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组织专业教师团队进行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和掌握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调研反馈的信息和研究结果,确定专业的建设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在专业建设工作中,市场调研是专业建设的探路石,为后期的专业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通过市场调研,可以掌握劳动力市场需求程度、生源的有效供给情况以及开办该专业所需的师资设备条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新开专业的盲目性。
2.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本校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能知晓有关专业及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时弄清教学中存在问题,从而能为改进教学、调整专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根据调研结论,组建专家团队科学制定教学计划,构建课程体系
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制定专业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计划是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既要遵循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同时还要满足企业市场需求以及学生特点,体现中职特性和培养目标要求,为使专业设置能有效对接社会与企业岗位,学校可以聘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或高校的专业人士,组建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团队,校企共同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掌握企业市场动态,动态调整和完善课程建设体系。
三、以行业标准为前提,开发和完善校本教材建设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都存在着专业教材体系混乱,教材内容比较自由宽泛,技能操作缺乏统一规范,执行行业标准不一致,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等问题,为学校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教材开发应根据企业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坚持行业标准和规范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依据学校现有的资源,开发适应岗位技能的专业校本教材,注重教材的整合、提炼,力争使教材体系同时兼备理论性和实用性。
四、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打造一流教学队伍
1.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保障,培养和打造师德高、业务精、能力强、技术硬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提升的必备条件,学校鼓励在职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和国内外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学习。
2.在教学上要不断的推行新手段新方法,加大多媒体教学力度,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应用能力,进而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不少于2个月的企业顶岗实践,让老师们不断将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应用到教学当中,为培养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做好铺垫,保证技能教学的高质量运行,大力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五、创新教学模式,开放教学课堂
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论教学和项目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开放教学内容,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了解企业文化、行业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将教学由课堂走向课外,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近企业,到大自然中去创作,到工作岗位中去体验的同时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及感悟体验,更好地熟悉岗位技能,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今后进入企业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打下良好基础。
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专业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对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实践调研可知,当前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专业课程教材建设跟不上专业技术发展步伐。随着专业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换代,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教材开发不能很好地与时俱进地适应专业技术发展节奏,主要原因在于受到有限物力和财力投入的约束影响,教材发展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跟不上新工艺、新技术的要求,以至于教材内容出现过时的问题。第二,课程内容和门类设置过于宽泛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少中职学校不能很好地结合教学任务能否有效落实的实际,一相情愿甚至盲目地引入过多的专业课程,如动辄开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计算机图形原理等专业课程,看似对学生职业前途负责,但由于学习任务难以有效及时完成,往往造成消化不良现象发生。第三,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生产所需的市场需求脱节问题突出。不少中职学校对机制制造专业课程设置仍然保持“传统经典原样”,多少年来几乎没有进行过调整,有的虽然进行过改革创新,但调整的力度并不大或调整的频度不高,从而导致许多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甚至存在与市场严重脱节的问题。
二、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设置的改进
(一)切实结合社会市场需求突出“实际应用性”
从当前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设置问题可以看出,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灌输,不够紧贴学生毕业以后上岗工作实际。因此,要牢牢把握中职课程体系搭建的重点,将课程设置的目标定位于培育和提升学生实用操作技能,加强社会市场人才需求调研,经常进入机械制造企业了解企业所需人才情况,然后依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对课程体系加以完善。此外,学校教务部门在搭建课程体系实践过程中,必须对相关理论基础课、专业技术原理课、专业实践训练课等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科学地衔接起来,将理论基础课、专业技术原理课、专业实践训练课的课时比例依次按照30%、20%、50%的比例进行划分,由此强调中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促使他们毕业以后更加快速地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二)紧贴企业用人实际合理整合课程与教学内容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社会就业特点要求中职学校必须积极紧贴社会生产实际,明确自身专业理念和实训教学的具体要求,在专业课程安排上以专业理论课为基础,以培育学生能够更好地胜任毕业后的就业工作为重点目标,以提升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为精湛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线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和教学内容。有时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有必要对某些课程进行适度整合,促使普通理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更加有机地连贯起来、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合成体系的关系。例如,可在根据实际情况将机械制图类的教学内容和CAD教学相融合于一起来进行教学,促使学生既很好地熟悉CAD的实践应用,又促进学生对制图基本功的锻炼,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将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有效地回顾,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从而大大增强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促进学生专业应用技能的提升。
