中课堂讨论和主动发言的成绩比重,注重考核学生在实际投资领域的投资理财能力。

综上所述,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课后辅导与监督等多方面来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改革,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同时,切身体会证券投资交易的流程、交易方法和操作技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硕.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模式优化研究[J].当代经济.2016.10. 

证券交易考试重点范文第3篇

一、《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实践教学中面临的矛盾

(1)投资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矛盾。证券投资与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因素分析、技术分析和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基本因素分析包括有价证券的投资价值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资价值分析、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等。技术分析包括道氏理论、波浪理论等主要理论和移动平均线(MA)、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等主要技术指标。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等。上述内容在理论讲授中是具有理性和比较清晰的,但在实际应用时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明确理论的假设条件,获得各种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这就要求分析者一方面能够获得全部信息,另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处理信息的能力。(2)技术分析结论与市场实际的矛盾。证券投资有很多种分析理论,在分析市场行情时,常常会遇到针对同一时间段,不同的分析理论得出的分析结论彼此矛盾的情况。针对不同的时间段,多角度的分析结论也会使人无所适从。(3)课时有限与达到较高的分析水平需要时间积累的矛盾。作为财经类高职专科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的课堂讲授时间一般是一个学期,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习者要想达到较高的分析水平至少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牛市和熊市的循环,才能够将分析理论结合市场实际进行验证和体会。(4)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需求的矛盾。面对同样的市场行情,风险偏好不同的投资者的选择往往也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学生通常也是各种风险偏好类型者皆有,而在课堂讲授时又必须以某一种类型为主,进而出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的实践教学建议

(1)实训场景尽可能仿真化。高职院校《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的实验实训场所,应当在可能的条件下,放弃教室形式的建设方式,在外部建设方面体现仿真化特点,尽量满足仿真实训实践要求。高职院校《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的实训场所应该针对证券业务的递进性,以各投资工具为出发点,结合不同领域对理财人才的需要,将具体功能拓展为:品种认知、品种开户、品种交易模拟、投资咨询四个方面,内设开户区、咨询区、演讲区和模拟操作区,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采用模拟软件接收市场信息,从不同的角色仿真业务场景,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训中心开展各种活动。(2)将模拟炒股作为教学的必要内容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证券投资与分析》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才能够较好掌握相关的技能,所以,开展模拟炒股比赛应当作为该课程教学的一项必要的内容。该项比赛作为学生本课程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模拟比赛,可以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3)有条件地开展实盘炒股。模拟炒股投资存在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学生在投资中使用的是虚拟的货币,投资成功与失败都是心理上的感觉,如果不加以适当的约束和引导,模拟炒股可能就会流于形式。因此,为了强化模拟炒股的效果,提高证券投资的实际水平,可以有条件的开展实盘炒股。通过实盘炒股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切身感受,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应变能力,对培养证券行业高技能型的人才起着非常好的推动作用。(4)实践教学要善于发现兴奋点。高职专科院校《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实践教学,教师不能局限于普通的常识性教学,应该深入到高级使用层面,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教学。如果教师能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就能取得实践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5)注重讲授师资素质的提升。师资素质的高低对实践教学影响很大,如果教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经验,可以深深撼动学生的“崇拜”心理,进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师资素质的提升虽然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但是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是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必须对教师,尤其是缺乏实践经验的新教师要进行有计划的素质提升工作。在证券市场处于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之际,相关教师更加应努力实践,亲力而为,积极关注证券市场走势,形成自身的独立思考体系。(6)丰富考核方式动态考查能力。对于该课程的理论考核,应以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证券投资分析》科目的重点为纲,鼓励学生以证代考,对于那些通过了该科目从业考试的学生可以免于其参加理论考试。另外,课程的实训环节在期末总评中应占有一席之地,要动态地考查学生在实训环节中的综合表现。这个综合表现包括学生平时的实训参与态度,实训任务记录情况,任务模块完成情况,账户交易的操作频次,参与模拟证券交易大赛的积极性和战绩,以及最终学生账户的收益率。这应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查,用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证券交易考试重点范文第4篇

