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模技术论文

建模技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模技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模技术论文

建模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用数学;毕业论文(设计);数学建模教学法

【基金项目】2012年度百色学院教学研究立项,项目编号:2012JG16

一、前 言

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5年作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和五年以后,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国民经济各领域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量很大,这一类数学人才的需求估计将占总需求的一半左右,五年以后,将占总需求的一半以上.可见,培养具有应用数学和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本文就如何将数学建模教学法思想贯穿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进行了研究.

二、应用型人才须要有数学建模意识和能力

应用型人才指的是在一线工作岗位上,能把理论付诸实践,能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和创造实际价值的任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为综合应用知识、创新应用与开拓创业的精神.

对于应用数学的应用型人才来说,要求具备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学规律,应用已知的数学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应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手段,它要求学生能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用公式、图表、程序来描述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学理论、计算机求解建模,并对结果进行解释,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数学建模是强化应用数学意识、提高应用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因而,数学建模对培养数学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数学建模教学法思想在应用数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1.在毕业论文选题中增加应用型题目的比例

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一般从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数学教育等方面去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工作的意向、所具备的能力选择大小、深浅、适度的课题.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去选题:联系数学教学实践有关的课题;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某一专业方向上的学术探讨;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联系实际解决一些应用问题.

目前多数院校都由指导教师拟定题目.这些题目中,大多数题目与现实生活脱节,能给学生进入社会做准备的题目并不多.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指导教师的选题应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生活实际.指导教师可以考虑一些校企合作的项目,选取最适合教学内容又贴近生产实际的课题,如以一些企业的生产任务为课题,共同开发一些有实用价值、适合学生设计的课题.

同时,由于近几年在校外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们应鼓励学生承担实习单位的部分科研项目,并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自行选题.在指导教师拟题或学生自行选题时,应尽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将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数学课程进行延伸.应用数学专业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优化方法、运筹学等课程,可以将其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如利用运筹学,让学生设计学生干部选拔方案、设计生产的最优方案及运输的最佳路线,等等.

此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也给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近十年来的全国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题目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工业、生物、医学、工程设计、交通运输、农业、经济管理和社会事业等内容.这些赛题对学生学习使用数学知识,解决以前他们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中的问题,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能比较好地模拟学生走上社会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部分学生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也取得不俗的成绩,但由于时间有限,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可以考虑进一步进行完善;另外,对这些题目,还可以改变一些条件,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2.将数学建模教学思想贯穿于数学专业基础课程中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综合几年所学知识,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选题的极好的锻炼机会,是对学生在几年本科专业学习期间,建模能力和建模意识的综合反映.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个环节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将建模思想应用于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在数学专业基础学习阶段,就应注意使用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将数学建模思想贯穿于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注重使用数学建模教学法,通过使用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就能够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在教学中,结合基本的数学概念与原理,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和工具,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语言进行翻译,转化为数学上的问题,建立模型,求解,给出数学上的解释与方案.

如在《数学分析》教学中,可以考虑从基本概念上、定理证明中、应用问题上、习题课上及考试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为毕业论文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调查、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综合使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在本科学习的几年中.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这个工具,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归纳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建立反映现实问题的数量关系,最后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与能力,因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应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及数学建模方法的应用.

在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这个环节,可要求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使用数学建模方法,提出初步解决方案.例如,可以让学生对学校食堂进行调查,提出合理的管理及收费方案;对教育收费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现状,给出一个调整的建议等等.

在数学实验这个环节,能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概念变得形象直观,复杂的运算用计算机迎刃而解.学生能学习到如何使用计算机处理大量的数据,体会到计算机与传统数学完美的结合.

4.建立一支有数学应用意识及创新能力的指导教师队伍

目前大部分指导教师不够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上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意识比较淡薄,加上其自身知识、能力有限,因而在日常教学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较少去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例子,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很好地实施数学建模教学方法.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开设数学建模研讨班,选派教师参加各种数学建模学习班与会议,选派老师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开展骨干教师的技能培训班,使教师了解工程技术、生产新方法、新技术对数学的要求等.增强教师应用数学的意识.