(三)积极构建校企双赢的理论和实训合作机制
浙江的地区经济以发展民营企业见长,同时,大多中职毕业学生很少有机会进入国企或大企业就业。所以,中小型民营企业就成了中职学生比较理想的选择。但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只有精打细算才能确保更多的收益,因此,对于这类企业来说,财会人员不仅仅是要做好账,更要善于理财,成为厂长经理的得力助手。为此,教师就有义务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和创业能力。中职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的时间仅有两年,所能学到的知识也极为有限,若要顺利完成工作中各项复杂多变的实际业务,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这种能力不仅可以使专业知识的学习受益,也可以被用在认识产品、学习商务礼仪、掌握行业规则等任何需要学生补充学习的地方。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
二、当前中职会计专业主要教育资源及利用情况
目前,中职会计教育主要还是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学校教育仍然是学生获取相关会计专业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尽量充分有效地利用校内教育资源,可以大大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1.教师资源。学校教育最为重要的资源就是教师资源,这一资源是其他各种教育培训都无法比拟的。学校教师因接受过专门的教学方法学习,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相对来说具备更为专业的教学能力。而且学校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师配置,使学生能更好地得到学习指导。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中职学校的师资大多数是从高校分配到学校的教师,这类教师由学校进入学校,缺乏对会计实务的全面了解,不熟悉社会所需的最新业务知识,对各项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掌握也不是很全面,不能实现各专业知识与各实践课程的相互渗透。指导教师对财务岗位的具体工作环境和经济业务环境都很陌生,只能凭个人理解和猜想指导,使得专业实训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教材资源。我国中职类学校基本都采用国家规划的会计专业主干课程教材,这也是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其中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各种实训教材就多达37本。丰富的教材资源为中职会计实训课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与此同时,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学校缺少对会计专业的定向规划,盲目选用会计实训教材,致使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学生会计实训技能学习得泛而不精。当前,学校对教师大多是分学科或年级来安排任教的。任教理论性学科的教师未必会任教实训课程,这就缺少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融通;高一任教实训的教师到了高二时却未必会继续任教实训,这就使实训课程不易统一深化。中职会计实训课程的开设从内容来看,一般是按由浅入深的梯度展开的,但即使是同等难度的各门实训课程在讲授时,也常常因多位教师各自任教而彼此独立,无法在细节上通过沟通和交流做到全面到位。各教师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致使彼此专业衔接协调性差,且教材内容上会出现重复或遗漏。这对学生系统掌握会计专业实务技能和全面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有效性会产生负面影响。
(一)过于形式化,单一化的教学忽略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在学生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老师的侧重点在于训练技巧,而不是以触类旁通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过于形式化的教学,使学生不能有真正用心的演奏,而且不能通过曲目自发的了解曲目的历史背景以及对其内涵自主的进行赏析。这样形式化的教学会使学生对钢琴学习产生厌倦以及质疑,从而懈怠甚至放弃钢琴学习,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会导致我国中职钢琴教学普遍落后于其他类型教学。而在教学当中,多数老师方法单一化、机械化,知识的渗透仅仅局限于指法技巧,而不渗透关于音乐的其他知识,这样的行为会让中职钢琴教学失去其特色。教学过于形式化、单一化,不够丰富、多元,不能让学生拥有鉴赏的能力,阻碍了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二)教学注重技巧练习,缺乏实践
中职钢琴是一个技术、知识、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是单一的侧重一方面,这样就失去了它的实用性,使其变为华而不实的技术。在很多中职学校学习钢琴毕业的学生都存在着不能很好运用专业谋生计的现象,这样的现象让中职钢琴专业的存在价值大打折扣,小部分学生有过参加比赛的经历,也很少有老师指导学生比赛。所以很多学生只有僵硬的技术但是却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结合实际。功利化的学习太严重,致使教学和实际背道而驰。只是僵硬的练习不会有质的飞跃,所有的提升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生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一个实践的平台,没有一个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三)教学模式罕见革新
钢琴的教学模式是需要不断革新的,因为学习钢琴本就是枯燥的,而现在的钢琴教学,多数还是一对一的模仿教学。老师演奏一遍,学生回去自己练习,然后给老师演奏一遍,这样的循环是僵硬而无趣的,从而会导致钢琴学习失去它原本的乐趣和意义。老师不通过钢琴学习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也忽略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教学模式老套,不能跟上现代文化以及艺术的发展。其他类型的教育也是在不断的变革当中发展完善的,老旧的教学方式终究会被淘汰,所以中职钢琴的教学模式罕见革新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二、针对中职钢琴教学中的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注重素质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应该是多元的,不应该把教学当做任务,而要以自身的热情影响学生,令学生可以摆脱形式化和单一化的学习。更多元的接触到关于钢琴的更广泛的艺术知识,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如何调动情感,并且令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习技巧,还有曲目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时代背景,再结合必要的乐理知识,就会令课堂生动起来。这样就会提升学生的素质,从形式化的教学到注重素质提升的教学,需要一点一点实现。形成中职钢琴专业的特色,注重内涵的发展,使其和其他教育类型有所区别,展现其优势,并且可以带动改善教学中的其他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时间艺术和情感艺术的融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达到技术和素质并重,双重提高的效果。
(二)注重实践锻炼,从中寻求提升