我国证券市场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期间证券经纪人业务方式也被学习和借鉴。然而,在《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和《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相继出台以前,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对证券经纪人的地位、从业范围和权利义务等一直没有明确规定,证券行业对证券经纪人管理也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执业准则,证券公司只能根据自身对证券经纪人的认识而尝试着进行管理实践,管理模式和用工形式各有不同。加之证券经纪人来源复杂,水平良莠不齐,造成证券经纪人发展一直处在小范围、低层次的水平上。因证券经纪人误导客户、非法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引发的投诉纠纷时有发生,对客户、证券公司乃至整个证券市场都产生了不利影响,规范证券经纪人的呼声一直很高。2005年以来,随着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不断深化,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同时证券市场全面复苏,证券经纪业务不论是客户量还是交易量都有大幅提高,证券经纪人队伍也随之不断壮大。

2008年4月,《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出台,首次对证券经纪人的身份和法律地位做出界定,明确了证券公司和证券经纪人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奠定了我国证券经纪业务委托的法律基础。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经纪业务,可以委托证券公司以外的人员作为证券经纪人,其进行客户招揽、客户服务等活动。证券公司应当与接受委托的证券经纪人签订委托合同,证券经纪人应当遵守证券公司从业人员的管理规定,其在证券公司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由证券公司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超出授权范围的行为,证券经纪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009年3月出台的《证券公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对证券经纪人制度作出了详细规定,对经纪人的管理作了明确规定。证券经纪人制度的出台,对证券公司及证券经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证券公司而言,解决了诸多困扰其管理的难题,明确了证券公司与证券经纪人之间是委托关系和各自应负的法律责任,明确了证券经纪人只能在证券公司的授权范围内执业。对证券公司经纪人队伍的管理提出了统一明确的要求,促使证券公司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系统,提升了证券公司对经纪人的管理能力。对证券经纪人而言,作为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营销服务人员,在法律上有了明确定位,执业行为变得阳光化,而接受证券公司的全面培训和管理,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

尤其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当前形势下,证券公司更应该大力发展专业化的证券经纪人队伍。截至目前,证券公司仅有4000多家营业部,且绝大多数分布在地市级以上城市,相对于庞大的潜在客户来说,渠道覆盖面严重不足,这就决定了必须发展证券经纪人去承接并服务潜在客户。而证券市场中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不断推陈出新,证券公司不应仅局限于提供简单的通道服务,而应是集股票、基金、债券、外汇、期货和期权等金融产品为一体的金融服务超市。同时也将引入信用交易的方式,这些金融创新的推广将有赖于经纪人的开拓,而最终能够提供这些创新服务的无疑也是证券经纪人。证券经纪人贴近市场,能够及时将市场需求信息反馈至证券公司中后台,从而有利于驱动证券公司营销管理体系的变革和创新,建立起一种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并形成前中后台在客户需求上的信息正反馈机制,改变传统营业部通道服务下的同质化竞争,转变为以证券经纪人为载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下的差异化竞争,从而帮助整个行业从恶性的价格战转向良性的服务竞争。加强证券经纪人队伍的管理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度建设

《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证券经纪人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对证券经纪人及其执业行为实施集中统一管理,保障证券经纪人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防止证券经纪人在执业过程中从事违法违规或者超越权限、损害客户合法权益的行为。因此,证券公司应全面建立有关证券经纪人的管理制度,从组织架构、签约解约、培训、资格注册、档案管理、执业活动、客户回访与投诉、酬金与绩效考核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实现对证券经纪人队伍的闭环管理。

2.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证券经纪人队伍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介入:一是从经纪人的准入上严格把关,建立证券经纪人资格考试和培训制度,提高行业准入标准,选拔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并建立经纪人的诚信管理系统,通过行业自律,加强管理的有效性。二是在业务的管理方面,要加强后台的风险管理,通过定期通报经纪人队伍管理工作和经纪人执业活动中发现的风险情况,进行风险点的监控和评估,部署落实各种检查工作,提出整改和处理建议,严控业务风险。三是加强前台风险管理,采用防火墙制度,建立券商与客户的第二沟通渠道,完善客户回访和投诉机制,增强证券经纪人业务的合规性监督,防范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并对客户投诉作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处理风险事件等。