我们要培养一批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有奉献精神及良好师德师风的创新型指导教师.他们知识广博,善于学习新知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在日常教学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使用数学建模教学法,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延喜,王世祥.数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0,20(6):103-105.

[2]张维亚,严伟.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8,22(2):77-81.

[3]向日光,吴柏森.对本科应用数学专业定位的思考及人才培养探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5):61-64.

建模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1.1简述数学及数学建模

美国科学院院士Glimm在他编著的《数学科学、技术和经济竞争力》的报告里指出:“数学科学对于经济竞争是生死攸关的”,认为“在数学科学里,技术转化远低于其潜力”“,这种由研究到技术转化,对加强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数学向一切领域渗透以及实现数学科学技术转化,是当代数学发展最具生命力的方面。近代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工具。在高新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建模,成为目前发展数学向一切领域渗透及数学科学技术转化的主要途径。由于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建立数学模型,而建立一个较好的数学模型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1.2对模型与数学模型的认识

一般地说模型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事物有关属性的模拟,它应当具有事物中使我们感兴趣的主要性质。好的模型应当具有它所模拟对象的主要功能。例如:航模飞机就是对机的一种模型。但模拟不一定是对实体的一种仿制,也可以是对某些基本属性的抽象。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图纸。那么什么是数学建模呢?数学建模就是指将某一领域或部门的某一实际问题,经过抽象简化、明确变量和参数,并依据某种“规律”建立变量和参数间的一个明确的数学关系(即数学模型),然后求解该数学问题,并对此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若通过,则可投入使用,否则将返回去,重新对问题的假设进行改进。按照E.A.Bender的提法,认为数学模型乃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为一定目的而作的抽象、简化的数学结构“。由于个人的讲法不一,不必过于追求严格的定义。总之,数学模型是一种抽象的模拟,它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图形等刻画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是现实世界的简化而又本质的描述。它或者能解释事物的各种性态、预测它将来的性态,或者能为控制这一事物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或较好策略。例如,在科学发现上比较有名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牛顿在力学上的重要贡献之一,正是为了建立这一定律,他发明了微积分方法,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1.3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由于数学建模面对的是现实世界中的形形的事物,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格式来说明,下面大致归纳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1)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数学建模的目的,掌握必要的数据资料,为进一步数学建模做准备。为了做好这一步工作,有时要求建模者作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有时需向有关方面的专家能人请教,以便掌握较为可靠的第一手资料。2)在明确建模目的,掌握必要资料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对问题作必要的简化,提出几条恰当的假设。十六世纪初,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正是在第谷二十年积累起来的资料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假设。如果当时没有开普勒的假设,人们对现实世界天文学的感性认识就不可能迅速上升到理性的阶段。一般在提出假设时,如果考虑的元素过多,过于繁复,会使模型过于复杂而无法求解,考虑的因素过少、过于简单,又会使模型过于粗糙得不出多少有用的结果而归于失败。此时,应当修改假设重新建模,一个较理想的模型往往需要经过反复多次地修改才能得出。3)之前已经根据问题背景提出了适当合理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各变量之间存在某种关系,采用恰当的数学工具来表示以上这种关系,为其构造相对应的数学结构,根据构造的数学结构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时要综合考虑建模所要达到的要求目的、问题的特征的问题,此外还要考虑负责数学建模人员的数学特长等问题。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可能会用到任意一个数学分支,即使是同样的问题也可以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只因所采用的数学方法有所差异。人们可以采用多种数学方法达到所预期的要求目的,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采用较为简单的数学工具。4)分析并检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人们之所以建立数学模型是为了解决问题,更好的解释自然现象并改造自然以此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所以说数学建模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模型求解的问题,模型求解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逻辑推理、图解、解方程、定理证明、讨论稳定性等。建立模型并将模型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检测数学模型的正确性。通常,一个较成功的模型不仅应当能解释已知现象,还应当能预言一些未知的现象,并能被实践所证明。例如:牛顿创立的万有引力定律就经受了对哈雷彗星的研究、海王星的发现等大量事实的考验,才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如果经验结果与事实不符或部分不符,就应当象前面所讲的那样,修改假设,重新建模。综合起来讲,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可以概括为:从实体信息(数据)提出假设建模求解验证修改应用的一个反复完善的过程。