钢琴学习,首先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达到技术与情感的完美结合。简而言之,技术是表达内心的窗口和唯一途径。而单一的练习不但效果不大,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对钢琴的探究和兴趣。首先失去了内心情感表达的欲望,就算拥有再好的技术也只是僵硬的。所以,在中职钢琴教学当中,不能只是单一的训练和反复的练习,更加需要有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参加,从而锻炼学生使用钢琴表达内心的灵活度,在友好的竞技中,让学生自发的挖掘对钢琴的潜能,主动发现自身的缺点。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拥有技术的基础之上,即兴演奏、即兴编奏都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模拟的社会形势,创造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并且有专业的老师去指导、主持、评价,这会令他们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寻找真理。
(三)改革教学模式
中职钢琴教学应该更加的注重启发,可以进行团队探讨,小组比赛,即兴演奏,切磋技艺等方式让钢琴教学不再单一的局限在一对一的口授模式之中。从而根据新的教学模式添加教学内容,因而产生科学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技巧、素质培养结合起来。令课堂生动有趣,并且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潜能和天赋进行开发和指引,不可天马行空的教学,每一种教学模式都要和实际相接轨,这样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让学生拥有竞争力。要以多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力。例如老师可以轮流选择助理,或是和学生有大量的技术和知识方面的交流。
三、结语
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创业素质和创业实战经验。创业教育优质师资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没有成功创业的亲身体验,创业教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也容易误导学生。
(一)培养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强、同时又有创业实践的指导教师。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一部分教师以身作则,运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人际关系资源,开办小微企业,给双师型教师增加新的诠释,给学生提供榜样的力量,我校建工系教师就有多人入股专业公司,他们的课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鼓励一部分教师到新型企业兼职,学习先进的商业理念,积累实战经验,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鲜活的内容。
(二)整合社会资源,聘请商界校友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他们具有理论和实践知识,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办企业。国外一些名校除了由一些教授和一批企业的优秀科研人员承担创业教学任务外,还不定期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投资人到学校演讲,鼓励学生参与风险投资,经常与高管人员及创业成功人士接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创业的精神和自信心。这种办学的思路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校企合作,开门办学,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积累人脉、培养创业素质与能力,为将来创业打下基础。
二、建立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
(一)大胆探索课程改革,在德育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的内容,教育部规定中职校必须开设四门德育课程:《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和《生涯规划》,并无创业教育内容,只有在《生涯规划》有所涉及,笔墨微乎其微。针对职业教育的现状,有必要增设《创业实务》之类的课程,集中介绍有关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
(二)注意创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如能了解该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商机,会大大增加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们的烹饪专业和淮安主要产业-淮扬菜产业密切相关,有许多教师是大型餐饮集团的顾问,他们在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让学生了解开一家小餐厅或加盟连锁店的条件和具体做法,针对性强,效果好;建工专业教师业务能力很强,社会资源丰富,许多人在外兼职,有人还有自己的公司,他们不仅懂专业,也懂管理,经常让学生业余时间到自己公司见习,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的学生毕业后不久,就创业做了小老板。
(三)注重实践,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多安排讨论课、专题汇报、参观、调查和相互交流等教学形式,采用大量的实例、情境和活动、开放式讨论、案例分析、现场调查、情境设置活动设计等教学策略,有些课堂直接搬到企业,教师和企业人士共同授课;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观察与反思,操作与实践等活动来全方位锻炼,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开展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
(一)让学生多参加各类活动,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学校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型人格,让他们挖掘自身潜能;通过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经营小店铺、暑期打工、促销商品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中职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创业的艰辛和幸福,积累经验,提高技能,我校机电系一些男生创办了汽车之家,解决了教职工的汽车保养需求,同时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模拟创业平台,让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学校可利用自己资源,设立专项基金,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建立创业园或创业中心,如校内小超市、餐厅内部分营业窗口、快递服务点,可完整模拟整个创业过程,让学员体验真实的商业环境和行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如何创建公司、如何管理公司、如何进行产品研发及营销策略制定;学员可以在真实商业环境下实践和完善商业计划书,从而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的应变能力。财贸系学生和快递公司合作,自办学校快递服务点,为同学提供服务。
四、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传统的职业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某些特定技能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习惯于找稳妥的工作、稳定的收人。创业教育就是强调对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来推进和提升素质教育,职业学校应以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引导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时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和积淀,职业学校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自觉将创业教育融合于学校整个的教育教学中,在校园内营造一个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营造积极进取、充满乐趣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创新创业的精神。可以利用橱窗、宣传栏和校园电视台等校园文化媒介,宣传创业精神、宣传创业人士的典型案例;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与成功企业家对话,专题研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举办策划大赛,设立奖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创业设想,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我校不少学生开办网店,利用业余时间做网商,卖文化用品、服装、化妆品和小食品,每月净赚千元以上,已经能养活自已。