3.培训管理

证券市场的复杂性和创新性决定了证券经纪人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经纪人,营销的本质是专业化和综合性金融服务的输出,需要通过学习培训来不断锻造和提升自身素质。证券经纪人的培训支持应包括执业前培训、后续职业培训、在岗培训和其他专项培训等,更要重点加强对证券经纪人专业技能及职业操守的培训。每一次培训都必须通过考试,有关培训的学时、类别和成绩等信息也都要详细记录在相应的管理系统中,作为是否达到规定培训学时,以及是否可以继续展业的标准。

4.信息沟通管理

要发展证券经纪人队伍,实现证券经纪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在公司总部与证券营业部、证券营业部与经纪人之间保持及时、互动的信息沟通,同时在公司总部建立强大的后台支持系统,并使其成为证券经纪人的坚强后盾。这些支持系统应包括证券经纪人绩效管理系统、证券经纪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交易行为监控系统、证券经纪人客户服务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等,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熟。相比较以前证券经纪人执业时缺乏证券公司的信息和系统支持的情况,这将有利于提升客户的体验。

5.职业规划管理

证券交易考试重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实验教学环节设备设施资源缺乏

应用型人才是能够将专业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岗位的一种专门人才,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目标。基于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就要求该授课教师在加强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许多的应用型本科校院证券投资实践课程教学设备、设施资源匮乏:许多院校金融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明显滞后,即便有些高校有金融证券类实验室也没将其看作专业实践教学的正常投入,而是将它主要用于创收。

(二)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落后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证券投资学授课方式主要还是停留在课堂讲授上。但该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的图表,尤其在讲授技术分析时图表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教师单纯运用“黑板+粉笔”描绘所无法完成的,这难免造成学生听课效率低、理解不深刻等后果和教师讲课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局面。

(三)适应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的教材短缺

目前,市场上的教材几乎都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教材的“无用”、“机械”在我国证券市场上表现理论与“实战”完全脱节。即使标明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教材,也没有从内容上真正体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另外,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快、变化大,许多新事物没有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出来,这导致学生依照教材知识解决现实证券投资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

(四)复杂案例在教学中疏于体现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证券投资教学时,应在对理论框架进行简要的疏理之后辅以大量的实际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遗憾的是,案例教学尤其是复杂案例教学在应用型本科层次教学中并没得以充分的体现。

二、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应措施

(一)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1、加大证券投资实践教学改革力度。

(1)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能力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如何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一直是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践环节教学。对此,证券投资学任课教师要按照证券投资活动的过程特点,科学设计实训环节与实训内容,通过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业务能力,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类现象发生。同时要加大实验课程的份量、加大证券投资实验实训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证券投资学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图表的形式将道氏理论、波浪理论、K线理论、移动平均线等理论更加形象、清晰地予以讲述,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同时,利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证券交易模拟操作的构想,即利用实验室上机接收股市行情,给予每个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进行模拟投资,使学生接触到证券市场的风险和收益,并将其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一部分。

2、引入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案例分析讨论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向受益的过程。通过案例分析既可以指导学生检验所学的书本知识正确与否、增强其鉴别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在案例中学到新的知识,使原有的知识得到修正、完善与发展。同时,也起到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复杂案例应在开学之初布置。要求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与课下积累进行模拟投资。同时,为便于学生对投资理论的全面把握,还可以选择多个市场进行案例分析。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通过相互比较加深学生对投资的理解。

3、采用模拟化教学方法

所谓的模拟化教学,就是通过系统的“理论―模拟―实践反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举办模拟证券投资技能比赛,比赛结束时,根据学生模拟投资的总收益,确定学生的该项成绩,再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一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教材方面的改革

对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该层面的教材应从证券投资的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把握。该类教材要求理论知识框架科学全面合理;知识深度广度适中。同时,也要注重知识内容的时效性,即所选知识内容要与我国证券投资活动相适应。另外,教材中要重视实践内容的安排;要介绍成功和失败的交易案例和交易经验。

(三)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

考试既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也是对教师授课效果的检验。但是,以往的评价手段单单只停留在卷面上,一般仅通过一两次书面考试就决定其学习成绩,并以此判断学生对该类知识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