1.4数学建模中应当注意的两个方面

1)要具备广泛的数学基础知识,懂得它们的背景含义及各种数学应用问题的解法。2)重视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要学会数学建模除了要学会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外,还应当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2对投资问题数学模型的探讨

当国家或地区财力有限时,要使有限的投资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必须制定最佳投资方案,使国民经济获得最优增长。关于投资问题就是经常要提到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采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并对某些结论进行讨论。社会生产可以分为两大部类,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第Ⅰ部类的生产是用于非消费品的生产;第Ⅱ部类的生产是消费品生产。经济学理论分析,用于第Ⅰ部类的生产资金是通过消费品的生产转化来的,同时生产出来的第Ⅰ部类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又服务于消费品生产。那么,要使投入生产的总资本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需确定资本的最佳投入。

2.1投资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

假设1)t时刻,国家投入生产的总资本为K(t),K(0)=K0,K(T)=KT,K0与KT是已知量,国民经济总收入为Y(t),并且有Y(t)=〔fK(t)〕,(1)其中〔fK(t)〕是生产函数;2)国民收入主要用于两方面,消费资金C(t)和扩大再生产的积累资金I(t),且有Y(t)=C(t)+I(t)(2)消费资金产生的效益记为U〔C(t)〕,消费越高,为生产带来的效益越大,因此3)人是劳动力资源,从t=0到t=T这段时期内,劳动力保持不变。在上述假设下,考虑最佳投资方案,即确定投资函数K(t).当充分小时,有,令,得,(3)(3)式表明t时刻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正好是t时刻总资本的变化率。将(1)式(、3)式代入(2)式得到关于K(t)的常微风方程(4)现在的问题是求K(t),使得(5)约束条件为K(0)=K0,K(T)=KT,状态方程为求最佳投入资本的问题归结为解具有固定端点的变分问题(5).注意到,得变分问题利用Euler方程得常微风方程(6)因为,所以(6)式就变为(7)

2.2模型探讨

建模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概率统计”是一门具有实践性与理论性的重要学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数学科目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对此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根据课程的相关特点中,利用现代科学进行审视与组织,从而使数学概率统计中融入新鲜元素,在教学内容上引入有趣的应用题目,并且要对科学方法以及相关技术、概率统计知识进行联系。学生在运用“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上们能够建立数学模式,对“概率统计”的知识也会产生兴趣爱好。除此之外,还能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变被动为主动,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将数学建模的思想积极融入到数学概率统计之中,能够在不打破传统知识的同时,应用案例进行解决。通常情况下,学习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能够亲自体验在使用概率统计知识进行数学建模的整个过程,从而加深对概率统计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概率知识的同时,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由于数学概率统计是一门重要且复杂的课程,在不影响到教学大纲的情况下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数学建模的基本能力,从根本上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

二、教学方法得以改进,促进开放式学习方式的形成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型教育方式通过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因此无法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通过将数学建模融入到数学概率统计之中,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融入新鲜元素,并且结合相关案例,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现由浅入深、由难到易,使学生掌握数学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方法,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数学概率统计知识与建模思想的认识与理解。

(二)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建立开放型学习形式在数学概率统计的教学内容上,认可教师不可以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基本模式,不能按照教科书进行照本宣科。众所周知,数学建模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在进行数学建模时,要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各种技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正确的使用建模技巧,并且要让学生对问题发生的背景以及过程进行探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在对习题进行处理时,学生也不能局限于比较充分的问题上,要不断引用条件不充分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要自己动手对材料、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建模,并且还要对较为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化,从而增强自身对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此外,教师要不断开展讨论课,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建议,对问题的见解进行回答,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从而使学生在开放型学习环境中不断成长。

三、改善教材中的理论学习,加强实践学习

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为了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有所了解,那么教材僬侥设计有关学生训练的习题。一般而言,数学概率统计中的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过于理论化,对习题的次序与搭配却不符合学生的基本特点,甚至有部分教材在设计的习题中难度过高,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对数学概率统计与数学建模失去兴趣。从实际角度而言,数学概率统计作为数学教材,习题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的习题可以锻炼学习的逻辑性与思维型,因此,在对数学教材进行编写时要按照由浅入深的基本原则,对练习题进行分门别类的编写,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与不同对象的基本需求。在现有的数学概率统计习题之中,还需增加比较有趣、与生活有关的系统,并且该类习题要对数学建模的思想进行体现。与此同时,在教材中还应该添加应用性强的概率案件与统计案件,比如像数据的统计、数据的拟合等,让学生能够学会数学建模,在丰富学生课余知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结语

建模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种文化;文化建设;实践基层;创新机制

一、大力开展基层文艺实践培训活动

2012年5月3日,宁波市江北区繁景社区活动中心。“阿姨,手再往上扬一点,对,就这样!”“动作可以再柔和一些,一起和我再做一遍。”几位大学生模样的女孩正在为基层文艺爱好的大叔大妈们耐心细致的讲解动作。这是只江北区文化馆第三期“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实践基地”的一次普通的基层文艺培训授课。尽管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是丝毫没有减轻来自宁波市教育学院的“大学生艺术辅导老师”们和基层文艺团队的阿姨们教学热情。这些大学生正在将自己编排的成品舞蹈《最炫民族风》教授给繁景社区舞蹈队的阿姨。针对这些基层舞蹈队的阿姨们年龄普遍较大,接受和沟通能力不强的情况,这些大学生下足了功夫,不仅将每一个细节和动作要领清楚明白地解释给她们听,还手把手地演示、调整每一个动作,一丝不苟地完成教学实践工作。不知不觉间,2个小时的培训课就结束了,这些“大学生艺术辅导老师”们立即马不停蹄地赶向下一个社区。临走之前,她们还不忘叮嘱社区舞蹈队的阿姨们在这一周时间里多加练习。

像这样的由文化馆组织的基层文艺实践培训,大学生们每周都要进行2次,每次4个课时。尽管培训有时十分辛苦,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但是她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宁波教育学院文艺学生林娴婷这样说:“每每看到那些大婶、大妈满意欣喜的笑脸时,我们的心情总会变的十分感动。纵然是有一点的疲劳,有一点的烦躁,也会在那一刻雨过天晴,烟消云散。”

二、着力构建基层文艺实践培训机制

江北区文化馆自2009年开始深入实践“种文化”基层艺术培训以来,已经历经了5个年头。数年来,在“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理念指引下,江北区文化馆已建立起了以普及性培训、针对性培训、重点培训三种培训模式相结合的“种文化”基层文艺培训机制,数年间已发展培育基层文艺团队341支,在基层“种文化”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但是,在面对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艺需求中,江北区文化馆逐渐感觉到,全区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基层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仍有矛盾。从事文艺专业基层培训骨干的严重短缺,具体表现为文艺从业人才(或文艺爱好者)配备不足和当地文艺爱好者积极性高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针对这一情况,2010年12月,江北区文化馆联合区内的高校,建立了“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实践基地”这一基层文艺培训实践平台,将高校的学生资源融入到基层“种文化”的培训中来,有效地解决了文艺培训人员缺乏与基层文艺需求之间不平衡所产生的矛盾。这是对基层“种文化”艺术培训的形式的拓展,在扩大培训范围,确保培训人员上,进行了一次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文化馆为不仅为“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实践基地”提供培训对象联系、培训技术辅导、培训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支持,还协调各方,建立长效的考核机制,保障基地长效运行。

三、充分利用基层文艺实践培训双向平台

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实践基地是双向的平台,它既是一个在基层播撒文艺种子的平台,又是一个展现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和魅力的平台。正如进入基层培训的宁波教育学院文艺学生周琴在自己的基层实践总结中所写的那样:在这几次实践中,不仅使我的文艺和教学能力有所提高,还我让我逐步树立了信心,我渐渐地觉得,与他人交流沟通不再是一件让我害怕的事情。这样的实践,对我今后步入社会的交际、沟通、就业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说“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实践基地”也是一种共利“双赢”的创新机制。从基层文艺普及方面来说,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实践基地的创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层群众文艺人才匮乏,人民业余生活单调枯燥的局面。从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方面来说,其为基层群众与高校大学生之间建立了沟通渠道,拉近了广大群众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很好地实现了高校学生“学以致用、学为社会”的观念,同时也间接为高校促进就业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深入群众生活,用理论只是知道实践,通过实践深化理论基础,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水准和综合素质。大学生通过基层的锻炼更好地了解了自身和基层人民的需求,政府通过积极的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走向基层就业,大大缓解了我市的就业压力,优化了人才分配模式,使基层群众和大学生共享由此带来的成果。

四、显著广收基层文艺实践培训成效

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实践基地建立近三年来成效显著,共进开展了九期培训,累计参与实践的大学生人数达203人,基层文艺培训授课数达1840课时.培训基层文艺群众逾1700人。培训覆盖江北区7个街道1个镇总计23个社区(村)大学生实习基地在服务基层群众,培养基层文艺骨干,提高基层群众文艺鉴赏力,丰富人们日常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今年上半年,自4月10日开始2013年度(总第三期)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培训以来,已有30名大学进入实践基地平台,参与基层培训。在进入基层开展培训之前,大学生们先在文化馆进行集中培训之后,再由文化馆将大学生分别分配到各个街道社区、村进行种文化培训,第三期培训涉及江北区11个社区(村),到目前为止,培训成品舞5支,共计培训110课时。

基层群众对于这些“大学生艺术辅导老师”的到来反响热烈。江北区文教街道繁景社区是2010年最早一批接受大学生文艺培训的社区,今年在开展的三期培训中,有3名学生进入社区,为社区中老年舞蹈队开展包括舞蹈编排、教授在内的艺术培训,受到了社区群众特别是喜爱文艺的群众的极大欢迎。文教街道文化站站长王敏说:大学生进入我们街道社区开展“种文化”文艺培训,正在使我们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以及精神面貌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在培训中,能让群众享受到快乐、自信,享受到“文化惠民”带来的成果,这不仅是对基层文艺的推动,也能带动整个社区共建“和谐文明”的步伐。

五、结语

“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实践基地”的建立,开创了基层种文化文艺培训的新模式,极大地丰富江北区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有利于基层群众身心健康,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社会上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使人民安居乐业,充分体现了“文化惠民”的理念,为建立文化强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基层文化保障,也是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因此要进一步发展“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实践基地”,扩大培训的范围和参与的学校,规范政府引导,加强文化馆的业务支持,促使这个创新的培训平台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杨维松:论低碳经济的法律调整机制[J].理论学习,2010(5).

建模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成都师范学院数学系,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本文总结了笔者组织开展数学建模培训以及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实施方案和培训经验总结,并结合大学阶段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了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大学数学建模竞赛并将竞赛培训的有关经验应用于大学数学教育之中。

关键词 数学建模;数学模型;竞赛培训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本项比赛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我校每年11月组织学生报名,随着比赛的逐年举办,学生的热情也是日渐高涨。通过近几年的培训参赛,我们再历年的比赛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有更多经验值得总结探讨。

1 领导高度重视建模竞赛活动

此次建模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和学校、教务处、学生处以及数学系等领导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数学系成立了数学建模竞赛工作小组组织安排此次竞赛活动,学校以及教务处给予此次活动更方面的支持,亲自动员并多次亲临现场看望学生,学生处领导积极解决暑期学生生活方面的各项苦难,数学系领导亲自参加竞赛的培训工作,细心了解学生及培训教师的情况并积极解决,使得此次活动能顺利圆满的进行。

2 选拔优秀学生组队培训和竞赛

数学建模竞赛的主角是参赛学生,选择参赛学生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参赛成绩。我们于每年11月启动了全校规模的报名活动,为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建模以及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系指导教师在报名之前进行了“走进数学建模”主题讲座。学生报名热情高涨,积极半报名参加。

选拔分为预赛和复赛两个阶段。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选拔参赛队员:首先要对数学建模有浓厚的兴趣;其次,要有创造力,勤于思考,用于创新并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能熟悉操作计算机;最重要的还要有团队合作意识。经过预赛以及复赛共选拔出30-40名同学进入竞赛培训名单。

3 科学系统的培训方法

此次竞赛培训共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每年3月至月,培训教师利用周末时间向学生讲解数学建模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Matlab的使用;学生欠缺的知识(如运筹学,概率统计等);常用数学模型(如规划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回归模型,层次分析法等)。经过第一阶段的培训,学生已经具备的初步的数学建模能力,具备了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基础。

第二阶段从8月至9月,数学系对参赛学生进行了暑期培训。经过第一阶段的培训,有33名同学进入了暑假培训班。按照比赛要求,每三人一组,分本科专科组,共十余队,其中本科组四队,专科组七队。由于比赛在9月初进行,暑期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由于我校暑假的特殊情况,学生的食宿等各项问题都需解决。数学系领导及时与学生处以及各部分协调,解决了学生的生活困难,保证了培训的顺利进行。在本阶段培训以模型的案例分析为重点,主要从近年竞赛真题出发,通过对试题的分析,讨论,加深对数学建模的认识,同时学习了竞赛论文的写作规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准备比赛,数学系还邀请了四川省数学建模竞赛阅卷专家来校对培训教师以及学生进行指导。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能力。

由于数学建模竞赛需要大量用到计算机,数学系在培训期间对学生全天开放数学系实验室,并有培训老师现场指导,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练习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

4 组建一支专业的培训教师队伍

在数学建模培训中,培训教师是核心。指导教师保证培训效果和竞赛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数学系从本系老师中抽调了专业教师组成指导教师组,制定培训方案,组织学生培训。从3月份集训开始,到9月份比赛结束,指导教师放弃了周末以及暑假的休息时间进行培训。尤其是暑假近一个月的培训,在高温的情况下给学生上课,所有的老师都是任劳任怨,从未有过一个老师争报酬,讲价钱。为了最后的比赛,和学生一起在暑期奋战。

5 重视参赛工程的指导

在学生参赛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及时指导是学生完成竞赛的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做好参赛学生的心理指导,比赛是在连续72小时内完成的,并且要和同组的队员合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是极大的挑战。有很多学生中间会有放弃的心理,此时需要指导教师的鼓励和关心。指导教师细致的思想工作,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不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学生顺利完成比赛的保证。二是做好论文细节方面的指导。论文格式的规范与否与能否获奖息息相关。在竞赛的最后阶段,指导教师会提醒学生注意论文格式,并亲自帮学生检查论文格式是否符合要求,论文题目、摘要、

关键词 是否合适,

参考文献格式是否正确,论文是否完整等各方面问题。这些细节是论文是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数学系在比赛期间抽调了十余名教师在比赛三天中对学生全天进行指导。

6 竞赛培训与大学数学教育相结合

数学建模竞赛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要依靠竞赛培训,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很多学生对数学兴趣不高,主要是由于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无法学以致用。数学建模恰好是一个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生们不仅仅是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是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经过近几年的竞赛培训,我们总结了建模中一些和高等数学密切相关的实例,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融入相关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真正乐趣。同时,在线性代数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中融入相关数学软件的应用,增强知识的应用性,同时为数学建模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